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陶行知论文.0doc..

陶行知论文.0doc..

陶行知论文.0doc..
陶行知论文.0doc..

“陶理”满天下

——“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践

潘灵芝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是我国现代教育建设和改革的先行者和典范。那陶著上洋洋洒洒的五百多万个字,无不充满了爱生、爱职、爱国的师爱观。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让我对他的“生活即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使我深刻认识到,幼儿园科学活动应该通过幼儿生活进行,生活既是科学活动的内容,又是科学活动实施的根本途径。幼儿科学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指导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学习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的过程。这也对我在今后的科学教育工作中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感触一:开辟新路径,力求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科学,有钱便做有钱的布置,无钱便做无钱的事业。”然而我们“要玩一些无钱的科学小把戏”。细想先生的这句话,他就是要让我们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开辟新路径,创造新材料。而“科学小把戏”的材料其实就是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杯子、塑料瓶、筷子等等。我想开辟新的路径就是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发现,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是幼儿科学探究最好的课堂,同时大自然又为幼儿科学探究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

在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隐含着科学,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就能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提供的科学材料,引导幼儿学习。例如:一次,我带幼儿去操场上散步,走到小水塘时,小水塘中的小蝌蚪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蝌蚪,知道小蝌蚪长大会变成青蛙,于是在安排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开展了探究活动“小蝌蚪”,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使其知道小蝌蚪的名称和外形特征。由于将小蝌蚪饲养在动物角,幼儿对小蝌蚪并不陌生,容易接受活动中的内容,能够正确表达小蝌蚪的生活习性,还能用词语“游来游去”来形容小蝌蚪。可见,科学活动不应舍近求远,因为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感触二:大胆实践,力求操作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从“教学做合一”出发,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玩科学的把戏和做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去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现象。他的教育方法论十分明白,首先,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材料提供是前提,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生活化的材料既受幼儿喜欢又能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如小石子、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钮扣等。多样化的材料,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小班幼儿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老师提供了各种颜色的瓶盖、大纽扣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小班小朋友将红纽扣、红瓶盖、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幼儿在自己的尝试活动中获取经验,这一些活动都让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自己尝试自己探索,在玩中学,做中学。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不断的刺激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思考。所以说,丰富的材料是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物质基础。新纲要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感触三:实验求真,实现教学策略生活化

(一),巧妙灵活

教师能巧妙设计材料、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鸡蛋站起来”这一活动中,老师提供的材料有:布、餐巾纸、毛巾、白纸、鸡蛋等,当老师选择用毛巾把鸡蛋站起来时,幼儿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不能站!鸡蛋会滚下去的!”然而鸡蛋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滚到地上,而是站了起来。此时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一起鼓起掌来,说:“哇!老师会魔术。”这时,老师却神秘地说:“老师并不会魔术,秘密在这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老师对材料设计巧妙的推动下和巧妙灵活的实验下,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

(二)电教资源,直观形象

电教资源具有视听结合、直观形象的优点,它能使抽象的现象具体化,间接的经验直接化。例如:在“种子发芽了”活动中,幼儿对种子发芽的过程十分好奇,但光靠图片又理解不深。所以,我先让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再播放视频供幼儿探索欣赏,既生动又形象,幼儿看后都说:“噢!原来种子发芽的过程是这样的。”

(三)科学实验,获取知识

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在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中,为幼儿提供了磁块、铁片、塑料片、纸片等材料,让幼儿用系有磁块的钓鱼杆钓铁片、塑料片、纸片等制作的鱼,结果发现,只有铁片做的鱼全被钓起,其它的鱼一条也没有钓起,这是什么道理呢?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幼儿懂得了磁铁能吸铁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幼儿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教师选择的教材、材料及情节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让幼儿感受并唤起生活的体验,就会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科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行理解和应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的“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2281779.html,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作者:张淑贤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7年第06期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师从杜威、孟禄等教育家,先后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提倡国难教育运动,创办了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的教育基本理论,它的理论体系奠定于晓庄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并在后来的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一系列试验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他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涵盖的创造教育、生活教育、育人目标,对于推动当代的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造教育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重视创造教育,不仅撰写了《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和《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等创造教育专论,而且在其大多数教育论著中都论及了创造教育问题,尤其是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启发我们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无限潜能,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以创造性的教学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二、生活教育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的解释,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实质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其中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当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可以采用陶行知所说的:“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指出:“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强调“重知必先重行”。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2011-04-10 09:51:43) 分类:教育教学论文 标签: 杂谈 【摘要】 陶行知被列为世界八大教育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我的行动指南,为中国教育开辟了崭新的道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从他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受到了熏陶,得到了启示。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为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操练;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操作要求。 【关键词】 爱的教育生活教育尊重学生六大解放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对学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父爱、母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着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是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把爱放在了首位。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和“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起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平时,我在教育活动中不说粗话俗话,使用爱心用语,保护学生心灵不受到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他们。对“留守学生”多和他们交谈,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就产生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区做好少年”,“我为班集体增光彩”,“勤学苦练,回报父母”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他人的情感。同时,开展“祖国需要我、真情回报祖国”,“学雷锋,做好事”,“家乡巨变”,“爱心捐款”,“当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我为环保献计献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陶行知思想论文

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大新镇李王小学王锋 内容摘要:“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这一深邃的思想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联系生活生活情景 一、合理用好教材,使数学内容生活化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原型。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带来真实的人民币,在课堂中创设“公交车上买票”、“现场兑换人民币”、“超市购物”的模拟情景,全体学生时而分组活动,时而全员参与,就像生活中真实的那样,趣味盎然,便于每个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体验人民币的用

处,体会了实际运用时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感悟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有价性。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学生创新的广阔天地。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去统计本校学生人数以及男女生比例;学会计算图形面积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的块数等。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社会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

陶行知杯论文

论文题目:适合是最好的教育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联系方式:

适合是最好的教育 文章摘要:教育,以学生为本。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别 让你的孩子伤在起跑线上,正确看待异想天开,不要忽视“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顽童也需要 尊重。[1]新课程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 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 过程中真正掌握教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主动参与开放教学因材施 教教学做合一 个性化教育,现在是世界的趋势。我们要培 养人才,这个人才的素质也好,他的环境也好,都有不同。所以我们必须要按照他的素质,他 原来的一些天赋的素质,以及他的爱好和特长,来加以实施教育,他的潜在能力才能够得到充 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 平的教育。因为每个人都有差异,这也是我们 中国的传统,孔子早就讲了我们要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来进行教育。这是 我们的传统,也是现在时代的要求。如何才能 让每一个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是我 们现代老师的首要任务。 一、主动参与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感觉上每一节课都特别 疲惫,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总想着把每 一位学生都照顾到,但是总是力不从心,总是 怕遗忘了哪个知识点,全面细致给学生讲解, 但是我收到的效果,却是很不理想。一部分同 学在认真听讲,貌似听懂了,一部分同学好像 似懂非懂,还有一部分同学完全在开小差。从 那以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开始从 我自身找原因,也通过学校教研活动中积极学 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法,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从而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授课思路,从老师教导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从而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 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以学生

陶行知三大教育思想及案例分析

《教育原理》 陶行知三大教育思想及案例分析 ---------11计教王雪旖110124368 一、案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以下是我选取的几则案例,以供研习: (1)有一次,陶行知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2)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陶行知说:“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木匠慌了:“我可不识字。”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来。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3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 (3)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这所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这是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 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

陶行知论文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陶行知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师资,以及对现代的启示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开展和改革。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阅读陶行知文集, 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陶行知, 是历史的, 却又是现代的、是逝去的, 却是永远的。在深人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 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 关键词:儿童观、实践、生活教育观、教、学、做合一 幼儿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稚园室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信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定了不易变。"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例如,幼儿园午休结束后,幼儿在穿衣服时,表扬她得衣服漂亮,并说弄脏了就不漂亮了。在玩桌面玩具结束后,问孩子玩具是否整洁,让幼儿尝试整理的物品。在幼儿游戏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要求自己,克服幼儿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这样会比传统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幼儿的共鸣。 所以,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 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点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点 建堂小学陶春海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吸收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有益成果和抨击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基石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代的中国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主题词:改革生活创新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特点作一肤浅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 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 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种教育家一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地发现出来;二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们未尽到责任。 2、要改革教学方法

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于七十多年前的上述论述,与当今新课程强调的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是多么的一致啊! 3、要改革考试制度 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他说:学生是学会考, 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因此,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这是六十多年前陶行知的呼喊,真好像是针对我们今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说的。 4、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 陶行知较早地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早在1935年,他指出普及教育之要义有三:甲、整个民族现代化,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乙、整个生活现代化,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丙、

陶行知论文

陶行知——爱在行之路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许多主张,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感化和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陶行知的伟大高尚还在于他不追求高官厚禄,毅然多次放弃大学教授优厚待遇,而独创教育天地。他把当时文化落后,贫穷的中国人民大众作为教育对象,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和学生们一起下田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助困难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使全国人民在接受教育中受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处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出现。一方面教育要和国际接轨,运用高新技术使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广而多、新而快;另一方面教育仍然要注重基础教育,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使我们因材施教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祖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的教育应该向三百六十行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使其最终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当然要使他们成为状元,一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每一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使他们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从中受益。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给予鼓励和鞭策。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只要教师指出缺点错误就能改正。有些学生,特别是在家受父母过于宠爱的学生,你如果对他们态度暴躁、方法简单、言语粗俗,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耐心、细致、多方配合的教育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时间与成效是成正比的。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陶行知先生更加具体地说:“跟学生学,你要教你的学生做你的先生。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里行间揭示着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那么你就无法使学生听从你的教诲;如果你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你就不会知道如何发挥他们的长处,也不能弥补他们的不足。就像针灸医生给病人针灸一样,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针到病除。好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后,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方法是“教学合一”。他说:“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转化学困生的启示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转化学困生的启示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习方面相形见绌的“学困生”。他们在课堂上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回答不出提问,更不会大胆问、动脑想。以至于成绩每况愈下,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种自卑感,严重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克服纠正他们自卑、封闭、脆弱、冷漠等心理,给教育摆出了新的问题,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都亟待我们寻求促使“学困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而陶行知教育思想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转化“学困生”的光明之路。 1.陶行知教育思想管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陶先生在吸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 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分别诠释了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他的师德风范为全体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又重温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如同重温了一遍经典,不仅在精神上获得了一次愉悦而快慰的旅行,而且陶先生的“爱”的教育思想,赏识教育思想,习惯养成教育思想都从实践的层面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1)“爱”的教育

爱得真诚、深沉、博大是陶行知先生师爱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一生奉行的格言是“爱满天下”。真正做到了为教育、为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陶行知正是以博大的爱心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愿望——“知识化成甘霖,使大地处处受到润泽;知识化成太阳,使所有民众都得到照耀。”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爱应是宽容的、理解的、真心的爱,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爱。只有教师付出真爱,学生才会走近你。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陶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当学生对教师的真心心领神会的时候,自然就亲其师、信其道了。 (2)赏识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 (3)习惯养成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全民教育》中强调“终生教育”,指出:“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在他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陶行知思想践行论文范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践行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而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的旧的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它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习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相一致,即“实践、认识、再实践”。 而语文学科又是一个内涵及外延极其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正逐步丧失。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让静态的课堂联系动态的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我们的课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也有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人或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搜集了很多兵马俑的图片,有兵马俑的特写,有一号坑的整体,配上相关的文字资料,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和朗读,孩子们仿佛站在了兵马俑面前,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搜集了关于维也纳城市建设的照片,感受维也纳的生活几乎处处都是音乐,看着那美仑美奂的城市,耳畔回响着优美的华尔兹舞曲,悠扬的小提琴声,从孩子们那痴迷的表情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音乐之都的向往,可以感受到他们已沉醉于维也纳的城市魅力之中。 二、让孩子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并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坚决的态度和立场。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同样,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如在教学一年级孩子《秋游》这篇文章时,我通过媒体的演示和动情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秋游的快乐,并组织孩子一起到操场上,让大家寻找秋姑娘的足迹,并告诉他们,你们也可

陶行知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陶行知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陶行知是一位现代著名平民教育家,因推崇明代哲学家的“知 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在写关于陶知行的论文的朋友们可以看看推荐给你们的参考文献有没有适合的,欢迎阅读查看。 陶行知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明月,李德才.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xx,(6).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 [3].贺建.中学生物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xx. [4].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 [5].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xx. [6].金培雄.陶行知有效教学思想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 xx,05:4-5. [7].秦初生.行动与体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 [8].储朝晖.试论“教学做合一”[J].丽水师专学报,1998,(6),42. [9].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10].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1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 [12].袁振国.张癸.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13].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14].王宇琳.“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对新课改下我国基础教育的适应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xx,(6). [15].杨雪特,刘毅.“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认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xx,(9). [16].李明月,李德才.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xx,(6). 陶行知论文参考文献二: [1]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纪念陶行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美]兰迪·拉森,戴维·巴斯着,郭永玉译.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xx. [3]张乃和.贸易、文化与世界区域化:近代早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比较[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xx. [4]王德滋,龚放,冒荣.南京大学百年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xx.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江苏省陶研会第十二届“行知杯”参评论文封面 市编号:省编号:(本行由评审单位填写)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教育家,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给我们遗留的精神财富是非常珍贵的。他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等思想至今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浅谈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鼓励质疑、创造教育、潜心育人的思想精髓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潜心育人;启示 一、生活教育、开放教学 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包含在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和生活完全融于一炉,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应当满足社会所需求。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现代教育绝对不能脱离生活,不能离开生活实践。 从这一方面来看,不难看出我们现阶段的教育仍然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压迫下非常被动地学习,然而当他们把这些知识背得很熟练时,却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完全派不上用场。相反,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无疑是同陶行知先生以适应生活的需要有目的的加以教育这一思想相一致,我从中得出启示:应该从适应生活的角度,去探索去选择书本里的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新课程倡导综合性活动,这其实就是让生活走进课堂,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运用。以课堂为基点,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可以设计一些当促销员、导游、服装设计师等综合性活动,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等,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提高能力,全方位把学生的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地学以致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生活,将头脑中储存的相似模块调动、激活诠释新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鼓励质疑,尝试探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 践,不仅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与新世纪的教育,特别是与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的逻辑关系。陶行知独创的以生活教育学说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非凡的教育实践,是留给我们后来人的十分珍贵的财富。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陶行知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曾创造了极大的奇迹,在21 世纪,他的科学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不久前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 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 活进行……”这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简直如出一辙。因此,我们探讨和学习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于贯彻新《纲要》,推动新一轮包括幼儿科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加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 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

的探索。 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 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 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儿 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 健康当作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 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 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 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 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 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 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在他看 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 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 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 去创造~”,,,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 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 ,,,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

行知杯”优秀论文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文件 苏陶研〔2014〕2号 关于举办第六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 选活动的 通知 各市陶研会、各专业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推进群众性的学陶师陶工作,进一步推动学习《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的活动,提高我省研究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和谐发展,经研究决定,在成功举办前五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基础上,遵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注重质量的原则,今年举办第六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省陶研会实验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各市陶研会会员学校的教师;省陶研会小教、学前、职教三个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的教师;以及有志于学习、研究、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教育、职教教育工作者。 二、论文选题范围 1.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 2.学习陶行知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3.陶行知研究会课题研究报告; 4.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求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的热点问题; 5.学习《走近陶行知·学生读本》和《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两个读本的心得体会。 撰写论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体现陶行知“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

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二是指向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突出应用性研究;三是要有新颖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论文具有科学性、创造性。 三、参评条件 1.论文形式:专题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叙事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分析等均可。 2.篇幅在3000~5000字左右,提交文章一式三份。正文小五号宋体,A4纸打印。每篇加封面,封面上写清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校全称及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3.论文前要有“摘要”(2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文中注释统一用脚注,文后附参考文献,注释和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主编、译者)、篇名(书名)、报刊名称及日期或期次(出版社及出版年份)、页码等项。 五、评选办法 1.“行知杯”论文评选工作在省陶研会统一组织下进行,参评论文由市陶研会组织初评,并最终由省陶研会评审委员会复评和终评,分设一、二、三等奖和特等奖。 2.本次评选设立学校组织奖。凡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参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选送参评论文量多质高的学校可获该奖。 3.在评选论文的基础上,召开优秀论文颁奖暨第五届“行知伴我成长”论坛活动。 五、参评费用及报名办法 1.本着“以活动养活动”的原则,每篇论文收取评审费50元,主要用于组织、评审、颁奖会议等。评审费和文章一并交到各市陶研会或有关单位。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14年5月30日。 2.各市陶研会或有关单位联系人见下表: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邱思逸 【摘要】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以他崭新的观念和满腔热情,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爱满天下的奉献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将鼓舞着人们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奋斗不已。在今天看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仍时时穿过岁月扣响我们的心灵,仍是中国教育的瑰宝,在教育改革的发展史上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他的“与时代俱进”的学校德育理论,“教人求真”的德育论,“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的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以及创新教育、民主教育、终身教育等,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仍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活及教育知行统一德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思想家,同时也为我国当代教育教学事业和新政策改革开创了伟大的先河和卓越的贡献。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历史生涯留下灿烂的一笔华章,更为国外的教育事业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被我们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对于我们当代进行的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我们广大的教师可以从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生活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以幼儿教学活动为基本立足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效。同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幼师对当代教育教学事业的影响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本文主要围绕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的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和世界幼教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教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保教结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捕捉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第二,“知行统一”。我们的学前教育归根结底主要从德、智、体、美来注重培养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积极乐观的情感,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是首要任务,这便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同时更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幼儿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幼儿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幼儿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 第三,“教,学,做合一”其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1、“生活及教育”对当代学前教育教学中“身教”的影响 毛主席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观点从总体上看,是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基本的出发点。其中,他的生活教育对当代学前教育教学的影响最大。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看,他的生活教育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是动态的。当代学前教育教学十分重视“保教结合”以及“榜样身教”教育,这就十分符合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的理论。所以在我们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应涉及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