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2019高考试卷真题生物专题北京卷【答案与精解】

【精品】2019高考试卷真题生物专题北京卷【答案与精解】

北京卷

(2019 北京Ⅰ卷,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 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 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 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详解】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 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 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 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以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

(2019 北京Ⅰ卷,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 1.5 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B

【解析】

【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

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

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 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 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 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 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学习记忆与海马区的关系,运动与大脑发育的关系,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根据题意作答。

(2019 北京Ⅰ卷,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 H/C 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答案】C

【解析】

【分析】该选择培养基上的唯一碳源是淀粉,只有能利用淀粉的微生物才能存活,微生物分解

淀粉后,会产生透明圈。

【详解】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 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 正确;由题意可知,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 错误;H/C 越大,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2019北京Ⅰ卷,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

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 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的培养过程为:把含抗甲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甲植株,同时把含抗乙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乙植株,通过杂交获得F1(二倍体植株),取F1 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获得纯合的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二倍体)。

【详解】要获得转基因的抗甲或抗乙植株,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再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A 正确;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抗病接种实验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B 正确;对F1 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时,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其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利于根的分化,

比例低时利于芽的分化,C正确;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

(2019 北京Ⅰ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 、P 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 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 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 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 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

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 植物a 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 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 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 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植物a 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 单位水体面积P 的吸收量最大,a、b、c 均为生产者。

【详解】三种浮游植物中,a对N 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和食物链的数目,这两种植物吸收N、P 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C。

(2019 北京Ⅰ卷,29)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 _______ 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 _________ 、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 细胞,后者能产生

特异性抗体。

(3)HA 和NA 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 、NA 氨基酸序列的变

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 _______ 。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 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 天、21 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 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_ (选择并排序)等。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

养瓶d.检测NA 抗体与易感细胞的

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增殖量f.检

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 _____________ 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 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特异性结合。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___________ 。

【答案】(1)活细胞(2)吸附(3)记忆细胞和浆(4)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

NA 、HA 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5) a c e (6)D63 (7)流感病毒(8)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 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 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9)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答案合理即可)【解析】

【分析】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分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流感病毒

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

接种。

【详解】

(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毒增殖过程:①吸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②注入:病毒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③复制合成: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病毒蛋白质,同时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④组装:病毒复制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到一起,在宿主细胞中形成许许多多的子病毒。⑤释放: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被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解体,子病毒被释放出来。

(2)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 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 和NA 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 、NA 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非

常高,因此每年要根据预测出的甲型流感病毒的NA 、HA 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进行注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①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抗原对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毒必须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 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流感病毒。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即可得到NA 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②由图可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 抗体。选用对照抗体的一组为对照组,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③ NA 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 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 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流感患者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

【点睛】1、病毒增殖过程包括: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五个步骤。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 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3、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抗体进行结构分析,可用于疫苗的研制。

2019 北京Ⅰ卷,30)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

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性性状。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 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 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 、A2A2 、

A3A3 。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 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

(YF1 ),

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

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 的优良性状与 _______ 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

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 。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 _________ 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制备YF1 ,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设想:“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A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使其紧密连锁,则表现E 基因性状个体为不育,未表现E 基因性状个体为可育

【解析】

【分析】杂交一F2 育性正常和雄性不育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控制雄性不育和育性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育性正常为显性,雄性不育为隐性。杂交二,亲本雄性不育与品系3 杂交,后代全为雄性不育,说明雄性不育为显性,品系3 的性状为隐性。F1

雄性不育与品系3杂交,后代育性正常:雄性不育比例为1:1,属于测交实验。

【详解】(1)①通过分析可知,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交二,雄性不育显性性状。②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 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 、A2A2 、A3A3 ,

通过分析可知,杂交一A1 为显性基因,A2 为隐性,杂交二A2 为显性,A3 为隐性,由此推断A1、A2 、A3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A1 >A2>A3 。

(2)①通过杂交二,可将品系3 A3A3 的优良性状与雄性不育株A2 A2 杂交,得到A2A3 ,再与A3A3 杂交,得到A2A3 :A3A3=1:1 。②将A2A3 种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A1A1 的品系1 种成父本行,制备YF1 即A1A3 。③由于A2A3× A1A1 杂交后代有A1A3 和

A1A2 两种基因型的可育油菜种子,A1A3 自交后代皆可育,但是A1A2 自交会出现1/4A2A2 雄性不育,而导致减产。

(3)将E 基因移入A2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使其紧密连锁,则表现E 基因性状个体为不育,未表现E基因性状个体为可育,这样成功去除A1A2 ,只留下A1A3 。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9 北京Ⅰ卷,3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激类和光合细菌中。

(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 _____________ ,在碳(暗)反应中,RuBP 羧化酶(R酶)催化CO2 与RuBP(C5)结合,生成2 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

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个);内部因素包括 ____________ (写出两个)。

(2)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高等植物细胞中L 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 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 __________ 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

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 __________ 中与L 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 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

程技术将蓝藻R 酶的S、L 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 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 中,同时去除甲的L 基因。转基因植株

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 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①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 酶是由蓝藻的S、L 组装而成”的推测?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于上述实验,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生物统一性的选项包括 _______ 。

a.蓝藻与甲都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

b.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CO2 固定

c.蓝藻R 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d.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 酶组装的位置不同【答案】(1). 光能(2). 温度、CO2 浓度(3). 色素含量及种类、酶的含量

及活性(4). 细胞质基质(5). 基质(6). 不能(7). 因为转基因植株仍包含甲植株的S 基因,不能排除转基因植株中R 酶是由蓝藻的L 蛋白和甲的S蛋白共同组成

(8). a b 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基因工程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有关知识。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和CO2 浓度等,内部因素主要有色素的含量和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要将新的基因转入,首先得将“原配”基因从受体植株的细胞核和它的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