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作者:刘锋时传…更新时间:2007-2-27

教育科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8~9年级)于2003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在几年里,此套教材在南至广西、北至黑龙江的广大实验区进行实验。在教科书编写、修订与使用的过程中,教材编写组、各级教研部门和教学一线教师建立了通畅的对话与交流渠道。在此过程中,编写与修订工作服务于教学一线的需要;同时,教科书也引领了教学实践的变革,实现了多方的共同发展。

以下对话根据教材分册主编刘锋与哈尔滨市教研员时传朴、区教研员丁召民、教师刘松的一次座谈录音整理。

突出实验基础,注重知识整合

刘锋(主编):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对打牢和提升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极为重视。为了教学过程能顺利开展,为了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特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我们设计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和第二章《运动和能量》。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观察新奇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实验器材,学习测量知识,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为今后进行实验探究创造条件。第二章从整体上介绍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形形色色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使学生对物理学从整体上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学会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初步认识物体的微观结构,初步了解能量的观点,为后续学习过程中形成并运用理性思维打下基础。

丁召民(教研员):让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是教科版教材的一个很好创意。新教材由一系列的实验活动组成,几乎每节课都要动手做实验,课后作业也包含了大量的家庭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边学边实验。但是,学生不可能每节课都到学校的实验室学习。因此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解决学校仪器不足这个普遍问题。

刘松(教师):品味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发现新教材独有的魅力。从大处看,教材先将物理学的框架构建出来,并用“能量”这条纽带将各知识块联系起来,把能量的概念贯穿于每一种运动形式之中,把能量的观点渗透到每一部分内容之中,完整地诠释了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和学生在感受这种联系的同时,会进一步去思索更广泛的各学科之间乃至各领域之间的联系。能量观点的渗透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光的世界里》一章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和探究活动,从能量角度描述了光的传播,加深了对焦点、实像和虚像等概念的认识。这种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从全局的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处。再从小处着眼,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科学探究的循序渐进,都纳入了教科书的框架,从而使物理学变得有血有肉,独具魅力。

时传朴(教研员):“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看似简单,实际很不容易。我们教师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对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难度更大,因为常年积淀下来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想改变确实困难。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一件事:先拿出自己当年最满意的一节课,再拿起新教材,重新去设计一下,然后逐渐地去重新审视每一节课,用实际行动来改变我们的观念。

这套教材较为注重知识内容的建构和整合,体现了以物理为基础、关注学科渗透和综合理科的教育思想。例如:《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两章的知识,以二力平衡为线索对物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浮力、升力等概念及规律进行了结构性整合;在《功与机械》部分,以做功为主线探讨机械及其工作的本质,摆脱了以往教科书中机械的内容同功的内容脱节,功的概念学完之后缺乏具体应用的弊端。

内容源自生活,营造“情境物理”

刘锋(主编):注重情境,特别是注重问题情境和应用情境的创设,这是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基本理念的一种方式。在教科书的编写中,我们力图创设多元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实验,在交流讨论中提出问题,充分交流合作,进行科学探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教科书可以叫做“情境物理”。

时传朴(教研员):“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的是“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是物理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课程资源,从生活出发改变物理的严肃面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新教材许多章节的开始部分都有“情境创设”,从熟悉的现象引出物理问题,让学生从观察、思考生活现象出发,经历“问题提出”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置身于探究环境中,形成学习的兴趣。教材中许多知识点的情境创设也是如此,比如回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等。

刘锋(主编):由于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活动需要,具有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的特点,因而它极易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探究、发现,得到充分的主动的发展,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们认为,情境教学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是定义、概念,还是定律、公式,都应努力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体验,尽可能地让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活动中汲取知识。

丁召民(教研员):“从物理走向社会”既是使学习走向深入的过程,也是物理教育目标的需要。学生们掌握了物理知识,一方面懂得了知识的用途,体会“物理学改变世界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应用中加深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从而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可以看出,新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如“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改变世界的机械”等。这些都给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冲击,引出很多问题和想法。通过这样的物理课程,学生的头脑中不会仅仅留下几个公式,记住做过些什么题型,而会勾画出一幅壮丽的物理学图景,形成物理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价值观。

刘松(教师):新教材配备了大量的插图,为教材添色不少,这是旧教材无法比拟的。在使用中我发现,这些插图具体可分为四类。

1.来源于生活实录,如各种晶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

学生们看到这些图片,感到亲切自然,能回忆起经历过的事情,很容易领会其中蕴含的知识。

2.以漫画的形式表现物理现象。

教材中插入了许多用卡通漫画创设的问题情境,如小猫叉鱼、小聪和小猫、南极企鹅、小鸟与触电等。这些情境插图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情绪,较好地营造了探究氛围,唤起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这一“角色”。

3.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图片。

例如导体电阻的“石头-水管模型”,汽化和蒸发的分子运动卡通图,从直线电流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磁场的

演化过程的多媒体展示等,这些图片把抽象的概念、公式及物理过程同一些具体的、形象的物理模型及可视性较强的图形联系起来,创设了许多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物理情境。

4.还有一类图片以开阔学生眼界,陶冶情操为目的,如《物理欣赏: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等很多方面都有利用价值。

总之,这些插图的配备,适应当前学生的心理。适当引导,合理利用,学生们可以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自然领会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示范探究过程,引导自主学习

刘锋(主编):注重科学探究、关注过程,是新课标与旧大纲的重要区别。我们认为,注重科学探究关键在于落实。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倡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物质基础。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科学探究,其探究过程可以从只涉及部分要素逐渐过渡到涉及所有的要素。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对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分为示范性探究、有“路标”引导的开放性探究和课题研究式的综合探究几个层次。

对于各个层次的科学探究,根据不同内容和难易程度,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将探究式学习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部分内容和各个环节之中,要求学生对于一个未知问题,不是由教师告诉答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开展自主学习。

丁召民(教研员):通过设置“路标”,可以使学生既有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又不会迷失方向而盲目探究。例如,在“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的探究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后,教材是这样叙述的: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们从实验室找来了冰、海波、蜂蜡、松香等材料,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取一种晶体和非晶体,分别用右图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自主探究,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材料可能不尽相同。实验中怎样加热?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关注什么现象?停止加热后,熔化过程可能怎样变化?如果没有“路标”的引导,实验探究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材中以实验片断和对话的形式设置了一系列“路标”,比较巧妙地化解了这一难题。

刘锋(主编):“路标”体现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家探究的根本区别。“路标”是教材和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关键点、学生易出问题点的指导,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设计。它是开放型探究活动能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符合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缺少“路标”的探究,将极大增加教学的“费用”,导致科学探究难以实施。有“路标”引导的开放型探究是中学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

刘松(教师):新教材中,探究活动贯穿始终,却不让学生感到生涩难懂,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在过程的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逐渐熟悉每一个环节,再逐渐过渡到完整的探究。例如八年级上册的课程设置,从对刻度尺观察,到“测量的误差”实际操作及数据的分析,到“建立自己的信息档案”和“降落伞的比赛”中对探究的初步了解,以及后面的每一个或几个小环节的练习,终于迎来了“平面镜成像”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给人的感觉,就像孩子的成长,从会翻身,到会爬,到扶着走,到终于能自己走路。接下来的探究,就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走了,虽然会有磕磕绊绊,但终究会箭步如飞的。

时传朴(教研员):“注重科学探究”不仅限于科学探究实验,实际提倡的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强调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结论分析和知识应用的过程等。其目的是在这些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不应否定传统的优秀教学方式,使学生受到包括“科学探究”在内的多元学习文化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长远发展。

刘锋(主编):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既考虑到物理学科的完整性,也考虑到对传统教科书的继承,并通过物理教材编写的一些创新,力图去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但在教学中,只有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才是我们这套教材成功的关键。

*座谈参与者刘锋系《物理通报》,教科版《物理》教材分册主编;时传朴系哈尔滨市教科院教研员;

丁召民系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刘松系哈尔滨市第41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刘武、吕婷)

教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及重点

教科版8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考试重点) 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本章重点) 2.运动的描述(考试重点)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考试重点) 4.能量 第三章声 1.认识声现象(本章重点) 2.乐音的三个特征(考试重点) 3.噪声(考试重点) 4.声与现代科技(本章重点)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源光的传播(本章重点) 2.光的发射定律(本章重点)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考试重点) 4.光的折射(本章重点)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考试重点)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与温度(本章重点) 2.熔化和凝固(本章重点) 3.汽化和液化(本章重点) 4.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考试重点) 2.物体的密度(考试重点) 3.测量密度(本章重点) 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下册 第七章力 1.力 2.力的描述 3.弹力弹簧测力计(本章重点) 4.重力(考试重点) 5.摩擦力(考试重点) 第八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本章重点) 2.力的平衡(考试重点)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九章压强 1.压强(考试重点) 2.液体的压强(考试重点) 3.连通器(本章重点) 4.大气压强(本章重点)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本章重点) 2.认识浮力(考试重点)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考试重点) 4.沉与浮(本章重点) 第十一章机械与功 1.杠杆(本章重点) 2.滑轮(本章重点) 3.功功率(考试重点) 4.机械效率(考试重点) 5.改变世界的机械(本章重点)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本章重点) 3.水能和风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

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

最新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全面复习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最大) 2、速度:1m/s=3.6km/h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 时间差 0.1s以上、声源与障碍物距离 17m以上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υ=340m/s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υ=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1m3=103dm3=106cm3 g=9.8N/kg 水银的密度13.6×103kg/m3 4、压强:单位换算 1Pa=1N/㎡ 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0 ㎜Hg =76cm汞柱≈10m水柱 5、电学: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度=1Kw.h=3.6×106 J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50Hz(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初二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m,课桌的高度约0.75m。 3.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 km 103 m 10 dm 10 cm 10 mm 103 um 103 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物理教材分析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号召下,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物理分为上下两册,在初中阶段已经推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材的编排上学科逻辑更加合理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做了较大的改动。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如: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放在第一节,为以后学到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打下了相应的基础。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如先学习“速度”的内容,为后面“声速”“光速”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中的难点,新教材将“物态变化”安排在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将“重力”“弹力”内容提到了“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具体内容。在新教材中有“测量摩擦力”的实验,直接放在“二力平衡”后一节,既方便学生理解和计算摩擦力,又巩固二力平衡。 将“功和机械能”放在“简单机械”之前,可以为学生计算使用滑轮、斜面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适当删减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课标要求删去“颜料的混合”的内容。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删去,因为在生物教材中重点讲解,物理新教材里将该节与其他内容整合后放入“科学世界”中。原教材有一节“看不见的光”,新教材将其删去,部分内容放在“光的色散”一节中。

初中物理六种版本教材体会 1

初中物理六种版本教材体会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光现象是学生最熟悉的自然现象之一,不同版本教材在编写中都注意到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精美图片和照片来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探究光源、光的传播规律、光的色散和物体呈现各种多彩颜色的奥秘,进而引出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在众多光学元件的成像规律和应用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教材首先从透镜的结构特点和透镜对光的作用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几何特征与光学特征,进而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焦点”和测量“焦距”,在“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探究并了解透镜的特殊光线,第二节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中让学生了解凸透镜能够成不同类型的像,同时认识和辨别像的大小与虚实,为下一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够了知识的基础构建,第三节要求学生利用凸透镜、光源、光屏和一把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探究实验过程做了足够的提示和铺垫,并提示学生以焦点和两倍焦距处为界限,分别观察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第四节、第五节的内容是透镜应用的延伸;人教版的教材特点是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地位;能够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在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并且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形式生动活泼,注意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北师大版教材的设计与人教版教材类似,但是采用光具座,而且在教材中利用一幅直观的图片来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蜡烛所在的具体位置,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提高探究效率。北师大版教材共设置9个课堂栏目,包括“问题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观察与思考、交流讨论、实验探究、想想议议、做一做、科学窗、你知道吗?”等等;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苏科版教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也有足够的铺垫,对于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知识的学习,先认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再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最后从本质上认识光的折射特点。在苏科版教材中十分重视图片的教育教学功能,这些图片图文并茂、形式丰富、安排合理,让学生一看趣闻盎然,这样可以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 一、教材修订的背景情况 (一)课标修订,教材相应修订 如,删去“颜料混合”内容,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增加了几个知识点:“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起电”“磁场、地磁场” (二)教材使用已十年多,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整体反映教科书整体难度合适,联系生活,活动多、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除正面的意见外,老师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 1. 教科书的文字量略少,不利于学生自学 2. 个别探究实验应调整 3. 框架结构最好能调整(部分地区意见) 4. 有些习题不好完成,特别是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类的任务 二、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三、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 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编排方面的变化。 (一)内容方面的变化 1、次序调整 (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原教材电学在8年级,当时的考虑是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实验下来,大部分教师也逐渐习惯这种安排。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不习惯这样的安排,而且反应比较强烈。如福建省、四川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的学校。考虑到这些不适应地区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征求一些比较认同电学放在8年级学习的教师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将电学调到9年级学习也能够接受。故此次修订将电学内容调到9年级学习。 (2)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

【精品】人教版初三物理初中物理教材目录(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音 5声与现代科技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和我们的世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质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八年级下 第七章力 1 力

3弹力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沉与浮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热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电与磁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下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现象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第九章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电磁波与性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完整word)初中物理人教版最新教材目录.pdf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

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专题

最新教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大全

教科版8年级物理上下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声 5.声与现代技术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体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下册 第七章力 1.力 2.力的描述 3.弹力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流体的压强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4.沉与浮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教科版9年级物理上下册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九下册 第九章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2.电磁波的应用 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 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原子核、核能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课标分解 科学之旅 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下同): 新教参P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9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 ☆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趣的声 第一章声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这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例○、收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例○、举例说明建筑物中是如何防治噪声的。 例○、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活动建议: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射的规律。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 教科版

宁晋小刘村中学夏旭发 2008、3 2007-2008学年度的物理中考复习工作已经开始,由于今年年后时间特别短,结合我校初三学生的实际,复习工作显得尤为紧张、重要。为利用好这段宝贵的时间,让学生把握住这一次再认识、再巩固和再提高的机会,提高复习的效果,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目标:扎实双基,激活思维,严谨态度。 双基是组成物理学科的砖和瓦,无论新课程条件下考试如何变化,扎实的双基依然是应对中考的必要条件。根据近两年物理试题拟题讲究立意,从过去的直叙式转变成情景呈现式、从过去单纯对书本实验的考查变为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实验题的出现,试题形式的转变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考试的成败,除了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个体态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学生在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能不能认真细致地审题,能不能完整严格地答题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把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二、复习方法: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本轮复习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学生一起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复习基础知识,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弄清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事实和过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防止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旧内容重复教学,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上因放松而疲劳现象。可以将复习的内容做成课件,利用实物投影加大信息容量,对于书本上的实验,可以利用教学光盘再现给学生以加深印象,同时要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高,也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整理,归类等复习方法。复习中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这一轮习题要精心筛选,做到精讲多练,提高复习的效率。另外还要合理用好《宁晋县2008年物理中考指要》。本轮复习从3月1日至4月29日。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声、光、热、力学、电学、信息和能源几个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

初中物理部编新人教版目录.doc

最新(2013版)人教版物理教材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注:加* 为不作要求章节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 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 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情感点在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探究,而是一种查阅资料式探究或者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情感点在要求上都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

2012新版初中物理教科版教材中走进实验室“(c)只要这个玩具鸟面前有水,它就会不断点头饮水”饮水鸟原理

关于在2012新版初中物理教科书(教科版)中,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节中第六页,关于“(c)只要这个玩具鸟面前有水,它就会不断点头饮水”的解释: 有一种玩具,据说是中国人的发明,叫饮水鸟。外形像只鸟,主体由玻璃制成。鸟的身体是一根玻璃管,鸟头是管上端的一个小球,鸟尾是管下端的一个大球。球内装有液体,玻璃管下端浸入液面。密闭的鸟身架在一个类似鸟腿的基座上,头部粘有尖嘴、尾部粘有羽毛。饮水鸟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它面前放杯水,它就会俯下身去,把嘴浸入水中“喝”一口,然后直立起来。可是刚直立一会儿又会俯下身去“喝”一口,然后再次直立起来。饮水鸟就这样不停地点头“喝”水,犹如一台永动机。有人曾将饮水鸟送给爱因斯坦,当他看过并明白其原理后,十分惊叹饮水鸟的设计。因此这个玩具又被叫做“爱因斯坦也吃惊的玩具”。 它之所以能不停地点头喝水,是因为它体内是乙醚一类易挥发的液体,在高温里很容易蒸发,而液体的饱和蒸汽所产生的压力又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剧烈的改变。 饮水鸟实物见下图: 结构图: a)头部受冷,气压下降,尾部的液体因为吸力沿颈部上升。这样头的重量在增加,尾部的重量在减轻,重心位置发生变化,当重心超过脚架支点而移向头部时,鸟就俯下身到平衡位置。这个位置可以通过鸟嘴的重量来调试。 b)头部降低,内部发生两个变化。一是“饮水鸟”的嘴浸到了水,这样鸟头被打湿。二是上下的蒸汽区域连通,两部分气体混合,没有了气压差,但由于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蒸汽的温度略有上升。这时上升到头部的液体,在本身的重量作用下流向下端尾部。 c)尾部变重,头部向上翘,液体全部集中到尾部,同时,头部的蒸汽因为刚粘到的水又开始冷却。 其实饮水鸟就是一个非常巧妙的低温差发动机。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全面复习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最大) 2、速度:1m/s=3.6km/h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 时间差 0.1s以上、声源与障碍物距离 17m以上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υ=340m/s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υ =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1m3=103dm3=106cm3 g=9.8N/kg 水银的密度13.6×103kg/m3 4、压强:单位换算 1Pa=1N/㎡ 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0 ㎜Hg =76cm汞柱≈10m水柱 5、电学: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度=1Kw.h=3.6×106 J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50Hz(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初二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m,课桌的高度约 0.75m。 3.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 km 103 m 10 dm 10 cm 10 mm 103 um 103 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课本教材目录(整理打印版)

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2运动的描述 1.3运动的快慢 1.4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2.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2.2声音的特性 2.3声音的利用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温度 3.2熔化和凝固 3.3汽化和液化 3.4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4.1光的直线传播 4.2光的反射 4.3平面镜成像 4.4光的折射 4.5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1透镜 5.2生活中的透镜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4眼睛和眼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6.1质量 6.2密度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第七章力 7.1力 7.2弹力 7.3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8.2二力平衡 8.3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 9.2液体的压强 9.3大气压强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 10.1浮力 10.2阿基米德原理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1.1功 11.2功率 11.3动能和势能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2.1杠杆 12.2滑轮 12.3机械效率

九年级上 第十三章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13.2内能 13.3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4.1热机 14.2热机的效率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两种电荷 15.2电流和电路 15.3串联和并联 15.4电流的测量 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16.1电压 16.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6.3电阻 16.4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7.2欧姆定律 17.3电阻的测量 *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九年级下 第十八章电功率 18.1电能电功 18.2电功率 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8.4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19.1家庭电路 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9.3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20.1磁现象磁场 20.2电生磁 20.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20.4电动机 20.5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21.2电磁波的海洋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21.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2.1能源 22.2核能 22.3太阳能 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m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 1km =103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 103um 1um= 103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 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t s v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 7.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内江市2009年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培训发言材料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陈洲平 自2009年秋季起,我市初中物理改变原先使用的“沪科版”教材,开始使用“教科版”教材,现就“教科版”和“沪科版”两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两种版本教材的有关情况,并为使用教材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两种版本教材都根据《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注重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评价系统的改革,同时还注重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材编写构思新颖,大胆变革,各自表现了自己的特色。 一、两种版本教科书的共性 1.形式生动活泼。 两个版本的编者们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各书均为彩色印刷,每章都配有反映章节主题的鲜艳图片,教材中使用了大量彩色照片和插图,教科版不少还以整版的方式插入,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有些插图人物以漫画形式出现,有时更以滑稽的卡通方式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这些做法贴近了初中学生的生活。 2.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均设立了诸如“物理在线”、“走向社会”、“信息窗”等栏目,用于介绍一些应用性的、拓展性的或细节性的知识。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基本做到了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4.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写探究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5.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初中】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关键字】初中 “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内江市2009年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培训发言材料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陈洲平 自2009年秋季起,我市初中物理改变原先使用的“沪科版”教材,开始使用“教科版”教材,现就“教科版”和“沪科版”两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两种版本教材的有关情况,并为使用教材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两种版本教材都根据《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注重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评价系统的改革,同时还注重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材编写构思新颖,大胆变革,各自表现了自己的特色。 一、两种版本教科书的共性 1.形式生动活泼。 两个版本的编者们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各书均为彩色印刷,每章都配有反映章节主题的鲜艳图片,教材中使用了大量彩色照片和插图,教科版不少还以整版的方式插入,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有些插图人物以漫画形式出现,有时更以滑稽的卡通方式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这些做法贴近了初中学生的生活。 2.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均设立了诸如“物理在线”、“走向社会”、“信息窗”等栏目,用于介绍一些应用性的、拓展性的或细节性的知识。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基本做到了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4.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写探究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5.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