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

血涂片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1、目的:

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职责: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菌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4.1 血涂片的制备

4.1.1 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4.1.2 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4.1.3 染色:血涂片应在1h内完成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4.2 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4.2.1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是有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

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求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4.2.2 血涂片分类计数注意事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科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需要镜检分类应及早分血片: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都应当进行显微镜复查。(1)血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3.0×109/L,WBC>28.0×109/L,Hb<50g/L,PLT<50×109/L)。(2)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3)出现警示信号。这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 4.2.3 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和阳性结果,要及时主动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

1

、目的:

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

、适用范围: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

、职责: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菌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

、质量控制流程:

4.1

血涂片的制备

4.1.1

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4.1.2

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

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

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

滴的大小、

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

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

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

之,则血膜薄。血细

胞比容低于正常时,

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

可得满意结果;

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

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

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4.1.3

染色:血涂片应在

1h

内完成染色,或在

1h

内用无水甲醇固

定后染色。

4.2

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4.2.1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

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1

、目的:

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如何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

如何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 有许多的流程咨询项目,因未和客户就流程的边界问题达成一致而导致项目暂停或失败。可见流程咨询项目中,对流程边界进行清晰地界定与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界定了合理的流程边界,项目才可能在可控的范围内顺利展开,所以确定流程边界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而进行流程边界界定的首要任务是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一般的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加起来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如果不事先对其进行分类分级、主次界定,流程梳理工作将陷入可怕的盲目状态,后果要么是顾问做了很多工作却得不到客户认可,要么是根本不能继续下去,一切搁置,不了了之。那么究竟如何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呢? 一、流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按照企业主价值链分类: 1、贸工技:以贸易为优先战略的企业组织类型。这类企业一般以客户管理为主线,结合产品的策划、研发流程、品质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形成总的价值链。 2、技工贸:以技术为优先战略的企业组织类型。这类企业一般以产品设计、研发流程、品质管理流程为主线,结合客户关系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辅助流程,最终形成自己的总价值链。 (二)按照流程的作用范围分类: 所谓“作用范围”是指流程涉及的内容、所起的作用。所以,一般可分为企业战略流程、企业经营流程、企业保障流程三类。 1、企业战略流程:与企业的经营分析、战略定制、战略调整等相关的流程; 2、企业经营流程: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流程,以及财务管理类流程等; 3、企业保障流程:如行政管理、安技环保、后勤保障类流程。 (三)按照咨询行业通用分类: 从通用角度,一般分为“企业管理流程”和“企业业务流程”两大类,分别描述管理工作与主营业务工作。 1、企业管理流程:包括战略、行政、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内容的相关流程; 2、企业业务流程:包括采购、销售、设计、生产、品管等方面的流程。

血涂片的室内质控评价流程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一、血涂片制作 取末梢血1滴,置载玻片一端,取另一边缘光滑的推片,放在血滴前面慢慢后移,接触血滴后稍停。血液即沿推片散开,将推片与载片保持30 ~45°角,向前平稳均匀推动推片,载片上便留下一层薄血膜。血涂片制成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变形。血膜干燥后,用铅笔在血膜的一侧写上病人姓名或编号。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膜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则血膜愈厚,反之血膜愈薄。太薄的血膜片50%的白细胞集中于边缘或尾部,血涂片过厚,细胞重叠缩小均不利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如果血膜分布不匀,主要是推片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所致。 二、血涂片的质量控制 1、血膜片的质量要求是厚薄均匀适度,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不重叠,头尾及两侧有一定的空隙,血膜头部有明确的病人标志。 2、一些体积较大的特殊细胞常在血膜的尾部出现,因此蜡笔划线时应注意保存血膜尾部细胞,血膜必须充分干燥,否则在染色过

程中容易脱落。 3、配制染料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用缓冲液,因为缓冲液的pH 对细胞染色的影响很重要。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又因为细胞着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如果染色偏碱,原是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则染成深蓝色,造成识别困难。冲洗须用中性水,虽亦可用自来水(但不能保持稳定)。 4、对所用染液应进行预染试验,新配制的染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美蓝逐渐氧化成天青B ,天青B 对细胞核的着色效果比美蓝好,因此,瑞氏染液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临床上称之为成熟。判断染液成熟程度的简易方法是用正常优质血片做预染试验,先用低倍镜观察载有染液的血片,认为着色满意后,再按照染色后冲洗顺序最后用油镜镜检,这样不仅可了解染液的成熟程度,而且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染色时间,供临床标本染色时参考。 5、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要适当,以1∶2为宜。一般说来缓冲液稀释度愈大,染色时间愈长,细胞着色愈匀称、鲜艳。缓冲液和染液量要充足,否则染液很快蒸发,染料沉淀于细胞上,使细胞深染而无法检查。细胞较多较厚的涂片(如红细胞增多症)染液应多些。细胞较少的涂片染液应少些。 6、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液愈淡,室温越低,细胞愈多,所需时间越长,应适当增加染液浓度,因此必须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7、染色良好的血膜片,外观呈浅红色,红细胞呈粉红色,白细

流程的分级分类与分层

流程的三大诡异概念:分级、分类、分层 现在很多企业在搞流程管理,都会安排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将自己做的事情画成流程图。等到把布置 的工作收集上来一看,企业竟然有上千个流程。 看上去企业的业务很复杂,其实里面重复性的内容很多。特另提跨部门的同一件事情,比如一个单位送图纸、对另外一个单位来说就是取图纸,事情还是那一件,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结果两个部门“各自为政”,弄岀两个来。重复描述且不说,因为视角不同,对这一流程节点的交接时间、标准等会存在理解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程边界不清楚。原本是要通过绘制流程图,将上下左右的关联流程、业务节点给梳理清楚的,这下反而更复杂了。 所以,要想流程描述好,界定流程边界很重要。而要确定流程边界,首先要将企业所有的流程名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流程清单的树形结构。 其实,企业的流程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树形或者层次结构,而是一个多维度的网络结构。比如,常态化的工序加工质量检验流程,当发现了产品缺陷时,除了通过本流程处理好这个产品的质量缺陷外,还可能触发一个工艺改进流程,或者供应商质量评价和处理流程。这三个流程的流向、处理进度、完成标准正如其目标不同一样,是有很大差别的。 流程描述的一个难点在于,要在一个单一的树形结构中,同时表述这种具有网络结构的流程清单。这 就好比用单一的关系型数据库来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一样,令人难懂。 这里先从最简单的流程分级概念说起。 流程分级可以简单理解为将不同颗粒度的流程按照粗细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级别的流程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世界地图是一个分级,中国地图是另一个分级,江苏省或者南京市地图又分别是一个级,这就叫分级。 那分类是什么? 同一个分级也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同样是中国地图,可以有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图,也可以是全 国海拔高度分布图,或者绿色植被覆盖图。他们之间是同一级别的不同分类。 不同的分级之间,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类。比如企业的采购流程,作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流程,其下可以分为采购申请、采购询价、采购合同订立、采购入库、采购付款等子流程,也就是分为五个下级流程。而分类可能是说,同样的采购申请流程,可以根据采购物资的性质不同,分为固定资产采购申请流程、原材料采购申请流程、办公用品采购申请流程等三个分类,因为各种分类涉及的采购申请对象、审批人都不尽相同。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岀,分级分类流程的是两个属性维度,相互关联又有区别。那么如何在同一个 流程清单的树形结构中同时清楚地表述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呢?流程管理顾问有一套方法,配合其他概念和规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流程描述边界的问题,这里不再细说。如有需要,可联系我们延展咨询的流程咨询顾问。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血涂片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1、目的: 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职责: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菌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的制备 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染色:血涂片应在1h内完成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是有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求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血涂片分类计数注意事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科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需要镜检分类应及早分血片: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都应当进行显微镜复查。(1)血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109/L,WBC>×109/L,Hb<50g/L,PLT<50×109/L)。(2)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3)出现警示信号。这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和阳性结果,要及时主动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 1 、目的: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6-06-01T11:56:00.4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作者:许文艳1 彭凤玲2 陈丽萍2 [导读] 云南昆钢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302)它要求血细胞形态学工作者必须熟悉临床情况,并对各种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形态学诊断。 许文艳1 彭凤玲2 陈丽萍2(云南昆钢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302) 【摘要】目的:评价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涂片报告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红细胞异常223 例,白细胞异常325 例,血小板异常218 例,原始或幼稚细胞52 例,形态正常者121 例。结论:重视外周血涂片检查,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血液病的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外周血涂片;形态学;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08-01 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了血细胞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减轻了检验的工作强度,并且还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数和信息,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但在实际工作中,血细胞分析仪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能详细反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变化,对有些疾病不能正确及时反映病情。如果完全依赖仪器检测结果,不加以分析和复查直接发出报告,会向临床发出一定数量的错误报告,造成漏检、漏诊和误诊[1]。血液细胞形态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特殊临床检验技术,它要求血细胞形态学工作者必须熟悉临床情况,并对各种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形态学诊断。 通过对外周血细胞进行血涂片染色后镜检,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血细胞分析仪的漏检和误报,为临床提供及时和必要的建议,避免血液病的漏诊和误诊。笔者通过分析回顾近5 年来的887 例的外周血涂片形态检查结果,旨在表明外周血涂片形态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887 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男435 例,女452 例,年龄1 个月至90 岁,患者多为发热、贫血或三系异常者。 1.2 方法采外周血一滴,制作血涂片,血涂片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 进行。报告内容:红细胞形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红细胞缗钱状排列);粒细胞形态(核左移、核右移、中毒颗粒、空泡、pelger 异常等);淋巴细胞形态(异淋);血小板形态(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异常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寄生虫(疟原虫)。 2 结果见表1表1 887 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统计 3 讨论近20 年来,随着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进入实验医学,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的自动化,提高了血细胞计数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还提供了有价值的检测参数,促进了血液学检验的发展。然而,在普及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的同时,也出现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检验人员缺乏系统的临床知识,不能全面分析检验结果,盲目发出检验结果,使检验结果质量下降。②对仪器的检测原理未充分掌握,不会分析直方图和报警信息,不会判断是否需要镜检复查。③检验人员缺乏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血涂片中的异常细胞。 外周血细胞可以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血液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并使其发生改变[3]。通过一张血涂片可以获得大量的病人病情信息,它将为你了解病情,进行合理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比如通过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可以了解患者是否贫血和贫血的种类和程度,通过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数量、比例及形态变化可以了解炎症的种类及感染状况。通过血中白血病细胞的出现和形态特征状况,可以及时发现白血病并判断白血病的种类和病情变化。通过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改变,可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血液高凝或出血倾向,甚至推测血小板增多的老人有无患恶性肿瘤的可能。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涉及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它异常细胞形态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4]。一个训练有素的细胞形态工作者必须通过长期、反复、大量的经验积累,融会贯通才能够掌握其精髓,从而根据临床资料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遍使用,提高了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和效率,但仪器内在缺陷及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复杂性使仪器在判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假阴性和假阳性[5]。因此血细胞分析仪只是一种过筛检查,细胞形态学对于某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的地位不是自动分析仪所能替代的。在审核血液细胞分析报告时,常常需要甄别血液分析仪出现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纠正仪器分析所造成的误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细胞形态学知识匮乏、不重视等多种原因,使部分异常的检验结果未能通过镜检得到及时发现,导致有些简单的疾病被复杂化,患者未得到正确的诊治,从而延误了病情。 血液形态学检查是检验医学人员的基本功,检验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形态学水平,全面的临床与血液学相关知识,认真观察,综合分析,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检验报告。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强化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理念、加强技术人员系统性检验技能的培训,促进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1] 彭黎明,王鸿利. 我国血细胞自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华检验医学医学杂志,2005.28(8):885-887[2] 尚红,王毓三,申子喻.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4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36-137.[3] 王前,张蒙恩,裘宇容.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图谱[M],第一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 李顺义. 血细胞形态学漏诊分析与对策[J]. 中华检验医学医学杂志,2005.28(2):140-141[5] 周玉平,涂斌,等. 外周血细胞6580 例结果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6):379-380

流程的分级分类与分层(谷风软件)

流程的三大诡异概念:分级、分类、分层现在很多企业在搞流程管理,都会安排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将自己做的事情画成流程图。等到把布置的工作收集上来一看,企业竟然有上千个流程。 看上去企业的业务很复杂,其实里面重复性的内容很多。特别是跨部门的同一件事情,比如一个单位送图纸、对另外一个单位来说就是取图纸,事情还是那一件,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结果两个部门“各自为政”,弄出两个来。重复描述且不说,因为视角不同,对这一流程节点的交接时间、标准等会存在理解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程边界不清楚。原本是要通过绘制流程图,将上下左右的关联流程、业务节点给梳理清楚的,这下反而更复杂了。 所以,要想流程描述好,界定流程边界很重要。而要确定流程边界,首先要将企业所有的流程名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流程清单的树形结构。 其实,企业的流程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树形或者层次结构,而是一个多维度的网络结构。比如,常态化的工序加工质量检验流程,当发现了产品缺陷时,除了通过本流程处理好这个产品的质量缺陷外,还可能触发一个工艺改进流程,或者供应商质量评价和处理流程。这三个流程的流向、处理进度、完成标准正如其目标不同一样,是有很大差别的。 流程描述的一个难点在于,要在一个单一的树形结构中,同时表述这种具有网络结构的流程清单。这就好比用单一的关系型数据库来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一样,令人难懂。 这里先从最简单的流程分级概念说起。 流程分级可以简单理解为将不同颗粒度的流程按照粗细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级别的流程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世界地图是一个分级,中国地图是另一个分级,江苏省或者南京市地图又分别是一个级,这就叫分级。 那分类是什么? 同一个分级也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同样是中国地图,可以有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图,也可以是全国海拔高度分布图,或者绿色植被覆盖图。他们之间是同一级别的不同分类。 不同的分级之间,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类。比如企业的采购流程,作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流程,其下可以分为采购申请、采购询价、采购合同订立、采购入库、采购付款等子流程,也就是分为五个下级流程。而分类可能是说,同样的采购申请流程,可以根据采购物资的性质不同,分为固定资产采购申请流程、原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参考模板)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1、目的: 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职责: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菌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4.1 血涂片的制备 4.1.1 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4.1.2 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4.1.3 染色:血涂片应在1h内完成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4.2 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4.2.1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是有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求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4.2.2 血涂片分类计数注意事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科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需要镜检分类应及早分血片: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都应当进行显微镜复查。(1)血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3.0×109/L,WBC>28.0×109/L,Hb<50g/L,LPT<50×109/L)。(2)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3)出现警示信号。这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 4.2.3 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和阳性结果,要及时主动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39例血液病

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39例血液病 发表时间:2013-09-12T17:42:30.0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田洪艳 [导读] 感染:人体正常的白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防御功能降低所致。 田洪艳(吉林省敦化市官地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133722)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血液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39例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等资料,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9例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结果与骨髓涂片等检查结果相符,符合率为100%。结论外周血涂片采制容易、结果准确、便于患者接受,其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结果符合率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血液病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03-01 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特别是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的感染和出血会大致患者死亡[1]。虽然大多血液病的病因尚未清楚,但多数研究称血液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多数是因为患者本身存在先天的易感疾病基因或免疫应答基因存在缺陷,再加上外界因素的作用坏导致患者易感疾病[2]。血液病的临床初诊至关重要,本文针对39例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的39例血液病患者中男21倒,女18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6.7岁。 1.2 检验方法:39例患者全部同时采取外周静脉血和骨髓并分别涂片,部分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先行瑞氏染色,然后在油镜下对200个有核细胞进行计数(对于个别的有核细胞极少的患者,计数100个即可),并进行分类。参考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标准,将血片作初步诊断和分类,然后将结果与骨髓涂片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的数据应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外周血涂片结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慢性粒细胞自血病9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5例,其检查结果与骨髓涂片等检查结果相符,符合率为100%,具体见表1: 表1外周血涂片的血液病初诊结果(%) 确诊疾病种类确诊患者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1(28.2%) 慢性粒细胞自血病 9(23.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8(20.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15.4%)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5(12.8%) 由表1可见,39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组多,占总数的28.2%(11/39),其次是慢性粒细胞自血病占23.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占20.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15.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占12.8%。 3 讨论 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主要有:(1)出血倾向:大多因为血小板功能的异常或数量的减少,增加了血管壁的脆性,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使凝血机制出现障碍;(2)贫血:由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减少,降低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引起全身各系统以及各组织缺氧; (3)感染:人体正常的白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防御功能降低所致。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是由祖细胞突变或造血干细胞突变引起的,其主要表现为:白血病细胞在造血组织、骨髓中浸润和增生,这抑制了正常的造血功能和正常血细胞的生成,继而产生种种临床表现,外周血细胞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实验室对于白血病的检查进展速度很快,细胞分子遗传学、电镜、免疫学等检查方法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血象(骨髓象、血涂片、细胞化学检查)仍是基础的检查和诊断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对外周血涂片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血涂片的检查、诊断可以得到骨髓涂片结果的证实,血涂片对于原始细胞形态特征的鉴别很有帮助,而且还有利于急粒白血病和急淋的鉴别和诊断[3]。 众所周知,血常规的临床诊断价值很受欢迎,而且仪器的普及使检测速度有了提高,但临床一些检验人员对仪器过于依赖,这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所以目前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大力呼吁尽量使用血细胞计数仪,但必须同时赋予涂片检查。本次研究初诊39例血液病患者,从送检的血涂片上可直接找到幼稚细胞,其中通过浓缩血涂片才可找到幼稚细胞的有3例。在涂片中发现问题,工作量固然大,临床有经验的检验人员可通过图分析,并有选择地对一些标本进行分析,但仍然存在一些漏诊因素,所以要尽量做到每份标本镜检,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4]。另外本次研究发现,外周血涂片检查时,必须要求检验人员推制优好的血涂片,图片从头-体-尾要特别明显,薄厚度适当,染色良好,要均匀,若细胞染色过浅或过深,以及细胞分布不均匀等都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出现一些小问题时,不要盲目的对结果下结论,必要时重新进行血涂片推制,比如血涂片中的白血病的细胞病态造血或细胞量较少,而导致诊断不明确时,要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片协助诊断.以防误诊和漏诊等情况的发生。 总之,血涂片用于某些白血病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对操作人员要求也很高,必须对细胞的形态具要有较高水平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同时本次研究发现外周血WBC明显升高的血液病,血涂片可给予准确的诊断及结果分型。血涂片检查既方便又快速,而且有便于重复检查,易于患者接受,可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些血液病的目的。所以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初步诊断血液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钟永根,封慰莹,邵剑峰.恶性血液病患者白细胞数变化与感染关系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03,12(3):171-172. [2]王晓静,梁晓岚,艾晓非,等.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重症血液病的相关性 [J].中化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0):1114-1118.

业务流程的分类问题和边界问题

业务流程的分类问题和边界问题 有许多的流程咨询项目,因未和客户就流程的边界问题达成一致而导致项目暂停或失败。可见流程咨询项目中,对流程边界进行清晰地界定与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界定了合理的流程边界,项目才可能在可控的范围内顺利展开,所以确定流程边界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而进行流程边界界定的首要任务是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 一般的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加起来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如果不事先对其进行分类分级、主次界定,流程梳理工作将陷入可怕的盲目状态,后果要么是顾问做了很多工作却得不到客户认可,要么是根本不能继续下去,一切搁置,不了了之。 那么究竟如何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呢? 一、流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按照企业主价值链分类: 1、贸工技:以贸易为优先战略的企业组织类型。这类企业一般以客户管理为主线,结合产品的策划、研发流程、品质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形成总的价值链。 2、技工贸:以技术为优先战略的企业组织类型。这类企业一般以产品设计、研发流程、品质管理流程为主线,结合客户关系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辅助流程,最终形成自己的总价值链。 (二)按照流程的作用范围分类:所谓“作用范围”是指流程涉及的内容、所起的作用。所以,一般可分为企业战略流程、企业经营流程、企业保障流程三类。 1、企业战略流程:与企业的经营分析、战略定制、战略调整等相关的流程;

2、企业经营流程: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流程,以及财务管理类流程等; 3、企业保障流程:如行政管理、安技环保、后勤保障类流程。 (三)按照咨询行业通用分类:从通用角度,一般分为“企业管理流程”和“企业业务流程”两大类,分别描述管理工作与主营业务工作。 1、企业管理流程:包括战略、行政、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内容的相关流程; 2、企业业务流程:包括采购、销售、设计、生产、品管等方面的流程。 二、流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层级:关于流程的分级方法,目前并没有定论,基于笔者在延展多年从事流程咨询与BPM实施相结合的经验,认为用以下方法划分流程等级较为妥当: 一级流程:企业的价值链,描述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由企业的业务模块构成; 二级流程:每个业务模块的运营内容,也即三级流程的逻辑关系; 三级流程:跨部门、岗位间的工作流程,由工作事项组成; 四级流程:部门内、岗位间的工作流程,仍由工作事项组成,但局限于部门内; 五级流程:岗位内的工作流程,即某岗位某工作的标准作业程序(SOP); 六级流程:某个具体工作步骤所涉及的工作内容细节,例如一张表单的表头设置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3-07-23T11:15:35.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林双平 [导读] 分析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临床常见疾病如感染、贫血,及临床疑难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异常疾病诊疗的意义。 林双平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疾控中心湖北黄冈 438000)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临床常见疾病如感染、贫血,及临床疑难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异常疾病诊疗的意义。方法收集近5年来363名感染、贫血疾病患者和128名血小板异常、初诊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临床价值。结果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有效地协助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并对临床较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提示价值。结论尽快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已普通应用,但不能取代外周血涂片检查。 【关键词】外周血血涂片检验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076-02 近年来,检验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血细胞检查方面,全自动血细胞仪已经非常普及,不少检验科工作人员特别是年前工作者已对这一技术手段非常陌生。我国学者王少玉报道,4年来近12万左右的病例,近7%进行了血涂片检查,且绝大部分是由实验室技师发现血细胞异常主动提出进行涂片检查的[1]。其实,血细胞分析仪也有其内在缺陷,并非十全十美。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恶液质、不易控制症状的疾病,常需要进行末梢血涂片或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可以较快速提出对临床有诊断价值的检验结果。为此,我们汇总总结了我中心近5年来血涂片检查的资料,先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分析 1.1 感染 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严重感染可出现核左移,甚至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患者252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进行血涂片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主要以升高为主)、形态异常有209例,占82.94%。其中形态异常主要有:①核左移,即杆状细胞增多;②胞浆内出现中毒颗粒,即胞浆内内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③空泡变形: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空泡,常见于较严重感染,与细胞发生脂肪变形有关。④核变形:出现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根据血涂片检查,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有121例,占48.02%(121/252);考虑为病毒感染的有88例,占34.92%(88/252)。根据以上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即考虑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考虑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有效率达81.34%(170/209)。 1.2 贫血 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它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更多见的是属于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这时如果单纯对症治疗贫血而不去寻找和去除病因,则可能会导致暂时贫血被纠正.但实际延误病情的后果。通过血涂片寻找、分析贫血的原因是一种既简单又准确可靠的方法。我们资料汇总显示,近5年来诊断为贫血(成年男子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妇女低于100g/L)且进行血涂片分析的成年患者111例,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发生有红细胞异常的有72例,占64.86%。正常的红细胞形态为圆盘状,双面微凹,染色呈淡红色。常见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有: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镰状红细胞、钱串状红细胞等。染色异常有:①红细胞染色过浅:红细胞中心染色过浅提示血红蛋白不足,见于缺铁性贫血;②嗜多色性红细胞:有学者认为这类细胞实际上就是网织红细胞,为未成熟的细胞,若这类细胞明显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③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红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深蓝色颗粒,这类细胞的出现多见于铅中毒。 通过红细胞涂片可将贫血进行分类,这对于临床寻找贫血的病因有重要指导意义。分类有: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变小,染色变浅,多数病因为缺铁性。常见的缺铁原因有慢性失血,如女性常见月经过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等。临床医师根据血涂片结果可仔细询问病史,查清贫血的原因进行对因和对症同时治疗;②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是巨幼细胞贫血,涂片见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同时中性粒细胞出血分叶过多,巨型粒细胞出现。巨幼细胞贫血主要的病因为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应予以补充。③溶血性贫血:常见原因为先天性的,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可通过外周血涂片中特殊的红细胞形态提高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④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贫血,如疟疾,在红细胞中可找到疟原虫,对临床可提供确诊依据,对后续的治疗和疗效的监测也起着重要作用。 1.3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异常是临床较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常为某些疾病的特殊表现。血小板异常主要包括数量异常、形态异常、分布异常。近5年在我疾控中心就诊的患者,进行血涂片发现的血小板异常有98例,其中数量异常是最常见的,占90.82%(89/98)。数量异常主要是数量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人工血涂片检查血小板与自动化分析仪相比有明显优势,因为部分红细胞碎片和血小板的体积相似,仪器常常不能完全区分。而且自动化分析仪对血小板形态异常,如体积过大或过小的血小板也漏计。另外,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过短,可因血小板离体后一过性的可逆聚集而血细胞分析仪误分析为血小板数量过少。因此对于仪器分析血小板异常的血标本应常规进行血涂片检查,排除假性血小板增多和减少。血小板分布异常,主要是指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是凝血的重要过程。一些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可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下降,进而导致出血。 1.4 异常细胞 通过血涂片可发现血液中的异形细胞,对早期发现、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异常细胞有:①幼稚细胞:常见于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刘杰[2]研究发现周血涂片栓出幼稚红细胞对血液肿瘤性疾病与血液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液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幼红、幼粒细胞应引起重视,严密随访;②异形淋巴细胞,血涂片出现大量异形淋巴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水痘、流感、放射病、免疫损伤及应激状态多种疾病[3]。周茜[4]研究报道感染类疾病,免疫肿瘤类疾病,先心病和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外周血涂片异性淋巴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可见于嗜酸性细胞白血病;④狼疮细胞:狼疮细胞是在狼疮因子作用下形成的,涂片发现狼疮细胞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评估都有重要意义。 2 讨论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传统、简单、易掌握、易普及的血液检查方法。但其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工作经验,而且费时,费力。全自动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1.外周血涂片检查步骤: (1)肉眼观察:涂片面膜大小、厚薄是否适中,染色好坏。(2)低倍镜观察全貌: ①涂片及染色好坏; ②了解白细胞数(可大体校对WBC直接计数是否正确); ③了解白细胞大致分布及其各阶段大致比例,特别要注意由于涂片过力,把WBC及成熟粒细胞大多推于片尾部位,造成分类比值误差。片尾有无异常细胞。 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胞镜检区域。 (3)油镜观察:进行WBC分类计数,观察细胞形态、比例、有无巨大或异常细胞。 ①血涂片对WBC总数准确性估计:从低倍及油镜中估计WBC数及其分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区分WBC数几个等级(油镜视野中WBC密度、分散无重叠)。参见WBC形态诊断技巧节段。 ②白细胞分类计数:血中主要两大比例的中性成熟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及其他小比例细胞是否属正常范围及形态有 无异常。

③注意片尾端有无巨大或出现不成熟或异常细胞(如中晚幼粒、中晚幼红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肿瘤细胞等)。 ④红细胞形态(群体、个体)、排列(重叠、缗钱状)。 ⑤血小板数量、形态及聚集性。⑥寄生虫。 ●注意事项 1.血膜呈舌状,头、体、尾分明 2.空气中晃动,尽快干燥;37℃恒温箱中促干 3.涂片的厚薄、长度与血滴大小(10~20μl)与血片质量4.1h内染色或在1h内甲醇固定 5.正确清洁玻片 6.抗凝血或毛细血管血涂片;EDTA能阻止PLT聚集 7.抗凝血液4h内涂片,先在低倍镜下浏览全片,了解染色好坏和细胞分布情况,观察有无异常细胞。选择涂片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类细胞所占百分数。 8.分类时应从血膜体尾交界处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城垛 状迂回移动,计数使不能重复和遗漏。

流程的分级分类与分层

流程的分级分类与分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流程的三大诡异概念:分级、分类、分层现在很多企业在搞流程管理,都会安排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将自己做的事情画成流程图。等到把布置的工作收集上来一看,企业竟然有上千个流程。 看上去企业的业务很复杂,其实里面重复性的内容很多。特别是跨部门的同一件事情,比如一个单位送图纸、对另外一个单位来说就是取图纸,事情还是那一件,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结果两个部门“各自为政”,弄出两个来。重复描述且不说,因为视角不同,对这一流程节点的交接时间、标准等会存在理解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程边界不清楚。原本是要通过绘制流程图,将上下左右的关联流程、业务节点给梳理清楚的,这下反而更复杂了。 所以,要想流程描述好,界定流程边界很重要。而要确定流程边界,首先要将企业所有的流程名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流程清单的树形结构。 其实,企业的流程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树形或者层次结构,而是一个多维度的网络结构。比如,常态化的工序加工质量检验流程,当发现了产品缺陷时,除了通过本流程处理好这个产品的质量缺陷外,还可能触发一个工艺改进流程,或者供应商质量评价和处理流程。这三个流程的流向、处理进度、完成标准正如其目标不同一样,是有很大差别的。 流程描述的一个难点在于,要在一个单一的树形结构中,同时表述这种具有网络结构的流程清单。这就好比用单一的关系型数据库来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一样,令人难懂。 这里先从最简单的流程分级概念说起。 流程分级可以简单理解为将不同颗粒度的流程按照粗细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级别的流程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世界地图是一个分级,中国地图是另一个分级,江苏省或者南京市地图又分别是一个级,这就叫分级。 那分类是什么? 同一个分级也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同样是中国地图,可以有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图,也可以是全国海拔高度分布图,或者绿色植被覆盖图。他们之间是同一级别的不同分类。 不同的分级之间,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类。比如企业的采购流程,作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流程,其下可以分为采购申请、采购询价、采购合同订立、采购入库、采购付款等子流程,也就是分为五个下级流程。而分类可能是说,同样的采购申请流程,可以根据采购物资的性质不同,分为固定资产采购申请流程、原材料采购申请流程、办公用品采购申请流程等三个分类,因为各种分类涉及的采购申请对象、审批人都不尽相同。

检验科工作流程

医院检验科 检验科工作流程 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三证齐全 三证不全 核定该项目开展所需仪器、试剂的三证是否齐全 评估开展该检验项目所需人 力、设备及空间资源 确认开展 检验科各专业组组长、技术主管提出开展新项目申请,并说明理由 临床医生根据临床需要,提出开展新项目申请,并说明理由 根据临床专家反馈意见,评 估新项目开展的意义 暂不开展 检验科主任根据开展新项目申请,评估是否开展 不开展原因, 形成记录文件 技术负责人收集相关的检验 资料,由科主任审核 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意见 相关临床科室专家填写《新 项目专家意见征询表》 暂不开展, 形成记录文件 核定该项目的收费情况或在卫 生与物价行政部门备案情况 确定收费价格,试运行新项目 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合理性的意见

实验室安全及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 启动相应的 应急预案 安全小组(科主任为安全组长,各专业组长为安全员) 突发安全事故 反馈、整改措施 安全检查(水、电、消防、危化品、 医疗废物处理、防护用品及设施) 安全教育、事故分析 及时报告、迅速处理 详细记录 安全考核

定期检验标本 特殊结果或疑难结果,报各专业组长 调整各类仪器运行状态 检验分析 编号、处理标本 按要求处理标本、存放 当天检验标本 记录仪器有关参数及质控结果 签发报告 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技术主管核准质 控及分析结果 门诊标本 病区、急诊标本 门诊窗口采集标本、其它标本专用采集管收集 专业人员使用专用标本箱定时收集标本 标本预核收并分类 合格标本 运送至各专业组 不合格标本 及时通知门诊窗口 重新采集 护理人员采集标本、其它标本用专用采集管收集 护理人员使用专用标本箱收集标本送至检验科 临检室预核收 不合格标本 通知相关病区 重新采集 血液标本专用离心机离心 各专业组接收各类标本并核对

检验科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1.目的: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职责: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4.1血涂片的制备 4.1.1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4.1.2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细胞比容高于正常时,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4.1.3染色:血涂片应在1h内完成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4.2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4.2.1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求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4.2.2 血涂片分类计数注意事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需要镜检分类应及早分血片;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都应当进行显微镜复查。

(1) (2)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 <3 .0×109 / L,WBC > 28.0×109 / L,Hb < 50g / L,PLT < 50×109 / L)。..。 (3)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 (3)出现警示信号。这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 4.2.3 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和阳性结果,要及时主动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

建立分层分类的业务流程管理

建立分层分类的业务流程管理,提升企业执行力 目前,企业战略落地的一般做法是将战略通过计划指标和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地”具体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常用的方法是传统的计划分解方法和现代的平衡积分卡理论。企业的战略是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和企业本身的价值链结构来制定的,而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根据企业的功能来架设的。这中间大多数企业忽视了联结企业价值链结构和组织结构之间的桥梁,即企业的业务流程。其结果是:尽管企业的目标和计划设计得很科学和很全面,但是,一到“真枪实战”,部门之间的“扯皮”便层出不穷。更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一旦发现目标偏离,往往无法找到有效的纠偏措施,致使看着绩效滑坡,却束手无策。 此外,即使企业的价值链结构和其组织结构相当吻合,业务流程的概念相当清晰,CEO们仍然还可能会有企业执行力的困惑。常见的现象是在战略部署时各部门和员工均清楚其任务和职责,但到执行时,却发现各部门和员工之间对同一个任务的定义和内涵的理解是差别很大的,以至于导致执行不到位,甚至铸成大错。这些现象背后隐含的问题是我们的企业目前还不够重视企业内部流程和绩效的标准统一问题。 企业在谈论执行力时,往往强调人的作用。其实,执行力首先表现为企业目标从上至下的贯通,从而使得每一层次的流程都有明确的目标。流程控制体系可以监控执行过程和结果,担负着企业目标实现的重任。因此梳理、优化现有企业业务流程,实现流程标准化,规范

化企业内部运转机制,直接影响着企业执行能力的高低。 鉴于这种状况的普遍性,企业首先要构架一个很好的流程管理体系,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应该是清晰的多维度结构,而且必须是端到端和集成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此为基础实现组织、流程和IT应用系统的整合及改进。 一、在架构流程管理体系时,首先要将流程进行分类。 通常,企业的业务流程一般被分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流程在企业中所体现的功能不同而进行区分的。核心流程的输出输入都是面向客户和市场的,是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实现过程;支持流程是支撑服务核心流程的。分类的目的并非只为从理论上或者概念上阐述的方便,而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所必须的相互依赖的功能的高层次架构。 二、在分类的基础上,要对流程进行分层。 业务流程之间的层次关系反应业务建模由总体到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关系。这样一个层次关系也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有利于企业业务模型的建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先建立主要业务流程的总体运行过程,然后对其中的每项活动进行细化,建立相对独立的子业务流程以及为其服务的辅助业务流程。流程通过分级管理,一般一个面向客户的端到端的价值链可以分解为若干业务领域、业务领域进一步细分为流程、流程细分为活动。 三、打通端到端业务流程。 所谓端到端流程,端为企业外部输入或输出,这些输入或输出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