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洛特曼Lotman

洛特曼Lotman

洛特曼Lotman
洛特曼Lotman

符号域 semiosphere

符号域(semiosphere,又译“符号场”或“符号圈”)是洛特曼(Juri Lotman)

文化符号学的关键术语,指符号存在和运作的空间和机制,它既是文化存在的

条件,也是文化发展的结果(Lotman 2005:205—208)。这一概念是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础。洛特曼受到苏联化学家维尔纳茨基“生物圈”(biosphere)概念的启发,试图运用符号域这一概念从整体上把握符号运动发展的规律。他将符号域视为人类文化模式得以实现的“连续体”,其中的各个符

号系统既具有独立性,又在共时关系上彼此交换;同时,符号系统自身具有记

忆功能,并在历史纵向上相互影响。上述三种符号运动在不同组织层面上进行,实现信息的传递、保存、加工和创新。

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

原是俄裔比利时物理学家伊?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在区分系统的平衡和不

平衡结构时提出的物理学概念,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Juri Lotman)移用来描述符号圈的文化特征。在平衡系统中的运动轨迹是重复和可逆的,而在非平衡态

的开放系统中,由于其内部和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有可能产生突变,

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然而这种有序状态不是终结性的,该系统宏观上的

稳定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获得,系统也因此永远处于由无

序转为有序的状态中。

洛特曼认为符号域的内部结构近似于耗散理论中非平衡态系统的结构,必须依

靠与外界的文本交流才能自身维持发展。当该系统的有序部分(熵值较低的符号域中心部分)和无序部分(熵值较高的符号域边缘部分)相互侵入时,整个文化系

统的动态平衡得以保持。外来文本通过符号域边界进入该文化内部时,文本意

义会发生变形,引发系统的对称性破缺,系统本身从无序转向有序。而文化发

展的临界点上往往并存着文化动态的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这意味着文化的

渐进发展和爆发是交替进行的。总的来说,文化的每一个类型和组织的机制一样,具有自我紊乱机制;其相互紧张的作用使文化可以正常运转。符号域内部

不能完全达到有序,但可以一直趋向有序。

熵 entropy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重要术语,源自信息论。洛特曼运用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进行文化的符号学机制研究,强调“熵”这一概念在文化系统变化中的重要性。“熵”在符号域各个部分中的不平衡分布体现了无序和有序两种结构的互相侵入。洛特曼把“熵“作为文化运动中的主要变量进行考察,强调了文化动态发展的特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