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流脑

第三章 流脑

第三章 流脑
第三章 流脑

第三章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学习要点

㈠临床表现

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体检可见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㈡流行病学特点

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尤其幼猪)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严格季节性:流行于夏秋季。儿童多见:多为10岁以下儿童。

㈢诊断要点

⒈流行病学资料季节性(夏秋季),10岁以下儿童多见。

⒉主要症状和体征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⒊实验检查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浆液性脑脊液改变。血清学检查可助确诊。

㈣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中毒性菌痢、其他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

㈤治疗要点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主要是采取对症措施和护理。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三个主要危重症状。

二、复习题及答案

㈠填空题

1. 乙型脑炎病毒属科,属。

2. 乙脑是的自然疫然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通过而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感染后免疫力维持。

3. 乙型脑炎的预防以,,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填空题答案:

1. 黄病毒,黄病毒

2. 人畜共患,猪,蚊子叮咬,三带喙库蚊,较持久

3. 灭蚊,防蚊,预防接种

㈡选择题:A1型题

1.对于流脑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 发病季节

B. 明显脑膜刺激征

C. 高热、头痛、呕吐、昏迷

D. 皮肤瘀点瘀斑

E. 外周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关于乙脑抽搐的治疗,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脑水肿以甘露醇脱水治疗为主

B.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脑实质病变引起的,首选巴比妥钠镇静剂

D.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者,以吸痰、给氧为主

E.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呼吸兴奋剂

3.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中,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起病急B.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C.神志不清可于病程第一天出现D.呼吸衰竭多为中枢性的

E.病程2周后仍可出现新的神经系统表现

4.乙脑主要死亡原因是:

A.持续抽搐B.呼吸衰竭C.循环衰竭 D.脑水肿、脑疝E.意识障碍

5.关于乙脑,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常有家庭聚集性

B. 我国多见于5~10月份

C. 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

D. 病毒分离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E.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

6.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意识障碍时间越长,病情则越重

B. 常有颅内压升高现象,检查有脑膜刺激征表现

C. 部分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D. 病程早期皮肤可见瘀点

E. 重者可有脑疝表现

7.下列哪一项脑脊液检查结果不符合乙型脑炎?

A. 压力增高

B.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浊

C. 白细胞计数50~500×106/L

D. 氯化物正常

E. 糖明显降低

8.下列哪一种表现符合中枢性呼吸衰竭?

A. 明显呼吸困难

B. 呼吸先快后慢,但呼吸节律整齐

C. 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减弱

D. 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

E. 发绀

A2型题

9男性,12岁,高热伴头痛2天,神志不清半天于7月11日入院,体检T40.5℃, ,P110次/分,R28次/分,昏迷状态,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仅及,脾未扪及,Kernig S征阴性,巴彬氏征阳性,外周血象WBC20×109/L,N92%。本例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败血症

B. 结核性脑炎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疟疾

10男性,20岁,外地来穗学生。高热3天,抽搐、意识障碍1天入院,体检T40℃,R30次/分,颈抵抗,Kernig S征阳性,巴彬氏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外周血象WBC20×109/L,N92%。尿蛋白(+)。

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为重要:

A.血培养B.乙脑特异性抗体检查C.脑脊液检查

D.病毒分离E.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查

㈢问答题

1. 试述典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

2. 试述乙脑的诊断。

3. 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

问答题答案

1. 答案要点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分为三期:

⑴初期 1~3天。急起发病,发热、头痛、恶心和呕吐,嗜睡等。可有颈硬。

⑵极期 4~10天。主要包括:①高热。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②意识障碍。可有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阻碍等;③惊厥或抽搐。可为手、足、面部局部抽搐或肢体阵挛性或全身强直性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④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特点是呼吸节律的不规则及幅度不均;有时也可出现外周性呼吸衰竭。严重时,可出现脑疝的表现;⑤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

⑶恢复期可有恢复期症状,如患病6个月后仍留有的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

2. 答案要点性乙型脑炎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进行:①根据夏秋季发病,病人为10岁以下儿童等流行病学资料;②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③实验检查:见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可作出临床诊断。血清学检查乙脑IgM 抗体阳性可助确诊。

3. 答案要点型脑炎患者的治疗重点是处理好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

⑴一般治疗隔离,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危重病例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⑵对症治疗要是针对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的对症治疗。①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酒精擦浴等。药物降温为辅,如安乃静滴鼻,高热伴有抽搐者可用亚冬眠疗法;②惊厥或抽搐应针对高热、缺氧、脑水肿、脑实质炎症等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③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脑水肿应脱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还可使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必要时可机械辅助呼吸。

⑶恢复期及后遗症的处理进行功能训练,可采用包括理疗、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方法。

(四)病案分析

男性,7岁,突起高热3伴抽搐、意识障碍1天于8月10日入院,体检T40.3℃, BP 150/90mmHg ,P107次/分,R32次/分,昏迷状态,全身皮肤未见皮疹, 两侧瞳孔不等大,左侧3mm,右侧4mm,对光反射迟钝,颈可疑抵抗、双肺可闻及痰鸣音,肝脾未扪及, Kernig S征阳性, 双侧Babinski征(+),外周血象WBC20.5×109/L,N86。

试述诊断及其依据、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措施。

病案分析答案

答案要点:本例主要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其诊断依据为:①儿童为乙脑多发年龄;夏秋节发病;②起病急,病程短;③以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高热、意识障碍及抽搐;④体检见病理反射阳性,⑤实验室见白细胞升高。进一步检查: ①血清学检查:乙脑抗体的检测,双份血清阳性可明确诊断;②脑脊液检查:虽有助于本病诊断,并与流脑、结核性脑膜脑炎进行鉴别。但患儿血压较高,双瞳孔不等大,要注意有脑水肿、脑疝的存在,应在脱水治疗后排除脑疝可能情况下才小心进行;③行肛拭子检查:以排除中毒性菌痢;④因患者呼吸较快,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应行X-胸片检查,以确定有无合并肺部感染的存在。

治疗措施:①一般治疗包括隔离,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加强护理,以防继发肺部感染、压疮的出现;②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酒精擦浴等。药物降温为辅,如安乃静滴鼻,如效果不理想,可用亚冬眠疗法;③惊厥或抽搐应针对高热、缺氧、脑水肿、脑实质炎症等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患儿血压较高,双瞳孔不等大,要注意有脑水肿、脑疝的存在,故应先行退热、吸氧、脱水等治疗,如仍有抽搐,应尽早使用镇静剂;④本例患者呼吸较快,双肺可闻及痰鸣音要注意防治呼吸衰竭:吸氧及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还可使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必要时可机械辅助呼吸。

(长沙医学院:周毅)

伤寒论用药统计完整版

伤寒论用药统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伤寒论用药次数统计一共82味药 61次:甘草 36次:桂枝 34次:大枣 33次:生姜 27次:芍药 20次:人参 19次:附子 17次:大黄 16次:干姜 14次:半夏麻黄黄芩 11次:茯苓黄连 10次:白术 09次:杏仁 07次:石膏 06次:枳实厚朴栀子柴胡芒硝 05次:牡蛎 04次:粳米葛根 03次:细辛阿胶知母龙骨桃仁豉 02次:当归桔梗泽泻麦门冬猪苓赤小豆葶苈吴茱萸赤石脂水蛭虻虫甘遂黄蘖栝蒌根蜀漆猪胆汁葱白 01次:栝蒌实五味子蜀椒滑石升麻胶饴鸡子黄文蛤瓜蒂竹叶贝母茵陈蒿白头翁秦皮旋覆花猪肤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麻子仁代赭石生地黄麻仁铅丹太一禹余粮食蜜妇人中褌巴豆乌梅鸡子苦酒人尿 伤寒论+金贵要略用药次数统计一共170种单味药 123次:甘草 70次: 桂枝 67次:生姜 59次: 大枣 51次: 芍药 38次:半夏 36次:干姜 34次:人参附子 32次:茯苓 31次: 大黄 28次:麻黄 27次: 白术 25次: 黄芩 19次: 杏仁 16次: 枳实 15次:细辛黄连 14次: 石膏当归厚朴

10次:阿胶栀子 09次: 柴胡 08次:芒硝 07次:知母粳米龙骨黄耆桃仁牡蛎 06次: 五味子芎穷桔梗泽泻 05次: 葛根麦门冬滑石干地黄 04次:蜀椒蟅虫百合 03次:五味防风橘皮防己猪苓赤小豆升麻鳖甲葶苈吴茱萸赤石脂乌头水蛭虻虫甘遂薤白栝蒌实香豉黄蘖栝蒌根薏苡仁茵陈 蒿葱白蜜(白蜜、食蜜) 02次:胶饴竹茹蜀漆猪胆汁牡丹瞿麦鸡子黄文蛤瓜蒂牡丹皮紫参矾石薯蓣雄黄竹叶木防己贝母苦参通草豉小麦硝石白酒 白头翁秦皮旋覆花麻子仁艾叶 01次:射干紫菀款冬花曲豆黄卷白敛云母猪肤猪膏乱发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蛇床子仁乌扇鼠妇石韦紫葳蜂巢赤硝蟋螂?酸枣 仁穹穷代赭石白鱼灶中黄土生地黄铅丹栝楼根葵子泽漆白前太一禹余粮盐生葛甘李根白皮干苏叶山茱萸白薇生地黄汁 川椒柏叶诃梨勒土瓜根生姜汁羊肉败酱粉葶苈子瓜子干漆蛴螬黄柏蜘蛛皂荚天雄妇人中褌巴豆红蓝花柏皮戎盐栝楼 实川乌乌梅狼牙椒目鸡子苦酒王不留行溯瞿细叶桑东南根蒲灰 人尿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五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内容 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原理病理学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概述(General Description)】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典型流脑脑脊液呈化脓性。 ·可散发或大小流行。·冬春好发、儿童多见。 【病原学Etiology】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肾形,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 ☆该菌营养要求较高,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培养基,在37℃、含5-10%CO2、pH7.4环境中易生长.专性需氧菌。 ☆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鼻咽部、血、脑脊液、皮肤淤斑检出病原体。 ☆根据本菌的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通过血凝试验将本菌分为13个血清群. ☆根据细菌外膜脂质成分脂寡糖抗原(LOS)、外膜蛋白(Opa-e)、菌毛抗原分析,进一步分成不同血清亚群. ☆以A、B、C群为多见。我国以A为主,B及C群为散发菌株,但近年来发现某些地区B群流行有上升之势,小儿中以B群流行为主. ☆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的耐药现象日益普遍,尤其以C群和B群最为严重。我国除个别地区,A群脑膜炎球菌磺胺耐药率高于50%以外,一般在10%左右。 ☆本菌含自溶酶,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处理极易使其死亡。 脑膜炎球菌 ☆奈瑟菌属,G-, 双球菌☆需氧菌,培养用血琼脂培养基 ☆分13群:A,B,C最常见☆致病力:内毒素,自溶酶 ☆外界生活力很弱, 采标本后须立即送检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传染性。以B, C群为主,而引起流行者主要为A群。 ☆传播途径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传播本病有重要意义。 ☆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6个月至14岁发病率最高. ☆流行特征 -季节性:从年前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开始下降。其他季节有少数散发。 -周期性:由于人群免疫力下降,易感者的积累,以往通常每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 -年龄:0.5-2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15岁以下发病者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又称为脑膜炎球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多、病情重、流行广、传播快的特点,高发于冬春季节。病原菌从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人受Nm感染后大多数表现为鼻咽部带菌状态,只有少数成为流脑患者。个体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吸烟,居住生活环境拥挤等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动、低温、干燥、沙尘、居住拥挤等为流行的危险因素。 脑膜炎是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畏光、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本病病死率较高,过去在50%以上,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仍维持在8-15%的较高水平。另外10-20%的存活者将长期留有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 我国流行菌株主要以A群为主,B、C、Y、W135群仅有散在发病,但近年来我国检出的B、C群所致病例有增多迹象。自1982年制定并实施普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综合防治措施

以来,我国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0年下降到0.2/10万以下。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地区,成人发病较高。 流脑的预防措施: 1、预防流脑的最有效方法是及时接种流脑疫苗。 2、了解防治流脑的科普知识,增强预防流脑的意识,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 3、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太阳,被褥、日用品和用具要勤晒太阳。经常洗手、不随地吐痰。 4、经常锻炼身体,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易感人群也可短期口服磺胺嘧啶或青蓝汤预防; 5、如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不要大意,尽快到医院就诊。 6、如果身边有人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呕吐的,要提高警惕,并把他送到大医院就诊。 7、发现流脑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到剧院等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8、当身边确定有人患上流脑要保护好自己,避免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飞沫。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2

《绍派伤寒的其他医家》

绍派伤寒的其他医家 高学山,清“绍派伤寒”名家,著有《伤寒尚论辨似》。高学山认为:喻嘉言《尚论篇》各条文中,多有似是而非、未尽恰当之处,遂反复详辨,并以“辨似”为书名。全书辨注颇详,其中不乏超出前人之见。高氏认为“伤寒诊法,惟以形、症、声、色,合之浮、大、数、动、滑、沉、涩、弱、弦、微之十脉以为印证,便可得其大概”。 胡宝书(1869—1933),在胡氏伤寒专科传人中最为著名。胡氏世居东浦赏祊,后迁昌安门外菖蒲溇,以善治伤寒时病名噪浙东。胡宝书,别名玉函,字治安,七岁随祖父学医,年未及冠,已能代祖应诊。光绪年间,初出问世,即膺时誉,每日应诊百余人,多时逾三百,使胡氏伤寒专科趋于鼎盛。宝书与弟秋帆、宝臣、齐生同为胡氏伤寒八世医。宝书传医术于侄思范(松涛)、思恭(墨林)。该专科学有渊源,尊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旁参叶桂、薛雪、吴瑭、王孟英、雷丰等温病大家医学思想。胡氏专心致力于伤寒时病的临床研究,著《伤寒十八方》。其诊断擅长望诊与切脉,辨证强调辨别新感与伏邪,治病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施,用药轻灵,制方注重宣透。先生以善治时病著称,而于治湿一证尤有心得,其治疗湿热证以“宣、运、导”三法为主,参以透湿达邪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邵兰荪(1844—1911),著有《邵兰荪医案》,邵氏为王馥原先生之高足。其临证四诊必详,处方率多桴应,名噪浙东。邵氏诊笺,遵喻嘉言《寓意草》之《议病式》,并仿叶桂之程序。主张先议病,后用药,方上立案,案中拟方,对于病家,既可征明病象之进退,若逢同道,亦可讨论治法之步骤,堪与叶案相媲美。 任鳯波,为绍地名医任越安(字越庵)之裔孙,清代医家,以医济世,得历祖及父之传,精治于伤寒,颇负盛名。其祖著《伤寒法祖》以纠柯琴《伤寒论翼》之讹误。任鳯波著《医学心源》四卷,《任氏简易方》一卷,传“绍兴伤寒”学派于一脉,足为“绍派伤寒”增色。 章楠,字虚谷,少羸多病,遂嗜歧黄之学,而尤殚力于仲景之书,凡三十余年。著《医门棒喝》4卷(1825年),内容包括:六气阴阳论、太极五行发挥等三十余篇医论、杂论、医理、诊法及内、儿等各科病证治法,并附医案。章氏推崇温病名家叶桂、薛雪,于温病之辨证论治颇有发挥,而对刘完素、李杲、朱震亨、张介宾之说,则善于撷取精华,且能提出较为中肯之评论。其鉴于《伤寒论》辞简义深,理法微妙,读者难以体会,遂参考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予以重编,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阐述各经病证,撰《伤寒论本旨》9卷(1835年)。对《伤寒论》原书中伤寒温病搀杂的地方,一一辨正,还以自己临证心得撰《伤寒热病辨》,书中对叶桂等的温病名篇加以诠释。 张畹香(1796—1870),世居绍兴洗马池头。曹炳章称其为:“古越治伤寒温暑之前辈,于医学富有经验。”著有《张畹香医案》1册,本书大多为内科杂病、时症治验,兼有少量妇科医案。医案记述简要,少有繁芜。于案中可见张氏对“滋补托邪”的治疗手法颇有心得。张氏还著有《温暑医旨》,书中“舌苔辨”、“伤寒治论”等篇,都反映了他独特的临床见解。张氏以通阳、通溲为治暑(湿)大法。他说:“暑,阳邪也,阳从上化。若午后不寒而热,热即有汗,为阳之通,有凉汗,为阳之彻。湿,阴邪也,阴从下降,若小溲通利,为湿之走,小溲清长,为湿之净。”暑湿胶结,证多变故。惟有暑湿分治,始得击溃其势。故药物须寒凉、辛温并用。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一)面辅料进厂检验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

家中医流派

家中医流派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64家中医流派 北京:燕京刘氏伤寒流派、燕京韦氏眼科流派、燕京赵氏皮科流派 天津:天津哈氏族妇科流派 河北:河北庞氏眼科流派 山西:山西门氏杂病流派、晋中市王氏妇科流派 内蒙:蒙医五疗温针流派 辽宁: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辽宁华山正骨流派 吉林: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天池伤科流派 黑龙江:龙江韩氏妇科流派、龙江医学流派 上海:上海朱氏妇科流派、上海市顾氏外科流派、上海蔡氏妇科流派、石氏伤科流派 江苏:孟河医派、龙砂医学流派、无锡黄氏喉科疗法流派、吴门医派杂病流派、澄江针灸学派 浙江:浙江何氏妇科流派、杭州宣氏儿科流派、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绍派伤寒流派 安徽:安徽新安王氏内科流派、安徽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 福建:南少林骨伤流派、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 江西:旴江医学流派 山东:齐鲁内科时病流派、齐鲁伤寒流派 河南:平乐郭氏正骨流派、河南邵氏针灸流派 湖北:何氏正骨流派、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

湖南:岳阳张氏正骨流派、湖湘五经配伍针推流派、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湖南孙氏正骨流派 广东: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岭南皮肤病流派、靳三针疗法流派 广西:中医扶阳流派、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 重庆:燕青门正骨疗法流派 四川:四川文氏外科流派、四川李氏杵针流派、四川何氏骨科流派 贵州:黔贵丁氏妇科流派 云南: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西藏:康派藏医流派 陕西:西岐王氏济生堂儿科学术流派、长安米氏内科流派 甘肃: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 宁夏:宁夏张氏回医正骨疗法流派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清宫正骨流派、沈氏女科流派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图25614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 1,原材料检查工艺 2,裁剪工艺 3,缝纫制作工艺 4,锁钉工艺 5,后整理工艺 以文字表达方式阐述制作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解剖,指出重点制作要领,以前后顺序逐一进行编写,归纳。 原材料检查工艺: (1)验色差——检查原辅料色泽级差归类。 (2)查疵点,查污渍——检查辅料的疵点,污渍等。 (3)分幅宽——原辅料门幅按宽窄归类。 (4)查纬斜——检查原料纬纱斜度。 (5)复米——复查每匹原辅料的长度。 (6)理化实验——测定原辅材料的伸缩率,耐热度,色牢度等。 裁剪工艺: (1)首先检查是否要熨烫原辅料褶皱印,因为褶皱容易放大缩小裁片。 (2)自然回缩,俗称醒料,把原辅料打开放松,自然通风收缩24小时。 (3)排料时必须按丝道线排版,排出用料定额。 (4)铺料——至关重要的是铺料人手法一致,松紧度适中,注意纱向,不要一次铺得太厚,容易出现上下层不准等现象,需挂针定位铺料的挂针尖要锋利,挂针 不宜过粗,对格对条的务必挂针,针定位时要在裁片线外0.2cm,针织面料铺 料时更应注重松紧度,最容易使裁片出现大小片,裁片变形等。

(5)划样,复查划样,在没推刀之前,检查是否正确,做最后确认。 (6)裁剪推刀,要勤磨刀片,手法要稳,刀口要准,上下层误差不允许超0.2cm,立式推刀更应勤换刀片,发现刀口有凹凸现象及时更换,会导致跑刀,刀口不准等。 (7)钻眼定位和打线钉定位,撒粉定位三种方法,首先要测试钻眼是否有断纱,走纱等,通常 用打线钉解决这一块,打线钉时也要注意针不能太粗,针尖要锋利,另外就是撒粉定位虽 费时不容易造成残次。 (8)打号——打号要清晰,不要漏号,错号,丢号等。 (9)验片——裁片规格准确,上下皮大小一致,瑕疵片,有无错号,漏打刀口,可提前把残此片更换,注意按原匹料进行更换,注意整洁,无色差,然后分包打捆待发生产线。 缝纫制作工艺 A.上衣类按前后序制作 所有缝分1cm,机针用DB75/11# 针距3cm12针用顺色细棉线明线按样衣规格做0.6cm,特殊要求另示 1.修边—修剪毛坯裁片,去除画粉等毛边,参照样板的大小修边,注意净板和毛版的区分。 2.打线丁—用白棉纱线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用撞色线为宜。 3.剪省缝—把省缝剪开,线丁里0.5cm为止,也不能过长和偏短。 4.环缝—剪开的省缝用环形针法绕缝,用纤边机嵌缝也可以,不透针透线为宜。 5.缉省缝—根据省的大小,将衣片的正面相对,按照省中缝线对折,省根部位上下层眼刀对准,由省根缉至省尖,在省尖处留线头4cm左右,打结后剪短,或空踏机一段,使上下线自然交织成线圈,收省后省量的大小不变,缉线要顺,直,尖。另还应注意省根处出现亏欠变形6.烫省缝——省缝坐倒熨烫或分开熨烫,烫省时要把缝合片放在布馒头上,烫出立体感,在衣片的正面不可出现皱褶,酒窝的现象。 7.推门——将平面前衣片推烫成立体衣片,最好用版划样推烫。 8 烫衬——熨烫缉好的胸衬。,袖口,下摆衬。 9.压衬——用粘合机将衣片和粘合衬进行热压粘合,一般按照衬布和面料的耐热度粘合度去操作。 10.纳驳头——手工或机扎驳头,驳头按照净样版去做。 11 敷止口牵条——牵条布敷上驳口部位。 12.敷驳口牵条——牵条布敷上驳口部位。 13.拼袋盖里——袋盖里拼接,一般通用1cm做缝。 14.做袋盖——袋盖面和里机缉缝合。 15.翻袋盖——袋盖正面翻出。 16.滚袋口——毛边袋口用滚条包光。

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一)

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一) 【摘要】《伤寒论》代表了前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温病学代表了后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在伤寒与温病的论争中,绍派伤寒又代表了对外感病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时期。绍派伤寒的寒温一统说可谓异帜独张,它与温病学派的主张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并在不断的学术争鸣中得到完善。 【关键词】绍派伤寒;寒温一统说;伤寒学说;温病学说;通俗伤寒论 Abstract:“TreatiseonFebrileDisease”representsthegeneraltheoryofexopathydiseaseofthetimesbefore;EpidemicDiseaserepresentsthetheoryoflaterperiod.Inthedisputebetweenfebrilediseaseandepide micdisease,the“FebrileDisease”ofShaoschoolagainrepresentsaperiodoffurthe rrecognitiontotheexopathydisea se.TheunificationoffebrileandpestilenceofShaoschoolmaybeunique,whichhasmanydifferencesfrompropositionsofpestilenceschool,andbeingcontinuallyperfectedinsuccessiveacademiccontention.Keywords:febrilediseaseofShaosc hool;unificationoffebrileandpestilence;TreatiseofFebrileDisease;PestilenceDoctrine;CommonFebrileDisease绍派伤寒,始于明代,盛于清、民国时期,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之一。这一学派阐扬补充了张机六经辨证体系,又吸收了叶、薛、吴、王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体系,独张异帜于浙江绍兴,其原因及其复杂。学术上的医圣六经辨证地位、温热类传染病的多次流行、吴又可《温疫论》的出版、叶薛吴王温病四大家的相继崛起、经方与时方的争论、伤寒与温病的争鸣、对四时外感病临证经验的不断结累、及绍派医家的勤践苦学与思考探索等等,这些均为绍派伤寒的形成、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场景。可以说,《伤寒论》代表了前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温病学代表了后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在伤寒与温病的论争中,绍派伤寒又代表了对外感病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时期。1伤寒论时期伤寒概温病《内经》、《伤寒论》有温病之名,晋宋以降,代有补充发挥,但终不越《伤寒论》樊篱。观念上宗“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之论;治疗上则以六经证治体系为实施准绳,温病附于伤寒之中。晋·王叔和《脉经》例五种伤寒,除伤寒、重暍外,其中就有热病、风温、湿温。《难经》也言伤寒有五,归温病、热病、湿温于伤寒麾下。晋·陈延之稍有发挥,别天行、温疫于伤寒,《小品方·热病门》指出:“古今相传……云伤寒是雅士之辞,云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不说病之异同也。考之众经,其实殊矣”,惜不为时人所重。以后《巢氏病源》于温病又间有发挥,在《时气令不相染易候》说:“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多相染易”。明确指出“乖戾之气”这一外界有害物质为传染病发病及流行的原因,但囿于议论简略,缺乏论证。《千金》仍以温病附伤寒,《外台》叙天行温疫证候,也几与伤寒同,直至北宋官修《太平圣惠方》时,干脆不为温病另立门户,而散于热病诸门。这种情况,诚如《世补斋医书》所说:“《伤寒论》是五种伤寒之总论”。 温病没有大的发展,然温病的发生及流行却有增无减。据笔者统计,北宋疫病流行13次,明公元1408~1643年间,大疫流行19次,清267年中,疫病流行竟达64次。正由于此,六经证治体系,面临着温病的挑战。六朝时《深师方》指出:“伤寒已八九日,三焦生热,其脉滑数,昏愦身热,沉重拘急,或时呻吟,欲攻内,则沉重拘急,由表未解;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呈现对热病表里同病治疗上的困惑。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也对温病治用伤寒法颇多感概:“四种温病(即王叔和归入伤寒的四种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鲜有炯然详辨者,故医家一例(律)作伤寒行汗下”,“四种温病,若作伤寒行汗下,必死”。六经证治体系难以解释温病,难以指导临证。以后的韩祗和、朱肱、刘完素等人虽着意探索温病,然与现实仍有相当大的距离。明初王履《医经溯洄集·张仲景伤寒立法考》曾评说:仲景所叙伤寒三阴寒证,祗和“求对于春夏温、暑之病”,须“知温暑本无寒证矣”。“朱奉仪(名

伤寒医案

伤寒医案 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汤伤一、营卫不和刘渡舟医案: 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按语: 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二、高热岳美中医案: 张某某,女,15岁。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按语: 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三、自汗刘少轩医案: 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光透视,心肺正常。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 治宜微发其汗而调营卫.处方:

服装产品开发制作流程图最新版本

**品牌服装新产品开发制作流程图 单位设计团队总监设计师面辅料面辅料仓库制版样衣市场开发样衣展厅节点 A B C D E F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编制单位 ****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流程所有者 开始 结束 市场考察 申请面辅材料 面辅料采购 面辅料入库 面辅料配发 图稿发布 制作工艺单 根据款式风格确定母版 电脑入账、陈列 确定开发方向 制作产品规划 制定时间表 审核 面辅料开发 新版型开发 款式开发 设计稿论证 纸版制作 及分割 审核 样衣裁剪制作 样衣筛选、版型和工艺论证 审核 筛选订货款式 参 与 参 与 样衣复色、定价 定货会

任务 名称 任务程序、重点及标准相关资料/表格 确定研发方向程序 1、产品企划案 2、产品开发任务 表 ◇设计师收集国内外相关新产品信息、**品牌服装的产品销售信息、客户 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及行业流行信息等,并进行分析整理,掌握同类 产品最新流行趋势,确定新产品研发方向; ◇讨论并制作新产品企划方案(包括:款式、色彩、面料、辅料、版型、 工艺、价格等)及新产品开发任务及时间表,报设计师团队总监审核后实 施; ◇同时与采购部、制版样衣沟通进行面辅料及新版型的开发。 重点 ◇制定准确的新产品企划 标准 ◇符合公司品牌定位,适合当季流行趋势 图稿论证和材料配发程序 1、面辅料申请单 2、设计图稿 3、材料配发一览 表 ◇根据开发任务及不同系列风格进行图稿设计; ◇对设计图稿进行论证、修改,审核面辅料与设计风格协调统一; ◇申请采购面辅料并与图稿一同发放。 重点 ◇设计图稿论证 标准 ◇达到系列开发要求 产品制作程序 1、工艺单 2、母版 3、样衣◇制版样衣工艺研发组根据新产品风格制作工艺单; ◇制版样衣版型组根据新产品风格制作母版并进行纸版分割后交设计部 审核; ◇制版样衣样衣组裁剪和样衣的制作; ◇制版样衣进行样衣筛选、版型和工艺论证,交研发中心总监审核。 重点 ◇产品制作 标准 ◇产品与设计意图相吻合 样衣筛选与复色◇样衣展厅管理员对制版样衣交接样衣进行电脑入账,并按系列风格进行 分类、陈列; 1、样衣出入库单◇市场开发组织设计师和制版样衣共同对订货款式进行筛选与修正; ◇技术支持组对样衣进行核价并报批; ◇样衣小组对所选款式进行样衣复色,参加订货会。

中医学术流派如何传承

中医学术流派如何传承 由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联合主办的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日前在广州举办。出席论坛的专家围绕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等话题展开了开放式对话。 学术流派有传而不承之虞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振国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现象,一位老名医往往能够培养出一批新的名医,并在周围地域相对集中,从而形成“名医圈”现象。如比较著名的明清时期大江地区的吴中医派、孟河医派以及皖南的新安医派、浙江的绍派伤寒等。目前,这种地域性的学术流派虽已不十分明显,但以名老中医为核心的学术团队成为新型学术流派的雏形却已形成。 教育模式一元化导致中医学术流派特色日趋淡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兴办中医药高等学校,使得传承了几千年的“师徒授受”和家传方式嬗变为一元化的院校培养模式。中医院校在继承中医药文化、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以及中医药临床和现代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一整套颇具规模的教学体系。很多中医院校还承担了涉外教学、培训和临床工作,培养了很多外籍中医人才,对传播中医文化、扩大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作出了贡献。 但由于中医药高等教育实行的是统一化的教育模式,造就出来的人才本身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淡薄,加这现代医院管理、科研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导致了目前中医学术特色日趋淡化、诸多优势逐渐消失,中医各科独特的学术流派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和脱节,有的甚至逐渐消亡。 过度“西化”导致群众信任度和临床疗效下降 许多一元化的院校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医,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熄风……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使中医在学术上的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医生不在中医的原则指导下用药,一旦治疗无效,往往就借助于西医的手段进行治疗,如果因此而获效,则认为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此弊积重难返,久而不觉其非,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伤寒论方剂汇总

伤寒论方剂汇总 计量考:1斤=250克两=15.625克升=200毫升合=20毫升撮=2克 1铢=0.7克梧桐子大=黄豆大 1分=4克蜀椒1升=50克葶苈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附子大者1枚=20-30克中者=15克乌头小者=3克大者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1.四逆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用。 2.通脉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3.通脉四逆猪胆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4.四逆人参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5.茯苓四逆汤: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6.吴萸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吴萸一两。 7.干姜附子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8.白通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 9.百通加人尿猪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人尿(即童便)五合,猪胆汁一合。 10.甘草干姜汤:炮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 (附子,先煮二小时左右,到不麻口为止)如果附片未煮透服,被麻醉不安者,即以好肉桂三到五钱泡水服之,轻者立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 附方: 潜阳封髓丹:附子二两,西砂三钱,龟板四钱,黄柏二钱,甘草二钱。 大回阳饮:附片二两,干姜一两,肉桂四钱,炙甘草三钱。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 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石膏半斤,炙甘草二两。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石膏二两(如鸡子大)。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五味半升,半夏三两,生姜二两,细辛三两。

《服装产品工艺流程图及详解》整理

服装类产品工艺流程图 ┌——┐┌——┐┌———┐┌——┐┌——┐┌——┐┌——┐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 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大全 (一)面辅料进厂检验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2)对于不同批染色

流行性脑膜炎及其疫苗的发展现状

流行性脑膜炎及其疫苗的发展现状 [摘要]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脑膜发炎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主要预防措施为注射流脑疫苗本从从疾病概况、流脑的疫情处理预防、流脑疫苗供应情况及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讨论了流行性脑膜炎及其疫苗的发展现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儿童,但近几年,临床上成年人发病越来越多,且病死率高。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部分地区还有暴发疫情出现,流行菌群也可能正在发生变迁。要做到针对性地改进防控策略,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需要进一步了解流脑的疾病概况,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本文就流脑及其疫苗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 疾病概况 流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Nm菌)引起脑膜发炎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脑膜炎双球菌主要包括 A、B、C、D、X、Y、Z、E、H、I、K、L、W 共13个菌群[2]。流脑的发病周期大约为3~5年,每8~10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流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有3种临床表现,即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潜伏期1~7 d,一般为2~3 d。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传染性很强,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通常以14岁以下、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学校、工地等人群集中地区为易发地,免疫力较低的成年人也易被感染。常见的病征包括发高烧、剧烈头痛、后颈僵硬,甚至嗜睡、呕吐、惧光或皮疹,更严重的可引致脑部受损甚至死亡。流脑需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在流行季节(2~4月)和地区,要警惕流脑的发生,不能误诊为感冒处理,以免延误病情[3]。 流脑在婴儿时期发生最为危险,因为此时流脑症状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有发生后遗症的危险。流脑常见的并发症为关节炎、硬脑膜下积液或积脓。流脑的后遗症有失明失聪、肢体瘫痪、弱智及精神改变、脑积水等。发现早期对普通型病儿采用恰当治疗可以彻底治愈此病[4]。 ----------------------------------

中医学流派之新安流派

中医学流派之新安流派 摘要:中医医学史学术流派中提出判断中医学术流派的标准是:第一要有代表 性人物,第二要有代表性观点,第三要有传承其学说的代表性著作。认为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是后人给予和约定俗成的,不必强求一致,不一致则反映了多样性。比较规范的应是《中医各家学说》教材的提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成因与判断标准,命名,类别以及重点介绍了新安流派。 关键词:中医学学术流派新安流派 正文:学派众多,流派林立,是我国中医学发展史上鲜明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历代学术流派既互相争鸣,又互相渗透与取长补短,从而深化了对中医药理论的认识,补充与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提高了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因而也促进了历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 学术流派是“学派”与“流派”的泛称。中医界在探讨中医学术流派的著述中有的,有称××流派的,也有称××医派(医学流派之简称)和××学说的,大多并无严格的区别,直到最近才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实,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辞海》对“学派”解释为:“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1]所谓“学说”,是指学术上自成体系的理论与见解,如中医的各家学说。但同一学说之中,由于观点不一,又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如河间学派中的火热论、攻邪论与养阴论派,《伤寒论》文献整理中的错简论与维护旧论派。关于中医的学派,孟庆云认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由于学术主旨不同,学说、观点之异,其学术队伍中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医学家发展承传的群体称为学派”。[2]汪沪双等认为“流派”的概念比“学派”的概念涉及的范围要广,如“新安医学”属广义上的“流派范畴”。[3] 二、中医学术流派的成因与判断标准 我国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固然有其社会背景与学术背景,但还有本身的条件与因素,这也就是后人探讨的学术流派成因或标准问题。对此,我国中医界历来的认识与观点不尽统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说。有的认为,学说与师承是基本条件;有的认为,学说才是根本标准,师承关系只能作为参考;还有的认为,除了学说和师承外,还必须要有传世之作以影响后人,等等。其实,这些专家学者所提出的标准基本点还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与详略不一而异。综合各种论点,全面地分析中医发展史上著名学术流派的成因,可以这样认识形成中医学术流派的主要条件,或者说判断标准,即,第一,首先要有代表人物。这个或这些人物可以是宗师,也可以是其继承者。但这个或这些人物必须是其鲜明学术观点的提出者,是一个或一些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第二,要有一批传承和发展其学说的人物。因为学术流派要“流”,不“流”则何谈对后世影响;再说,既是“派”,总得有几个人物,个人何以成派。但这些传承者不必非是亲炙或私淑的师承关系。第三,在学术上要有创新,在理论或方法上标新立异,旗帜鲜明。或者在一门学

伤寒论用药统计

伤寒论用药次数统计一共82味药 61次:甘草 36次:桂枝 34次:大枣 33次:生姜 27次:芍药 20次:人参 19次:附子 17次:大黄 16次:干姜 14次:半夏麻黄黄芩 11次:茯苓黄连 10次:白朮 09次:杏仁 07次:石膏 06次:枳实厚朴栀子柴胡芒硝 05次:牡蛎 04次:粳米葛根 03次:细辛阿胶知母龙骨桃仁豉 02次:当归桔梗泽泻麦门冬猪苓赤小豆葶苈吴茱萸赤石脂水蛭虻虫甘遂黄蘗栝蒌根蜀漆猪胆汁葱白 01次:栝蒌实五味子蜀椒滑石升麻胶饴鸡子黄文蛤瓜蒂竹叶贝母茵陈蒿白头翁秦皮旋覆花猪肤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麻子仁代赭石生地黄麻仁铅丹太一禹余粮食蜜妇人中褌巴豆乌梅鸡子苦酒人尿

伤寒论+金贵要略用药次数统计一共170种单味药 123次:甘草 70次: 桂枝 67次:生姜 59次: 大枣 51次: 芍药 38次:半夏 36次:干姜 34次:人参附子 32次:茯苓 31次: 大黄 28次:麻黄 27次: 白朮 25次: 黄芩 19次: 杏仁 16次: 枳实 15次:细辛黄连 14次: 石膏当归厚朴 10次:阿胶栀子 09次: 柴胡 08次:芒硝 07次:知母粳米龙骨黄耆桃仁牡蛎 06次: 五味子芎穷桔梗泽泻 05次: 葛根麦门冬滑石干地黄 04次:蜀椒蟅虫百合 03次:五味防风橘皮防己猪苓赤小豆升麻鳖甲葶苈吴茱萸赤石脂乌头水蛭虻虫甘遂薤白栝蒌实香豉黄蘗栝蒌根薏苡仁茵陈蒿葱白蜜(白蜜、食蜜) 02次:胶饴竹茹蜀漆猪胆汁牡丹瞿麦鸡子黄文蛤瓜蒂牡丹皮紫参矾石薯蓣雄黄竹叶木防己贝母苦参通草豉小麦硝石白酒白头翁秦皮旋覆花麻子仁艾叶 01次:射干紫菀款冬花曲豆黄卷白敛云母猪肤猪膏乱发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蛇床子仁乌扇鼠妇石韦紫葳蜂巢赤硝蟋螂酸枣仁穹穷代赭石白鱼灶中黄土生地黄铅丹栝楼根葵子泽漆白前太一禹余粮盐生葛甘李根白皮干苏叶山茱萸白薇生地黄汁川椒柏叶诃梨勒土瓜根生姜汁羊肉败酱粉葶苈子瓜子干漆蛴螬黄柏蜘蛛皂荚天雄妇人中褌巴豆红蓝花柏皮戎盐栝楼实川乌乌梅狼牙椒目鸡子苦酒王不留行溯瞿细叶桑东南根蒲灰人尿

某服装公司业务运作流程图及说明书

企业业务运作流程图及说明书

目录 封面 (2) 目录 (2) 前言 (3) 企业业务运作流程重组的概念 (5) ?基本概念: (5) 二.企业业务运作流程重组的原则 (5) 三?企业业务运作流程重组后的变革 (5) 刘服公司业务运作流程重组方案 (7) 一、刘服现有业务运作流程描述 (7) 二、重组后的刘服业务运作流程描述 (9) 结束语 (38)

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置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建立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企业管理模型。 我们讲企业面临的挑战归纳起来有三方面因素:顾客、变革和竞争,简称 3C因素: 顾客(Customer):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供应无论从品种、数量或是渠道的多样化,顾客选 择商品的余地大为扩展,市场的主导已经转入顾客手中,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 变为买方市场。 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成为企业的奋斗目标和一切工作的归 宿。 有了忠诚的顾客群体,企业才有生存的空间。 变革(Change):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些变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 流,促使企业必须加快变革步伐。 而科技的进步,必然带来生产(管理)工具的革命,从而引发一系列生产作业方 式的变革,这时,若不跟随时代的变革而变革,企业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和发 展的源动力。 竞争(Competiti on) 市场发展渐趋成熟,那种仅凭“物美价廉”的商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的简 单竞争方式已被多层面的竞争方式所取代, 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四点:按合同及时交货或新产品及时上市;保证有好的产品 质量;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成本;售前咨询服务及售后维护、升值服务,即能 够提供独占性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才能够赢得竞争。市场占有率已成为评判 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最集中体现。 以上三种因素应使企业意识到,要想适应外界环境的迅速变化,要能在激烈 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尽快地改变与现代

绍派伤寒的理论发展及学术传承

绍派伤寒的理论发展及学术传承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6期摘要作者把以俞根初为代表的“绍派伤寒”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论奠基时期、理论发展时期和理论完善时期;同时,对注释、勘订《通俗伤寒论》的医家同“绍派伤寒”创始人之间的学术传承关系加以梳理,以便使我们对“绍派伤寒”的学术发展脉络有所了解。 关键词绍派伤寒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医学术发掘 “绍派伤寒”医学流派,主要是指以浙江绍兴地区为主的医家,在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人文条件下,以温热外感病,尤其是湿温病,作为研究的对象,把伤寒学与温病学理论相互融合,探究广义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医学流派。这一流派以俞根初所著的《通俗伤寒论》而得名。由于历史的沿袭,浙江绍地尤其把伤寒划为一个独立的专科,治疗外感病无论在理法方药上,都有着专门的理论体系。浙东绍兴地区,以张景岳为首的“温补学派”和以俞根初为首的“绍派伤寒”,与以朱丹溪为首的“滋阴学派”、以张遂辰、张志聪为首的“钱塘医派”、以陈无择、王硕为首的“永嘉医派”相互辉映,相互借鉴,造就了浙江一带中医学术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活跃的繁荣局面。 1绍派伤寒的理论发展阶段 “绍派伤寒”的医学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大致可分为理论奠基时期、理论发展时期和理论完善时期三个阶段。 1.1 理论奠基时期:重要的人物有张景岳、俞根初、何秀山、高学山、任漏波、章虚谷等。绍派伤寒的理论渊源可上溯至《内经》、《伤寒论》及明代张景岳的《伤寒典》。绍人张景岳在治外感病时常宗张仲景《伤寒论》,然其师古而不泥古,强调因地制宜,活法圆机。其治内伤杂病,尤重视温补调理,认为南方人体质本弱,不宜苦寒攻伐,应以培补元阳为法,被后世推为“绍派伤寒”之开山鼻祖。至清代俞根初著成《通俗伤寒论》一书,主张六经辨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