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冰银三通片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冰银三通片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冰银三通片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冰银三通片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冰银三味通片的长期毒性研究及其文献综述

摘要:冰银三味通片由银杏叶提取物、霪羊霍和冰片组成,片重0.5克的棕褐色糖衣片,每片还有原料药物0.35g,由葫芦岛帝国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提供,批号20080226,铝塑包装,室温阴凉处保存。根据《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编号:[Z] GPT-3-1,采用Wister大鼠评价了冰银三味通片的长期毒性。结果表明,采用临床剂量的20、40、80倍(1.03、2.06和4.12g/kg动物体重,分别相当于5.2、10.4和20.8g生药/kg动物体重)口服给药28周,低剂量组大鼠无死亡,但是高、中剂量组动物都有死亡,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动物死亡的原因:腹泻,胃、小肠和大肠溃疡、穿孔和肿块,但未见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RBC、Hb、Hct、MCV、MCH、MCHC、RCT、PLT、PT和WBC)、血液生化指标(AST、ALT、ALP、CK、BUN、Cre、TP、ALB、GLU、T-BIL、T-CHO、TG、Na、K 和Cl)显著异常。动物解剖后,取主要脏器(脑、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肾上腺、胃、小肠、大肠、甲状腺、胸腺、膀胱、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脾脏、垂体、脊髓、骨髓、淋巴结、坐骨神经、气管、主动脉、食管和唾液腺)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胃、小肠和大肠有发生溃疡,大肠有产生肿块,甚至穿孔。部分动物于停药好继续饲养两周,正常进食饮水,两周后处死解剖进行同样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体重略有回升,溃疡、穿孔和肿块未能消失。但是,未见到迟发毒性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冰银三味通片长期服用可能引起消化性溃疡,甚至引起大肠溃疡、肿块,主要毒性靶器官是消化道。临床剂量下服用2个月,除可能产生消化性溃疡之外,预计不会产生其他严中不良反应。临床研究中,应重点监测消化

系统不良反应。

1.试验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有关要求,采用Wister大白鼠研究冰银三味通片(银杏叶提取物:霪羊霍:冰片,8:10:5,w/w/w)的长期毒性,为冰银三通片的临床药理研究提供可靠的毒性试验依据,主要包括:预测冰银三味通片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推测冰银三味通片的临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提示冰银三味通片临床试验中应该重点监测的指标;为冰银三味通片的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信息。

2.试验材料

2.1 受试物

冰银三味通片由银杏叶提取物、霪羊霍和冰片组成,片重0.5克的棕褐色糖衣片(银杏叶提取物:霪羊霍:冰片,8:10:5,w/w/w),每片还有原料药物0.35g,由葫芦岛帝国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提供,批号20080426,20080919,铝塑包装,室温阴凉处保存。

2.2 试验动物

预备Wister大鼠120只,体质健康,雌(未孕)、雄各半,体重60-70g,6-9周龄,由沈阳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SCSK,辽2003-0016)。筛选出80只用于本项研究。饲料由沈阳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提。实验条件:雌雄分笼饲养,每笼10只。室温:18-30℃,相对湿度:40-50%,标准饲料,笼具每周清洗、75%乙醇消毒1次,大鼠垫料由沈阳医学院动物试验中心提供,每周更换一次。实验前动物在实验室饲养房内观察7d左右,一般体征正常方可用于实验研究。

2.2 仪器与药品

DT2000型上皿电子天平,沈阳洁龙仪器公司生产;光镜、普通切片机由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提供。甲醛,沈阳化学试剂厂;乌拉坦,上海海曲化工有限公司。10%甲醛溶液和20%乌拉坦溶液,自行配制。

3.方法

3.1 实验分组

动物先按性别分组别,再按体重差别最小原则分成4组,即赋型剂对照组、冰银三通片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20只Wister大白鼠(体重:60-70g),雌雄各半,各组动物体重分别为:赋型剂对照组65.3±4.0g,低剂量组65.6±2.9g,中剂量组65.2±2.7g,高剂量组65.3±2.9g。

3.2 给药剂量、途径及给药时间

采用临床剂量的20、40、80倍(每日剂量分别为1.03、2.06和4.12g/kg动物体重,分别相当于5.2、10.4和20.8g生药/kg动物体重)口服给药28周。对照组,经口给予3g赋型剂/kg动物,中、低剂量组赋型剂补足到3g赋型剂/kg,以确保各各组动物服用相同量的赋型剂(由葫芦岛帝国制药公司提供,批号:20080426)。3.3 观察指标

在给药期间,进行一般综合指标观察,包括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和粪便性状等。每周测定1次体重和平均食物摄入率和食物利用率。死亡动物,及时进行解剖,观察推测动物死亡原因。

给药结束时,各组随机处死接近一半大白鼠(在末次给药后,禁食15 h,不禁水),眼眶取血(每只动物采3-4毫升全血不加抗凝剂,2.5毫升血液加由医院检验科提供的抗凝剂,供检测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后,取动物的

主要脏器(脑、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肾上腺、胃、小肠、大肠、甲状腺、胸腺、膀胱、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脾脏、垂体、脊髓、骨髓、淋巴结、坐骨神经、气管、主动脉、食管和唾液腺),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做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各脏器重量除以体重,得出每只大鼠的各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包括:RBC、Hb、Hct、MCV、MCH、MCHC、RCT、PLT、PT和WBC。血液生化指标包括AST、ALT、ALP、CK、BUN、Cre、TP、ALB、GLU、T-BIL、T-CHO、TG、Na、K和Cl。病理学检查项目,包括脑、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肾上腺、胃、小肠、大肠、甲状腺、胸腺、膀胱、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脾脏、垂体、脊髓、骨髓、淋巴结、坐骨神经、气管、主动脉、食管和唾液腺。首先检查高剂量组和对照组,高剂量组如果无变化,其它剂量组可以免检查。停药恢复期,即停药2周后,将各组余下的大白鼠全部处死,操作及检测指标同上,用于观察恢复状况和可能出现的迟发毒性。

4.结果

4.1 对动物一般体征、体重和食物摄入率的影响

(1)一般综合指标

给药过程中,大、中、小剂量组动物毛色无光泽,食物摄入量显著减少。给药期间,各组大鼠其他一般体征未见异常。高剂量组动物出现死亡,中剂量组动物虽然死亡数与高剂量组相同,但是死亡发生比较慢,而且低剂量组动物未见死亡。经解剖观察,推测动物死于消化系统溃疡,穿孔或肿块。停药2周后,小、中、大剂量组动物的食物摄入量与对照组比较仍然显著减少(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动物体重仍有不同程度地减轻,溃疡,穿孔或肿块没有消失。冰银三味通片经口给药28周及恢复期大白鼠的体重变化,及相应的食物摄入率和食物利用率见表 1-2。

结果表明,大鼠长期服用冰银三通片,体重明显减轻,食物摄入明显较少,食物利用率变化不显著。给药期间,及恢复期之后,脏器系数的改变如表3所示。4.2 血液学检查

给药结束后以及停药2周后,进行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停药后及2周的恢复期之后,各给药组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

4.4 对病理学检查的影响

大鼠口服冰银三通片6个月。肉眼观察各组动物各种脏器的表面和切面的颜色、质地、边缘、纹理、大小和重量等均在正常范围,各种脏器形态正常、表面光滑、无出血、粘连获坏死,切面观察亦无异常改变。各脏器重量及其系数军在正常范围内。

脑:给药后,大体解剖观察:脑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又分为端脑与间脑,脑干又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均基本正常,未见炎症的不良反应。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横断面结构完整,无炎症细胞浸润,亦未见异常改变,如图1-2。

心脏:给药过程中,心脏基本正常。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心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之间,上面为进出心脏的上腔静脉、主动脉和肺动脉,均无异常。心表面有三条沟,冠状沟为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前、后纵沟为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界限清楚。心内部分为四个腔,基本正常。上部两个为心房,由房中隔分为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部两个为心室,由室中隔分为左心室和右心室。心房心室的大小结构基本正常。显微镜下观察,亦未见异常改变,如图3-4。

肝脏:大体解剖表明,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不规则楔形,右

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上面突起浑圆,大小正常。显微镜下观察,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六角柱状。肝小叶中央贯穿着一条小静脉称为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成一行行的肝细胞索(肝细胞板\肝板),肝细胞索之间的空隙是肝血窦,窦壁有枯否氏细胞,基本结构完整,无异常表现,如图5-6。

肺:大体解剖表明,肺表面包有完整的胸膜脏层,透过胸膜脏层,可观察到多边形肺小叶的完整轮廓。肺的形态依空气充盈程度和胸廓的形状而变化,一般为圆锥形,基本正常。但是,部分动物的肺脏似乎有炎症,不过于药物无关,可能是动物感冒。肺为白色分叶状,质地疏松,均无异常表现。显微镜下观察,肺是以支气管反复分支形成的支气管树为基础构成的,结构完整。左、右支气管在肺门分成第二级支气管,第二级支气管及其分支所辖的范围构成一个肺叶,每支第二级支气管又分出第三级支气管,每支第三级支气管及其分支所辖的范围构成一个肺段,支气管在肺内反复分支最后形成肺泡,部分动物有炎症反应。支气管各级分支之间以及肺泡之间都由结缔组织性的间质所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经等随支气管的分支分布在结缔组织内,基本正常。肺泡之间的间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是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也无异常表现,如图7-8。肾:各族动物肾脏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肾脏重量和脏器系数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动物肾小球大小均匀,散在分布,肾小囊内无渗出,无出血或坏死,肾小球基底膜未见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规则,管腔无管型,肾脏间质高剂量组偶见轻微炎症反应,如图9-10。

肾上腺:各组动物肾上腺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形态和质地均未见异常反应,如图11-12。

胃肠道:大体解剖表明,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图13-14]、空肠、回肠)和大肠[图15-16](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均基本正常。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也没有

异常反应。显微镜下观察,食管和末端肛管的上皮为鳞状上皮,其余消化道粘膜由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各种结构基本完整。上皮层下的粘膜固有层中有毛细血管网、淋巴管和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无异常反应。粘膜下层位于粘膜下。粘膜肌层是一层薄的肌肉,将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分隔开。粘膜下层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称之为粘膜下神经丛完整的神经网。肠壁的肌肉包括数层肌纤维,每层肌纤维排列方向不相同,结构完整。大部分消化器官有两层肌肉,内环肌和外纵肌。镜下观察,也未发现胃粘膜改变。胃壁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均无异常表现,如图17-18。

甲状腺:大体解剖,所见各组动物甲状腺形如“H”,棕红色,分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形态均匀,大小一致,基本正常。显微镜下观察,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包裹;内层被膜为甲状腺固有膜、很薄,与甲状腺紧密相连,外层被膜又称甲状腺外科被膜,较厚,与内层被膜借疏松的纤维组织联接;各组动物的甲状腺结构都很完整,均无异常反应,如图19-20。

胸腺:各组动物胸腺表面光滑,腺体质地均匀,颜色均一。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动物胸腺皮质内充满淋巴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均无异常现象,如图21-22。

睾丸:各组动物大体解剖,动物睾丸形态大小均匀一致,灰白颜色深浅一致。显微镜下观察,睾丸表面有两层鞘膜,脏层鞘膜被盖睾丸表面,壁层鞘膜贴附于阴囊内侧壁。两层之间有一腔隙,称为鞘膜腔,内含少量液体,可以减少睾丸在阴囊内移动时的阻力。在脏层鞘膜之下,有一致密的纤维膜(即白膜)包围睾丸实质,白膜后上方(睾丸门)特别增厚,称为睾丸纵隔。各组动物的睾丸显微结构均匀一致,均无异常现象,如图23-24。

卵巢:各组动物卵巢为一对扁椭圆体,形态均匀一致,基本无异常。呈灰白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动物卵巢有内外两端、上下两缘。它的外端又称输卵管端,形钝圆,靠近输卵管伞端,此端以漏斗韧带连于骨盆壁。内端较尖,依靠子宫卵巢韧带与子宫相连,各种结构均无异常反应,如图25-26。

脾脏:各组动物的脾脏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脾脏重量和脏器系数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显微镜下观察,脾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结缔组织的被膜,各组动物均完

整。被膜及由被膜伸入脾实质而形成的小梁共同构成脾的支架。被膜与小梁之间为脾实质,又称脾髓,可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主要由密集淋巴组织构成,呈球状或长筒形;红髓分布在白髓之间,由排列成索状的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各组动物脾脏在显微镜下均无异常反应,如图27-28。

垂体:各组动物垂体大戏均匀一致,颜色灰白,均无异常反应。显微镜下观察,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各组动物垂体基本正常,无异常现象,如图29-30。

眼球:各组动物眼球均近似球形,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完整,无异常现象。显微镜下观察,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两者移行处为角巩膜缘。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各组动物的眼球的显微结构均匀一致,无异常现象,如图31-32。

胸主动脉:大体解剖表明,各组动物胸主动脉柔软光滑,无异常反应。显微镜观察表明:各组动物的熊主动脉均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之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有多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外膜较薄。各组动物均无异常反应,如图33-34。

各组动物主要脏器未见显著异常,但有一定的肾毒性,且有可能促进血栓形成,见附录的病理资料。各给药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见表5。

5.结论

冰银三通片灌胃6个月,各剂量组无严重的长期毒性反应,高剂量组有一定的肾毒性和促进血栓形成的可能,临床试验应加注意。冰银三通片对Wister大鼠无严重长期毒性的剂量为12mg/kg,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40倍。

参考文献

1.耿东升等。服用蠲毒片对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的影响。新疆中医药,2002,(20)6:8-9。

2.潘经媛等。葛根麻黄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 6:13-15。

3.杨玉琪等。关格通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

[27] 5:44-45。

4.辛志伟等。黄七化瘀丸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Jourm l of MathematicaI Medicine,2002;[15] 1。70-72

5.林壮民等。抗EB病毒口服液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国药理学通报,1997;

[13] 2:583-585。

6.李明山等。抗胆瘀汤长期应用对大鼠血常规、血糖及血脂的影响。安徽医学,2003;[24] 6 :71-72。

7.欧棋华等。灵芝孢子粉大鼠长期毒性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5;[30] 22:1784-1785。

8.赵世萍等。柴黄益肾方提取物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学,2006,

[20] 5:287-290。

9.林健等。牛初乳粉大鼠长期毒性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5;[12] 6:1451-1453。10.吴春霞等。苦瓜提取物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现代中医药。2005;[25] 5 :71-72 11.匡荣等。益心酮胶囊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6;[17] 7:1173-1174。

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药物毒性是否产生,取决于: a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b给药情况c如何被机体代谢 对一特定药物而言,最重要的影响毒性的因素: a给药途径b体内停留时间c给药频率 (影响靶组织的药物浓度) 1.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的动物或实验标本产生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2.半数致死量(LD50 ):能引起50%的动物死亡的浓度或剂量。 3.治疗指数:TI= LD50/ ED50 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I),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4.安全范围:ED99~LD1(或ED95~LD5)之间的距离。值越大越安全。 ?有效量曲线和致死量曲线的斜率不一样时,以TI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可靠。(原因?)六、药物毒性作用类别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副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 (三)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程序(三水平) 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一阶段) 第三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二阶段) (四)药物毒理学研究在新药临床试验各阶段的任务 第一期临床研究→探索安全的人用剂量 第二期临床研究→安全性{疗效(有效性)不良反应(安全性) 第三期临床研究→大范围的社会考察 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多数毒物发挥其毒性作用至少经历四个过程: a毒物吸收后经过多种屏障转运到一个或多个靶部位; b进入靶部位的终毒物与内源靶分子发生交互作用; c毒物引起机体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功能和结构紊乱; d机体启动不同水平的修复机制。当此机制低下或功能和结构紊乱超过机体修复能力时,机体即出现组织坏死、癌症、纤维化等毒性损害。 长期毒性试验的意义 a判断受试药物能否进行临床试验; b预测人类临床用药时可能毒性和安全范围; c制定临床试验中的防治措施; d确定应该着重评价的生理生化指标; e选择I期临床试验时的初试剂量,等。 一、一般原则 1动物选择: a.敏感动物,年轻动物,雌雄各半 b.2种(啮齿—大鼠6w、非啮齿—比格犬4-6m) c.体重差异不大于平均体重的20% d..单笼饲养、定量喂食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之欧阳家百创编

五种农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欧阳家百(2021.03.07) 绪论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林作物 的病虫防治中,农药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本世纪60-70年代,人们大量使用农药,几乎使粮食产量增长一倍,但随着农药长期 的、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它们可以直接进入生物体内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和畸变, 同时还通过径流、排污、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引 起各种生态环境下生物的死亡,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影响人类的 食品安全。目前,因农药使用与管理失控而引发的一系列水域环 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业内学者的 广泛重视。当前,随着有机氯农药的禁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 成为我国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农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指明,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 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 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几种物质混合物及 其制剂。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 的农药及其衍生物和杂质的总称。动植物在生长期间、食品在加 工和流通中均可受到农药的污染,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

相关报道表明,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过多地使用农药,大量未被利用的农药经过降雨、农田渗滤和水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同时,还有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最后汇入水域,沉降积淀在土壤中,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行累积,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中国一些食品,如茶叶、大米、肉、蛋等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常超过规定标准,过多的残留量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为此,论述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毒理机制和防治措施,以期对防治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生产繁殖快,质量控制严格,价廉可以大量供应,又有大量的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近交品系,突变品系,封闭群及杂交一代动物,小鼠实验研究资料丰富参考对比性强;更重要一点乃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均用国际公认的品系和标准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重复性高,自然会得到国际认可。 本文以百草枯、甲氰菊酯、乐果、草甘膦和敌敌畏五种常用农药为实验材料, 检测了它们对小鼠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效应,来评价各种农药的的毒性强弱以及对环境的危害。 1 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SPF 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通过腹腔注射药物给药,给药后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观察4小时。给药前禁食不禁水十二小时。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20201111083305)

急性毒性试验 (-)经典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 通过试验得到化合物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一反应关系并求得LD50 ( LC50) 1、实验动物 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或大鼠。一般受试动物应是雌、雄各半;若雌、雄动物对待测化学物毒性的敏感程度有明差异,则应分别求出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是为畸形试验做剂量准备,也可仅做雌性动物的LD50试验。小动物每组10只,狗等大动物可每组6只。 2、染毒剂量设计 首先要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态、纯度、杂质成分与含量、溶解度、挥发度、PH等理化性质。对于新的受试化学物,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得的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先用少量动物,以较大的剂量间隔(一般按几何级数)染毒,找出找出10%、90% (或0%~100%)的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在这个剂量范围内设几个剂量组。改良寇氏法最好设5个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剂量组要求以等比级数设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 / (n-1)或:i=(lgLD100-lgLD0)/ (n-1) 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有的毒性较小,此时可不再求其LD50,而应进行限量试验。在用大鼠或小鼠进行试验时,一般用20只动物,雌雄各半。单次染毒剂量一般限定为5g/kg (体重),对于食品毒理学试验,限量要求为15g/kg (体重)。如果实验动物无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死亡率低于50%), 则可得出LD50大于限量的结论。 3、观察 染毒后一般要求观察14天,依据14天内动物的总死亡情况计算LD50o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受试物有关测试规程要求确定观察期的长短。 观察内容包括: (1)动物死亡情况:包括动物死亡数及各自的死亡时间。 (2)动物体重:于染毒前、染毒后每周和死亡时测定体重。 (3)中毒反应症状:临床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皮肤、被毛、眼睛和粘膜改变,呼吸、 循环、自主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四肢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等,特别要注意有无震颤、 惊厥、腹泻、嗜睡等现象。神经毒性:惊厥、共济失调和死亡。植物神经兴奋:腹泻或 竖毛。 (4)病理学检查:解剖进行尸检,观察各器官有无改变,对肉眼观察有变化的脏器需进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4、LD50计算 (1)霍恩氏法 (2)简化寇氏法 M=X - i (S p - 0. 5) 式中:m―logLD50, X—最高剂量组剂量对数值,

急性毒性(GB20592-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GB20592-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Safety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precautionary labeling and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of chemicals-Acute toxicity 前言 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李宁涛、尚为、冯智颉、刘绍从、张园、陈文。 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

月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流程、类别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及警示性说明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按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的危险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 3 术语和定义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经口或经皮肤摄入物质的单次剂量或在24 h内给与的多次剂量,或者4 h的吸入接触发生的急性有害影响。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五种农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绪论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林作物的病虫防治中,农药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本世纪60-70年代,人们大量使用农药,几乎使粮食产量增长一倍,但随着农药长期的、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它们可以直接进入生物体内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和畸变,同时还通过径流、排污、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引起各种生态环境下生物的死亡,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目前,因农药使用与管理失控而引发的一系列水域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业内学者的广泛重视。当前,随着有机氯农药的禁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成为我国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农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指明,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几种物质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及其衍生物和杂质的总称。动植物在生长期间、食品在加工和流通中均可受到农药的污染,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 相关报道表明,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过多地使用农药,大量未被利用的农药经过降雨、农田渗滤和水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同时,还有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最后汇入水域,沉降积淀在土壤中,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行累积,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中国一些食品,如茶叶、大米、肉、蛋等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常超过规定标准,过多的残留量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为此,论述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毒理机制和防治措施,以期对防治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生产繁殖快,质量控制严格,价廉可以大量供应,又有大量的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近交品系,突变品系,封闭群及杂交一代动物,小鼠实验研究资料丰富参考对比性强;更重要一点乃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均用国际公认的品系和标准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重复性高,自然会得到国际认可。 本文以百草枯、甲氰菊酯、乐果、草甘膦和敌敌畏五种常用农药为实验材料, 检测了它们对

制剂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制剂长期毒性研究技术 指导原则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长期毒性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长期毒性研究可为医疗机构制剂(以下简称“制剂”)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安全性参考信息,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毒性研究,可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毒关系和时毒关系、可逆性等;判断受试物长期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推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范围;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提供临床试验中解毒或解救措施的参考。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制剂、化学制剂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二、一般要求 长期毒性研究应遵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遵循毒理学研究中随机、对照、重复的基本原则进行试验设计和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具备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相关设备、设施及资质,必须取得相应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具有与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级别相符的实验环境。 试验项目负责人必须获得相关专业领域副高级以上职称(含副高),所有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业务培训。 三、基本内容 制剂的开发背景和研究基础各不相同,在长期毒性研究立题之前应进行文献查阅,根据申报品种的立题依据、临床意义、处方来源、使用历史、有效性与安全性等背景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一)试验项目的选择 1.制剂注册申请

(1)中药制剂若满足以下全部条件,可免于进行长期毒性试验: ①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 ②处方中的药味用量不超过法定药品标准规定; ③处方组成中不含有法定标准中标识有毒性及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药材(毒性药材是指历版中国药典,部颁标准,进口药材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材标准中标注为大毒/剧毒和有毒的药材,如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等); ④处方组成不含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 ⑤利用传统工艺配制(即制剂配制过程没有使原组方中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的); ⑥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容量、最大给药浓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⑦临床实际用药周期为1周以内。 实际用药周期超过1周者,如符合上述条件,且该处方在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能提供可靠的临床安全性资料,亦可免于进行长期毒性试验。 (2)申请配制的化学制剂属已有同品种获得制剂批准文号的,可免于进行长期毒性试验。 (3)本医疗机构已有品种的改剂型品种,如果配制工艺无质的改变且临床用量、给药途径相同,可以免报长期毒性研究资料(缓释、控释制剂除外)。否则,应按临床拟用途径比较改变前后的长期毒性反应。 (4)化学制剂注射剂品种,参照新药的注射剂相关研究技术要求进行试验研究,提供申报资料及文献资料。 2.制剂补充申请

实验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毒理学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得 1、掌握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2、测定LD50得试验设计原则 3、小鼠得经口灌胃技术 二、试剂与材料 1、实验动物: (1)动物品种:健康成年ICR小鼠,体重18g~22g (2)样品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 2、器材:注射器(1ml)、灌胃针头、烧杯、吸管、容量瓶、烧杯、棉签、动物秤。 3、试剂:敌敌畏(1400mg/ml)、苦味酸染液(标记用)。 三、实验内容 1、健康实验动物得选择与性别鉴定 选择健康得雄性小鼠(健康标准:毛顺、毛顺、无分泌物、反应敏锐。动物出现圆圈动作可能为中耳炎,废弃。) 肛门与生殖孔距离:大者为雄性,小者为雌性 2、实验动物称重、编号与随机分组 选择体重在18-22 g得小鼠,采用随机分组得方法(动物按体重分为几个体重段,再从每个体重段分出各组动物),每组10只小鼠,用黄色得苦味酸饱与液标号1 ~9,10号小鼠不标记、 3、受试化学物溶液得配制 (1)确定灌胃量:0、1ml/10g (2)确定最高给药量,计算溶液浓度,估计给药总体积 (3)药品称量及稀释 4、小鼠灌胃技术 左手固定,右手持灌胃器,插入动物口腔,沿咽后壁徐徐插入食道,深度为口腔至剑突得距离。 5、毒性体征得观察与LD50计算 (1)毒性体征得观察: 染毒后注意观察小鼠中毒得发生、发展过程及死亡数与死亡时间 按表格记录动物体征及出现时间,记录死亡情况及时间,观察期为30 min (2)LD50得计算: a、实验各组剂量得确定:设5组,每组雌雄动物各10只。 剂量组距 d 为: d为相邻两个剂量组剂量对数之差 利用lgLD0依次加d,取反对数,即可得出各组剂量。 b、LD50得计算(见附件):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小鼠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Single dose toxicity test),研究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拟用于人体的药物通常需要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1].急性毒性试验处在药物毒理研究的早期阶段,对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了解其毒性靶器官具有重要意义.急性毒性试验所获得的信息对长期毒性试验剂量的设计和某些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能提供一些与人类药物过量急性中毒相关的信息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科研思维素质;学习药物急性 毒性实验的测定方法(统计方法)及观察方法。 1、计算敌百虫半数致死量。 [实验材料] 小白鼠(雌雄均可,18-22 g)、鼠笼、1ml注射器、苦味酸溶液、敌百虫等。(计算机仿真实验) [实验方法] 1. 预试验:取小鼠24只,以4只为一组分成6组,选择组间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敌百虫,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死亡率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 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5个剂量,相邻剂量之间的比例为1:0.7。将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小白鼠灌胃给药敌百虫。 3. 观察纪录给各种反应:潜伏期,中毒现象,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前的现象,各组死亡的只数等。通常药后要观察3-7天。根据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用改良寇氏法(Korbor)或简化机率单位法算出LD50和可信限。 [实验结果] 在给药后1 小时内,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小鼠中毒的潜伏期逐渐缩短,中毒症状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口吐泡沫→大小便失禁→肌肉僵直→兴奋→死亡)。给药后3 小时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见下表:

(完整版)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 (一)试验条件 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年龄一般为7-9周龄。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 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 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如初始剂量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那就用下一个挡次的剂量进行预试,如该动物存活,就在此两个固定剂量之间选择一个中间剂量试验。每个剂量给一只动物,预试一般不超过5只动物。每个剂量试验之间至少应间隔24小时。给受试药物后的观察期至少7天,如动物的毒性反应到第7天仍然存在,尚应继续再观察7天。 在上述预试的基础上进行正式试验。每个剂量最少用10只动物,雌雄各半。根据预试的结果,由前面所述的四种剂量中选择出可能产生明显毒性但又不引起死亡的剂量;如预试结果表明,50mg/kg引起死亡,则降低一个剂量档次试验。

长期毒性实验

长期毒性试验操作规程 1.目的: 观察连续重复给予受试物对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首先出现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恢复和发展情况。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2. 动物和材料: 2.1动物 一类新药首选Beagle犬和猴类,应写明供应单位。根据试验周期的长短,一般选择性成熟青年动物为受试动物。二、三、四类新药要求放松一些,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 实验前大动物应检测心电,并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分析,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的动物,方可作为受试动物。 小动物分组方式通常采用随机分组,雌雄各半。大动物通常每组动物4-6只,雌(无孕)雄各半,随机分组。 2.2 受试物和实验室 3.试验方法 3.1 剂量和分组 3.1.1 一般设2-3个剂量组,一类新药应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剂量一般用g(或mg)/kg或单位/kg表示。低剂量组略高于临床试验人用日最高剂量或按体表面积折算的动物药效学有效剂量。低剂量组不应出现毒性反应。高剂量组原则上应产生明显或严重的毒性反应或个别动物死亡。在高、低两个剂量之间按等比关系再设置一个中剂量。 3.1.2 对照组不给受试物仅给等容量的溶媒或赋形剂。如这些成分可能有毒性时,应另设一组对照组。 限度试验:如果经小鼠急性毒性口服给药剂量大于5g/kg或注射给药剂量大于2g/kg仍不出现毒性反应和死亡或仅个别动物有毒性反应时,可考虑只作一个高于临床拟用剂量50倍的剂量。 3.2 给药途径与方法 3.2.1 给药应与临床用药途径一致。 3.2.2 口服药途径每天于喂食前定时给予。若将受试物混在饲料、水中给予,每动物应分笼饲养,并采取严格有效措施,以保证每只动物按量在一定时限内服完。 3.2.3 经静脉、肌肉或皮下途径,其注射部位可于四肢或臀部等处交替进行。 3.2.4 受试物最好是每周7天连续给予,如试验周期在90天以上,可考虑每周给药6天,每天定时给药。每周可根据体重情况调整给药量,按等容量不等浓度配制药物。 4 试验周期 4.1 长毒试验的给药时间为临床试验用药期的二-三倍,最长半年。 4.2 三、四类新药均符合法定标准;可先做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如无明显毒性反应可免做大动物如Beagle犬与猴类等的长期毒性试验。 5. 检查项目 5.1 一般观察:如行为活动、恶心呕吐、流涎、粪便及体重变化情况等。 5.2 检测项目: 5.2.1 心电检查(必要时做): 5.2.2血液学指标:红细胞或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 5.2.3 血液生化学: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

实验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毒理学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2、测定LD50的试验设计原则 3、小鼠的经口灌胃技术 二、试剂和材料 1、实验动物: (1)动物品种:健康成年ICR小鼠,体重18g~22g (2)样品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 2、器材:注射器(1ml)、灌胃针头、烧杯、吸管、容量瓶、烧杯、棉签、动物秤。 3、试剂:敌敌畏(1400mg/ml)、苦味酸染液(标记用)。 3、实验内容 1、健康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性别鉴定 选择健康的雄性小鼠(健康标准:毛顺、毛顺、无分泌物、反应敏锐。动物出现圆圈动作可能为中耳炎,废弃。) 肛门与生殖孔距离:大者为雄性,小者为雌性 2、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 选择体重在18-22 g的小鼠,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动物按体重分为几个体重段,再从每个体重段分出各组动物),每组10只小鼠,用黄色的苦味酸饱和液标号1~9,10号小鼠不标记。 3、受试化学物溶液的配制 (1)确定灌胃量:0.1ml/10g (2)确定最高给药量,计算溶液浓度,估计给药总体积 (3)药品称量及稀释 4、小鼠灌胃技术 左手固定,右手持灌胃器,插入动物口腔,沿咽后壁徐徐插入食道,深度为口腔至剑突的距离。 5、毒性体征的观察和LD50计算 (1)毒性体征的观察:

染毒后注意观察小鼠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死亡数和死亡时间 按表格记录动物体征及出现时间,记录死亡情况及时间,观察期为30 min (2) LD50的计算: a、实验各组剂量的确定:设5组,每组雌雄动物各10只。 剂量组距 d 为: d为相邻两个剂量组剂量对数之差 利用lgLD0依次加d,取反对数,即可得出各组剂量。 b、LD50的计算(见附件): C、求半数致死量的95%可信区间 4、实验过程 1、人员分工:本次实习同学分两个大组(A组和B组),分别在不同实验室。每大组分5个小组,分别处理雌雄动物,每小组10只动物。 集体活动:1、 2、 3、 4、5 组各1人,进行受试物配制。 各小组活动: 每小组1人(共4人),进行动物标记。(1-10号) 每小组1人(共4人),进行体重记录。(1-10号) 每小组1人(共4人),进行灌胃。(1-10号) 每小组1人(共4人),根据体重吸取受试物(0.1ml/10g)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 (一)经典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 通过试验得到化合物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一反应关系并求得LD50 ( LC50) 1、实验动物 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或大鼠。一般受试动物应是雌、雄各半;若雌、雄动物对待测化学物 毒性的敏感程度有明差异,则应分别求出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是为畸形试验做剂量准备, 也可仅做雌性动物的LD50试验。小动物每组10只,狗等大动物可每组6只。 2、染毒剂量设计 首先要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态、纯度、杂质成分与含量、溶解 度、挥发度、PH等理化性质。对于新的受试化学物,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 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得的 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先用少量动物,以较大的剂量间隔(一般按 几何级数)染毒,找出找出10%~90%(或0% ~100%)的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在这个剂量范 围内设几个剂量组。改良寇氏法最好设5个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剂量组要 求以等比级数设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 / (n-1) 或:i=(lgLD100-lgLD0) / (n-1) 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 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有的毒性较小,此时可不再求其LD50,而应进行限量试验。在用大鼠或小鼠进行试验时, 一般用20只动物,雌雄各半。单次染毒剂量一般限定为5g/kg (体重),对于食品毒理学试验,限量要求为15g/kg (体重)。如果实验动物无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死亡率低于50%), 则可得出LD50大于限量的结论。 3、观察 染毒后一般要求观察14天,依据14天内动物的总死亡情况计算LD50。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受试物有关测试规程要求确定观察期的长短。 观察内容包括: (1)动物死亡情况:包括动物死亡数及各自的死亡时间。 (2)动物体重:于染毒前、染毒后每周和死亡时测定体重。 (3)中毒反应症状:临床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皮肤、被毛、眼睛和粘膜改变,呼吸、循环、 自主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四肢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等,特别要注意有无震颤、惊厥、腹 泻、嗜睡等现象。神经毒性:惊厥、共济失调和死亡。植物神经兴奋:腹泻或竖毛。 (4)病理学检查:解剖进行尸检,观察各器官有无改变,对肉眼观察有变化的脏器需进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4、LD50计算 (1)霍恩氏法 (2)简化寇氏法 M = X - i(工p - 0.5) 式中:m —log LD50, X —最高剂量组剂量对数值, p —死亡率(用小数表示), 工p—死亡率总和, i —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试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成都,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 1.实验鱼的选择和驯养 12×6 小锦鲤鱼体长7-12cm 体宽3-5cm 体重 7-12g 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192、384 2、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容器 实验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制成的水槽。容器体积可以根据试验鱼的体重确定,通常以每升水中鱼的负荷不得超过2g(最好为1g)。一些小型鱼类幼鱼可选择500ml 或1000ml烧杯为实验容器。容器的深度必须超过16cm,水体表面积越大越好。同一实验应采用相同规格和质量的容器。为防止鱼类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网罩。实验容器使用后,必须彻底洗净,以除去所有毒性残留物。 (2)其他 吸光光度计 3、实验用水:曝气水 四、操作步骤: 1、设置5个浓度组,1个空白对照组,选择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 192、384。每个浓度放入12条小锦鲤鱼。采用直接投毒方式,将配制的苯酚溶液直接倒入水槽中,搅拌均匀。分别分为1、2、3、4、5、6组。染毒后观察其活动状况,并

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毒理学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2、测定LD50的试验设计原则 3、小鼠的经口灌胃技术 二、试剂和材料 1、实验动物: (1)动物品种:健康成年ICR小鼠,体重18g~22g (2)样品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 2、器材:注射器(1ml)、灌胃针头、烧杯、吸管、容量瓶、烧杯、棉签、动物秤。 3、试剂:敌敌畏(1400mg/ml)、苦味酸染液(标记用)。 三、实验内容 1、健康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性别鉴定 选择健康的雄性小鼠(健康标准:毛顺、毛顺、无分泌物、反应敏锐。动物出现圆圈动作可能为中耳炎,废弃。) 肛门与生殖孔距离:大者为雄性,小者为雌性 2、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 选择体重在18-22 g的小鼠,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动物按体重分为几个体重段,再从每个体重段分出各组动物),每组10只小鼠,用黄色的苦味酸饱和液标号1~9,10号小鼠不标记。 3、受试化学物溶液的配制 (1)确定灌胃量:0.1ml/10g (2)确定最高给药量,计算溶液浓度,估计给药总体积 (3)药品称量及稀释 4、小鼠灌胃技术 左手固定,右手持灌胃器,插入动物口腔,沿咽后壁徐徐插入食道,深度为口腔至剑突的距离。 5、毒性体征的观察和LD50计算 (1)毒性体征的观察: 染毒后注意观察小鼠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死亡数和死亡时间 按表格记录动物体征及出现时间,记录死亡情况及时间,观察期为30 min

组数 :各组死亡率:数相邻两组对数剂量之差:最大剂量的对数 P d :X )P P (d 21X lg 150i i k i i k LD ∑++-=)lg 96.1(lg lg 95%:1)P 1(P d lg 50501-50LD S LD ni ni LD S i i ±--=∑可信区间:实验动物数。标准误公式: (2)LD50的计算: a 、实验各组剂量的确定:设5组,每组雌雄动物各10只。 剂量组距 d 为: d 为相邻两个剂量组剂量对数之差 利用lgLD0依次加d ,取反对数,即可得出各组剂量。 b 、LD50的计算(见附件): C 、求半数致死量的95%可信区间 四、实验过程 1、人员分工:本次实习同学分两个大组(A 组和B 组),分别在不同实验室。每大组分5个小组,分别处理雌雄动物,每小组10只动物。 集体活动:1、 2、 3、 4、5 组各1人,进行受试物配制。 1 lg lg d 0100--=组数LD LD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及文献资料讲解学习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及 文献资料

苏贝止咳颗粒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摘要】 苏贝止咳颗粒组方来自民间验方,该方在临床使用多年,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散寒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用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所致的咳嗽、咳痰稀薄、咽痒、气急等症状。根据该方的功能主治、各味药材的理化性质和验方汤剂的临床应用实践,我们对其进行了止咳、祛痰、抗炎、解热、抗病毒、抗菌等主要药效学实验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苏贝止咳颗粒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技术审评,发补充资料通知(药审补字[2014]第1030号),其中药理毒理方面要求为:本品进行的急毒试验未提供剖检结果,建议补充。如果没有观察该方面的内容,建议补充规范的急性毒性试验。针对该问题,该项目研究在前期的申报材料中的确没有详述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中心老师的发文内容和相关规定对该品种的急性毒性实验重新进行规范性实验,对实验所有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并对相关重要脏器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苏贝止咳浸膏小鼠口服急性毒性实验测不出LD50,从而进行小鼠ig最大给药量实验,单次最大给药剂量164g生药/kg,单次最大给药容积为0.8mL/20g,24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13天,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均正常,未见动物死亡,实验观察期结束时对所有动物大体解剖和相关重要脏器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未见与药物相关性病变。 因此苏贝止咳浸膏小鼠一日口服最大给药剂量为492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424.1倍。表明苏贝止咳浸膏急性毒性较低,提示苏贝止咳浸膏在临床上急性用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实验目的】观察苏贝止咳浸膏的小鼠急性毒性。 【供试品】 1.名称:苏贝止咳浸膏(本实验采用苏贝止咳颗粒为浸膏,实验代号:SB-补1),含量规格及配置:4.1g生药/每毫升浸膏,人用临床拟用剂量81g生药 /d。采用小鼠灌胃给药,以最大给药剂量164g生药/kg,最大给药容积为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一)经典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通过试验得到化合物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并求得LD50( LC50) 1、实验动物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或大鼠。一般受试动物应是雌、雄各半;若雌、雄动物对待测化学物毒性的敏感程度有明差异,则应分别求出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是为畸形试验做剂量准备, 也可仅做雌性动物的 LD50 试验。小动物每组 10 只,狗等大动物可每组 6 只。 2、染毒剂量设计首先要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态、纯度、杂质成分与含量、溶解度、挥发度、PH 等理化性质。对于新的受试化学物,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得的 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先用少量动物,以较大的剂量间隔(一般按 几何级数)染毒,找出找出10%~90%(或 0%~100%)的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在这个剂量范 围内设几个剂量组。改良寇氏法最好设 5 个剂量组,每组 10 只动物,雌雄各半,剂量组要求以等比级数设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n-1)或: i=(lgLD100-lgLD0)/(n-1)式中 i 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 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有的毒性较小,此时可不再求其LD50,而应进行限量试验。在用大鼠或小鼠进行试验时, 一般用 20只动物,雌雄各半。单次染毒剂量一般限定为5g/kg (体重),对于食品毒理学试验,限量要求为15g/kg(体重)。如果实验动物无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死亡率低于50%),则可得出LD50大于限量的结论。 3、观察 染毒后一般要求观察 14天,依据14天内动物的总死亡情况计算LD50。在实际工作中,依 据受试物有关测试规程要求确定观察期的长短。 观察内容包括: (1)动物死亡情况:包括动物死亡数及各自的死亡时间。 ( 2)动物体重:于染毒前、染毒后每周和死亡时测定体重。 (3)中毒反应症状:临床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皮肤、被毛、眼睛和粘膜改变,呼吸、循环、自主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四肢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等,特别要注意有无震颤、惊厥、腹泻、嗜睡等现象。神经毒性:惊厥、共济失调和死亡。植物神经兴奋:腹泻或竖毛。 (4)病理学检查:解剖进行尸检,观察各器官有无改变,对肉眼观察有变化的脏器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4、LD50计算 ( 1 )霍恩氏法( 2)简化寇氏法 M = X - i(工 p - 0.5) 式中 : m — log LD50, X —最高剂量组剂量对数值 , p —死亡率(用小数表示), 工p—死亡率总和, i —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 ( 3 )直接回归法: 死亡频率呈正态分布,则变化曲线为典型的“钟罩”型;死亡频率化为累积死亡频率,反应曲线呈S 形;累积死亡频率化为概率单位时,反应曲线呈直线。 (二)急性毒性试验的其他方法 1. 固定计量法

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长期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它与急性毒性、生殖毒性以及致癌性等毒理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物从药学研究进入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 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重复给药的动物试验表征受试物的毒性作用,预测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临床试验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可逆性等;②判断受试物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推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范围;④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⑤还可以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必须强调的是,长期毒性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试验和临床用药服务。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长期毒性试验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对药品的技术审评工作提供帮助,促进药品审评机构与药品注册申请人之间就长期毒性试验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 本指导原则为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的一般性原则,仅代表目前对于长期毒性试验的基本认识,其中的内容不完全是进行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时必须完成的内容。具体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试验方案。 二、立题原则 药物开发的背景和基础研究资料各不相同,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之前应对药物的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已有资料达到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为临床试验和临床用药提供支持。原则上,如果已有资料尚不能达到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从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角度就应该进行长期毒性试验;反之,则可以不必进行长期毒性试验。 三、基本原则 (一)试验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二)整体性 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系统工程,长期毒性试验是药物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毒性试验不能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其他毒理学研究割裂,试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其他药理毒理研究的试验设计和研究结果。长期毒性试验的结果应该力求与其他药理毒理试验结果互为印证、说明和补充。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长期毒性试验的试验设计应该在对受试物的认知基础上,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试验设计应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同类化合物在国内或国外的临床使用情况、临床适应证和用药人群、临床用药方案、相关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信息等综合考虑。 (四)随机、对照、重复 长期毒性试验的试验设计应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 四、基本内容 (一)受试物 长期毒性试验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验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受试物应注明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并附有研制单位的自检报告。所用辅料、溶媒等应注明批号、规格和生产厂家,并符合试验要求。在药物开发的过程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朱红膏对动物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的实验研究

朱红膏对动物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外用制剂朱红膏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对豚鼠的皮肤刺激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急性毒性实验:建立朱红膏外用大鼠模型,制备破损皮肤,选取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320倍的朱红膏(原药材609.28 mg/kg)进行实验,记录毒性反应和体质量增加情况。皮肤刺激性实验:建立朱红膏外用豚鼠模型,制备破损皮肤,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照法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未见大鼠出现急性毒性反应,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肤刺激性实验中,未见豚鼠给药处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情况。结论一定时间内外用一定剂量的朱红膏对大鼠没有出现急性毒性反应,对豚鼠破损皮肤没有产生刺激性。 标签:朱红膏;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大鼠;豚鼠 朱红膏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内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其主要成分为朱砂和红粉,研究显示其中汞含量为16.72%[1]。临床使用时,将朱砂、红粉和凡士林以一定比例调和成膏剂,均匀涂抹于纱条上,纱条含药膏量为9 mg/cm2。前期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长时间给药会对大鼠肾脏产生损害,而短期小剂量给药是安全的[2-4]。为了避免临床用药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对动物模型进行了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实验[5-7]。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朱红膏(朱砂、红粉、凡士林)、朱红粉(朱砂、红粉)、凡士林均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心制剂室提供。 1.2 动物 SD大鼠,体质量200 g,SPF级,雌雄各半,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06-2009。白色豚鼠,体质量200 g,雄性,购自北京沙河通利试验动物养殖场,许可证号SCXK(京)2010-0004。饲养于SPF动物房内,温度(22±2)℃,相对湿度40%~60%,12 h光照。 2 实验方法 2.1 急性毒性实验 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雌、雄各5只,朱红膏给药组(原药材609.28 mg/kg)雌、雄各10只。于给药前24 h,将大鼠背部脊柱两侧毛用10%硫化钠脱净,脱毛面积30 cm2(为体表面积的10%)。实验时,先用单面刀片刮伤大鼠背部脱毛区,力度均等,以渗血为度,再将0.5 g朱红膏均匀涂抹在给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