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1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1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1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1

第一部分高等教育法学

第一章教育法学与教育法制

教育法学是运用法学理论研究和解释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

教育法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时代性、边缘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是我国确立义务教育法律制度和依法治教的标志,也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开端,它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法学界进行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起点。

我国教育行政是指国家教育事务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等活动或过程,以执行国家一直,即通常所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

论述:教育行政与依法治教的关系。

1. 教育行政的含义

一.依法执教的核心在于教育行政的法制化、规范化

1)依法执教要求教育行政各项活动的进行以法定的职权作为必要的前提,即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开展活动,而不能有任何超越职权或任何滥用职权的行为。

2)依法执教要求教育行政的各项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重实体、轻程序是我国教育法制建设中的不良倾向,亟待改正。

3)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主体的责、权、利紧密联系,特别是要求教育行政主体切实承担起各种教育行政责任。

二.教育行政的革新促使依法执教持续发展

1)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机构的权限为依法执教的推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也为依法执教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3)教育行政领域内的教育行政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行政司法乃至教育行政法制监督等各个阶段的完善,直接成为依法执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教育法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教育法的发展趋势:

1.教育立法权出现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趋势。

2.教育法调整的范围扩大,教育法规增多。

3.教育法的调整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

4.注重有关教育程序方面的法律制定。

5.教育法制监督体系日趋严密。

第二节中国的教育法制建设

教育法制,从静态意义上讲,是指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称;从动态意义上讲,则是贯穿教育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阶段的法治运作过程,体现了依法执教、法治教育的法治精神和原则。

教育法制建设的原则:1.社会主义原则。2.机会均等原则。3.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4.程序法治原则。5.责任教育原则。

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1. 有法可依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 有法必依是教育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

3. 执法必严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关键。

4. 违法必究是教育法制建设的保障。

第三章教育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调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教育活动所涉及的国家行政机关与教育机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教育行政关系和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教育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教育法调整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育关系,依据其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纵向隶属性质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具有横向平等性质的教育民事关系。

论述:教育法的特征是什么?

教育法除了具有阶级性等法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自身的不同于其他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特征。

一.教育法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的法

从个人角度看,教育是增进个人知识、提高个人素质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的主导因素,教育中直接受益的是受教育者。从社会角度看,教育又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活动,从中受益的是整个社会。

二.教育法的国家主导性

发展何种类型的教育及其办学体制、教育目标和方向、教育内容、教育的手段是由国家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决定的。

三.教育法的政策导向性

教育法律都受本国教育政策的影响,是最终把教育政策具体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结果。

四.教育法是实体化与程序法的结合

五.教育法是行为法和组织法的结合

所谓教育法律关系,是指国家通过教育法调整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在教育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的特点:1.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隶属性和平等性的双重属性。2. 教育法律关系受国家意志的主导。3.教育法律关系具有在教育过程

中形成和实现的特征。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法划分为制定法和非制定法。

作为教育法渊源的制定法主要包括以下规范性文件:1. 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5. 法律解释 6 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法规7 国际公约

非制定法:判例法、学理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育法的规范作用:根据对不同行为的不同影响,分为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和强制。

教育法的社会作用:1.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2. 是保证教育改革的需要。3.是按照教育规律举办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 4.是我国全面实现依法执教,是教育事业步入法制化轨道的客观要求。

第四章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论述:联系实际分析如何遵守教育法律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教育法的规定从事某种事务和作出某种行为的活动。

遵守法律是社会成员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是社会认知并实践法律的一种现实性活动。守法的条件有:

1. 法律的可遵守性

一方面,具有可遵守性的法律在形式上必须是科学的;另一方面,法律的可遵守性还包括法律的实体内容应符合“良法”的要求,即法律在实体内容上应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对法的一些价值要求,如民主价值、公平正义价值和人权价值等。

2. 良好的法律意识

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良好的法律意识首先应是“守法意识”,即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其次是要树立与现代精神相适应的一系列现代法意识。

3. 良好的法制环境

良好的法制环境表明组成法制系统的各个环节运转正常并相互和谐。在现代社会,法律适用状况是法制环境中制约和影响守法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4. 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就会有一个公序良俗的社会风气,就会形成一种进步的社会压力,这要压力就会促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其中就包括遵守和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是教育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教育法的制定是教育法的实施和监督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法的监督是教育法制定和实施的保障。

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

教育法的责任:行为人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

1.主体的特定性和多样性

主体是在高等学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高校学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损害地点、时间是特定的

必须是在高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

3.与中国教育学校和初等教育学校相比,高校对在校大学生不具有民法规定的监护责任。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受害者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诉讼或者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使自己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首先,教育权利受到损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其次,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再次,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教育法律救济的种类:

1.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

司法救济是公民或法人行使诉讼权,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救济目标的机制。司法救济之外的法律救济方法为非司法救济。

2.私法救济和公法救济

3.程序救济和实体救济

教师权益救济制度包括:1教师申诉制度;2.教师行政复议制度;3.教师行政诉讼制度;4.教师行政赔偿。

学生权益救济制度包括:1.学生申诉制度;2.学生行政复议制度;3学生行政诉讼制度。

伴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频发,高校民事责任承担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已引起高校的关注。

教育法律救济与教育法律责任承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教育法律救济的重点是教师和学生权益救济制度。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论述:教育法的基本规则

1.教育重视德育的原则

2.教育遵循借鉴和继承的原则

3.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

4.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这体现了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5.教育的终身化原则

6.教育的民主性原则

7.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原则

8.选择教学语言的原则

我国规定的教育基本制度主要有:

1.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

4.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5.扫除文盲教育制度

凡年满15周岁的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外,均有接受扫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6.其他教育制度

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诠释

高等教育基本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运行规则和制度分类。高等教育基本制度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的法律形态

2.高等教育的学业制度

3.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

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5.继续教育制度

6.职业教育制度

7.学校法人制度

论述: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原则

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1.有组织结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营来源。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从《高等教育法》的具体规定看,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有7个方面:

1.依法招生的自主权

2.依法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权

3.教学自主权

4.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自主权

5.依法自主对外交流全

6.机构设置和人事权

7.财产管理和使用权

论述: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学生的权利:1. 受教育权;2. 学习保障权;3.获得物质帮助权;4获得公正评价权;5.民主管理权;6.社团组织活动权;7.课外生活方式选择权;8.救济权。

学生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法规;2.遵守学校管理制度;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4.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5.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6.法律、法规的其他义务。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诠释

《教师法》是调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职责及其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立法宗旨: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指导评价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4.关系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论述: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法》第8章专章规定了侵犯教师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及教师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指有违反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

行为所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行政责任的规定主要有:

1.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2.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于行政处分。

3.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制归还被挪用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二.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

1.侮辱教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殴打教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4.挪用国家教育经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侮辱、殴打教师给教师造成经济损失的,教师有权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

第二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综述

“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本质:

1.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它是处于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规则。

第二,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所以,道德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即个人与他人、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产生;二是人们具有一定的能够反映这种关系的能力,即人对自身所构成的这种社会关系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3.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职业道德的特点:

1.职业道德在内容表达上,带有强烈的职业特征。

2.职业道德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具体、灵活、多样。

3.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4.职业道德在功能和效果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教师职业的产生:

1.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春秋时期的孔丘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论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与物质、集体与个人、奉献与索取、名利和道义等方面的关系,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和最崇敬的人。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学生。只有道德高尚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这对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对社会的作用是不会消弱的,其道德素质对学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示范性;

2.复杂性;

3.创造性;4长周期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2.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3.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定依据:

1.要依据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

2.要依据一般的教育原则;

3.要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定向、指导和评判作用。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1.尊重人;2.关心人;3.爱护人。

把教育人道主义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的依据:

首先,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其次,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再次,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讲,要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

1.尊重每一个学生;

2.关心每一个学生;3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爱人;

4.教师还要吧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必须反对三种倾向:1.分家论;2.自发论;3代替轮。

论述:教师如何贯彻教书育人原则?(实施要求)

一.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

做学生的良师,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造诣,把书教好;做学生的益友,教师就必须具有好的人品,有人生的经验,有做人的工作的热情,把人育好。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怀着满腔的热情,应尽可能多的和他们接触,广泛的和他们交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担当的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二.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

教书育人的能力主要来自教师对教书育人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教师能否卓有成效的教书育人,关键在于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掌握和遵循教育规律不仅是教书育人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而且具有深刻的道德意义。要掌握教书育人的规律和艺术,首先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勇于进取的精神,勇敢的在实践中探索。其次,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教育基本理论只是,并与自己的具体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能力和艺术。再次,必须精通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艺术,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丰富多彩、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有益的活动。

三.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教师影响学生的主渠道,也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因此,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都应结合自己做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深入发掘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找准课程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拓宽教书育人的空间

课外教学又称“第二课堂”,是学生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各种渠道与学生接触。

五.形成全员育人局面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高校工作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自觉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局面,把教书育人的使命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六.进行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引导教师的

教书育人行为,约束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师生关系的特点:

首先,关系上的特殊性。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

其次,角色上的差异性。不仅具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时也具有朋友与朋友、成熟者与未成熟者、长者与晚辈等多重角色关系。

再次,人格上的平等性。

最后,情感影响上的相互性。

所谓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意的崇高感情,深切的关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的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其次,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再次,严格要求学生。

所谓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才能。

论述:如何才能做到严谨治学?

首先,树立优良学风。一是要认真求实,二是勤奋刻苦,三是虚心踏实,四是科学严谨。

其次,刻苦钻研业务。

再次,强化教育能力。一是教学能力,二是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三是教育科研能力。

最后,处理好教学和治学的关系。

未来教师的职责表现在:一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二是未来的设计者;三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

第一次将“师表”二字连用的是司马迁。

所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表率,可效法的榜样。

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

1.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

2.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

3.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

4.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

5.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教师在自己的生活领域既要对社会、对他人承担一定的一般道德义务,也要承担起教师的职业角色所要承担的职业道德义务。

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1.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2.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教师不企求相应的报酬。3.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有现实意义。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

首先,在教师做出某种职业行为之前,职业良心要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教师行为的动机进行检查。

其次,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职业良心能够起到监督作用。

再次,在教师做出职业行为之后,教师职业良心能够对教师行为的后果作出评价。

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

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1.推动作用;2.自我评价作用;3.激励作用。

教师职业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享受和劳动创造的统一,自我实现和真诚奉献的统一。

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1.教师职业幸福的精神性;2.教师职业幸福的关系性;

3.教师职业幸福的集体性;4教师职业幸福的无限性。

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需要三方面的工作:

1.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2.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3.教师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

教师职业公正,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

教师对学生如何做到教育公正?

1.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学所说的要树立正确的师生

观的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要真正尊

重和信赖学生。

2.所谓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指的是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

处理师生关系,应当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3.所谓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另

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学生的存在。

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是教师公正的另一方面。

5.所谓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是指教师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如何做到

教育公正,这也是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论述:如何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联系实际论述。

一.理论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的学习,主要包括: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2.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能促进教师对师德要求的必然性、合理性的理解,提高履行师德义务的自觉性,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

4.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

二.时间锻炼的方法

1.通过实践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产生广泛的社会交往。在交往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道德上的是非、善恶问题。

2.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动

3.通过实践磨炼道德意志

三.慎独的方法

所谓慎独,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慎独是一种道德境界,同时也是一种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和方法。慎独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它要求人们时刻把着眼点放在灵魂深处,去寻找最隐蔽的不良意识和思想动机。

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

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

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

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教师道德品质,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道德习惯的形成,标志着道德品质的形成。

教师道德品质结构中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六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道德认识是整个道德品质发展的前提,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都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的指导下形成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是道德品质的实践基础。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则是整个道德品质结构中的精神支柱。

高等教育法测试试题

高等教育法选择题 1、教育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法学与教育学边缘性质的法学分支学科 _____。A、16世纪的欧洲国家B、17世纪的欧洲国家C、19世纪的欧美国家D、20世纪50年代末的欧美国家 2、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A、教育现象B、教育法律现象C、行政现象 D、行政法律现象 3、_____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A、《国家与教育》B、《学校法学》C、《法院与公共学校》D、《教育法》 4、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的法律是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外国教育法的兴起是在______。A、古希腊时期B、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C、二十世纪初D、二战之后 6、1947年______义教育。A、《教育基本法》B、《教育敕谕》C、《学校教育法》D、《社会教育法》 7、教育法制建设的关键是______。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8、建国以来_____。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高教六十条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教育法最主要的渊源是_____。A、宪法B、国际法C、法律D、行政法规 10、我国教育法体系是以_____为主体。A、宪法B、教育基本法C、单行教育法D、教育行政法规 11、教育法体系中的“母法”是_____。A、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法律规范B、教育基本法C教育行政法规D、教育规章 12、有关教育法的规范性文件在文件名称、条文格式和用语逻辑等方面的结构是教育法的_____。A、形式结构B、层次结构C、部门结构D、内容结构13、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 法______。A、追究行政责任 B、承担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D、追究违宪责任 14、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 ______。A、追究行政责任B、承担民事责任C、追究刑事责任D、追究违宪责任 15、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______。A、承担民事责任B、追究行政责任C、追究刑事责任D、追究违宪责任 16、人民法院受理教育行政案件______ 内立案。A、3日B、5日C、7日D、10日 17、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是______。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18、对于教育行政处分、教育人事任免争议______来解决。A、教育行政复议 B、教育行政诉讼 C、教育民事诉讼 D、教育申诉制度 19、在市场经济体制下______。A、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者B、高等学校的管理者C、高等学校的办学者D、高等学校的举办者

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及答案

8._ 平等、民主、合作 _是新型师生关系地基本理念. 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地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地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地_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 1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__加强学科综合_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地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地学,强调学习地过程与方法. 1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地__学习兴趣与经验;终身学习必备___地基础知识和技能. 1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地课程是_校本_课程. 14.一般认为,传统地课堂教学偏重_科学世界_,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15.按照课程资源地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_素材性资源_和_条件性资源_两大类. 1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_普通职业_型转化成_专业职业_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地过程. 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 1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l)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地权利;(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地权利; (3)?犯学生上课学习地权利;(4)侵害学生受教育地选择权;(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地同等权利. 18、怎样建立新型地师生关系? 答:(l)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19、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地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地现象,注重学习主体地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地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地高度统一,使日常地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地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地学习潜能. 20、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地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答:(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地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1、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地重点是什么? 答:(l)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 (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地多元化;(4)在评价方法方面,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22、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 答: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地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地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地关键:(1)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地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地核心要求.(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地基本理念.(3)实现角色地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地具体目标.(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地责任感地提升. 四、分析应用题 23、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地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答:(1)停止学生上课地做法是不对地,侵犯了学生受教育地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地学生?课,应符合教育活动地价值要求,与对学生地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地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地转化需要教师地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24、结合自己所任学科地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地基本要领. 答:(1)从目标设?与执行地角度,要实现从“知识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2)从内容选择与转化地角度,要实现从“封闭、单一、确定性内容”向同时兼有“开放、多元、不确定性内容”转变; (3)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加创造性地教学设计; (4)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地教向更多关注学生地学习兴趣、要求、体验等转变; (5)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向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态度等转变;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幸福感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xx》的观课反思 这次网上培训,认真观看学习了王啸老师主讲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美满感》,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受益匪浅。 作为教师,只有心爱学生,特别是尊崇、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爱学生,是师德的严重组成部分,是师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师爱的基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崇。尊崇学生人格是施爱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学生的爱的基本途径。要尊崇学生的兴趣、醉心。尊崇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以及尊崇学生的选择与判断。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不管生活中有多大困难,见到学生就什么都忘记了,不管心里有多少愁事,投身到学生中间天一下子就晴了,不管自己已经是多大,在孩子中间总觉得年青。可以说这样的老师是境界高的老师,现实中也不在少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倡教师要甘于平平,无私奉献。要做到这一点,主要的是在师生关系中抵制商品交换的原则。鼓励教师积极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那么美满是什么?其实美满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善于抓住美满的人才懂得什么是美满。一直以为感受美满是件很困难的事,那是一种灯火阑珊处的境界。经过岁月的流年以后,才明白,美满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美满。那什么是美满感呢?其实美满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由此可见,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必然也会拥有剧烈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的美满体验。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美满感提升意义巨大。 1/ 1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一、师德基本范畴(师德文化、师德品质,知情意行、师德活动) 师德与道德共同性(相对独立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共含性)联系 (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表现来源和基础,共性和个性)区别(产生时间和发展情况,范围) 师德基本特点(对教师职业的特为性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 二、师德的职业约定【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发展人的素质发展);教师劳动对师德的内在规定性(应有的知识和教育能力,应有的从教为善品质)】 师德的价值蕴涵【伦理价值(教育为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努力增进 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重要的伦理调节和评价功能);教育价值(对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对教育对象的巨大教育功能、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和修养的引导功能);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有深远影响有效育化人文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资源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影响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调节教师职业行为和素养)】 师德强化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师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认识和处理好教书育人关系、全面树立育人意

识、多方面努力更好实现教书育人);乐岗勤业(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 业、勤于功业勤于工作);人格示范(教育者先受教 育、实践中锻炼形成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 师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师德原则规范的个体性内化(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勇于实践磨练增 强情感体验、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四 教师的价值实现【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对待(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对待、自我和 职业的价值对待、目的性存在和工具性存在的价值对待);实践对待(对价 值实现中的各种价值取向予以正确认识和把握、注意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创新发挥创造潜能、注重实践努力的自 我强化);结果对待(结果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 教师的幸福【应有的本质性把握(既包括享受和获得也包括创造和付出、既 有个人目的的实现也有社会目的的实现、既有某一方面的满足也有多方面追 求的实现):基本取向(物质取向,途径和手段正当合 理合法诚实劳动获得、精神取向—避免吧精神和物质幸福割裂认识到精神幸福在层次上的不同在精神实现方式上要注意自我修养及与 他人交往合作;事业取向,对教育过程的幸福感对结果的幸福感对 规范的正确理解的幸福感);应有的实践努力(爱教乐教树立追求

师德师风法律法规考试题库全套题及答案

宁化县安乐中心学校教师师德师风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40)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B 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 2.教师公正的核心是()。 A对学生的公正B对自己公正C对同事公正D对上级公正 3.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是()。 A 善用表扬B换位思考C积极倾听D采用书面形式 4.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A 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B教育对象的影响 C 教育法规的影响 D 教育原则的影响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的现象,违背了()。 A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B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 C 关心学生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6.在现代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应该是()。 A平等的B不平等的 C 对立的D互补的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职业道德意识修养,另一个是( )。 A 职业技术修养B职业理念修养 C 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D 科学文化修养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A 柳宗元 B 韩愈 C 欧阳修 D 苏轼 9.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A )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A实践 B 交往 C 思考 D 学习 9提出教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的是()。 A江泽民 B 胡锦涛 C 周恩来D邓小平 10.教师在求知、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所以教师必须()。 A严谨治学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理论联系实际 11.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 A 爱工作 B 爱学生 C 爱学校D爱教育事业 13.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A 教书育人 B 依法执教 C 爱岗敬业 D 团结协作 14.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除学习师德修养的科学理论,还必须()。 A积极参加社会实践B学习学科专业知识 C提高教育教学技能D加强与社区合作沟通 15.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以人为本D均衡发展 16.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包含下列几点:()。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指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A 10 B 16 C 18 D 20 18.为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就学,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免去全部费用B免去杂费C减少杂费D设立助学金

教师职业道德与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 是指人们终身或者长期从事的、按照一定的社会需求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点 1.专业性(专门概念) 2.复杂性 (1)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教师职业劳动内容的复杂性 (3)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4)教师职业劳动能力要求的复杂性 3.创造性 (1)传授知识的创造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教育机制的创造性(4)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创造性 4.示范性 (1)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2)学生的模仿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3)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4)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5.长期性 (1)教师职业培养人才的周期长。 (2)教师职业劳动见效慢。 6.准公共性 7.福利性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教师职业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发展。 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即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专门适用性。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3)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师职业良心含义 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以及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教师公正的作用 (1)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有利于创造自己的道德威信。 (3)有利于给学生道德心灵以美好影响。 (4)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5)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一)教师职业理想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它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热爱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第三,献身教育事业。第四,勇于同一

切危害教育事来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第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教师职业责任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条呢?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第四,对社会负责。(三)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呢?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第三,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四)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五)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主要应做到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其中一员的我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自身的定位也有了一定认识。以下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各章重点,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以及结合本人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共七章内容,其中第一、二、三章分别阐述了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制度;第四章论述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第五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第六章讲的是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七章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总结。 第一章——高等学校法律制度,共五节内容;分别从高等学校的类型、设立变更与终止、权利与义务、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五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高等学校的类型:按举办主体划分,分为公立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按办学形式划分,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按办学层次划分,分为本科层次院校和专科层次院校;高等学校的设立:原则、基本条件、程序;高等学校的变更具体内容有基本形式、变更的审批、变更的核准;高等学校终止包含了学校终止的情形、审批;高等学校的权利: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学籍管理权、颁发证书权、聘任权、管理财产权、拒绝干涉权、其他权;义务:遵纪守法义务、贯彻方针义务、维护权益义务、提供情况义务、合理收费义务、接受监督义务;高等学校章程包含了地位、内容、制定与修改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校长负责制。 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制度,共五节内容;论述了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高等教师资格制度、职称制度、聘任制度,以及高等教师常见的法律纠纷和权利救济等问题。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教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位置;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高等学校教师的义务: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尊重学生人格义务、保护学生权益义务、提高自身思想业务水平义务;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具体来说是

江苏省法律法规师德师风建设知识竞赛100分答案

江苏省法律法规师德师风建设知识竞赛100分答案 通过分数:8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1、单选题分值:2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3 )。 选项1: 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选项2: 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选项3: 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选项4: 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单选题分值:2 教师对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3)。 选项1: 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选项2: 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选项3: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选项4: 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3、单选题分值:2 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2)。 选项1: 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选项2: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选项3: 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选项4: 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4、单选题分值:2 如果一所小学附近的国家财产发生火灾,学校应当(3 )。

选项1: 即使有危险,也继续坚持上课 选项2: 积极带领小学生前去救火 选项3: 组织学生到安全的地方去 选项4: 回避 5、单选题分值:2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指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4 )周岁的公民。 选项1: 20 选项2: 10 选项3: 16 选项4: 18 6、单选题分值:2 人们常说:“做教师的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这话提示教师要(1)。选项1: 善于换位思考 选项2: 消除刻板印象 选项3: 拓宽知识视野 选项4: 淡化教师角色 7、单选题分值:2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对教师实行(3)。 选项1: 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选项2: 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选项3: 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选项4: 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法律的概念(P1)广义:与法的含义相同,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狭义: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教育法的概念: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教育法律关系(P28):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它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高速的,以人们在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立法的概念(P57):立法也称“法律的制定”。广义立法泛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法规的活动。狭义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狭义的法律)的活动。 法律适用的概念(P61):法律适用是法律实施的一种基本方式。广义的法律适用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将法律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狭义的法律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遵守法律的概念(P62):遵守法律是法律实施的基本形式。它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都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去行为,它们的活动都是合法的行为,而不是违法的行为。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P73):国家对教育进行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职权划分。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概念(P76):高等教育行政行为是指教育行政主体在对高等教育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或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高等教育学制的概念(P94):高等教育学制即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高等教育学业证书的概念(P97):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认可的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规定的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书。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的概念(P134):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我国公民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身份。 教师职务制度的概念(P137):是国家对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称。 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P138):是高等学校与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高等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工作岗位,按照教师职务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请具有一定任职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职务的一项制度。 法律救济的概念(P164):法律救济是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社会生活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 教师申诉制度的概念(P169):是<<教师法>>所规定的为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制度,即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P171):指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P199):指由行为人的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引起的,应当由其依法承担的惩罚性的法律后果。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长岛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宋斌昌 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学 习了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工作规范等重要理论,通过 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内 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通过学习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 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 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 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育法律法规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 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 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 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 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 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 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 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 教育法律法规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 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

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 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 究法律责任。 二、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 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 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 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 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三、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 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 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 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学习法律法规及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汇编

学习法律法规及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学习法律法规及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教师行业也不例外,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的事。教师每天担负着繁重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应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的责任,塑造 为人师表 的良好形象。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善待学生,安于教学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倾注爱心。教师没有深切的爱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排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公平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理

解“差生”,从不冷嘲热讽,而是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差距,给他们安排适当的角色,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到自信。 三、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四、廉洁从教,严于律己 廉洁从教是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在新的形势下,把廉洁从教作为教师道德规范,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近几年来有些人把教育活动作为营利性活动,把赚钱当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最符合题意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空栏中) 1.教师劳动的对象是() A商品 B 课本 C 学校 D 人 2.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行业劳动的显著特征是() A示范性 B 社会性 C 复杂性 D 个体性 3.教师是立校之本,()是立校之魂 A 校长 B 学生 C 师德 D 知识 5.在教师家长的交往中,应该主动的一方是() A 学生 B 家长 C 教师 D 学校 6.热爱学生是师德的() A 核心 B 条件 C 重点 D 要求 8.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 A 工作与学习的一致性 B 教书与育人的一致性 C 复杂与艰巨的一致性 D 个体与群属的一致性 9.良好师德形成的内因是() A 自我修养 B 职业教育 C 专业引领 D 理论宣传 10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于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构成。 A 教师职业特点 B 教师职业要求 C 教师职业规范 D 教师职业荣誉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请在题后括号打√,错的请打×)1.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2.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重要在于学,而不在于做() 3.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做重要的前提。() 4.“优点不夸跑不了,缺点不批改不了”() 5.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亲情、友情的爱是相同的。() 6.中小学生在法律上是:国家公民;未成年公民,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7.教师讥讽学生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但不属于违反师德的行为。() 8.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学生能够进入理想的学校。() 9.教师打骂学生的行为其实也没有什么,他们都是恨铁不成钢,也是对学生负责。() 10 处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处罚更有影响力。() 三.简要下列问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2.师生感情好,老师的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师生关系紧张,老师的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老师的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这一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一年,然而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一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请问:您希望自己成为哪种人?为什么?

师德师风及法律法规知识竞赛(100分)

2019师德师风及法律法规知识竞赛(100分)通过分数:8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1、单选题分值: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 )"的关系。 选项1:并列 选项2:上下级 选项3:主次 选项4:一唱一和 2、单选题分值:2 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选项1:爱岗敬业 选项2:严谨治学 选项3:依法执教 选项4:教书育人 3、单选题分值:2 媒体报道:百色市实验小学三年级的一位班主任蒋**因学生家长在殡仪馆工作,在短信中说:“怎么在那么恐怖的地方工作啊,换一个不行吗?也让孩子少些阴气啊!”此后该老师借故要求全班同学不得与该学生说话,孤立学生。该教师的行为违反《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哪些条款?() 选项1: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选项2: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选项3: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选项4: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 4、单选题分值:2 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我省要求高中学生每天布置的书面家庭作业应控制在()小时以内。 选项1:1 选项2:1.5 选项3:2,5 选顶4:2 5、单选题分值:2 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它行为职业道德最大的区别是() 选项1:为人师表 选项2:关爱未成年人 选项3:清正廉洁 选项4:专业性高 6、单选题分值:2 什么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己教学状况的重要反馈渠道,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选项1:课堂提问

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和你认为存在的问题

作业题目:高等教育法规概论作业(授课教师:牛志奎) 所属课程: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授课教师:牛志奎) 作业要求:请从下面三个问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不少于1500字。 1. 简单陈述一下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和你认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指的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 年8 月29 日通过、自199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原则及主要管理机制) 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和标准); 高等学校的设立(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和审批程序); 高等学校的组织和活动(高等学校内部的组织机构和分工活动); 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和其他人员的任职条件、权益和义务); 高等学校的学生(学生的权益保护和义务); 高等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经费来源和使用监督)。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规定相应的教育方针和发展方 向同时也比较原则地规定学校和学生在教育关系中的权利义务。 我国的教育法指的是1995 年3 月18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 年3 月1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 号公布自1995 年9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强调教育的目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及主要管理机制); 教育基本制度(确定国家设立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 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教育考试制度等);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设立的条件、权利和义务以及管理机制)、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和管理制度);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 教育与社会(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支持和义务) 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的财政支出来源和保障机制)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外教育交流合作的原则和规程)《教育法》是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作为教育法体系中的“宪法”,规定国家教育方面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针,原则性比较强,对全部教育法律法规起统帅作用。 此外,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还有《义务教育法》(1986 年)、《职业教育法》(1996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 年)、《教师法》(1993 年)。另外,还有国务院的一些配套行政法规,如《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师资格条例》等,教育部的配套规章 主要有《教师资格实施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当前 教育法律体系,其中义务教育法》(1986 年)、《职业教育法》(1996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 年)、《教师法》(1993 年)和高等教育法、教育法六部法律构成了当前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三大最基本的教育社会关系中,关于国家与教育者关系和国家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法律是非常健全的,从《教师法》的内容来看,也主要是涉及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及相关制度,是宏观管理方面的一部法律。而调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法律法规则非常薄弱和欠缺。

28053江苏自考教师职业道德法律修养 选择题真题汇总说课讲解

28053江苏省自学考生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修养真题单选题汇 总 1.《管子·权修》中写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具有(D)。 A.人文性与复杂性B.示范性与价值引导C.空间的广延性D.人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效性2.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是(C)。 A.平等和尊重B.教育人道主义C.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D.教育性和伦理性 3.交往过程的实现,由三个要素构成,不属于交往过程实现的要素是(B)。 A.交往者B.交往的形式和方法C.交往的信息与载体D.交往环境 4.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B)。 A.教育制度公正B.教师公正C.教育行政公正D.学校公正 5.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使命是给予而非索取,并且教育劳动的成果必须通过对方才能得到肯定,即教师的幸福是被给予的,说明教师幸福具有(B)。 A.精神性B.关系性C.集体性D.无限性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把已有的各种知识、信息,借助想象和联想,通过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更新组合和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信息。这种思维活动体现了教师思维具有(C)。 A.逻辑性B.系统性C.创造性D.发散性 7.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决定并制约着其他三种理想的理想类型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 8.《论语·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时应(B)。 A.认真读书,善于向书本学习B.虚心求教,善于向他人学习C.积极进取,善于向榜样学习D.参加实践,善于向社会学习 9.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道德是法律的基础B.道德的产生以文化形态为主要特征;法律是制度化的,是刚性的C.道德是以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为人们的意识所接受,有可能自成体系;法律是国家意志的表现,以系列文件的形式存在,是一个逻辑严谨的制度体系D.道德在调整人的相互关系上范围比较宽泛;法律主要调整和维持正当的社会秩序,保障法律关系主体和其正当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