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路径选择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路径选择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路径选择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路径选择

农村发展模式探究

农村发展模式探究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成为了我们能否真正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阻力。如何破解农村存在的问题,何种发展模式能真正带动农村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而又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 这些年随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我国在农村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我们重视和解决。 1.相对贫穷 从2002年到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都在三倍以上。而且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也有所差距,据统计,2011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地区是上海达到了16054元,最低的地区是甘肃仅有3039元,相差很悬殊。 2.增收缓慢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收入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在这个时期之内,相比之下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增收速度是很缓慢的。1979-1988年这十年间我国农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7.7%,而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8.3%。 3.科技落后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就相当低。据统计2011年我国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53.5%,而发达国家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都达到70%-80%,像英、法等国都已经达到90%。 4.人才匮乏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我们需要的应该是有文化,善经营,懂管理的现代型农民,可是受城镇化,民工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的人数在减少,我们所需要的的现代型农民更少。所以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 这些现象证明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不是很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过低。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就需要我们找出一种好的模式来改变这种情况,以促进农村发展。 二、农村发展模式探究

主体功能区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发展路径选择

主体功能区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发展路径选择 在国家及陕西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安康市90%以上的国土面积被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属于生物多样性维护型的限制开发区域。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安康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因此,需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自身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着力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标签:限制开发区域;发展模式;安康市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对我国区域发展理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按开发方式,把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4类,这4类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市化开发为基准划分的。按开发内容,又可以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3类,这3类是以提供主体产品的类型为基准划分的。 一、主体功能区规划安康的定位 安康是国家级21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辖区内的宁陕、紫阳、岚皋、平利、镇坪、旬阳、白河、汉阴、石泉9个县均列入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安康市的主体功能区建设做了进一步细化。汉滨区为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汉阴县的涧池镇、蒲溪镇、双乳镇为点状开发区域,汉滨区极个别乡镇为省级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此外,境内还有5个自然保护区、13个森林公园、3个风景名胜区、1个地质公园、1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8个湿地、15个水源地等被划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全市国土面积为2.35万平方公里,其中限制开发区域面积达1.9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4%(包含点状开发城镇面积160平方公里),禁止开发区域面积1 848平方公里,占比7.9%、重点开发区域面积只有1 915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8.1%。 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在安康市召开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研讨会;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正式确定安康市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要求按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目标,积极探索限制开发区域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 二、主体功能区背景下安康发展的难点分析 1.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安康以汉江为界,分为两大地域,北靠秦岭,南依大巴山,以汉水—池河—月河—汉水为秦岭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现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形成“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国土总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

,第一章导论 案例1 政府雇员制——一种新的政府用人制度 2006年3月,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内地年薪最高的政府雇员颜兵面临下岗的命运。两年前,颜兵受聘为无锡市对日招商首席代表,其税后年薪50万元。然而,在第二日期即将结束之际,他因未能完成5000万美元的招商任务,可能无法与无锡市政府继续签约。这一报道让人想起了政府雇员制缘起的背景和推广进程。 2002年6月,吉林省出台《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成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地区,开始了政府雇员的探索。随后,上海,武汉,无锡,长沙,珠海,青岛,芜湖,深圳,广州等地纷纷效仿,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政府雇员制在海外比较流行,德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行政府雇员制,随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都广泛推行,目前这些国家的政府雇员在政府工作人员中的比例占到20%-40%。因此,中国推行的这种用人制度可以说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目前我国政府雇员制的适用范围主要在专业技术领域。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许多国家和地区原来的公务员难以胜任相应的技术支持工作。但由于公务员的公务员的薪酬刚性强,政府不能随意给他们加薪,而一些技术性人才在社会上有比较吃香他们很容易在社会上找到待遇比较好的工作。如果仅仅囿于传统的公务员制度,就有可能难以吸引这一部分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因此需要打破公务员的框框,以较高的报酬吸引他们,这就是政府雇员制施行的初衷。 政府雇员制没有全国性的统一部署,各地采取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有相同之处,是作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政府雇员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别于公务员:第一,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国家公务员受公务员法的调整,而政府雇员则是依照劳动法合同来规范其与政府之间的权利和业务的关系,即按照劳动法约束双方的行为。第二,用人房是不一样。无论是选任的公务员还是委任的公务员,其任用方式都是刚性的,一般来讲,公务员身份具有“终身性”。而政府雇员制的用人模式与企业一样,是市场化的,其任期按照合同的规定,都有一定的期限。第三,管理方式不一样。对公务员的管理,如录用,考核,惩罚等都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而雇员则完全按照合同进行管理,是一种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第四,薪酬待遇不一样。公务员制度有一条完整的工资体系,按照职务级别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工资,是刚性的薪酬体系。政府雇员制则是按岗定酬,薪酬标准参照市场薪酬行情和职业风险程度上下波动。在我国,政府雇员的收入是公务员的2-15倍。第五,法律地位不同。公务员行驶共公权力,占行政编制。而这功夫雇员不行使公共权力,也不占行政编制,主要从事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工作。 在各地政府雇员制实践中,深圳市的做法与其他地方的做法不太一样。深圳市把政府雇员分为高级雇员和普通雇员两类。其中,高级雇员可以担任行政领导职位,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占行政编制,而普通雇员和吉林等地的做法是一样的。另外,深圳市政府雇员的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其他政府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政府雇员的工作范围也覆盖一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与公务员在分工上有交叉。 有人认为,政府雇员的推广,会对公务员的队伍产生“鲶鱼效应”,即一条鲶鱼一旦进入到一群沙丁鱼中,经过鲶鱼的一番搅动,整个船舱的沙丁鱼都被激活,传统公务员制度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竞争,容易导致公务员满与现状,工作得过且过,混日子。熬年头,进而导致官僚主义的低效性。而政府雇员制引入竞争机制会对正式的公务员形成一种压力,至少是心理上的压力。他们会担心一旦政府尝到这种用人机制的甜头,会逐步将其在其他岗位上推广进来,使“自己”受到“牵连”。而深圳模式更是直接对公务员制度形成冲击,原来由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担任的服务性,管理学工作,被拿出来竞争,公务员也面临竞争后被淘汰的困境。压力之下,公务员的工作作风也会随之改变,另外,政府雇员本来就没有公务员的那种色彩,他们的加入,有利于淡化政府机关的的衙门作风。政府雇员这种“泥饭碗”正在向公务员的“铁饭碗”发起挑战。 目前,我国没有关于政府雇员制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如劳动法等的有关规定也很不完善,政府雇员的聘用,考核,晋升等环节,都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标准和程序,存在着对政府雇员的评价由领导说了算,各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90分)

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2. 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首先就是要 ( )。 A.加快发展农村的服务事业 B.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 C.加快发展农村的思想建设 D.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 3. 要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首先就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的()。 A.社会事业 B.文化事业 C.卫生事业 D.社会保障体系 4. 从()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的义务教育工作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大了经费投入,扶持加快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5. 乡镇图书馆、文化室建设这个工程已经由()组织实施,安排投资和项目。通过在一些乡镇,在一些村建

立了图书室、文化室,使农民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到这个地方阅读报刊,阅读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生活水平。 A.教育部 B.广电总局 C.文化部 D.民政部 6. “三网融合”工程又称作()工程。 A.三路合一 B.三电合一 C.三水合一 D.三气合一 7.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最核心的措施是( )。 A.对义务教育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B.鼓励人才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 C.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D.加快普及农村高中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8. 在()会议上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0223.docx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助力脱贫攻坚、城乡统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全域旅游”的建设东风下,如何有效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从“点式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如何让乡村旅游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如何让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效应最大化?绿维文旅认为:要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产品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系统性创新,探索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方能绘制出新时期,乡村旅游美好蓝图。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 经过数年的乡村旅游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呈现出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过程,功能上,逐步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服务功能转变。 伴随消费升级带动,乡村旅游类型从最初的农家乐、乡村田园观光,不断丰富,由传统的“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等,逐步呈现出一些新业态,如“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乡村营地/运动公园/乡村公园、乡村庄园/酒店/会所、乡村博物馆/艺术村、市民农园、高科技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宿、洋家乐、文化创意农园。”基本形成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性功能结构。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农村发展模式思考

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 一开始将本文的题目定为《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主要原因是,我希望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回农村发展的问题,即不仅自己可以致富,而且还能以点带面,使多个产业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带动整个村里的村民一起致富,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对乡镇的整体经济进行规划、调整和扶持,使这个村庄往更高层次去发展。 一、农村发展模式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首先是去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向成功者学习!即先在中国范围内找几个比较成功的村。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以为小岗村是非常成功的典型)。希望通过分析这三个村的经营模式,来学习和借鉴一些经验,最好是能复制到自己所在的村庄——很明显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甚至连模仿都是奢侈。 1、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 据了解,新农村建设中的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经营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苏南模式,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集体经济主导型(南街村模式,由“能人”企业家与村政府领导人组织资源)和家庭分散型(小岗模式,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组织资源)经营。从发展梯度上看,3个地区分别展示了我国农村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别,反映了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上看,3个地区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反映了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的不同格局。(参考文献: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以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为例)。华西村、南街村和安徽凤阳小岗村是非常成功的模式,后来才知道前两个村施行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小岗村则是政府造出来的用新闻粉饰出来的所谓承包到户的“成功典型”。我非常失望,集体经济肯定不是说我们想搞就搞,承包到户涉及土地流转等问题,现状又这么不乐观,所以根本不是什么可以借鉴的成功典型。 2、“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

从2013年12月开始,陆续有媒体报道了“黑龙江高速拟从除夕中午开始免费”的消息,部分媒体还专门对此进行了求证报道。消息一出,立即赢得掌声一片,被网友狂赞为“业界良心”.直到一月十三日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均未出面否认.正是这一天, 媒体咨询并统计三十一个省份的交通运输部门意见发现,关于除夕高速免不免费的问题,各省份意见并不统一,除黑龙江省之外,其他省份均不免费. 在交通部门尚未公布2014春节高速路免费方案情况下,黑龙江交通部门决定拟从除夕中午开始免费,理由是“何苦大过年的还让人交钱呢?”在“别跟我谈感情,伤钱”盛行的年代,这一既不讲究“法”,又不依据“理”的政策,完全从“情”出发,用“何苦”式的情感考量作为政策制定标准,必然漏洞百出,因此,政策一公开除了广大网友、百姓的欢呼和叫好外,其他省份都一致对黑龙江省开始“口诛笔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回应是东部某省区交通部门官员的“黑龙江不讲政治”,这一扣帽子的罪名,立即引发的舆论风波,还有山东针对高速收费喊出了“高速一免费就不好管理”的苦衷,新疆交通运输厅认为免费涉嫌“福利歧视”,“有悖公平”等等。 面对各种压力,同时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梁晓安14日表示,2014年春节收费公路小型客车的免费通行时间为1月31日零时至2月6日24时。1月14日上午,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预计除夕中午起即可免费”的说法系误读。下午,黑龙江省高路管理局召开新闻通气会,明确黑龙江将严格执行国务院实施春节收费公路小型客车的免费通行的相关政策。这意味着黑龙江省除夕高速通行将不免费。众多网友对此大呼失望,称其不守诚信,墙头草。 问题:1、此事件反映出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体制有哪些弊端? 2、你对改进中国高速公路运营体制有哪些建议?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10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 A.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B.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 C.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D.加快普及农村高中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2. ()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3. 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首先就是要 ( )。 A.加快发展农村的服务事业 B.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 C.加快发展农村的思想建设

D.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 4.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最核心的措施是( )。 A.对义务教育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B.鼓励人才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 C.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D.加快普及农村高中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5. 之所以这次决定又提出来要制定乡镇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大规划的实施力度,使其更有统一性,主要是针对农村存在( )问题。 A.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落后 B.能源短缺问题 C.邮政服务落后 D.乡镇和村庄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 6. 要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首先就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的()。 A.社会事业 B.文化事业 C.卫生事业 D.社会保障体系 7. “三网融合”工程又称作()工程。 A.三路合一 B.三电合一 C.三水合一 D.三气合一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 内容速览] :当前我国衍生品市场存在规模大而品种少、需求大而本土市场浅化、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等困境,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以确保衍生品市场的稳健发展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及主流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基础,提出在模式选择上应该采用一种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以诱发性制度变迁为辅的混合模式;在发展路径方面,应该遵循“市场制度安排决定发展路径”的一般性思路;而在监管金融衍生品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我国经济发展对衍生工具的巨大需求,以及国际衍生品市场高度繁荣造成的严峻态势,使得发展模式的选择成为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长远经济利益的核心命题,确立一种适宜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衍生品市场“突围”的关键。因此,关于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关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从市场的发展成熟度来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是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市场规模也比较大。因此国内学者关于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外汇衍生产品上,利率和债券衍 生品的相关 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权益类衍生品的相关研究则非常少。 关于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基础条件,Fratzscher (2006)

指出,一国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那么,标的资产的市场流动性, 稳健的会计、税收及监管标准,以及成熟的市场环境是比较重要的指标。韩立岩、王允贵(2009)对Fratzscher 所关注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表示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条件仍然不成熟,大多处于尚未开始或者是正在建设的过程中。张维、王平、熊熊(2007)从制 度经济学的角度总结了海外股指期货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条件,认为主要包括发达的现货市场、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完善的市场交易与风险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方面。 陈晗(2008 )指出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类演进模式:强制性演进模式和诱致性演进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衍生品的出现完全是自发的,政府从未有意识地推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甚至法律常常成为衍生品发展的障碍。发达市场更倾向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以美、英为代表,而新兴市场更偏向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为代表。强制性变迁的国家和地区中,日本和印度都是较为明显的失败案例,韩国和新加坡金融衍生品 市场则因为政府的介入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韩立岩、王允贵(2009)则将外汇衍生品的发展模式归 结为三类:一是自然演进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外汇衍生品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自然结果,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外汇避险保值需求自然产生的;二是被动发展模式,如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的外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 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具有阶段性差距。在新常态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将从较低层次直接向较高层次换挡,动力机制将从传统发展动力没有完全释放就面临动力转换,这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新挑战,但也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遇。作为“双欠”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酉阳,必须从县域发展的阶段实际出发,积极创新思维,发挥后发优势,探索新常态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发展理念上做到“三个转变” 经济新常态,表面上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意味着传统的“老路”已经行不通,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动力将由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经济增长速度告别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从酉阳发展的现状看,经济结构粗放型特征突出,增长动力投资驱动特征明显,治理方式主要依赖政府推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新常态,应重新审视传统发展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的三个转变。转变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以转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坚决摒弃“先污染、后保护”粗放式增长老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推进产业重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形成集约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具有酉阳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转变以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动力。切实转变单纯依赖投资驱动的动力机制,着力打好投资驱动和消费驱动共同发力的组合拳,增强混合动力,解决好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同时,着力解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加快转换经济发展动力,深化改革推进、扩大开放合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投资、消费、创新共同发力的机制。 转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为导向,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严格按照“法无禁止市场主体即可为、法无授权政府部门不能为”的原则,让市场和政府各归本位,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发展方向上做到“三个并重” 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为导向,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立足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进“三个空间”优化布局: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面上保护范围,重点加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水面、草坡等绿色空间保护,让生态休养生息;优化生产空间格局,围绕景区、园区、城区精深开发和乡村特色发展两大路径,引导产业向“景区、园区、城区”等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努力形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现

中国发展农村的政策走向和措施

中国发展农村的政策走向和措施 我国改革发端于农村。3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村的率先改革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摸索了经验,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到了开拓性作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对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着眼于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 举措。正确理解和贯彻实施这些举措,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今后一段时期,农村金融改革将有两大看点,在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格局的同时,农村金融有望获得更多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有望从针对涉农机构转向针对涉农业务。 然而农村在发展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农村能否有更好的发展就在于我们

模式与路径区别

目录 词语释义 设计模式简介 框架 原则 要素 模式 商业模式简介 历史 管理模式简介 亲情化管理模式 友情化管理模式 温情化管理模式 随机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管理模式 词语释义 设计模式简介 框架 原则 要素 模式 商业模式简介 历史 管理模式简介 亲情化管理模式 友情化管理模式 温情化管理模式 随机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管理模式 展开编辑本段词语释义 词目:模式拼音:móshì基本解释[pattern;design;mode] 事物的标准样式发展模式详细解释事物的标准样式。《魏书·源子恭传》:“故尚书令、任城王臣澄按故司空臣冲所造明堂样,并连表诏答、两京模式,奏求营起。”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闻先生之艺久矣,愿见笔法,以为模式。”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王君、夏君表章前哲,以为邦人士模式,可谓能勤其职矣。” 编辑本段设计模式 简介 模式一词的指涉范围甚广,它标志了物件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而这些物件并不必然是图像、图案,也可以是数字、抽象的关系、甚至思维的方式。模式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规律,而非实质上的规律。前人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简单地说,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似解决问题的经验的总结。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设计模式 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确定思维方式。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经过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

华。简单地说,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高度归纳总结。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模式,即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即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Alexander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在重复相同的工作。模式有不同的领域,建筑领域有建筑模式,软件设计领域也有设计模式。当一个领域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模式。模式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高效完成任务,有助于按照既定思路快速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框架 一、设计模式和框架现在,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现在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应用程序工具箱和框架(Framework),我们平时开发的具体软件都是应用程序;Java的API属于工具箱;而框架是构成一类特定软件可复用设计的一组相互协作的类。EJB (EnterpriseJavaBeans)是Java应用于企业计算的框架. 框架通常定义了应用体系的整体结构类和对象的关系等等设计参数,以便于具体应用实现者能集中精力于应用本身的特定细节。框架主要记录软件应用中共同的设计决策,框架强调设计复用,因此框架设计中必然要使用设计模式. 模式 另外,设计模式有助于对框架结构的理解,成熟的框架通常使用了多种设计模式,如果你熟悉这些设计模式,毫无疑问,你将迅速掌握框架的结构,我们一般开发者如果突然接触EJBJ2EE等框架,会觉得特别难学,难掌握,那么转而先掌握设计模式,无疑是给了你剖析EJB或J2EE系统的一把利器。 原则 1、"开-闭"原则 2、里氏代换原则 3、合成复用原则 4 依赖倒转原则5 接口隔离原则 6 抽象类7 迪米特法则 要素 设计模式使人们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将已证实的技术表述成设计模式也会使新系统开发者更加容易理解其设计思路。模式名称(pattern name)一个助记名,它用一两个词来描述模式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命名一个新的模式增加了我们的设计词汇。设计模式允许我们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进行设计。基于一个模式词汇表,我们自己以及同事之间就可以讨论模式并在编写文档时使用它们。模式名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便于我们与其他人交流设计思想及设计结果。找到恰当的模式名也是我们设计模式编目工作的难点之一。问题(problem) 描述了应该在何时使用模式。它解释了设计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前因后果,它可能描述了特定的设计问题,如怎样用对象表示算法等。也可能描述了导致不灵活设计的类或对象结构。有时候,问题部分会包括使用模式必须满足的一系列先决条件。解决方案(solution) 描述了设计的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因为模式就像一个模板,可应用于多种不同场合,所以解决方案并不描述一个特定而具体的设计或实现,而是提供设计问题的抽象描述和怎样用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元素组合(类或对象组合)来解决这个问题。效果(consequences) 描述了模式应用的效果及使用模式应权衡的问题。尽管我们描述设计决策时,并不总提到模式效果,但它们对于评价设计选择和理解使用模式的代价及好处具有重要意义。软件效果大多关注对时间和空间的衡量,它们也表述了语言和实现问题。因为复用是面向对象设计的要素之一,所以模式效果包括它对系统的灵活性、扩充性或可移植性的影响,显式地列出这些效果对理解和评价这些模式很有帮助。 模式

(发展战略)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论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各级政府、各个农村工作者都在思考的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农”字的外面看是“政策、科技、投入”的结合,而从经济本身发展来思考,应当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的合力。农村经济要达到发展的目标,做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富民强村、科学跨越”的步伐。如何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迎头赶上,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在通过对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村发展经济的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的现状分析,认为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并就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国家的策略。农村经济要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主要的方面。 一是要运用好国家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提高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三项种粮补贴对农民进行的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长

期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向主产区倾斜,国家对种植粮食的财政奖励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二是要用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为农村粮食生产服务。要充分发挥农村农业科技资源现有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强现有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高标准粮田、推广保护性耕作,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三是要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搞好农村的土地流转。历次农村改革的核心,都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标准的,这是生产各要素中最突出和最活跃的部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而土地流转是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因此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一是自愿、二是依法、三是有偿,在用途不变,不能强制的前提下,要做好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带动效用,对流转不动的土地要用“规模经营效益”的办法逐步引导。 二、切实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 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村现代化经济要求农业要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产业化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生:赵远峰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指导教师: 二○一五年六月

摘要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s , , , " , , " , .

目录 前言 (1) 1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1) 1.1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 1.1.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2) 1.1.2非货币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必要条件 (2) 1.2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分析 (2) 1.2.1传统的孝道思想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 (2) 1.2.2享受天伦之乐的本能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精神动力 (3) 1.2.3政府的强力推行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外在动力 (3) 2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分析 (5) 2.1家庭养老 (6) 2.2集体养老 (6) 2.3养老保险 (6) 2.4储蓄养老 (7)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 (7) 3.1货币经济的发展 (7) 3.2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8) 3.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9) 4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现状 (9) 5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方式选择及立法的价值取向 (10) 5.1思想观念、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对老人养老载体选择的影响 (10) 5.2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11) 5.3家庭服务业不甚发达 (11) 5.4家庭养老的成本较低。 (11) 后记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随着新型农村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集中劳动力是提升劳动效率 的有效途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有重 大的意义,因此新型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农村经济的理论研究入手,梳理重庆市集体经济的特点,采用 实证研究分析重庆新型集体经济存有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一、重庆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在推进重庆集体经济建设中不乏有典型的案例,如梁平区东明村,利用“梁平柚”品牌资源,将该村集体闲置的蚕房改建为加工柚皮糖 的厂房,实现年利润20万~30万元;大足忠义村,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对集体所有的500亩茶山进行升级改造,每年租金由原来的5万元增 长到15万元;武隆在全区187行政村全覆盖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已有154个村有了稳定的经营收入,占比达到82.4%等。2016年以来,重庆各区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发展路径,集体的基础 越来越牢了、村里的矛盾越来越少了、村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越来越 强了。各区县针对自身的特点,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的进展,空壳 变实,家底变厚。近些年,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持续叠加实施,群众 逐步富起来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既是经济问题,又是发展问题, 更是民生问题,能够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但村级

集体经济却一度发展缓慢。仅管重庆市贫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 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非常薄弱,造 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重庆市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存有的主要问题 1.自然资源匮乏。重庆市绝大多数农村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分割”的作用,而忽视“统一”的功能。他们不仅没有保留土地和森林用于集体管理,而且 把一些适合集体统一管理的项目转包给家庭,甚至累计征收。有形资 产也被拆除,村集体经济陷入了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经济发展的 重要物质基础。集体经济再发展困难重重。特别是在地理位置偏远、 开发利用资源匮乏、人才资源匮乏的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更加困难。 2.发展差距较大。从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来看,城镇周边地 区发展比山区更快、更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村庄比交通不便、 资源稀缺的村寨发展更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近80%的集体经济收入集中在重庆西部。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10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论文热点

近10年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热点问题综述 (一)公共交通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公共设施,是城市交通的主力军,是普通百姓的主要出行工具,是政府为群众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之一。但是随着城市发展,交通拥堵在时间与空间上呈现蔓延扩展趋势,拥挤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因此,优先发展城市信号系统,要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路),路口专用线(道),专用街道,单向优先专用线(道)等。 (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现状 1. 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质量低劣 近年来我国公共产品供应总量仍是不足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国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称的。此外,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安排,主要存在政府及其公共部门过度垄断的问题。并且由此造成规模过大,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低下,产品与服务质量低劣。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我国国有经济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国有经济高度垄断的基础上存在行政垄断,行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融为一体的,造成企业缺乏竞争活力,运行效率低下。 2. 国有国营供给制度的主导形式阻碍公共产品提供的优化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单一的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供给制度,使私人资本几乎无法进入公共品生产领域。具体来说,铁路基本为国家垄断,而仅有广深铁路为股份有限公司,是混合型企业,其产品供给

和服务质量远高于一般的铁路运输;教育行业尽管允许私人投资,但由于公私教育政策上的不合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公路及电力的BOT项目仅允许特定的外资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尽管要求私人付费,但行业外的资金很难进入。公共产品供给的国家垄断,造成投资主体的单一,加之国家财力不足,使供需缺口长期存在国有经济高度垄断基础上的行政垄断,政府既是管制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的经营者。这使得公共部门企业不仅可以利用经济性反竞争手段阻止进入者,而且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超经济手段建立壁垒,维护垄断地位。双重垄断造成无竞争状态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切入面 1. 加强民间公共事业的管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民间公共事业组织,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政府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制定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我国民间公共管理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网络化公共事业的管理制度,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公共事业也不能例外。 3. 公共事业的规范化管理,从现实中的公共事业管理到网络虚拟世界的公共事业管理,再到借助国际互联网运作的跨国公共事业管理,我国都缺少规范管理体制。 (四)公共危机管理 1.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新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探析

新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探析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当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村仍然是薄弱环节,各方面的投入还很不足,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标本改善。本文提出五项措施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公共事业投入,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一、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背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也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目标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一总体要求反映了我国对待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几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改变二元制经济结构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统一的制度体系,其中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使农民享受同城市居民基本均衡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目前财政支出的范围来看,公共财政基本涉及了农村所有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领域,但还存在投入不足,总体覆盖面不够,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差异明显的情况。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要分阶段、分区域进行,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品和服务。 二、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措施 (一)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党和国家努力的目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但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仍不高。所以,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