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译文】杭州城外有青山,青山的外面还有青山,连绵不断;杭州城里有高楼,高楼外面还有高楼,重重叠叠。

【出典】南宋林升《题临安邸》

注:

1、《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注释:

题:写。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府邸,官邸,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休:暂停、停止、罢休。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直:简直。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3、译文1: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开封。

译文2:

杭州城外有青山,青山的外面还有青山,连绵不断;杭州城里有高楼,高楼外面还有

高楼,重重叠叠。在西湖周边的这些高楼里,南宋的达官贵人们整日整夜地唱歌跳舞,这

种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4、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

(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

录其诗一首。其代表作品为《题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

另一说:林升(1106-1170年),字岂尘,号肇殷,福建晋江人,由于他愤世嫉俗,经常以道士打扮。也许因他平时穿戴道士的衣冠有关,人们以为林升是下凡的神仙。

5、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表

现了当时的社会。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

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奋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

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

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表达了当时

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

时候才能罢休呢。

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其言外之意是表

达了诗人对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的疑问。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

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既能理解为一般游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

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

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只知纸醉金迷而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

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暗含刻薄的讽刺,写悲愤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反衬得淋漓尽致;虽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这首诗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

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6、南宋时,有一天,人们在临安的一家客栈墙壁上发现一篇字迹行云流水般的诗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这首诗就是

针对南宋的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

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谁有这么大胆写这样的诗呢?这可会招来灭顶之灾的啊!人们惊异

以为神仙所题,于是争相抄录传阅。这首诗真是神仙题的吗?不是,而是年青的诗人林升

所写的。林升(1106-1170年),字岂尘,号肇殷,福建晋江人,由于他愤世嫉俗,

经常以道士打扮。也许因他平时穿戴道士的衣冠有关,人们以为林升是下凡的神仙。

江南的春天,山清水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身穿一袭道袍的林升来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城。叠翠的山峦环抱着“浓装淡抹总相宜”的西湖,仿佛一块

大大碧璧之中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鳞次栉比的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王公贵

族们,有的在众人簇拥下,游山玩水;有的坐在楼台里面喝酒作乐,陪在身边的美女,或

低吟浅唱,或轻歌曼舞,或为他们斟酒助兴。湖里的游船画舫,荡漾在绿波上,来来往往,歌声、琴声、笑声不断从船上飘出,王公贵族们在寻欢作乐,日夜不歇。西湖的空气夹杂

着酒气和粉香,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使沉浸在欢乐之中这些“游人”们,如醉如痴。热

热闹闹的西湖似乎呈现出繁荣太平的景象。诗人林升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子湖畔这些

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呢?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

时能开始?诗人目睹这些王公贵州们在一味地纵情作乐,心中充满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

忧患,冷笑道:“这些南下的王公贵族们早就忘记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的杭州作当故

都汴州了吧。”

他来到一处僻静的酒肆,择位而坐,他叫酒保从他背上的虎皮荷包中随意取钱,按钱

数买酒。他独自豪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那铿锵有力的词句

在他的耳畔回响。王公贵族早已忘了国耻,而百姓却刻骨铭心。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

北宋首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建立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吸取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

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极力

排挤岳飞、辛弃疾、陆游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诗人林升忧心忡忡,他们再这样骄奢淫逸、醉生梦死下去,那就难免要重蹈汴京沦陷

的复辙了。

夕阳像喝醉了酒,红红的,不大情愿地渐渐往下沉,最后消失在群峰之后。诗人林升

喝完最后一杯酒,起身回到客栈。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第二天清晨,他握着义愤的毛笔,在客栈的墙壁上,龙飞凤舞,写下了《题临安坻》这首诗,然后,离开客栈,走进薄薄的

晨雾中。(注:本诗作者,有作“林外”,也有作“林升”的,因留在粉墙上的字迹是行草,“升”与“外”形体酷似,历来莫衷一是,在这只当是一个人名而已。)

7、诗人,大都不只是写一首诗,但诗人可以以一首诗而千古留名。林外就是以一首

诗而享誉千秋的著名诗人。林外,宋时福建晋江马坪人,字岂尘,号肇殷。他的先祖是林禄,原居山东济南,后迁居江苏徐州,东晋太宁三年(325年),因军功受命晋安郡守,

移居莆田,成为林氏入闽始祖,入闽林氏的第十九世林翘,曾任晋江县令,林翘和其弟林

西湖醋鱼的传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2891193.html, 西湖醋鱼的传说 作者:姜霞 来源:《小学生作文·小学低年级适用》2018年第03期 小朋友们,你们好!本期小文君继续请大家一起来吃美食、听故事,感受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这一期,我们去浙江杭州品尝一道传统风味名菜。 美食名称:西湖醋鱼 美食简介:西湖醋鱼是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通常选用体态适中的西湖草鱼为原料,烹制时先将鱼加调料煮熟,起锅装盘后淋上一层糖醋芡汁。成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 美食故事:西湖醋鱼又称“叔嫂传珍”。相传在南宋时,有宋氏兄弟两人,颇有学问,但不愿为官。一人隐居江湖,靠打鱼为生。当地有一恶霸,见宋嫂年轻貌美,便施计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叔嫂一起到衙门喊冤告状,哪知告状不成,反遭毒打。回家后,嫂嫂让弟弟远逃他乡。叔嫂分手时,宋嫂特地用糖、醋烧了一条鱼,对弟弟说:“这鱼有酸有甜,望你日后出头之时,勿忘今日辛酸。”后来,弟弟做了官,回到杭州,惩办了恶棍。于是,“叔嫂传珍”这道菜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1.“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楼外楼是杭州有名的菜馆,坐落于风景优美的西子湖畔。 问题来了:小朋友,你知道店名“楼外楼”与哪句诗有关吗?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风景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景色美不胜收。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等著名的景观更是为大家所熟知。 问题来了:小朋友,你知道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与哪个传说有关吗? A.白蛇传

西湖诗词鉴赏

西湖诗词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天来了,古典诗歌多的是描写春景之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就是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诗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春色,可说有如一幅春郊试马图一样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但是,要问这首诗真正的妙处是什么?不见得能答得圆满,需要从欣赏的角度下一些工夫。 先看结构: 这首诗是写西湖的,西湖辽阔,景物名胜也特多,要考虑从何处下笔。白居易选择了从孤山写起,然后依一定顺序写来,把我们引入胜境。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可称天衣无缝。 再看描写: 描写的高明之处是紧扣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早春的特征是什么呢?是春水初平堤岸,春云舒卷得贴近湖面;是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是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是绿茵的浅草仅仅长得可没马蹄;是垂柳遮拂着苏堤;有“杨柳风微春试马”(见吴梅村《永和宫词》中句)的情趣。 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因此“早莺”“暖树”“浅草”“春泥”这些特定的词语,令我们读了,不禁感叹地赞美一声:“真是初春季节啊!” 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他把莺燕的神态,湖水、春云的动静都用恰当的字、句描绘出来了。他所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过了不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壮丽景色就会到来。 清代的方东树评过这首诗,说它“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所引),是评得很切当的。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初中第一册教参)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杭州名菜及历史典故

杭州名菜及历史典故 1956 年浙江省认定的 36 个杭州名菜 ·西湖醋鱼 ·东坡肉 ·干炸响铃 ·火踵神仙鸭 ·清汤鱼圆 ·西湖莼菜汤 ·杭州酱鸭 ·杭州卤鸭 ·红烧卷鸡 ·一品南乳肉 ·八宝童鸡 ·糟鸡 ·春笋步鱼 ·蛤蜊汆鲫鱼 ·虾子冬笋 ·油爆虾 ·栗子冬菇 ·糟青鱼干 ·糟烩鞭笋 ·油焖春笋 ·龙井虾仁 ·叫化童子鸡 ·生爆鳝片 ·栗子炒子鸡鱼头豆腐 ·荷叶粉蒸肉 ·南肉春笋 ·清蒸鲥鱼 ·排南 ·百鸟朝凤 ·鱼头浓汤 ·咸件儿 ·火腿蚕豆·火蒙鞭笋 ·蜜汁火方 ·番虾虾仁锅巴 经典名菜的介绍 1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 又叫叔嫂传珍。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赵大官人有一次游湖,路遇一个在湖边浣纱的妇女,见其美姿动人,就想霸占。派人一打听,原来这个妇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兄。恶势力的侵害,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愤,两人一起上官府告状,企求伸张正气,使恶棍受到惩罚。他们哪知道,当时的官府是同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的,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了官府。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跟踪前来报复。临行前,嫂嫂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嫂嫂: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嫂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弟弟听了很是激动,吃了鱼,牢记嫂嫂的心意而去,后来,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把那个恶棍惩办了。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走,一直查找不到。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个菜,味道就是他离家时嫂嫂烧的那样,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杰作。原来,从他走后,嫂嫂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隐名埋姓,躲入官家做厨工。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古代有人吃了这个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归寻张翰鲈(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诗的最后一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鱼创制传说。以前周恩来总理宴请贵宾的时候,就专门在这里点这道菜。 2 东坡肉的来历东坡肉的来历宋朝苏东坡(1036-1101 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 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

《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资料,正确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语,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与警告。 3、了解题壁诗是古代诗文发表的一种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与警告。 了解题壁诗是古代诗文发表的一种形式。 【教学过程】 一、引诗题 1.出示西湖美景图,古诗引入。 2.揭题板书,解释诗题. 3.介绍题壁诗:它是古代一种“发表”诗作的方式。 二、读准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谁来准确的读出这几个词?临安邸熏染汴州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请你认真观察,这个熏字怎么能写美观呢?师强调要点注意书写笔顺,生书空、练写。 4.指名读诗。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有节奏地读,全班有节奏地读。 过渡语:孩子们,读诗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我们还要读出诗的味道,怎样能读出味道呢,我们就要先来了解它的意思。

三、懂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指名汇报) 2.对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么? 3. 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4. 出示图片,师介绍汴州曾经的景象。 5.听了背景介绍和看了图片,谁能再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汇报) 6.从诗人说直把杭州作汴州,你体会到他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预设: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和不满) 7.你从文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和不满呢? 指名读学习提示。 四、入诗境,悟诗情。 (一)预设:休 1.指名汇报(2-3生)。谁还找这个休字,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2.引读: 面对这样的情况,所以诗人生气地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王师权贵的休战言和,吃喝玩乐,所以诗人指责地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国家被侵占,百姓生不如死,所以诗人愤怒地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预设:醉 1.指名汇报(2-3人),谁还找这个醉字,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2.那么诗人说的醉怎么理解呢?(预设:这是诗人对王师权贵深深地讽刺。)

浙菜概述

浙菜概述 浙江,东濒大海[1],有千里长的海岸线,盛产海味,如著名的的黄鱼、带鱼、石斑鱼、锦绣龙虾及蛎、蛤、虾、蟹,还有淡菜、、温州蝤蛑和近年发展的养殖虾等。浙北是“杭、嘉、湖”大平原,河道港叉遍布,著名的太湖南临,淡水鱼名贵品种,如鳜鱼、鲫鱼、青虾、湖蟹等以及产量极盛。又是大米与蚕桑的主要产地,素有“”的称号。西南为丛山峻岭,山珍野味历来有名,像的香菇、的黑木耳。中部为浙江盆地——金衢盆地,即大粮仓,闻名中外的就是选用全国瘦肉型名猪之一的“”制成的。加上举世闻名的杭州叶、,都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上乘原料。 浙菜富有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著名的地方菜种。浙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经越国先民的开拓积累,汉唐时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时期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浙江菜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 浙江菜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同时也受资源特产的影响。浙江濒临,气候温和,水陆交通方便,其境内北半部地处我国“东南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河汉密布,盛产稻、麦、粟、豆、果蔬,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四季时鲜源源上市;西南部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农舍鸡鸭成群,牛象肥壮,无不为烹饪提供了殷实富足的原料。特产有:,舟山黄鱼,金华火腿,杭州油乡豆腐皮,,、越鸡和酒,,舟山的梭子蟹,安吉竹鸡,等。丰富的烹饪资源、众多的名优特产,与卓越的烹饪技艺相结合,使浙江菜出类拔萃地独成体系。 各种各样的浙江菜(20张) 浙菜历史 浙菜具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素问·导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渔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盐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记载。由此可见,浙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另外,我国的考古学家在1973年从浙江河姆渡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籼稻、谷壳和很多菱角、葫芦、酸枣的核和猪、鹿、虎、麋(四不像)、犀、雁、鸦、鹰、鱼、龟、鳄等40余种动物的残骸。同时,还发掘出了陶制的古灶和一批釜、罐、盆、盘、钵等生活用陶器。据科学家考证,这些文物距今约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地层之一。 吴越时期,春秋末年,越国定都“会稽”(今),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在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影响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流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越王句践为复国,加紧军各,并在今绍兴市的稽山,过去称“鸡山”,办起了大型的养鸡场,为前线准备作战粮草用鸡。故浙菜中最古的菜要首推绍兴名菜“”。其次是杭州的“”,出自“”,至今也有880年历史。从杭州近郊的和浙东的余姚河姆渡两处人类活动的中发现,从猪、牛、羊、鸡、鸭等骨骸中证明,浙菜的烹饪原料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已相当丰富。东坡肉、咸件儿、蜜汁火方、叫化童鸡等传统名菜均离不开这些烹饪原料。 以后,江南几百年免于战争,隋唐开通,宁波、温州二地海运副业的拓展,交往频繁,尤其是五代(公元907年)钱镠建都杭州,经济文化益显发达,人口剧增,商业繁荣,曾有“骈墙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之称。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无不为烹饪事业的发展和崛起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当时的菜肴和民间饮食等烹饪技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建都杭州,浙菜在“南食”中占主要地位。被称为中华民族第二次迁移的宋室南渡,对进一步推动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菜肴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此次大迁移中,北方的名流达官贵人和劳动人民大批南移,卜居浙江,把北方的烹饪文化带到了浙江,使南北烹饪技艺广泛交流,饮食业兴旺繁荣,烹饪技术不断提高,名菜名馔应运而生。吴自牧的《梦梁录》、西湖老人的《》、周密的《》等书都记载了杭州城饮食市场的繁华和齐味万方的市食佳

中国九大民间传统名菜的传说故事(图)

中国九大民间传统名菜的传说故事(图) 一、东坡肉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菜品起源: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

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二、水晶肴肉 肴肉传说: 肴肉传说在镇江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次张果老接到王母娘娘的请柬,请他去瑶池赴蟠桃宴。半路上,张果老忽然嗅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水晶肴肉散出的香味,不由馋虫挠心,便变成一个老头买了一些,饱餐一顿,继续上路。快到瑶池时,忽然对赴蟠桃宴没了兴趣,心想水晶肴肉如此好吃,

《题临安邸》林升带拼音版(含译文注释创作背景赏析)

题临安邸林升 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 , 山外青山楼外楼, xīhúgēwǔjǐshíxiū。 西湖歌舞几时休。 nuǎfēng xūn déyóu rén zuì, 暖风熏得游人醉, zhíbǎháng zhōu dāng biàn zhōu 。 直把杭州当汴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注释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这首诗就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毕竟西湖六月中全诗解

毕竟西湖六月中全诗解 毕竟西湖六月中全诗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是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诗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该作品是一首描述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经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全诗如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毕竟:到底。 2、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那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晓:太阳刚刚升起。 4、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5、映日:太阳映照。 6、同:相同。 7、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8、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9、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10、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一样。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详细解析: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创作背景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能够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齐畅谈强国主张、抗金提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之后,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这是一首描述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经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

小学古诗赏析之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韵译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注释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这首诗就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

11个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典故我要做一个有知识的吃货

11个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典故,我要做一个有知识的吃货 中国人喜爱研究美食,“民以食为天”更是中国人的口头语,所以从历史传承下来的菜品有很多,而其中很多菜品也都蕴含着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我们这就一起来穿越时空,看看这些经典菜品是怎么来的吧!东坡肉 菜品简述: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 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菜品起源: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 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

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 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慢慢传遍全国。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水晶肴肉 菜品简述: 水晶肴蹄,又名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一款名菜,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水晶肴蹄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肴肉传说: 在镇江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次张果老接到王母娘

杭州十大名菜

1.xx醋鱼 西湖醋鱼的来源,相传于出自"叔嫂传珍"的故事,说的是古时西湖边住有宋氏兄弟,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欲占其嫂,杀害其兄,宋嫂劝小叔外逃,制糖醋鱼为他饯行,后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会,又尝到这一酸甜味的鱼菜,叔嫂终于团聚,后人传其事,仿其法烹制的醋鱼,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2.东坡肉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不仅才学出众,对烹饪也颇有研究,他在谪居湖北黄冈时,时常亲自烧肴,与众人品味。曾作诗介绍他烹肉的经验: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宋元佑年间(公元约1090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做地方官,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节日将百姓送来的猪肉、绍酒,吩咐家人烧好连酒一起送给民工。家人误以为酒肉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别致可口,一时传为佳话。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为人,仿效他独特的烹调方法。从此以后,以这位大文学家命名的"东坡肉"也就成为杭州传统名菜。 3.xx虾仁 龙井虾仁是一道体现西湖秀美气质的传统名菜,他的创制据说是受苏东坡《望江南》一词的启发。此词写道: "休对故人思故国,日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正是"明前"之寒食后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最佳品,龙井茶叶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四绝之称,厨师用此"四绝"与入时的鲜河虾仁相配,终于创制出新的一绝--龙井虾仁。 4.叫花xx 据传,古时由于封建王朝战乱暴政,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沦为乞丐。一天有个流落到江南的叫花,在饥寒交迫中昏倒,难友为他搞来一只小母鸡。可苦于没有炊具,急难中,便仿效烤红薯的方法,用烂泥把鸡包起来,放入篝火中

夏天的古诗词: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天的古诗词: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 译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表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 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 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 子方不要去福州。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 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 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 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 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 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 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 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 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 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 无际的碧色;在这个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但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 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

题临安邸古诗拼音版

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 山外青山楼外楼, xīhúGēwǔjǐshíxiū 西湖歌舞几时休。 nuǎn fēng xūn déyóu rén zuì 暖风熏得游人醉, zhíbǎháng zhōu zuòbiàn zhōu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栈、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xx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

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xx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xx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杭州小吃与文化

杭州小吃与传统文化 早在南北朝的梁朝,即在1500年前,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已存在常馔和小食之分了。然而小吃发展到后期,已经有了另外一种的意涵。有些小吃,虽然一样是讲究采用当地新鲜的食材,但是制作方法繁复、作工讲究,比讲究填饱肚子的主餐更为繁琐,是追求利润的餐厅不愿意贩卖的。这种小吃,比如接下来要介绍的杭州小吃,已经是一种在地的饮食文化,绝非只是在三餐之间填饱肚子,追求不饿肚子的层次。特色小吃就地取材,通常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 1、定胜糕 定胜糕是杭州著名 的传统小吃,传说是南 宋时百姓为韩家军出征 鼓舞将士而特制的,将 配置好的米粉放进特制 的印版里,中间再放入 红豆沙,蒸少许时间就 可以了。糕上有“定胜”两字,后就被称“定胜糕”。其味道微甜,颜色白里透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据说河坊街有一家专门做定胜糕的小店,吃货不防探索一下。

2、葱包桧 葱包桧是杭州传统 民间小吃,是用春饼包 卷油条、葱、甜面酱烤 制而成。刚出炉的葱包 桧香气扑鼻,葱香可口, 口味极佳。传说望仙桥 畔王二油煎饼店炸“油炸桧”出了名,一时众起仿效,油炸桧店林立杭城。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冷了又软又韧,味道不佳,更无人买。他对秦桧夫妇的心头之恨,还愤愤难平,就将冷油炸桧在热锅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桧同葱段卷入拌着甜面酱的春饼里,再用铁板压烤,烤到表皮呈金黄色,油炸桧“吱吱”发叫,王二方才解恨,他拿起来一吃,觉葱香可口,便取名叫“葱包桧儿”,一直流传至今。除了可遇不可求的路边摊,大家所熟悉的外婆家的菜单里也有葱包桧儿哦。 3、酥油饼 酥油饼为杭州著名风味特产,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号称“吴山第一点”。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一书中即已提及,并作赞誉。

毕竟西湖六月中全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全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毕竟西湖六月中全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着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毕竟: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3、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4、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5、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诗意: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

杭州中秋节习俗

杭州中秋节习俗 杭州中秋节习俗杭州中秋节,亦为较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城市其内容主要有:一是从节前半月开始,举行大规模月饼展销活动,居民纷纷购买,相互送赠,以省港月饼为名贵;二是中秋之夜赏月活动,主要在全市各大公园或游乐场所,大部分居民均涌向各活动场所,或三五个青年人,或全家人一组烧烤、吃月饼赏月,小孩则时兴手提小灯笼玩耍,几乎通宵达旦。 在乡村,村民们则是吃月饼、甜薯、芋子、豆糖之类,亦有年轻女子月下玩“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八仙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杭州的中秋节还有烧斗香的习俗。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故事,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在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 中秋节杭州好去处1: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铺设的一条主要街道。《咸淳临安志》等文献记载,铺设南宋御街一共使用了一万多块石板,但此前的

考古发掘却只发现过香糕砖。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今万松岭和凤凰山脚路交叉口)外,经朝天门(今鼓楼)、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观桥(今贯桥)到今凤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带,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全长约4185米。它是皇帝于“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到景灵宫(今武林路西侧,供奉皇室祖先塑像的场所)朝拜祖宗时的专用道路。 2: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位于“人间天堂”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底蕴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之一,也是中国大学“常春藤联盟”(c9联盟)的成员。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之一。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之一,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题名“平湖秋月”。 中秋节杭州名菜推荐 1.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顾名思义,是配以龙井茶的嫩芽烹制而成的虾仁,是富有浙江杭州地方特色的名菜。虾仁玉白,鲜嫩;芽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在杭菜中堪称一绝。相传当年乾隆来杭州西湖游玩,时值清明,乾隆到龙井茶乡时,天忽下大雨,只得就近步入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好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意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意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到底 5、六月中:六月中旬 6、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

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意思是说,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是说,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的意思是说,温暖的风熏得“游人”陶醉。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感受到“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人们就感觉到是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描写西湖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西湖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描写西湖的古诗 1、《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3、《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4、《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6、《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7、《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8、《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岳鄂王墓》 元·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2、《忆西湖》 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13、《西湖杂诗》 清·黄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