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索“双向管理”模式构筑坚强“流动堡垒”

探索“双向管理”模式构筑坚强“流动堡垒”

探索“双向管理”模式构筑坚强“流动堡垒”
探索“双向管理”模式构筑坚强“流动堡垒”

探索“双向管理”模式构筑坚强“流动堡垒”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职业和身份经常变动,许多党员也在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不断增多的流动党员给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一、我市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与特点

截至2011年6月底,市委组织部采取“因地制宜、多轮驱动、

分层分类、全面覆盖”的原则,特别是对规模上非公企业加强了党建工作,共建立了非公企业党组织766个,吸纳流动党员357名。根据工作的需要,各镇(街道)在部分大型企业和工业集聚区也设立了数量不等的党员服务站。目前我市拥有市级党员服务中心1家,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16家,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党建工作的“空白点”,拓展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就业分布相对集中。流动党员多数以亲、邻、友互介互带的方式来温务工,同村同乡甚至同镇人员的流向往往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大多数流出党员分布在服务业、厂矿企业、建筑行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虽然大区域相对集中,但在具体工作单位、从业性质、

工作地点和居住地方面,即使一起来温务工的,常常也聚散不定,大部分在相对较小的地域和几个主要行业内不断分散流动。

2.流动党员数量逐年上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迅速膨胀。伴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普遍改制而使大量下岗职工党员来温务工,还有引进的人才、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的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并仍有扩大的趋势。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党员中有农民、企业下岗职工、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退休人员等,每个人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和收入、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在流动期间,受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击,心态比较复杂。从现状来看,流动党员思想主流是好的,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有较强的组织观念,流动党员多数能自觉缴纳党费,对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愿望,不少流动党员希望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但是,由于教育管理的松懈和滞后,流动党员的思想防线正经受严峻的考验和冲击,整体思想水平存在明显下滑趋势,部分流动人口党员从离开故土的那一刻起,很少主动在流入地党组织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他们多数的人关注的是自己的人身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不关心流入地的政治环境。尤其是一些下岗职工党员对党的政策不理解,抵触情绪很大。所有这些,都日益严重地侵蚀着党的肌体,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

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鉴于人员高度流动性的原因,公安部门虽在流动人口信息登记中把政治面貌采集纳入其中,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和排摸,虽登记了一定数量的流动党员,但仍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党员不愿受约束,担心影响打工挣钱,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成为“隐形党员”。加之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去向。

2.流动党员活动开展难。一是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基本没有参与组织活动。二是流动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难于集中,由于活动场所难找,活动经费难保障,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难统一等多种原因,使组织活动难于开展。三是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四是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关爱服务欠强,不能有效调动流入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同时流入党员因为岗位和滞留时间的不确定性,不关心流入地的政治环境,也没有在流入地谋取政治权益的计划。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都难以落到实处。

3.流动党员党费收缴难。一是缴纳时间难统一。大部分的流动党员是在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是由其亲属代为交纳。二是缴纳金额难确定。由于频繁变动

地点和岗位,收入不稳定,很难确定流动党员交费基数,有的由党员自主缴纳,有的按党组织统一确定的数额交,缺乏规范性和必要的监督。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愿向党组织交纳党费,一些退休流动党员由于行动不方便根本就不主动向党组织交纳党费。三是足额收缴难。不少流动党员长年不知去向无法收取党费,一些能联系上或返家者也存在不催不缴或只象征性缴纳的现象,有的甚至逃避党费,有的因生活困难不愿缴纳。

4.流动党员发挥作用难。一是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一心打工挣钱,无心他顾,忘记了履行党员义务,来温务工期间关注的是自己的人身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对现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建设第二故乡(温岭)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建设第二故乡献计献策以及带动作用弱化,发挥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一些流动党员感觉“报国无门”,有的想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建设第二故乡,但苦于渠道不畅,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一些流动党员长时间脱离组织,对自己放松要求,混同一般群众;有的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流动党员,因受不良环境影响,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损党员形象的事情。

5.流动党员经费保障难。工作经费缺乏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将增大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无论邮寄资料、通讯联系、流动党员登记、信息管理、教育培训等都需花费较多费用。但是,目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严重缺乏经费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后,除少数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外,大多数村基

本没有经济来源,办公经费都捉襟见肘,更别谈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专项经费了。社区虽然有一些经济收入,但也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两新”组织党组织经费来源取决于业主态度,缺乏刚性规范。不少私营企业因缺少经费,党组织长期瘫痪,形同虚设。

三、加强流动党员“双向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本着“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管理为辅”原则,立足“管得住、管得活、管得好”的目的,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与协作,大力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服务,以服务促管理,通过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服务援助的协作机制,探索建立起“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模式,发挥组织优势,明确共管责任,共同对工作、生活在温岭的流动党员进行人性化服务和有效管理,为流动党员在温岭营造了温馨的“第二家园”。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法

1.加大流动党员排查统计力度。做好来温务工的流动党员的摸底调查工作,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第一手资料,如实、及时地统计流动党员的数量。在采集流动党员信息工作上要求做到知现状、知想法、知去向,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库和信息台帐,做到数量清、分布清、流向清。发动全体党员发挥党员作用、贡献党员力量、展现党员爱心。同时,为调动党员投身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号召流动党员争做五员,即:政策宣传员、信息收集员、思想疏导员、帮扶济困员、党群联络员。

2.做实流动党员基础建设工作。要想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入手。一是完善制度。要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制度、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等制度,具体要落实流动党员台帐管理制、《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责任追究制、实行流动党员服务站季度活动制,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制。二是健全网络。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服务网络建设,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办公室,做好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建好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打造成流动党员之家,为流动党员提供必要帮助和服务、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三是增加投入。要选配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干部到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同时财政要预算流动党员管理专项经费,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站阵地建设,完善办公软硬件设施,便于各服务站开展日常工作。

3.发挥流动党员党支部的作用。一在流入党员集中地建立健全党组织。要积极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扩大覆盖面把所有流动党员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加强管理:凡是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建立党组织;不足三名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也要归并到企业所在地的党组织;在人才交流中心建立健全党组织,成立人才交流中心党支部,把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的所有流动党员纳入管理,健全流动党员的档案,落实专人联系挂靠关系的流动党员,做到党员游离不离党。二是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

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及时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并在其党组织参加党的活动。三是依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建立党组织进行管理。要在流动党员活动时间、地点比较集中和固定的地方,依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建立党的组织,把党组织建立在服务管理站点上,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方式运作,工作人员从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经营门路多、乐于为群众办事的优秀流动党员中选拔。在管理方式上,既抓党员教育管理,又抓劳务管理;既服务打工人员,又服务流动党员。

(二)明确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的责任

建立流入地党委联系流出地党委,双方共同联系流动党员党组织制度,双方各自确定一名同志负责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工作,采取走访、寄送资料、发送短信、网上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流动党员的动态情况,相互交换意见,确立双方主要责任。

1.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流出地党组织要及时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二是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三是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四是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五是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2.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流入地党组织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一是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二是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三是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四是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五是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3.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二是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向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三是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四是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三)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服务

1.扩大流动党员就业服务层面。建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热线和网站等平台,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为流动党员在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党务知识服务等方面,特别是就业方面提供信息“导航”。同时,联系有条件的相关部门将流动党员纳入再就业培训计划,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免费就业培训。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主动为流入党员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找工作难、子女入学难、生病就医难、租住房屋难等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维护流入党员的合法权益。

2.拓宽流动党员帮扶服务渠道。针对流动党员身处异乡、生活不习惯等情况,组织本地党员与流动党员联系,对生产生活有特殊困难或遭遇突发性事件发生困难的流动党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同时设立流动党员困难救助金,及时做好困难流动党员关爱帮扶工作。另外,还主动邀请流动党员参加居住地党组织生活,包括日常的学习、座谈、参观、考察等。在流动党员权益受到侵害、难以保障等情况时,建立维权“绿色通道”,聘请法律顾问提供免费政策咨询,积极提供劳动纠纷调解、司法援助、工伤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每年年底,由各企业党支部和流动党员支部建立直接沟通渠道,

开展专项行动,在追讨欠薪问题上发挥党组织作用积极为流动党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出点子、维权益。

3.引导流动党员回报社会。一名流动党员就是党的一面流动红旗。党组织要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亮身、带动、回引、互助”四大工程,引导流动党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一是实施亮身工程。主要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亮身份、树形象”等活动,要求流动党员亮出自己身份,以是一名党员为荣,激发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促使他们把思想统一到“为驻地服务、为家乡争光”上来。二是实施回引工程。大多数流动党员有较高的文化和一技之长,加之外出务工,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学习了经验、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较高的群众威望。党组织要创造更宽松、更优惠、更便捷、更和谐的发展环境,引导流动党员回乡探亲期间带动老乡来温务工,为本地发展献力。三是实施带动工程。流动党员有思想解放、见多识广、发家致富能力强等优势。流动党员大都走南闯北,思想活跃,接受了很多新观念,有利于动带动本地的思想解放。有些流动党员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带动流动人口增加务工收入。发挥好流动党员的优势,带动思想解放、带动务工增收,是保持其先进性的现实选择。四是实施互助工程。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有一技之长的特点,回报社会,创办爱心储蓄所。爱心储蓄就是为有一技之长的人自愿参与爱心服务行动,为群众提供最适用、最急需的技术技能培训和智力扶持服务,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共同建美好家园。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定远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流动党员是指离开本乡镇、本单位党组织时间超过3个月不足6个月,或者连续离开时间虽然超过6个月但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变化频繁的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的党员。 第三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二)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三)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第二章流动党员管理职责 第四条县委组织部负责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考核评比,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总结完善推广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 第五条各乡镇、各单位负责对本辖区流动党员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具体管理,要依托县计生以及公安系统相关数据,准确掌握本乡镇、

本单位流动党员的流出地点、时间、从业内容以及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并进行管理。 第六条同一乡镇或单位集体外出、从业地点相对固定的流动党员,采取“集出集管”的方式,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组织或党小组,指派专人负责,随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第七条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和党员证明信管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县委组织部领取,由各基层党(工)委统一组织发放给流动党员。各基层党(工)委每年至少查验一次党员的《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满三年的,应及时换发新证。党员证明信由各基层党(工)委出具证明,到县委组织部开具,党员证明信应注明有效期,超出有效期将不再证明其党员身份。 第八条流动党员要按章依规办理组织关系的转移。 外出前,应主动向所在党组织提出书面报告或口头向党组织书记报告。按规定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所在党组织查验。 到达流入地后,应及时到工作单位党组织、单位所在地党组织或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并将报到情况主动通过电话等形式向正式关系所在党组织反馈。 在流动期间,组织关系发生新变化的,要同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报告。 第九条党员外出期间要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标准按月向流入地党组织缴纳党费,对不按规定交纳党费的党员,要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的,要与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联系,由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按自行脱党处理。 流入地党组织要如实填写该党员在流入地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现状及其整合对策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现状及其整合对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现状及其整合对策本文分析了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整合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在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导致中国必须加入世界经济的大市场.中国建筑业是最早受到国际惯例冲击的行业.1982年鲁布革水电站引水隧道工国的国际招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标志着中国项目的建设首次受到国际惯例的全面冲击。鲁布革工程和后来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其它建设项目不仅对中国建筑业,而且对中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入WT0后,中国建筑市场将对国外承包商和咨询机构实行全面开放,将促进中国承包商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变革经营方式,以全面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一、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可谓琳琅满目、百花齐放.不仅包括传统的DBB模式、DM模式、DB模式、cM模式、EPc/Turkey模式PMC模式,还有B0T及其衍生模式(BOO、BTO、BLT、BOOT、BOOST、BT等)、Partnering模式、PFI模式,2004年我国针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提出的代建制模式,以及一些还在理论探讨中的全寿命周期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基于Agent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Partnering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等等.总的来说,上述各项目管理模

式在范围上、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传统的DBB模式、DM模式、DB模式、CM模式、EPC/Turnkey模式仅限于施工阶段,侧重于建设项目的承发包方式。而B0T模式、PFI模式、代建制模式将范围拓展到前期的融资和后期的运营上,确切地说是一种工程采购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建设项目管理新模式探索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渐探索出一批适合中国围情和实践的建设项目管理新模式.例如我国建设项目管理学术界目前热衷的Partnering模式研究,就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D/B/B(设计一招投标施工)的新型管理模式,在Partnering模式下,业主与项目参与各方之间不是通过招投标而是通过长期合作形成,这种关系比较稳定,并且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也不采取索赔形式而是通过合作协商解决。但是,如此繁多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也有不利的一面.繁多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不仅造成了概念上的混淆,更造成了各类建设项日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的低效,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各类项目管理模式加以梳理. 二、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整合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整合,可以改变我国项目采购方式单一的被动局面,能够为深化建筑市场的改革,建立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提供动力,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建筑业体制,机制和法制的协调发展.应该指出,推行新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比以往的改革难度更大,它涉及建筑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建议从如下方面人手: 1、以取长补短为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拘泥于某一特定模式任何一种项目管理理论模式都基于理想环境,与现实的项目环境不同.现实的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436-34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作为井下现场变化较大、危险因素较多、人员密集型的特殊行业,如何从本质上确保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经常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可分两类:一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事故,如冲击地压事故等;二是虽然可以预防但因预防措施不到位、现场监督检查不力而发生的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安全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的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治表,不治本;有的抓安全管理只管结果、不管过程,只管物、不管人,只管一时、不管长远,只求过得去,不讲过得硬

等等;说到底是一个管理方法问题。实践证明,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反之就很难保证安全生产。为此,各煤矿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并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安全管理工作正在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对企业发展来讲,一个好的思路,就是发展出路;对安全工作来讲,一个好的管理思路,同样也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出路。枣庄矿业集团枣庄联创公司(原陶庄煤矿)联系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对“树”型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与实践,其主要思路是:把自然界中树的植物原理引用到安全管理工程,并将安全管理的各要素据其性质分类为根基、主干、分枝三大部分,通过其内在联系构建成“树”型网络体系,运用“根深干壮”、“本固枝荣”的科学规律,采取“固本强根”、“标本兼治”的科学方法,力求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长青之树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最终达到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目的。 2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二是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

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三是管理难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 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四是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据了解,现在流动党员外出很少有人到县(市)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其原因除了外出时间、地点不固定外,主要还存在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繁琐,花费的时间也很多。若遇经办人员出差或有事不在,那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据了解,有的流动党员虽然想接转组织关系,但因程序多,耗时多而未接转;有的把当地的组织部门所开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好了,但不知道务工所在地的组织部、党委在什么地方,从而导致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

中组部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 规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党员流动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流动的党员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对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有固定地点、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党员所在党组织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方或单位组织;时间在3至6个月的,应出具党员证明信,由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负责安排其参加党的有关活动。党员应及时主动与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联系,转递党员组织关系。 二、党员短期外出3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无固定地点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应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原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汇报外出活动情况,按时交纳党费。 三、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的,原所在党组织应在他们中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对外出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应同时出具有关证明,委托所去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负责管理这些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应继续同他们保持联系。 四、外来经商党员较多的集贸市场,应在这部分党员中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根据不同情况,这些党支部或党小组可由乡镇、街道党组织领导,也可由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党组织或个体劳动者协会党组织领导。 五、党员要求流动应向所在单位及其党组织提出申请,凡符合人员流动有关政策规定的,党组织应予以同意并及时为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所去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上

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转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六、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流动服务机构的党组织,具备管理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可以接收在人员流动过程中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并根据不同情况,组织这些党员过组织生活,收缴党费。 七、在人员流动问题上,因单位与单位或单位与个人发生争议,而提交仲裁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仲裁的,有关单位党组织应根据仲裁结论确定是否办理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手续。 八、党员擅自离职,党组织应给予批评教育;本人坚持不改的,可区别不同情况作必要的处理。涉及党籍处理的,应慎重对待。 九、在党员流动中,没有转来党员组织关系或没有出具党员证明信的,所去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不得承认其党员身份和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项目管理论文选题参考

项目管理论文选题参考

公路工程承包动态联盟的运作模式研究 002 项目管理在中国IT外包服务企业的应用研究 003 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及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研究 004 建筑施工项目KPI安全绩效管理体系 005 在网络联盟制造中实施项目管理的研究 006 政府工程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007 建设工程合理最低价中标法的理论研究 008 工程量清单投标计价及其计算机辅助系

统研究 009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010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项目代建制研究 011 最低价中标法探讨 012 对工程招标投标程序管理的分析和研究013 企业内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014 施工项目工程进度—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015 设计阶段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及控制 016 国际工程风险系统化分析与研究 017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 018 国际承包工程投标估价与报价研究 019 施工总承包商投标报价决策机制的研究020 基于并行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模式研究 021 项目风险管理及其在赵各庄矿业公司综采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022 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

023 咨询工程师对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费用变动管理研究 024 工程项目招标评标方法研究 025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策略和方法研究 026 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采购投标报价研究 027 施工索赔原因分析及基本处理原则研究 028 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029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030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 031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的投标前期决策研究 032 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 033 专业外贸公司业务流程设计及项目管理研究 034 工程量清单计价评标办法探讨 035 工程项目管理代理行业化发展研究 036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电力项目施工评标中的应用研究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目前,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这既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力度不恰当有关,也与高校之间相互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关。各高校在运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时面对的很多核心问题具有相似性,但是校院模式也不是千校一面,各高校只有将“借鉴”与“校情”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于本学校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文章就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西南科技大学10年来对校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就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探索与校情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院模式,两级管理 高校施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既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也是各高校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1992年高校开始合并调整后学科门类迅速增多,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加快了大学内部结构从建国之初的校、系二级制向校、院、系三级制的转变。所谓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校院模式”)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1] 校院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面对国内各高校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科门类与专业数量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现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众多高校把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大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开始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从目前来看,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

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力推进,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为建设和发展新城市注入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治安、就业、计生、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社会管理问题,成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管在其中,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而不是只为了采集信息而采集,为录入信息而录入。 一、围绕中心狠抓落实,全面开展三天一小查五天一大查的专项整治行动。(1)分户到责任人,严格执行“谁的包户谁负责”政策,有效地提高包户干部的责任心;(2)将人员分类登记,一般人员、可疑人员、重点人员分类整理成档,可疑人员和重点人员名册交由派出所进行登记;(3)出租房屋承租人必须签订《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并留下责任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二、立足实际抓好源头,不断创新管理服务的模式。目前流动人口不仅人数多、居住杂,且流动性强、管理难。如果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工作进度和更新进度很难跟上,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必须从源头上来找办法、找对策,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模式”。

三、加强长远管理,提高管理队伍的服务水平。1、尽快完善二维码平台系统。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直接影响到制定流动人口相关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搞好登记统计,全面准确掌握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人口信息只有录入电脑,实现联网共享才能充分发挥作用。2、认真做好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衔接工作。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人口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我们在基层的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还不够规范;我们流动人口管理队伍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扎实做好信息采集常态化管理,严格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3366”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工作站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结合辖区的现有信息动用一切社会力量来共同管理,力争使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服务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社区居委会 2014年7月25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 意见 各乡镇党委、县直局以上单位党组织: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网络,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建立起健全系统、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基本原则 流动党员,是指离开原党组织所在地,较长时间不能正常参加原党组织组织生活的党员。包括外出务工、经商、居住,连续时间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党员;部队转业、复员军人和大

中专毕业生及其他流动人员中尚未落实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出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连续时间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党员。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具体把握以下原则: (一)双向共同管理原则。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流出地党组织要对流动党员登记造册,掌握去向,采取有效办法加强管理,并向所去地方、单位党组织通报;流入地党组织也要承担起管理的责任,组织流动党员学习、开展活动。做到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经常联系、及时沟通,协调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碰到的问题。 (二)因人制宜管理原则。根据流动党员的就业形式和居住状况,合理确定党员的管理方式。就业比较稳定、工作单位建立党组织的,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工作单位未建党组织的,由行业协会党组织或单位所在地党组织管理。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的,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党组织管理。就业稳定性不强、居住地比较固定的,由居住地党组织管理。 (三)信息动态管理原则。结合党员信息数据采集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流动党员信息网络,逐步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实时网上传输、查询。流动党员情况由所在党组织定期向上级党委报告。各基层党委把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输入信息库并及时更新,逐步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动态管理。

弘扬“硬骨头”精神 铸造坚强战斗堡垒

【标题】:弘扬“硬骨头”精神铸造坚强战斗堡垒 【来源】:政治工作的新实践新探索——改革开放二十年军队政治工作经验汇编 【内容】: 弘扬“硬骨头”精神铸造坚强战斗堡垒 ——83012部队“硬骨头六连”党支部建设的经验 “硬骨头六连”是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先后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连队党支部继承和发扬“硬骨头”精神,自觉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狠抓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连队建设全面过硬。l0年来,连队年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党支部先后3次被中央组织部和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坚持用传统精神建连育人,党支部思想政治领导坚强有力 该连曾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全军。近几年来,党支部“一班人”十分珍惜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始终把连队的光荣传统视为无价之宝,把“硬骨头”精神作为建连之魂、兴连之本。他们认真组织官兵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扎实开展"四个教育",坚强思想政治领导;经常重温邓小平同志对全连官兵的勉励,学习江泽民主席给连队的题词,不断增强官兵继承优良传统、保待坚定政治方向的自觉性。他们注重联系实际,把传统教育经常化,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的利益调整,开展关于金钱、名利、苛乐、家庭等“十个正确对待”教育,帮助党员树立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每逢新兵下连、干部到职、连队命名日、老兵退伍以及“八一”建军节等,都要组织大家参观连队荣誉室,站在连旗下留影,唱《硬骨头六连连歌》,人人熟记战争年代15名战斗英雄和老山作战16勇士的事迹。连队每接受一项重大任务,都要请老首长回连队讲传统,组织官兵站在连旗下宣誓。平时,还采取典型示范、家信展览、一事一议、同学一句格言、月评十件好事等形式,及时抓住战士的身边事,向大家灌输立身做人、永葆本色的基本道理。 不间断的传统教育熏陶,增强了官兵继承发扬硬骨头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了六连的门,就要当主人”,“传好接力棒,增添新光彩”,这是党支部“一班人”和全体官兵的共识。连队6名支部成员家庭都有不少实际困难,但都能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连队建设上。连长葛斌,从小给伯父当养子。去年其伯父患癌症已到晚期,临终前拍三封电报催他回去见最后一面,但都因连队外训、组织比武等原因,主动放弃回家,带领连队圆满完成了任务。 不间断的传统教育熏陶,激发了官兵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人人自觉为硬六连增光添彩,干部战士外出、集训、探亲、出差等,都不忘自己是六连的兵,一言一行、时时处处维护连队的声誉;平时大家做到吃亏、吃苦的时候都争着往前站,有名、有利的事都自觉往后靠。有的战士主动放弃立二等功的机会,把立功受奖让给别人;有的服役期满的战士主动放弃家庭为其安排优越的工作岗位和高薪收入,继续安心留队作贡献。退伍战士陈水康临走那天,凌晨4时起床,一个人为全连烧了最后一顿饭,并在给党支部留下的信中写道;“当兵3年,我尽管没有入党、当班长,但在六连学到的东西,一辈子都管用。” 二、坚持用“先进分子”的标准严格规范党员言行,一个党员一面旗 引导党员带头尚武精武,锤炼一流的军事技术。他们教育党员时刻牢记我军的根本职能,树立“练兵习武是军人之本”的思想;提出“训练掉了队,愧对老前辈”、“练武武不精,不算六连兵”、“优秀成绩算起步,破了纪录才算数”的口号,激励大家努力做到军事过硬。近10年来,在六连任过职的39名干部,个个都是军、师、团的训练标兵,个个都在各级比武竞赛中夺过名次。连长葛斌是集团军战术训练标兵,人称“战术通”、“敌军通”;指导员陈立新连属武器样样会用,项项优秀,连以上训练课目都能达到“四会”标准,是军区树立的优秀“四会教练员”;副连长及3名排长,也都是师以上的"四会"教练员。六连的党员个个都是“顶梁柱”。近3年,在连队工作过的60多名党员,训练成绩人人优秀;团以上组织的27次比武考核,被六连党员夺得25个第一;连队训练成绩的历史记录保持者是党员,步兵"五大技术"的前三名也是党员。去年,总部、集团军抽考六连所训的12个课目,均取得总评优秀成绩,全连干部人人优秀,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流动人口管理解决方案介绍

流动人口管理系统方案 2017年7月

目录 一、应用背景 (2) 二、系统概述 (2) 三、系统架构 (3) 四、系统功能介绍 (3) 4.1 人员信息采集 (3) 4.2 房屋信息采集 (4) 4.3 设备监测 (5) 4.4 二维码电子门牌查询功能 (5) 4.5 门禁与视频监控联动功能 (6) 4.6 出入记录掌控 (6) 4.7 数据统计功能 (7) 4.8 房东、租客手机端增值服务 (7) 五、系统应用展望 (8)

一、应用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 数量多 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相当于每6个人中有1个是流动人口。 底数不清、信息不全 目前全国各地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主要依赖民警上门走访,效率低、信息难以实时掌握、数据质量差、管理难、盲区多,超过半数的流动人口未出现在政府的视野中,成为实有人口管理的难点和痛点。 案件多 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在我国大中城市全部犯罪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0%,流动人口犯罪率高,受害率高,出租房聚集地案件多发,大量案件是盗窃、抢劫案件,这和经济上的贫困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二、系统概述 流动人口信息服务平台是依托门禁物联网建立一个“实名制”信息采集前端,通过规范信息采集、管理及应用的流程,建立起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大数据平台,解决政府部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准确、信息不能共享能等难题。 同时,通过信息深度分析与应用,为政府主管部门更好地进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精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管控流程: 将出租房楼道原普通门锁替换为刷卡式智能门锁,用户凭相关证件登记办理门卡,凭卡开门,刷卡必留痕迹。一人一卡,人来领卡,人走销卡,可实时掌握流动人口动态及人员进出视频图像。

流动党员管理实施方案意见

**乡流动党员管理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 根据**乡特殊的山区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和迁移人口有增无减,其中不乏是共产党员的这种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乡党委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流动党员管理实施方案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一)总体要求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3.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4.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

甲方在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模式探索

甲方在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模式探索 甲方在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笔者从事甲方管理实践,针对业主方工程项目管理,分析业主方管理与施工方项目管理的不同之处,提出业主方在管理方面应当注重的管理问题,同时详细地提出工程施工中的管理控制要点,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甲方管理;业主管理;工程管理;合同管理 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combining the engaged in party a's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owner for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owner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puts forward the owner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sha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manage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detailed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control point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 party a management; property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项目管理中有许多未知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又带有不确定性;需要将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员有机地组织在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内;在技术性能、成本、进度等较为严格的约束条件下实现项目目标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项目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甚至其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而对于甲方管理来说,其项目管理模式就是希望在预定时间内工程项目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1甲方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甲方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对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督管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师教育论文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玉玺 原平市范亭中学从2011年秋季开始进行“双班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推进使我校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双班制”的提出背景 现在国内高中学校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走读学校,一种是寄宿制学校,一种是半寄宿制学校。走读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最短,不上早操和早晚自习,也没有住宿和吃饭问题,管理难度最小。寄宿制学校学生是全天候在学校生活,班主任必须承担超长时间和超负荷的工作量,管理难度明显加大。虽然不少学校配备了宿舍管理员,但他们不是教师,管理和教育效果不佳。 班主任配备难几乎是所有寄宿制和半寄宿制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管理经验的中年教师不愿意当,缺乏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不敢当,而既有管理经验又愿意当班主任的总是不能满足需要。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高中阶段班主任工作难度很大,又十分辛苦,往往顾此失彼,需要全身心投入。 要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让更多优秀教师乐意承担班主任工作,同时使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取得进步,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显然很不适应,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权衡得失、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校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创新性地试行“双班制”管理模式。 二、“双班制”的基本形式

“双班制”,即在学校同时设立“教学班”和“生活班”两种班级,每个学生都同时属于两个班集体。教学班由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组成,一般为50人左右;生活班按住宿场所编排,一般6~8个宿舍的学生组成一个生活班,人数在50~70人之间;走读生单独编为一个生活班。 教学班和生活班各自单独设立班主任,分别称为“教学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两类班主任工作任务不同,但各方面待遇都完全相同。“教学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生活行为。 “教学班主任”负责上课、自习、两操和课间时间学生的管理,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工作如检查学生的笔记本、作业本、典题本等“三本”,负责教室文化建设,组织班集体,建设学习小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等等。教学班内设班委会,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组成。“生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早、午、晚三餐和午、晚休息以及宿舍内生活行为的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班设团支部,团支部由团支书、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安全委员等组成。每一楼层有一位“生活班主任”住校管理。学生就餐以生活班为单位,在指定餐厅、指定座位就餐。餐厅有“生活班主任”陪同用餐。走读生上学和放学时间由“生活班主任”在校门口迎送学生。 三、“双班制”的逐步发展 “双班制”经过一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校通过及时研究分析,不断进行实践探索,针对问题多次进行了调整优化。 1.优化两类班主任管理时段。早上的早操和早自习原来由“生活班主任”

创新“五个一”管理模式(流动人口管理材料)

创新管理平台,推进“五个一”管理模式 --------大唐镇流动人口管理探索 大唐镇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百强,浙江省十强,辖区内共有各类袜业企业2900多家。大唐集镇上设有劳务市场一个,作用辐射义乌、萧山等地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大唐,对大唐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大量随父母打工的适龄儿童等待入学,计划外超生现象严重,流动人口犯罪比例逐年上升,偷盗现象严重。 面对这些问题,大唐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管理新路子,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总结各种经验,与时俱进,建立起符合实际、便于管理、成效显著的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图1)。 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图1) 一、主要举措 运用流动人口管理平台,深入实施“五个一”管理方法,做到流动人口管理中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张覆盖全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效能,克服管理中的散乱和重点不突出等现状。 在大唐镇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中,包含两个部分:第一是在镇级层面建立的编码式管理系统平台,即按行政村(0-9)、原行政村(1-9)、

专(协)管员(01-99),组成一组五位数编码,下设栏目,储存流动人口信息;它是管理系统的“中枢”部分,该平台采用计算机软件操作,动态控制。通过操作命令,可以迅速得到现行政村、原行政村当前外来人口具体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码等。 第二是按行政区划基础建立的“五个一”管理系统,即“一人一片、一区一图、一户一号、一家一公告、一户一档”,这是管理系统的“触角”。 “一人一片”,将大唐镇分为九大块,每一名流动人口专管员负责一块;每一大块有细分若干小块,每一名暂住人口协管员负责一小块,做好该块内的出租房走访、流动人口登记、动态检查等工作。 “一区一图”,将所分区块制作建筑平面图,方便落实每处出租房位置。 “一户一号”,将户数进行统一编号,以租子开头,后设行政村、户为单位,流水编号。 “一家一公告”,在出租房屋张贴出租房管理公告栏,预先设置出租房管理信息、承租业主须知、流动人口须知,消防安全要求,失火应急提示等六大内容。 “一户一档”,将每户出租房建立一个档案,包含出租房屋信息登记表、一份治安、计生责任书、一份消防图、一张平面图等基本信息。 由于采用电脑管理,大大减少人员工作量,特别是人工查、人工修改工作量,使查阅、更新和统计更为快捷、高效,大大节

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外出人员数量迅速增加,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数量也逐步增加,这给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党员外出期间,无法正常参与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能参加,成为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据调查,我镇流出的党员,90%不能坚持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流动党员外出不辞而别,外出流向难与掌握,关系难以转接。有的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越来越淡,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也不转组织关系,不持《流动党员证》,外出时不向党组织汇报,不辞而别,回来后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成了“挂名党员”和自由党员,部分党员在外不愿暴露身份,把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证》等组织关系证件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党员”,造成了“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管不了”的局面。

三、党费收缴难。流动党员外出期间,没有向党组织报告,党组织不知其流去何处,在收缴党费时,与流出党员无法联系,加上流出党员思想意识淡薄,导致党费收缴难。 四、流动党员分散,教育管理难。一方面由于外出党员绝大部分是劳务外出,工作地点、工作单位不固定,工作繁忙,加上远离属地党组织,每年只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法参加原党支部活动。另一方面,部分流动党员的理想信念开始淡化,党性观念不强,党员关系放在口袋里,不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时间一长,逐渐疏远党组织,加之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党员不闻不问,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五、权利义务难以监督。流动党员不向原党组织汇报自已的工作、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又不到流入地党组织去参加活动,使原党组织难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近况,又不在流入地党组织的监督之下,也给流动党员正常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六、流动党员中预备党员转正难。预备党员外出,党组织无法了解其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情况不清难与发表意见,尤其是预备期满预备党员不与党组织联系,这给预备党员转正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