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地域文化的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基于地域文化的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东北振兴】

□叶立群

基于地域文化的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一、全球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从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上的十年发展实践和成果来看,它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成为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模式。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证实: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到2003年,用就业和产出两个重要指标衡量,创意经济已经成为英国最重要的产业。美国的创意产业是其出口的核心,占到了出口的80%,其中好莱坞、硅谷、迪斯尼等大品牌产品,均属文化创意产业范畴。进入21世纪,日本一改“世界经济强国”的形象,全力打造“全球文化强国”,如今日本的文化内容制造市场规模已经占到了世界第二位。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等国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针对世界风起云涌的创意产业浪潮和趋势,中国政府和产业界都做出了积极的反映,并迅速地融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潮流中。2006年4月,李长春在视察北京文化体制改革时的讲话标志着政府已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新策略的核心: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扶植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兴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同时,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天津等前沿省份和城市也在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已经形成了六大创意产业基地,仅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到2010年就将实现产值100亿元~120亿元;上海利用100多处老工业建筑进行开发改造,形成了36个创意产业工业园,涉及工业设计、计算机软件设计、旅游品设计、建筑设计等各个创意产业领域,到2005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就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深圳则提出了建设“设计之都”的宏伟构想,并初见规模。由此可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不二选择,它也是国内壮大省域经济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二、基于地域文化的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任何文化创意活动,都是以知识和智慧创造为特征的文化符号的积累、生产、交换和消费的产业活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成,是社会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换和提升的过程。尽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新经济、全球化、科学与艺术、技术与文化等综合因素,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文化资源仍是其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我们在制定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时,一定要以其核心资源——

—文化资源的品相、特征及内在诉求为基点,寻求使其增值能力、审美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途径。对于区域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地域文化资源是根和本。某一地域的文化资源往往具备独有性和稀缺性的特点,只有充分开掘其特色内涵,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发展辽宁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厘清辽宁地域文化的特色所在,充分发掘和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具体应考虑如下策略:

第一,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民间文化资源中最具内涵和魅力的部分符号化

文化符号是一个群体对一个地区、一片土地的文化记忆的集聚化反映。它是在历史与现世的碰撞、物质与精神的交融中锻造出来的,最能表现一个群体、一个地域精神特质的表达方式。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一定是最具有识别功能和差异化特征的文化表达方式。它也是这个地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从文化消费角度来看,文化的功能是最大限度地给予人们审美体验、理想冀求、心理快慰与精神满足。任何人都不能生产和出售任何真正的“情感”体验,他们能够做的,仅仅是制造和销售情感的符号。文化消费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其实就是通过一定的符号对自我深层结构的反复,以实现精神的回归。具有差异化特征的文化符号,能够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格及意蕴吸引异域的群体。因为探求和体验未知的文化领域,能够给人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理想寄托。对于身处该文化圈的群体,文化符号蕴涵着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支撑着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人类的情感总是要寄托在自己的文化家园中,人类的灵魂也总是要在寻根之旅中得到安放。因此,充分挖掘辽宁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民俗民间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质,构建辽宁地域文化资源的符号表达体系,是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优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1)

摘要:从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上的十年发展实践和成果来看,它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成为了产生

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模式。对于今天的辽宁来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品质和速度,决定着提

升区域竞争力和人民幸福度的品质和速度。要发展辽宁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厘清辽宁地域文化的特色所在,

充分发掘和利用特色文化资源。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产业模式;辽宁地域文化;文化符号产业化和创意化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9)08-0075-02

075

理论界

2009.8

势的基础所在。

如果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挖掘辽宁的文化符号,历史最为久远,文化意义极为深远的莫过于八千年前查海文化的龙形象,它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由此考古学界称查海文化是中国的玉龙故乡,文明发端,是中华文明之源。诞生于辽宁西部平原和草原交错地带的“中华第一龙”,是辽宁重要的文化符号。随之,辽宁又出现了被认为是中华文明曙光的红山文化,其最精华的部分是“坛庙冢(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人凤龙雕像”。这种产生于东北渔猎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汇带的建筑群和玉雕,集中反映了当时举行通天祭祀及高度祖先崇拜的文化依归。它既有典型的辽宁区域特色,又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象征。到了青铜时代早期,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绘饕餮纹也在传统礼制中占有核心地位。秦汉时期,在紧靠渤海湾北岸设置的可与阿房宫和始皇陵媲美的姜女石秦行宫,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的象征。在秦寒帝国解体到清前的1400年间,辽宁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先后遗存了辽阳汉魏壁画墓、朝阳龙城宫城、遍布各地的辽塔等重要文化符号。这些文化遗存,镌刻着辽宁祖先生活历程的鲜明印记,也见证着辽宁先民的精神追索之路,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特征。

自明末清初,由于满族在辽东的崛起,辽宁成为清王朝的发祥地,使得这一阶段辽宁的历史文化集中地表现为满族文化的肇兴。满族文化的代表,当属三宫(新宾赫图阿拉、辽阳东京城、沈阳故宫)、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和清初沈阳城。它们虽然比起北京的清代皇城、皇宫、皇陵规模略逊,但其所承载的历史人文含量却毫不逊色。特别是近年来相对较少为人关注的清初沈阳城,它的特点是内方城、外圆城、对称四塔、八门八关,间以放射状街道相连,这种布局实现了传统文化、宗教、民族等文化因素的融合。它所蕴涵的文化传统,至今仍在影响着沈阳的城市发展和普通市民的生活。

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还为辽宁留下了奉系军阀历史遗址群、抗日战争历史遗址群和解放战争历史遗址群等具有重要符号意义的历史文化资源。

民间民俗文化处于文化深层结构,它在以一种特定的形势保留着一个群体、一个地区社会历史的记忆。民间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的基本标志性符号之一,是区别于其他地方文化的最重要标志。东北大秧歌、奉天大鼓、二人转和辽派评书是辽宁民间民俗文化的主要代表。具有较强表演性和娱乐性的东北大秧歌,产生于传统农耕文化,后在发展中又融合了满族、蒙古族等的游牧、渔猎和辽宁所具有的移民文化等因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基本民俗文化符号。奉天大鼓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子弟书”唱腔传入沈阳后,与东北民歌小调揉和后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艺人操三弦自弹自唱,轻松活泼,曾风靡一时。脱胎于东北大秧歌的二人转,在形成和发展中不但吸收了东北民歌、太平鼓、奉天大鼓等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还融汇了河北的莲花落等关内移民的乡土艺术。它最早发源于辽西的黑山和辽北的铁岭,后因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不断更新的内容而红红火火地生存在民众之中,并孕育了以赵本山为代表的辽北小品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评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到了当代,辽宁的评书艺术家在传统评书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容了西河大鼓和奉天大鼓的艺术特点,形成了特色鲜明、享誉全国的辽派评书,其中以单田芳、袁阔成为代表的营口评书,以陈清远为代表的锦州评书,以张贺方、刘兰芳为代表的鞍山评书和以田连元为代表的本溪评书最为著名。

第二,充分整合文化资源、技术、智慧等现代生产要素,实现辽宁文化符号的创意化和产业化

1.政府的积极推动,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首先是创新观念,必须确立创意也是生产力、创意就是发展力的观念;要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对创意产品的原创性予以有效的保护;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并实现企业的平等竞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合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2.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力和推动力作用,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和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高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迅速流通。

3.培育创意生成的环境。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和生命力,来源于源源不断的创意生成。宽容的氛围是创意生成的前提,因为文化创意的主体是个人的智慧和灵感,缺乏宽松、自由、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就无法迸发出创意的火花。优秀的人才是创意生成的根本,知识经济条件下,思想、知识、文化、技能和创造力所构成的创意,才是真正的财富。这种可以带来财富的创意,只能来源于人的头脑。

4.实现文化产业的链条化,并通过创意把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入到产品中。要把价值创造的环节和程序完全整合起来做一个大的文化产业结构。整个过程包括如下核心链条:资源——

—创作——

—制作——

—渠道(含媒介、流通、发行、包装、演出、会展、文化场馆等)——

—销售(创造价值)。在此过程中,将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最终转化为文化资本,是关键环节。通过符号化手段开发地域文化资源也好,将地域文化融入产品的造型、包装、标识、色彩中也好,都会使产品产生吸引人、震撼人、抚慰人的神韵。从而再通过规模化生产,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参考文献:

[1]“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论文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主办,2006-01-17.

[2]胡惠林.文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3]范钦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考[J].协商论坛,2005(7).

[4]金元浦.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J].求是,2002(20):22.

[5]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北京:新华出

版社,2004.

[6]唐金楠.文化产业毕将成为支柱产业:访文化产业研究专家叶朗教授[J].学术前沿,2006(4).

责任编辑:严瑾

【东北振兴】

076

理论界2009.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