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知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曾多次上书,陈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但都不久落职。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

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的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著有《稼轩长短句》。

[知背景]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本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被采纳。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信任,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心境下,辛弃疾登临建康赏心亭,见景生情,以古喻今,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词作,抒发郁积在心头的悲愤之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事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事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

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给当权统治者的一封“谏书”。

[知常识]

1.关于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五律、七律、排律三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便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种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种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种格式有几个名称。

①有的词牌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②有的词牌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③有的词牌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2.用典类型

①点化前人语句。有时也叫侧用,就是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实,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或是化用前人语句,使语言更清幽、委婉。

②明用历史故事。就是直接引用既往的故事,或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深厚。

③暗用历史故事。就是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浑然天成,不饰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词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

④反用历史故事。即反弹琵琶,逆向运用,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

3.吴钩

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吴钩”在古代诗词中,含义比较丰富。比如:在诗人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一句中,“吴钩”指骁勇善战、刚毅顽强;在诗人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中“吴钩”象征着建功立业的壮怀;在诗人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会笑看吴钩”一句中,“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

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

一、字音识记

1.遥岑.(cén) 2.倩.何人(qiàn) 3.堪脍.(kuài)

4.玉簪.(.zān) 5.螺髻.(jì) 6.揾.英雄泪(wèn)

7.舞榭.(xiè)

二、词语解释

1.楚天

..千里清秋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2.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

3.断鸿

..声里断鸿:失群的孤雁

4.把吴钩

..看了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5.休说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

6.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7.舞榭.歌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8.一片神鸦社鼓

..社鼓: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

9.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词中指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

10.金戈铁马:战争和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战士的威武雄壮。金戈,古代用金属制成的武器,横刃,长柄;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一、了解行文脉络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

?

?伤今????? 江山依旧,英雄无觅佛狸祠下,神鸦社鼓怀古??? 舞榭歌台,风流尽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元嘉草草,仓皇北顾抒情?

????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谁问,廉颇能饭否 反对苟安的愤懑之情强烈深沉的爱国之情老当益壮的战斗之志

二、把握文章主旨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

一、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词中的“游子”指谁?为什么?

答:

提示: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

2.“落日”“断鸿”“吴钩”“栏杆拍遍”等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答:

提示:

落日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给人孤寂冷清之感。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用典作用

尽西风,季鹰归未?借张翰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物,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无际”中,作者却连用两个“秋”字,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

提示:作者选取两个视角表现无尽的秋意。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作者采用了仰视的视角来描绘秋天独有的高远萧瑟的特点;第二句“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采用平视的视角来展现水天相连、浩浩江流东去的壮阔画面。两个“秋”字写出了词人目光的流动,目力所极一片秋色。第二个“秋”字高度概括了长江两岸的所有秋景。

二、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5.找出词中的典故,分析其作用。

答:

提示:

这个句子的具体含意。

答:

提示:该句是以廉颇自况。词人景仰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胸怀恢复大志;要在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进行北伐,草草出兵只能招致失败;回顾南下后四十三年,屡遭废黜,最后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7.本词多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答:

提示:(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指出历史的经验教训,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4)用廉颇的遭馋尚有赵王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所写的景物、人物及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

提示:

作品所写景物所写人物表达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

长江、赤壁、乱石、

惊涛、故垒

周瑜渴望建功立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舞榭歌台、寻常巷

陌、佛狸祠

孙权、刘裕、宋文帝

刘义隆、拓跋焘、廉

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如何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

(1)答题要用感情术语

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

(2)答题要多角度、多层面

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变化)的。鉴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的内部层次来确定答题要点,如所给的是“一联”,恐怕有两个要点;如是“一片”,则恐怕更多。

(3)答题模式

①感情概括题(要求直接说出所表达的情感)

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一般还要分析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

②感情分析题

a.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情感内涵。

b.概括+分析:先概括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

分析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要抓住具体的词句、意象分析,不可笼统空泛。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现手法分析。

?请完成【课下能力提升】第6题

辛词用典是一大特色,但有人却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词人在同一首词中大量用典,是否有堆砌之嫌?请说说你的看法。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答案:(观点1)这两首词用典不能说是堆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除了词末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及眼前的光景,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词家用典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而论,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观点2)我也深有此感。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观点3)不过辛弃疾的词也有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用典太多的毛病。但瑕不掩瑜,就拿这两首词来说,用典虽多,但内涵要比直接叙述的描写更为丰富,词人将典故中的意境与现实中的环境交织在一处,情感更为厚重。

寓情于景,借古讽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寓情于景的写法

这突出地表现在作品的上片。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连用两个“秋”字,隐含了作者心中的愁苦之情。那烟波浩渺、水天一望无际的画面更增加了愁的力度,把此地之“景”和登临者的“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下面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也是如此,这些景物将作者的愁具体化了。远处美丽的山峦已沦陷敌手,景色之美词人已无心欣赏,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只有愁和恨。因而在作者眼里,是“献愁供恨”。

2.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

紧承“江南游子”,词作由即景抒情完全转入人事人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在这里,作品不再用即景抒情之法,而是以人物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所展示给我们的是包含感情色彩的景物和带有强烈激情的动作,而感情的具体内涵却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这样作品便更加深沉浑厚,蕴藏含蓄,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魅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对比手法的运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辞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如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又如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善于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全篇共有六处典故:孙仲谋、寄奴、元嘉北伐与封狼居胥、烽火扬州路、佛狸祠、廉颇。其中扬州路和佛狸祠二处,都是借总结历史教训,说对敌失策后果。用典深化了内容,在阅读上也增加了困难。但是却用历史事实说明了现实的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对“佛狸祠”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作者最后以廉颇自比,实际上是他自己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全词借古讽今,结构上事事相连,环环相扣。

素材主题执着

[课内·提炼]

年轻的辛弃疾率义兵北上力图收复中原,不想朝廷昏庸懦弱,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报国无门,他慨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只能“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壮志难酬,他的愤懑喷薄而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尽管一生怀才不遇,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始终执着地跋涉在抗金复国的艰难道路上。

[课外·延伸]

1.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2.执着追求理想的贝多芬

1798年贝多芬发现自己的耳朵有些聋了,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失聪更可怕了。可他没有放弃他的音乐之路,不断创作,从未止步。写出《英雄》《命运》等交响曲。创造了音乐史上的辉煌,他死后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用他那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与命运挑战,为他的音乐事业不断拼搏,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理想;为世界音乐做出巨大贡献;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名言警句

(1)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

(2)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巴尔扎克

(3)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德

(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5)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巴尔扎克

(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运用·点拨]

人生的道路弯弯曲曲,宛如蜿蜒的小河,流淌不息;世事的纷繁重重叠叠,恰似高耸的山峰,陡峭险峻。有时候,我们总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然而,当成功降临,则又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错,一切成功都来源于执着的追求。执着创造成功,执着就是人生有所建树的筹码。

(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