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个人的战争》的辞格解析

《一个人的战争》的辞格解析

《一个人的战争》的辞格解析
《一个人的战争》的辞格解析

《一个人的战争》的辞格解析

摘要:《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作者在修辞表达上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这也是《一个人的战争》语言的一大特色。多种辞格的运用为小说的内容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一个人的战争》修辞格

辞格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小说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丰富表达形式,同时也可以更合理的诠释内容表达的需要。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为了表达的需要,选择了相应的修辞格进行表达。《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如,比喻、排比、反复、回环、顶针、同语、词序、设问、反问、相反相成、类聚等。林白在小说的叙述中巧妙地使用辞格,她将很多隐蔽的感受以及一些内心活动,透过修辞手段呈现出来。下面就从具体的辞格运用进行分析。

一、比喻

细腻深入的语言呈现,隐蔽情感的赤裸表达,在林白小说中尤为明显。林白的语言诗话特征明显。作者灵活地使用比喻这一辞格,丰富了表达需要的同时,也使小说透过语言的层面,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如:

〔1〕女孩多米犹如一只青涩的番石榴,结缀在b镇岁月的之头上,穿过我的记忆闪闪发光。

〔2〕多米想,梅琚也许正是在回忆往事,她沉浸在镜子里头,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修辞格一般都具有形式独特新颖、内容丰富、功能生动鲜明等特点。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精神和风格。 英译汉中常见的修辞格,包括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句法修辞格等,本文着重介绍了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加注、意译法、替换法、归化、切分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 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修辞格的翻译上存在许多差异,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总的来说,英语修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意译、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一)直译法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His present hunger awoke and gnawed at him.这会儿,他肚子里的饥饿又苏醒过来撕咬着他。 (二)加注法加注也是丰富译文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Christ,to hear some of th ose sailor’s myths,you’dthink bloody Fort know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注:诺克斯

堡是美国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三)意译法由于许多英语修辞手法或比喻形象本身是特有的,如保留其形象就会危害其义。 如英语的头韵法,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很难碰巧找到这样的汉语搭配,即使勉强凑韵,也不一定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保证译文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然后尽一切可能去表现原文的节奏和旋律。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 now and never机不可失 (1)He is the mouth of the Hous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crown.他是议会对王室的发言人。 (2)He took his time and the floor.他不慌不忙,翩然起舞。 (四)替换法 替换法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其他修辞格翻译某种达到原文具有的效果, 二是保留修辞格,但是在内容上做少许变动,而不会影响效果。 第一种情况的例子: (1)Anna was thin and black,a very umbrella of awomen.安娜是个又瘦又黑的女人,简直像一把雨伞。 (2)(2)They went to the funeral with weeping eyes andhearts.他们向墓地走去,眼里流泪,心里滴血。 第二种情况可以拿比喻的翻译作例,比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应用

辞格翻译的弥补

弥补法——对不能译的辞格,尽可能补救 这类修辞格一般都在字形、宇音、词性、词的结构、词的缩减、词义更换、字的排列等方面做文章,而这些原文的特点是无法传达到译文中去的。对这些不能译的修辞格,我们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那些非译不可、不译就会严重影响原作思想力度或情节发展的修辞格,我们应尽可能地加以补救,如换格、加重语气、加上脚注。对那些与原作思想力度和情节发展无重大关系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干脆不译。对诗词对联中不能译的修辞格,我们最好能作一个简短的说明,让不懂原文的人领悟到原文修辞格的妙处,笔译、口译皆如此。 (一) 联边;头韵;转品;歇后 . 联边 联边是汉语里特有的修辞格。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让个以上在一起的汉字使用同一偏旁部首,让读者看了这反复使用的偏旁,就能联想起与这偏旁有关的形象,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联边。由于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无法把汉语偏旁反复使用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也翻译出来。如: ) 浩海汪洋波涛涌溪河注满 雷霆霹雳霭雪雾霖雨秀霏(旧时“海神庙”对联) (下联里的“云”字一定要用繁体字,否则就无法达到联边的目的。) ) 梧桐枝横杨柳树 汾河浪激泗洲滩(《古今巧联妙对趣话》) (上海市青浦县有条汾河,汾河的急流之处叫泗洲滩。) )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 (明朝宰相叶向高一次夜宿新科状元家,状元出了这里的上联,叶向高对出了这儿的下联。) ) 清朝,侍郎毕某宴请尚书王某,约蒲松龄作陪,三人饮酒属对。毕侍郎彬彬有礼,出了第一联: 三字同头左右友, 三字同旁沽清酒, 今日幸会左右友, 聊表寸心沽清酒。 王尚书盛气凌人,出了第二联: 三字同头官宦家, 三字同旁绸缎纱, 若非当朝官宦家, 谁人配穿绸缎纱。 蒲松龄不畏权贵,出了第三联 三字同头哭骂咒, 三字同旁狼狐狗, 山野声声哭骂咒, 只道道多狼狐狗。 )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上下联各在其偏旁包含“金木水火土”五行。) ) 逍遥近道边,憩息慰务懑,

辞格:借代与夸张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和事物叫借体;借体之所以能代替本体,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是实在的,而不是想象的。根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系,将借代可以分为若干类。 1.特征代本体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事物名称。例如: ①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地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②像吴三桂那样首鼠两端的人,在初对于自成本有归顺之心。只是尚在踌躇观望而已。这差不多是一般的史家所公认的事。假使先给其父子以高爵厚禄,三桂谅不至于“为红颜”而“冲冠一怒”。 ③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旧毡帽下面浮现着希望的酱赤的面孔。 例①用“花白胡子”称代长有花白胡子的那个人。例②用“红颜”称代面施红妆、容颜美貌的妇女。例③用“旧毡帽”称代戴着旧毡帽的农民。这些是借人的特征代替人的例子。 ④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在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⑤老栓看着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日。 例④用“红的”代替有这种颜色的人血。例⑤用“硬硬的”代替银元。例⑥用太阳的光“曦”代替太阳。这些是借物的特征代替物的例子。 2.专名代泛称用人或事物专用的名称代替与它有密切关联的人或事物。例如: ⑦我们所进行的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不管在哪一条战线上,都需要有成千上万的雷锋。 ⑧这一群贪婪而又卑怯梦想着征服全世界的现代凯撒和现代拿破仑,一心期希西欧各国供给全部炮火。 ⑨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例⑦是用专名“雷锋”代替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青年。例⑧是用专名“凯撒”、“拿破仑”代替梦想征服世界的野心家。例⑨是用专名“诸葛亮”代替像诸葛亮那样聪明多智的人。 3.具体代抽象用具体的、形象的、能给人以直观感受的事物代替可以被人理解的某种含义。例如: ⑩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我们中间还有东北人,我就是一个。东北人听你们的话,最能够知道斤两。(12)别那么轻易地把饭碗丢掉了。 例⑩用具体的“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代替“牺牲”。例11用具体的“斤两”代抽象的“分量”。例12用具体的“饭碗”代替抽象的“职业”。 4.部分代整体每种事物都有最显著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这部分最引人注意,人们就用这部分代替事物的整体。例如: (13)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解放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例13用文言的部分词语“之乎者也”代替文言,例14用船的部分构件“帆”代替“船”,例15用细小的财物“一针一线”代替任何财物或哪怕是一点点财物。

汉英修辞格中强化语意的夸张之对比分析

摘要:夸张Hyperbole属于词义上的一种修辞格,是作者或说话人以主观的眼光对客观的人或事物故意扩大或缩小的渲染、描述,用以抒发其强烈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深刻感受。文学作品中,运用夸张可增强语言的鲜明感,提高表述的生动性,收到突出事物特征、丰富语义、强调某种感情的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实例简述了汉英修辞格中强化语意的夸张Hyperbole的用法和特点的异同。 关键词:修辞格;夸张;对比;分析 一、相同点释义 从用法和效果上看,汉英的夸张有异曲同工之处 1.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1)Hamlet:O God,I w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were it not that I have bad dreams.(William Shakespeare:Hamlet) 哈姆雷特:上帝啊!倘不是因为我总做噩梦,那么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无限空间的君王的。(朱生豪译)此句采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的对照深刻有力地表达了哈姆雷特的内心感受。 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城,再顾倾国。《汉书·外戚传》 如此美人,看一眼你就保不住城邑,再看一眼,国家也保不住了。把这佳人的美丽夸到了极点。这样的夸张言简意赅,使得再精彩的描写也会黯然失色。 2.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汉英夸张都有助于渲染气氛、启发联想,突出事物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如: 1)—— —Once,when Manchester united had the narrowest of squeaks,disaster averted only by a heroic piece of goalkeeping—— —Once,just this once,Young Herbert uttered a single piercing scream that must have been audible in Peru:His soul flew out of his mouth with a sound like a fiend in torment.I glanced round and saw his little puddingy face transfigured,his cheeks were as red as fine and his eyes were blazing like twin stars. 用夸张的手法把一位足球球迷的活动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他发出的尖叫声“甚至在秘鲁也能听到”,他的面颊“红的像火焰一样”,两眼“像两颗星星一样发出强烈的亮光”,那种激动的气氛通过夸张的手法被烘托出来。 3.描景状物,渲染气氛,给人以深刻印象 1)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proverb) 仅此一根轻轻的稻草却能压断负载过重的骆驼的脊梁骨。夸张借助类比修辞方式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人由于不堪忍受最后一击而垮下去的道理。 2)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运用数字夸张的绝妙手法。这可以使形象更生动突出,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再如: 3)A lie can travel half 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 当真理刚刚穿上鞋子,谎言就已经走了半个世界。夸张和拟人两格兼用。 4.幽默风趣,令人发笑,讽刺嘲弄,入木三分 汉语中夸张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格,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篇》中就提到了在“精言不能追其极”的情况下,“壮辞可以喻其真”。夸张可避免一般语言的平淡和呆滞,带来一种异乎寻常的表达效果的生动和形象。 1)Splendid cheeses they were,ripe and mellow,and with a two hundred horse–power scent about them that might have been warranted to carry three miles,and knock a man over at two hundred yards.—— —(J.K.Jerome:The Odour of cheese)此句巧妙运用了三个数字来描写奶酪的香气,意境浓郁,幽默风趣,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味之感。 二、不同点探析 1超前夸张,又称窜前夸张,只有汉语中有。例如: 1).这媳妇才算媳妇,要如今的妇女呀,别说守一年,男人眼没闭,她就瞧上旁人了。 —— —(周立波《暴风骤雨》) 虽寥寥数语,但犀利活泼,尖刻有力,妙不可言。将水性杨花、鲜廉寡耻的女人揶揄得惟妙惟肖,将其品行刻画得入木三分。 2).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郑直《激战无名川》) 3).愁肠以断,无用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 两例都与酒有关,都形象逼真地突出激动的心情,酒力之大、酒香之浓的和情意之深。 一个是酒还没和喝,心头就已热乎乎的了,而另一例是说酒还没下肚便已化成泪水,从时间来看都超前了。 英汉夸张在修辞特点和效果虽然很相近,就其表现手法和用语上并不完全对应,通过翻译可以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汉英修辞格中强化语意的夸张之对比分析 孙文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外语学院) 90

汉译英第二讲(句子翻译技巧)学生版

汉译英(二)句子翻译技巧 主语选择 ●汉语:话题式主语,不一定是动作的执行者,作主语的词性很灵活。 ●英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词性很固定,只可以是名词,代词,非谓语动词(doing, to do), 主语从句等。另外,英语表达侧重于多样性,可以用不同的单词作为主语。 汉译英时,不同的句子起始点,结构完全不同,我们要尽可能变化思路,使译文句式多样。 ●例1: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年来得到很大提高。 ●思路一:Chines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in recent years. (语序未调整,句子起始点没有变化。) ●思路二:There has been great raise in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recent years. ●(以“提高”作主语,原文动词作谓语,现变为名词,作主语) ●思路三:These years have witnessed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 Chines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以“近年”作主语,原文时间状语变为主语) ●(还有其他思路吗?仔细想想。记住:汉语中名词皆可以充当英语句子中的主语, 只看你想不想的到,当然句子有优劣之分。) ●以上三个版本,第三句应该评分最高。用时间或者地点作主语,不仅强调了时间观 念,而且句子简洁、生动,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英语表达习惯。类似的动词有:see, witness, find等。 ●拓展练习:(1)这个运动会首先在北京兴起。 ●Beijing first saw the rise of the movement.(地点作主语) ●(2) 在南京城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Nanjing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地点作主语) ●(3) 近十年来,中国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 ●The p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great changes in Chinese education.(时间作主语) ●China has witnessed enormous changes in education in the past ten years.(地点作主 语) ●(4) 中国在2012年成功发射了“神州九号”飞船。 ●2012 saw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of China’s “the Ninth Shenzhou Spacecraft”. (地点作主语) ●主语选择还必须符合逻辑关系。 ●例2:我们国家的建设事业不仅需要工程师和科学家,同样需要各行各业的能工巧 匠。 ●难点一:选词:能工巧匠:talents, skilled workers, craftsmen, artisan, gifted people. 应该选哪个?建设:building-up,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应该选哪个?) ●难点二:主语的选择。我们国家,建设事业,应该选择哪个? ●译法一: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not only needs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but also various craftsmen. (字对字翻译,不符合逻辑) ●译法二:In her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needs not only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but also various skillful craftsmen.(主语选择正确,与need照应) ●译法三:Our country in her development needs not only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but also talents of various kinds. ●换个思路:以工程师,科学家,能工巧匠做主语怎么改?

修辞格的翻译word 版

第8课修辞格的翻译 Contents: 相同点:分类和使用 不同点:语言环境、美学观念不同,用不同修辞格表达同一概念,to eat like a horse, to work like a horse 辞格分类:音韵修辞格结构修辞格语义修辞格 辞格翻译分为三类: 可译:同一辞格 不可译:(涉及到不同文字字形结构或音韵)另辟奇径 难译:转换辞格,意译 原则:使原文音形义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出来 翻译方法: 直译意译(转换修辞格转换喻体引申词义增加用词) 弥补 classification: 音韵修辞格:(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 alliteration头韵, onomatopoeia拟声,assonance, rhyme脚韵 结构/句法修辞格:(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 repetition反复, chiasmus回文, parallelism排比, antithesis对偶, question and answer 设问,rhetoric question 反问, anastrophe倒装 语义修辞格:(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metaphor暗喻, simile明喻, metonymy转喻, personification拟人, irony反语, hyperbole夸张, understatement缩小, allusion典故, euphemism讳饰, contrast, paradox/oxymoron精警, transferred epithet移就, pun双关, zeugma拈连, parody仿拟 1.音韵修辞格:(Phonetic Rhetorical Devices) alliteration头韵, onomatopoeia拟声 rhyme脚韵 1. 1 Alliteration (头韵) It refers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same initial consonant sound in two or more words, such as “proud as a peacock” and “blind as a bat”. Alliteration is often used in poetry to give emphasis to words that are related in meaning: Wherefore feed, and clothe, and save,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Those ungrateful drones who would Drain your sweat—nay, drink your blood? —Percy Bysshe Shelly Alliteration is sometimes used in prose for the same effect—to join two or more related words: I se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p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 The Russian danger is therefore our danger, …just as the cause of any Russian fighting for his hearth and home is the cause of free men and free peoples in every quarter of the globe. ------from 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41. 翻译:增加用词 Then Lieutenant Grub launched the old recruiting routine.See,save and serve! 于是.格拉布上尉开始说起招兵的老一套了:见见世面,攒点钱,为国家出点力! 此例主要修辞手法是Alliteration(头韵)。 See, save and serve在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宾语实际上隐含在动词后面.译成汉语时需要把它表达出来。因此译

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14.修辞翻译讲义-辞格比较与翻译方法

Unit 4 Rhetoric Translation Lesson 14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1. Comparison of Figures of Speech 吕俊(1994:112-121) 英语修辞比较 1. 英汉修辞格的共同点 英语和汉语虽然是很不相同的语言,它们的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结构以及语序等是那样的不同,但在修辞的数量、类别、构成以及功能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我们可以对照地看一下,各自的修辞格: 汉语:英语: 明喻Simile 隐喻借喻Metaphor 借代Metonymy, Synecdoche 拟人Personification 反语Irony 夸张Hyperbole 含蓄渲染Litotes 委婉语Euphemism 对照Contrast 反映Oxymoron 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 双关Pun 异叙Syllepsis 拈连Zeugma 暗引Allusion 仿拟Parody 隽语Paradox (以上是词义上的修辞格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反复Repetition 联珠Catchward Repetition 回文Palindrome 对偶、排比Parallelism 反对Antithesis 设问Rhetoric Question 倒装Inversion 描述性引语Represented Speech 层递Climax 跳脱Aposiopesis (以上是结构上的修辞格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 双声叠韵Alliteration, Assonance 拟声Onomatopoeia (以上是音韵上的修辞格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 2.语言的不同特点所带来的困难 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不同结构形式的语言,它们的不同特点自然会带来修辞格上的不同特点,这些都将成为翻译中的困难,例如,双关语,回文,异叙,拈连等修辞格都存在着方面的问题。 Joe was painting in the class of the great Magister —you know his fame. His fees are high, his lessons are light—his highlights have brought him renown. 乔在伟大的麦基斯那儿学画——他的名望你是知道的,他收费昂贵,课程轻松,——他的昂贵轻松给他带来了名望。 原文中highlight 是美术中的本语,指“光线最亮处”但同时,它又是high 和light 这两个词合并而成,影射了“his fees are high, lessons are light”. 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余”的意思。 汉语中“鱼”与“余”谐音,形成双关,但英语中就没有这两个词的谐音,所以也就无法保持双关,在翻译时能舍弃这种形式而只传达其含义了。 The custom in Nangking is for all brides to invite good luck by going to the kitchen on the third day by cooking a fish, which stands for fortune. 讨论题: 1.为什么要进行修辞方面的对比? 2.英汉语修辞格上有什么异同? 2. Transl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华先发(2000:208-227/228-230) 英语修辞格的译法 A. 直译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直译。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 (1) They were only cr 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m’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 在老头子的葬礼上,他们只不过挤了几滴鳄鱼的眼泪,因为老头子在世时他们都不喜欢他。 (2) The book set off a firestorm of reaction. 这本书引起风暴般的反应。 (3) 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同这么多穿着体而又有教养的人在一起,这位乡下姑娘颇有如鱼离水之感。 (4) Towards the back of the house was a smell room painted dingy yellow , and a broken wood-burning stove in it, a large greasy table dotted with flies, a hunk of cold meat under a great fly-cover, and the fattest woman I have ever seen in my life dozing in a straight-backed chair. It was as if a sack of grain was supported by a matchbox. 这所房子的后部有一个漆成暗黑色的小房间,里面有一个东倒西歪的烧木材的火炉,一张油腻腻的大桌子,上面星星点点布满了苍蝇,一个大纱罩下面放着一大块冷肉,还有一位我生平曾见过最胖最肥的女人在一把靠背椅上打瞌睡。那简直就像一口袋粮食放在一个火柴盒子上一样。 (5) Up the road came a sound of creaking axles, and then a slow cloud of dust, and then a bull-cart bearing Ransie Bilbro and his wife. 路那头传来了车轴碾轧声,腾起了一道灰尘,接着出现了一辆牛车,上面坐着兰西比布和他的老婆。 (6) I would my horse had the speed of your tongue.但愿我的 有你的嘴那样快。 (7) I deserve neither such praise nor such censure.这样的夸奖担当不起,这样的责备我也担待不起。 (8) On the 14th of March, at a quarter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 加注 加注也是丰富译人语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当原文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 (1)Christ, to hear some of those sailors’ myths, you’d think

最新修辞-比喻(教案)

比喻”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例句解析,知识讲解,能够准确辨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2. 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 3. 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二)学习重点: 1. 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 2. 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三)学习难点:通过练笔,学生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步骤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说起比喻,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比喻句,他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我们的课本和习作中。 引出第二环节。 二辨识比喻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并说明理由: A.刚刚下过的这场雪好像与往年不同。 B .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C. 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幅精美的图案。 D. 接近黄昏,鹅毛般的大雪便铺天盖地而来。 二、依据知识解决问题: 1. 关于比喻的知识:什么是“比喻”呢?“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格。本体是所要描述的对象;喻体是用来做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有“像” “是”等。 2. 依据知识,分析习题 3. 小结: 辨识比喻的关键为: 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本体喻体,拥有相似。提出前测中一小部分学生所遇到的不能准确辨识比喻 句的问题。 三赏析妙喻 1. 听故事,辨优劣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1)勾画出比喻句,说一说哪个比喻好?为什么?

通感的认知阐释

通感的认知阐释 摘要通感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机制,它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既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同其他隐喻一样,通感隐喻也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而形成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下,运用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来分析通 感,以便探寻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和心理奥妙。 关键词通感隐喻认知方式意象图式隐喻模式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并将它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但是Lakoff和Johnso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将这种说法彻底推翻了。他们提出隐喻是普遍的,不可简化的。人类理解的想象结构直接影响隐喻意义的本质,并规约我们的理性推理。隐喻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方式。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通感这一隐喻修辞手法,通过对其相关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以及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通感的认知性阐释。 一、什么是通感 通感(synaesthesia),望文生义,指的是人的各种感觉相互连通,身体某一感官受到刺激,产生反应,同时又引起其他感官的反应。它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指我们在思考或交流使用乙器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去表达属于甲器官范畴的事物印象,以达到新奇、精辟的表达效果。传统上,通感现象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现象和文体现象,是润饰辞藻的一种修饰手段。例如英语中有 piercing cry (刺耳的声音)、sweet music (悦耳的音乐)、 sour look (怒视)、a loud shirt (颜色花哨的衬衫)、 soft light (柔和的光线)这样的表达方法。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法,如“闻见(香味)、听见、冷眼、清净、音色、声音刺耳、眼睛尖、口味重”等。小孩会说“妈妈的牛奶洗面奶闻起来好甜啊!”。电视台广告中也有“听得见的微笑”之说。在文学作品中,通感更是受到了古往今来中西文人的青睐,被广泛地运用着。 二、通感隐喻的认知阐释 英语中synaesthesia(也可写作synesthesia)就是与汉语“移觉”相对应的修辞格。该词中的syn,据 Webster’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来自希腊语的 aisthēesis,意为sensation。其定义为

翻译史第二讲

第二讲:早期的佛经翻译 一、关于翻译的早期记载 《册府元龟·外臣部·鞮(di2)译》记载,周时有越裳国“以三相胥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这是对翻译官的不同称呼。后翻译之职,又称“象寄”“象胥”“鞮译”。又因“夷语与中国相反”,古文把夷语称为“反舌”,而译官又叫“舌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到汉朝,我国主要的外事活动是对北方的匈奴用兵,故翻译活动逐渐用“译”来统称了。二、佛经翻译活动分期 张振玉认为,“佛教之传入中国盖在西汉末年”,那就是公元元年前后。东汉明帝八年(65年),蔡谙赴天竺取经,两年后,蔡自天竺归,佛经翻译由此开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佛经翻译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由东汉末年到西晋,名译家有安清、支谦、支谶、竺法护等。第二时期自东晋至南北朝,名译家有南方的佛陀跋陀罗、宝云等,北方的昙无谶、鸠摩罗什等。第三时期,则是唐代,为佛经翻译之大成。玄奘孤征天竺,研求佛法,历17年;回国后,19年里翻译了佛经73部(相当于25部圣经的分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佛经翻译第一阶段(东汉末年到西晋) 1.《高僧传》载: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遣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寻访佛法。……竺法兰,中天竺人也,自言诵经数万章,为中天竺学者之师。时蔡谙既至彼国,相随间行而至,既达洛阳,便善汉言。谙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所谓……四十二章等五部。四部失本不传,江左惟四十二章经,今见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又有《释老志·序》说,秦景和蔡谙同往天竺求经,后与摄摩腾、竺法兰回洛阳,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翻译出来的佛经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早期佛经翻译的一大特点:很多经书没有书面原本,多为合作翻译的结果。西域或天竺来的高僧口诵经文,然后由中方人员合译出经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公元2世纪,安世高译经“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同时代的译者有支谶、安玄、严佛调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安世高,即安清。【百度百科】 3支谦简传【百度】 支谦,又名支越,字恭明。原为月支人,故姓支。祖父东汉时率数百人来华定居。支谦生于中国,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三人均闻名于世。汉献帝末年,谦避乱入吴,孙权赏识其才华,拜为博士。他通晓六种语言,博览群书,本人并非沙门,但佛理精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4.《法句经序》:我国译论的开山之作 法句经序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经语(僧版作“结语”,严版与藏版同)犹诗颂 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僧版作“众经”,严版与藏

隐喻含义的认知阐释

2009年第4期总第241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9,№4 Serial №241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朱建新,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收稿日期:2009-02-18(修改稿) 隐喻含义的认知阐释 朱建新 (淮阴工学院外语系,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 ichards &B lack 的“互动理论”、Lakoff &Johns on 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 &W ils on 的“关联理论”。本文在论述这三种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 关键词:隐喻;认知研究;三种认知理论 A Study on the Cogn iti ve I n terpret a ti on of M etaphor ZHU J ianx in (Fo re ign L anguage D ep a rt m en t ,H ua iyin Ins titu te of Techno logy ,H ua i πan 223001) Abstract:Based on three main cognitive theories ofmetaphor,namely,Interaction Theory,ConceptualMetaphor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the pa 2per explores their motivations,ways and li m itations in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Key W ords:metaphor;cognitive study;three cognitive theories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9)04-0018-04 对隐喻的研究可分为三个传统:一是修辞学传统,二是哲学传 统,三是语言学传统。三种研究传统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修辞学家关心的是隐喻的修辞功能;哲学家关心的是隐喻对思维的影响,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与词的组合、词的意义变化等联系在一起。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ichards (1936)&Black (1962)的“互动理论”、Lakoff &Johnson (1980)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 &W ilson (1995)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本文试图对这三种认知理论作一综述,并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和方式,以及它们阐释隐喻的局限性,以便我们能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1.Richards &Black 的“互动理论”与隐喻阐释 从人类的认知角度谈论隐喻的,最早可追溯到雪莱(Shelley )。雪莱说,“隐喻不是游离于语言之外的一种装饰品,而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关键所在”(严世清,1995)。但对隐喻的认知特征阐述得最明确、最系统的要首推Rich 2ards 。首先Richards (1936)引入了“本体”(tenor )和“喻体”(vehicle )的概念,认为隐喻就是由喻体和本体这两部分构成的。如在隐喻“a seed of hope ”中,seed 是喻体,hope 是本体。其次,他认为隐喻的含义来自于喻体和本体的相互作用。Richards (1936)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隐喻,“当人们使用隐喻时,就把表示两个不同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Richards,1936)。Richards 对隐喻的论 述,突破了修辞学将隐喻仅仅作为辞格来研究的局限,拓宽了对隐喻本质理解的视野,奠定了其在隐喻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Black (1962)在Richards 观点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隐喻“互动理 论”。Black (1962)认为,“次项”(即Richards 所说的“喻体” )是一个语义联想集,它被当作是理解“主项”(即“本体” )的一个“透镜”(lens )或“过滤器”(filter ),隐喻的含义是“主项”和“次项”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对隐喻“Man is a wolf ”的理解:wolf 是一个可供联想的语义体系,听话人以此为“透镜”来认识man,从而突出了wolf “凶猛”这一普遍认同的含义。于是wolf 和man 两者相互作用,听话人在头脑中重塑对man 含义的理解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wolf,从而理解了“Man is a wolf ”的隐喻含义。总的来说,隐喻“互动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语义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把隐喻次项的联想含义应用于主项,因此可以认为隐喻创造了相似性,而创造相似性改变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因而是一个认知问题。(参见林书武,1997) Black (1997)的“互动理论”后来发展成为隐喻的语义观的基本理论。他(1997)认为,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predication ),其表达形式是句子,而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词语;隐喻是在做出一项陈述,而不仅仅是对一个实体的重命名。这样,Black 就将隐喻从词语层次提升到了句子层次作为一种语义现象来考察,这一转变也将隐喻纳入了篇章的认知范畴。隐喻的语义观利用语义特征来阐释隐喻。该理论认为,隐喻违反了语义的“选择限制”(selection restriction ),是一种语义异常现象(semantic anomaly )。如:The stone died .通过义素分析,发现stone 具有以下语义特征:physical object,natural,non 2living,mineral,concreted 。die 具有如下语义特征:processwith result,namely,that some living entity x ceases to be living (Levinson,1983)。很显然,此句并不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