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彝族民间艺术

彝族民间艺术

彝族民间艺术
彝族民间艺术

彝族民间艺术:彝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1

-----以云南楚雄州牟定县左脚舞为例

(郑慧帆2)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彝族左脚舞是一种独具民族个性、方便易行的自娱自乐和有健身功能的民族传统舞蹈,楚雄州牟定县是左脚舞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在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牟定县地区文化形象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其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本文分析了彝族左脚舞的经济价值,提出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彝区乡村文化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彝族民间艺术;左脚舞;乡村文化产业;建议

彝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重要一族,目前彝族人口约700余万人。彝族同胞大部分聚居在四川、云南和贵州,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等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创造出富有特色、独具魅力、具有区域色彩的彝族民间舞蹈。左脚舞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娱人、交往、健身为目的,以歌、舞乐活动为内容,并包含了彝族人民对天、地、日、月、火、虎、原始、自然崇拜及诸多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性传统舞种。楚雄州牟定县是左脚舞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2006年6月,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云南省人民政府把牟定县命名为“彝族左脚舞之乡”;2008年8月,国务院把牟定彝族左脚舞收录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作为牟定县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左脚舞对牟定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着影响,成为牟定县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品牌。

一、彝族左脚舞的起源、发展及特性

(一)左脚舞的起源和发展

牟定,古称髳州,元十二年,改为定远州,明初,为定远千户。洪武二十四年,为定远县,清顺治十六年,收云南,仍名定远。最早关于“左

1 本文系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成果,项目批号:DMA090343

2郑慧帆(1984- ),女,汉族,河南南阳市社旗县人,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人类学

脚舞”的史料,最权威的记载是康熙四十一年《定远县志》及道光十五年的《定远县志》。志记:“……三月二十八日赴城南东狱庙赶市,……至晚男女百余人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曲……环围堕左脚至更余方散……”。又:“堕左脚,以手脚之俯仰合曲谱之抑扬,一谓堕左脚,盖以左脚先起故也……”。

关于左脚舞的由来,流传较广的传说是:很久以前,牟定坝子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造成洪水泛滥。彝族小伙阿里和彝族姑娘阿罗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他们挺身而出为民除害。众乡亲在这对男女勇敢无畏的精神感召下,一齐向恶龙开战。恶龙见势不妙,逃回龙潭。人们抓住机会,把烧红的栗炭往龙潭里倒,然后又抬石头、挖泥土把龙潭填平,怕恶龙翻身作恶,就在上面燃篝火,乡亲们围着篝火边唱边跳边跺脚,三天三夜后恶龙终于毙命。为了欢庆胜利,彝族人用恶龙的头、皮、骨、筋等制成了月琴,聚在一起手挽着手围成圈跳脚弹琴,唱“阿里罗”纪念阿里和阿罗。3

传说归传说,但是左脚舞跟彝族的火的图腾崇拜也是分不开的,左脚舞之乡的人民群众,千百年来正是以勤劳、勇敢、创新的精神,在巍巍化佛山前、白马山下,在滚滚龙川江边,依照祖先们播下的种子,在那片被火耕耘过的坡地上生长,必然地传承着那个古老的火的舞蹈——左脚舞。

彝族左脚舞由歌、舞、乐三部分组成。歌:左脚调,彝语称“咕遮敏”,是左脚舞活动中重要的声腔演唱形式,县境内流传有300余首,较为有代表性的近百首;从内容上分为爱情、赞颂、叙事、讽刺、幽默、劝世、教育、敬酒八大类。舞:左脚舞,俚颇支系称“玛咕”,倮倮颇、倮伍支系称“咕遮”,即跳左脚;“玛咕”左脚舞较为古老传统,共24跺脚,舞者多为中老年彝族,“咕遮”左脚舞,一调一跳法,舞步随调变化而变化。乐:左脚调音乐,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调式色彩和彝族音乐个性。调式多为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多为民族五声及部分七声音阶;伴奏乐器多为龙头四弦、三胡、小二胡、寸笛等。

数百年来每到农历正月十六和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或有人家娶妻嫁女,夕阳西下之时,远远近近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群众不邀而到,点起篝火,弹起龙头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而且牟定多山,彝族先民们大都居住在山上,土掌房或木垛房依山而建,他们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刀耕火种虽然辛苦,但也要把日子过得舒坦快乐,白天干活,晚上就来唱歌跳舞。这是他们的一道精神食粮,在跳左脚的过程中,不仅愉悦的身心,而且还具有很多社会文化功能。

3 杨甫旺、石莉.“左脚舞”的故乡----牟定[J].华夏地理--楚雄特刊,2007(S1)

近年来,牟定的左脚舞文化日趋活跃。一年四季民族节日不断,歌舞不息,左脚歌舞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左脚舞相应的左脚调,也随着左脚舞一起传唱于省内外。在各旅游风景区的宾馆或酒店,经常能听到牟定的左脚调,左脚调中的部分酒歌如《阿老表端酒喝》等曾在央视、湖南卫视、贵州卫视等媒体亮相。左脚歌舞表演还成为了昆明、楚雄等地公园、广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通过文化部门的收集、整理、上报,目前,“牟定——彝族左脚舞之乡”已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左脚舞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现代的一些舞蹈结合起来,变成DJ舞曲,深受年轻一代的喜欢。

(二)彝族左脚舞的特性

左脚舞在彝州民间歌舞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主要在牟定的群众间流传,但是它的影响远远地超出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文化特征。

1、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间舞蹈受地域、生态环境、历史、民族、经生活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彝族居住面广而分散,支系众多,多数世居山区,地理气候各异,山川阻隔,交通闭塞。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养成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和奋斗拼搏的精神。左脚舞作为彝族人民的传统舞蹈,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带有强烈的彝族文化信息,内含强劲的民族意识,与彝族人民的历史、心理素质、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在受到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影响之后,左脚舞汲取其他民歌的养分,更加丰富多彩,使自身广泛流传的同时显示出本民族的特点。

2、左脚舞的群众性

近年来,牟定的左脚舞文化日趋活跃。据了解,在牟定几乎没有不会跳左脚舞的,它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无限生机的民族民间艺术。对于牟定人,尤其是彝族群众来说,左脚舞代表了传统文化,它的祭祀性、仪式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代代传承和发展;左脚舞也代表了他们对艺术和娱乐的精神追求,左脚舞很大程度上提高着农民们的文化艺术素养,满足着他们的精神需求;左脚舞还代表了一种民族或地域社会的凝聚力量,在这种力量辐射的范围内,无论是舞者、观者,还是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都可以被这种风格热烈、节奏鲜明的民间舞蹈所感染并凝聚在一起。

正如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说的:“全集团按一样的法则和一样的拍子动作……在跳舞的炽热中,许多参与者混而为一,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群的感觉和动作

正像一个单一的机体……”4左脚舞所体现的正是这统一节奏和动作符号背后的民族自信、团结和张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在这一统一价值的凝结作用中,左脚舞参与者这一庞大的群体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集体,而是一个有着统一价值标准和意义指向的整体。

3、实用性

牟定彝区人民之所以如此喜爱左脚歌舞,与它的生活实用性是分不开的。在跳左脚的过程中,不仅使男女青年有了相互认识的机会,扩大了恋爱对象选择面,青年男女可以相互选择自己的意中人;而且在欢快热烈的舞蹈中,男女老少都有机会尽兴欢歌狂舞,放松身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并且左脚舞舞步古朴、优雅祥和、整齐划一、形式多样,它使舞者的脚部、头部、腰部等几乎全身肌肉得到活动,如果全身心的投入,用力跳,即使是年轻人跳四五曲也要休息一下,可以说它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健身舞。

二、彝族左脚舞的经济价值

左脚舞对于牟定地区的人民不仅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经济开发价值更大,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在财富。进一步研究左脚舞,一个更重要目的,就在于重新认识它,深入地看到它的经济潜能,自觉地更好地开发利用它为牟定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1、左脚舞是牟定地区独具特色的经济资源

牟定彝族左脚舞,彰显着牟定彝族的特有性质,浸润着牟定彝族的思想意识,那是消除不掉的彝族生活、历史、思想、精神的烙印,是彝族文化灿烂闪烁、散发耀眼光芒的精华所在。正是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得人们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想要去了解和探索的冲动,区域差异越大、文化差异越大,就越能激发其好奇心和主观想象。“旅游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旅游业的成功取决于不同文化与社会区域中的差异认识和促进。”使人们在了解它的同时也得到另一种文化和生活的体验,获得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

通过对左脚舞文化的发掘,将倍增牟定地区的知名度,这从举办的两次左脚舞文化节,我们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2009年在第二届牟定左脚舞文化节上,万人同跳左脚舞并申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其壮观的场景、火热的场面受到了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牟定彝族群众身着艳丽的彝族服装和彝族男同胞手中的龙头四弦琴在各新闻媒体上的亮相,立刻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倍受世人的瞩目与青睐。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化无疑将推动牟定地区各个领域经济的发展。

4格塞罗.《艺术的起源》【M].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化研究》.戴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94年版

2、浓郁的左脚舞民族文化氛围是左脚舞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的角度看,目前,牟定左脚舞已经拥全民参与的庞大群体。在县境内以左脚舞左脚调表演为主的人日益增多,他们来自农村,以表演牟定左脚舞为主,活跃在各类民族风情园。左脚舞左脚调的蓬勃发展,让他们的天生的技艺得到发扬光大,他们脱离了农村,摆脱了辛辛苦苦当农民的命运,轻轻松松就可以把日子改善的很好。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利用其强大的内在力量来发挥其社会效用,可设立专门的“左脚园”、“左脚调演唱队”、“左脚舞表演队”等等,吸引大量的人们到牟定来,了解牟定,认识牟定。把左脚舞文化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并力争做大做强做好。

3、成本低廉是左脚舞产业化的一大优势

左脚舞的设备简单、投入成本的低廉。左脚舞的全部设备基本上就是几个龙头四弦,一个四弦的价格基本上是100块左右,一个表演队组织下来全部设备的价格就在1、2千元左右,并且这些道具的使用寿命都非常长,质量较好的乐器可以传承若干代。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这些设备在他们生产生活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表演中穿着的服装也同样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牟定地区的彝族男女服装式样比较简洁,但以精美的刺绣装饰为最大特色,这些服装在当地彝族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穿着,就跳左脚舞来说,不需要额外地置办专门服装。道具和服装就地取材和成本低廉的特点,使得左脚舞真正成为农民能够享受得起的自娱自乐的艺术样式,这种“享受得起”的民间艺术,才能够在农村广泛地普及开来,也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农民的心中。

而且跳左脚舞不需要对场所大小进行限制,跳左脚的人数可多可少,在稍宽敞的农家堂屋里可以跳,在田间地头可以跳,在舞台上可以跳,在广场上、街道上或者任何一块空地上都可以跳。这对交通条件落后、经济发展和硬件设置滞后的广大乡村,尤其是云南的贫困山区来说,比传统的乡村文化建设方式有着更大的优势。

因此,作为一种民间文艺的牟定彝族左脚舞,不仅在场所、资金、人力、物力和组织形式上都对乡村文化和社会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更突破了很多地区乡村文化建设主要是依靠馆、站建设,电影、文艺表演下乡等政府主导的传统模式,突出了农民完全自发的、主动创新的特点。同时在乡村文化业发展中,更多的乡村民族文化资源在濒临失传的情况下得到了彰显和发扬,成为获取经济收益和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必要的资源,也成为在主流社会的强势话语下,发出自已声音的一种有效可行方式,或者成为在新制度建构过程中,占有一个席位的博弈工具。

三、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彝区乡村文化产业

从云南省乡村文化业的发展来看,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民族文化在市场经济中转化为资本,为少数民族谋取利益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其实质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是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完善。乡村文化产业与乡村文化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关联性、渗透性和带动性都很强的新型产业。牟定彝族左脚舞是彝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给现代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1、从文化资源(特别是传统知识人才、技艺、产品等可实行资本化运营的资源)的调查和注册入手,对民间文化产品进行市场化定位评估,探寻和论证乡村文化产业的生长点。一直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依靠政府对地方文化的建设,甚至现在很多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做法,都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的关注度,如建设影视城、文化艺术场馆等。可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资金保证,很多东西都是形同虚设。而像左脚舞这种乡村文化,它没有优越的设备条件,甚至连简易的舞台和音响设备都不需要,却可以在农村家喻户晓、趋之若鹜。这说明,发展内容和形式适应农民精神需要的文化,才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政府搭建平台,民众主动参与,打造繁荣的民族文化品牌。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密切相关,政府所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主导,民众自己的文化应当由民众自己来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方向。左脚舞的成功,可以说是和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近年来,牟定县委、政府提出了“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的思路,把牟定定位为“左脚舞的故乡”,并围绕这一主题,2004年成功举办了“三月会牟定首届左脚舞民族文化节”。2009年4月,在第二届左脚舞民族文化节上,牟定万人同跳左脚舞,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些左脚舞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表演队,对发展左脚舞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一些节日和大型的表演中,他们卖力的表演,赢得了无数人的称赞。但这些参加比赛和表演的演员都是原汁原味的农民,政府组织这样的活动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力,更不需要规定你必须来或者你必须怎么跳,只需要给农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赢得了众多农民的喜爱和支持。

3、加大投入力度,引进社会资金开发具有规模化开发前景的项目。乡村文化产业在中国的起步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靠政府给予的投入和引导。但目前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投入,远远不能够满足其迅速发展的需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所依赖的资金,也应该多方开拓融资渠道,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融资渠道的开拓将对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

4、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带动全盘发展。现代社会,文化和经济的交融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包括乡村在内的经济发展都在走以文化提升其附加值的路子,而文化建设也强调以经济化的方式体现其价值。随着左脚舞表演队活动的日趋活跃,牟定的彝族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目前已发展到周边县市的部分乡镇,由此造就了繁荣的民族文化。民族工艺品、彝族服饰、彝族乐器等民族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如果把左脚舞看作是一种艺术产品,它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一个产品生产消费的组织系统。虽然,左脚舞目前能够给农民们带来的纯粹经济效益还是有限的,但它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品牌的塑造提升的作用,却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 马翀炜,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03.

[2] 非正智等.彝族左脚舞的故乡——牟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牟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与展望楚雄日报,2008,(3)

[3] 黄苹,李富强. 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乡村经济———关于“民族传统文

化与现代化”的对话广西民族研究,2002,(4)

[4] 樊泳湄.注重发展乡村文化产业[DB/OL].(2006-02-0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892753.html,

[5] 刘佳云,张世庆.云南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7,(3):32-43.

[6] 格塞罗.《艺术的起源》【M].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化研究》.戴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94年版

[7] 杨甫旺、石莉.“左脚舞”的故乡----牟定[J].华夏地理--楚雄特刊,2007(S1)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关键字】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地处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180多万彝族人口,散居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是彝族文化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瞩目,其中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魅力。 【关键字】彝族的食俗、饮食文化、餐饮用具的文化艺术、餐饮的历史风俗及礼仪 一、食俗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云南彝族占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蔬菜也较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一半留给自己吃,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阴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庄稼好,无灾无病。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即吃新稻谷。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宴客规格或大或小,以椎牛为大礼,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打牲时,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剥。

(精品)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中一课。本课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的方法,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感悟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和认同,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所体现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引导和帮助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要点。 二、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46人,男生25人,女生21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占三分之一。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书本以及影视作品上,同时,他们乐学、好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更多地放在民间艺术的外在形式上,且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民间艺术和家乡气候、地形、历史文化间的密切联系则是孩子们很难考虑到的。 课前指导时,教师可尽量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可行的方法收集材料,比如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而材料的对象和内容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前准备的时间尽可能充分。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对于难理解、难展现的地方,教师可先做示范,也可利用多媒体和课间对学生进行直观引导,使学生交流在范例引导下有目标、有侧重、有特色、有实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 3、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 四、教训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教学难点: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第一课时了解和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民间艺术 1、出示图片(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板书课题) 2、观看视频《多彩的民间艺术》,直观感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问:同学们除了视频中看到的民间艺术,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呢?这么多的艺术形式,我们能够给这些民间艺术分分类吗? 3、小组活动——我给民间艺术分分类:准备几张圆形卡片(大),小组合作探讨一种分类方式,并将相应的艺术形式填入其中。 比如按种类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民间建筑等 …… 活动二、小组汇报,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1、通过我们小组的合作,我们为收集了解的民间艺术分了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种类多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些民间艺术,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2、小组发布:各小组合作探究,在(图片、表演、故事、音乐、舞蹈、实物展示)中任选两种形式,如“图片+故事”,“音乐+舞蹈”等,向全班同学发布你的民间艺术调查。

民间美术中的装饰元素修改

民间美术中的装饰元素 相对于宫廷艺术、文人艺术而言,民间艺术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识和表现手法的艺术形态。作为民间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美术,其思维模式、题材内容、表现手段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艺术规律。研究探索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规律,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借鉴民间艺术的装饰元素,丰富我们的艺术创作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美术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剪纸、木刻版画、刺绣、泥塑、面塑等等,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能将非常普通的简单材料,变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造型,将无生命的材料幻化成生机勃勃、活灵活现的形象。这正如现代艺术家那样,能够变废为宝,将生活中废弃的物品设计改造成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装饰艺术是美化人民生活的一门艺术。它广泛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及文化等各个领域,将人们的审美需求潜移默化地注入到物质生活之中①。艺术设计贵在创新、求异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装饰元素包括设计的色彩、构成形式、材料、理念等。 任何时期的装饰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继承发展,民间美术保留并发展发展了原始思维的认识方法,现代民间美术造型和现代设计中还保留着大量的原始美术元素和造型特征。这反映了原始美术与民间美术在造型意识上的共同规律,大量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是万物有灵观念的物化形象,这类艺术品有意识地通过超自然的物质形态赋予艺术品神气和灵气。现代的艺术家也同样需要通过自己高超的概括能力和联想力,在设计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突出其特点,将普通的东西概括提炼成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一、民间美术装饰元素的起源和应用 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由于原始人类生产力低下,人类不能解释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他们对自然充满了恐惧,于是将自然界的某动物作为拯救人类的化身,把他作为自己氏族的标志或象征,这就是图腾出现的原因,他们把图腾纹样刻在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作业 学院: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101102733 姓名:斯庆高娃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课后感想上了一学期的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课最大的收获大概就学会了几首歌。以前在外人面前从来都没唱过歌,也不会唱,五音不全真是个大问题。但是在期中考试的时候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唱了一首歌,《康定情歌》。虽然唱的不怎么样,但也算是突破了自己。我觉得还是值得表扬的。 我们这学期学了挺多中国各地的民歌。不过多数还是内蒙古的。学了很多首歌,最喜欢呼斯楞的《鸿雁》,唱的特别好听。静静的听真的能感受到游子思乡的情。 在内蒙古最有名的当属我们蒙古族民歌,我们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也分为礼仪歌和牧歌。我个人还是喜欢听牧歌。在家放羊的时候听这些歌特别有感觉。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蒙古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草原风格大放异彩,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教了我们很多中国各族各地的民歌,中国不仅有不同民族和地域,民歌形式往往也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民歌的特色,是在於其能反影它的出处和环境、文化特色和特质,而不只是在乎其使用的乐器的多少、轻重。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 虽然老师也给我们听了很多器乐作品,但是很多现在已经没什么映象了,上课听的时候也感觉挺好听的,就是没记住几个。以乐器为物质基础,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应用,所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

民间艺术 大班主题

一、主题活动名称:我喜欢的民间艺术(大班) 二、主题活动设计思路: 春节过后,孩子们将家中的中国结、泥娃娃、泥老虎等工艺品带到了幼儿园,孩子们对这些民间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这是我的泥娃娃”,“小凡,看我姐姐编的如意结”,“我奶奶剪的窗花多漂亮”,孩子们交流时那种欣喜的表情挂在脸上。接下来几天,越来越多的孩子将家中悬挂、张贴的工艺品带来,而且还饶有兴趣的交流着。 从孩子们的言行中,我们发现民间工艺品已经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有许多他们未知的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值得去探究。而且该主题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旨在弘扬民族艺术,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地域特点,结合家庭及社区资源,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搜集、整理资料,体验和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三、主题活动目标: 健康领域 1.在高跷上进行各种活动,能保持平衡,提高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2.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体育活动遇到的困难。 语言领域 1.在说说、看看的活动中,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收集的民间艺术品,并能大胆向同伴介绍。3.通过活动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能大胆的在陌生人面前进行表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4.通过民间传说了解风筝的起源,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5.引导幼儿感受民间故事中人物不畏强暴、智斗坏人的勇敢精神。 社会领域 1.通过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引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萌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好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代招贴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二、现代广告招贴 招贴艺术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是一种传播商业和文化等信息的视觉媒体。由于其可复制性和传播性,因此和广告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招贴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宣传画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好的招贴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当然,至今也还有要求艺术叙述一切的观众,向招贴画提出对多幅画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连环画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样不现实。“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招贴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

民间艺术欣赏:温州米塑

一、教学目的: l、引导幼儿欣赏各类温州米塑的造型与色彩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推云”的技法制作所行成的色彩美,增加对家乡民间工艺美术特点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l、各类米塑作品若干; 2、和好的彩色熟米粉团若干及剪刀、牙签等工具; 3、自制录象带一盘,录象机,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播放婚礼录象,引起兴趣。 昨天呀,有个叔叔和阿姨结婚了,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结婚的录象吧。 边看录象边提问:咦,新娘的酒桌上摆了些什么? 今天,老师就把这几样漂亮的东西带过来了。 (二)出示实物龙凤米塑,引导幼儿欣赏。 l、你们看,它们是什么? 2、它们长得什么样?用了那些颜色? 3、它们看上去感觉怎样?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从那里看出来? 4、我们也来学学它们的样子,好吗? (三)简单介绍温州米塑。 1、介绍婚宴上的米塑。 (l)为什么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娘的酒桌上摆上龙和凤呢? 小结:这些做工精致、色彩鲜艳的龙和凤不仅可以装饰酒桌上的菜肴。而且还有非常吉祥的意思.因为龙看上去很神气、很威武,婚礼上哪个人最神气?龙就代表新郎;凤很漂亮,婚礼上谁最漂亮?凤就代表新娘,把龙和凤摆在一起,就表示新郎和新娘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亲相爱、合合美美,所以,新娘的的酒桌也叫龙凤桌。 (2)龙凤桌上一般要摆四样东西的,还摆了那些动物?(出示实物) 2、让幼儿了解米塑的制作材料。 你们知道这些动物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请幼儿猜猜) 如果把橡皮泥摆在菜里,那些菜还能吃吗?因为橡皮泥是用化学材料做成的,和菜放在一起就太不卫生了。所以呀,聪明的温州人就想出了一种办法:(播放录象,介绍米塑的制作材料。) 小结:现在你们知道了吧,这些动物是什么做成的?原来就是用彩色的米粉团做成的,所以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米塑,而且它是我们温州特有的,所以也叫温州米塑。

民间工艺-综合实践

走近你身边的古建筑 ——“番禺特色古建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初级中学莫海信 一、主题活动背景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主要领域。另外,为了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学校可把班级活动、团活动、校传统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来加以开发和实施。“番禺特色古建筑”作为我们附属初中的一项特色活动,正是遵循这条原则,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体现地方特色,通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熟悉嘉兴的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特点,体验社会生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初一的《综合实践》资源包的第五单元是研究广东民间艺术,但是伴随着外来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冲击,民间艺术已渐渐被人们所淡薄和遗忘了,不少青少年往往对我们民族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因此,我觉得教师有必要、有责任做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让学生从小了解民间艺术,并能有“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的意识。番禺是一座艺术宝库,伴随番禺的悠久历史不断传承与创新,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本土股具特色的建筑特点,此次走进你身边的古建筑就是带领学生共同挖掘番禺的建筑特色为,认识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和发扬传统艺术。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 (一)设计思路 采用查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了解这些民间工艺的起源开始,搜集有关民间工艺的知识、工艺作品的图片等,激发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民间艺人的实地走访、请游客填写调查问卷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并把民间艺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努力达到关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与技能: (1)通过对番禺特色古建筑的研究,探索其特色与特有的文化价值

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 2

摘要: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成员,彝族是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古老民族,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漫长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创造了大量的、独特的、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本文主要从彝族的神话、历史、歌舞等方面探讨了彝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及其发展历程。 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神话是彝族民间口头述讲中最古老的形式,涵盖了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产生、洪水泛滥以及人与鬼神斗争等方面的内容。许多神话还涉及到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如氏族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工具的发明、婚姻制度的流变及婚俗的形成,可以说神话是彝族先民关于宇宙、万物、社会、自然现象等史谈。彝族神话之所以如此丰富完整、主要得之于在神话形成的创世史诗所起的保存作用。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查姆》、《勒俄特伊》、《阿细的先基》等是韵文形式的神话。彝族民间有大量散体形式的神话,如《洪水潮天》、《三族起源》、《天神的哑水》、《子居鸟》等。这些口头述讲的神话十分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彝族民间传说在口头述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神话传说、史事传说、人物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等类型。有许多英雄神话和万物生成神话,有一部分为后世传说所吸收,形成神话大小凉山广泛流传的《支格阿鲁》、《蜘蛛的故事》、《兄妹成婚》等。而《生子不见父》、《石尔俄特找父亲》等传说又反映了彝族原始氏族社会从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历史面貌;从《火烧

松明楼》的传说可以看到唐时南诏国的蒙舍诏吞并越折诏时的史事折影。人物传说中诸如《阿细卜》、《望天公主》、《孟获的传说》等均以一定真实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经过民间艺术加工而形成。风物传说如《石林》、《邛海的来源》、《沙马甲谷水洞》、《母子岩》、《天上的强盗》等则十分生动地解释了彝区山川名胜、花草树木由来。彝族传说中习俗传说的比重为大,这些传说往往对某一民俗事角提供形象化的解释,如《火把节的传说》、《跳公节的传说》、《二月八的传说》、过《彝年的来历》等对彝族的岁时习俗起源作了生动的说明;《鸡冠帽的传说》、《护心帕》、《红绿腰带》、《铠甲的起源》等则对彝人的服饰习俗作了解释;《转转酒的传说》、《新娘出嫁前的禁食》、《口弦的来历》、《扎大路》的等则对彝族的饮食、禁忌、游艺等民俗作出了解释。 彝文的起源和历史,说法很多,迄今无定论,传说有毕阿史拉则(1500年前)在大森林听神鸟传经记写毕摩经书一事。据彝族谱系,毕阿史则迄今已有六十多代,美姑县人,凉山解放后仍有石砌经库,(“文革”中被毁),其可推至汉晋时期。到隋唐时期,彝文已具有一定规模,后世又续有增补,明清时代已相当发展,现在遗存的许多彝文碑刻,经典抄本,都是这段时间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各地的彝文总数在万字左右,但较常用者只有一千多字。1974年,制定了统一的彝文规范方案,简化统一的819个单字。 彝族音乐丰富多彩,歌曲、舞蹈、器乐优美动人,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彝族音乐舞蹈艺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柔韧灵活的“烟盒

民间艺术活动《元宵节》中班

民间艺术活动《元宵节》中班主题:《元宵节》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目录 一、主题的来源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七、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八、主题预设网与生成网 九、主题探究活动评价与反思 十、主题探究活动资料超市 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 主题:民族节日《元宵节》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一、主题的来源 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欢庆这一共同的节日,从而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主题设计旨在以横向、纵向;多学科多种形式,多种内容。通过唱歌、舞蹈、儿歌、灯谜、传说故事、折纸、绘画、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知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培养幼儿愉快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从而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几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元宵节的快乐,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2、态度目标: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的品质。 3、能力目标:通过折叠“移动的花灯”、学习花灯儿歌、组织观灯猜谜等活动,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知识目标: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以及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有关的趣事。 5、技能目标:幼儿在学、说、跳、唱中充分感受到过年的喜悦心情,使幼儿萌发科技发展意识,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促进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吃面叶 踩高跷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主题探究进程的预设 谈话活动:元宵节的来历 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的资料。 参观灯展 2、周计划预设 第一周教育活动计划 本周要点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幼儿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彝族服饰的色彩美讲课稿

彝族服饰的色彩美

彝族服饰的色彩美 作者:陈晓亮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1期 摘要:居住在四川西南方向的彝族人,这是中国最大的群居彝族聚集地。他们对服饰的装扮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们在服饰中用黑、红、黄三色为主色调,青蓝、白色、紫色为配色,并在领、肩、胸、袖、脚边上绣上各类精美图案,使服饰变得绚丽多彩。其服饰的色彩大胆强烈,绚丽多彩,在崇山峻岭之间闪耀着独特的色彩魅力,蕴含着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审美文化。 关键词:彝族;服饰;色彩美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53-02 一、彝族服饰色彩原料的来源 彝族服饰的纹饰和色彩选择上,是根据服饰的色彩来决定绣什么纹饰。创作者一般都会选择与纹饰象征意义相近的色彩来表达,因此,色彩的象征意义与纹饰的内容是一致的。彝族服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传统服饰的材质大多采用动物的毛、皮、麻、或草,经过“纺专”纺线,“腰机”织布,然后制作成服饰。 彝族多分布在山区,地理位置优越,空气清新,自然植物种类丰茂,矿产充足,为天然色材的获取提供便利的条件,动物、植物、矿物、土壤等是主要的获取途径。动物色是最原始用色,人们直接用动物的血液涂抹身体或器物,来完成以巫术为目的的原始宗教仪式。天然的色质纯正稳重,尤其是加入特殊的调和剂会使原有的色彩更加光鲜、牢固不易退色。植物颜色取自于不同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花、叶、莲、皮、根,或直接取其汁液,经过腐蚀加工制成色料。植物染色的主要原料有:漆、茜草、红花、蓝、紫草、黄栗、黄连、核桃、枸杞等。彝族材料选择有这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色彩原料来源很好摄取。 二、彝族服饰色彩的表现 彝族服饰色彩以大面积的黑(青)为主色,红、黄次之,形成独有的彝族三色文化,以绿、紫、白等色为搭配。彝族多变的色彩搭配使用,实现了视觉感受的丰富。 黑色,大地之本色,寓意为端重与威严,是所有支系里共同使用的颜色,也是最基础的颜色。黑色多用在底布,上衣和裤子上,但每个支系服饰中黑色的使用面积却有很大的差异,元谋的诺苏最喜爱用黑色,从帽子、上衣的底布到及地的长裙,无不使用黑色,其他支系服饰的黑色常见于坎肩、长裤和上衣、围腰的底布。有少数服饰黑色只出现于腰带和脚边。 红色,热情豪放与勇敢,是彝族服饰中主要颜色和最亮丽的颜色。它主要用于服饰的装饰图案上,是彝族刺绣中的主色。彝族服饰的装饰手法丰富,在每一件衣服上都有手工的刺绣服饰,从头到脚,衣服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展示了红色的魅力。在彝族服饰中很难发现一套不着红色的彝族服饰。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4 走进民间艺术-通用版

主题4 走进民间艺术 1、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赏析民间艺术,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2、过程方法 图片展示,部分讲解,资料分说。 3、态度情感 增强热爱家乡,热爱河北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电脑展示图片 1、桔杆扎刻:是用高粱秆绑扎,模仿古建筑的楼阁进行制作的工艺品,造型精湛,工艺复杂。 2、果核雕刻:是用什么核雕刻的?是一个什么造型?你觉得怎么样? 3、内画壶:始于乾隆年间,早期在光滑的玻璃壶内画,后来,用金刚石在壶内打磨成乳白色再进行绘画,国画技法得以发挥,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我国内画壶产地:北京,河北衡水,山东博山,广东;根据艺术特点:京派,冀派。内画壶用笔:一根长20公分的竹签做弯曲形钩笔;绘画题材:各种题材。我省的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是冀派代表人物。 4、绣花鞋:色彩鲜活艳丽,注入了母亲的爱。 5、木雕狮子

6、鞋垫绣品 7、泥玩具 8、《磁州窑三彩刻花盘》是宋代作品 (三)分组活动 根据刻前搜集资料,分小组讲解,学生分别补充。 (四)交流反馈 (五)活动总结 2、我做民间小艺人 一、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三、教学难点:创作和正确把握剪纸作品的连接与完整性。 四、课前准备: (学生)腊光纸、剪刀、别针、刻刀、铅笔、固体胶等工具和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优秀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积极评说 1、教师课件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这门艺术的了解。 2、加深理解,强化概念 (1)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

彝族文化介绍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金成外国语小学第六届民族文化节406班的彝族分会场,我是你们的讲解员王心怡,我将会带大家一起走进彝族的文化世界。 我们将从彝族概况、居住环境、饮食、服饰、文化艺术、风俗六个方面对彝族进行逐一介绍,相信在听完之后你会爱上这个智慧的民族。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彝族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 计,彝族在中国有将近871万人。 ?彝族的房子非常有特色,他们特有的民居建筑是土掌房。土掌房大多依山而建,建于斜坡上,用土坯砌成,房顶平台可以作为晒场使用。彝族的“土掌房”大部分都是平房,不过也有建成两层甚至三层的。 ?彝族的主食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他们最有特色的主食为荞麦粑粑。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他们喜欢把肉切成拳头大小煮来吃,他们叫这为“砣砣肉”,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 ?彝族常以酒招待客人,彝族谚语说“有酒便是宴,无酒杀猪宰羊不成席”,说明他们对酒的重视。彝族的酒主要有坛坛酒、桶酒、水酒等。 ?彝族服饰是彝族的缩影和百科全书,彝族服饰以厚重、朴实、艳丽、多彩而著称。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单一民族的服饰种类能超 过彝族,彝族服饰,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彝族服饰,各地不 尽相同。大体可根据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个彝族聚居区分为六大类。彝族服饰的款式有性别、年龄、盛装、常装的区别,还有婚服、丧服、祭司服、战服等等。彝族男女老幼都会身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擦尔瓦”形状像披风,多为深蓝色。

?彝族人很重视头部,头部都戴头帕以示对老人的尊重。女子大都是用青布头帕或者绣花头帕层叠,辫子盘在头帕上面,再用一些饰品固定,层次丰富而又俏皮美丽。成年男子的头顶用黑色布条缠绕,做成帽子,帽子上都有一只高高扬起的角,显得英气十足,这个角被称做“英雄角”。据说“英雄角“这个名字还是周恩来总理给取的呢。 ?刚才我们有讲彝族服饰按区域分为6种不同类型,现在我们一一来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凉山彝族男女的服饰都为右衽大襟衣,下面穿长裤。佩饰“图塔”最有特色,“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chēqú)片。一般女子穿百褶长裙,长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美若山中的仙子。 ?乌蒙山彝族男女大都穿青色或蓝色衣服,最特别的就是腰间系白色腰带,穿的都是绣花鹰头鞋。 ?红河彝族男子服饰大多是对襟、短衣、长裤。而女子的服饰款式却非常多,既有长衫,也有中长衫和短装,还套外套坎肩,系围裙,头饰也琳琅满目,尤其喜欢以银泡、绒线做花当装饰。图案以自然纹和几何纹为主。 ?滇东南地区彝族女装款式为右襟或对襟上衣、长裤,个别地区穿裙子。以白、蓝、黑为底色,以动植物花纹图案和几何图案装饰。昆明地区的部分彝族青年妇女,头戴“鸡冠帽”,形状像鸡冠,都用大大小小各种银泡镶绣而成,做工精细;老年妇女一般挽发髻[jì]。 ?滇西地区彝族妇女大多穿前短后长的右大襟衣,下面穿长裤,系围腰,套坎肩。男子身穿右大襟长衫、羊皮坎肩、宽裤脚、头包青帕。 ?楚雄地区彝族女装主要是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工艺以镶补、平绣为主,图

最新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元素 从“民间美术”这个词的意义本身来谈的话,“民间”二字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具有平民百姓、乡土基层和通俗普及的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民间”的解释为:1、人民中间;2、人民之间(指非官方的)。事实上,当我们提出和使用“民间”这个概念时,我们己经自觉不自觉地把前人所述的:“把它当作了一个特指的分类概念,把它与‘上层’、‘官方’、‘宫廷’、‘士大夫’、‘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等等我们感觉与‘民间’不同的社会阶层作了区分。”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形态各异的灿烂文化,人们习惯于把表现这种文化的造型艺术,称之为“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与“民俗艺术”。。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对民间美术下以这样的定义:“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门类的中国民间美术的一般属性和意义,又具有独特的美学气质和表现形式。其传承发展的视觉形式和造型程式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和审美理想。” 民间美术造型元素是指构成民间美术整体形态的各种因子,如民间绘画传统(壁画、版画、瓷绘)、民俗民间艺术传统(皮影)、通俗市民文艺传统(戏曲、戏剧)、流行时尚传统(服饰、化妆),民间造型艺术传统(泥塑,面塑)等等。这些民间美术造型元素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当代设计真正应该挖掘的民间艺术。许多优秀设计师对传统因子的汲取打破了西洋样式的束缚,大力择取民间美术,这就使现代平面艺术设计洋溢着一股民族的灵韵和才气。这也是民间美术具有比较生动、自然的特征,不带半点矫揉造作习气的原因。民间美术造型千变万化,风格迥异,它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来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在今天,民间美术与人民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仍然密切的联系着,依旧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审美形态和形式种类丰富着当代设计的视觉语言,使呈现出的艺术形式具有深远丰厚的文化底蕴,尽显民族特点。 二民间美术造型意识和造型特征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平面艺术设计是用形象化的表现语言面对受众,因此要选择相对合适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传情达意,以加深受众的印象就要明确招贴设计的目的是“想要说什么”、“想要对谁说”、“想要在何时说”、“想要怎么说”的问题,并且牢牢抓住“创意”即是创作招贴设计的核心问题,没有创意的设计是苍白的,随心所欲的设计是无序的。自古至今,无数艺术家都在不懈的追求各种创意表现,这样才有了今天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我国的民间美术造型意识极具智慧性,我们要学习民间艺人发于心声地丰富创意下的设计创造,民间美术所创造的图形形式足以导致逻辑上的“荒谬”,它具有象征性、不可言说性、情感性等等,这也是本国招贴设计与民间美术创作观念所形成的视觉特征蕴涵智慧情感的写照,通过用联想、想象、比喻、象征、抽象、借代、夸张、变形、诙谐、幽默等种种手段,创造出极具个性化的生活中并不存在地新形象,制造出新颖奇特的视觉、联想效果。这种近似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牛头马面似地打破时空、环境、对象的限制方法,和吉祥观念造型图解,平面化的造型方法、深入物像内部造型法、文字组合造型等等,体现出中国人独创的高超手段与惊人智慧。把这种属于我们中国独特的智慧形式与当代设计创意结合,将以它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再造于招贴设计的创作中.必然会创作出丰富的设计语言和增添鲜明的民族色彩。无论是具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见明显的当今社会,国际贸易、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日渐频繁。中国的广告要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走向世界、立足世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在广告设计中建立本民间独特的设计风格,这种设计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民间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的设计,而又必须使之具有时代特征,并能够凸显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形象。这种设计风格的核心就是对蕴含深厚中华文化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进行深入理解,并注入新的设计理念,同时把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变化,然后用新思维、新材料、新殆式表现出来。把具象化提升到抽象化的高度,即文化内涵的高度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运用”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极具有时代性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广告设计应用

目录 前言 (1) 1绪论 (1) 1.1研究的意义、目的 (1) 1.1.1意义 (1) 1.1.2目的 (2) 1.2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2) 1.2.1研究方法 (2) 1.2.2研究思路 (2) 2.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的概况 (3) 2.1民间艺术的概念 (3) 2.2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的发展状况 (3) 2.3民间艺术的文化特征 (4) 2.3.1鲜明的地域性 (4) 2.3.2内容的丰富性 (4) 3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当中的应用和问题 (5) 3.1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当中的应用 (5) 3.1.1传统民间色彩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5) 3.1.2传统民间色彩艺术元素图形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6) 3.1.3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7) 3.1.4传统民间本土语言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7) 3.1.5传统民间民间陶瓷艺术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8) 3.1.6传统的民间服饰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9) 3.1.7传统的民间年画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9) 3.2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的应注意的问题 (10) 3.2.1肤浅摘用 (11) 3.2.2盲目拼凑 (11) 4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发展的未来趋势 (12)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

1.多彩的民间美术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民间的美术作品接触较少,甚至未曾接触。通过本课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高手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的愿望和情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能容比较多,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本课包涵了民间的剪纸,年画,面具,铜雕,油画,玩具,泥塑,皮影,服饰,木雕等作品欣赏。种类繁多但却有共同点,可抓住民间美术的共同点给学生进行欣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作品类型,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走进民间(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走进民间观察他们在干什么?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东西吗? 2.为什么各地人民都喜欢这些民间美术作品? 二、认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 1.拜访民间达人库淑兰——了解库淑兰的简介 2.欣赏剪纸作品 (1)在构图上你发现这作品有什么特点吗? (2)这些作品在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作品中都有哪些图案呢? 3.剪纸作品小结 三、认识年画 1.年画简介 2.欣赏作品

民间艺术赏析

民间艺术赏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

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

民间艺术课程教案

民间艺术了不起 主题网络图

★主题目标分析: 了解丰富多彩的崇明民间艺术中的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术、民间传说童谣、民俗节日等内容,尝试对崇明民间艺术的认识、探索和表达、表演,感受崇明民间艺术的美,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识、探索、表达和表现。 *优美的民间音乐 1、了解崇明民间歌舞的名称、特点。 2、喜爱崇明民间歌舞,愿意尝试表演。 *丰富的手工艺术 3、了解崇明民间手工艺品的名称、种类。 2、有制作民间手工艺品的兴趣。 *有趣的童谣传说 1、了解崇明的民间童谣和传说,对民间文学感兴趣。 2、愿意说说唱唱民间童谣。 *欢乐的民俗节日 1、了解崇明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活动的来历以及习俗。 2、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快乐。 ★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 崇明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对于幼儿来说,还缺少具体的感知,离现有的生活经验比较远。但是,孩子生在崇明、长在崇明,有必要进行了解和传承,况且,崇明的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在岛上还有所展现,幼儿或多或少有所感知。例如:农村中有的孩子的奶奶还用自己刺绣的鞋垫、窗衣、帐沿、枕套;有的奶奶还仍在家中自己动手纺纱、织布;农村家庭中每家还有灶头,孩子看得见生活中的灶花;元宵节爷爷、爸爸和孩子一起扎灯笼、甩火球等等,因此,孩子们具有零星的、简单的经验。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积累经验、激发情感,老师、家长就有必要进行挖掘、整理,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孩子进一步观察了解。 “欣赏和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接触到的多元文化”是《指南》对学前期幼儿所要求获得的基本经验。该主题就是让幼儿接触、了解、感受崇明本岛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 ★主题实施的建议 1、教师应把握本班幼儿的兴趣,选择适合班级孩子的兴趣、年龄能接受的民间艺术内容,找准切入点。如:元宵节幼儿对各种灯笼感兴趣时,教师及时引导开展亲子自制灯笼、火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