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变化率与导数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变化率与导数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变化率与导数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变化率与导数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丰富多彩的变化问题随处可见。函数是描述运动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如何定量刻画千变万化的变化现象,是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7世纪创立的微积分就源于研究运动物体的变化规律,它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这是微积分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对于宏观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变化过程,可以利用平均变化率的这个指标,但是随着对变化问题研究的深入和细化,用平均变化率已经不足刻画一个较复杂的变化问题,需要引进瞬时变化率的概念。由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拓展至瞬时变化率的概念,这不是两个平行概念间的迁移,而是在原有概念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如果说平均变化率是静态的概念,那么瞬时变化率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蕴涵的无限分割的微分的思想,无限逼近的极限的思想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学会用瞬时变化率来“度量”变化过程。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抽象的数学往往都具有丰富的实践背景,变化率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不例外。课堂教学需要再现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思想和丰富内涵,感受数学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的形成也是人的思想的自然合理、符合逻辑的发展过程。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从具体案例中,发现平均变化率是在刻画变化规律中过程的重要指标作用和局

限性。

2.通过实例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激发学生求变、

求新的学习热情。

3.自然合理地形成微分、逼近、极限等数学观点,体会微积分的思想及其内涵,

理解导数就是瞬时变化率。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函数是刻画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学生定性分析变化现象的重要认知基础。或许学生能够从函数图象上感受函数变化的快与慢。但学生往往缺乏从定量和抽象的层面去分析数学问题本质的习惯与能力。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是从林林总

总的变化率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即2

121)()(x x x f x f x y --=??是表示函数)(x f y =在区间[1x ,2x ]或[2x ,1x ]上函数平均变化率。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来观察和表达一个数学现象。在本节课中,预计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1)当区间不断缩小时,函数在这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2)在变化的“瞬间”,平均变化率有没有意义?它还能否刻画“瞬间”的变化规律?(3)当0→?x 时,x y ??将成为0

0型的式子,那么它代表了什么还有意义吗?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会困扰现在的学生,也困扰了当时的数学家们。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从平均变化率概念到瞬时变化率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特别是微分、逼近、极限思想的体现和运用。

四、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对于函数概念、函数图象与性质等知识与方法理解和掌握是本节课的教学基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从函数解析式、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图象态势等方面对由函数刻画的变化现象作出定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和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基础,直观而形象的课件都可以支持学生对一个问题从表面到本质,从形象与抽象的转变。通过设计浅显而又形象的问题,逐渐深化学生对于变化率概念的认识,借助几何画板和电子表格,形象地展示气球半径的变化和瞬时速度的逼近过程,都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支持条件。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门见山,引入课题。提出今天学习的课题是“变化率与导数”,并指出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丰富多彩的变化问题随处可见。

问题1: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一个变化现象?

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例。

“当你吹气球的时候,随着球内的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

你能否用数学的方法,来解释这种现象。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中的例子,问题的设计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对于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解决,需要对问题进行理想化,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忽略其次要部分。这是数学

建模的思想。在本问题中,气球可以抽象为标准的球体,因此球体的体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就能明确地表达出来,33

4r V π=。这样我们就能定量地研究气球容量V 与半径r 之间的关系。同时,空气要求是均匀地冲入气球的(数学含义是什么?)。其次,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来解释这种现象,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用平均变化率是刻画这种现象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活动预设:希望学生能够从他们的视角来回答问题。如从函数变化的角度,343)(π

V V r =,利用学生对于幂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基础,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从函数

图象上可以看出函数)(V r 是增函数,并且增长的速度

是变慢的。

如果是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追问,什么是“增长的速度是变慢”?进而引入到更加精细的定量分析:

(1)当空气容量从0增加到1L 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r r (dm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62.00

1)0()1(≈--r r (dm/L ); (2)当空气容量从1增加到2L 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r r (dm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6.01

2)1()2(≈--r r (dm/L ); 通过图象分析与电子表格计算,可以看到平均膨胀率是逐

渐减小的。

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变化率是解释变化现象的重要指标。

问题1—2:你能举出一些你所知道的用平均变化率来描

述的指标吗?

设计意图:概念的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归纳,光有一个例子是不够的。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允许教师通过多个例子来建立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因此需要引发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对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吸纳进行顺应和同化。预设学生能够回答诸如斜率、增长率、利率、速度、加速度、效率、利润等。

问题2:对于一个描述变化过程的函数)(x f y =,请写出函数从1x 到2x 的平均变化率,

并画出示意图。

设计意图:深化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内涵,引导学生写出1

221)()(x x x f x f --,

引入记号12x x x -=?, )()(12x f x f y -=?,平均变化率可以表示为:

1

221)()(x x x f x f x y --=??。并为后续学习导数的几何意义作铺垫。 (二) 设疑求变,形成新知

任何的数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因此必然有局限性。平均变化率也一样,有时它不够用了。指提出有一个关于高速公路的例子:

有一条新造的高速度公路,高速交警为了保证行驶安全,要控制汽车行驶速度,于是采用计时的方法,记录汽车在起点和终点的时间,计算车辆的平均速度。于是问题产生了……

问题3:驾驶员在途中开得很快,但到了终点的收费处旁等待,到了时间以后才开出高速公路。如果你是交警,那么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使学生能够想到,需要在途中增加监控设备,缩短计算平均速度的时间间隔,才能解决问题。而事实上,交警正是这样做的。以学生的生活背景设置问题,使学生感知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形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问题4:一种称为“电子狗”的产品出现了。司机只要在监控设备有效的监控范围内控制速度,在监控范围外就可以任意超速而不受处罚。那么你又有什么好的对策吗? 设计意图:预设学生会回答两种方法。第一,进一步缩短监控的范围,可以增加监控设备。但是监控设备不能无限增加,于是也可以增加流动监控设备,造成全程监控的假象。第二,真正实行全程监控,利用GPS 行车记录仪,记录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每一个“瞬间”的速度,使汽车在每一个瞬间都不超速。从而引出“瞬时速度”的问题。 问题5:什么是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回答,让学生充分暴露其想法。教师顺势利导,帮助学生形成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为了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同样我们可以在一个实例的背景中讨论这个问题。

问题6:人们发现,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105.69.4)(2++-=t t t h 。你能否知道起跳

后大约2s 左右,这个运动员的速度吗?

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以下几个环节:

(1)2s 左右怎样表示?

用t ?表示“瞬间”的时间,那么2s 左右可以表示为[2,

t ?+2](0>?t ),或者[t ?+2,2](0

(2)在2s “瞬间”的平均速度是:

t

h t h ?-?+)2()2(,这个平均速度与t ?的正负有关吗? (3)当“瞬间”越来越小时,

t

h t h ?-?+)2()2(还有意义吗? 即当0→?t 时,t

h t h ?-?+)2()2(还有意义吗?如果我们将0=?t 直接代入这个式子,将会出现0

0的不定型,怎么办? (4)我们可以对t

h t h ?-?+)2()2(作小小的变形,以看清楚它。 t h t h ?-?+)2()2(=t t t t t ?--=??+???+-9.41.135.6)4(9.4,我们从分母中消去了t ?,这个非常好,去掉了给我们造成麻烦的t ?。现在我们可以将0=?t 代入得到1.13-。

(5)过程0→?t ,有

1.13)2()2(-→?-?+t

h t h ,这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回答:表示“当2=t ,0→?t 时,平均速度t

h t h ?-?+)2()2(趋近于确定值1.13-。这是一个时间间隔趋近于0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t h t h ?-?+)2()2(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这个值我们就可以认为在2=t 时的“瞬时速度”,也叫做0→?t 时,式子t h t h ?-?+)2()2(的极限。记作1.13)2()2(lim 0-=?-?+→?t

h t h t 。 (三)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问题6:依照前面的问题,你能给出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的定义吗? 设计意图:至此形成函数瞬时变化率概念已经水到渠成。我们所需要的是进行符号语言上的抽象与规范。

一般地,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 我们称它为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derivative ),

记作)(0x f '或0|x x y ='

即 )(0x f '=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 (四)回顾总结,体验文化

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我们一起经历了历史上伟大人物发明微积分所做工作。微积分是数学的基础,也是科学发展的基石。其中微分、逼近、极限的思想就是为了对于“无限”的征服。“数学是定义无限的本质的科学”,研究无限是微积分发展的原动力。 牛顿和莱布尼茨在17世纪分别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牛顿研究微积分着重于从运动学来考虑,莱布尼茨却是侧重于几何学来考虑。牛顿建立了无穷小概念,从面奠定了微

积分的基础,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

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英国),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创立了微积分,并且构筑了力学的大厦。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德国),是德国最重

要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和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他所创设的微积分符号远远优于牛顿的符号,这对微积分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上网查阅有关微积分创建的故事,了解微积分创建的意义和伟大功绩。

设计意图:微积分的创立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创举,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数学巨大而又广泛的应用。微积分的创立不仅是数学思想史的里程碑,也是科学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体会微积分的创立与人类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

六、 目标检测设计

1. 向半径为20cm 的球形气球里注入空气,气球半径以每秒1cm 的速度增大。试求

10秒后气球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率。

2.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t s 时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是105.69.4)(2++-=t t t h ,

求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在1=t s 时的瞬时速度,并解释此时的运动状况。

3. 身高165cm 的人,从3m 高的街灯下以每分钟90m 的速度沿着直线走

过,试求出这个人的影子的速度和影子长度的变化率。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导数的背景(5月4日)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边际成本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瞬时速度 问题1: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析:大家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2 2 1gt s =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t ?很小时,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222)(9.44.2939.4)3(9.4)3()3(t t t s t s s ?+?=?-?+=-?+=? 从而,t t s v ?+=??= - -9.44.29. 从上式可以看出,t ?越小,t s ??越接近29.4米/秒;当t ?无限趋近于0时, t s ??无限趋近于29.4米/秒. 此时我们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是29.4. 当t ?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t s ??的极限就是小球下降3秒时的速度,也叫做 瞬时速度. 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 =s (t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为t t s t t s t s ?-?+= ??)()(.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2. 切线的斜率 问题2:P (1,1)是曲线2x y =上的一点,Q 是曲线上点P 附近的一个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趋近时割线PQ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

高中数学变化率问题教案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16.01 2) 1()2(L dm r r ≈--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

全国优质课-导数的概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人教A版 导数的概念 2018年10月

《1.1.2导数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开封高中张传涛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一节1.1.2的第一课时--导数的概念.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的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考虑到高中学生认知水平,没有采用一般的:数列----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导数这种建立概念的方式,而是从变化率入手,用形象直观的“逼近”定义导数.这样一来,一方面排除了因难以理解极限的形式化定义,而对导数本质理解的干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导数本质与内涵的理解上;另一方面,学生对逼近的思想有了丰富的直观基础和一定理解,有利于大学学习严格的极限定义.本节课将导数概念的建立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明确瞬时速度和切线斜率的含义,然后去掉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由两个实例出发,抽象出一般函数的瞬时变化率的概念,给出导数的定义.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让学生亲自计算、几何画板展示等方法,让学生体会逼近的思想和用已知探求未知的思考方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建立导数概念及对导数思想和内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置 本节的中心任务是形成导数概念.概念形成通过两个实例抽象得出: (1)借助高台跳水问题,明确瞬时速度的含义; (2)借助抛物线的割线逼近切线的问题,明确切线斜率的含义; (3)以速度模型为出发点,结合切线斜率抽象出导数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导数就是瞬 时变化率,理解导数内涵. (4)通过平均变化率的计算,让学生切身体会逼近思想,渗透以已知探求未知的思考 方法,提升数据处理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三、学生学情分析 1.重点中学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习过瞬时速度; 在之前函数零点的学习过程中,已有利用“二分法”逼近函数零点的经验,“逼近”的思想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2.可能存在的问题: (1)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附近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 时间间隔越来越小时,逐渐趋于一个确定的值,而且这个确定值就是物体在该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个过程学生难以想象,同时数值逼近的运算繁琐,但又不能采取简单的方式告知学生,而是要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充分感知当||t ?趋于0时, t h ??趋于一个定值,当||x ?趋于0时,x y ??趋于一个定值. (2)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用到思想方法和表达形式的迁移,即把从平均速度到瞬 时速度过渡中所运用的“逼近”的思想方法迁移到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渡,从对一个具体函数在一个确定点的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迁移到任意一个函数在任意一点的瞬时变化率的表达,这样的探究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不适应而产生困难.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具体的实例,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逼近”的 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用类比的方法归纳探究出导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优秀教案21-变化率与导数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变化率与导数(1) 教材分析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因而也是解决诸如运动速度、物种繁殖率、绿化面积增长率,以及用料最省、利润最大、效率最高等实际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在本章,我们将利用丰富的背景与大量实例,学习导数的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通过应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解决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等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导数在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材安排导数内容时,学生是没有学习极限概念的.教材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极限概念高度抽象,不适合在没有任何极限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所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导数这个特殊的极限去体会极限的思想,这为今后学习极限提供了认识基础.另一方面,函数是高中的重要数学概念,而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因此,安排先学习导数方便学生学习和研究函数.基于学生已经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习了瞬时速度,因此,先通过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去得出瞬时速度,再由此抽象出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瞬时变化率的的模型,并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课时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 版)数学选修1-1第三章第一节的《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概念》是第2课时,主要讲解导数的概念及利用定义求导数. 教学目标 重点: 通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探求,抽象概括出函数导数的概念. 难点:使学生体会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意义,由此得出函数在某点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并由此得出导数的概念. 知识点:导数的概念. 能力点:掌握利用求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实现求导数的基本步骤 教育点:通过导数概念的构建,使学生体会极限思想,为将来学习极限概念积累学习经验 自主探究点:通过导数概念的教学教程,使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 过程. 考试点:利用导数的概念求导数. 易错易混点:对0x ?→的理解,0,0,x x ?>?<0,0x x ?>?≠但0x ?≠. 拓展点: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 (人教A版)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第一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学设计 课题: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教材:人教A版《数学》选修1-1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是人教A版选修1-1第三章第三课第一节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必修一中学习了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学习了导数以后,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是导数在研究处理函数性质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应

用.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等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通过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掌握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更一般方法,进而为后面学习函数的极值,最值等作出知识铺垫,打下能力基础,进行方法指导,因此,本节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完善建构,拓展提升的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 课堂学生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好,但是学习单调性的概念是在高一第一学期学过,因此对于单调性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同时导数是高中学生新接触的概念,如何将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联系起来是一个难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四则运算,初步接触了导数在几何中的简单应用,但对导数的应用还仅停留在表面上.本节课应着重让学生通过探究来研究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重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难点: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借助几何直观,通过实例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会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同时感受和体会数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探索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二是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三是能由导数信息绘制函数大致图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围绕这些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参与课堂,并从中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本节课时学习过导数的概念和运算后,首次运用导数解决函数相关问题的一节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探索和运用新的工具即导数解决单调性问题是本节课的关键,利用手边胡工具,更好的分析这个过程,运用信息技术确认加深理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分析原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正负之间的关系,本着由形到数,由数到形,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高中数学《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A 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一节的《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是在学习了函数平均变化率以后,过渡到瞬时变化率,从而得出导数的概念,再从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迁移至瞬时变化率即导数的几何意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从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需要中产生的,它深刻揭示了函数变化的本质,其思想方法和基本理论在在天文、物理、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日常生活及经济领域也日渐显示出其重要的功能。 在中学数学中,导数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横向看,导数在现行高中教材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是众多知识的交汇点,是解决函数、不等式、数列、几何等多章节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它以更高的观点和更简捷的方法对中学数学的许多问题起到以简驭繁的处理。 从纵向看,导数是函数一章学习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对极限知识的发展, 同时为后继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应用打下必备的基础, 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瞬时速度,因此,先通过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去得出瞬时速度, 再由此抽象出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瞬时变化率的的模型, 并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而在第一课时平均变化率的学习中,课本给出了一个思考,观察函数 )(x f y 的图像,平均变化x y 表示什么?这个思考为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埋下 了伏笔。因此,在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之后, 立即让学生继续探索导数的几何意义,学生会对导数的几何意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从数值逼近、几何直观感知,解析式抽象三个角度认识导数的含义,应用导数的定义求简单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 掌握求导数的基本步骤,初步学会求解 简单函数在一点处的切线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及用已知探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变化率和导数(三个课时教案)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16.0)1()2(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6.01 2)1()2(L dm r r ≈--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1 212) ()(V V V r V r --

高中数学导数与积分知识点

高中数学教案—导数、定积分 一.课标要求: 1.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 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 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 ,y=x ,y=x 2,y=x 3 ,y=1/x ,y=x 的导数; ② 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 (ax+b ))的导数; ③ 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 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 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例如,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① 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 通过实例(如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6)数学文化 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要求见本《标准》中"数学文化"的要求。 二.命题走向 导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运用导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极值和最值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高考中考察形式多种多样,以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观题目的形式考察基本概念、运算及导数的应用,也经常以解答题形式和其它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 三.要点精讲 1.导数的概念 函数y=f(x),如果自变量x 在x 0处有增量x ?,那么函数y 相应地有增量y ?=f (x 0+x ?)-f (x 0),比值 x y ??叫做函数y=f (x )在x 0到x 0+x ?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即x y ??=x x f x x f ?-?+)()(00。 如果当0→?x 时, x y ??有极限,我们就说函数y=f(x)在点x 0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记作f’(x 0)或y’|0x x =。

(word完整版)数学北师大版高中选修2-2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变化率与导数》全部教案 §1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第一课时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平均变化率 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会求给定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并能根据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判断函数在某区间上变化的快慢。 二、教学重点:从变化率的角度重新认识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函数平均变化率就是函数在某区间上变化的快慢的数量描述。 教学难点:对平均速度的数学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始终都在运动和变化着。因此在数学中引入了变量的概念后,就有可能把运动现象用数学来加以描述了。由于函数概念的产生和运用的加深,也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就继解析几何之后产生了,这就是微积分学。微积分学这门学科在数学发展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它是继欧氏几何后,全部数学中的最大的一个创造。 从微积分成为一门学科来说,是在十七世纪,但是,微分和积分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研究解决抛物弓形的面积、球和球冠面积、螺线下面积和旋转双曲体的体积的问题中,就隐含着近代积分学的思想。十七世纪,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了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 第一类是研究运动的时候直接出现的,也就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 第二类问题是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第四类问题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一个体积相当大的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引力。 十七世纪的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为解决上述几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法国的费尔玛、笛卡尔、罗伯瓦、笛沙格;英国的巴罗、瓦里士;德国的开普勒;意大利的卡瓦列利等人都提出许多很有建树的理论。为微积分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十七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国度里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的创立工作,虽然这只是十分初步的工作。他们的最大功绩是把两个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无穷小量,因此这门学科早期也称为无穷小分析,这正是现在数学中分析学这一大分支名称的来源。牛顿研究微积分着重于从运动学来考虑,莱布尼茨却是侧重于几何学来考虑的。牛顿在1671年写了《流数法和无穷级数》,这本书直到1736年才出版,它在这本书里指出,变量是由点、线、面的连续运动产生的,否定了以前自己认为的变量是无穷小元素的静止集合。他把连续变量叫做流动量,把这些流动量的导数叫做流数。牛顿在流数术中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已知连续运动的路径,求给定时刻的速度(微分法);已知运动的速度求给定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积分法)。德国的莱布尼茨是一个博才多学的学者,1684年,他发表了现在世界上认为是最早的微积分文献,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长而且很古怪的名字《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就是这样一片说理也颇含糊的文章,却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以含有现代的微分符号和基本微分法则。1686年,莱布尼茨发表了第一篇积分学的文献。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符号学者之一,他所创设的微积分符号,远远优于牛顿的符号,这对微积分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现在我们使用的微积分通用符号就是当时莱布尼茨精心选用的。微积分学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初等数学束手无策的问题,运用微积分,往往迎刃而解,显示出微积分学的非凡威力。 研究函数,从量的方面研究事物运动变化是微积分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数学分析。 本来从广义上说,数学分析包括微积分、函数论等许多分支学科,但是现在一般已习惯于把数学分析和微积分等同起来,数学分析成了微积分的同义词,一提数学分析就知道是指微积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微分学和积分学。 微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导数、微分等。 积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积分、不定积分等。 微积分是与应用联系着发展起来的,最初牛顿应用微积分学及微分方程为了从万有引力定律导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此后,微积分学极大的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各个分支中的发展。并在这些学科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

高中数学选修2-2导数--导数的运算(解析版)

高中数学选修2-2导数--导数的运算(解析版) 1.若f (x )=sin π 3 -cos x ,则f ′(α)等于( ) A .Sin α B .Cos α C .sin π3+cos α D .cos π 3+sin α [答案] A [解析] ∵f (x )=sin π 3 -cos x ,∴f ′(x )=sin x ,∴f ′(α)=sin α,故选A. 2.设函数f (x )=x m +ax 的导数为f ′(x )=2x +1,则数列{1 f (n ) }(n ∈N *)的前n 项和是( ) A.n n +1B .n +2n +1C.n n -1 D .n +1n [答案] A [解析] ∵f (x )=x m +ax 的导数为f ′(x )=2x +1,∴m =2,a =1,∴f (x )=x 2+x , ∴f (n )=n 2+n =n (n +1),∴数列{1 f (n ) }(n ∈N *)的前n 项和为: S n =11×2+12×3+13×4+…+1 n (n +1)=????1-12+????12-13+…+????1n -1n +1 =1-1n +1=n n +1 ,故选A. 3.已知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其导函数f ′(x )的图象大致形状是( ) [答案] B [解析] 依题意可设f (x )=ax 2+c (a <0,且c >0),于是f ′(x )=2ax ,显然f ′(x )的图象为直线,过原点,且斜率2a <0,故选B. 4.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且满足f (x )=2xf ′(e)+ln x ,则f ′(e)=( ) A .e - 1B .-1C .-e - 1 D .-e [答案] C [解析] ∵f (x )=2xf ′(e)+ln x ,∴f ′(x )=2f ′(e)+1x ,∴f ′(e)=2f ′(e)+1 e , 解得f ′(e)=-1 e ,故选C.

1.1变化率与导数第1课时 精品教案

1.1变化率与导数 【课题】: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意义,为后续建立瞬时变化率和导数的数学模型提供丰富的背景。 (2)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归纳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课前准备】:powerpoint 【教学过程设计】:

(基础题) 1.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方程是:()2 12 S t gt =,求1s 到2s 时的平均速度. 解:213 14.72 S S g m -= = ,211t t s -=,

则()21 21 14.7/S S v m s t t -= =- 2.水经过虹吸管从容器甲中流向容器乙,t s 后容器甲中水的体 积 (单位:3 cm ),计算第一个10s 内V 的平 均变化率。 注: (10)(0)100 V V -- 3.已知函数2 ()f x x =,分别计算()f x 在下列区间上的平均变 化率: (1)[1,3]; (2)[1,2]; (3)[1,1.1]; (4)[1,1.001]。 4.某婴儿从出生到第12个月的体重变化如图所示,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3个月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 (难题) 5.思考: (1)课本P4思考题 (2)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 s )存在函数关系h (t )=-4.9t 2+6.5t +10.计算运动员在65 049 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 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 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是静止的吗? ○ 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答案: ○1不是. ○2不能客观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T(月) 3 9 12 t t V 1.025)(-? =

高中数学-导数的概念及运算练习

高中数学-导数的概念及运算练习 1.y =ln 1 x 的导函数为( ) A .y ′=-1 x B .y ′=1 x C .y ′=lnx D .y ′=-ln(-x) 答案 A 解析 y =ln 1x =-lnx ,∴y ′=-1 x . 2.(·东北师大附中摸底)曲线y =5x +lnx 在点(1,5)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4x -y +1=0 B .4x -y -1=0 C .6x -y +1=0 D .6x -y -1=0 答案 D 解析 将点(1,5)代入y =5x +lnx 成立,即点(1,5)为切点.因为y ′=5+1x ,所以y ′|x =1=5+1 1=6. 所以切线方程为y -5=6(x -1),即6x -y -1=0.故选D. 3.曲线y =x +1 x -1在点(3,2)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 A .2 B .-2 C.12 D .-12 答案 D 解析 y ′=(x +1)′(x -1)-(x +1)(x -1)′(x -1)2=-2 (x -1)2,故曲线在(3,2)处的切线的斜率k = y ′|x =3=-2(3-1)2=-1 2 ,故选D. 4.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如果由始点起经过t 秒后的位移为s =13t 3-32t 2 +2t ,那么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 .0秒 B .1秒末 C .2秒末 D .1秒末和2秒末 答案 D 解析 ∵s=13t 3-32t 2+2t ,∴v =s ′(t)=t 2 -3t +2. 令v =0,得t 2 -3t +2=0,t 1=1或t 2=2. 5.(·郑州质量检测)已知曲线y =x 2 2-3lnx 的一条切线的斜率为2,则切点的横坐标为( ) A .3 B .2 C .1 D.12 答案 A

高等数学导数的概念学习教案.docx

教学合班 1:专业班合计人授课 合班 2:专业班合计人日期对象 合班 3:专业班合计人地点教学第二章导数与微分计划 内容 第一节导数的概念 2学时 (课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理解导数概念,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 3.理解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具体目标如下: 教学 目的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资源 1.理解导数的概念;1.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导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3.把握可导与连续的关系。2.会求曲线的切线。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 的作风。 重点:导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材、例子(幻灯片)、课件。 教学后记 对培养方案、大纲修改意见对授课计划修改意见对本教案修改意见需增加资源其他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

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步骤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 对前面的知 识进行复习 A. 复习内容与巩固,并简述 1.极限的定义为新知识和6mins 2.极限的计算方法新技能的学 习奠定必要 的基础。 板书 ( 或 PPT展 B. 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示)课题简介 明确本次课的辅以2mins (略。详见教案首页)内容重点及目PPT展示 标 C.讲授新知 导数与微分是微积分的基本概念,要更好地理解导数 的概念,应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自然抽象出导数的概念。导数与微分在理论上和实践 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一、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斜率 1.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设一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质点的运行路程s与时间t的 关系为 s s(t ) ,求质点在 t0时刻的瞬时速度. 分析:如果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给时间一个增量t ,讲解20mins 那么质点在时刻 t0与时刻 t0t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也就是 辅以 PPT展示 引入导数概念 质点在时刻 t0的瞬时速度为 v0v s(t0t ) s(t0 ) t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这个比值是常数,但是如果质点作 变速直线运动,它的运行速度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为了计算 瞬时速度,首先在时刻 t0任给时间一个增量t ,考虑质点由 t0到 t0 Vt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s(t0t )s(t0 ) t

3.1 变化率与导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3.理解导数的概念 4.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瞬时变化率. 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模型刻画客观世界的作用,进一步领会变量数学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十七世纪,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工场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突出的成就就是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产生。 【师】人们发现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 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结论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新知探究 1.变化率问题 探究1 气球膨胀率 【师】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 【分析】 (1)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2)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1.1.1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6.01 2) 1()2(L dm r r ≈--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1 212) ()(V V V r V r -- 问题2 高台跳水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 如何用运动员在某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课程

导数的背景 (5月4日)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边际成本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瞬时速度 问题1: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析:大家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2 2 1gt s =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t ?很小时,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从而,t t s v ?+=??= - -9.44.29. 从上式可以看出,t ?越小,t s ??越接近29.4米/秒;当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29.4 米/秒. 此时我们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是29.4. 当t ?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t s ??的极限就是小球下降3秒时的速度,也叫做瞬时速度. 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 =s (t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t t s t t s t s ?-?+= ??)()(.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2. 切线的斜率 问题2:P (1,1)是曲线2x y =上的一点,Q 是曲线上点P 附近的一个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趋近时割线PQ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 析:设点Q 的横坐标为1+x ?,则点Q 的纵坐标为(1+x ?)2,点Q 对于点P 的纵坐标的增量 (即函数的增量)22)(21)1(x x x y ?+?=-?+=?, 所以,割线PQ 的斜率x x x x x y k PQ ?+=??+?=??=2)(22.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三章 变化率和导数 3.1.1瞬时变化率—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的概念 (2)会运用瞬时速度的定义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3)理解导数概念 实际背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过程:时速度我们是通过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来定义的,只要知道了物体的运动方程,代入公式就可以求出瞬时速度了.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物理方面的问题,是不是方便多了.所以数学是用来解决其他一些学科,比如物理、化学等方面问题的一种工具,我们这一节课学的内容以及上一节课学的是我们学习导数的一些实际背景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做平均变化率; 2、曲线上两点的连线(割线)的斜率与函数f(x)在区间[x A ,x B ]上的平均变化率 3、如何精确地刻画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变化趋势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从这个动画可以看出,随着点P 沿曲线向点Q 运动,随着点P 无限逼近点Q 时,则割线的斜率就会无限逼近曲线在点Q 处的切线的斜率。 所以我们可以用Q 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来刻画曲线在点Q 处的变化趋势 二、新课讲解 1、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斜率 不妨设P(x 1,f(x 1)),Q(x 0,f(x 0)),则割线PQ 的斜率为0 101) ()(x x x f x f k PQ --=, 设x 1-x 0=△x ,则x 1 =△x +x 0,

∴x x f x x f k PQ ?-?+= ) ()(00 当点P 沿着曲线向点Q 无限靠近时,割线PQ 的斜率就会无限逼近点Q 处切线斜率,即当△x 无限趋近于0时,x x f x x f k PQ ?-?+= ) ()(00无限趋近点Q 处切线斜率。 2、曲线上任一点(x 0,f(x 0))切线斜率的求法: x x f x x f k ?-?+= ) ()(00,当△x 无限趋近于0时,k 值即为(x 0,f(x 0))处切线的 斜率。 3、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 (1)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称为平均速度 (2) 位移的平均变化率: t t s t t s ?-?+) ()(00 (3)瞬时速度:当无限趋近于0 时,t t s t t s ?-?+) ()(00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 数称为t=t 0时的瞬时速度 求瞬时速度的步骤: 1.先求时间改变量t ?和位置改变量)()(00t s t t s s -?+=? 2.再求平均速度t s v ??= 3.后求瞬时速度:当t ?无限趋近于0,t s ??无限趋近于常数v 为瞬时速度 (4)速度的平均变化率: t t v t t v ?-?+) ()(00 (5)瞬时加速度:当t ?无限趋近于0 时,t t v t t v ?-?+) ()(00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这 个常数称为t=t 0时的瞬时加速度 注:瞬时加速度是速度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

高中数学《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 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一节的《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是在学习了函数平均变化率以后,过渡到瞬时变化率,从而得出导数的概念,再从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迁移至瞬时变化率即导数的几何意义. 在中学数学中,导数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横向看,导数在现行高中教材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是众多知识的交汇点,是解决函数、不等式、数列、几何等多章节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以更高的观点和更简捷的方法对中学数学的许多问题起到以简驭繁的处理. 从纵向看,导数是函数一章学习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对极限知识的发展,同时为后继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应用打下必备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1.导数是对变化率的一种“度量” 实际生活中,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种变化率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学生在1.1.1小结学习了导数的物理意义,掌握了变化率,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习过瞬时速度,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不会对新知识感到无所适从. 2.可能存在的问题: (1)“逼近”的思想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比较陌生,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借助物理知识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经历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渡. (2)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在时间间隔越来越小时,逐渐趋于一个不变的常数,而且这个常数就是物体在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个过程学生难以想象,同时数值逼近的运算繁琐,但又不能采取简单的方式告知学生,而是要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充分感知当||t ?趋于0时,t h ??趋于一个定值;当||x ?趋于0时,x y ??趋于一个定值. (3)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用到思想方法和表达形式的迁移,即把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过渡中所运用的“逼近”的思想方法迁移到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渡,从对一个具体函数在一个确定点的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迁移到任意一个函数在任意一点的瞬时变化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