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_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析_何萍

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_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析_何萍

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_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析_何萍
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_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析_何萍

2004年第2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22004 (总第162期)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Social Sciences)General No.162

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

X

)))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析

何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具有原创性的方面。从哲学形态的建构上看,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与

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对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探究和对自

然异化的批判,分别在自然和历史两个层面上复兴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扬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

义哲学和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片面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理论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问题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B7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04)02-0013-08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北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型形态,也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具有原创性的方面。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文化哲学和辩证法的原创性研究毫无疑问地归于西欧马克思主义哲学,惟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源于北美,是北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贡献于世界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目前,国内对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中问题或个别命题的陈述方面,并未从哲学形态的变革上探讨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只研究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方面,而不研究它的形式方面。这种研究方式既妨碍了我们对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也不利于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鉴于此,本文拟从哲学形态上剖析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个方面展示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风貌。

X收稿日期:2004-01-08

作者简介:何萍(1953-),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

一、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前提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于北美,是由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特殊的历史前提决定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两个历史前提。一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全球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绿色运动,凸显了自然危机和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极限问题,直接挑战了近代物理学的/物质不灭定律0,代之以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0。/熵定律0否定了物质能量转化的无限可能性,强调物质能量的转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因此,它为人类的可利用性也是有限的。/熵定律0的哲学理念就是生态观。由此可见,正是全球问题的出现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绿色运动,建构起当代人的生态意识,成为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第一个前提性条件。二是后工业社会的崛起以及伴此出现的消费危机,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自然危机的根源不在自然环境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仅造成了人类自身的危机,而且还造成了自然的危机。人类要走出这双重的危机,就必须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自然哲学的研究结合起来,重建自然与社会、自然史与人类史的关系。这就在哲学上提出了建构生态学的理念,把当代普遍存在的生态意识提升为生态哲学的任务。这是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理论前提,也是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第二个前提性条件。这两个前提相比,后者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因为单是前者,只能使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认识停留于感性的、社会学的研究水平,惟有后者的出现才会触动深层的哲学理念,促使哲学家们从哲学的角度反思生态学运动,建构新的哲学理念。而后者又在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北美表现得最为突出。这就使北美成为首先创造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区。

二、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它的产生,直接挑战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自然0,还是/实践0?这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欧洲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自然0,坚决主张把自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出发点和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决主张把/实践0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通过/实践0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理论,开展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批判。[1]这两种哲学观念看似对立,其实在思维方式上却存在着深刻的一致性,即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与人类历史活动分离开来、对立起来,并在其中各持一端。这种片面的思维方式必然造成双方各自在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上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消解人类历史对于自然发展的意义,在对自然的说明上,承袭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狭隘的和片面的自然观念,把自然理解为物理性的实在,只看到人与自然之间的技术联系,而没有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文化、价值联系,所以,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抱这样一些观念:(1)人是主动的,自然是被动的;(2)人对自然的开发是受科学技术限制的,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而自然本身则是不受科学技术的限制的,是可以被无限地开发和利用的;(3)由于人的活动,自然被分割为外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外在自然可以通过人的活动不断地转化为人化自然;但是,外在自然对于人化自然永远具有优先性,永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与之相反,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以人的实践活动消解自然对于人类发展

的意义,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完全封闭在社会形态之中。由此出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或者只承认人类历史的哲学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或者以/实践0消解/自然0的原本性,把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完全归于/人化自然0,并以这种/人化自然0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基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A.斯密特(Alfred Schmidt)的著作5马克思的自然概念6就是阐发这一观点的典型著作。

在坚持自然的原本性、自然对于社会的优先性问题上,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决站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反对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实践0和/自然0概念的说明,但是,在对/自然0的具体说明上,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不同意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0概念的狭隘、片面的理解,主张以生态学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观念重新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0概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文化的和价值的联系,以此扬弃/技术决定论0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这样一来,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两个向度上扬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以生态学的自然与人类史相互作用的观念扬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片面自然概念,以自然的极限呈现自然的价值,强调自然对于人的制约性和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历史联系,在理论体系上,打破了自然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界限,创造出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论;另一方面以自然异化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把生态学与政治批判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自然和政治意识形态两个层面展开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这就把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从社会形态的封闭体系中解放出来,更新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通过这两个向度的扬弃,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融为一体,建构起新的、综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但是,在北美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美国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加拿大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差别的:加拿大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偏重于研究因消费危机而引发的生态问题,在理论上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的危机结构理论为研究的逻辑前提,建构的是资本主义批判的政治生态哲学。美国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偏重于研究由全球问题而引发的自然异化现象,在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研究的逻辑前提,建构的是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我们知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资本主义理论更根本。美国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定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既反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又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姿态,展示出一种新的哲学体系的特征。因此,它在更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上贡献更大。

由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研究的逻辑前提,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获得了更广阔的研究视野。从总体上看,他们以文化哲学的视野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中,他们在自然、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上,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作了多视角的考察。在自然层面上,他们充分注意到地理环境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的影响。在这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有:戴维#哈维(David Harvey)的5地理学的说明6(Explanation in Geography) (1970)、5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6(Justice,Nature and the Geography of Difference)(1996)、5资本的空间:一种批判的地理学6(Spaces of Capital:Towards A C ritical Geography)(2001);理查德#莱文斯(Richard Le vins)的5辩证的生态学家6(Dialectical Biologist)(1985)、5变化环境的进化:一些理论的考察6(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Som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1968)、5复杂系统的定性模式6 (Qualitative Modeling of Comple x Systems:an Introduction to Loop Analysis&Time Averaging)(1986)等等。在社会层面上,他们结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城市和乡村的污染、工业和农业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环境危机等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考察,最主要的论著有:戴维#哈维的5资本的限度6(Limits to Capital)(1982)、5希望的空间6(Space of hope)(2000)、5社会正义和城市6(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

(1973);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的5脆弱的行星6(the vulnerable Planet)(1994)等。在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上,他们考察了帝国主义与全球政治和文化危机、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等问题。这是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突出的方面,成果主要发表在5每月评论6 (Monthly Review)、5有机体与环境6(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和5资本主义、自然、社会主义6 (Capitalism,Nature,Socialism)等杂志上,著作方面最重要的有:戴维#哈维的5后现代的条件:一种文化变化起源的探讨6(Condition Of Post modernity: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1989)、福斯特的5垄断资本主义理论:一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阐释6(The Theory of Monopoly Capita-l ism:An Elaboration of Marxian Political Economy)(1986)、詹姆斯#奥康纳(James O.Connor)的5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文集6(Natural Causes:Essays in Ecological Marxism)(1998)、保罗#柏克特(Paul Burkett)的5马克思和自然6(Mar x and Nature)(1999)等等。

在上述研究中,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走向:那些重视环境对于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意义的学者,走向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坚持这一理论走向的美国哲学家们主要集合在5每月评论6和5有机体与环境6杂志周围。他们以生态学的观点重新反思马克思的自然唯物主义理论,以此建构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那些强调文化对于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意义的学者,则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支持这一理论走向的美国哲学家们主要集合在5资本主义、自然、社会主义6杂志周围,他们以当代的生态学视野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这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奥康纳。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福斯特的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和奥康纳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以他们的理论为代表展示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三、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

福斯特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生态学问题的研究。当时,在哲学思维方式上,他主要受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把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思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研究视野使他无法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唯物主义学说及其传统,也直接妨碍了他对生态学问题研究。1994年,他出版了生态学问题研究的专著5脆弱的行星6,受到他的朋友和5每月评论6的同事们的批评。[2](Pvi-Viii)这促使他开始反思自己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并转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传统,力图从哲学基础入手,建立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2000年,他的5马克思的生态学6(Marx.s Ecology)一书出版,标志着他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立。

福斯特创立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从清理唯物主义概念入手的。他把唯物主义概念分为三类:本体论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三种唯物主义研究的问题和观点是不同的:本体论的唯物主义研究社会与生物的和物理的存在之间的关系,主张社会产生于生物的和物理的存在,片面地依赖于生物的和物理的存在;认识论的唯物主义研究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坚持存在和变革一些科学思维的客体的活动的独立性;实践唯物主义主要研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变革能力对于再生产和社会形式转换的基本作用。在这三种唯物主义中,本体论的和认识论的唯物主义都属于一般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应该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上加以探讨。

通过对唯物主义概念的归类清理和对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定位,福斯特的哲学思维从历史观转向了本体论和认识论、从实践唯物主义转向了自然唯物主义,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着

手研究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传统,力图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深层结构中发现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构架。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存在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两种传统。决定论的最早代表人物是德谟克利特,非决定论的最早代表人物是伊壁鸠鲁。福斯特充分注意到区分这两种不同的唯物主义传统对于研究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意义。他从马克思在5博士论文6中对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感兴趣,而对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持批判态度这一事实出发,分析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性质和特点。福斯特认为,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坚持感性的、经验的认识论,坚决反对把自然的说明建立在最终原因,或神学目的论的基础上,因而具有反神学的特征;二是强调人的自由,把自然的存在作为人的自由的基础,使自然服务于人,因而充满了启蒙精神。伊壁鸠鲁通过自由而走出了物理世界的局限性,赋予了自然以感性的和经验的内容,从而超越了机械论和决定论。马克思在5博士论文6中高度评价了伊壁鸠鲁唯物主义的这两个特点,尤其赞赏伊壁鸠鲁结合人的自由探讨物理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思想,并以此构造自己的唯物主义传统。当然,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借以超越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契机,但这种超越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深深地烙上伊壁鸠鲁唯物主义传统的印记。正因为此,人们不能以机械唯物主义的框架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而应该以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传统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依据这一理解,福斯特着重考察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的三个核心概念:自然、自由和辩证法。在这三个概念中,福斯特把辩证法看作是最重要的概念。在他看来,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上,自然和自由分别表现为物理世界和人类史,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世界,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以辩证法为中介建立起来的,因此,辩证法的内涵和性质直接决定着自然和自由的内涵,也决定着自然和自由关系的性质。那么,马克思的辩证法的内涵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在这个问题上,福斯特并没有放弃他80年代以前接受的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充分肯定了辩证法在实践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内涵:(1)把辩证法当作人的本质的规定,指人的创造活动,或人的生产、劳动;

(2)把辩证法当作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人的生产、劳动的规定,指人的异化的存在。福斯特认为,辩证法正是以这两层内涵进入唯物主义,充当自然和自由、物理世界和人类史之间的中介的,也正是由于辩证法的实践唯物主义性质,才使自然和自由、物理世界和人类史之间的联系具有了生态学的意义。因为,辩证法在当作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人的异化存在的时候,也同时造成了/自然的异化0,而这种/自然的异化0就是人对外部世界作用的负面价值的呈现,它所表达的是自然对人类作用于自然的方式的限度,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可见,自然与自由、物理世界和人类史之间的生态关系正是通过辩证法而形成的。从辩证法方面论,尽管它具有实践唯物主义的意义,但是,这个意义是服从于自然和自由概念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的,是以此为其逻辑前提而成为物理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中介的。这便是辩证法的生态学意义和性质。

福斯特在以辩证法的生态学的意义阐发自然和自由、物理世界与人类史之间的生态关系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依辩证法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在辩证法作为一般的人的活动的意义上,自然与人类史建立了生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方面,自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可能归于人类史,另一方面,自然又不可能脱离人类史,不可能离开随着一定劳动分工发展起来的人的感性活动。[2](P116)自然与人类史就在这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中彼此发生变化,形成了/自然的历史0和/历史的自然0,从而构成人类的生态环境。这在理论上构成了自然与人类史的生态存在论的层次。第二个层次,在辩证法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一定人们的活动的意义上,自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建立了特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自然以异化的形式显现出它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历史形态,从而把自然与人类史之间的生态关系提升为当代人的生态意识。因此,自然与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既是自然史的一个片断,也是生态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它提出了生态哲学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自然成为生态哲学的问题是如何可能的?生态意识形态是如何产生出来的?这就构成了生态问题的认识论和意识形态的层次。这两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第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存在论基础,而生态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又只有通过第二个层次的研究才有可能。

从考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伊壁鸠鲁哲学传统,到考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自然、自由和辩证法的概念,并通过对辩证法的生态学意义的阐发建构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看到,福斯特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其一,以辩证法的生态学意义建立起自然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新的联系,从而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其二,强调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融合实践唯物主义的内容,从而建立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这两个特点表明,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不是在排斥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而是在以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意义上被定义的。

四、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

奥康纳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两点上反对福斯特的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其一,马克思哲学是理性的,不包含现代生态哲学思想,尽管他谈论过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谈论过农业的土地问题,但他只是从理性的角度加以考察,并未涉及生态学的问题,更不可能建立生态哲学的研究视野,所以,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应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中找寻哲学的框架,而应该从当代的生态学运动和理论中发现建立哲学思维框架的现实基础。其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的文化价值,而不是自然的物理实在。这是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界点。这两点对立集中体现了奥康纳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特点:第一,越过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立足于当代生态学运动的实践建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框架。当然,这并不排除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资本、资本积累等范畴的阐发。需要强调的是,他是以自己建构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框架来阐发和融合这些范畴和理论。第二,以考察物质生产的文化性为出发点,建构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这两个特点即是我们把握奥康纳文化唯物主义生态哲学的基点。

奥康纳以物质生产的文化性为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首先有一个方法论的建构问题。他说:/一个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者要研究历史的变化,就要努力寻求一种方法论的原则,以把文化与历史的论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范畴结合起来,或者融为一体。0[3](P35)奥康纳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只从技术的维度规定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而缺乏从文化的维度规定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必然走向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本质上是反生态学的观点的。要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技术决定论,就必须把文化的规定纳入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之中,从技术和文化两个维度规定劳动或物质生产范畴。这就是他所说的/把文化与历史的论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范畴结合起来,或者融为一体0的内涵,亦是他建立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为了建构这一方法论原则,奥康纳作了两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文化维度。奥康纳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论及文化,但是文化只是被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绝不进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只是一些技术要素,如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工业技术等。然而,从生态学的观点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要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文化因素,比如,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规范、语言、人化自然的特性与历史状况的影响,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不仅包括技术的因素,而且还包括文化的因素。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的文化因素创造了人化

自然的历史,也创造了自然史,使自然成为人类的价值对象,还起着校正人们因单纯追求技术因素而导致的掠夺自然的行为的偏差作用,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联系。(2)建立社会劳动的文化维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活动,亦是调节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中介。奥康纳认为,在这个领域中,同样存在着自然和文化两重维度:在自然维度上,社会劳动与自然界之间构成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性的辩证联系,决定着人对自然的控制,或自然对人的控制;在文化的维度上,社会劳动与文化之间构成了价值的辩证联系,形成了文化对社会劳动的控制,或社会劳动对文化的控制。这样一来,自然和文化就成为社会劳动的两种内在的规定性,而社会劳动由于受到自然和文化两种因素的作用而变得复杂起来,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了。这种不确定性为人们选择理论和实践模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或者从社会劳动与自然的辩证联系中建立一种生态文化学,走向单纯的绿色政治;或者从社会劳动与文化的辩证联系中建立一种文化的生态学,走向单纯的红色政治;还可以立足于自然与文化的辩证关系,把自然系统与人化自然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扬弃单纯的绿色政治和单纯的红色政治。奥康纳选择的是第三种理论和实践模式。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奥康纳为自己确立了两个理论向度:

第一个理论向度是以物质生产活动的文化性为基石,建立文化的唯物主义生态哲学理论。考察了自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活动与文化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活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然维度与文化维度,通过对二者辩证关系的分析,把自然界置于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地位,并强调自然是以自身的价值调节人的历史活动,从而建构起人类历史与自然之间的生态联系。这些研究突破了以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单向结构,建立起自然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向结构,使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单一性走向了复杂性。这是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结构上的区别。这些研究还鲜明地表明出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文化批判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却始终没有揭示出人们物质生产活动中的文化构成,看不到自然界作为人类历史的价值尺度的意义,这就把资本主义的批判封闭在意识形态或社会形态之中,只看到资本主义对于人性摧残和人的意识形态的腐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的异化,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对于自然的掠夺和民族文化的贱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自然异化和全球政治生态的危机。奥康纳对物质活动的文化性的研究无疑是对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批判的扬弃,而当他把资本主义的批判由意识形态领域扩大到自然生态领域时,又为资本主义批判开辟了新的空间。如果我们把奥康纳的文化唯物主义生态哲学与福斯特的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绕过了自然唯物主义的问题,直接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他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形态。这一特点决定了他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走向政治生态哲学。

第二个理论向度是以文化的唯物主义生态学理论展开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生态学理论的建构。奥康纳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都集中研究交换价值、抽象劳动、资本利润和资本的生产过程,而忽视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需求和资本的生产条件对于资本主义的否定性以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意义。其结果,这些理论只能从资本主义内部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描述资本主义的危机以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而不能从资本主义的外部条件,即生产与生产条件的关系上,说明资本主义如何造成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的生产条件的破坏,而生产条件的破坏又如何反过来加剧了资本主义内在生产危机,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的危机机制以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内在必然性。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恰恰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缺失处出发,把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转变为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条件关系的研究,强调使用价值、具体劳动、需求、资本的生产

条件和消费对于资本主义危机的意义,说明资本主义如何造成了环境、经济和政治的生态危机,并以此揭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结构上的本质区别。奥康纳正是依据这一思路,批判地考察了资本与环境的关系,资本主义与自然,资本主义积累与生态危机以及所引起的政治生态危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他的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包括-生产的正义性.进行实践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国家,即国家民主化,展开理论的和实践的批判;明确的国际主义。0[2](P325)其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政治生态学。

奥康纳文化唯物主义生态哲学的两个理论向度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理论是基础,社会主义生态哲学是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在政治领域和社会形态领域的拓展,也是文化唯物主义生态学理论建构的完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奥康纳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称之为政治生态哲学,或社会主义的生态哲学。

五、小结

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吸取了欧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结合美国的社会特点和哲学传统,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五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富有挑战性。这一点在福斯特的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和奥康纳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的理论建构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者在研究致趋和理论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既反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反对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们看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都忽视了资本主义造成的自然异化的现实,未能从生态学的意义上揭示自然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在思维方式上,都把自然和文化、自然界和社会对立起来,并各持一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消解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主动性,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以文化和社会消解自然的实在性和意义,其结果,都采取了单一性的、非辩证的思维方式。为了克服这两个缺陷,福斯特深入到自然唯物主义体系之中,通过阐发自然与自由的关系,建立了自然唯物主义的非决定论的理论框架。而奥康纳则紧紧扣住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活动范畴,通过阐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活动的自然维度与文化维度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文化唯物主义的复杂性的理论框架。这两种思维框架分别在自然和历史的层面上复兴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理论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问题的意义。如果我们肯定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成就,那么,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复强调的马克思哲学没有自然唯物主义的论断就站不住脚了。

参考文献:

[1]何萍1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种传统[J].哲学研究,2003,(8).

[2]J OHN B WLLAMY FOSTER.Marx.s Ecology:materialism and nature[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0.

[3]J AMES O.CONNOR.Natural Causes:Essays in Ecological Marxism[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98.

[责任编辑:洪峻峰] (英文摘要转第115页)

以上结果及其解释基本与客观情况相吻合,这说明,我们基于熵值法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是有效的。

熵值法在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中的使用,丰富了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的解决途径。本文提出的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合理地解决了评价中关于发展水平、速度和子系统协调性的关系。以发展可持续系数来描述城市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以发展协调系数描述子系统的协调状况,用二维空间描述和解释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单一综合指标从观感上看是直观和比较形象的。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理论部分。

参考文献:

[1]曾珍香,顾培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

[2]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3]张卫民,等1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中的应用[J]1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2003,(6).

[责任编辑:沈小波]

Evalua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Entropy

Z HANG We-i min

Abstract: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SD)should be in concord wi th urban economic develop ment,social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entropy-value to produce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indexes of economical de-velopment,social development,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Wi th these i ndexes,two comprehensive evaluatin g coefficients of USD are found:sustainabili ty coefficient of USD and coordination index of USD.It is argued that the method of USD evaluation based on entropy can effecti 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on bet ween such factors as level,speed and subsystem of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It has proved an effective method and an important addition to solutions to problems with evaluation of sus tainable developmen t.

Key words:entropy,urban sus tainable developmen t,comprehensi ve evaluation

(上接第20页)

Reviving Natural Materialism:A Critique of

American Ecological Marxist Philosophy

HE Ping

Abstract:Ecological M arxist Philosophy(E MP)is the most creative part of the American Marxist philosophy.American EMP has two diverse theories:natural materialism and cultural materialis m,which revive M arxist conception of nature on the levels of nature and history respectively through exploring the ecolog ical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criticizing the alienation of nature.American E MP sublates the one-sidedness of tradi tional Marxist philosophy and European Cri tical Marxist Philosophy, revealing the implications of Marxist concep tion of nature for our presen t task of solv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Key words:ecological Marxism,American philosophy,Marxist philosophy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体身心健康和国民生计的重大问题。食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仍然存在着食品安全状况差、食品掺假售假、农药残留、有毒有害食品坑害消费者的案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食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人们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我国政府和消费者谈论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是靠道德约束的,法律法规只有在借助于道德被提升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标准时,才能有效实施。“法德并济”是必要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出在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是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牧民》中则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正之所废,在逆民心”,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国家的兴衰。质量安全问题,是个民生问题。事实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均与人民的生活乃至性命息息相关。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且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正反两面性,要求我们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出口食品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但是,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档次不高、标准水平低、可靠性不强;有的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突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隐患多。二是生产经营秩序不够规范。少数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一些小作坊偷工减料,掺杂使假;有的市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个别出口企业不讲诚信,逃避监管,使不合格产品流入国外市场。三是监管和执法存在薄弱环节。有的监管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个别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监管环节之间衔接不够,重复执法和执法不严同时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我国产品的信誉,损害国家形象,而且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危及企业生存。我们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采取坚决有力的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切实解决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全面强化质量监管。要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格市场准入。特别是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要建立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管,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严格药品审评审批,切实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严把进出口关,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产品实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依法严格检验,严防问题产品进出国门。 二、集中力量搞好专项整治。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因此要着重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餐饮企业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单位,农产品、食品、药品和其他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及进出口商品等重点商品进行整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局部,全局高于局部。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整治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相互支持,协同配合。在专项整治中,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不搞本位主义,不推诿扯皮,不搞地方保护。 三、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辩证唯物论要求我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主观符合客观,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从加强源头监管、强化基础、应对贸易保护和歧视、完善应急机制、加强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舆论信息工作、强化领导责任等方面,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研究修订《食品卫生法》、《计量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最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依法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做到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中、西哲学史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与唯心篇 (一)中、西哲学史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4、?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 5、?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王充) 6、?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7、?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刘禹锡) 8、?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泰勒斯) 9、?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10、?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11.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12.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13.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14. 14.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15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16.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2007大纲卷]I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

后,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鼓,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父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莲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白《大金国》等)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 【答案】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都城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这体现了在考虑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备注】“五行”即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代表很广泛。 1、代表方位: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2、代表季节(节令):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每季末月土。 3、代表颜色:青木;红火;白金;黑水;黄土。 4、代表五脏:肝木;心火;肺金;肾水;脾土。(中医文化具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分析一下怎样度过有限的大学生活

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活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大学时代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段黄金岁月里,大学生会有一些关键的变化。大学时代是一个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以及逐渐修正,以致成为一个人的人生信仰的阶段;这个时段承载了大学生太多的内容,它这被称为是具有非凡潜力的时光,也是发展潜力的最佳岁月。无论从好坏、真假、善恶、未来前途、等方面来说。 在这轻狂的时光里,一部分要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大学生在修业时也要修德,我们不仅要技术精湛,也要厚德载物。纵然是一工科学生,要成大器,没有深厚的人文修养是不可能的。 大学生对我们国家特别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自不待言,大学行能否健康成长关系我国的前途和命运。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大学生就是这个关键时期的建设者与实行实践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马克思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从个人方面来讲。大学校园是我们中学理想-上一所完美的大学-终结的地方,高中的努力让我们大家有成为一名在高校就读学生的资格。在这个时期我们可能会没有应有的目标和理想。我们一般都会感到有挫败感、孤独、崇拜、和缺少激情等负面情绪,这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的通病! 俗语有云:人无志不可以立。大学生的处在人生最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志。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形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他们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有努力的样子,才能发挥在大学生中的示范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凝练。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我们明辨是非,为人形事的座右铭。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引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贡作为行动指南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许多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很多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党的方针政策,心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危。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且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带头表率作用。 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是学生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为学生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渡过的)。 学校的管理机制、师资力量、人文底蕴都对学生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学校在发展过程上始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不能顾此失彼。老师、学生、学校构成了一个矛盾关系。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矛盾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矛盾的对立与斗争与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间之间又想到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是矛盾的同一性与其斗争性是相互的联结的,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是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由学校,学生,老师形成的矛盾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

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3)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论方面,古代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领悟的方法认识自然界并以此获得知识。古希腊人善于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认识认识自然界并以此获得知识。 (4)在表达思想的方式方面,古代中国人“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论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老人》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论证”,这种表达方式“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古希腊人则“最为思辨,充满着论辩、推理和证明等说理方式”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 又称自发的唯物主义。产生发展于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其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看作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等。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朴素唯物主义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欧洲出现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开始从物质结构上研究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一种极细微的流动的物质“气”构成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气一元论。如战国时期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荀子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贵命题。春秋的老子对于世界也提出了关于道的思想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在说明神形关系时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的本原时,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 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一些猜测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观性的特点。 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些原初的物质,即“始基”,变化、发展而来的,万事万物又可以还原为这些原初物质。在中国古代,代表观点是“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在古希腊,泰勒斯把水定义为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原子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不可分、不可灭、至小无外的“原子”在“虚空”中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地猜测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但缺少科学证明;而且把哲学物质范畴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并不能真正解决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库

哲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A 宿命论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机械唯物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2.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A 科学技术 B 生产力 C 经济基础 D 阶级斗争状况 3.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 B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C 如何进行产品的分配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4.“时势造英雄”这一命题属于() A 历史主义 B 历史唯心主义 C 自然主义 D 历史唯物主义 5.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献出自己的血清,用于其他治疗,这说明,人的价值() A 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 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 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 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 否认物质的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最基本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 昼夜交替 B 寒来暑往 C 摩擦生热 D 电闪雷鸣 11.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一度在世界各国生产、使用,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后来在使用中发现DDT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人们的认识() A 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B 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 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D 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12.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唯物辩证法。 A 高于 B 扬弃了 C 丰富了 D 代替了 13.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A 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看到事物发展的直线性 B否定了事物发展是曲折性与直线性的统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中国房价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中国房价问题 中国房价问题一直都是近几年的社会热点话题。当今,对中国房价形势和政策,众说纷纭。一边是一些人在喋喋不休宣传“刚性需求”;一边是低收入百姓拼命感叹房价太高;一边在查囤地、增加土地供应;一边不断出现创新高的“地王”,等等。两会召开期间,中央和地方推出的一些针对性措施,更是使得房地产问题成热点问题的榜首。 用马克思原理来解释房价上涨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房价上涨是因为买方(炒作团队也属于买方)需求大于卖方(惜售也要归结到卖方小的方面)需求,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是物质。卖方提高销售价格,这是意识。第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房价上涨是建筑原材料上涨的结果,这一规律是客观的,成本上涨,房价必然上涨;但开发商、建筑商及中介机构又利用这一规律,掩盖实际成本,宣传虚拟成本,让民众以为房产涨价合理,无泡沫,从而接受房价虚高的现实,而开发商等人从中渔利。 第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价上涨带动原材料上涨,原材料上涨又拉动房价上涨。这一联系是客观的,在经济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第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房价上涨,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规律,这是内因;外部力量影响,这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间商、地方政府利用市场规律,为了追逐暴利,为了地方税收,为了头上乌纱,不惜一切,以房地产立市,以房价高为荣。 (2)房地产作为一个普通产业,与其他产业无异。但由于产业内部利润巨大,外部力量不加约束,慢慢形成了现在房价上涨的现象,以至于现在严重脱离现实。很多地区的实例已经证明,严重脱离成本区的商品,最终会泡沫破裂,比如香港楼市,日本楼市,这是量变而质变的道理。 第五,用矛盾的观点: (1)矛盾无处不在,开发商利益与民众渴求房价下降的矛盾;地方政府税收需求、官本位需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矛盾;地方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的矛盾;另外,这必然会造成民众与政府的对立矛盾。 (2)矛盾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必须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知道有矛有盾,又必须认识到哪方更重。是应该以地方政府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需求为重;是该以财税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生活质量为重? 第六,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房价上涨是现象,这一现象的本质是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失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和谐。 (2)普通家庭两、三代人的积蓄为了后代而买房,每套房产就能够消灭一个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见这一现象的危害之深,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藏富于民,民的财富大部分被严重不公平的再分配,导致贫富差距剧烈拉大,家庭积蓄严重缩水,人民生存安全感降低,影响社会稳定。这是本质。 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局域性的措施政策来遏制房价,像限购,大力建保障房等,都起到一定成效但离抑制高房价还很远,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去打压房价:一.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对改进居民住房条件、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二.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给老百姓创造一个透明有序的房地产市场。三.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可持续发展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下,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要合理解决人类面临的自然环境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关键词: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的概念 从严格意义上讲,自然概念有三个层次上的涵义。 1.自然是指一切存在物的总和,人类社会和人类创造的人化自然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2.自然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相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而言的自然。这一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在它们交界处适合生物生存的区域称为生物圈。 3.自然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素,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即成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构成要素之一。本文所论及的自然,主要是指第二个层次上的含义,即把自然视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这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恶化”意义上的自然。此外还涉及到第三个层次上的涵义,正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着自然,使其成为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从而面临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二、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及现状 1.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因此可以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产儿。自然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一方面,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另一方面,它直接地影响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影响其发展速度和物质生产形式的选择。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建设的资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自然界,然而,由于掠夺式的开发,自然界已是不堪重负。大气污染、水资源危机、能源耗竭的威胁、物种灭绝加速、人类可以健康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狭小,无不警示着人类,要遵循和利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自然环境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自然界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的性质,面貌,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 主要是由社会生产的方式所决定的。不仅如此,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必须通过社会的生产实践才能够发生作用,这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本身都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在社会和自然的矛盾中,社会是矛盾的主导方面。但是,也应该看到,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地区,因为自然条件的破坏而被限制了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曾经是一片繁荣昌盛,如今却不再属于发达地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的破坏。我国的黄土高原也是一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