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华严里小学聂丽丽

案例:张某某,一年级男生,7岁。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工作很忙,他和姐姐由奶奶照顾,平时没有人辅导检查作业,于父母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父母只在开学报名时来过一次学校,偶尔打电话过去都是停机或关机。

主要表现: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还有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的现象。课堂作业拖拉次数较多。上课精力不集中,爱玩手,有时打瞌睡。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我初步找到原因:

个人原因:这孩子特别贪玩,对学习兴趣不大,怕写作业。平时爱看电视,每晚都看电视,导致作业不能完成,上课打瞌睡,还养成了撒谎的毛病。

家庭原因:父母不在身边,奶奶溺爱孩子,也管教不了,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或完成得怎么样都无法去管,只是每天负责他们的吃、住、穿等生活最基本的问题。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时间也不是很多,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

学校原因:因为张某某这些坏毛病,遭到了许多老师的经常批评,导致同学的嘲笑,使得他对学习越来越没了兴趣。

指导方法如下:

1、同学互助。我专门安排班里的几个小干部时常督促他及时完成

作业,并监督他遵守纪律。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我让他放学之前与好朋友说说当天的作业。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帮助。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样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

2、与家长沟通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孩子的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原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方案: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其二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和老师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要先沟通,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在学校中碰到孩子有没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确定是否真的是忘在家里或是其他原因没有完成,不让他的撒谎形成空间。第三,合理安排朱龙的作息时间,每天放学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而且时间要合理,不能影响睡眠。

3、教师鼓励: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奖励,奖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我抓住他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今天,张某某听得真认真,还积极举手发言呢。”“张某某这次作业按时上交了”。老师的赏识让张某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的学习劲头越来越高涨。教育效果:

1、这孩子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有作业拖拉现象或漏做现象,但是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

2、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了,很少开小差了,上课打瞌睡的现象没有了。

3.在他的努力和小朋友的帮助、家长的关心下,这孩子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育启示: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习惯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同时还要从他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教师:吴克兰是我们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她用那甜美的声音向我问好,非常有礼貌,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让她担任领操。可是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她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她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所以我让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领操,换下了她。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她。 有一次,我发现她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她,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满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她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在给她换同桌的时候,我找她好好的谈了一次心。告诉她,别的女孩子是多么的爱干净,学习成绩也是学么的优秀,要她向别人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她,让她做了小队长,她也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她,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她很

有用,她为了“保住”她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个学期的班干部换选中,她被学生们推荐为中队委员,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她的进步。 这个事例让我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对于李娜这样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她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 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就如我对待李娜那样,当她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她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

热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范文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范文] 传统 文化如何融入现代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范文[通用版].DOCX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本文档共【 4 】页/【 793 】字)单位姓名 20XX年X月《自觉做 一个有孝心爱心的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基础教育案例一、活动背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宠爱有加,所以导致缺少孝心、爱心,不会关心别人。在这一大背景下,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熏陶他们,使之成为有孝心、有爱心的人,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 二、活动目的(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尊 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必备条件,启发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 (二)观看视频,听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受到教育,真正明白做怎样的人才有意义。 三、活动准备(一)时间:(二)地点:(三)主 持人:(四)参与者:(五)邀请X年级爱心小组组长 XX自己尊者爱幼、帮助同学的故事。 (六)邀请坚强少年XX讲自己他用稚嫩肩膀和妈妈一起挑起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的故事。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程序 1.引言,宣布主题实践活动开始。 2.观看视频《孔融让梨》,请学生谈体会。 3.请某某讲述他们爱心小组六年来如何关心照顾无法 XXXX学生的。请同学谈使自己感动的地方。 4.请坚强少年XX讲自己他用稚嫩肩膀和妈妈一起挑起这 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的故事。 请同学谈假如你是XX,你将怎样做。(1到2人)主持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应该是对别人有益处,对社会有贡献人,才受到别人的尊敬,才活得有意义。今天的主题实践活动一定会给我们寻找正确的答案。我宣布X(X)班“文明 美德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让我们选择大小不一两个梨,我们怎样选择?首先让我们观看看视频《孔融让梨》。 主持人:观看视频后我相信同学们有很多感受和想法,请谈 谈你的体会。 主持人:孔融虽小,能把大梨让给别人,人小精神大!但他 是个古人,现代的“孔融”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请X年级爱心小组组长XX给大家讲述他们X年来如何关心照顾XXX同学的。 爱心小组组长XXX:(用朴实,感情真挚的语言讲故事)。 (二)活动总结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甚至走入了阅读误区。为什么上了六、七年的学,孩子们却还是不会阅读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脱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从专家角度,在高倍望远镜下剖析。这种方法,永远像一个精彩的演员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学生永远是观众,只会鼓掌。难怪学生不会表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问题,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

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只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学、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兴趣, 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维系注意力, 增加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 唤起情感体验, 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加大力度,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 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内心的体验, 进入具体的情境, 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题班会案例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题班会案例 班会目的: 1、让学生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性。 班会准备: 1、让学生总结自己学习上的坏习惯和好习惯(包括同学的好习惯) 2、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表格。 班会过程: 一、导入 师: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 生:怎么可能?不信! 师:不信,给大家讲个故事。 在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师提问:“这件事是真实的,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什么绑住的呢?” (学生在互相讨论,师趁机认真观察学生的讨论状况,发现一些不良的习惯) 生1:是心 生2:是思想 老师:思想? 生(大部分):习惯 师:请大家再听一个故事。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大家猜一猜乞丐会怎么回答? 生1:好吃的食物 生2:衣服 生3:房子、汽车…… 生4:很多好东西分给其他乞丐 …… 师出示答案:乞丐的答案是“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答案很是出人意料,但想想却又在意料之中。听了他的答案,你有什么感受? 生1:这是他当乞丐养成的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了。 生2:这个乞丐有再多的钱,他也不会花,他的思维只围绕在乞讨这件事上。 师:这两则故事让我们震撼,习惯的力量原来如此巨大,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命运就被掌握其中了,所以人们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习惯塑造性格,所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们来说是一笔终身的财富,我们这次班会的主题就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师:这些习惯你有吗?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源于问题,爱因斯坦曾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可能要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然而,各类学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里,我们试图对“问题意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相关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既高度评价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学、思结合。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和倡导个体的怀疑精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一步对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又辩证的阐述。在国外,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布鲁纳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他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哪些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越丰富,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知识因素的丰富与提高促使知识范围增大,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提高了个体认知结构不平衡状态的频率,客观上为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因此,积累知识、建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提出的问题在较低水平上重复,从而有所创新。 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种类型。依据吉尔福特的界定,聚合思维等同于传统智力,它和知识对问题意识形成的影响一样;而发散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基础,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个人成功案例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个人成功案例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专心听讲的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案例]: 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张国恒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就不停摆弄,每堂课上,我都要提醒他好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前面的知识没听全,一知半解,就又忍不住做小动作,平时的作业自然拖拉,成绩总是不理想,真是让我着急。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作业做到一半就不认真完成了,更气人的是开学到现在,每次轮到他值日扫地还没有扫完就提前跑回家。我多次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可是轮到他值日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家长一直提醒他,可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他改掉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勤快的学生的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他的习惯培养好。我找他好好的谈了几次心。告诉他,别的同学都能做得到,作业也是完成的这

么好,要他向别人学习。他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子,经过我和他谈心之后,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他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他,让他做了小组长,(因为组长要检查同学的作业完成不完成的)他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他,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他很有用,他为了“保住”他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次考试他得了A。作业也完成了,地也扫完了才回家。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进步。张国恒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 张国恒虽是六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他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对于他来说也许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像张国恒这样的学生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范文]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范文]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范文[通用版].DOCX (20XX—— 20XX学年第X学期)(本文档共 【 4 】页/ 【 793 】字)单位姓名 20XX年X月《自觉做一个有孝心 爱心的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一、活动背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宠 爱有加,所以导致缺少孝心、爱心,不会关心别人。在这一大背景下,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熏陶他们,使之成为有孝心、有爱心的人,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 二、活动目的(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尊老爱 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必备条件,启 发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 (二)观看视频,听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受到教育,真 正明白做怎样的人才有意义。 三、活动准备(一)时间: (二)地点: (三)主持人: (四)参与者:

(五)邀请X年级爱心小组组长XX自己尊者爱幼、帮助同学的故事。 (六)邀请坚强少年XX讲自己他用稚嫩肩膀和妈妈一起挑起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的故事。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程序 1.引言,宣布主题实践活动开始。 2.观看视频《孔融让梨》,请学生谈体会。 3.请某某讲述他们爱心小组六年来如何关心照顾无法XXXX学生的。请同学谈使自己感动的地方。 4.请坚强少年XX讲自己他用稚嫩肩膀和妈妈一起挑起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的故事。 请同学谈假如你是XX,你将怎样做。(1到2人)主持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应该是对别人有益处,对社会有贡献人,才受到别人的尊敬,才活得有意义。今天的主题实践活动一定会给我们寻找正确的答案。我宣布X(X)班“文明美德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让我们选择大小不一两个梨,我们怎样选择?首先让我们观看看视频《孔融让梨》。 主持人:观看视频后我相信同学们有很多感受和想法,请谈谈你的体会。 主持人:孔融虽小,能把大梨让给别人,人小精神大!但他是个古人,现代的“孔融”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请X年级爱心小组组长XX给大家讲述他们X年来如何关心照顾XXX同学的。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教学体验,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切磋。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由此可见,同样的道理:在课堂中,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内阅读产生兴趣。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

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案例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案例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奥斯特洛夫斯基 一个人学业的失败不是一个小问题,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失去信心。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 的方式。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责无旁殆。但是我们教师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再加上一颗爱心,学生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相信,都会取得圆满成功! 一、案例分析 李同学,五年级学生。主要表现: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蓬头污垢”的;常与父母撒谎“作业做了交了”“我把作业丢了”。初一时两次考试,都在四百多名,我不仅关注起这名可爱的孩子:据任课老师反应,这个孩子习惯不好,不能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经常做着一门课作业,刚做上才几分钟,接着就换成

另一门课的作业了,就这样一晚上看起来忙忙活活,实际效果却很差;上课不能充分利用时间,例如,别的同学被老师提问时,他不是认真听取别人回答,而是盯着同学看;由于这个孩子脑子反应快,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惹同学发笑。有一次上课老师讲到一道题刚想说“一罐煤气”,可是刚说出“一罐”,他接着说“好奶粉”,惹得全班同学顿时就大笑起来;但是通过看孩子的随笔花作文和日记,我发现他学习的热情很高,对老师、同学和班级都很热爱,并且对自己落后的成绩也挺着急,有积极向上的迫切愿望! 评析: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 注意力和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行为随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差,常容易把作业放错地方、把铅笔和其他学习用品丢弃,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为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课堂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当学生打断课堂秩序时教师简洁而及时的纠正才是有效的。 二、教育引导过程与方法 1.让孩子与附近的伙伴一起做作业,让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家长和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概要:通过一个学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学生已初步学会从题目判断文章的类型并进行提问,而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学习课文的目标也更为明确,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小学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指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教师利用合理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实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习惯。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篇幅较长的课文,学生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学期来,笔者主要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提问。 题眼常常起到统领全文或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文章,从题目看便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教学一篇文章时,笔者常常从课题入手,引導学生把自己想知道的内容转化成问题。首先是从题目入手,让孩子初步学会从题目判断文章的类型,即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然后分类别引导学生提问。 对于写人的文章,笔者主要引导孩子学会问:文章讲谁、做什么事、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等等。如《小摄影师》,上课时,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问学生:“这篇文章写谁?”接着又问:“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想知道小摄影师是谁,有的说我想知道文章写小摄影师什么事,有的说想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事……接着笔者问学生:“把你最想知道的事情转化成问题,你会怎么问?”就这样,引导学生把自己想知道的内容转化成问题,并告诉他们,把想知道的内容转化成问题,就是一个会提问题的学生了。 对于写事的文章,笔者主要让学生懂得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提问。如,教《孔子拜师》时,学生读了题目后,笔者问学生:“从题目看,你知道文章是写人还是写事?”学生都能判断是写事的文章,之后,马上有学生提出“孔子拜谁为师?”“孔子什么时候拜师?”“孔子是谁?”“孔子问什么要拜师?”等等的问题。笔者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而对于写景的文章,笔者则教学生抓题眼进行提问。如,学习《金色的草地》时,笔者告诉学生这个题目,题眼就是“金色”,大家可以围绕这个词语来提问题,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让好习惯,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贯彻《小学生守则》教育案例 桓仁县五里甸子学校李雪梅 他,小华(化名),一个我现在仍在任教的学生,身材胖嘟嘟的、眼睛瞪得圆圆的,看上去就属于“难搞定”的家伙:上课不够专心;不爱惜公物:,整天不仅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而且班级的整体卫生情况有受到了他的影响,他成了班级卫生管理的“钉子户”,多次对他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 有一次,学校检查桌椅凳子时,我发现他的桌子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桌子上已经成为了他的图画本,画的是乱七八糟,既有飞禽走兽,又不缺不着边际的凭空想象……更为严重的是,本来一副很好的桌椅,现在已经是“苟延残喘”“危在旦夕”了,坐在上面都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当我走进桌前,一看桌子里边,更让我大吃一惊,桌子里边,简直就是一个“废品收购站”:废弃的钢笔、螺丝钉、细铁、吃剩下的水果、果皮、小食品袋……桌子里散发出来的气味,让附近的人难以忍受,以前多次有同学到我这里投诉,我都不以为然,今天一见真是闻名不如见面,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只能“命令他”,马上进行了整理。可是过几天发现他还是这个样子,没有丝毫的改进,我想: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实在没辙的我找来了他的家长,家长反馈的情况是: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满了,

家里的墙上柜子上,都被他画满了,而且每天的衣服早上是干净的,晚上回来的时候,就没法看了,我们一直提醒他,可他就是是改不了。我想,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不是一朝一日能改得过来的,要慢慢帮助他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摆弄他那些“玩具,不是拆,就是装。至于老师讲的内容我们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一个课间十分钟,纯洁无暇的校服上,就会增添许多“污渍云”。为了改变他,我就找一些习惯(尤其是卫生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他的习惯培养好。在给他换同桌的时候,我找他好好的谈了一次心。告诉他,别人能做好的事情,咱们同样也可以没问题,只有改掉身上的坏习惯,我们在学习上才能更进一步,只有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才会变得更优秀,才可以成为大家的学习的榜样。我们约定好从卫生做起。我和他约法三章,每个课间我都会检查他的衣服,而且,交代固定的同学检查他的书座。同时,我也交代班级干部们多多帮助他,也让他的同桌多多的关注他。虽然他很顽劣,但他还是很聪明的一个孩子,经过我和他谈心之后,他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一段时间之后,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我鼓励他,让他做了小组里的生活委员,主要负责本小组的卫生以及本小组的物品管理。他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他,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官”收回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案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案例 西吉县回民小学张芬芬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源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学生抓起,从根基抓起,夯实中华文明的基石,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更有效,事半功倍呢,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让国学教育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国学教育的关键。要求教师对学科渗透国学教育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结合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性质,从教材实际出发,紧扣教材,将国学教育寓于知识的讲授和训练之中,有机渗透国学教育,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文内容或教材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国学经典融合到对课文的学习巩固、拓展迁移等环节中。学习古诗,可以与相同题材的诗词进行链接,与相同意境的诗句链接,也可以与相同风格的诗人链接。如学习《瀑布》一文,就可把它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对比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两者在描写瀑布时的相似之处,也让学生发现两者描写侧重点的不同。同时,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读过的有关水的诗词歌赋,在交流的同时,学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诗词,也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总之,我们的国学教育不是孤立的、要以这种不着痕迹地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我国数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有其特色,具有世界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以具体事实说明中国历来是数学大国。这样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大有好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思想品德内容搜集国学中精粹部分和典型案例。励志怡情,明理启智,激发民族情感。艺术学科主要着眼于通过演奏、绘画、欣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歌(乐)曲和国画等教育手段来进行。美术课,老师让学生们欣赏古代名画;在音乐课,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体育课上则让学生领悟中国功夫的神奇。科学课堂上常常出现以诗词设立情景导入,诗词中的科学等。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一)与学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倾斜的伞》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台湾著名的教育家李雅卿有一句名言:"智慧是什么?佛家说:智见殊,慧见同。也就是说能够分辨事物之异者,为智;能够见到事物共同的道理,为慧。"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智慧在一点一滴的爱中。面对幼小的心灵,他们处在懵懂中看这个世界,这就更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样,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幼儿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积极发展的一个群体,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的去观察、去实践。 案例:王静,女,3岁,外来务工子女,今年刚刚从老家过来到我班学习,随父母居住,平时父母工作很忙,督促检查作业时间较少,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父母难得来一次学校,偶尔打电话过去,都是停机或关机。是什么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这是我要找到正确的教育转化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因此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我初步归纳出如下的原因: 分析原因: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再根据王静小朋友的情况,我做了以下的分析:王静从一个原本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失去了原来的舒适与满意,就会表现出遇到问题过度焦虑、不安,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羞于同他人交往等。这些消极的情绪表现极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王静来到幼儿园后,一下子要和那么多的同龄孩子相处,缺乏交往经验的她更是又害怕又无所适从。每天要参加的各种活动,即使是她感兴趣的,她也会表现出不自信,拒绝参加。并且,在家时受数位长辈的宠爱于一身,家长们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困难都竭力去解决。这种过度保护的措施,减弱了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信心。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事事依赖他人,一遇到困难就手足无措,缺少自信心和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进入幼儿园以后,对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她不能很好适应,只能消极的态度来面对。长此以往,她就成了班级中一个最不令人注意的孩子。另外,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以为孩子还小,个性如此,长大自然会好。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看作是启动转变差生工作的钥匙。他认为每个学生自身都有最强的一面,老师应该找出他们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我们如果找到了这个“机灵点”,并以此作为引导差出进门槛。那么,转差就会容易得多了,我们发现王静小朋友喜欢做手工,虽然剪得很不象样。于是,每次,我们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案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案例 一、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教学中想要做到传承传统文化,作为老师首先要丰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当你想给别人一杯水的时候,首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才可以。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教师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又怎么能将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呢?教师在私下的时间,可以多翻阅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或者可以针对数学中的一个章节,寻找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传统文化,将这些文化编入教学备案中。 另外,想要传承传统文化,还要具有强大的文化底蕴,否则即便积累的知识再多,也会犹如茶壶煮饺子一般,有货倒不出。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是对数学老师的一个严峻考验。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1.利用显性素材,呈现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曲艺、建筑、诗词、绘画、武术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同时,这些传统文化也为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老师在讲课中,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几何图形的特征”时,就可以将窗花作为教学素材进行几何的讲学。通过太极八卦图描述对圆的认识等等。 2.古今结合,感受传统数学的魅力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数学方面的专著,如《九章算术》《五曹算经》等。还有一些优秀的数学家,如祖冲之、墨子等。可以说,我国古代

数学在某些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要时刻渗透这一点。例如在讲“圆”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就趁机告诉学生,在我国古代计算圆周率采用的都是割圆法。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墨子在《墨经上》对圆做了最早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这些知识的穿插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到中国人民在数学方面的智慧和才能。 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时候,传统文化教学才会变得更加容易。所以,让传统文化在数学中得到传承,就要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开展数学文化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数学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业中放松身心,还可以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在“圆”的教学中,我曾建议学生翻阅一些古书籍,看一下中国古代是怎么计算圆的面积的。在讲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还专门引入了一些回文诗,如《万柳堤即景》: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从语文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回文诗,可是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首轴对称的诗。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简单的小活动,由学生自己搜寻更多的回文诗进行比拼,同时还要结合数学轴对称的知识点对回文诗进行分析。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传承了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话题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习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案例:学生姜晓,刚升入三年级时以语文、数学两科61分的最差成绩冠以“后进生”头衔。他衣着不整,少言寡语,不合群,又不遵守纪律,是班上的老大难。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 评析:学习不认真,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他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1 、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 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苏武传》中的爱国主义教学案例 高一年级部向锐 【案例背景】 高中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涉及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我校语文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引导,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意义重大。 【案例描述】 【片段描述】文章中卫律、李陵与苏武形象的对比、并讨论如何践行苏武的精神。 【教学案预设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总结卫律、李陵及苏武的形象特点,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生1:卫律在文中是一个卖国求荣、贪图荣华富贵的人。 生2:还是一个诡计多段、无耻自私的人…… 师:总结卫律人物形象,分析李陵 生1:李陵和卫律一样,都是卖国求荣之徒。 生2:他与卫律有区别,对自己的叛国充满愧疚…… 教师总结李陵与卫律两个人物的形象异同,并请大家安小组讨论文章传主苏武与这两人的形象差别,重点考虑对于大家的启示

小组1:苏武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忠诚于汉,即使历经艰辛,与这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我们中学生,也应该学习他这种爱国的立场…… 小组2:苏武的人物形象第一组同学讨论的较好,我们组主要讨论了作为我们中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和田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环境中的中学生应该怎么样践行苏武这种爱国的精神(该同学提醒后,全班七嘴八舌讨论,气氛热烈,教师示意安静,个别回答) 学生1:想苏武一样坚持立场,维护祖国统一、地区的安定团结。 学生2(民考汉同学):要像苏武一样坚定立场,反对宗教极端,暴力恐怖主义,向家人亲朋宣传祖国统一、民族一家亲……(全班热烈鼓掌、教师给与鼓励与肯定) 学生3:我觉得大家说的都很好,但是作为和田的中学来说,就像上一个同学说的,我们学习苏武的爱国主义更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的小事儿上,在和田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大家更应该学习苏武这样的爱国主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继续发言…… 【教学反思】 这是本人前段时间课堂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本课关于三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其实并不难,真正的两点在与结合中华传统的爱国文化,并结合本地区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反对宗教分裂的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苏武形象讨论自己应该怎么学习苏武。 “爱国”这个词说出来很容易,学生也可能会在讨论过程中讲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