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复习提纲_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复习提纲_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复习提纲_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复习提纲_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2007版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中国编辑网原创作品

第一章出版概论

1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编辑、复制、发行。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出版活动的特征: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政治性和思想性;经济性和产业性。

2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3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

4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5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质量第一;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6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体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7出版物是已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动的成果。出版物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8根据出版物的总体特征分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按照所载知识层次结构不同分为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等。按内容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等。

9出版物的特殊性: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对立的关系,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出版物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上的特殊性:仅生产数量上的变化便会导致利润率的巨大变化。

10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人才资源的特点: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信息资源的特点:不是消耗弄资源,而是再生型资源。

11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紧跟社会的发展;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更新已有成果;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开发国外资源;运用多种媒体。开发资源要注意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重视调查研究;要有创新意识;提高信息把握能力;注重信息质量,提高使用价值。

12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富有文化创意性;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13我国出版业的构成:出版单位(出版社、期刊社、非独立的期刊编辑部)、制作单、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

第二章编辑概论

1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式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2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3 编辑过程的环节: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搜集。

4编辑工作的特点:政治性、思想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科学性、创造性。

5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导引功能,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6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知识广博、博中求专)、职业素质(职业追求、职业敏感、职业作风)。

7编辑人员的能力:政治认知能力,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写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判断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

8编辑人员的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把关责任、宣传引导责任。

9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是在为读者服务的共同目标下自然形成、维持和发展的。

10编辑和读者的关系: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读者又是作者、编辑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作用的实现者。编辑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

11 编辑的作者工作:发现作者、选择作者、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为作者服务、维护作者权益。

12编辑的读者工作:调查读者、为读者服务、认真处理读者来信。

13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编辑活动的性质、任务及其实现手段、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14编辑部的研究任务: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编辑过程;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编辑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编辑历史。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

1纸张发明以前用以承载文字信息的文献载体主要有甲骨、表铜器、石头、简牍与缣帛。2活字印刷的种类:泥活字印刷、木活字印刷、铜活字刷。

3套版印刷方法有两种:一种在同一块版上施以不同的颜色,一次印成,称为涂版或套色;二是将同一版面有不同颜色要求的部分,分别刻版、施色,分几次套印而成,称为套版或套印。

4近代著名藏书家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将古代的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坊刻,寺院刻书。官刻是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从内容取向上,官刻多以正经史为主,强调教化功能。在校勘质量上,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刻印机构往往有很大不同。私刻多是士人学者,所刻书籍的牌记多刊自家堂号、宅号或书斋名等,其刻书多以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为目的,并不以赢利为动机,所以重视质量,校刻精审。坊刻的出版主体是书商。

5近现代出版机构: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地方官书局,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民营出版机构。

6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其他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大东书局、开明书店)。

7共产党成立的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长江书店、无产阶级书店、华兴书店、北方人民出版社等。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生活书店(邹韬奋创办)、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后于1948年三家书店在香港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8 民国时期出版机构的资本形式为独资、合伙和股份制公司三种。稿件来源主要有自投、推荐、组织和自撰四种形式。

9 近现代出版物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出版、翻译作品出版、古籍出版、工具书出版、丛书出版)

第四章出版行政管理

1 出版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的行为。我国出版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公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保障和规范合法的出版活动,培育和规范出版物市场惩处违法出版行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2出版行政管理对象包括各种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以及制作单位。3出版单位包括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法人出版报纸、期刊而不设立报社、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

4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由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编辑出版责任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三部分构成。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包括预报机制(年度选题计划审批和备案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引导机制(通气会制度、出版法规强化培训制度、制定和实施中长期出版规划制度、出版基金保障制度)、约束机制(出版单位年检登记制度、书号使用总量宏观调控制度、图书跨省印刷备案制度)、监督机制(随机抽样审读制度、图书出版定期综合分析制度、图书编校、印装质量检查制度、图书市场的动态监测制度)、奖惩机制(坚持优秀图书奖励制度、优秀编辑出版人员表彰制度、优秀和良好出版社表彰制度、对违规出版社和责任人的处罚制度)和责任机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度,主管、主办单位负责制,出版社业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组成。编辑出版责任制由前期保障机制(按专业分工出书、加强选题策划工作、坚持选题论证制度)、中期保障机制(稿件三审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设计编辑制度、设计方案三级审核制度、责任校对制度、“三校一读”制度、印刷质量标准和《委托书》制度、图书书名页、中国标准书号和图书条码使用标准)、后期保障机制(图书成批装订前的样书检查制度、出书后的评审制度、图书征订广告审核制度、图书样本缴送制度、图书重印前审读制度、稿件及图书质量资料归档制度、出版社与作者和读者联系制度)构成。社会监督机制(出版行业协会监督制度、社会团体监督制度、读者投诉反馈制度、社会舆论监督制度)

5图书质量标准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质量标准。

6重大选题备案制度需报备案的选题范围是:有关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文献选题;有关党和国家曾任和现任主要领导人的著作、文章以及有关其生活和工作情况的选题;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选题;集中介绍政府机构设置和党政领导干部情况的选题;涉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选题;涉及我国国防建设及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战役、战斗、工作、生活和重要人物的选题;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选题;涉及中共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选题;涉及国民党上层人物和其他上层统战对象的选题;涉及前苏联、东欧以及其他兄弟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的选题;涉及中国国界的各类地图选

题;引进版动画读物的选题;以单位名称、通讯地址等为内容的各类名录的选题。

第五章出版社经营管理

1 我国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是出版社根据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适应消费者需要和出版物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筹划、配置资源,组织出版物生产与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由经营和管理两个部分组成。经营,是指出版社按照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总体要求,依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工作方针,进行资源配置、市场开发,确立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以取得效益的活动。管理,是指为完成经营目标,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益所进行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活动。

2 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不:多出优质图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增强经济实力。目标体系包括:社会效益、出书定位、合理的出书规模和结构(出版规模体现为目标期内的出书总品总数和总字数;出书规模的合理是指为保质保量地出版这些图书而必须投入的生产力与本出版社的生产能力相适应;出书结构包括出书门类比例和门类中各个层次的比例,初版书、再版书以及重印书的比例,重点图书开拓与一般图书生产的比例)、出版竞争与品牌地位(市场竞争地位的指标有发行总码洋、销售总收入、目标市场占有率、出书质量等级等;品牌形象地位指出书的总体特色及其品位、市场竞争的优势领域以及标志性、代表性的著名图书在读者中的形象地位)、赢利能力(通常以利润率、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来表示)、发展速度(指标有年出版量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提高速度、出版规模扩大的水平、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水平、管理和技术能力优化的程序、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的程度等)、人力资源开发(指标有各类人员的合理结构比例、高水平专业人员的增加、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员工培训费用的投入、人员流动比例等)。

3经营决策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外部环境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受其影响的图书书市场环境,内部条件主要是自身的资源状况等。

4经营决策的步骤:确定目标、明确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方案、收集数据、方案评价和选优、实施和监控。

5出版社管理的基本职能:领导职能、组织职能、计划职能、控制职能。

6出版管理按管理范围划分,出版社管理的种类有整体管理、具体环节管理和项目管理。按管理对象划分有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著作权事务管理、行政管理等。

7出版社管理机制:目标管理、岗位责任管理、项目管理。

8岗位责任制度考核的类型: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制度(适合于发行部门和校对部门);以职能考核为主的制度(适合于财务、劳动人事、行政、后勤、信息资料等部门);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的制度(编辑部门和出版部门)。

9图书的项目管理包括全过程管理和职能管理两个方面。图书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的计划、设计过程(任务包括确定图书项目名称与目标,确定项目组成员,初步确定出版项目计划,进行项目可行性调研。成果是形成与选题报告类似的图书立项申请书);项目的计划审定过程(任务包括确认项目及项目组,确认出版流程,确认出版详细计划和阶段目标,确定实施项目计划所需的基本条件等。成果是选题论证书),项目的出版实施过程(任务有组织和协调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组织和协调各项任务与工作,激励项目团队完成既定的工作计划,按时按质出版图书。)项目的控制分析过程(包括制定标准,监督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差异和问题,采取纠偏措施等管理活动。),项目的结束总结过程(任务有出版项目的移交准备工作,出版项目完成总结和出版项目文件管理与移交等),项目效益评估与结算.

10 项目职能管理包括项目的综合集成管理;项目的范围管理;项目的时间管理;项目的成本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沟通管理;项目的风险管理;项目

的采购管理。

11 出版社计划的特点:原创性、长期性、多样性。

12 出版社计划的具体作用:优化出书结构;确定出书规模;全面整合营销;协调全社行动。13出版社计划管理的内容:选题计划(年度选题计划、长期选题计划)、出书计划(初版、再版书出书计划,重印书出书计划,两部分图书比例的把握)、发稿计划、印制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

14出版社财务管理的内容:筹资、投资、剩余分配。

15出版社与日常工作有直接关系的有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附加税费等。

16增值税税率一般适用17%,但图书(挂历除外)、期刊的销售收入采用13%的低税率。计算增值税时需考虑的项目:当期含税销售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增值税计算步骤:第一计算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当期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第二计算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率;第三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

17营业税,著作权贸易收入、广告收入、管理费收入、出租房产收入等税率通常为5%。应纳营业税额=有关营业收入额×税率。

18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原为33%,从2008年1月起改为25%,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9个人所得税。出版社对职工的工资薪金等所得需要依法履行扣缴个人所得税(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的义务之外,还要对本社支出的各种稿酬、劳务费和其他所得依法履行代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稿酬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暂减征30%的税款。若个人稿酬总收入不超过4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收入额-800)×20%×(1-30%);若个人稿酬总收入超过4000元(含4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收入额×(1-20%)×20%×(1-30%)。

20附加税费。纳税人所在地是城市市区的,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适用比例税率为3%。应纳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或营业税税额)×税率。

21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出版社的图书质量管理制度:选题集体论证制度;选题报请审核备案制度;三级审稿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出书后的评审制度;其他几项制度(特殊图书外审制度;各学科交叉审读制度;专家通读及专项检查制度)。

22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具体包括劳动聘用制度,解聘辞聘制度,岗位聘用制度,选人用人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

23实施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用应注意:坚持科学的结构比例;有明确的专业技术岗位职责要求。

24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系统地储存和管理各种信息;有助于协调和控制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为经营管理的宏观决策服务;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

25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阶段:个别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全社集成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流程高度集成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章出版物市场

1出版物市场的构成要素:出版物商品供给者,出版物商品,出版物商品需求者,市场信息。需求者形成市场的条件:有购买动机,有购买能力,达到一定数量。

2卖方市场的特征:市场上较长时间内普遍出现市场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出版物供不应求的情况;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出版物商品交换价格上升,对生产起刺激作用;供给价格弹性较小,而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买方市场的特征:市场上较和时间内普遍出现需求基本饱和、供给相对过剩、出版物供过于求的情况;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出版物商品交换价格下跌,对生产起抑制作用;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3出版物的市场竞争主要包括品种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宣传竞争(宣传力的竞争、宣传艺术的竞争、宣传速度的竞争)和服务竞争等。

4出版物市场需求物特征:无限扩展性,多样性,层次性,可诱导性,专指性,伸缩性,区域性,时效性。

5影响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

6出版物市场细化的作用:有利于确立目标市场,有利于提高竞争能力,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需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7出版物市场细化的程序:选定出版物的市场范围,选定市场细分的基本杠杆,确定细分变量,组织市场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对初步结果进行评估,测算、评估细分市场。

8出版物个人市场特征:需求结构复杂,购习力流动频繁,购买行为次数多。集体市场特征:交易方式集中,购买独联体有波动,需求内容稳定、连续,决策者、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需求价格弹性小。

9目标市场选择考虑的问题:细分市场的规模,细分市场的发展潜力,细分市场吸引力,市场占有率,出版单位自身的目标和资源。

10市场吸引力取决于五种因素:现实竞争者地,潜在竞争者,替代品,消费者,发行商。11目标市场进入策略:无差异策略,差异策略,集中性策略。目标市场定位策略:强化定位,补缺定位,比较定位,首席定位,避强定位。

12市场调查的内容:消费者调查(需求状况,数量与结构,消费状况,对某个或某类出版单位的看法和评价等),市场环境调查(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宏观环境因素的调查,有关出版业的政策与法规、出版产业发展状况、出版技术进步等中观环境因素的调查,与出版单位经营活动联系更为密切的外部因素对出版单位具有直接影响的微观环境因素的调查。),出版物调查,市场竞争调查。

13市场调查的程序:市场调查目标的确定,市场调查设计(确定所需资料及资料的收集方法,选择调查工作的执行者,确定调查样本,估计调查费用,作出时间安排,制订调查计划。)

14市场调查计划的执行包括收集信息资料(第二手信息资料、原始信息资料)、处理信息资料(审核、分类、整理)、分析与解释信息资料、提交调查报告四个步骤。

15市场预测的内容:市场需求预测,出版物产品预测,价格预测,销售预测。

16市场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消费者意向判断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德尔菲法);定量预测方法(需求弹性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法)。

17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产品整体概念策略,品牌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价格策略(收益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渠道策略(渠道设计,渠道管理),促销策略。

18产品整体概念有三层含义: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品牌策略一般分为出版单位品牌策略,产品项目品牌策略,品种品牌策略,作者品牌策略。出版物产品生命周期由投放期、成长期、饱和期和滞销期构成。

19收益定价策略有三种:撇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满意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包括整数定价策略,尾数定价策略,分级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渠道设计是整个渠道策略的核心,包括三方面的决策:渠道长度决策、渠道宽度决策和规定渠道成员的权利与责任。渠道宽度决策方案有三种:密集分销、选择性分销、独家分销。渠道管理主要包括渠道跟踪、渠道激励和渠道调整。

20出版物促销的方法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人员促销的具体方式上门推销、展示推销、网点推销、服务推销等。非人员促销具体方式广告促销、公关促销、营业推广等。

21广告促销应考虑的三方面问题:目标的确定、媒体的选择、广告的实施。具体目标有三种:通知、说服、提醒。具体实施广告时要考虑广告的内容定位、设计方案、投放时机。22公关促销的具体形式:选用各种文字材料和禂的材料去影响舆论和目标市场。举办一些公关活动,如新书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周年纪念活动、座谈会、研讨会、竞赛活动等,以提高出版单位及其出版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增加本出版单位和所生产出版物在公从场合亮相的频率。向特约经销商、固定代理商赠送样品,提高他们向消费者宣传推销该出版物的积极性。

23营业推广具体形式有奖购买、优惠销售、物价销售。

第七章著作权知识

1著作权包括人身权与财产权。著作权的特征:无形、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和可复制性特征。

2著作权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立法原则:保护作品作者和传播者的利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尊重国际著作权保护惯例、积极参与国际性的著作权保护。3我国有关的著作权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4国际著作权条约:《伯尼尔条约》(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自动保护原则、独立保护原则、最低保护原则)、《世界版权公约》、《TRIPS协议》、两个“国际互联网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录音制品公约》。

5著作权的主体是指依法对伤口享有著作权的著作权人,其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主体分为原始著作权主体和继受著作权主体。原始著作权主体分为两类:直接意义上的作者和视为作者的组织。继受著作权主体是指著作权继承者和受遗赠者、著作权转让中的受让人、国家。6著作权的客体即作品。作品的特征: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仅限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围内的智力创作成果;作品必须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感知,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即作品对于思想观念的表述是原创性的,它是作者独立创作的,非而非抄袭的。

7我国著作权法对作品予以保护的原则:国籍原则、互惠原则、地域原则。

8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种类: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则规定的其他作品。

9我国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作品: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10不适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上,时间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11著作权的内容: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12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作者,著作权法另人规定的除外。

13特殊类型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演绎作品(改编作品、翻译作品、注释作品、整理作品等)著作权由演绎作品作者享有,但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电影作品的著作权赋予制片人。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创作者所有,但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委托作品的著作权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14著作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属无限期保护。发表权和财产权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伤口,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保护期限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作者身分不明的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适用“首次发表后50年”的原则。

15著作权限又称“著作权的例外”,是指著作权法对于著作权的具体行使所作的一些限制规定,或者说是著作权保护一般原则的法定例外。

16著作权限制的范围包括著作权人财产权、人身权方面的限制,诉讼时效上的限制以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限制等。

17著作权限制的主要方式: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三种。

18合理使用的情况: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而使用已发表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而在作品中适当引用已发表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发表作品;媒体刊登或播放其他媒体已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而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发表作品;文化产品收藏单位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而复制本单位收藏的作品;免费表演已发表作品;对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交中国作者已发表的汉语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19法定许可包括: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均教科书中汇编已发表作品;报刊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经发表作品;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

20许可使用和许可转让的区别:许可使用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仅仅是使用权的暂时转移;被许可人只能按照许可使用合同约定的方式、地域范围和期限使用伤口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能将其获得的使用权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被许可人了得的如果是非专有使用权,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以自己名义提起诉讼,只有取得专有使用权的被许可人才有权因专有使用权受到侵害而提起诉讼。

21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的内容: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许可使用的权利是否专有;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22作者权转让合同的主要内容:作品的名称,转让的权利种类、地域范围,转让价金,交付转让价金的日期和方式;违约责任;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23著作权的侵权类型分为财产权侵权和人身权侵权。财产权侵权分为直接侵权、间接侵权和违约侵权。

24著作权侵权只须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侵犯著作权人人身权利的行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合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发表;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歪曲、篡改他人作品;剽窃他人作品);侵犯著作权人财产权利的行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式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作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作品。);侵犯邻接权的行为(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接或者公开传递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其他侵权行为。

25还须承担其他责任的侵权行为:侵犯著作权人财产权利的行为;侵犯邻接权的行为(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与信息网络有关的侵权行为(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侵犯专有出版权;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

26著作权纠纷包括著作权人之间、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之间、著作权人与伤口传播者之间,著作权人与邻接权人之间以及任何与著作权或邻接权有关的第三人之间围绕著作权而产

生的矛盾和争议。

27著作权纠纷的处理方法:调解、仲裁、诉讼。著作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28拆前临时措施主要包括责令停止侵权和财产保全措施以及诉前证据保全措施。

29出版单位应依法尊重作者的人身权利:作品上应正确署名,对作品的修改要慎重。依法尊重著作权人的财产权:明确作品使用方式和所涉权利种类;使用作品及时支付报酬。

30付酬的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等价原则、协商一致原则。

31出版社的权利:专有出版权,修改、删节权,重印、再版权,版式设计权。期刊出版单位的权利:汇编作品著作权,版式设计权,禁止“一稿多投”权,转载、摘编权,文字性修改权,非专有出版权。

(完)

2010~2012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已过时]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沿用至今的字体是()。 A.隶书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答案】C 【考点】汉字的产生与演变 【解析】隶书在八分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以钟繇所书之字为代表的“真书”,即楷书,又称“正书”。自从楷书出现之后,汉字的字体趋于基本稳定。楷书沿用至今,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 【说明】最新版考试教材已删除了该知识点,此部分内容已并到中级基础第三章中考查。 2.[已过时]标志着雕版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的是五代时期()的刊刻。 A.《大藏经》 B.《十三经》 C.《十三经注疏》 D.《九经》 【答案】D 【考点】雕版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的标志

【解析】我国发明的雕版印刷技术,最先是在民间使用,直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才在宰相冯道主持下由官府刻印《九经》。《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它的刊刻,开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着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 【说明】最新版考试教材已删除了该知识点,此部分内容已并到中级基础第三章中考查。 3.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作品编辑发行 B.编辑复制发行 C.作品复制发行 D.作者编辑读者 【答案】B 【考点】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解析】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即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为编辑、复制和发行。 4.中国标准书号ISBN 978-7-5403-2020-1中的“5403”表示的是()。 A.出版序号 B.出版物号 C.出版代码 D.出版者号 【答案】D 【考点】中国标准书号的组成名称

最新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4年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顺序编号,连续出版B.便于检索 C.稳定性、系统性强D.信息量大 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几种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A.需要依赖电子计算机B.具有交互功能 C.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D.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 3.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是()。 A.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的单位 B.能使作品成为最终出版物产品的单位 C.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的桥梁 D.能把精神生产内容制成“母版”供复制单位使用的专门单位 4.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C.备案制度D.许可制度 5.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A.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辑、校对工作自动化 B.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等 C.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只使用一个书号 D.充分利用外审力量完成大部分稿件的审稿和加工整理 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 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 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活动是印制()。 A.《大藏经》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邸报》 9.我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办出版机构是()。 A.同文书局B.拜石山房C.墨海书馆D.扫叶山房 10.某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 A.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B.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C.新闻出版总署D.所在地省级文化局和工商管理局 11.一位大学讲师2003年调入某出版社。如果他要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就必须()。A.在2003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B.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C.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D.在2003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在一个登记期内(),缓登一年。A.有一次年度考核不合格B.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 C.因违法而受到刑事处罚 D.伪造学历和出版专业工作资历证明 13.对未办理备案手续而出版的属于重大选题范围的出版物,无论内容有无问题,首先应该责令出版单位()。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整理笔记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 第一章出版物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的概念 审稿前三环节:信息米集、选题策划、组稿。 设计阶段的中心环节:选题策划 选题要考虑:读者需求、市场前景、自身条件 选题规格分:系列性选题、成套性选题、单向性选题 选题重要性分:重要性选题、一般选题 选题制定时机分:计划内选题、计划外选题 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基础准备、选题设计、选题论证、选题优化 选题设计: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构思出版物总体结构 选题论证是必须坚持的重要制度:1997年新闻出版署颁布《图书质量保障体系》选题优化根据: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校样处理等各环节

信息内容: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文化信息、出版业市场信息、作者信息、读者信息 出版业市场信息:出版动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 信息采集的方法: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文献检索、关注大众传媒、人际交往、专 业市场调查 信息采集的要求:真实性、针对性、综合性、预见性 信息处理:筛选、加工、存储、使用 策划选题三方面:出版物内容与形式设计、市场预测、实施方案设计 图书内容设计:主题设计、体裁设计 形成消费需求形成原因:读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程度、职业和专业工作 图书的定性:设计图书的主题方向 图书的定量:知识信息数量 图书主题设计:分析读者状况、出版物市场状况、本出版单位自身状况(人力、物力、财力)体裁设计:确定提供知识信息的具体方式 信息的接受程度受:读者的文化背景、认知特点、情感取向、生活经历、职业特征等影响 体裁设计分:理论阐释、通俗讲解、文艺作品、科学作品、一般读物、工具书、原理阐述、实例分析为辅、实例分析为主、结合实例讲解原理、文字介绍为主、图片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1.下列各项中,单位名称和中文表述都正确的有(ACD)。 A.速度单位m/s:米每秒 B.质量热容单位J/(kg?K):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 C.面积单位m2:平方米 D.摩尔体积单位m3/mol:立方米每摩尔 E.力矩单位N?m:牛顿米 2.编辑检查复印清样的主要目的有(ABE)。 A.确保排版质量 B.确保全书结构组成齐全 C.处理作者修改意见 D.处理编辑加工整理阶段遗留或疏忽的问题 E.检查全书各个组成部分的印订次序 3.书刊外部装帧设计不包括(AE)。 A.版心规格设计 B.书刊开本选择 C.书心用纸选择 D.表面整饰设计 E.页码版式设计

4.排版、改样人员造成文字出错的原因包括(ACE)。 A.草字误判 B.原告错误 C.邻位错改 D.校样错改 E.拆字失误 5.段玉裁说:“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谓之校异同;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谓之校是非。”把这句话用于现代校对,正确的理解是(BCE)。 A.“本”是指作者交来的原稿 B.“本”是指经编辑加工过的原稿 C.校异同是指将校样与原稿的相异之处改得与原稿相同 D.校异同是校正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差异 E.“非”是指原稿中的错漏,但现代校对对它的处理方式与段玉裁应该不同 6.下列关于折校的表述,错误的有(CE)。 A.折校不利于校是非 B.折校是对校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C.折校是一种本校法 D.折校时,要把校样放在桌上,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进行 E.折校时,要把原稿和校样平放在桌上进行 7.下列关于本校法的表述,正确的有(ADE)。 A.通读校样时常采用本校法

2019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答案word精品文档14页

2019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甲骨 B.青铜器 C.竹木简牍 D.缣帛 2.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产生于()。 A.商代 B.战国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3.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程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日本 4.活字发明以后,我国用泥、木、金属对活字印刷进行多方的实验,()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铜活字印书。 A.《宋诸臣奏议》 B.《蔡中郎集》 C.《白氏文集》 D.《元氏长庆集》 5.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A.《妙法莲华经》 B.《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C.《陀罗尼经咒》 D.《金刚经》 6.清朝采用木活字印书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印()。 A.《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C.《康熙字典》 D.《子史精华》 7.政府刻书,又称官刻,是指中央国家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等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始于()时期。 A.五代 B.宋代 C.元代 D.唐代 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发明的,比德国谷腾堡的同样技术早()。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1 000年

9.我国报纸印刷的开端出现在()。 A.明初 B.明末 C.清中期 D.清末 10.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装到精装、平装是在()。 A.唐代 B.宋代 C.近代 D.现代 11.宋代官刻机构很多,其中刻书规模数量最大的是()。 A.大理寺 B.进奏院 C.国子监 D.兴文署 12.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3.1920年,我国出版了由()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瞿秋白 1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党的主要创建人在党初创时期都曾进行过出 版活动,毛泽东主编了()。 A.《新青年》 B.《共产党》月刊 C.《中国青年》 D.《湘江评论》 15.198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提出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要求,其中的一项是()。 A.放开经营方式,搞活发行渠道 B.放手发动群众,搞活各类书店 C.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 D.放开管理方式,搞活出版社 16.2019年12月25日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是由()制定的出版行政法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新闻出版总署 D.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文化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17.在《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设立出版单位应具备的条件中,对出版单位的业务范围、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的要求是()。

出版专业基础笔记总结(背诵版)

出版专业基础 第一章出版、出版物、出版工作 1.出版 1.1出版的三个基本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编辑不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开发,而是对作者创作的已有作品进行选择、优化。1.2开展出版活动的四个基本条件 (1)精神文化资源 (2)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出版物生产的两个阶段:精神产品、物质产品)(3)流通传播资源 (4)市场资源(市场需求是出版生产发展的动力) 1.3出版的一把过程 (1)精神产品生产阶段 ——编辑工作阶段: (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2)物质产品生产阶段 制作样本→批量生产 (“母版”样本、“母版”、半成品、最终产品) (3)产品流通阶段 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 2.出版物 2.1概念和类型 概念:已出版的作品 属性:精神产品、物质产品 2.2种类: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1)图书 不同于报纸/期刊的特点:出版方式“非连续出版”;内容上的系统性、稳定性。(2)报纸 不同于图书的特点:出版方式“连续出版”;内容上注重时效性。 (3)期刊 *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 (4)音像制品 *分为:录音制品、录像制品 与报纸、期刊、图书的区别:表达内容的手段、物质载体、复制方式、形态和结构(5)电子出版物 连续性、非连续性 2.3出版物的标志 (1)中国标准书号(5段13位) 用于: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ISBN XXX-X-XXXX-XXXX-X 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 (2)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用于:报纸、期刊、连续型电子出版物(习称“刊号”) ①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号,2段4位) ISSN XXXX-XXXX ②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号,2段6位+分类号) CN 11-3209/G3 3.出版工作 3.1指导思想 3.2工作原则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2004中级出版专业基 础知识

2004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中级) 2007年01月15日 13:58:00 中国出版网浏览: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顺序编号,连续出版B.便于检索 C.稳定性、系统性强D.信息量大 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几种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A.需要依赖电子计算机B.具有交互功能 C.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D.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 3.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是()。 A.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的单位 B.能使作品成为最终出版物产品的单位 C.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的桥梁 D.能把精神生产内容制成“母版”供复制单位使用的专门单位 4.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C.备案制度D.许可制度 5.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A.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辑、校对工作自动化 B.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等 C.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只使用一个书号

D.充分利用外审力量完成大部分稿件的审稿和加工整理 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 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活动是印制()。 A.《大藏经》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邸报》 9.我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办出版机构是()。 A.同文书局B.拜石山房C.墨海书馆D.扫叶山房 10.某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A.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B.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C.新闻出版总署D.所在地省级文化局和工商管理局 11.一位大学讲师2003年调入某出版社。如果他要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就必须()。 A.在2003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B.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C.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D.在2003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在一个登记期内(),缓登一年。

2008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08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地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编辑工作是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 B.编辑工作在宣传发行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C.编辑工作是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 D.编辑工作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 2.下列关于编辑和读者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B.编辑要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 C.与经济效益相一致 D.编辑富有引导读者的责任 3.下列出版类型中,属于电子出版物的是( A )。 A.只读光盘 B.激光唱盘 C.激光视盘 D.录音带 4.出版物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商品,在于它具有( B )。 A.物质产品属性 B.精神产品属性 C.商品性 D.艺术性 5.书刊版心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包括( C )。 A.文字 B.图表 C.天头和地脚 D.空间和线条 6.广义的封面不包括( C )。 A.面封 B.底封 C.内封 D.书脊 7.《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报社、期刊社自登记之日起( B )未出版报纸、期刊的,由原登记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注销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A.满60日 B.满90日 C.满120日 D.满180日 8.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者,可以聘任( D )职务。 A.见习编辑 B.技术编辑 C.一级校对 D.二级校对 9.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的标准线下限是( B )。

A.差错率未超过0.5/10 000 B.差错率未超过1/10 000 C.差错率未超过5/10 000 D.差错率未超过1/1 000 10.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D )。 A.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B.未公开发表的作品 C.作者死亡已超过50年的作品 D.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一般为( A )。 A.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B.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40年 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3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20年 12.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如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方式,图书出版单位应该在作品出版后的( D )内向著作权人付酬。 A.15天 B.1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是( D )。 A.着想(zhuó) B.炽热(chì) C.嗜好(shì) D.同仇敌忾(qì) 14.下列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和方法 B.《汉语拼音方案》与直音法、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法等注音方法没有关系 C.《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部分构成 D.《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字母 1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是( C )。 A.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B.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 C.你是吃米饭还是馒头? D.《汉语大词典?缩印本》已经出版发行。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初级) 2008年08月19日 10:47 阅读次数:491 1.下列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关于汉字及其使用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B。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C.所谓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音同、义同而用法不同的词 D.汉字的整理包含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方面的内容?2.下列各字中,笔画数不同 3.“奪”简化为“夺”,采用于其他字的是( )。?A.凄B。逸?C。鸶D.虒? 的简化方法是(). 4。下列词语中,加点A。简化偏旁 B.保留局部?C。草书楷化 D。换用简单符号? 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啜泣点缀辍学拾掇 B。癖性荒僻开辟躲避 C.蠕动怯懦孺子嗫嚅 D。惴惴湍急揣摩喘气?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兴高采烈源远流长 B.睿智成群结党翻来复去 C。暴躁怨天尤人声名狼藉 D.裨益走头无路川流不息?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相映成趣截足先登优柔寡断 B.旁征博引铤而走险舍本逐末? C.违疾忌医大显身手变本加利 D。各行其是手屈一指众口铄金? 7.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春风和旭,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荡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B。突然,蝉声戛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C.墙上贴着一张标语,写着:“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 D.他一进门,说了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9。下列句子中,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的是()。 A。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消费食用植物油1。7万吨,蛋1.87万吨,酒3。6万吨,布3.6万千米,煤60万吨以上。 B.白炽灯照明距桌面的最佳高度:15瓦为25公分,25瓦为45公分,40瓦为60公分,60瓦为100公分。? C.厦门海沧投资区距高雄港160海里,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多海里。 D.海南农业开发综合试验区,占地40多公顷。 1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A.2005~: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我们的一切努力,包括未来的五年、十年朝什么方向发展等,都要用科学发展观加以指导.?B.这6年多来,中科院共引进海外知名学者50余人,国外杰出人才700余人。 C.《18家诗钞》卷25收录了陆游《元日读易》。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数字出版基础》笔记

数字出版基础笔记 第一章数字出版概述 第一节数字出版的概念 2005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标志着我国出版业驶入了数字出版的快车道。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演变 (一)数字出版的定义 工作定义:指利用数字技术今夕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 主要形态: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网络教育出版物、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 数字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1”后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 注意:数字技术如果只用于出版的某些业务环节,并不能被称为数字出版。 按需印刷,可将其视为数字出版的一个环节。 (二)电子出版的含义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的定义: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删个,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 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等,以及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2008年发布的ISO9707标准中,对电子出版物的解释是:以数字形式出版并通过互联网访问或物理形态承载的文献,包括电子书、数字期刊和数据库。 (三)网络出版的含义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界定: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1.互联网出版 是数字出版活动的形式之一。 与其他出版形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只是在于A.出版物的载体形式、B.物质生产方式和C.将出版物提供给消费者的方式不同。在出版物的精神生产方面,数字出版与其他出版物的出版时基本相同的。 2.手机出版 从内容上分类:包括手机读物、手机动漫游戏、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 从内容获取方式上:分为无线互联网、有线互联网和内置手机芯片三种。 特点:A.传播与更新速度快B.开放性C.隐蔽性D.便携性 手机出版使人际传播工具变成了大众传播媒介。 手机出版的实质:内容提供商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经过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制作并通过无线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行为。 与通过PC终端发布的数字出版产品相比较,它具有的四个突出的特点: 1)移动性2)碎片化3)娱乐性4)个性化 3.互联网出版产品 经过数字出版单位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作品。 从内容来源,分为:从以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转换而来的作品;经过编辑加工后直接通过数字出版的作品。 从内容本身,设计文学、艺术、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 从产品形态看,有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音像制品、数据库和网络游戏等。 互联网出版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产品数字化。 关于网络出版概念的定义,争议焦点是“口径”问题,即在多宽的范围内认可网络出版。 二、相关概念的关系 数字出版、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的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 电子出版和数字出版都可以用来指印刷出版的印前部分,涵盖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编辑加工、排版印刷等活动,网络出版没有这一用法。 数字出版和电子出版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来看都逐渐趋同。 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也在逐渐趋同。 第二节数字出版产品 一、数字出版产品的分类 按照与传统出版物的承继关系,分为:数字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等。 (它们既可以是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形式,也可以完全是原创型数字出版产品,知识承继了某一类传统出版物的某些特点。) 1.数字图书 来源:一是从纸质图书转换而来,并以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发布、传输;二是内容直接通过互联网发布的作品,发布形式多为网页或与阅读终端软件相适应的文件格式,发布时往往以篇、节、章为单位。 2.数字报纸 以网页形式居多,特点:即时发布、传播快捷、读者面广、回溯性强、全文搜索、编读互动、集合多种媒体。 3.数字期刊 来源:一是从纸质期刊转换而来,二是在网络上直接发布的内容。 发布形式:一是以单本期刊为单位发布、传播;二是以数据库方式存储,以但篇文章为单位发布。 4.数字音像制品:通过互联网传宝的音乐、影视和动画节目。 5.网络数据库出版物 典型类型:题库、期刊库、文献库等。 特点: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要求,即时形成相对独立的内容片段供用户使用。 注意:一些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等也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内容以方便用户检索,但这些出版物在显示时仍以单本书、单期报刊的形式呈现,一般不把这种形式呈现的数字出版物产品称为网络数据库出版物。 二、按照是否具有交互性区分 分为:单向类和交互类。 对于交互类数字出版物,读者不仅可以与出版物互动,也可以与其他读者互动。 1.网络地图 2.网络游戏:由游戏开发运营、网络支撑、销售推广等个多个环节组成。 3.在线知识服务:有内容资源动态更新、即时服务、贴近用户应用场景、用户定制等特征。 包括产品生产、在线服务、运营维护三部分。 1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1节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 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

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 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 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促进文化交流 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 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 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2006年出版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第1题:出版物是指精神文化成果中( )、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 A.由个人创作 B.经过录入C.经过加工 D.经过审批 【正确答案】:C 第2题: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 )。 A.期刊 B.报纸C.图书 D.邸报 【正确答案】:C 第3题:报纸的特点之一是( )。 A.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 B.由众多的作品汇编而成 C.对读者影响最大 D.与期刊的主要区别是一般不再版或修订 【正确答案】:B 第4题: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点之一是( )。 A.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在参与下才能完成 B.精神生产过程由独立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C.物质生产过程由复制单位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D.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内容,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 【正确答案】:D 第5题:出版业的产品只有作为( )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实现价值。 A.艺术作品 B.学术作品C.文学作品 D.商品 【正确答案】:D 第6题:负责技术或校对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归入类,统称( )。 A.高级 B.高级编校C.主任 D.副编审 【正确答案】:D 第7题:西汉末年刘向、刘歆奉命校书时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书籍分类系统,将书籍分为( )。 A.经、史、子、集四部 B.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类 C.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木伎、佛法、仙道七录 D.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

哦 第8题:"杀青"一词于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是指( )。 A.将竹子截断 B.将竹子加工成薄片 C.将竹子烤干并削去竹青 D.在竹片上刻出契口 【正确答案】:C 第9题:明清时期"私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开始重视书商的作用 B.利用私人的藏书编印丛书 C.以赢利为目的 D.多受官府指派 【正确答案】:B 第10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机关刊物是( )。 A.《新青年》 B.《少年先锋》C.《红旗》 D.《新生活周刊》【正确答案】:A 第11题:某地理专业期刊为更鲜明地体现办刊宗旨,拟调整栏目的设置,进行这种变更应( )。 A.由期刊主编自行决定 B.按创办新期刊的规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C.报请省级新闻出版局批准 D.向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正确答案】:A 第12题: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被缓登一次的。应推迟( )报考上一级别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A.半年 B.一年C.一年半 D.两年 【正确答案】:B 第13题: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若因违反有关出版工作的规定而受到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该类人员( )不得从事出版工作。 A.两年之内 B.三年之内C.四年之内 D.五年之内 【正确答案】:D 第14题:书号使用总量宏观调控制度属于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系统中的( )机制。 A.预报 B.约束C.监督 D.引导 【正确答案】:B 第15题: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冠以( )作为标志符。 A.ISBN B.ISSN C.ISRC D.ISRN 【正确答案】:B 第16题:某文化公司策划选题和组稿后,与K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将出版该书所需的生产费用等划入K出版社账户,并负责印制和包销该书。K出版社以自己的书号出版该书。K出版社的行为属于( )。 A.买卖书号 B.合作出版C.侵权出版 D.正常出版 【正确答案】:A 第17题:下列关于出版社管理机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内在运作方式的建立旨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 B.由分别与责、权、利相对应的约束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共同组成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真题2011年

[真题]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真题2011年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下列少数民族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是()。 A.西夏文 B.八思巴字 C.突厥文 D.朝鲜文 参考答案:D 第2题: 关于套版印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套版印刷由涂版印刷发展而来 B.套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印刷进入彩印时代 C.套版印刷术在明代后期已经广泛应用 D.恒版不属于套版印刷 参考答案:D 第3题: 关于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发行 B.编辑是通过创作作品对信息进行开发 C.复制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D.发行是出版单位通过商晶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 参考答案:B 第4题: 加强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不包括()。 A.加强自我修养 B.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 C.加强制度化建设 D.加强经营活动 参考答案:D 第5题: 作者自投的图书稿件,其编辑过程一般不包括()环节。 A.组稿 B.审稿 C.编辑加工 D.校样处理 参考答案:A

第6题: 关于出版社业务部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编辑部门主要保证出版物精神文化内容的质量 B.校对部门的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 C.出版部门负责全社出版计划的制定 D.发行部门负责促进出版物在市场上顺利流通并实现其价值参考答案:C 第7题: 出版专业助理编辑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在编辑指导下练习组稿 B.练习撰写书评 C.承担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 D.在编辑指导下加工稿件 参考答案:C 第8题: 下列选题中,不需要办理重大选题备案手续的是()。 A.《云南自助游地图集》 B.《青少年性教育读本》 C.《日本动画选编》 D.《××市机关名录》 参考答案:B 第9题: 关于著作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者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笔名 B.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C.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不包括发行权 D.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也称“经济权利” 参考答案:C 第10题: 原始著作权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为自然人作者,一为()。 A.合作作者 B.演绎作者 C.视为作者的组织 D.作品创作的组织者 参考答案:C 第11题: 标点符号的作用,不包括()。 A.表示停顿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第一章出版概论 §1.1 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 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⑴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⑵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⑴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⑵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笔记完整版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出版专业基础 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工作 出版: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构成出版活动的3个基本要素:编辑、复制和发行。 编辑——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 复制——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工作。 发行——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出版活动的形成和开展的4个基本条件:精神文化资源条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条件、 流通传播条件、市场条件。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流通阶段精神产品生产(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 物质产品生产(原稿正确无误的“母版”样本可批量复制出版物的“母版”样本出版物半成品经组合包装得到最终产品) 产品流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根本、核心的我国文化工作指导思想 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4.坚持质量第一 5.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1.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文化追求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这是由出版工作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 出版工作者文化追求的体现:1.认真做好文化选择 2.大力推进文化创造 3.积极开展文化传播 4.充分重视文化积累 “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度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及详细答案

06年度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汉字及其使用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B.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C.所谓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音同、义同而用法不同的词 D.汉字的整理包含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方面的内容 2.下列各字中,笔画数不同于其他字的是( )。 A.凄B.逸 C.鸶 D.虒 3.“奪”简化为“夺”,采用的简化方法是( )。 A.简化偏旁B.保留局部 C.草书楷化 D.换用简单符号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啜泣点缀辍学拾掇 B.癖性荒僻开辟躲避 C.蠕动怯懦孺子嗫嚅D.惴惴湍急揣摩喘气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喧兴高采烈源远流长 B.睿智成群结党翻来复去 C.暴躁怨天尤人声名狼藉 D.裨益走头无路川流不息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相映成趣截足先登优柔寡断 B.旁征博引铤而走险舍本逐末 C.违疾忌医大显身手变本加利 D.各行其是手屈一指众口铄金 7.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 A.春风和旭,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荡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 B.突然,蝉声戛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 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C.墙上贴着一张标语,写着:“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 D.他一进门,说了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9.下列句子中,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的是( )。 A.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消费食用植物油1.7万吨,蛋1.87万吨,酒3.6万吨,布3.6万千米,煤60万吨以上。 B.白炽灯照明距桌面的最佳高度:15瓦为25公分,25瓦为45公分,40瓦为60公分,60瓦为100公分。 C.厦门海沧投资区距高雄港160海里,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多海里。 D.海南农业开发综合试验区,占地40多公顷。 1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 A.2005~: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我们的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考试习题

壹、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汉字及其使用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B.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C.所谓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音同、义同而用法不同的词 D.汉字的整理包含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方面的内容 2.下列各字中,笔画数不同于其他字的是()。 A.凄B.逸 C.鸶D.虒 3.“奪”简化为“夺”,采用的简化方法是()。 A.简化偏旁B.保留局部 C.草书楷化D.换用简单符号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啜泣点缀辍学拾掇B.癖性荒僻开辟躲避 C.蠕动怯懦孺子嗫嚅D.惴惴湍急揣摩喘气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兴高采烈源远流长B.睿智成群结党翻来复去 C.暴躁怨天尤人声名狼藉D.裨益走头无路川流不息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相映成趣截足先登优柔寡断

B.旁征博引铤而走险舍本逐末 C.违疾忌医大显身手变本加利 D.各行其是手屈一指众口铄金 7.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春风和旭,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荡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 B.突然,蝉声戛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 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C.墙上贴着一张标语,写着:“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 D.他一进门,说了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9.下列句子中,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的是()。 A.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消费食用植物油1.7万吨,蛋1.87万吨,酒3.6万吨,布3.6万千米,煤60万吨以上。 B.白炽灯照明距桌面的最佳高度:15瓦为25公分,25瓦为45公分,40瓦为60公分,60瓦为100公分。 C.厦门海沧投资区距高雄港160海里,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多海里。 D.海南农业开发综合试验区,占地40多公顷。 1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