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采薇》导学案

《采薇》导学案

《采薇》导学案
《采薇》导学案

编号:必修二04 班级小组姓名编写:赵晓军审核:高一语文组

采薇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诗经》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进一步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知识链接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基础自学】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我戍.未定()象弭.鱼服()

王事不盬.()小人所腓.()靡使归聘.()四牡骙骙

..()(1)通假字

岁亦莫.止()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犭严.狁孔棘.()(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岂不日.戒()

(3)古今异义

不遑启居

..古义:今义:

君子

..所依古义:今义:

小人

..所腓古义:今义:

【合作探究】

1.本诗的哪些章节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试赏析。

3.探讨本诗中蕴含的乡思情结的内涵。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候

C.行道迟迟

..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高大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 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 小人所腓

3、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采薇》参考答案

(一)前置作业

2、《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句:“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略)

(二)基点知识预习自测

(1)通假字

“莫”,通“暮”,年末“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棘”,通“急”,紧急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下名词作状语,每日

(3)启居古义:古人坐时,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今义:启发;居住

君子古义:将帅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古义:士兵或地位低的人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4)

(三)重点精讲

1、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2、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四)疑点探究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乡愁出现的场景,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先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再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乡愁出现的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课后巩固训练

1.D;2.C;3.C;4.D;

5.(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雄性的鸟兽牝牝鸡司晨、牝牡骊黄牡牝不分。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采薇 导学案

《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自主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复习《诗经》有关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预习检测案】 正音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猃狁(xiǎn yǔn )之故: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我行不来(lài):无人慰问。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雨(yù)雪霏霏:下雪。 词类活用 ⑴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yù),名词作动词,雨雪犹“落雪”。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二、赏析《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字音。 氓.()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筮.() 咎.言()犹可说.也()陨.()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

采薇 优秀教案

《诗经·采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 (二)检查预习 在讲解新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复习和预习情况。 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文学常识抢答 请听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主义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 2,诗经共有多少首诗?--------305首 3,诗经共分为哪几个部分?-------风、雅、颂 4,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三个?-------赋、比、兴 5,它所收录的诗歌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6,“风包括了多少个地方的民歌?又叫什么?”------15个,“十五国风”(三)初读课文 老师:大家都看完了吗?诗经大都是四言诗,朗读的时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大家根据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学生朗读课文) 大家读得都不错,不过朗诵的感觉还是缺了一点,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频,听听看名家是如何朗诵的。(放音频) 老师:大家都已经默读了,也一起朗读了这首诗,相信现在应该对这首诗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翻译这首诗歌。 就着课下注释,弄懂诗歌的意思,并将诗歌按照上节课所教的节奏朗读一遍。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呀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评说:这三章说了两层意思,一是归途中追忆思归之情,二是叙述难归的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复沓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诗以采薇起兴,采集薇菜果腹,表明戍边生活的艰苦,且“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循序渐进,除了刻画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 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 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 水何(dàn)(澹澹) (xiāo)(sè)萧瑟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采薇导学案》

凤翔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册导学案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知识链接】 《诗经》的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一、课前预习 1、正音 岁亦莫()止:莫,同暮。猃狁( )之故: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 )饥载渴:又饥又渴。王事靡盬( ):没有止尽。 我行不来( ):无人慰问。彼路( )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 ):马强壮的样子。小人所腓( ):隐蔽,掩护。 象弭( )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雨( )雪霏霏:下雪。 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古今异义 ?不遑启居。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4、通假字 岁亦莫止() 我行不来() 维常之华() 一月三捷() 猃狁孔棘() 彼路斯何() 彼尔维何() 象弭鱼服() 二、合作学习探究 1、朗读这首诗,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古代边塞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根据诗歌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你认为该怎样划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2、《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3、仔细品读前三章,你认为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它到底好在哪里? 5、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场面的特色。

《采薇》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字词,能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文。 2.理清诗歌节奏。 3.细读诗歌,总结诗中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 4.总结比兴、重章叠句等手法的艺术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没到过节,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中国人都有一种近乎疯狂的行动,那就是——回家。确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亲情观念比较浓厚的国家,家,任何时候都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回家从来都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漂泊在外,不能及时回家的人的愁苦之情也就分外惹人怜悯。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漂泊游子的思乡之诗。 二、结合课下注释,给生字正音,并齐诵全诗。 玁狁(xiǎn yǔn)不遑(huáng )不来(lài )孔疚(jiù)靡盬(mígǔ)喧嚣(xiāo )寰宇(huán)神裔(yì)肴馔(yáo zhuàn)宅邸(dǐ) 逃遁(dùn )象弭(mǐ)归聘(pìn )四牡(mǔ)骙骙(kuí)腓(féi )雨雪霏霏(yùfēi )载渴载饥(zài )整饬(chì) 三、文本探究 (一)研读第1—3节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歌 2.前三节诗歌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也略有变化,请找出这些变化之处? 薇亦作.止岁亦暮止靡室靡家 薇亦柔.止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薇亦刚.止岁亦阳止忧心孔咎 3.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重章叠句的手法。作用有二: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诵读第1—3节的内容。 (二)研读第4—5节 5.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歌。 6.第四五两节写战事时,对战争场面有一些细致入微的刻画,请找出来。 明确: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象弥鱼服。 7.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 明确: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

《采薇》导学案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 1 自行诵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2你了解哪些有关《》的常识?3你能背出《》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的,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的《乡愁》诗导入。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 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

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 1 自行诵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2你了解哪些有关《》的常识?3你能背出《》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的,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的《乡愁》诗导入。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 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 当堂成诵

采薇导学案及答案(20200514100116)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雅”的内容及其概况。 2.识记“赋”的写法特征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3.能够找出并分析诗中对比、衬托等修辞诗句及作用。 4.归纳诗歌主题。 【重点难点】. 找出并理解“赋”的写法特征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知识链接】1.“风雅颂”简介 2.“赋比兴”手法 【学法指导】朗诵法探究法习题法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一、疏通文意 1.重要字词考查: ①古今异义:君子古今义 小人古今义 翼翼古今义 往古今义 翻译:烈烈业业 聘 ②通假字:莫- 尔- 棘- 2、解释重点词(黑体),疏通文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的学案

采薇的学案 采薇的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诗经》有关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

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

采薇导学案答案

《采薇》导学案答案 【个人自主学习】 反复诵读,读准字音。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猃狁(xiǎn yǔn )之故: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我行不来(lài):无人慰问。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雨(yù)雪霏霏:下雪。 【小组合作学习】 词类活用 ⑴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yù),名词作动词,雨雪犹“落雪”。 古今异义 ⑴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⑵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 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一月三捷(捷,通“接”,与敌交战) 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的尔,花盛开的样子)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班级探究学习】 1、理清思路把握内容。解释诗歌每章的意思。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总结: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表现出一种自豪感。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

采薇配套学案

《采薇》三案一体学案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 复习《诗经知识》 2 积累重要字词 一、知识回顾: 1、《采薇》选自。《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共首,故又称。其中收入至五百多年的诗歌。 2、按用途和音乐分,《诗经》包括、、三部分,其中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大部分是贵族作的宫廷正乐;其中的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神祗的舞乐。 3、《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铺陈其事叫;譬喻叫;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叫。 4、“六义”指。 二、创作背景 《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文本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玁.狁.之故()()不遑.启居()我戍.未定()载.饥载渴()王事靡盬.()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靡.使归聘()

采薇导学案及答案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1.识记“雅”的内容及其概况。 2.识记“赋”的写法特征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3.能够找出并分析诗中对比、衬托等修辞诗句及作用。 4.归纳诗歌主题。 【重点难点】. 找出并理解“赋”的写法特征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知识链接】1.“风雅颂”简介 2.“赋比兴”手法 【学法指导】朗诵法探究法习题法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一、疏通文意 1.重要字词考查: ①古今异义:君子古今义 小人古今义 翼翼古今义 往古今义 翻译:烈烈业业 聘 ②通假字:莫- 尔- 棘- 2、解释重点词(黑体),疏通文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采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采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 熟读并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本诗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 知识链接: 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也突出了主题。 这首诗的前三节在章法上就是采用重章叠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中关键词语“作”“柔”“刚”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情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难以承受的极限。 自学指导:同前 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境设计 (一)文言积累 1.读准字音 罔.()极玁狁.( ) 不遑.() 靡盬.() 骙骙.( ) 所腓.( ) 象弭.( ) 雨.( )雪霏霏.( ) 2.掌握通假 岁亦莫止()彼尔维何()玁狁孔棘() 3.词类活用 (1)岂不日.戒( ) (2)雨.雪霏霏() (二)整体把握,划分结构 (三)自主思悟 1. 作者怎样写征夫渴望回家的? 2. 你能描绘出士兵采薇的画面吗? 3.第4章是如何描写戍边生活的?第5章突出了征戍生活的什么特点? 4.理清全文情感变化的思路

二.当堂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候。 C.行道迟迟 ..迟迟:很晚。 D.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高大的样子。 2.对《采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四章和最后一章都运用了兴的手法。 B.全诗分六章。写了长期征战不能回家,不能与家人捎信问候,紧张的战斗生活,以及还乡途中今昔对比的悲苦。 C.这首诗虽然蕴含着士兵为国戍边的爱国热情,在艰难困顿的军旅生活中保持着战斗的激情;但诗中也着重描写了他们久离家园的哀怨。 D.诗的最后四句,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3.下列对《采薇》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这是极言征夫心情之悲。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这是用乐景写哀情。C.“驾彼四牡,四牡骙骙。”这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 D.“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是诗中明显表露出征夫斗志的一句诗,意思是不要说什么回家,我们要把战斗进行到底,将士昂扬斗志得到了准确反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采薇导学案及答案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1?识记 雅”的内容及其概况。 2?识记 赋”的写法特征及 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3?能够找出并分析诗中对比、衬托等修辞诗句及作用。 4.归纳诗歌主题。 【重点难点】?找出并理解 赋”的写法特征及 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知识链接】1.风雅颂”简介 2.赋比兴”手法 【学法指导】朗诵法 探究法习题法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 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 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 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 成 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一、疏通文意 1 ?重要字词考查: ① 古今异义:君子古 小人古 翼翼古 往 古 翻译: 烈烈 业业 聘 ② 通假字: 莫- 尔- 棘_ 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 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2、解释重点词(黑体),疏通文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獵猊之故。不遑启居,獵猊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鹽,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験験。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獵猊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语文:2.4.2《采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采薇》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翻译③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二、赏析《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字音。 氓.()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筮.() 咎.言()犹可说.也()陨.()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

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3篇

1 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 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情感与价值 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 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感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有战 争,就有伤害,无论是已化为无定河边皑皑白骨的遇难士兵,还是历经九死一生活 下来的幸存者,战争给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的创伤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节选), 去走进一位普通戍边士兵回乡途中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 《诗经》和“《诗经》六义” 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学生交流汇报。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 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 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 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 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 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地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三、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预设: 师: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生1:我觉得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 师:诗中写的地点是什么? 生:归乡途中。 师:关于这首诗谁能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采薇电子学案模板

谷城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教案 2013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电子教案 授课课题:采薇授课教师:NO: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一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 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 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冋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理解思想内容学生诵读、翻译。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 译文: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整体把握。 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