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关于加工贸易与价值链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加工贸易与价值链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加工贸易与价值链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加工贸易与价值链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加工贸易与价值链研究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 作者:王平、钱雪峰 内容:是从WTO 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 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 首先系统阐述了WTO 的产生极其规则;然后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 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 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贸易对话,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 2、《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作者:顾卫平 内容:在第一篇中首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然后具体分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关系;并全面分析了石油经济、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关系。在第二篇中,首先讨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 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并真正成为WTO 中负责任、有影响力的贸易强国;然后着重讨论分析和展望了发展中的中美贸易,指出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基本共同点是互利与合作, 以务实态度逐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 3、《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 作者:傅钧文 内容: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 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4、《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作者:陈柳钦、张谊浩 内容:在回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的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 学等理论中关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汇总了国内关于中国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granger,sims,geweke和hsiao等非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多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的扩展和检验。最后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引入外资、政府开支、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多种变量后,外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联系反而有所加强。 5、《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实证》 作者:盛斌、廖明忠 内容:就是试图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尝试着从总量和产业两个层次上测算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潜力,尤其是制造品的出口潜力;进而分

企业竞争优势的文献综述

关于家电行业竞争优势研究的文献综述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然而经过几十年蓬勃 的扩张和繁荣,很多企业在追求疯狂的增长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当中, 将竞争优势抛诸脑后。今天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尤其对于家电 行业,激烈的竞争使得利润空间日趋狭小,开发、维持、创新、拥有自己的持久性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1、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1985)一书中对竞争优势有如下定义: 竞争优势就其根本而言,来源于一个企业能够为其买主提供的价值,这个价值高于企业为之付出的成本.相对于对手而言,卓越的价值在于为顾客提供等同效用但价格低廉的商品,或者为顾客提供某种独特的效用而顾客愿意为之付出高昂价格的商品。 蓝海林等(2005)认为: 所谓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所谓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主要目标———盈利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邹国庆(2003)指: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阶段、特定的地域,在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超越主要竞争对手、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能力或潜能。这种竞争优势是企业在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种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拥有这种优势,该企业可以获得高于该行业平均收益或超额利润。 竞争优势一旦形成,就会处于模仿者和革新者的强烈破坏和冲击之下。竞争对手或者凭借模仿或者凭借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企业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优势消亡的速度。竞争过程实际上就是竞争对手对优势企业的能力进行模仿的过程。企业的某种竞争优势本身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三个连续的阶段,即产生、延续、衰退。当竞争优势发展时,收益增长;当优势保持时,收益保持不变;最终竞争优势因为模仿者、和革新者的侵蚀而衰退。 总的来讲,竞争优势可以被定义为某个企业相对于另外的企业在某种层面上的不对称性或差距,这种差距使得该企业能够比对手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从而使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国公司可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瓶颈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方式、影响以及我国应有之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控制,文献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急需引进国外大量的人才、管理和技术。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垄断控制与控制,防止技术的过度扩散,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控制所带来的长久的恶劣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可以体现在技术转让、专利战略、设立研发中心这三个方面。 技术转让方面,跨国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由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2、公司通过技术许可贸易向外转让技术;3、公司向合资经营企业转让技术。 在专利方面,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2004 年王新华在《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中认为, 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 获取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 (2) 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 (3) 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相互配合, 为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 (4) 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 保持垄断性优势。 研发中心的设立近年来呈现出两个特点——数量的急剧上升与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04年6月,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到2004年底达到700多家,而2003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数才400多家,2004年1-9月就新增研发中心298家,同比增长48.2%。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两个主要阶段。新国际贸易理论随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兴起, 它不断将新的经济学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 从纵深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时期,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学。亚当斯密认为,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形成国际分工,使两个国家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生产成本差距,各国按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在容纳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由于产品在两国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是不同的,只要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不一样,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就存在着贸易的可能性。 1933年俄林在他出版的《地区间贸易和国家贸易》书中吸收了他的老师赫克歇尔的观点,建立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引起供给能力不同,进而引起生产率的差异,也就是说,影响商品成本高低的是生产资源的相对丰裕度,如果一国某种资源的供给相对比较充足,其价格就会相对比较低,因而生产时要大量使用这种资源的商品的成本就会比较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预测是:各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这样,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贸易应该在资源差异最大的那些国家之间发生,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而且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的。至此,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最终形成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般来说有两个核心:即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优势来自于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则认为相互依赖的多种生产要素的差异即资源相 对丰裕度是比较优势的源泉,因此要素禀赋学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传统贸易理论此后的半世纪一直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绝对统治地位。 二、传统贸易理论遭到的挑战与新贸易理论的萌芽 传统贸易理论遭遇来自实践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一是里昂惕夫之谜。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根据赫一俄贸易理论,用他所创立的投人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证的结果却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结论,从而引起了轰动。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验证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西方方经济学界掀起了狂热的解释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二是比较优势陷阱。随着国际贸易深化,人们发现,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的现象,以此诞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0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思想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孙子兵法》一书。美国的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大战略》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从军事方面来看,《孙子兵法》已形成了系统和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杨庆山,散襄军,苏锦江,陈炳富,2001)。1938年,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第一个将战略的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当中,首开战略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 从此以后,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众多流派,大有成为丛林之势。当代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将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成了十个流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本文将从战略的概念、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获取、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几个方面,来总结企业战略管理不同学派的观点。 一、什么是战略 1. 军事学家眼中的战略: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意义历来为中外军事学家所重视。西方著名军事家博弗尔认为,战略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行动;我国台湾著名的军事研究者钮先钟认为,“战略的本质即为行动的指导,一切战略理论,就概括的意义而言,为也都是行动学……从较广泛的意识来说,计划即为战略”(钮先钟,2003)。毛泽东认,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 2. 管理学家眼中的战略: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最早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Chandler,1962)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企业成长方法和资源管理,但为企业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他看来,战略管理就是“决定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与任务,制定行动方案,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 Chandler,1962)。 计划学派的安索夫(H. Igor. Ansoff)在《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线”。他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包括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其中,产品市场范围即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市场的范围;增长向量指企业打算进入的产品市场的变化;竞争优势,即明确在该范围内企业较之竞争者所具有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特长;协同效应,即将企业的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单个部分不能实现的方法(Ansoff,1965)。在此基础上,安索夫于1976年在《从战略规

【重磅】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 ——成都沁和布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资为主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兼顾金融与贸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融资租赁业开始高速成长,自此,租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美国在融资租赁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如下: 第一,国际融资租赁正在受到亲睐:当前,美国融资租赁业有一种向国际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发达的融资租赁也步入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并不断扩大,在其金融租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融资租赁持续高速发展并且租赁服务趋于全面:(1)融资租赁方式多样,直接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等;(2)出租物几乎无所不包,从单一设备到整个机器工厂,甚至某个细小零件;(3)服务对象形形色色。 第三,多元化的融资租赁经营被普遍采纳:美国企业在开创多元化经营方式时几乎都考虑到了融资租赁业务。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大批涌现,加剧了融资租赁市场竞争,迫使原有融资租赁企业向其他领域渗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国内研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 合作的发展研究 姓名黄杰 学号094140410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 专业国际经济贸易 指导教师(职称/学历)杨旺舟(博士) 2013 年03 月14 日

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合作的发展研究综述 一、前言 云南省与泰国之间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期间开展经济贸易以来,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直接投资、旅游以及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广泛的合作,目前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中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后,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了,这有效的加快了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滇泰贸易和相互投资在整个中泰贸易和相互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云南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尽管泰国的经济困难影响了滇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机遇,有利于滇泰经贸关系在今后几年取得的新突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一是对云南省和泰国贸易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二是通过实证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云南省与泰国的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是在桥头堡建设背景下,就滇泰贸易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措施。 二、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经济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再次出现了飞速的增长。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格局日益完善,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1991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变得更加的频繁,双边贸易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泰国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和合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中最关键的部分。下面就查阅的文献资料作出综述。 在泰国中泰两国经贸关系研究是从1975年中泰建交才开始的,尽管起步较晚,但是30多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的院长颂朴?玛纳朗赏博士、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吴慧文博士、披隆?甲蒙腊军教授等就曾对中泰“经济关系”、“中泰投资合作关系”、“政治外交关系”、“文化、政治视角”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的内容就是对中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总结,然后分析两国经贸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找出如何进一步深入发展泰中经贸关系的对策和途径。这类研究主要是仅仅是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进行研究,提出的对策往往比较空洞,放之四海之内皆准。 在中国,中泰经贸合作关系最早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是在1975年两国正式建交以后。近几年,中泰经贸合作关系的越来越得到国内的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及深入研究。有关我国专家学者对中泰经贸合作关系的研究重要是从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研究中泰自1975年建交以来的经贸合作关系,两国在建交后经贸合作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对于中泰经贸合作关系的研究,还停留在少数学者的对中泰两国经济环境变化对中泰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方面,并没用对中泰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分类、总结。如翁琳(1980)在一九七九年的泰国经济和一九七九年泰国财政危机中提到的中泰两国的经贸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 文) 题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 程设计 应 用研究 开 发研究 基 础研究 其 它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在现阶段,这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地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未来时代是属于中小企业的时代,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必将继续发挥其经营灵活自如、销售快捷方便、资金周转灵活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取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

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己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 2.有限的资源分散,跌入多元化陷阱 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分散风险的策略。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状况下,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实力,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资源保证的核心领域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些企业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优势。 3.研究发展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 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影响了其创新和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由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构成的核心技术能力,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以免被其他企业剽窃和模仿。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在此问题上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对制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也缺乏应有的力度,专利被剽窃、商标被冒仿等现象仍较为普遍,从而削弱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久性竞争优势的主动性。 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要想在诸多大中型企业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话,中小企业只有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创新经营,不断进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趁势而上。 研究意义:

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92期2010年第18期Serial No.92 No.18,2010不完全契约理论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事后再谈判,认为套牢问题源于关系专用性投资(Goldberg ,1976;Klein-Crawford-Alchian ,1978;Williamson ,1975,1985)。之后,不完全契约理论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假设风险中性的买者和卖者在0期缔约,然后在0期与1期之间同时选择投资水平es 和eb ;在1期他们了解自然状态θ=(v ,c );2期以价格P 交易q ∈[0,1]数量的商品,至此合同结束。博弈时序(如下图): 收稿日期: 2010-03-14作者简介:刘爱东(1950-),女,山东聊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管理会计与公司理财、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融资管理、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研究;谢刚(1977-),男,湖南涟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新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研究。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刘爱东,谢刚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00) 摘要:不完全契约理论强调了现实中契约的不完全性,注重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挽救不完全合同效率的办法。以交易互利性为出发点,从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投资和连续时间缔约四个方面回顾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并讨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连续时间缔约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18-0102-02 不完全契约的博弈时序图 他们从交易获得的效用依赖于买者的价值v 和卖者的生产成本c 。这些效用在缔约时是不确定的,且每一方早期的专用性投资可以影响它。我们假定:v ∈{v L ,v H },其中v L <v H ,且Pr (v H )=e b ,这里买者投资e b 的成本为ψ(e b ), c ∈{c L ,c H },其中c L <c H ,且Pr (c L )=e s ,这里买者投资e s 的成本为φ(e s )。 假定两个投资成本函数是递增的且凸的,它们是沉没成本与事后的交易水平无关。 买者和卖者的事后收益水平分别为:vq-P-ψ(e b )和P-cq-φ(e s )为了简单,假定c H >v H >c L >v L ,如果θ=(v H ,c L ),交易的事后有效率水平为q=1; 否则为0。由于双方被假定是风险中性的,事前效率相当于投资效率;也就是,e s 和e b 一定满足 max e b ,e s {e s e b (v H -c L )-ψ(e b )-φ(e s )} 假定存在一个内解,一阶条件给出一个最优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e *s (v H -c L )=ψ′(e *b )和e * b (v H - c L )=φ′(e *s ) 根据之前的假定,自然状态θ=(v ,c )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是不可缔约的,尽管事后θ是可观察的。如果在θ实现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沉没之后, 买者和卖者事后签订一份即期合同,均分交易收益,那么在均衡时存在投资不足。在一份即期合同下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12e s s (v H -c L )=ψ′(e s b )和12 e s b (v H - c L )=φ′(e s s )因为自然状态θ事先无法预知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双方当事人不可能签订一份充分状态依赖的完全合同。 一、控制权配置 强调控制权合理配置对专用性投资水平影响的是早期的产权理论(GHM 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如果当事人在签约后进行了人力资本或者物质资本的专用性投资,那么他将面临被对方敲竹杠的风险,这会扭曲投资激励而降低总产出。 102——

国贸专业文献综述

大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姓名周心怡学号31005021 上课时间周三晚上 引言 本文献综述的目的主要是对大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情况与成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发现有创新空间的领域。文中所用到的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大学本科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定位、市场需求分析、培养要求、现状问题分析以及培养建设方面,其中在目标定位、市场需求分析方面,学术界分歧较小,而在培养要求、现状问题分析、培养对策方面,学术界有大体上一个方向,但在具体观点与措施上仍有不少不同之处。 一、培养目标 孙瑞华(2007)从社会需求现实角度指出[1],目标在于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国贸专业人才,必须突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塑造同时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应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的高素质人才。 答百洋(2008)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角度指出[2],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培养目标定位是实用性、应用性人才,即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外贸领域内将其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进出口贸易的实践中去,培养特点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裕晨(2011)从国贸专业人才就业角度指出[3],培养目标定位在将学生培养成为不但具有具备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而且能向更高层次学历发展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贸专业人才。 二、需求现状 何龙斌(2008)从当前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特点角度指出[4],国贸专业中复合型人才更受欢,企业对学生外语能力要求更高,且目益看重专业技能与经验,要求业基础能力范畴扩大,分别是沟通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快递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对策探讨文献综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快递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院(系、部)名称:商务管理系 专业名称: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月15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快递是现代物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但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低、信息网络不完善、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管理理念,加强信息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和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提高快递业的整个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1]。 1980年7月5日,中国邮政开办了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并于1985年成立了中国快递服务公司,负责全国邮政特快专递业务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目前是我国快递行业的最大运营商和领导者。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日新月异,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作为贸易发展的支持性产业,它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认识到快递业对物流业进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针对我国快递业的物流发展现状及政策作出全面的分析总结,推进快递业的发展,实现我国快递业的健康发展[2]。 二、国内外快递业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 1、国外发展现状 郭延结(2006)也曾在《航空物流》国务院参事《国有快递如何获得“入场券”》中提到:国际特快专递是由世界邮政联合创办,受各国法律保护,享有航空和海关清关、检验检疫的优先权,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传递国际邮件的新型业务,被视为“万国邮政的掌上明珠”[2]。丘文敏(2006)在研究国际快递业的绿色运营思维时提出:国际快递业正倡导一种绿色营运方式,主要表现为发展替代能源的运输工具、减少能源消耗、运用再生能源、使用再生纸张,打造绿色供应链,应用高新科技来实践自己的绿色思维。在环保意识逐渐高涨的今日,USP贯穿于营运流程细节中的绿色思维,点点滴滴凝聚为竞争力提升的因子,同时也代表着国际快递业健康发展的方向[3]。 王增樑(2008)认为:全球快递业“四大”巨头领跑的快递业不是简单的门到门、户到户的货物收取和运送,而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保险、代理于一身的综合性、多元化企业,除此之外它们还发展了包括库存、运输、配送、货代及售货服务等多项物流服务;更明显的优势在于“四大”巨头拥有先进的快递技术设备,包括最先进的自动分拣系统和电子检查设备,同时还陆续使用了快递资料收集器;国际快递巨头在网络建设方面通过全球通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络建设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结合起来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另外低价竞争的定价策略也使得国际快递公司在实战中得到了很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doc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 导语: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国际贸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一:[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 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 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 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

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 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 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 [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 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 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 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二:[1]徐盈之,郭进.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 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 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 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财务竞争力文献综述

1、郭晓明(2004) 定义: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提出了识别财务核心竞争 能力的方法,并指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以财务竞争力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财务管理。 方法:根据己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财务核心能力进行评 价。先通过专家对所选出的指标体系建立序关系,根据重要性原则排序,然后通过相邻的两 个指标作出相对重要程度比较,确立权重系数。最后通过线性综合的模型进行评价。 郭晓明(2004)引入企业能力理论,创新提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研究认为财务 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异质性、独特性、协同性的特征[31]。王艳辉、郭晓明(2005)指 出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财务战略一旦选定,就意味着 与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连接起来,现代公司理财应实行战略财务管理,通过培育企业的财务 核心竞争能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竞争力最大化[32]。 出处:郭晓明.财务核心竞争力最大化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论.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 26-27 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山西财经大 学学报,2005 (4) : 10—12 2、郝成林(2005,2006) 定义:财务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价值链或供应链企业群的资本 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产生的财务关系为对象,以市场竞争为动力,围绕获取企业竞争优势, 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财务竞争力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构成要素: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财务执行力,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就能对企业财务竞争力产生影响。 逻辑关系:财务竞争力=(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广执行 出处:郝成林,项志芬?财务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解析?财会月刊(理论),2006(3):61 一62 欧谨豪(2006) 定义:从企业并购的视角,认为企业财务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企业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形成的, 以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为基础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一组分散的 资源、能力等财务要素都不能称其为财务竞争力,只有将他们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 挥作用,才能形成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出处:欧谨豪,文U雪辉?财务新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金融经济,2006(12):178 一179 欧谨豪,基于并购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11 3、程燕(2009)朱晓(2007) 定义: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是企业财务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有效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 件。所谓财务竞争力是指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公司理财专有的、优异的、扎根 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是企业各项财务 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的竞争力,包括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 力等层次。 特征:一是财务竞争力是战略性的财务能力。财务竞争力战略主要为差异化战略和协同性战 略;二是财务竞争力具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对象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竞争力必须培育竞争意识和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三是财务竞争力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外国文献综述 Hoekrnan与G.Karsenty在《经济发展和国际服务交易》中指出全球服务贸易在过去重要增长阶段很大程度上被分析家与政策制定者所忽略,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大约20%,全球出口总额达到8000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而后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快速增长,该产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国际服务贸易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寻求实现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二、国内文献综述 吴汉嵩在其著作《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中指出: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越来越快,新兴服务业不断出现。新兴服务贸易代表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应紧跟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步伐,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新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根据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由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杨青在《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思考》中,以我国贸易结构作为出发点,提出服

务贸易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效率促进和质量提高具有特殊作用。基于2002-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大幅增长,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1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4.2%,居世界第五位;服务贸易进口130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的3.9%,居世界第七位。但在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严重,竞争力弱等问题也比较明显,这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有一定联系。在文章中从进出口贸易额和国际竞争力两个角度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仍然较大程度地依赖于自然禀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且总体竞争力低。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以先天条件取胜,容易受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等外在因素影响,层次较低,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并不强。而具有获取高附加值能力且对经济增长有内生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贸易额比重偏低,逆差较大,竞争力极其微弱。基于上面出现的问题,该文为我国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提出一些建议:大力培育国内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与适度保护;提高知识技术要素供给等。 袁永友在其文章《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思路与对策》中提到:随着当代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的深入,培养服务贸易人才正在成为国贸专业建设的迫切问题,但长期以来,国贸专业形成了以“货物贸易”为中心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贸易呈现“专业空白”,服务贸易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现状分析了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促进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趋势及机理,提出了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若干对策思路。 专业创新的基本条件是学科发展、市场需求、运行机制与制度安排。为发展服务

企业竞争优势的文献综述

关于家电行业竞争优势研究的文献综述 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然而经过几十年蓬勃的扩张和繁荣,很多企业在追求疯狂的增长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当中,将竞争优势抛诸脑后。今天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尤其对于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使得利润空间日趋狭小,开发、维持、创新、拥有自己的持久性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1、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1985)一书中对竞争优势有如下定义: 竞争优势就其根本而言,来源于一个企业能够为其买主提供的价值,这个价值高于企业为之付出的成本.相对于对手而言,卓越的价值在于为顾客提供等同效用但价格低廉的商品,或者为顾客提供某种独特的效用而顾客愿意为之付出高昂价格的商品。 蓝海林等(2005)认为:所谓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所谓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主要目标———盈利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邹国庆(2003)指: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阶段、特定的地域,在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超越主要竞争对手、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能力或潜能。这种竞争优势是企业在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种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拥有这种优势,该企业可以获得高于该行业平均收益或超额利润。 竞争优势一旦形成,就会处于模仿者和革新者的强烈破坏和冲击之下。竞争对手或者凭借模仿或者凭借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企业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优势消亡的速度。竞争过程实际上就是竞争对手对优势企业的能力进行模仿的过程。企业的某种竞争优势本身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三个连续的阶段,即产生、延续、衰退。当竞争优势发展时,收益增长;当优势保持时,收益保持不变;最终竞争优势因为模仿者、和革新者的侵蚀而衰退。 总的来讲,竞争优势可以被定义为某个企业相对于另外的企业在某种层面上的不对称性或差距,这种差距使得该企业能够比对手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从而使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69个)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69个) 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效率分析 促进加工贸易转形升级的对策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进一步促进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对策 中日经贸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略论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跨国公司在中美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试论国际贸易壁垒对国家及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出口退税新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出口贸易中FOB与FCA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 D/P的风险管理 我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矛盾根源及改革思路 论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中的技术转移模式 利用外资对转变我国外贸增长的影响 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与竞争力变化趋势 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出口贸易中CIF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 出口贸易中FOB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 以竞争优势促进中国出口可持续性发展 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对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几点思考 论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和转移技术的条件分析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 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际石油贸易 贸易溢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 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关于环保与节能的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绿色壁垒与农业政策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论我国(某省市)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障碍与对策 ★论培育湖南省(某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论我国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策略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某省市)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论中国农产品(纺织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根本之策★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某省市)进出口的影响 ★论湖南省(某省市)引进外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入世后湖南省(某省某市某地区)利用外资的战略选择★论入世后湖南省(某省市)零售商业利用外资的新策略 ★对湖南省(某省市)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论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与防范 ★我国(某省市)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优化湖南省(某省某市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提高中国(某省市)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论增强我省(某省市)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某省市)进一步扩大国际服务贸易的思考 ★论培育湖南省(某省某市地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论我国(某省市)外贸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论我国外贸出口如何应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 ★论名牌战略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论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的转变 ★论出口贸易中国际营销策略的应用 ★论外贸业务谈判的技巧与艺术 ★论湖南省(某省)西部大开发与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 ★论湖南省(某省某市地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论绿色壁垒与湖南省(某省市)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论湖南省(某省市)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论湖南省(某省某地区)私营企业的出口现状障碍与对策★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长株潭一体化与湖南外贸发展新思路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对外贸易中选择最佳的结算货币的思考 ★中国(某类某省市)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对我国进出口企业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的思考 ★在对外贸易中化解外汇风险的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 ★中国进出口贸易管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分析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论入世后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调整 ★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支付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