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肛肠科常见疾病以及诊疗方案

(完整版)肛肠科常见疾病以及诊疗方案

(完整版)肛肠科常见疾病以及诊疗方案
(完整版)肛肠科常见疾病以及诊疗方案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和扩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发生在肛门内外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大多数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有关痔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血管性肛管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合并出血、肛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

症状与体征:

①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便血多因粪便擦破黏膜或排粪用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

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这对

诊断有重要意义。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诱因。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②痔块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

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

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

腹压即脱出肛外,以至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状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③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④瘙痒: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不适。

临床分期或分度:根据内痔病变程度可分为:

I度:齿状线上仅可见有半球状以下隆起(早期内痔)。

H度:齿状线上有半球状内痔结节,但无痔脱出(初期内痔)。

川度:内痔呈球状膨胀,大便时内痔脱出肛外,可以自然还纳(中期内痔)。

W度:内痔扩张到齿状线以下的肛管部分,大便时内痔脱出,需手法复法(后期内痔)。

检查方法:

1.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较

大内痔可在齿状线上方摸到纵形皱折和隆起的痔结节。血栓外痔在痔体中心可触及卵圆的血栓,质硬、可活动、有压痛。此外通过直肠指诊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2.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

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状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和形态。原发内痔一般有右前、右后与左中,继发内痔的位置常有变异。以往认为原发性内痔好发于右前、右后、左中与直肠上动脉主要分支,与直肠右前、右后和左中部有关。现代研究认为主要是肛垫呈“ 丫”字型裂沟分为3块,位于右前、右后和左外的原因。

3.吸引器检查对中、晚期有痔脱出史者,可用吸引器

痔体吸引于肛门外观察,也可嘱病人排便后不要复位进行观察。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无症状的痔不需治疗;有症状的痔无需根治;以非手术治

疗为主。

(1)一般治疗适用于绝大部分的痔,包括血栓性和嵌顿性痔的初期。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睡前温热水(可含高锰酸

钾)坐浴等。

(2)局部用药治疗已被广泛采用,药物包括栓剂、膏剂和洗剂,多数含有中药成分。

(3)口服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治疗静脉曲张

的药物。

(4)注射疗法对I、H度出血性内痔效果较好;将硬化

剂注射于黏膜下层静脉丛周围,使引起炎症反应及纤维化,从而压闭曲张的静脉;1月后可重复治疗,避免将硬化剂注入黏膜层造成坏死。

(5)物理疗法激光治疗、冷冻疗法、直流电疗法和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微波热凝疗法、红外线凝固治疗,较少用。

(6)胶圈套扎套扎痔根部,阻断其血供以使痔脱落坏死;适用于II、山度内痔,对于巨大的内痔及纤维化内痔更适合。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保守治疗无效,痔脱出严重,较大纤维化内痔、注射等治疗不佳,合并肛裂、肛痿等;

(2)手术原则通过手术使脱垂肛垫复位,尽可能保留肛垫的结构,从而术后尽可能少地影响精细控便能力;

(3)术前准备内痔表面有溃疡、感染时,先行通便、温热水坐浴保守治疗,溃疡愈合后再手术;做肠道准备。

(4)手术方式①血栓性外痔剥离术适用于血栓性外痔

保守治疗后疼痛不缓解或肿块不缩小者。②传统痔切除术,即外

剥内扎术。③痔环切术(Whitehead术)教科书上的经典术式,易导致肛门狭窄,目前临床很少应用。④PPH手术吻合器痔上

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为意大利Longo医生所创,1998年开始

推广,主要适用于脱垂型HI-IV 度混合痔、环形痔,以及部分出血严重的II度内痔。PPH治疗脱垂痔的机理:环形切除直肠下端2?3厘米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即肛垫回位;黏膜下组织的切除,阻断了痔上动脉对痔区的血液供应,使术后痔体萎缩。PPH 手术与传统痔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但器械的价格较昂贵。

(5)术后处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肛痿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痿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

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病因:大部分肛痿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因此内口多在

齿状线上肛窦处,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

周皮肤上。由于外口生长较快,脓肿常假性愈合,导致脓肿反复

发作破溃或切开,形成多个痿管和外口,使单纯性肛痿成为复杂性肛痿。痿管由反应性的致密纤维组织包绕,近管腔处为炎性肉

芽组织,后期腔内可上皮化。

肛痿的分类方法很多,简单介绍下面两种:

1 .按痿管位置高低分类

(1)低位肛痿痿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痿(只有1个痿管)和低位复杂性肛痿(有多个痿口和痿管)。

(2)高位肛痿痿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可分为高位单

纯性肛痿(只有1个痿管)和高位复杂性肛痿(有多个痿口和痿管)。此种分类方法,临床较为常用。

2.按痿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

(1)肛管括约肌间型约占肛痿的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痿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大多在肛缘附近,为低位肛痿。

(2)经肛管括约肌型约占25%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可为低位或高位肛痿。痿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上。

(3)肛管括约肌上型为高位肛痿,较为少见,约占4%痿管在括约肌间向上延伸,越过耻骨直肠肌,向下经坐骨直肠间隙穿透肛周

皮肤。

(4)肛管括约肌外型最少见,仅占1%多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肛管间隙脓肿的后果。痿管自会阴部皮肤向上经坐骨直肠间隙和肛提肌,然后穿入盆腔或直肠。这类肛痿常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Crohn病引起,治疗较为困难。

临床表现:痿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较大的高位肛痿,因痿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部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当外口愈合,痿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痿管的临床特点。

检查:确定内口位置对明确肛痿诊断非常重要。肛门指检时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有时可扪到硬结样内口及索样痿管。肛镜下有时可发现内口,自外口探查肛痿时有造成假性通道的可能,宜用软质探针。以上方法不能肯定内口时,还可自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1?2ml,观察填入肛管及直肠下端的白湿纱布条的染色部位,以判断内口位置;碘油痿管造影是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治疗:肛痿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将痿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痿管与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