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课标知识竞赛试题

语文课标知识竞赛试题

语文课标知识竞赛试题
语文课标知识竞赛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知识竞赛题目学习

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3.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5.课程目标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7.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10.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选择题。

1.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3.在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 B )个左右常用汉字。A.3000 B.3500 C.4000

4.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7.(B)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8.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D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A)。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 C )。

A. 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三、判断题。

1.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3.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ⅹ)

4.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5.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 √ )

6.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7.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

8.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ⅹ)9.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ⅹ)

10.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 ( ⅹ )

11.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1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13.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14.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500字。(ⅹ)

15.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6.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ⅹ)

17.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ⅹ)

18.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ⅹ)

19.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ⅹ)

20.口语交际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ⅹ)

语文十道知识竞赛题: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

2.(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4.选择:在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 B )个左右常用汉字。A.3000 B.3500 C.4000

5.选择: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6.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7.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8. 判断: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ⅹ)应该是多认少写

9.判断:习作要求中提出: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10. 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作为第一个问题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语文 使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122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自然渗透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部编本语文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套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的选择,集中识字课的编排,以及专门设置的《日积月累》栏目,处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教材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为儿童留下共同的文化记忆。

(二)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天性 起步阶段的语文教育,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儿童天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过渡衔接。儿童对语言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热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听故事、讲故事、看图说话等学前阶段的重要语言活动形式,在一年级得以延续,借助学生的口语优势实现向书面语的过渡。教材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 教材以儿童为本,给儿童以充分尊重。例如,教材的开篇,从平等的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同时实现国家认同、身份认同、角色转换、情感激发、习惯培养等多重目标,以“我是中国人,我很骄傲”“我是小学生,我很自豪”“我爱学语文,我很快乐”的心情,奠定了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情感基调。 (三)夯实语文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适用年级:一年级 课时:104课时左右 设计者: 一、学习目标 1.利用上学期学会的识字方法会认生字表一中的400个常用字,愿意在班上展示生活中认识的课本以外的新字。 2.在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书写生字表二中的200个字。在书写中学习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三个一”的良好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在朗读课文和认读生字的过程中,认识大写字母,并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4.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0%的同学做到不指读。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5.继续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在写拼音日记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每位同学每周至少2次)。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7.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内容安排

三、内容和实施 1.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重点训练识字写字教学

因为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都是围绕专题设计的,每个单元都是以识字,写字为训练重点之一。本册安排的400个要求认识的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且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在写字上要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2.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等。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教师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 3. 创设情境,加强口语交际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小学中年级)

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整理版.doc

25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5、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0、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F) 三、单选题。(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B)。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B)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低段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从课外书的阅读情况看,孩子们的识字量还不错,但需要继续加强写字习惯的培养,尤其是笔顺的正确把握,书写姿势的养成,及看完整的字、词、句再书写的习惯。班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什么上课的意识,听课习惯比较欠缺,也不能自觉完成作业。这些孩子纪律涣散,往往比较自私、娇气,卫生、学习等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常规方面还要继续加强。另外,学生整体来说不够静心,这一点在做题时尤为突出,往往不看题目就动笔做题。这个坏习惯需要花时间好好改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标解读

雪孩子课标解读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是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教学建议雪孩子教材分析—雪孩子资料 (一)课前准备 1?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2?有条件的地方,带领学生玩一次雪。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本课生字中,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 课文不注拼音,除10个生字外,还有“累、息、柴、救、却”5个字没学过,还有多音字“着”。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结合上下文猜读,或查查生字表,问问同学,实在有困难的做上记号问老师。教师检查时要注意正音。随生字“孩”,认识偏旁“孑”。10个生字中,“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认记。注意区别“往、住”两个字。其他的字可多读读,记个整体印象,随着阅读实践再逐步明晰。 巩固练习时可进行同音字比较:“化一画、到一道、只一知、还一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 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三)词句 “香”是多义词。学生在第四课学过,是指香味,本课指睡得很舒服、很沉, 可引导学生从图中理解。 “化”指雪孩子在火中变成水,也可以从图画或生活中理解,注意发挥图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最后一句话中的“飞”形象地概括出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是肉眼看不见的,也是本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可启发学生说说:雪孩子都化了,怎么飞上天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并适当扩展:衣服晾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其中也有渗入地下)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最后让学生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再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四)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除强调读准字音外,还要正确处理轻声,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等,教学中可作适当提示或听录音范读。 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的画面,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如: 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 “白云”读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雪孩子教材分析_雪孩子资料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93766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选择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4、(2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语文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阶段目标 第二学段(3-4年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理解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水平。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很多于40万字。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实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使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2016年《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语文课程性质做核心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_______是一种比喻说法,它具有实用和“中介”的含义。 2、《语文标准》所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目标获得现代公民都必须具备的______________。同时还应包含这样的目标;使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能力。 4、关于写作的评价,应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评价习作的首要标准,评价时应综合考察主旨、_________、语言_______、文面、________、等几方面。 5、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方面,还要重视____________。6、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_________者,学生阅读的_________者,也是阅读中的__________之一。 7、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语文教育的特点是() A、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B、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C、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 D、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2、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语文标准》 B、《语文教学大纲》 C、《课改远景规划》 3、就识字与写字目标《课程标准》对7—9学年段识字能力的要求是() A、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B、有独立识字能力 C、能熟炼的使用字典词典典独立识字 4、《语文标准》对4个学段背诵优秀诗文数量要求是()段(篇) A、200 B、240 C、 280 5、《语文标准》第二部分是() A、课程目标 B、实施建议 C、前言 6、下面属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的特点的是() A、前瞻性 B、三维设计,整体提高 C、操作性 D、方向性 7、新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注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程纲要 闫茗、胡进、杨清霞 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程纲要 设计者:闫茗胡进杨清霞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适合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时安排: 入学教育 5课时 汉语拼音 32课时 识字 10课时 课文 32课时 语文园地 17课时 机动时间 3课时 总计 121课时 授课教师:闫茗、胡进、杨清霞 授课对象:蒙西阳光学校一年级学生 一、背景 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标准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程目标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评价: 评价以过程评价(60%)和结果评价(40%)两部分构成。 1.过程评价(60分)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设计者:王玉娇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授课时间:识字 16课时 课文 68课时 语文园地24课时 机动时间 6课时 总计114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生活实际和语言实践认识550个字,能在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的基础上,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并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其中的规律,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在老师的提示下,自觉纠正不当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认识26个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能借助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阅读,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简单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的意思,逐步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习惯。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利用导语、课后题和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此基础上,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 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6.能借助拼音和读物中的图画,进行自主阅读浅显的童话、故事,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如利用教科书、教学挂图、报刊、电视、各种标牌广告、工具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进行语文学习,从而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和领域。 2.挖掘自然、生活等多种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如学习“多彩的春天”这一单元,可让学生结合生活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发现春天、感受春天。学习“家庭生活”这单元时,课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感受家庭的温暖,家人之间的谦让与关爱。 (二)教学实施 1、围绕重点,加强训练。 在课程实施中,紧紧围绕学习重点识字写字进行训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使用结合。写字教学时要做到“三当堂一保证”,“三当堂”就是当堂指导、当堂书写、当堂反馈。这“三当堂”必须要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写这个字时笔顺是否正确,是否用心,“一保证”就是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书写指导和书写时间。这样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进行指导,保证学生的书写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重视引导,体现自主。 一年级的孩子,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示范、多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逐步学到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还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学会的、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识字,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如进行小组学习,当小老师等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3、重视朗读,教给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要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时,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范读、领读等让学生感受读书的方法、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充分体会课文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配音朗读、分角色朗读、赛读等。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1、课程目标_______年一贯整体设计。(九) 2、_______与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人文性) 3、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 _____ 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_______和_______。(1~2;3~4;5~6;7~9;整体性;阶段性)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_______上升,最终全面达成_______。(螺旋;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1~2年级为“_______”,3~6 年级为“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 8、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3500) 9、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_______,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_ ______,提高文化品位和_______。(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价值观;审美情趣) 10、能主动进行_______学习,在_______中学习,运用语文。(探究性;实践)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______和______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1 12、第一学段:(一)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___ 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_______为指导,坚持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世界;未来)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新教材解读 马龙县旧县小学罗聪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本学期,历时近五个年头的部编新教材终于在热切期盼中显出真面目。为引领一年级语文教师准确把握这套教材的特点,切实使用好新教材,我通过研读新课标,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对新教材进行了解读。 一、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几点变化 部编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采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图,显得大气优雅,赏心悦目。新教材有哪些变化呢? (一)、调 1、教材板块调整 原版教材第一单元是拼音教学,新版教材第一单元是识字教学。为什么要这样改呢?拼音教学的定位是工具——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识字难度低于学拼音的难度,这样编排便于和儿童的学前生活相连接。 2、识字与拼音比重调整 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识字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现在的10课。目的: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3、选文调整 新版本教材共有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9篇课文。选文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

适宜教学的内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字种调换 新教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例如:《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白、里”。《画》,原版要求会写“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高频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写高频字,容易而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能够带动后面的学习。 (二)、减 1、内容减少 和原版本相比,新版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由原来的20课减少到14课,拼音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2单元。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和融合,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2、识字量减少 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目的: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呵护孩子爱学习的天性。 (三)、增 1、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新增的《金木水火土》、《江南》、《春节童谣》、《剪窗花》等,

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供参考)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1、汉语拼音: ⑴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⑵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⑵认识常用汉字380个,会写其中的126个。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⑷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⑶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⑷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⑶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⑷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

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材定位: 一、知识定位: 学前教育前学生,学生年龄小,知识学习程度不同。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一年级知识:注重笔画的顺序和书写规范,句子简单。课文短小。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写简单的句子、到能写几句话。二年级知识二年级合体字大量出现。更要关注汉字的特点,如形声字、字理识字,更加强调字义。句子比一年级时要长。课文内容要丰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写好话,还能用好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现在有的学生都能用好冒号和双引号。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四个单元的“汉语拼音”、两个单元的“识字”三个单元的“课文”、两个“综合性学习”和七个“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一幅学校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四单元,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几十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㈠、12篇课文,识字㈡后又5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0个左右个。17篇课文分作3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积累与运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2196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