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文在哲学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古诗文在哲学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古诗文在哲学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

于佩佩

136********

yupeipei1010@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822466.html,

古诗文,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它语言精炼,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能巧妙的选取一些古诗文,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使之与哲学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性格。下面笔者就古诗文在哲学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谈一些体会。

一、古诗文在哲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利用古诗文激发思考,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老师在新课伊始就能调动学生的主要感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那这节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在诗歌中,特别是哲理诗中往往蕴含着无比的智慧,诱发人们无穷的追问和思考。

【例】在讲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时,我先在课间给学生播放了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的名曲《故乡的原风景》,然后抛砖引玉的展示了宋代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我问,谁能解决这首诗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学生开始思索,有些学生已在相互讨论,然后,他们回答,乐曲是一个整体,而这一整体的和谐,需要琴,手指等要素的有机配合。单单的琴或手都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我接着问,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学生轻松的回答出体现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这样的开局,既紧紧的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又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新课的讲授,一举两得。

2.利用古诗文冲破难点,夯实新课

在哲学教学中,由于哲学本身的抽象性和学生认知的局限性,使得很

多哲学概念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一头雾水,似懂非懂。

【例】有一次,我在给学生讲授完矛盾含义后,给他们展示了唐代女诗人李冶的《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我问,这首诗中有几对矛盾?这个提问,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对矛盾含义的真正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把这一难点进一步突破。

学生七嘴八舌在下面喊,四对,三对,五对。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大家统一了认识,有三对矛盾。其中远和近,深和浅,亲和疏是矛盾,而高和明是并列来形容日月的。虽然东和西也是一对矛盾,但在这首诗中,东西是和清溪,日月,夫妻一样作为一个整体事物而出现的。

我接着问,远和近,深和浅,亲和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容易的回答出,它们相互排斥、相互对立,有斗争性。但对于矛盾的同一性,特别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观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路途很远,但随着他们翻山越岭,远就变成近了;小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但它倒映云鸟,涵泳星月时,又变得深不可测。夫妻本是最亲密的关系,但是一旦没有信任,忠诚,亲也就变成疏了。所以,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远近,深浅,亲疏在东西,清溪,夫妻的身上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样,难点突破了。随着学生生活阅历的增加,思辨能力的增强,我想,他们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也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3.利用古诗文调动兴趣,重塑新课

一出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即使是一场好戏,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潮的远去,观众也会有冗长,困顿之感。所以,一节课也有行至山平水缓之时,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听课的效率也在下降。老师在这时就应该及时的举些生动,诙谐的事例,将学生的思绪拉回来。

【例】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课的教学中,正确价值观的第一个内涵讲完之后,我发现很多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于是,我给大家出示了一首打油诗《雪》:

大雪纷纷落地(秀才)

都是皇家瑞气(官吏)

下它三年何妨(地主)

放你娘的狗屁(穷人)

这首打油诗刚一投影,全班同学就哈哈大笑起来。思想跑马的学生也开始盯着屏幕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又被重新调动起来,平淡的课堂又再次充满了活力。

然后,我接着提问,面对大雪,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这说明了什么?自然的过渡到正确价值观的第二个内涵。

4.利用古诗文积聚情感,升华新课

政治课的三维目标中,有一个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的讲授,能力的训练,进而达到主观情感的升华,而这种升华和认同往往是在课堂由学生和老师在双向的互动、探讨、交流中一步一步深入,在结尾处水到渠成。

【例】高二哲学第二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当整节课的内容进入最后的环节——结课时,除了对该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外,最后就引用了清代诗人赵翼的一首诗《论诗》“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为结束语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了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妙用。

二、哲学教学中选择古诗文应注意的问题:

1.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古诗文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这个浩瀚的海洋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精心选材,取其精华。《诗经》、《史记》、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其中流传的优秀代表作。而在唐诗中,李白、杜甫极具代表性;在宋词中,柳永、苏轼、又是集大成者。这些作品,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这些都可以给学生以思索,警示,激励,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爱国情感的积聚。

2.要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古诗文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引用古诗文要适量,适度,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如果选用的古诗文冷僻生涩,复杂难懂,那么哲学课就有可能变成诗词鉴赏课,从而失去选用古诗文原有的意义。

3.要切合实际,妥帖自然。

这里面的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实际。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而政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所以,古诗文的运用一定要健康、乐观。二是教学的实际。教师在选择古诗文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名段、佳句一定要优先选择,切不可本末倒置,生搬硬套。

总之,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进行古诗词渗透的教学的尝试,既有利于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目标,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素质以及发扬我国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奇葩的魅力。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本身就是一首诗,那么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就让我们老师都来做破浪的船,用我们的智慧和热情为孩子写下一首《未来》诗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