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篇 太阳和恒星世界(第二讲 恒星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教案

第三篇 太阳和恒星世界(第二讲 恒星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教案

第三篇 太阳和恒星世界(第二讲 恒星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教案
第三篇 太阳和恒星世界(第二讲 恒星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教案

第三篇太阳和恒星世界

第二讲恒星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本讲主要内容:

§1.辐射基本知识

§2.恒星的光度和星等

§3.恒星的距离和大小

§4.双星和恒星的质量

一、辐射基本知识

1. 电磁辐射

?人们获得天体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四种:电磁辐(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宇宙线(cosmic rays);中微子(neutrinos);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

电磁辐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波动性:电磁辐射是以变化的电磁场传递能量、具有特定波长和强度的波(波动性)。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波长范围:<0.01? – 30 m

1 ?ngstrom = 10-10 m

(波长λ)×(频率ν) =光速c = 3×108 m s-1

根据波长由短到长,电磁辐射可以分为γ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射电等波段,可见光又可分解为七色光。

?粒子性:电磁辐射由光子构成(粒子性)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或颜色)有关:频率越高(低),能量越高(低)。

E = hν

其中Planck常数h = 6.63×10-27 erg s-1

2. 黑体辐射(blackbody radiation)

?黑体(blackbody)

能吸收所有的外来辐射(无反射)并全部再

辐射的理想天体。

?黑体辐射

具有特定温度的黑体的热辐射。

大部分正常恒星的辐射可以近似地用黑体

辐射来表示。

?Stefan-Boltzmann定律

单位面积黑体辐射的能量F=σT 4

其中Stefan-Boltzmann常数

σ=5.67×10 -5 erg cm-2s-1 K-4

?Wien定律

黑体辐射最强处的波长λmax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λmax T=0.29 (cm K)

高温黑体主要辐射短波,低温黑体主要辐射长波。

恒星的温度和颜色

? 恒星的颜色反映了恒星的表面温度的高低。

? 温度越高(低),颜色越蓝(红)。

3. 电磁波谱

? 基尔霍夫( Kirchhoff )定律

(1)热的、致密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生连续谱;

(2)热的、稀薄的气体产生发射线;

(3)连续辐射通过冷的、稀薄的气体后产生吸收线。

4. 多普勒红移

? Doppler 谱线红移 (Doppler shift)

由于辐射源在观测者视线方向上的运动而造成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波长或频率的变化。 远离(接近)观测者辐射源发出的电磁辐射波长变长(短),称为谱线红移(蓝移)。 c

V z r =?-=000λλλλλ 二、恒星的光度和星等

1. 恒星的光度和亮度

? 光度L (luminosity):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是恒星的固有量。

? 亮度F (brightness):在地球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天体的辐射量。

视亮度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天体的光度、距离和星际物质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

2. 视星等m (apparent magnitude)

? 古希腊天文学家Hipparcos(依巴谷)在公元前150年左右首先创立的表征恒星亮度的

系统(1等星-6等星)。

? 星等值越大,视亮度越低。

? 天文学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星等系统,定义星等相差5等的天体亮度相差100倍,

即星等每相差1等,亮度相差 (100)1/5=100.4≈2.512倍。

3. 绝对星等M (absolute magnitude)

? 绝对星等:天体位于10秒差距( pc )距离处的视星等,它实际上反映了天体的光度。 ? 距离模数 (distance modulus) :m -M

m -M =5log r (pc)-5

4. 恒星的光谱分类和赫罗图

Harvard 大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在1890-1910年首先提出的恒星光谱分类法。

? 根据恒星光谱中Balmer 线的强弱,恒星的光谱首先被分成从A 到P 共16类。 ? 后来经过调整和合并,按照温度由高到低的次序,将恒星光谱分成O, B. A, F, G , K, M

七种光谱型(spectral type). 光谱型 表面温度(K) 颜色 特征谱线

O 30,000 蓝 强电离He 线,重元素多次电离线

B 20,000 蓝白 中性He 线,重元素一次电离线,H 线

A 10,000 白 H 线,重元素一次电离线

F 7,000 黄白 重元素一次电离线,H 线和中性金属线

G 6,000 黄 重元素一次电离线,中性金属线

K 4,000 红橙 中性金属线,重元素一次电离线

M 3,000 红 中性金属线,分子带

每一种光谱型可以继续分为0-9十个次型。太阳的光谱型为G2 。

? 赫罗图 (H-R diagram)

? 由丹麦天文学家E. Hertzsprung (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H. R. Russell (罗素)

创立的恒星的光度 - 温度分布图。

? 赫罗图的横坐标用恒星的温度(或光谱型),纵坐标用恒星的光度(或绝对星等)表

示。

三、恒星的距离和大小

1.恒星距离的测定

(1) 三角视差法 (trignometric parallax)

? 利用三角法测量恒星的距离

基线越长,可测量的恒星距离越远。

? 周年视差 (annual parallax)

以地球轨道半长径作为基线测量恒星的距离。

恒星的距离通常以秒差距(parsec) 或光年(light year) 作为单位。

令a = 1 AU 为平均日地距离(1天文单位),d 为恒星的距离,则

)pc (1)AU (206265/sin ρρρρ'

'=''=≈=a

d d

a 1 秒差距是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

? 天文单位:1.4959×108km

? 光年:1 ly = 9.460×1012km

? 秒差距:1pc= 3.084×1013km=3.262 ly

? 1秒差距(pc)=3.26光年(ly)= 206265天文单位(AU)

周年视差ρ是恒星相对于地球轨道半长径所张的夹角。

(2)恒星距离的测量的其它方法:红移法、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标准烛光法等。

2. 恒星大小的测定

(1) 方法

? 直接测量法:Michelson 干涉法、掩食法(仅对距离近、体积大的恒星适用)。 ? 间接测量法

根据Stefan-Boltzmann 定律,恒星的光度 L = 4πR 2σT 4, 通过测量恒星的光度L 和表面温度T 就可以得到它的半径R

22/1)()(-Θ

ΘΘ=T T L L R R 其中 R ⊙ = 7×1010 cm, T ⊙ = 5770 K 。

(2) 结果

根据恒星体积的大小可以把它们分成以下几类:

超巨星 R ~ 100-1000 R ⊙

巨星 R ~10-100 R ⊙

矮星R ~R ⊙

恒星的大小分布为:

10-5 R ⊙ (中子星)

103 R ⊙(超巨星)

四、双星和恒星的质量

双星

? 由在彼此引力作用下互相绕转的两颗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

? 大部分的恒星位于双星和聚星系统中。

? 组成双星的两颗恒星均称为双星的子星(主星、伴星),以椭圆轨道相互绕转。 ? 两颗子星围绕公共质心作椭圆运动,半长径分别为a 1和a 2. 公共质心位于椭圆的焦

点上,子星在运动时与公共质心始终位于一条直线上。

? 椭圆轨道的大小与子星的质量有关:M 1a 1=M 2a 2

? 如果以一颗子星以参照点,另一颗子星的相对运动也是一个椭圆,其半长径为 a =a 1 + a 2

目视双星质量的测定

利用Kepler 第三定律和Newton 万有引力定律:

得到:)(421223M M πG

P a +=

23

21)yr /()AU /()(P

a M M M =+Θ

以太阳-地球系统为参照,其中a , P 为双星的轨道半长径和周期。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

初中物理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求时间——v t=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浮=G –F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F/S p =ρgh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 F = G 总 / n s =nh 斜面公式:FL=Gh 物理量 单位 F —— 拉力 N G ——物体重 N L ——物体通过的距离 m h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m 功公式: W =F s P =W/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η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100%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表达式:R=R 1+R 2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 (利用等流推分压)21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212 1R R W W =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P = P 1+ P 2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1/R=1/R 1+1/R 2 或R=R 1R 2/ (R 1+R 2)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利用等压推流分)12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力学基本物理量与测量

第二节 力学基本物理量及测量方法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物理实验,很多物理定律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或者是实验基础上的推理得到的,物理学的大厦中镶嵌着无数令人瞠目结舌的精妙实验。古人说九尺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对物理力学的学习,就从基本的力学物理量和简单的测量方法开始。 1.力学的基本物理量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固有的性质和运动的状态。物理量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力学中通常选长度、质量、时间为基本物理量,这三个物理量可以导出所有力学的导出物理量,例如速度(如右图)。导出物理量是根据物理量的 定义由基本物理量组合而成的。 物理量要同时用数字和单位两部分来表示,否则不产生任何物理意义。 1.1.长度和长度单位 我们用长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大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为了方便我们也经常使用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和纳米(nm )等长度单位。 1m =10—3km =10dm =102cm =103mm =106m μ=109nm 。 例题:F 是电容的单位符号,A 是电流强度的单位符号,…… 20mF =__________F =__________F μ 100mA =__________A =__________A μ 500g =___________kg 除以上长度单位以外,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天文单位来做长度单位。1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以 8103?米/秒的速度经过1年所走过的距离,约等于9460730472580800米。1天文单位(AU )是指地 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1 10496.1?米。 请思考: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200亿光年以外的星星,那我们看到的光岂不是来自200亿年前?我们看到的星星的样子是200亿年前样子?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岂不是不同时间和空

初中物理公式和常用物理量大全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2、【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分和计算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分和计算 湖南省衡东二中陈小莲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安排了计算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活动”。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内容复杂、抽象,超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范围,学生很难理解。在教这一内容时,我是作了如下的处理: 1、让学生理解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概念。 湘教版教材介绍太阳日是指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恒星日是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我认为用人教版老教材的介绍更好理解,太阳日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时间间隔;恒星日是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简单解释上中天的意思,即天体位于观测者的头顶时。 2、让学生明白地球与太阳、恒星的距离远近。 日地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而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却有4.2光年,也就是说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也是日地距离的20多万倍。图中所画的恒星是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 3、让学生体会太阳日和恒星日的产生过程。 由三个同学来演示。同学一代表地球站最前面,同学二代表太阳站第一排,同学三代表恒星站最后一排,三人同在一直线上,同学一(地球)面向同学二(太阳)和同学三(恒星),视为第一次上中天,老师指导同学一(地球)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自转3600时停,老师强调恒星的遥远,同学三(恒星)其实应该在更远的地方,地球在这一过程中公转的移动距离相对于遥远的恒星来说几乎是没动的,所以书本上三颗恒星是同一恒星。这时同学一(地球)再次面向同学三(恒星),视为恒星第二次上中天,为一个恒星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恒星日示意图,图一) 而此时同学一(地球)并没有面向同学二(太阳),同学一(地球)继续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一点,才面向同学二(太阳),视为太阳第二次上中天,为一个太阳日。(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恒星日示意图,图二)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力学基本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原理及仪器介绍: 圆柱体密度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H D m V m 2 4πρ== (1) 液体密度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水 水 待测液体待测液体水 水 待测液体 待测液体 m m m m ρρρρ?= ?= (2) 实验仪器: 1.游标卡尺 如图1所示,游标卡尺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条主尺和一个套在主尺上并可以沿它滑动的副尺(游标)。游标卡尺的主尺为毫米分度尺,当下量爪的两个测量刀口相贴时,游标上的零刻度应和主尺上的零位对齐。 如果主尺的分度值为a ,游标的分度值为b ,设定游标上n 个分度值的总长与主尺上( n-1 )分度值的总长相等,则有 a n n b )1(-= (3) 图1 游标卡尺示意图

主尺与副尺每个分度值的差值即游标尺的分度值,也就是游标尺的精度(最小读数值): - =-a b a n a n a n =-)1( (4) 常用的三种游标尺有50,20,10=n ,即精度各为、、。 游标尺的读数方法是:先读出游标零线以左的那条线上毫米级以上的读数L 0,即为整数值;然后再仔细找到游标尺上与主尺刻线准确对齐的那一条刻线(该刻线的两边不对齐成对称状态),数出这条刻线是副尺上的第k 条,则待测物的长度(即为小数值)为 n a k L L ? +=0 (5) 图2是50=n 分度游标卡尺的刻度及读数举例。图上读数: 00.0215.00120.0515.60L L k mm =+?=+?= 图2 游标卡尺读数示意图 螺旋测微器 如图3所示,螺旋测微器是在一根测微螺杆上配一螺母套筒,上有分度的标尺。测微螺杆的后端连接一个有50个分度的微分套筒,螺距为50mm 。当微分套筒转过一个分度时,测微螺杆就会在螺母套筒内沿轴线方向改变。也就是说,螺旋测微器的精密度(分度值)是。由此可见,螺旋测微器是利用螺旋(测微螺杆的外螺纹和固定套筒的内螺纹精密配合)的旋转运动,将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的原理实现长度测量的量具。 图3 螺旋测微器示意图 在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该检查零线的零位置,当螺杆的一端与测砧相接触时,往往会0

力学计量简介

力学计量简介 力学计量简介 力学计量主要包括质量、力值、扭矩、硬度、压力、真空、震动、冲击、转速、恒加速度、流量、流速、容量等计量测试。 力学计量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 质量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单位是kg。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属性,它表征物体的惯性和它在引力场中相互作用的能力,质量是标量。质量计量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砝码,还取决于天平。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计量单位是N。测力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通过对质量和加速度的测量来求得力值;另一种方法是物体在受力后产生的变形量或与内部应力相应的参数的测量而求得力值。 扭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计量单位N·m。如果准确地测出力的大小及该力到力的作用点的力臂长度,便可准确地测得力矩值。 硬度是指物体软硬的程度。硬度本身不是一个确定的物理量,而是一个于物体的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破坏有关的量。硬度计量的方法很多,一般分为静载压入法和动载压入法。静载压入法有布氏法、洛氏法、表面洛氏法、维氏法和显微硬度法等。动载压入法有肖氏法等。 压力是指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单位是Pa。压力计量可分为静态和动态压力计量。按压力计量范围大体有微压、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等。测量的具体压力又分为绝对压力、大气压力和表压力等。真空是在给定的空间内,低于标准大气压的气体状态,使用真空度来描述,单位是Pa。真空计量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绝对标准是真空计量的基础,实际应用是真空标准多为性能稳定的相对标准。 振动是用位移、速度、加速度和频率等物理量来描述。校准方法一般有绝对法和比较法。对于加速度计常要校准其灵敏度和灵敏度随频率的变化。校准装置采用高、中、低频振动标准校准装置等。冲击是激起系统瞬间扰动的力、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突然变化,该变化的时间要小于系统的基本周期。冲击加速度的单位是m/s^2。冲击的校准方法一般分为三种,绝对法、间接法和比较法。 转速或角速度是单位时间的角位移。标准转速装置是校准和检定转速表的主要装置,由复现转速的装置和转速测量装置组成。转速的计量单位是r/min。恒加速度计量是利用标准装置校准线、角加速度计的特性。线加速度计量是利用静态(低频)加速度标准器校准加速度计的静态数学模型和低频动态特性。角加速度计量是利用角加速度标准器校准角加速度的静态数学模型和低频动态特性。 流量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有效截面流体的体积或质量。流量计量对流体的体积流量(单位为m^3/h)、质量流量(单位为kg/h)进行计量。流体流量的测量方法有容积法和称量法。气体流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钟罩法、活塞法和音速喷管等。 流速是单位时间流体流动的距离,最常用的计量单位是m/s。流速的测量一般有三种基本方法,压差法、热线(膜)法和激光法。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F 浮=ρ水gV 排 F 浮=G

p=S F p=ρgh 帕斯卡原理:∵p1=p2 ∴2 2 1 1 S F S F = 或 2 1 2 1 S S F F = F1L1=F2L2 或写成:1 2 1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P =t W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 热量计算公式: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力学热学实验中的基本测量仪器

力学热学实验中的基本测量仪器 实验离不开测量,必然少不了使用测试类的仪器。按教学规律,知识的获取应该由浅入深,物理实验也应先简单后复杂。实验者最先于某一实验中遇到某种测量仪器,那他就应该认为这一实验就是对这一测量仪器的“专门训练”。但不可能把每一种测试仪器的知识在每一个相关实验里都编写出来,使实验者开始遇到时就能就近学习。因此我们只有把常用的部分测试仪器的知识从中抽出来归类单独编写在各大类实验的前面,而在具体实验中用到时用文字着重指出在何处查阅,以适应实验者随时的需要。当然还有些测量仪器虽然通用,但在本书只是个别实验用到,那么这类仪器就在相关实验里介绍。本节就力学和热学实验中通用的部分测量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仪器误差作简单介绍 一、常用长度测量仪器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是组成空间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世界上任何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尺寸,空间尺寸和物体几何量的测量对现代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需求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米尺 米尺包括钢卷尺和钢直尺,米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估测到十分之一毫米,同时最后一位是估计的。测量过程中,一般不用米尺的端边作为测量的起点,以免因边缘磨损而引入误差,而可选择某一刻度线(例如10 cm刻线等)作为起点。由于米尺具有一定厚度,测量时就必须使米尺刻度面紧挨待测物体AB(如图2-1所示),否则会由于测量者视线方向的不同(即视差)而引入测量误差(图2-2 ) 附:钢直尺和钢卷尺的允许误差 钢直尺钢卷尺 尺寸范围 (mm) 允许误差 (mm) 准确度等级示值允许误差(mm) Ⅰ级±(0.1±0.1L) >1~300 ±0.10 Ⅱ级±(0.3±0.2L) >300~500 ±0.15 注:式中L是以米为单位的长度, 当长度不是米的整数倍数时, 取最接近的较大的整“米”数。 >500~1000 ±0.20 1000~1500 ±0.27 >1500~2000 ±0.35 (二)、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比钢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它的精度比钢尺高出一个数量级。游标卡尺的结构如图 4-3 所示。

完整力学计量基础教程

力学计量基础教程 概述 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和产生变形的规律的科学,而力学计量是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计量学研究,研究的是各种力学量的计量与测试的理论与方法,以确定量值为目的,最终用一个数和一个合适的计量单位来表示出被测的力学量值。其主要包括质量、容量、密度、流量、力值、硬度、转速、压力等计量项目。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量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符号kg(千克或公斤)表示。质量是力学计量中最基本的计量项目之一。标准砝码、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称为质量计量的三大要素。测量方法有交换法、替代法、连续替代法和直接衡量法。 容量也称容积,它是指容器内可容纳物质(气体、液体、固体颗粒)体积的量,亦即容器内部所含有的空间体积。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是一项基础性的法制计量工作习惯上常用单位升(L)。容量计量有衡量法、容量比较法、几何尺寸测量计算法。 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质量值,或者说是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符号为kg/m3,测量密度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经计算确定物质的密度;另一类是间接测量法,即是利用各种物理效应,使另一个物理量随物质密度的变化而改变,通过测量该物理量的大小确定物质的密度。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其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牛顿,符号N。力是矢量,力的大小(力值)、力的方向及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力的效应分为“动力效应(可用牛顿第二定律表征的)”和“静力效应(内部应力)”,上述也是测量力的两种方法。 硬度是材料或工件软硬程度的定量表示,它表征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按试验力加速度的大小,将试验分为静态硬度试验(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和显微硬度试验)和动态硬度试验(肖氏、里氏硬度试验)。 第一章质量计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量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符号[kg(千克或公斤) ]表示。质量也是是描述物体的惯性及该物体吸引其它物体的引力性质的物理量,是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和统称. 所有物质都具有两种性质:惯性和引力。惯性是每个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恒星日与太阳日练习图解

恒星日与太阳日练习图解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表述,大都涉及恒星日和太阳日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差别可以说是地理教学难点中的难点。如果我们在教给学生恒星日与太阳日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一些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变式练习,特别是通过图解的形式来做这些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兴趣。 按照一般教科书上的说法,太阳日是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间隔的时间,或者说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当地子午线间隔的时间。对北回归线以北的人们来说,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太阳连续两次通过当地正南方向间隔的时间。同理,恒星日可以理解为是某一恒星(确切地说是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间隔的时间,或者说是某一恒星(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当地子午线间隔的时间。如果该恒星(春分点)位于当地南方天空中,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该恒星(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当地正南方向间隔的时间。 弄清了上述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下面五幅示意图做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 1、假定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即地球只是在原地自转,则恒星日与太阳日等长。如图一所示: 图一地球原地自转 图中,太阳与某一恒星同时在地球表面M点上中天。从此刻开始,地球在原地自转一圈360°后,太阳与该恒星又一次同时在M点上中天。这段时间的间隔,既是一个太阳日,也是一个恒星日。所以,如果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那么,太阳日与恒星日就总是等长的,他们都是地球自转一圈360°用的时间,因而他们都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 2、假定地球向东自转向东公转,即与现在的情况完全相同,则恒星日一定短于太阳日。如图二所示: 图二地球向东自转向东公转 图中,在地球轨道A点,太阳与某一恒星同时在地球表面M点上中天。从此刻开始,地球一边自转,一边围绕太阳公转,且方向都是向东。地球自转一圈360°的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运动到地球轨道B点。此时,该恒星又一次在M点上中天,完成了一个恒星日,用的时间是23h56m4s。但此刻太阳并没有再次上中天。太阳要再次在M点上中天,地球必须再多自转一个角度α(当然,再自转这个角度的同时,地球必定还要在公转轨道上再往前公转一个角度)。多自转角度α,大概需要3m56s。因此太阳日要长于恒星日3m56s,即一个太阳日的时间为23h56m4s+3m56s=24h。 3、假定地球向西自转而向东公转,则恒星日要长于太阳日。如图三所示: 图三地球向西自转向东公转 图中,在地球轨道A点,太阳与某一恒星同时在地球表面M点上中天。从此刻开始,地球一边向西自转,一边围绕太阳向东公转。地球自转一圈360°的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运动到地球轨道B点。此时,该恒星又一次在M 点上中天,完成了一个恒星日。但在此之前,太阳已经再次上中天。太阳再次在M点上中天时,比该恒星再次上中天整整少自转了一个角度α(当然,少自转这个角度的同时,地球公转必定也少转一个角度)。因为少自转角度α,所以,太阳日要短于恒星日。在这样的一个太阳日中,地球实际自转的度数是360°-α。 4、假定地球向东自转而向西公转,则恒星日要长于太阳日。如图四所示:

实验一基本力学量的测量

实验一 基本力学量的测量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各种各样的长度测量仪器中,?它们的外观虽然不同,但其标度大都是以一定的长度来划分的。对许多物理量的测量都可以归为对长度的测量,因此,长度的测量是实验测量的基础。在进行长度的测量中,我们不仅要求能够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还要能够根据对长度测量的不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仪器,以及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条件采用适当的测量手段。 ?? 密度是表征物体特征的重要物理量,因而密度的测量对物体性质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规则的物体,用物理天平测出其质量,用测量长度的方法测出其体积,即可测量出物质的密度。 练习一 长 度 的 测 量 实验目的: 1.分别用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计测量长方体、球体等试样的尺寸,并求长方体、球体 的体积; 2.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运算,求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实验仪器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待测物体 实验原理 一、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主要由主尺和游标两部分组成。游标是在主尺上附加一个能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读数时,主尺上直接读出主尺最小刻度以上的整数部分;游标上读出主尺最小刻度以下的数值。 游标上n个分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n-1)个分格的总长度相等,以x,y分别表示游标与主尺上的每一格的长度,因此y n nx )1(-=。如图1-1所示是游标上n=10的情形。

?? ?? ??图1-1 游标卡尺原理示意图 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之差为:?? σ =y-x= n 1y σ称为游标的精度(亦叫测量的准确度),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值,它可以准确地读到主 尺最小分格值的n 1 。 ? 常用游标的分格值有 1/10 、1/20 、1/50几种,相应的分度值为0?.1mm 、0.05mm 、 0.02mm 。 测量时,根据游标“0”线所对主尺的位置,可在主尺上读出物体长度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部分,毫米以下的长度部分由游标读出,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L 的一般表达式为: σn Ka L += 式中K 是游标的“0”线所在处主尺上的整毫米数,a 主尺的最小分度值,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对齐(或最靠近)。σ是游标卡尺的准确度,第二项n σ就是从游标上读出的毫米以下的长度部分。如图1-2中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5mm ,游标的第9格与主尺的某一条线对齐,所以读数为4mm+0.05mm*9=4.45mm 。 图1-2 游标卡尺的读数 二、螺旋测微计(千分尺) 螺旋测微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的量程是25mm ,分度值是0.01mm 。螺旋测微计结构的主要部分是微动螺旋杆,相邻螺纹距是0.?5mm 。因此,当螺旋杆旋转一周时,它沿轴线方向只前进0.5mm 。螺旋杆是和螺旋柄相连的,在柄上附有沿圆周的刻度(微分筒)共有50个等分格。当螺旋柄上的刻度转过一个分格时,螺旋杆沿轴

时间的天文划分

时间的天文划分 天文时间基础是:(1)地球自转;(2)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3)月球绕地球的轨道运动。天文学中由此定义了下表所列几种主要的年、月、日。 天文时间 日 月 年 平太阳日 朔望月 回归年 真太阳日 恒星月 恒星年 平恒星日 近点月 近点年 真恒星日 交点月 交点年 历书日

回归月 儒略年 平太阳日是平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由东向西通过同一子午线圈所需要的时间。 真太阳日是真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由东向西通过同一子午线圈所需要的时间。 平恒星日是平春分点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由东向西通过同一子午圈所需要的时间。 真恒星日是真春分点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由东向西通过同一子午圈所需要的时间。 平太阳日长与平恒星日长之比为:1.002737909265+0.589T×10-10 平恒星日长与平太阳日长之比为:0.997269566414-0.586T×10-10 地球自转周期与平恒星日长之比为:1.0+(97097+59T)+10-12 平恒星日长与地球自转周期之比为:0.999999902902-59T×10-12 这里T为从1900.0起算的儒略世纪数。 朔望月是月相从新月变化到新月所需要的时间。恒星月是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近点月是月球上连续两次经过近地点所需要的时间。交点月是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向北通过黄道(升交点)所需要的时间。回归月是月球黄经连续两次等于春分点黄经所需要的时间。它们的长度分别为: 1朔望月=29.53059 平太阳日 1恒星月=27.32166 平太阳日 1近点月=27.55455 平太阳日 1交点月=27.21222 平太阳日 1回归月=27.32158 平太阳日 回归年是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恒星年是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近点年是地球连续两次经过近日点所需要的时间。交点年是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经过月球轨道的升交点所需要的时间。儒略年是以回归年为基础的纪年方法。各种年的长度为: 1回归年=365.24220 平太阳日 1恒星年=365.25636 平太阳日 1近点年=365.25964平太阳日 1交点年=346.62003平太阳日 1儒略年= 365.25平太阳日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力学基本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 计科120 姓名柳天一实验班号 实验号 1 4 实验名称力学基本测量 实验地点教三203 实验目得: 1、学习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得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 2、掌握用浮力称衡法测量物体得密度。 3、掌握一般仪器得读数规则,巩固有效数字与误差得基本概念。 实验原理及仪器介绍: 圆柱体密度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1) 液体密度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2) 实验仪器: 1、游标卡尺 如图1所示,游标卡尺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条主尺与一个套在主尺上并可以沿它滑动得副尺(游标)。游标卡尺得主尺为毫米分度尺,当下量爪得两个测量刀口相贴时,游标上得零刻度应与主尺上得零位对齐。 如果主尺得分度值为 a ,游标得分度值为b,设定游标上n个分度值得总长与主尺上( n-1 )分度值得总长相等,则有 (3) 图1 游标卡尺示意图

主尺与副尺每个分度值得差值即游标尺得分度值,也就就是游标尺得精度(最小读数值): (4) 常用得三种游标尺有,即精度各为0、1mm、0、05mm、0、02mm。 游标尺得读数方法就是:先读出游标零线以左得那条线上毫米级以上得读数L0,即为整数值;然后再仔细找到游标尺上与主尺刻线准确对齐得那一条刻线(该刻线得两边不对齐成对称状态),数出这条刻线就是副尺上得第条,则待测物得长度(即为小数值)为 (5) 图2就是分度游标卡尺得刻度及读数举例。图上读数: 图2 游标卡尺读数示意图 螺旋测微器 如图3所示,螺旋测微器就是在一根测微螺杆上配一螺母套筒,上有0、5mm分度得标尺。测微螺杆得后端连接一个有50个分度得微分套筒,螺距为50mm。当微分套筒转过一个分度时,测微螺杆就会在螺母套筒内沿轴线方向改变0、01mm。也就就是说,螺旋测微器得精密度(分度值)就是0、01mm。由此可见,螺旋测微器就是利用螺旋(测微螺杆得外螺纹与固定套筒得内螺纹精密配合)得旋转运动,将测微螺杆得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得原理实现长度测量得量具。 图3 螺旋测微器示意图 在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该检查零线得零位置,当螺杆得一端与测砧相接触时,往往会有系统误差(读数不就是零毫米),所以必须先记下螺旋测微器得初读数z0,根据不同情况z0有正负之分。测量时将物体放在测砧与螺杆端面之间,转动测力装置,至听到“咯咯”得响声为止,两端面已与待测物紧密接触。从毫米分度尺上读出大于0、5mm得部分,0、01mm 以上得部分从微分筒边缘刻度盘上对准基准线处读出,同时要估读出0、001mm级。则待测物得实际长度为。螺旋测微器读数例如图4所示。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填空复习

初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填空复习 1.1长度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 .长度的主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3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 千米=米;1分米=米,1厘米=米;1毫米= 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 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 特殊测量方法: ⑴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 的,然后这些小物体的 ,就可以得出小 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⑵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s), 它的常用单位有。 1h= min= s. 1.2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速度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公式: _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 是:。 1米/秒=千米/小时 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 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和。 1.3 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 ,,,, 一一,…、 1 1 比________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1S西1v伯 2 “ 2 " 4. 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 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不同 5. 人们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 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基本物理量与物化参数的测定

6.基本物理量与物化参数的测定?????????????????????????????? 实验88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概述 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此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叫做等压热效应Q p。在化学热力学中,则是用反应体系焓H的变化量△H来表示的,简称为焓变。为了有一个比较的统一标准,通常规定100kPa为标准态压力,记为p 。把体系中各固体、液体物质处于p 下的纯物质,气体则在p 下表现出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称为热力学标准态。在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称为化学反应的标准焓变,用△r H 表示,下标“r”表示一般的化学反应,上标“ ”表示标准状态。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重要的数据都是在298.15 K下测定的,通常用298.15 K下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记为△r H (298.15K)。 本实验是测定固体物质锌粉和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反应焓变: Zn(s) + CuSO4(aq)═ZnSO4(aq)+ Cu(s) △r H m (298.15K)=- 217 kJ?mol-1 这个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在标准状态、298.15 K时,发生了一个单位的反应,即1 mol的Zn与1 mol的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1 mol的ZnSO4和1 mol的Cu,此时的化学反应的焓变△r H m (298.15K)称为298.15 K时的标准摩尔焓变。其单位为kJ?mol-1。 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仪器称为量热计。对于一般溶液反应的摩尔焓变。可用图8.1.1所示的“保温杯式”量热计来测定。 图8.8.1 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在实验中,若忽略量热计的热容,则可根据已知溶液的比热容、溶液的密度、浓度、实验中所取溶液的体积和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和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求得上述化学反应的摩尔

天文学~~

第二章习题 1.在某地观测星空,不同的日期 能否看到相同的星空?如今天晚上10时看到的星空,在15天以后什么时间还能看到?答:在不同的日期一般无法在同一时刻看到相同的星空,但可以在不同时刻看到相同的星空(不考虑行星等太阳系内的天象)。 今天晚上10时看到的星空在15天后大约晚上9时能看到。(由于地球公转,导致每天星空提前出现,一年后正好提前一整天,故每天提前24小时/365≈4分钟出现) 2.什么是春分点?春分点的赤经和赤纬是多少? 答:春分点是天球上黄道与赤道的两个交点之一,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于每年的3月21日左右经过该点。赤经参考点:春分点在天 球上的视位置和恒星一样也作周日运动,所以与恒星的距离不变,坐标值不随时间变化,和观测地位置无关。 春分点的赤经和赤纬都是0度。 3.名词解释:天赤道、子午圈、地平圈、黄道 答:天赤道是地球赤道面与天球的交线; 子午圈是通过天顶和北天极的大圆,或观察者所在的经圈平面(或经过天顶、天底和地心的经圈平面)与天球的交线; 地平圈是地平面(通过地心并垂直于观测者垂线的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视运动的轨道。 4.说明测量天体距离的困难和一种测量距离的方法。 答:天体普遍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人类无法到达,不能用直接测距的方法。 间接测距方法中最简便的就是三角视差法,利用不同点对目标的视角差来确定目标与地球的距离。在地球上利用三角测量法的困难:地球上的基线太短,地球直径1.3万公里(1.3×10-9光年)最近恒星4.3光年,角度太小无法测量。 5.试说明视星等和绝对星等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视星等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希帕恰斯首先用肉眼估计了星的亮度,按明暗程度分成6等级: 星的亮度越大,星等越小. 绝对星等 视星等不是恒星真实发光能力,有的星发光强度大,可看起来暗(距离远),可有的星发光强度不大,但看起来亮(距离近)。 把恒星移到10秒差距(32.6光年)处,再比较它们的亮度(目视星等),其目视星等叫做绝对星等。(相等的距离). 用M表示绝对星等,用m表示目视星等,D(单位:秒差距pc)表示星体与地球的距离,则有:M=m+5-5logD。 第三章习题 1.请说出地球公转的证据 答:地球公转有多方面的物理证据。它们是:恒星周年视差、光行差等。恒星的周年视差,是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移对于恒星视位置的影响;恒星的光行差,是地球的轨道速度对于光行方向的影响;它们从不同侧面证明了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四季星空的变化及四季的变化也可作为地球公转的证据。 2.月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答: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水,大气极其稀薄(10-10 Pa),没有火山活动,也没有生命,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已经知道月海有22个,总面积500万平方公里。从地球

第4章 4. 力学单位制—速度—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作业检测

第四章 4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8] 合格考训练 (25分钟·满分60分) )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7分,共42分) 1.(2020·广东省珠海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下列哪一组(B) A.米尺、弹簧秤、秒表B.米尺、天平、秒表 C.量筒、天平、秒表D.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解析:长度、时间、质量是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米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秒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故B正确。 2.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选定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的是(B) A.力的单位牛顿B.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 C.路程的单位米D.电压的单位伏特 解析:牛顿不是基本单位,故A错误;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基本单位,故B正确;路程不是基本物理量,长度才是基本物理量,单位是米,故C错误;电压不是基本物理量,伏特也不是基本单位,故D错误。 3.关于物理量和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力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C.1N=1kg·m·s-2 D.“秒”“克”“摄氏度”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质量、时间三个物理量被选作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故A 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1N=1kg·m·s-2,故C正确;“摄氏度”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故D错误,故选C。 4.关于力的单位“牛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使质量是2 kg的物体产生2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 B.使质量是0.5 kg的物体产生1.5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 C.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 D.使质量是2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常数及公式、定律归纳一、基本物理量:

7、手臂长约:50——60cm 8、手掌面积约:100-120cm29、脚掌面 积约:200-250 cm210、对地压强:行走时约:2×104Pa 站立时约:1×104Pa11、步长约:50-70cm 12、步速约:1.5m/s 13、骑自行车速度约:4m/s 14、骑自行车时受到的阻力约:20N 15、骑自行车时的功率约为:100W 16、脉搏跳动频率约:70-75次/min(1. 2Hz)17、正常血压约: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 18、人体正常体温约:36.5℃19、100米短跑时间约:13-14s 速度 约:7.5m/s 20、人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五、初中阶段常见的常数 声音在15℃的空气的传播速度:v =340m/s 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0×10 8m/s =3.0×10 5 km/s 水的密度:ρ=1g/cm3=10 3kg/m3

水的比热容:c= 4.2×10 3 J/(kg ℃)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照明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对人类而言,理想的声音环境是:30~40分贝 1个标准大气压p = 1.013×10 5 Pa=76cmHg g =9.8N/kg,粗略取10 N/kg 人的密度跟水的差不多 六、容易搞错的单位换算关系 1 m/s=3.6km/h 1g/cm3=10 3kg/m3 1 度=1Kw h=3.6×10 6 J 1m=10 3mm=10 6μm =10 9nm 1标准大气压= 760 毫米高水银柱= 1.01 ×10 5Pa(帕) 1 m 3 = 10 3dm 3 (升L)= 10 6 cm 3(毫升mL)= 10 9 mm 3 七、初中阶段的基本公式(定律、原理) (一)力学部分: 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 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 压强公式:压强=压力/受压面积p=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也适用用于气体。) F浮=G排=ρ液V排g 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当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 阻力乘以阻力臂。F1l1=F2 l2 功的计算公式: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受到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 =F s计算功率的公式:P =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 连通器原理:当连通器中的液体静止时,各容器内的液面总是在同一高度。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体或液体流速越快的地方,产生的压强就越小。 (二)电学部分: 欧姆定律:通过电路中的一段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R = 电功(电热)的计算公式:W=I U t =P t =I 2 R t =t 电功率(发热功率)的计算公式:P=I U ==I 2 R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