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银行保障政策的审议与更新环境与社会框架拟定

世界银行保障政策的审议与更新环境与社会框架拟定

世界银行保障政策的审议与更新环境与社会框架拟定
世界银行保障政策的审议与更新环境与社会框架拟定

世界银行保障政策

审议与更新

环境与社会框架(拟定第二稿)

-磋商文件-

2015年7月1日

缩略语

APESS 环境与社会标准评审小组BP 世界银行程序

CFS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CODE 发展效益委员会

DPF 发展政策融资

ECR 外部和企业关系部EHSG 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ENR 环境和自然资源全球实践ESCP 环境和社会承诺计划ESF 环境与社会框架

ESP 环境与社会政策

ESPP 环境与社会程序

ESS 环境与社会标准

FAO 粮食和农业组织

FCS 动荡或受冲突影响的情形

FI 金融中介机构

FPIC 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GHG 温室气体

GIIP 良好国际行业惯例

IEG 独立评估局

IFC 国际金融公司

IFI 国际金融机构

ILO 国际劳工组织

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LEG 法务部

MDB 多边发展银行

MDTF 多捐助方信托基金

OD 业务指导

OESRC 业务环境与社会审查委员会

OMS 业务手册条例

OP 业务政策

OPCS 业务政策与国家服务部

OPN 业务政策说明

P&PF 政策和程序框架

PAD 项目评估文件

PforR 结果导向型规划

SOGIE 性取向、性别认定和表达

SORT 系统性操作风险评级工具

SURR 社会城市、农村和适应性全球实践

世界银行保障政策的审议与更新:

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磋商文件)

目录

缩略语 (ii)

执行摘要 (v)

I.简介 (1)

II.审议方法与磋商反馈 (2)

III.投资项目融资的募集标准: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 (4)

IV.跨领域的发展问题 (23)

V.实施安排 (25)

VI.后续步骤 (28)

VII.总结说明 (31)

附录1:目前保障政策 (32)

执行摘要

概述和背景

1.世界银行保障政策对我们保护人与环境,实现我们在合作伙伴国家中消除极端贫困并以可持续的方式促进共享繁荣的目标来说至关重要。世界银行正在更新该机构的保障政策,并拟议了新的投资项目融资环境与社会框架的第二稿(ESF,见附件1)。环境与社会框架的第二稿提供了对贫穷和环境的增强保护、支持包容性获得发展好处、增强世界银行与借款国的伙伴关系,并加强世界银行在为人类与环境提供保障方面的领导地位。拟议框架的目标是成为国际金融界内同行中最先进的框架。

2.尽管目前的保障政策在过去20多年以来能够很好地服务世界银行、其借款国和发展社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出现了新的、不同的发展需求与挑战。世界银行对环境和社会问题及期望的认识已经发生改变,此次审议与更新的目的旨在将这一改变反映在现代化且适用的框架中。世界银行是由特色和观念均有很大不同的188个国家组成的社区。民间社会的利益相关者对世界银行应如何推进保障政策审议提出了广泛的意见。鉴于框架应涵盖各种不同意见,此框架反映了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社会与环境风险管理的加强且实用的方法。

3.拟议的框架更适合借款国、人和环境。拟议的框架适用,有助于在项目处理过程中实现效率提升,并提供有关借款国要求的更多详细信息。它解决了更广泛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为人类和环境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4.该拟议的框架采用基于风险且注重成果的方法来应对环境和社会风险及影响,并为高效应用提供简洁明了的规定。在确认借款人约束及现实项目实际情况的同时,拟议的框架还可解决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的全新和未来挑战。本文 (i) 介绍拟议框架的环境;(ii) 总结审议与更新过程;(iii) 提供有关其结构和内容的概述,突出主要功能和改进;及 (iv) 向发展成效委员会提供拟议框架的修订稿以进行讨论并认可,作为第3阶段磋商的依据。

5.世界银行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的审议与更新于2012年推出,旨在提高世行投资项目的有效性及加强投资项目的发展成果。在2012年向发展成效委员会提供了《方法文件》后,世界银行开展了与股东、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多方外部参与者之间的磋商,以寻求对机遇、新兴方向和方案的意见,从而包括在所拟议框架的起草中。这些磋商和审议随着环境与社会框架初稿(以供发展成效委员会在2014年7月进行讨论)的编制而结束。2014年8月与2015年3月之间的广泛全球磋商反馈已反映在提供给发展成效委员会以便为第3阶段磋商进行进一步讨论和认可的框架修订稿中。

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

6.拟议的框架深化世界银行对可持续发展成果的承诺。它在保有现有核心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同时提高了政策的透明度和适用性,并加强了世界银行与项目级借款国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拟议的框架使政策、原则和程序之间进行明确的区分,并消除重复和重叠

之处。它根据国际条约和公约、世界银行在实施现有保障政策方面的经验及其他多边发展银行 (MDB) 的环境与社会框架而构建。

7.对项目拟议10个《环境与社会标准》,用于全面覆盖审议与更新过程第一和第二阶段广泛利益相关者参与期间由股东、利益相关者和世界银行员工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些确立了借款国在世界银行根据OP.10.00支持的(投资项目融资)中为人们与环境提供充分保护的责任。这些《环境与社会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多边发展银行尤其是国际金融公司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环境与社会标准》是统一的。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标准》覆盖环境与社会风险和影响的评价和管理(《环境与社会标准1》);劳工和工作条件(《环境与社会标准2》);资源效率和污染预防与管理(《环境与社会标准3》);社区健康与安全(《环境与社会标准4》);土地征用、土地使用限制和非自愿移民(《环境与社会标准5》);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环境与社会标准6》);土著居民(《环境与社会标准7》);文化遗产(《环境与社会标准8》);金融中介机构(《环境与社会标准9》);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参与(《环境与社会标准1 0》)。

?环境与社会标准1:环境与社会风险和影响的评价和管理是以风险驱动和适当的方式为项目的综合环境与社会评价提供程序依据的首要标准。该标准确定了描述弱势

群体如何受项目影响及如何解决这些影响的需求。它根据现有OP/BP4.01(环境评估)和《环境与社会标准10》构建,适用于所有项目。它加强了社会评估的规定并引入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它还为借款国提供了更清晰的项目定义,并引入了一

个清晰且可操作的风险管理体系。

?环境与社会标准2:劳工和工作条件使世界银行首次拥有有关劳工和工作条件的标准。因此,与国际劳工组织 (ILO) 进行了广泛的磋商。为了通知该标准的起草,还全面审核《国际劳工组织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八项

核心劳工公约。因此,该标准反映了工作中的基础原则和权利,并解决了童工和强

迫劳工、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的问题。它还包括为项目工作人员提供投诉机制的要

求。截取《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EHSG)的相关部分,它包括与职业健康和安全相关的要求。

?环境与社会标准3:资源效率和污染预防与管理结合OP4.09(病虫害管理)的关键条款,包括能源、水、原材料等资源的有效管理。该标准还要求借款国估计项目

相关的温室气体 (GHG) 排放,并考虑可减少与项目相关污染物的方案。

?环境与社会标准4:社区健康与安全重点关注项目对社区的风险和影响。此《环境与社会标准》结合OP/BP4.37(大坝安全)的关键条款,并解决基础设施、设备、

服务、交通和危险材料的设计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该标准包括对安保人员的使用要

求。

?环境与社会标准5:土地征用、土地使用限制和非自愿移民保有OP/ BP4.12(非自愿移民)的关键条款,同时包括以重置成本赔偿和援助生计恢复或改善的重要原则。

明确认识到移民可作为一种发展机遇,也要认识到探索如何为受影响居民谋取项目

福利的重要性。该标准的覆盖范围延伸到所有类别的受影响居民,包括对其占有的

土地无合法权利的那些居民。

?环境与社会标准6: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结合OP/ BP4.04(自然栖息地)和OP/ BP4.36(森林)的关键条款,并要求借款国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以减轻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服务、栖息地丢失、退化、外来入侵物种。该标准还建立了管理资源如森林和渔业等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环境与社会标准7:土著居民保有OP/BP4.10(土著居民)的关键条款,并通过澄清关键定义并将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FPIC)引入指定社区来进一步加强世界银行对土族居民的保护。该标准认识到游牧可作为土著居民生活的一种手段,包括有关自愿性隔离群体的条款。

?环境与社会标准8:文化遗产重申当前OP/BP4.11(物质文化资源)的目标,要求项目采取机会发现过程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其他程序,并提供与受影响社区之间进行磋商相关的条款。该标准拓宽了文化遗产的定义,以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环境与社会标准9:金融中介机构要求金融中介机构(FI)实施环境与社会程序,该程序应与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以及与项目和潜在子项目相关的风险和影响级别相匹配。

?环境与社会标准10: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参与巩固并改善世界银行与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条款,包括有意义的磋商、获取信息和申诉。该标准规定了借款国与利益相关者(包括整个项目周期期间受项目影响的各方)之间的持续对话。

8.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将取代目前的保障政策。该框架提供可全面、清晰地区分世界银行与借款国义务的一系列连贯一致的要求,同时消除了多年来为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重点而制定的目前一系列保障政策的差距、不一致和矛盾之处。策略层次结构的不同层级避免了价值、政策声明、借款国要求和描述目前保障政策的详细程序方面混合在一起。该框架一旦采用,预期将于2016年生效,并将取代下列业务政策和世界银行程序:OP/BP4.

00、OP/BP4.01、OP/BP4.04、OP4.09、OP/BP4.10、OP/BP4.11、OP/BP4.12、OP/BP4.36和OP/BP4.37。

9.世界银行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与项目开发成果存在利害关系的各方的有效合作。因此,世界银行承诺开展公开对话和加强型公共磋商(包括项目实施期间),保证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建立有针对性的申诉机制。

10.本文向发展成效委员会展示投资项目融资用拟议环境与社会框架的第二稿。在发展成效委员会进行讨论并认可后,管理层将启动磋商的第三和最后阶段以征求对第二稿的意见。相关反馈将用于框架的最终修订,然后提交给执行董事进行批准。新框架预计于20 16年开始实施。

I.简介

1.世界银行集团的总体目标是在所有合作伙伴国家中消除极端贫困并以可持续的方式促进共享繁荣1。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支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社会包容性,并限制对后代的经济负担。为此,世界银行在制定新的投资项目融资环境与社会框架过程中更新该机构的保障政策(“ESF”或“框架”,见附件1)。紧随其后由成员国、国际组织、其他多边发展银行、民间社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此审议。

2.本文提出了一种更新的、现代化的并且适用的方法来评估和管理世界银行投资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以供发展成效委员会 (CODE) 进行讨论和认可。本环境与社会框架的第二稿相比初稿已作出很大改变。它提供了对人类和环境的增强保护、支持包容性获得发展好处、增强世界银行与借款国的伙伴关系,并加强世界银行在为人类与环境提供保障方面的领导地位。拟议框架的目标是成为国际金融界内同行中最先进的环境与社会框架。该框架通过以下几点设立一个新的全球基准:

?具有强有力的全新非歧视性原则的更为清晰可靠的保障,包括处理童工、残疾、性别、年龄、性取向、性别认定和表达等的条款;

?对社会和环境风险与影响的更出色评估。

?关注具有更高风险的项目的资源;

?采用适用的方法来管理在面对新的发展挑战与不断变化的借款国需求时所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对保护工人提供详细的劳工条款,包括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申诉机制、不歧视、职业健康和安全以及童工和强迫劳工的明令禁止;

?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进行更广泛的关注,并为不允许偏离的情形提供明文规定;

?为特定环境下的土著居民引入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FPIC),并提出记录同意的要求;

?对整个项目周期过程中增加和持续利益相关者参与提出了要求。

3.拟议的框架保持世界银行历史悠久的核心原则,同时应对新的挑战。该框架的目的是为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果的投资项目融资设立强有力的环境与社会标准。尽管本框架本身并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但其合理实施将确保这些标准得到应用,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基础,并在世界银行支持的项目范围之外为其他项目活动提供典范。

4.拟议的框架更适合人与环境。该环境与社会框架解决了更广泛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例如不歧视、劳工保护、自然栖息地以及修造栖息地规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为人类和环境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1见世界银行集团战略,第5条(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356045.html,/bitstream/handle/10986/16095/3 2824_ebook.pdf)

5.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更适合借款国。该框架有助于通过更明确界定的项目范围提高项目随着时间的处理效率,从而允许借款国更好地管理项目相关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环境与社会框架中提供了针对借款国的有关世行要求的详细说明。这些变化及世界银行的加强执行支持将创造更好的风险管理成果。环境与社会框架将借款国约束考虑在内,因为它容许在世行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采取行动并考虑技术和财政可行性。借款国框架的潜在使用实现借款国对项目所有权的更强意识,允许它们采用更加资源有效的方式解决风险和影响。借款国框架的评估将确定需要能力建设的区域。

6.世界银行保障政策的审议与更新需要解决股东和利益相关者通常具有不同和反对意见的某些最敏感且最具挑战的问题。所以,本框架中设立的建议代表了对世界银行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各种意见和需求的和谐回应。这里介绍的实用解决方案将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实施经验、其他多边发展银行的经验2以及借款国的技术和财政能力等考虑在内。

7.在由发展成效委员会认可后,世界银行将启动第三磋商阶段,以征求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对拟议环境与社会框架的意见,以告知并支持第三和最终建议书的编制,该建议书将提交给执行董事会进行审议。新框架预计于2016年开始实施。

8.此介绍之后,第二节介绍了世界银行审议与更新保障政策的方法。第三节介绍框架的第二稿,讨论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并列出相比初稿作出的改变。第四节讨论与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的复杂、交叉发展问题的处理。第五节描述了目前对框架实施的想法,第六节列出了审议过程剩余阶段的下一步行动和指示性时间表。第七节是结论。世界银行保障政策的历史记录包括在附录1中。

II.审议方法与磋商反馈

9.方法文件由执行董事会于2012年7月批准,概述了审议的目标与范围。世界银行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举行了第一磋商阶段,来自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的2,000个利益相关者参与了磋商。此磋商的重点是确定世界银行保障政策的优点和弱点,原则上应将这些优点和弱点告知下一代保障政策。

10.应将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磋商反馈反映在拟议环境与社会框架的初稿中,该初稿已由发展成效委员会于2014年7月30日进行了讨论。世界银行于2014年7月31日至2015年3月1日开展第二磋商阶段。此磋商是由世界银行或其他发展伙伴迄今为止就政策改革所采取的最大程度的努力。磋商包括来自65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参与者,包括54个借款国。已收到来自政府、土著居民领导和受项目影响社区的130多份意见书。参与磋商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代表、从事倡导活动或提供服务的国际、国家和地方组织、联合国机构;多边任

2“多边开发银行保障系统的比较考察”请参见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356045.html,/Data/hub/files/co nsultation-template/review-and-update-world-bank-safeguard-policies/en/phases/mdb_safeguard_c omparison_main_report_and_annexes_may_2015.pdf。

务负责人;多边和双边发展伙伴;私营部门代表;发展导向的组织和基金会;学术和应用研究机构;专业组织和协会;劳工组织;土著居民领导和代表。他们在面对面的讨论、音频和视频会议、专家焦点小组会议中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或将自己的反馈意见在线提交给专门的网站3。该磋商过程主要是征求对框架初稿尤其是将加强其有效性的关键变化的意见。

11.有关世界银行保障政策审议的磋商遵循世界银行磋商规定4和国际良好磋商惯例。2 014/15年磋商工作初期出现的后勤不足之处已由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群体进行纠正。5要确保利益相关者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其意见并与世界银行接洽,磋商阶段将从最初计划的5个月延长为7个月。磋商会议一旦确认,会议日程将发布在专门的磋商网站上。参与者会提前2-3周收到有关磋商会议的通知。未收到邀请的利益相关者可在线注册以参加磋商会议。努力确保残疾人也可无障碍到达磋商会议地点。磋商文件可提供九种语言。6需要时提供手语翻译以及磋商材料的盲文副本。世界银行特别努力联系农村和难以联系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如土著居民群体和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民。

12.为确保磋商过程的透明度,接收到的来自利益相关者的所有磋商事件和反馈将记录在专门的磋商网站上。此网站也被用来征求利益相关者的书面反馈意见。有关磋商会议的反馈摘要以及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提交的公共言论将在线公布。尽管反馈摘要并未完全涵盖丰富的讨论内容,但它们反映了参与者的关键诉求、关注和建议。该反馈展示了世界银行已考虑在内的多样性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意见。

13.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有很大的不同。管理层收到了来自利益相关者近2,500页的反馈。对广泛的反馈意见进行了仔细审查,并通过由世界银行集团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进行分析。总体而言,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一致认为有必要更新世界银行的保障政策。拟议的框架结构被认为是合适的。有关对拟议的标准和复杂的交叉发展问题的看法已在本文第三节和第四节进行了讨论。

14.世界银行的执行董事会以及社会发展与社会包容性领域的工作人员、环境专家和法律专家参与本框架第二稿的内部审议。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内部参与:?与社会城市、农村和恢复力以及环境和自然资源全球实践以及气候变化和性别交叉解决方案领域密切合作;

?世界银行资深工作人员的内部委员会;

3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356045.html,/consultation/review-and-update-world-bank-safeguard-polic ies.关于管理对策的磋商反馈摘要,请参阅附件3。

4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356045.html,/Data/hub/files/documents/world_bank_consultation_guidelin es_oct_2013_0.pdf

5可通过以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356045.html,/Data/hub/files/consultations_letter_11.25.1 4_final.pdf在线访问致世界银行的信,其中列出了该过程的不足之处。世界银行回应帖于http://consul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356045.html,/Data/hub/files/wbresponse_hrights.pdf。

6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汉语、英语、法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越南语。

?具有高级技术专家和任务小组领导人员的内部实地测试;

?执行董事会及其顾问就土著居民和气候变化等主题的简报,及与执行董事会及其顾问之间的磋商情况;

?每个拟议《环境与社会标准》、政策草案和框架愿景中的工作小组,涉及到世界银行集团的工作人员。

III.投资项目融资的募集标准: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

15.本次审议的目标是在保留核心价值及经测试的保护的基础上,拓宽并加强目前的保障条款。更新后的框架:

?通过保留保障政策的核心价值,保持世界银行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果与投资项目的社会与环境保护设定标准方面的领导地位。

?保持对弱势群体、土著居民、社区和环境的特别保护,包括对病虫害管理、大坝安全、自然栖息地和文化遗产的规定。

?保持严格的社会和环境风险评估。目前OP/ BP4.01(环境评估)的规定将保留在新的框架中,同时该框架增加了符合世界银行系统性操作风险评级工具(SORT,见文本框1获得更多详细信息)的新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加强的监督和实施支持。

16.该拟议的框架旨在提高决策与风险管理的质量和速度,并改善监测和监督。这将通过大量的创新来实现:

?均衡方法:世界银行188个成员国拥有各种不同的地理、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景观以及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这有时体现在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中。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尝试在不同位置的世界银行股东之间实现平衡,同时提出可为投资项目融资树立强力有环境与社会标准并遵守不同观点和敏感性的方法。

同时,将通过实施目前保障政策而收获的经验及与其他多边发展银行环境与社会框架相关的经验应用到该拟议的框架中。

7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以下网站上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以下网站上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2356045.html,/content /dam/Worldbank/document/SORT_Guidance_Note_11_7_14.pdf有关SORT的临时指引。

?全面覆盖:该环境与社会框架提供项目评估和实施的方法,该方法全面覆盖环境与社会问题,包容并尊重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并且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参与和申诉,同时承认参与、透明度和问责制是包容性发展的基石。

?基于结果的方法:此提议的基于成果的方法允许对项目风险和影响进行适应性管理。这将有助于提高世界银行根据意外变化调整项目的能力,并可潜在降低项目法律重构的需求。所选世界银行项目的内部和外部评估均表明目前保障模式导致项目的环境与社会绩效存在不足,这往往会造成在其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方法中更加“前重后轻”。有时对项目的监测和监督,以及对群众和社区实际上如何受世行项目影响进行的评估均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环境与社会框架通过以下方式纠正了这一问题:

(i) 建立一个基于结果的方法,要求世界银行的工作人员以与风险和影响相匹配的

方式对项目进行监控;(ii) 要求借款国与利益相关者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相关信息的披露,持续沟通有关项目环境和社会问题;及 (iii) 包括采用经修订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制约可能采用法律协议或环境和社会承诺计划(ESCP)中的时间限制方式解决借款国一方的行动。

?节约资源的基于风险的方法:此基于风险的方法允许对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进行相称的评估,从而更好地优化借款国资源的利用。它提出采用一个资源节约型的方法来进行环境和社会评价与实施,该方法与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的重要性相匹配。该环境与社会框架要求世界银行对项目进行更全面的基于风险的分类,并采用风险驱动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源分配。将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对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审查,并作适当调整。该环境与社会框架以客户为中心,承认没有“一刀切”的项目评价方法,环境和社会需求需要进行调整,以反映项目背景以及借款国的技术和财政考量。

?综合方法:环境与社会框架认为环境、社会、健康和安全问题通常相互影响,所以要求以综合的方式考虑这些问题。

?更加明确的角色和指责:该环境与社会框架提供相比现有业务政策(OP)和世行程序(BP)更为清晰明确的世行与借款国之间的角色分工。世界银行的角色和职责已在环境与社会政策(ESP)及环境与社会程序(ESPP)中进行了描述,其中概述了如何在世界银行的流程和结构中实施环境与社会政策。10个《环境与社会标准》(ESS)确定了借款国要求。

?能力建设:用于评价和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拟议方法包括特别关注建设借款国风险管理能力和加速借款国发展进度。允许世界银行与借款国通过自适应风险管理方法,根据借款国环境与社会框架的差距分析和风险与影响的评价共同确定优先级活动。

?问责制:该框架包括对与项目性质相匹配的项目级申诉机制的强化要求。这是借款国责任的重要附加因素。

?协调:该环境与社会框架使世界银行的环境与社会要求在功能上近乎与国际金融公司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要求一致,这将有利于公私合作关系的共同融资。虽然国际金融公司绩效标准与建议的《环境与社会标准》之间有一些差异,但这反映了这两个组织的不同任务,并且就结构和覆盖的区域而言,世界银行集团机构的要求更符合。该环境与社会框架更符合其他多边发展银行和适用《赤道原则》的机构的

要求。这意味着在联合融资的情况下,借款国可以更加轻松地满足不同贷款机构的通常几乎相同的要求。

17.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在现有世界银行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构建并进行了加强,提出了国际金融界内解决公共部门投资贷款的最先进环境与社会框架。采用本框架将有助于世行重申其在可持续发展融资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为现有融资机构和新型融资机构树立了榜样。

18.该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包括环境和社会愿景、环境与社会政策及借款国环境与社会标准(见附件1)。本框架取代OP/BP4.00(试点利用借款国制度处理世行资助项目下的环境和社会保障问题)、OP/BP4.01(环境评估)、OP/BP4.04(自然栖息地)、OP4. 09(病虫害管理)、OP/BP4.10(土著居民)、OP/BP4.11(物质文化资源)、OP/BP4.12(非自愿移民)、OP/BP4.36(森林)和OP/BP4.37(大坝安全)。8现有文件的内容进行了审查,并酌情纳入环境与社会框架中。该环境与社会框架适用于世界银行投资项目融资。用于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文书具体的条款,即结果导向型规划融资(PforR)和发展政策融资(DPF)的那些条款将继续载于有关文书的具体业务要求中。

19.已写入这些文件以符合政策和程序框架(P&PF)。提供给发展成效委员会的的整体环境与社会框架包包括理想愿景和框架的强制性方面(政策、借款国环境与社会标准、程序;有关框架结构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有关世界银行责任和借款国责任概述,请参见表1)。政策草案和标准提供了该拟议方法评价和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原则。本程序中提供了有关需在该期间履行要求的某个时限的一些实施和规范详情。在具体环境中实施以及评价方法将包括在世行工作人员和借款国的指导说明中。

8该审议不会影响业务政策4.03(私营部门活动的世界银行绩效标准)、业务政策7.50(国际水道项目)和业务政策7.60(争端地区内项目)。

图1.拟议的框架结构

20.就像目前的保障政策一样,该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并不包含对具体国际公约的引用。管理层的意见是世界银行和借款国符合环境与社会框架的要求应为独立式,并且应不需要引用外部资源来进行此判定。尽管世界银行有用于确定是否符合其政策和程序的问责制度,但是它不是可确定主权国家是否遵守条约义务的主管部门。由拥有其自己治理制度或依赖其他法庭的条约机构进行判定。9鉴于世界银行几乎普遍的会员资格及不同程度的批准、修订和解释,世界银行不能追踪,也不能对其借款国施加国际义务。

21.有了这些限制时,环境与社会框架要求借款国的评估和银行的尽职调查考虑直接适用于该项目的国际文书。10此外,虽然《业务政策4.01》只提到“环境条约”,但该环境与社会框架包括超出环境领域的条约(假设适用于该项目)。此外,环境与社会框架将由《指导》进行支持,该指导包括对主要国际条约和文书的引用,当相关国际文书的引用发生变化时可将其进行更新。

表1世界银行责任和借款国责任概述

9例如,国际劳工组织拥有处理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不守约情形的直接能力和权力。

10请参见《环境与社会标准1》第24段:环境与社会评价将“根据相关国际条约和协议考虑直接适用于该项目的国家义务。”

11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环境和社会政策与程序。

A.可持续发展愿景

22.该愿景说明了世界银行为IPF树立强有力标准及在世行资助项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果的目标。基于这一愿景,世界银行对环境可持续性作出承诺,包括采取强有力的集体行动,以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认识到社会发展和包容性对世界银行的发展干预措施也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世界银行而言,包容性指允许所有人参与并从发展过程中获益,并且为被排除在发展过程之外的群体清除障碍。此愿景强调世界银行应分享《世界人权宣言》的愿望并帮助其客户完成那些愿望。为了帮助确保开发效果,世界银行期望以与协定条款一致的方式,就设计和执行其支持的开发项目,来维持促进此类方法。

B.世界银行的要求:世界银行环境与社会政策(ESP)

23.该拟议的政策澄清8个不同业务政策和程序中先前所述的世行角色和指责,并将这些角色和指责汇集到一起。该环境与社会政策规定了世界银行通过投资项目融资支持的项目必须满足的环境和社会要求。本政策描述了世界银行的环境和社会要求原则并提供有关世界银行在尽职调查中考虑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的更多详细说明。它还要求借款国设计项目结构,使项目采取世界银行接受的方式和时间段满足环境与社会标准。这考虑到了借款国的技术和财政限制。本政策澄清,世界银行将考虑建立可接受的方式和时间段。本政策引入了基于风险的分类制度,以加强一致性和决策。

12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环境与社会标准》,其中包括关于特定标准计划和报告要求的信息。

24.为促进整个项目周期内的项目筹备并支持合规性,世界银行和借款国将同意环境和社会承诺计划(ESCP)。本环境和社会承诺计划阐述了项目承诺,并且是融资协议的一部分(有关详细信息,见文本框2)。本计划通过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遵守《环境与社会标准》支持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必要时包括其他发展金融机构(含国际金融公司)的融资协议中目前比较常见的过时契约的类型。

25.有关环境与社会政策的磋商反馈首要针对有关借款国框架使用的条款、有关土著居民及子项目风险评级的条款。经过仔细分析所收到的反馈,已经作了如下修改:?与借款国框架使用相关的条款已作修改,以澄清借款国框架的使用将由世界银行自行决定。若世界银行已同意考虑此类使用,将对相关的框架进行审核,以评估它们是否可使项目实现与《环境与社会标准》重大一致的目标。

?提出替代方法的《土著居民标准》(《环境与社会标准7》)草案的适用性条款已被删除。关于确定《环境与社会标准7》适用性的文本已得到加强:识别土著居民

时,世界银行将与涉及到的土著居民和借款国进行磋商。世界银行有关确定与土著居民之间的磋商是否有意义的标准已得到加强。和环境与社会政策初稿不同,世界银行现在需要确定有意义磋商的结果,这将有助于世界银行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该项目。

?已增加组成世行直接资助项目的子项目的要求:世界银行要求借款国根据《环境与社会标准》(初稿)对高风险子项目开展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的评估。此外,重大、中等和低风险的子项目将要求根据国家法律及世行认为与子项目有关的《环境与社会标准》(第二稿)的任何要求执行风险与影响的评估。如果子项目的风险等级提高到更高的风险评级,则需要通过与世行进行协商,应用《环境与社会标准》的相关部分以解决关注的问题。重大、中等和低风险子项目的这些要求未列入该环境与社会框架的初稿中。

C.世界银行的要求:环境与社会程序(ESPP)13

26.该环境与社会程序向世界银行工作人员提供应用该政策的管理层指示。它们用于调控世界银行IPF中的问责制和决策过程。该环境与社会程序旨于确保对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支持在整个IPF项目组合中得到有效处理。环境与社会程序将解决实施问题,如风险评估和缓解措施的完成时间表、风险分类、缓解层次、借款国框架评价、技术和财政可行性决策、问责制、角色和职责和有效应用环境与社会框架所需的其他说明。

13见附件2。

D.借款国要求:环境与社会标准(ESS)

27.环境与社会标准(ESS)包含管理层对借款国评估和管理IPF中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的要求。这些《环境与社会标准》在OP/BP4.00、OP/BP4.01、OP/BP4.04、OP4.09、OP/ BP4.10、OP/BP4.11、OP/BP4.12、OP/BP4.36和OP/BP4.37的基础上构建,并取代它们。

28.环境与社会标准1: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的评价和管理–明确的要求和定义、可操作的风险管理、与发展伙伴的协调

《环境与社会标准1》是首要标准,与《环境与社会标准10》一起适用于所有项目,并在一开始考虑使用借款国的现有环境与社会框架。该标准规定了借款国的强制性要求,其中涉及到环境和社会评价、世行资助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控。《环境与社会标准1》提供清晰的关键定义,如“项目”和“相关设施。”该标准通过《环境和社会承诺计划》引入明确且可操作的风险管理体系,构成法律协议的一部分。这也更进一步接近与其他发展伙伴就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达成协调一致的做法。《环境与社会标准1》描述了缓解层次结构,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得以体现。

根据《环境与社会标准1》,借款国应确保项目的环境与社会评价考虑国家适用的、与环境与社会问题相关的政策框架、国家法律和法规和机构能力;国家条件和项目背景的变化;国家环境和社会行动计划或研究;以及在相关国际条约和协议下的国家义务。借款国还要求应用《世界银行集团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和其他相关的良好国际行业惯例的要求。

29.磋商反馈:《环境与社会标准1》的反馈主要关注不歧视、建议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借款国框架的使用。利益相关者广泛支持不歧视条款,但并非完全同意是否将特别的群体或将哪些特别的群体认定为弱势群体。在审议的过程中,认为自己特别易受到歧视的某些群体要求独立标准及对其身份的专门评价。另一方面,一些股东在承认某些群体列入拟议标准的过程中援引文化关注。自适应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方法非常受欢迎,它提高了世行对项目风险变化的响应能力。但是,许多利益相关者表示担心,这种风险管理方法可能会导致项目审批前的可用资料不足,限制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有意义磋商的能力,并且限制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就有关项目作出明智的决策。某些利益相关者对使用借款国框架以评估和管理风险以及借款国承担责任和判断能力的程度表示担忧。其他人则认为应在所有世行资助的项目中使用借款国框架进行风险管理,尤其是已制定有关环境和发展的广泛法律框架的某些国家。

30.讨论:

不歧视

不歧视是拟议环境与社会框架的核心原则。《环境与社会标准1》包含一项规定,用于评估和缓解因有意或无意歧视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的任何风险。根据非歧视和影响评估专家的意见,管理层决定保持《环境与社会标准1》第26段脚注22中的弱势群体的非详尽列表。这与环境与社会框架的综合方法一致,反映了歧视问题的交叉性。该标准草案以广泛和包容性的方式应用不歧视条款。新群体或属于多个群体的人不会“漏网”。

自适应风险管理

自适应风险管理允许对整个项目周期内的风险和影响进行管理。《环境与社会标准1》初稿中介绍的此方法反映了风险管理的国际最佳实践。当发生以下情况时,才要求借款国在项目批准立项后开展并准备详细的研究和行动计划:(i) 项目组成部分的确切位置尚未确定;(ii) 线性项目已建造好几年且群众或环境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受影响时;(iii) 项目涉及到董事会商议时不能充分解决的许多小问题时;(iv) 紧急情况下或借款国能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

为了对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进行回应并确保强有力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框架:

?明确规定需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尽早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及充分的环境与社会信息的原则;

?规定必须拥有有意义参与及与受影响项目和相关方之间磋商的过程,以促进更多包容性项目的发展,获得更好的环境与社会绩效;

?限制具有以下特点的项目组成部分的实施:具有重大环境和社会影响的风险,并且有关对受项目影响群众的危害风险信息不足。

31.《环境与社会标准1》第二稿相比初稿的改变

?与借款国框架使用相关的文本已作修改,以反映所有或部分借款国框架在项目评估、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使用将由世界银行自行决定。

?已增加组成世行项目的直接资助子项目的要求:环境与社会框架初稿要求高风险项目满足《环境与社会标准》。第二稿还增加了一个要求:重大、中等和低风险的子项目需符合国家法律和世行认为与子项目有关的《环境与社会标准》的任何要求。

?弱势群体的示例列表已进行扩展,以包括健康状况和身心残疾。

?对供应链一词进行了修订,以限制借款国对与《环境与社会标准2》(劳工和工作条件)和《环境与社会标准6》(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主要供应商的评估范围。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已被引入(并且在适当时反映在其他《环境与社会标准》中)。

?借款国上报义务现在包括以下要求:提供有关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的信息。

?已增加评估由土地赋权活动所引起的风险和影响的要求。

32.环境与社会标准2:劳工和工作条件–保护项目工作人员、防止强迫劳工和童工、提供申诉机制

《环境与社会标准2》根据其他多边发展银行的规定衍生而来,反映了世行项目组合的公共部门性质及其与借款国政府的关系。该标准在借款国对国际劳工法律和公约的现有承诺的基础上构建,重点关注与不歧视、童工、强迫劳工、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相关的要求。《环境与社会标准2》适用于借款国直接雇佣以参与项目具体工作的工作人员、承包商、主要供应链工作人员和参与社区劳动的工作人员。它明确规定为工作人员建立申诉机制和建立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条款的要求,体现了世行现有的《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

33.磋商反馈:拟议的《环境与社会标准2》首次为世行资助的项目引入劳工要求。对此拟议标准的反馈在整个利益相关者群体中是类似的:利益相关者承认该提议是世行对工作人员保护措施中的重大进步。他们批评说该标准的初稿并未包括有关承包商、分包商、政府雇员、非正式工作部门和供应链问题的规定。利益相关者主张列入国际劳工组织的所有核心劳工标准,包括集体谈判和结社自由的权利。也有人建议引用国家劳工组织核心标准及《国际劳工组织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

34.讨论:世界银行首次采用劳工标准,其中涉及并体现了《国际劳工组织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八项核心劳工公约。它还包括有关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坚定承诺。在起草《环境与社会标准2》时,世行已从国际劳工组织和专家工作小组的建议和指导中受益。针对公共部门投资贷款的需求,《环境与社会标准2》是其中最先进的国际金融机构(IFI)劳工要求。该标准更广泛地覆盖项目相关的工作人员,更明确地涉及第三方和主要供应商雇佣的工作人员、有关童工和强迫劳工及歧视理由的条款。《环境与社会标准2》包括关于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的要求。这也得益于对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的更广覆盖。

35.《环境与社会标准2》第二稿相比初稿的改变

?有关劳工和工作条件的该标准的第二稿已通过增加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的要求进行了加强。已增加了一项规定,允许工作人员制定一个替代机制,用于进行申

诉,并在国家法律限制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的情况下,保护其有关工作条件与雇

佣条款的权利。

?覆盖范围已扩大到包括承包商、主要供应链工作人员和参与社区劳动的工作人员。

如果政府公务员根据政府条款和条件仍然是雇佣状态,则《环境与社会标准2》中

所述的有关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劳动力保护的条件将适用。如果他们根据项目的条款

和条件被雇佣,《环境与社会标准2》适用。工作人员类别的描述已澄清。

?有关强迫劳工和危害童工的语言已得到加强,从“避免”(初稿)更改为“防止”

(第二稿)。除非国家法律规定较高的最低年龄,所有世行资助的项目中雇佣的童

工需最低满14岁。

?已增加了根据雇佣条款和条件为工作人员提供书面资料和文件的要求。

?已增加有关职业健康与安全的附加条款。

36.环境与社会标准3:资源效率与污染防治–更好地处理自然资源和废物管理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时期政策的不同取向,农村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需要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宏观而深入的审视,对其弊端和不足加以揭示,在政策取向方面应更加注意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既是现代政府治理的要求,也是对历史偏差的纠正。 标签: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政府责任 我国实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和对策 马继彬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呼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较为落后,集体经济脆弱,大部分劳动者得不到集体帮助,农民家庭经济基础又极为薄弱,单个家庭保险能力有限,一旦风险发生,个人和家庭难以抵御。 2劳动者保障由农民家庭承担,将进一步强化农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极不利于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与生育水平及出生性别比的降低。如果向人们提供养老保障,就可使生育率降下来,这已被墨西哥的实践所验证。由此可见,解决我国生育率偏高的途径不在于收紧政策,而在于综合治理。而综合治理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破除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从而转变农民的生育观念。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动,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正在退化。就一个社会而言,每一代人都是有能力为自己养老的,代际之间的再分配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它必然要受到来自家庭内部结构变动力量的抵制和社会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制约。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进行以及现代观念的冲击,我国农村过去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被父母和子女居住的现代小型核心家庭所取代,家庭结构不断简化,家庭规模渐趋缩小,农民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退化,实际作用也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么大。总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补偿家庭保障功能,是广大农村劳动者的迫切需要,它关系着亿万农户的家庭幸福。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前沿水平最差水平 1.开办企业办理程序(项)118办理时间(天)100费用(占人均收入比%)0200开办有限责任公司所需最低注册资本金(占人均收入比%)0400 2.办理施工许可房屋建筑开工前所有手续办理程序(项)530房屋建筑开工前所有手续办理时间(天)26373房屋建筑开工前所有手续办理费用(占人均收入比%)020建筑质量控制指数(0-15)150 3.获得电力办理接入电网手续所需程序(项)39办理接入电网手续所需时间(天)18248办理接入电网手续所需费用(占人均收入比%)08100供电稳定性和收费透明度指数(0-8)80 4.产权登记产权转移登记所需程序(项)113产权转移登记所需时间(天)1210产权转移登记所需费用(占人均收入比%)015用地管控系统质量指数(0-30)300 5.获得信贷动产抵押法律指数(0-12)120信用信息系统指数(0-8)80 6.保护少数投资者信息披露指数(0-10)100董事责任指数(0-10)100股东诉讼便利指数(0-10)100股东权利保护指数(0-10)100所有权和控制权保护指数(0-10)100公司透明度指数(0-10)100 7.纳税公司纳税次数(次/年)363公司纳税所需时间(小时/年)49696总税率(占利润比%)84税后实务流程指数(0-100) 增值税退税申报时间(小时) 退税到账时间(周) 企业所得税审计申报时间(小时) 100 50 55 56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前沿水平最差水平企业所得税审计完成时间(周)032 8.跨境贸易出口报关单审查时间(小时)1170出口通关时间(小时)1160出口报关单审查费用(美元)0400出口通关费用(美元)01060进口报关单审查时间(小时)1240进口通关时间(小时)1280进口报关单审查费用(美元)070进口通关费用(美元)01200 9.合同执行解决商业纠纷的时间(天)1201340解决商业纠纷的成本(占索赔金额比%)89司法程序的质量指数(0-18)180 10.破产办理回收率(美分/美元)0破产法律框架的保护指数(0-16)160 从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该指标体系基本是从企业“获得感”角度来测评营商环境的,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且指标体系基本都可以量化,这样也能确保排名的相对准确性。 比如世行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在十大领域之一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板块,我国仅得分分(排名第119位),而哈萨克斯坦得分 85 分。我国还大大落后于同属金砖国家的印度(第4位)、巴西(第43位)、俄罗斯(第51位)。这个虽然得分偏低,但的确我们在保护中小企业投资者方面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我国是一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国家,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介绍了社会保障的产生、发展、作用、功能,深刻剖析了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比,回顾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确定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框架。 关键词:社会保障;改革;研究 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现代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它是现代社会对遭遇各种风险的社会成员实施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保障对象的社会化、制度实施的法制化、保障项目的多样化、国家责任的强化以及国家和公民在提供社会保障和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化等基本特征,与此前的各种保障方式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社会保障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及保障社会安定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阶段的标志,这一法典的颁布使社会保障开始逐步走上立法化的道路。 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的《疾病保险法》,其涉及的内容已经具备了社会保障的含义和特征,应被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1884、1889又颁布了《伤残保险法》、《老年保险法》,第一个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体系。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社保基金研究的论文

社会保障基金研究的论文综述 一、对社会保障基金具体内容的界定: 在研究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时首先要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做一个具体的界定。目前学界对社会保障基金有多种认识: (1)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所颁布的社会保障公约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包括医疗、疾病、失业、工伤.老龄、家庭、残疾、生育、遗嘱九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失业、工伤、老龄、生育、医疗五个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基金等。其中社会保险基金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它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的构成可以分为责任备付金、意外备付金、和各年度累计收支结余。① (2)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3 部分: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补充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形成的基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划拨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以及投资收益所形成的基金。该基金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统一使用。补充保障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形成的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② (3)社保基金的概念是:“社保基金”是一个被简化了的统称,共有五种概念。一是“社会保险基金”;二是“社会统筹基金”;三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账户上的基金,被称为“个人账户基金”;四是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企业补充保障基金;五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③ ①张问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分析(J),财会研究.2005年第5期,15页 ②扬绍杰,商秀娟,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5月,175页 ③王斌,许冉,浅议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宿州师专学报,2004年第6期,14页

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一、调研课题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完善社保体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臻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和住房保障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调研设计与组织实施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主要类型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企业是否按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员工是否享受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得到有效的数据和准确的结论。从XXXX年XX月起,我在XX市XX区、XX区、XX区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向社会各行业人员采集相关信息。 三、调研对象情况简介 本次调研主要在XX市XX区、XX区、XX区开展,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30—50岁左右的城市工作者,通过对百余名不同行业及单位的员工的调查,我们顺利得到了调研报告所需相关数据。 四、调研数据统计简析 我国政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尚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在XX市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原因。

1. 城镇企业多注重养老保险,参保险种不全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大多对养老保险较为满意。从险种看,养老保险覆盖面远高于其险种,紧随其后的是医疗保险。分别占有76%和59%的比率。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只为员工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同时其他几项社会保障的险种则无人问津。 2. 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 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员工参保比例低且参保险种不齐。特别是酒店,娱乐等服务行业中(我们在开平区的调研活动中曾走访XX餐饮,XXX,XXX,由于人员流动性大,除中高层管理者大多由公司为其上“五险一金”其他员工均来参加保险。 3.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存在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将木管投向了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还涉及到了就业培训,还有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1)67%的人对住房公积金感到不满,集中48%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受益方范围较窄存在不公平,32%的人认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严重问题。在与被访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并未真正落实到城镇生活贫困人群当中,65%的认为实际领取低保人数与省级转移支付核定的领取“低保”数量有很大偏差,并且低保对象的界定标准尚未规范。 (3)对于下岗职工、待业大学生这样的收入不固定的灵活性就业群体,做好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在找到工作后进行过短暂的入职培训,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培训。而零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又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因此(2)中提到的问题格外严峻。 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得到的数据加以汇总和整理,并选取了其中富有代表性的30余份问卷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出了我们对成因的看法。 首先,认识不到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中存在着模糊认识,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员工只顾多挣钱,对养老保险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一)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一) 清朝统治者虽出自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的满族,但在整个统治期间,于尊孔崇儒、秉承汉族统治者传统制度理念的同时,或出于自觉,或迫于无奈,在国家政策制定、制度实施等方面往往有所创新。这种情况同样表现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具体而言,清代继承并发展了历代王朝推行的传统社会保障政策,并不乏创新建树,在灾荒救济、尊老养老、抚育弃婴、救助鳏寡孤独等社会弱者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收到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学术界对清代社会保障的内容涉猎已多,在荒政、慈善事业等领域已有丰硕成果问世。但目前的研究存在比较严重的偏向,如重视研究慈善事业,忽略内容更为广泛的社会保障事业;重视对荒政及其相关的仓储制度的研究,而较少关注历代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的政策性、制度性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清代社会保障政策中的灾害救助、养老和养恤贫苦孤残等内容作专门探讨,限于篇幅,清代军人优抚制度留待另文论述。 一、灾害救助政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几乎无年不灾,而清代又是灾荒发生最为频繁的历史时期。据邓云特统计,从1616年清政权建立至1911年清政权灭亡的296年间,共发生灾害1121次,平均每三月一次1](23)。按照成灾原因的不同,大致可把清代灾害分为水灾、旱灾、雹灾、虫灾、风灾、霜雪灾、地震和疾疫八类,其中以水、旱二灾最为常见。与前代相比,清代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灾害地区分布广,成灾面积大;特大灾害继起迭至,交相并发等特点2]。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无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政权的长治久安,为此,清政府在灾前预防、灾中救助乃至灾后补救等各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图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灾前预防 正如林则徐所言:“与其过荒补苴,何如未荒筹备”3],事先作好预防工作,救灾时才能事半功倍,清朝统治者对此已有认识,对防灾工作相当重视。 1.重视备荒仓储的建设。建仓积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备荒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仓储制度也在不断演化之中。沿至清代,已形成“省会以至州郡俱建常平仓,乡村则建社仓,市镇则设义仓,而近边有营仓之制,所以预为之备者,无处不周矣”的局面4](卷88),备荒仓储体系较为完备。 (1)常平仓。清朝建立后,仿照历代旧制,推行常平仓建设。早在顺治十一年,清政府即令各府、州、县清查前代所设常平等仓,“稽查旧积,料理新储”5](卷28)。顺治十七年,户部议定常平仓每年春夏出粜,秋冬籴还,平价生息,凶岁则按数给散贫户6](卷121)。后历代清帝也屡颁诏旨,要求各地推行常平仓,并采取劝谕官绅富民捐输、按亩摊征、截漕增补、拨帑银采买乃至开贡监捐纳例等多种措施充实仓廒,常平仓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为使常平仓发挥应有的功能,清政府对其管理制度、营运方式、积谷规模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在管理上,清政府明确了地方官员的管理责任。雍正帝即规定,如发生因地方官失职而造成常平仓谷朽腐的情况,将依溺职例予以追究,情况严重者可革职查办;官员接任之时,也须将州县仓廒盘查清楚,方许交接7](卷189)。 在运营上,清代常平仓通常采用“存七粜三”的办法,即每年只准粜出三成积谷,七成留仓;仓谷粜出后,需趁谷价低廉之机买谷还仓;如被灾州县仓粮动用过多,以致所剩无几,须在秋收丰年之时,奏请上司拨银买补8](卷160)。虽然已有定制,但由于气候、米价、灾荒等原因,各地常平仓的实际存粜比例并不相同。不过,不管何种原因,决不允许出现粜空仓廒的情况7](卷189)。

关于社会保障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关于社会保障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社会保障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阅读查看参考文献: [1]刘泉红刘健.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 国经贸导刊.xx(19) [2]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 究.xx(08) [3]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xx [4]李红艳.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J].数 据.xx(08) [5]赵德余.广东积分落户管理政策的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XX(08) [6]何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制度冲突与出路前瞻基于江苏农民 工市民化的经验[J].上海城市管理.XX(04) [7]李璐颖.城市化率50%的拐点迷局典型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 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XX(03) [8]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XX [9]王文军.中国企业的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研究[D].武汉大学XX [10]肖红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 武汉大学xx

[11]钟怀宇.城市化进程中非均衡性制度安排的改革与创新[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XX(02) [12]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 学xx [13]刘国新.中国特色城镇化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东 北师范大学XX [14]王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XX [15]叶玉瑶张虹鸥许学强周春山.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 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J].地理研究.xx(12) [16]崔艳武高晓红.政府公共事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综述及趋 势研究[J].标准科学.XX(02) [17]王筱春张娜.德国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对云南省主体功能区 规划的启示[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XX(01) [18]刘辉.广东农村改革中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困境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XX(24) [19]姚婷傅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兼论广东农 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立法的积极意义[J].广东农业科学.XX(08) 参考文献二: [1]王一鸣.中国城镇化进程、挑战与转型[J].中国金融.xx(04) [2]刘梦琴.广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南方农 村.xx(06)

环境保护体系(正文)

环境保护体系 一、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水源无污染、农田无危害、噪声不扰民、市内施工场地扬尘符合要求,积极保护野、水生动物,实现零投诉目标。 二、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 2.1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施工环境保护体系,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环境保护的会议,研究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施工环境保护保证体系见图1。 2.2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安质部归口管理,配专职环保工程师负责施工环境保护具体工作、坚持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从组织上、制度上、经济上保证施工环境满足国家规定标准和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标准。环境保护组织机构见图2。

环保组织机构框图 图2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图

三、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职责 3.1 项目经理 3.1.1 认真贯彻实施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对体系要求在本项目部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负责,对所承担工程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负全面领导责任。 3.1.2 提高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满足顾客要求、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明确并督促各类人员严格履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开展规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活动。 3.1.3 贯彻实施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组织制定并实施本项目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确保目标、指标的实现。 3.1.4 指挥施工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调配和管理施工现场的人力、资金、物资、设备、设施等资源,确保施工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受控。 3.1.5 支持副职和各类管理人员行使管理职责,做好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或协商,创造并保持员工充分参与实现公司和项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和谐氛围。 3.1.6 定期不定期组织对顾客、相关方意见和要求的调查、沟通和交流活动,增强顾客和相关方的满意度。 3.1.7审批本项目《环境保护保证体系》等文件,定期组织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因素的监测活动。 3.1.8 认真履行管理职责,落实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对所主管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绩效负责。 3.2项目总工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摘要: 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中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他们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一个整体,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两者却处于相互分割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两大宏观政策体系的综合效能。就业是最好的社会保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是割裂两大密切相关的政策体系的误区,应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协同考虑。中国的未来发展既需要长期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亦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健康与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社会保障制度虽经过多年改革, 取得较大效果, 但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衔接配套不够, 效果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影响就业的弊端亟待解决。 关键词:灵活就业; 社会保障; 劳动力市场 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的问题莫过于获得生活所需的收入和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因此,就业与社会保障便构成了人们生存、生活的两个基本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则是民生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一、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政府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把就业纳入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不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此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加快医疗改革、扩大工伤保险范围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使人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从重视经济增长的时代向重视民生的时代转变,当然,新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新的。 (一)就业方面 1.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截止到现在,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 3亿人,劳动力供给岗位有5, 000万,而劳动力需求岗位只能提供4, 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我国城乡失业登记率为4. 3%,失业人数达到915万,是历年新高。 2.劳动力结构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工人,而一些新兴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又供不应求;同时,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条件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迫切。 根据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3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4.05、2.02、1.86。与全国供大于求(求人倍率0.97)的状况形成反差。据广东省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数据,珠三角地区缺工现象依然存在:一名求职者有1.16个岗位可选,最短缺的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工、机械冷加工工和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虽然目前是总体就业需求明显减少,但仍未改变一直以来存在

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趋势和内容分析

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趋势和内容分析 一、引言 21 世纪以来,社会保障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学术界,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内学界、实务界就此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专著、期刊文献。“从目前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研究的总结、回顾来看,基本上还是从社会保障特定主题领域出发,基于少量文献的定性评述为主”[1],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社会保障研究》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通过词频分析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内容热点和趋势,希望对社会保障研究工作者相关工作的进行有所裨益。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社会保障研究》2005年至2012年的所有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并以所有文献题目、关键词和摘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关键词、高频词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从侧面上反映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趋势和特点。 三、研究过程及主要结论 (一)《社会保障研究》期刊发文量 通过对CNKI知网期刊――《社会保障研究》的搜索,按年份选择,得到期刊2005年至2012年的文献发布数量(在知网搜索的最早

年份即为2005年),并剔除掉少许征稿启事、会议通知等文章,绘 出了结果统计图。 图1 《社会保障研究》期刊发文量 2005-2012 从图1可以看出,该期刊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 的发文数量并不多,从2009年开始有了显著的增长,说明我国社会 保障研究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二)“国内研究”与“国外及中外比较研究”对比 通过浏览《社会保障研究》每年的文献题目,笔者发现期刊中对国内社会保障的研究和对国外及中外比较的研究随着年份的变化有 明显差异,将该期刊每年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文献数量和国外及中外比较研究的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得出下图。 图2 国内研究和国外及中外比较研究相应文献数量 (注:剔除了少量对港澳台地区的研究) 从图2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7年,该期刊中国外社会保障研究及中外比较研究的文献数量多于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文献数量,并且在2005年和2006年中,研究国内社会保障的文献数量大大少于对国外及中外比较的研究。 通过对文献题目及摘要的阅读,发现在对国外社会保障的研究中,以日本、德国和韩国为最多,此后又不断扩展,介绍了智利、英国、美国、法国、瑞典、新加坡等国的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经验,此外,

浅析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论文 题目:中国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号: 姓名:姚利平 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11人力资源管理(1)班 指导教师:易艳玲 完成时间: 05月 20

中国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 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公平与效率的使命。文章简要阐述了当前加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制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对策 0.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经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可是,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及特点 1.1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出现,中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不但覆盖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

工,还将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其它企业的职工覆盖进来。“中国将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其中城镇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要达到3.05亿人。新农保、城镇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要达到3.6亿人、4.75亿人、1.82亿人和1.42亿人。同时,将研究探索建立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登记管理制度。截至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亿人、4.73亿人、1.43亿人、1.77亿人、1.39亿人。【9】”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使老年、失业、患病、工伤等低收入社会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 1.2建立了多方共担的筹资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由企业、职工个人和政府共同负担,其中,企业和职工各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弥补地方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养老金支付缺口。,国务院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经过中央财政拨款、减持国有股及其它方式筹集社会保障的战略性储备资金。多方共担的新机制的建立,拓宽了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也增强了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 1.3创新了社会保险制度模式

社会保障研究中文书目

社会保障研究中文书目 (一)社会福利思想主要研究著作 1.柏拉图著:《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2.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3.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圣经》,南京,1996年版。 4.拉蒙德著:《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5.克鲁泡特金著:《互助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布瓦松纳著:《中世纪欧洲的生活和劳动》,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7.金志霖著:《英国行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8.加林著:《意大利人文主义》,三联书店1998年版。 9.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洛克著著:《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莫尔著:《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康帕内拉著:《太阳城》,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3.马布利著:《马布利选集》,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14.圣西门著:《圣西门选集》,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5.傅立叶著:《傅立叶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6.欧文著:《欧文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7.温斯坦莱著:《温斯坦莱文选》,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8.布朗基著:《布朗基文选》,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9.魏特林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20.伯恩斯著:《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1.霍布豪斯著:《自由主义》,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2.霍布森著:《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23.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24.李嘉图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5.马尔萨斯著:《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6.边沁著:《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7.穆勒著:《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8.斯宾塞著:《社会静力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9.费希特著:《论学者的使命》,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0.洪堡著:《论国家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西斯蒙第著:《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2.西斯蒙第著:《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33.马克思和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3卷,第4卷,第6卷,第7卷,第16卷,第19卷,第20卷,第22卷,第23卷,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57-1965年各版。 34.列宁著:《列宁全集》,第4卷,第6卷,第17卷,第18卷,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 年版。 35.丁冰著:《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36.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安全保证体系框架图43385

安全保证体系 思想保证 提高全员意识 施工技术安全 规则教育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强有力的组织、措施保证 组织保证 措施保证 建立各级安全组织 建立医疗保健机构 建 立劳动保护防疫机构 有力的后勤保障措施 安全生产、事事相关、人人有责 制度保证 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可靠的医疗保健措施 完善的劳动保护措施 通畅灵敏的通信措施 各工种安全生产制度 月季年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总结评比制度 经济保证 包保责任制 监督检查 奖罚分明 经济兑现 事事讲安全 处处有保障 目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生 产 必须安全 安全为了生产

质量管理目标 质量保证工作计划 质量保证工作体系 产品形成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思想工作体系 组织保证体系 对设计图纸的质量审核 ↓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 材料、机具的质量控制 ↓ 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 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作业标准化 计 量 工 作 质 量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贯标办公室 质量检验工程师 施工队 队质检员 质 量 第 一 用 户 至 上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工班长 质量管理部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序号岗位部门管理职责 责本工程项目的验工计价。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技术 工作负责,结合本工程的作业环境和施工特点,科学周密地制定并下达安全生 产的技术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和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 五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职责 1 工程部 对本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负责对设计图纸进行核对、技术交底、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负责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技术总结,组织实施工程竣工后保修和后期服务;组织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开发新成果。 负责控制测量、放线定位测量和对工程进行复核、检查及其它抽查性测量工作。负责测量桩位的交接;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给定的控制点,布置施工阶段的测量。 负责项目施工生产调度指挥工作,发布和接受调度命令、通知,上报或接受调度报告,督促实施情况汇报。 2 安质部 负责本标段质量管理工作,组织编制质量管理办法、质量内控标准、纠正和预防措施、创优规划;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现场质量的监督检查。 组织编制本项目质量管理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制定质量计划、项目创优规划和创优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实施,并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本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协助征地拆迁工作,制定环保、水保规划与措施,并贯彻落实。负责本标段施工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 负责安全综合管理,组织编制安全管理办法、安全内控标准、安全计划、安全技术方案,并认真贯彻落实。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抽查,负责安全检查督促,定期组织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3 合约部 负责合同的谈判管理,依照合同法负责与各施工队进行劳务合同、内部承包合同的制定、签定和管理。 负责本工程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编制进度计划、定期跟踪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纠偏措施,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要求,适时提出计划修正意见报项目经理批准执行。 负责验工计价工作,开展责任成本核算工作。负责按时向业主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对本工程各工序进行定额测定及分析,适时算出各工序定额并分析各项目定额单价。 4 财务部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承包合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工作。 参与合同评审,组织开展成本预算、计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工作。按照财务法负责本工程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5 物设部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量完成设备物资采购和管理,制定本标段设备物资管理办法。联系厂家完成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保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和考核各工区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负责本工程全部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业主的物资供应方案,积极配合做好“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的物资采购工作,按时上报主要物资申请计划,按招标结果和配送中心的分配数量与中标厂商签订供货合同,在现场进行物资的验收、现场物资信息的反馈。确保施工生产需要。 6 中心试验室 负责本工程的计量、测试工作,负责工程检测试验计划的制定、实施与管理。 指导工地试验室做好现场各种原材料试件和混凝土试件的样品采集。审批各种混和料的施工配合比等试验数据。负责现场各种原材料试件和混凝土试件的测试、检验及质量记录。根据现场试验资料,提出各种混和料的施工配合比等试验数据,并在施工过程中提出修正意见报批准执行。 负责工程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 负责本项目测试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维护和定期检定工作。 参与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工作。 7 综合部 负责处理项目经理部一切日常工作,负责党政、文秘、接待及对外关系协调等工作。下设治安室配合当地公安部门做好本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卫生所负责工地的消毒、员工医疗、事故救治及流行病的预防。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李智事业11-1 20110500280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暴露出其弊端,未能在改革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延缓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农村城市化的进程等,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字: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着全体人民民生问题的大事,受到广泛关注。继2008年新农合被写入社会保险法(草案)医保专章,新农合在我国社保体系中真正确立了合法地位之后,在北京闭幕的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在2009年的10月1日以后正式试点推行新农保,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也是中央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响应中央会议精神,我国各个省市也都相继推行新农保改革新举措。如广东省计划3年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山西发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山东省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在寿光发放。广东首个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试点在惠州启动,参保补贴一视同仁。回顾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引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上的太多探讨与研究,今天终于在实践中得到了尝试,也很值得理论界追溯和总结。 我国学者对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展开的,从中国期刊网上对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见下表),在中国期刊网上以社会保障为篇名的文章在模糊查询的条件下,研究数量在逐年增加。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3年开始了大规模系统的研究,文献数量直线上升,2005-2006年间增幅最大。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确立了“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方针。在城镇化过程中引发了大量的征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进城农民工问题以及改革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2003年研究成果较前一年增长了78.5%。2005年,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我国经济总量跨越式提升的同时,社会分配的均衡问题、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被重新探讨,改革开放的成果由全社会共享的惠民措施不断出台,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均衡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压器,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研究随之升温。 从归纳和总结以往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从内容上看,这些研究涵盖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有的甚至具体到了实施细节。而从整体上对这些内容分类,共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从城乡两个维度对社会保障总体状况的研究 通览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文献,学者们分别从整体上和城市与农村两个维度对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地方或区域角度分析了省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情况。张力之(1997)从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1997年以前国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迫切性、借鉴国外的研究、社会保障专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刘云旺、王成华、廖桂蓉(2004)、李东、刘庆原(2004)、陈蒙蒙(2006)韦镇坤(2008)、王丽(2009)撰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构想及对策。李珍(2006)阐述了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西山区益宁路下穿成昆铁路北段项目经理部系境保护管理体环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山区益宁路下穿成昆铁路北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五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三、环境管理体系方案 (4) 四、环境保护措施 (7) 五、环境保护奖罚措施 (10)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一、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工程概况: 西山区益宁路下穿成昆铁路北段建设工程(兴苑路至成昆铁路段)为城市次干道。施工线路长度,起于兴苑路,止于成昆铁路北侧,施工

里程为:GK00+000~GK0+,整个线路位于曲线段,主体结构分为船槽工程和框架箱涵工程,其中船槽,框架长,路基。施工红线宽度为40m,最大开挖深度12m。 三、环境目标: 1、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制定的标准; 2、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大气、水、噪音污染的生产环节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3、大气污染不超过国家及地方法规规定的排放标准,施工区内空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的浓度及含尘量均在最低限度以内; 4、保持水源清洁,饮用水及生产用水的水质良好; 5、废弃物处理有计划、有制度,达到既不污染环境,又充分利用。 6、对办公区及各施工现场的资源能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利用,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使之得到持续改进。 四、环境管理体系方案. 1、环境保护组织机构框图

标沈海复线高速公A环境管理领导小组长:项目经副组长:项目书记、项目总工、副经理员:各部室负责 农民工合资理部公部 各作业队 各工点、工班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图 2. 国家法全员学法、增强法懂法法保意教地方规思想过硬有环保意 作风过硬个人素质提高全发挥党团及环保意会组织作队伍团结稳 建设文明队项目部环各种保证制施工队环保小领导小各种保证措环保措 实行环保责任奖罚分 明确各级责任 3、职责范围 1、项目经理 ⑴.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建立施工项目的管理体系,明确内部职能分工;

社会保障研究生院排名

社会保障研究生点排名 一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厦门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辽宁大学山西财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河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 三清华大学、安徽财经大学、重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暨南大学 重点学校的相关情况 1、厦门大学(10) 考试科目:1、政治学与行政学2、综合考试: 研究放向:01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02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03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2011 60 60 90 90 360 2010 55 55 90 90 350 2009 60 60 90 90 35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④812政策科学与经济学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120404 社会保障(国家级特色专业)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研究方向:01. 医疗保险与医院管理02.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财务 2011

2010 2009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608 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 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9 年 6 月第 5 版。 《公共管理学》,黎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7 月第1 版2010 年1 月第16 次印刷。) ④829 社会保障与财政(《社会保障学》,赵曼主编、吕国营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1 月 第1 版。 《财政学》,张馨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复试:1070 经济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06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④812 政策科学与经济学 3、武汉大学(1)(貌似比较重视英语) 考试科目:1、综合(含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微积分)2、社会保障 研究方向:01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政策02 社会保障经济与金融03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04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05 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06 保险与保障07 风险管理08 企业年金09 农村社会保障 2011 60 55 90 90 360 2010 55 50 95 95 345 2009 55 55 90 90 34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 日语或240 法语或241 德语 ③644 公共管理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