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技天下: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要素解析

专技天下: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要素解析

专技天下: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要素解析
专技天下: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要素解析

单选题: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即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个定律体现了成长的( B:过程性)。

A:持续性B:过程性C:多样性D:动态性

成功了但并不一定会成才,其中原因之一在于缺乏(A:专业性),因为人才最通俗的解释是在某一领域的有用之才。A:专业性B:专一性C:专门性D:专注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作用(A: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A:大于B:等于C:小于D:约等于

( D:“人的自我完善能力”)是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人有别于动物正是因为人有了这种能力。A:“人的自我欣赏能力” B:“人的自我排解能力” C:“人的自我认知能力” D:“人的自我完善能力”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 )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A:教育投资B:管理投资C:安置投资D:薪酬投资

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接受到来自于其他人或事物的相关信息,他们接受到信息后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这一现象体现了成长的( B:交互性)。A:共生性B:交互性C:持续性D:动态性

组织引入一个杰出人才,使四方贤才纷至沓来,进而逐渐形成一个人才群体,这一以人才引人才、挖掘人才的机制体现了(A:共生性)。A:共生性B:动态性C:交互性D:持续性

专业技术人员在处于入职适应期时,对初始条件较为依赖,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因此,我们要夯实基础的专业知识,珍惜实践机会,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免受(C:蝴蝶效应)的影响。A:马太效应B:群落效应C:蝴蝶效应D:转益效应

在一个相对的空间和时间内,人才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成团或成批出现。在此阶段,我们会受到周围工作环境和同事的影响,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这一现象是( A:马太效应)的体现。A:马太效应B:群落效应C:蝴蝶效应D:转益效应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完全适应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成长为基本功扎实娴熟、实践经验丰富、工作实效明显的经验型专业技术人员,这一转变通常发生在( A:成熟胜任期)。A:成熟胜任期B:高原平台期C:成功创造期D:退职回归期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其核心不包含以下哪一内容( B:职业理想)。A:职业信念B:职业理想C:职业知识技能D:职业行为习惯

个性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下面哪一选项不是个性具有的特征( B:预成性)。A:独特性B:预成性C:倾向性D:社会性

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主要受( D:后天培养因素)影响,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A:生理因素B:遗传因素C:智力因素D:后天培养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下面哪一因素属于非智力因素( D:意志力)。A:观

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意志力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C: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A:外界因素B:客观因素C:环境因素D:社会因素

根据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熟悉程度来划分,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阶段,下面哪一个阶段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阶段之列?( A:知识的创造发明阶段)。A:知识的创造发明阶段B:知识的原始积累阶段C:知识的积累结网阶段D:知识的内化升级阶段

专业技术人员一旦形成职业工作能力,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中不会出现以下哪一种情况( B:固化)。A:强化B:固化C:弱化D:转化

在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人才评价机制时,首先要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 A: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A:业绩B:职业理想C:职业规划D:职业发展

下面哪一制度不属于劳动标准制度?( B:培训学时制度)。A: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B:培训学时制度C:劳动安全卫生制度D:女职工特殊保护制度。

五险一金”指的是五种社会保险以及一个公积金,“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哪一种险是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保费?( D:生育保险

)。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生育保险

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专业或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或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这些专业或工种不包含下列哪种特点?( A:需要具备专业知识)。A:需要具备专业知识B:责任较大C:社会通用性强D:关系公共利益

今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不包括下列哪种方式(A:兼薪、兼职,在现有工作岗位上创新创业)。A:兼薪、兼职,在现有工作岗位上创新创业B:采取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等方式,但是所到企业应与事业单位业务领域相近C:在职创办企业,但创业项目须与本人在事业单位所从事专业相关D:离岗创业,要求离岗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者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过程的复杂性,可以纳入参考来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过程的规律的有( A:职业工作水平)。A:职业工作水平B:心理特征C:社会的角色行为D:工作年限

个体式成长中自我教育有四个环节,其中不包括:( D:自我评价)。A:自我认识B:自我要求C:自我践行D:自我评价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下面哪一点不符合它的特性:(B:高度柔性的)。A:有机性B:高度柔性的C:扁平化D:符合人性的

《美国传统词典》中对职业化一词的解释不包括哪一内容:(C:职业化能带来较高的薪酬回报)。A:遵循某种专业标准开展工作B:具有某种专业特长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C:职业化能带来较高的薪酬回报D:全身心投入到给定的工作并视之为职业或靠它维持生计

一般而言,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其中不包括:( D:职业化的工作环境)。A:职业化的工作技能B:职业化的工作形象C:职业化的工作态度D:职业化的工作环境

个性的最本质特征是:( D:社会性)。A:独特性B:稳定性C:倾向

性D:社会性

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下面的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C:偶然性是纯粹的,不会受到必然性的制约)。A: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B: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C:偶然性是纯粹的,不会受到必然性的制约D: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倡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应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环来对待,其中不包括下面哪一点:( C:职业理念必须是先进的)。A:职业理念必须是适宜的B:职业理念必须是适时的C:职业理念必须是先进的D:职业理念必须符合组织管理目标

机遇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常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等等。这里面这样的含义:( A:不确定性)。A:不确定性B:不可把握性C:必然性D:可延时性

家庭和生活环境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影响不具有下列哪种特性:(C:必然性)。A:自发性B:偶然性C:必然性D:深刻性

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 A:职场认知) 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A:职场认知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管理训诫

下面哪一种符合学习型组织的思考方式(C:非线性思考)。A:演绎逻辑B:归纳逻辑C:非线性思考D:非系统思考

建立学习型组织会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养成“不断学习”的能力,实现自我的不断成长。下面哪一种学习方式,不是学习型组织所强调的( A:个人学习)。A:个人学习B:终身学习C:全员学习D:全过程学习

自然因素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的影响具有(A: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A:普遍性B:偶然性C:决定性D:绝对性

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生成、运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一切条件的总和。下面哪一个不是政策环境因素的主要特征:(D:可复制性)。A:复杂多样性B:差异性C:动态性D:可复制性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的需要,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所建构的,由各类知识所组成的知识架构,它具备下面的如下特征:( A:开放)。A:开放B:稳态C:专用D:单一性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人一生重要的行为基础。下面哪些观念,不利于习惯的养成?( A: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A: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B: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C: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D:有些不良习惯是致命的,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

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规划是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 A:个人化的)的实施方案A:个人化的B:社会化的C:程序化的D:规范化的

能力素质是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核心要素,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 D:对岗位工作的胜任能)。A:惯性思维能力B:对事物的洞察能力C: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对岗位工作的胜任能力

挫伤人才积极性和创新能量的最大因素是:(D: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A:艰苦的工作环境B:难处的人际关系C:较低的薪酬待遇D: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自信是( A:对自己正确评价)后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坚定的自我信任感。

A:对自己正确评价B: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抱负C:树立了战胜困难的决心D: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最早提出自卑的概念(1910),认为自卑是一种( B:不能自助)的复杂情感。

A:能够自助B:不能自助C:自怜自哀D:悲观失望

在心理学中,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所以,我们对自卑采取的态度是:( D:接纳应对)。

A:听之任之B:避而远之C:无能为力D:接纳应对

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是与专业技术人员( A:职业经历)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A:职业经历B:生活经历C:社会经历D:情感经历

在国际上普遍注重在职业的综合能力中,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是指:( D:计算机应用能力)。

A:团队协作能力B:人际交往C:善于沟通的能力D: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般而言,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我们称之为:(A:方法能力)。A:方法能力B:社会能力C:跨职业的专业能力D:个人能力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完全适应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已经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具有了较高的工作能力。我们一般称之为进入了职业发展的( B:成熟胜任期)。A:入职适应期B:成熟胜任期C:高原平台期D:成功创造期

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具有性。共生,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既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往往会产生( A:(“1+1>2”)) 的效益。A:(“1+1>2”)B:(“1+1=2”)C:(“1+1<2”)D:(“1+1=1”)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通过共生关系和生存竞争的双重作用而自然形成和发展的。在共生关系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有所不同,人类社会往往是( D:主动的。A:原始的B:初级的C:自然的D:主动的

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发展其实质是职业个性不断成熟、自主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 D:既有渐变发展,也有突变发展的过程)。A:简单的发展过程B:按年龄递进的发展过程C:直线上升的发展过程D:既有渐变发展,也有突变发展的过程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接受系统的教育和专门知识的培训,并通过不断的终身学习,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人格和掌握某项或多项专业技术及专业技能的,能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劳动者的过程我们一般可以称之为:( A:主动式成长)。A:主动式成长B:被动式成长C:常规性成长D:非常规性成长

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成熟的标志应该有多种。下面哪一方面不能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标志:A:生理上的成长)。A:生理上的成长B:心理上的成长C:以一个独立的人格来思考问题D:自身的努力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

多选题:

成长是一个( ABCD)的过程。A:由感性到理性B:由经验到理论C:由迷信到批判D:由质变到量变

成长是成功的(AD )。A:基础B:必然C:结果D:前提

每个人都在经历着成长,成长意味着( AB)。A:长大,长成B:走向成熟C:成才D:成功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几乎可以用于任何领域,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这个定律更是体现了成长的(ACD )。A:过程性B:时段性C:漫长性D:艰难性

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是一个(ABCD )过程。A:动态的B:实践的C:实现自我价值的D:实现社会价值的

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就是个人在人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和角色,它们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相联系,其本质是:(ABC )。A:职业道路的选择与发展B:人力资本的提升C:个人的自我完善以及从事某一职业所获得的薪酬水平的不断提升D:IQ智商,智力商数

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是以(ABCD )等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准,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A:心理开发B:生理开发C:智力开发D:技能开发

人力资本作为“活资本”具有( ACD)。A:增值性B:固化性C:创新性D:创造性

职业能力包含的基本要素是(ABC )。A: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B:指在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C: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D:在各种职业转换过程中具有竞争

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目标确立的前提下,需要经过( ABCD),才能逐步接近成长的目标。A:身心健康的发展B:专业知识的有效积累C:实践锻炼的丰富D:人生观和价值体系的完善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从广义上说,人文素养指的就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其内容包含下列哪些方面?(ABCD )。A:具备人文知识B:理解人文思想C:掌握人文方法D:遵循人文精神

国际专家研究表明,成功人才的成功要素包括( ABCD) A:IQ智商,智力商数B:EQ情商,情绪商数C:逆境商数,实际上是人的意志品质、坚持、努力程度D:CQ创造商数,人的创造性素质

机遇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机遇的偶然性表现在(ABCD )。A:机遇产生的随意性B:产生时间的不确定性C:产生在某一事物上的不确定性D:人们的无法准确判别性

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首要因素是家庭环境,一般而言,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中各种成员的会在哪些方面对其产生影响?( ABC)。A: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B:职业选择的方向C:对于职业风险的偏好D:职业收入水平的高低

建立学习型组织会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养成“不断学习”的能力,实现自我的不断成长,这里的“不断学习”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即强调( ABCD)。A:终身学习B:全员学习C:全过程学习D:团队学习

政策环境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政策环境因素的主要特征是(ABC )。A:复杂多样性B:差异性C:动态性D:可复制性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来说,正确的职业理念可以极大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得以根据主客观条件实施正确的(ABC )并不断成长。A:自我引导B:自我调控C:自我约束D:自我激励

从个人的角度来讨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规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自我认识B:自我规划(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制定职业发展道路计划)C:自我管理(明确需要进行的自我学习、提升准备和行动计划)D:自我实现(反馈评估,修正完善)为更好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类人才成长、更好发挥作用,需要做到(ABCD )。A:不唯学历,唯能力B:不唯职称,唯经验C:不唯资历,唯成绩D:不唯身份,唯水平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包括( ABCD)。A: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不断增长B:身心健康C:道德伦理的修养D:人生观和价值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判断题: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定。(x)正确错误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定。(x)正确错误

成长是成功的基础,成功就必定会成才。(x)正确错误

人才最通俗的解释是在某一领域的有用之才。(v)正确错误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人的自我价值,其二是社会价值。具体地说,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体力和智力的潜能,不断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v)正确错误

成功并不是成长的必然结果,成功也不意味着成才,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v)正确错误

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是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经历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v)正确错误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v)正确错误

所谓人生价值,是基于价值概念对于人生意义的评价。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由于各人的生长环境不同,所受的文化教育不同,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大小是不同的。自我价值体

现了人生价值的本质。(x)正确错误

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个人的努力程度所决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

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的成功为标准。(x)正确错误

专业技术人员的入职阶段正是人生观形成并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x)正确错误

在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断增加的,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多,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日趋深入、内化,并在日常的工作中,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方

案,技术创新便体现在其中。(v)正确错误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

就是身心发展的差异性。(x)正确错误

入职适应期是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所要经历的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两个

转变:一是由学生向专业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二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变。(v)正确

错误

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会经历适应期、成熟期、高原期和成功期,这些阶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

然过渡。(x)正确错误

任何专业技术人才都是从普通专业技术人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这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成长

的各阶段又表现出发展的均衡性和同性。(x)正确错误

达到一定工龄和资历时,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由于掌握了能应付他熟悉工作的全部技能,有时会产生懈怠情绪,,职业懈怠、停滞不前的现象就会随之产生,这种现象可以称为“平台现象”。(v)正确错误

转益效应是指自己多年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积累,已经内化为自己行走职业江湖的专业技能,开始为自己创造收益,这种收益一般是指物质上的。(x)正确错误

人类社会中,个体和组织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往往是在人的能动作用基础上通过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而实现的。(v)正确错误

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一道理告诉我们,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但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超越发展规律,短时间达到目标。(x)正确错误

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

教育和环境对其是无能为力的。(x)正确错误

在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主观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同时还有客观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将“主客观因素”结合起来,实现自我的成长。(x)正确错误

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必须具有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且教育必须是高质量的。(v)正确错误

人才的成长、涌现通常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就是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和时间内,人才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成团或成批出现。(x)正确错误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工作环境指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照明、噪声、取暖、通风、制冷、电器装置的控制以及办公安全保障设施等工作条件。(x)正确错误

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民族文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区机构、家庭亲友、科学教育、公共场所、社会风气、流行思潮

和各类社会教育等。(v)正确错误

道德品格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

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v)正确错误

薪酬,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是保障专业

技术人员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x)正确错误

培训开发是指组织通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

地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而促进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v)正

确错误

建立人才评价机制要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

能人才评价体系。(v)正确错误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最高标准。(x)正确错误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基础是岗能匹配。只有岗位职责与专业技术人员个体特征;能力素质相匹配,岗位报酬与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动机相匹配,事得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使

得专业技术人员的才能高适用、高发挥。(v)正确错误

“内外交互”即个人努力和组织培养交互。个人努力主要包括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自我调节与选择。组织培养则包括发现、锻炼、使用三个环节。个人努力是健康成长的基础,组织培养则决

定着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速度和质量。(x)正确错误

“逆商”又称“挫折商”,是由美国教育大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

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反逆境的能力。(v)正确错误

连续式成长就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不可间断。(x)正确错误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v)正确错误

所谓的文化是一个人的学识、经历和阅历。判断一个人文化的高低,要看他学历的高低,人生经历的丰富以及对生活阅历的感悟。(x)正确错误

修养可分为两大主要内容。一是知识素养,是指专业知识,体现在一个人的智商上;二是人文素养,是指人文情怀,体现在一个人的情商上。所以,修养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修为而获得提升。

(v)正确错误

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它决定了人的发展。(x)正确错误

一般认为,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v)正确错误

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v)正确错误

智力通常也称之为智能,主要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所构成。它在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中起着直接和决定的作用。(x)正确错误

直接因素是指直接导致现状的各种因素(一般也是导火线),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间接因素主要是促进事件的发生,也有可能是促进直接

原因的发生的因素。相对直接原因来说,间接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x)正确错误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组织作为人的集合不是简单的毫无关联的个人的加总,它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协同劳动而产生的群体。

(v)正确错误

敬业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一般而言,是由外在压力产生。(x)正确错误

所谓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将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实现商品化、规模化、国际化,最终形成科技产业的能力。(v)正确错误

个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经验的积累是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基石,只要个人勤奋努力便能得以成长。(x)正确错误

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地地影响人的活动过程,避免了环境与实践活动对人影响的自发性、片段性和偶然性等问题,能有效地对人施加影响。(v)正确错误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v)正确错误

在学习型组织中,个人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既非常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也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x)正确错误

在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考虑非正式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影响,非正式组织是自然而形成的,并且对于其下成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v)正确错误

经济环境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也会产生影响,当经济发展非常景气时,百业兴旺,就业渠道、薪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就会大增,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迅速地找到工作和实践机会,实现知识

和技能的积累,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反之,就会使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受阻。(v)

正确错误

道德品格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定时期内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

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x)正确错误

机遇稍纵即逝,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主观努力,一旦抓住了机遇就一定能够成功。(x)正确错

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吴楷文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6090312 任课老师:张娟 2016年12 月18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值得世界探究,也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两个方面研究。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本段从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力图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科学的分析,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线索,运用数学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合理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和研究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段研究认为,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之原因。这个结论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现实是经济增长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从丰富的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中提炼出有规律 性的经济事实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工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国50年来的经济增长现实,从中得出要素投入的增加、要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等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是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增长,从中得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和增长趋势,并提出需要强化的五个方面政策选择(要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以推进要素的效率化和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离,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 郭金兴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内容摘要:本文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至于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试图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对二百年前欧洲奇迹的回应。中国经济奇迹可以从经济发展战略引发的制度变迁、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以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形成的技术进步来解释。决定中国奇迹发生的主要因素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历史大分流、中国奇迹、可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全球瞩目,因为它不仅改变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方式,使之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日益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问题更多的成为世界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经济转轨国家,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泛的借鉴,并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由于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的不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问题,常常存在着很多争论,并在争论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从而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识,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经济增长,试图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实际上应当视为19世纪中西方历史大分流中出现的“欧洲奇迹”的回应;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奇迹的解释,从经济发展战略、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等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奇迹是否能够继续。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比例决定。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比例,因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不同的含义。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摘要:文章拟以新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作出诠释。通过分析得出有三大有利因素支撑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一是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孕育着新的增长潜力;三是“巨国经济”优势的显现带来强有力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 关键词:要素禀赋; 发展阶段性; “巨国经济” 1978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发展初期的“人口红利”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红利”以及我国市场化改革形成的“制度红利”。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债务风险阴霾重重,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乘势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然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据世行估计,过去30年,“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必然造成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不利的“外围”地位。 “人口红利”的优势日趋减弱。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中,因没有科技、先进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只能借助“人口红利”的优势,利用充裕便宜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参与全球分工链条,实行比较优势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产业国际转移高潮,我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低端制造业,每年多至2000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被整合到这一体系中,使得中国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发挥,中国对外贸易开始以远高于全球水平的速度增长。以出口为例,从1998年至今的年均增速达到23%,几乎每3年就翻一番。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虽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处于不利地位,会落入“比较利益陷阱”。若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会固化原有产业分工,导致一个经济体在低端产业上实现专业化,这意味着自由贸易带来暂时繁荣的同时又损害了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毋庸质疑,过去30多年我国比较优势战略是成功的,但在取得经济剩余的同时,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局面。 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大幅提升。我国制定颁发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姓名: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日期:年月

【摘要】 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作出预测,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有望超过9%,2005年则大约在8%至9%之间。在全球经济不是非常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成了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本文综合了西方经济学中各个流派的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从1985年到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易纲、樊纲、李岩在《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自从1997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普遍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理由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不足以支持可持续的增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特别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尽管他赞扬中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其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扩张却没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那么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巨大差别并不难理解。 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转变,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以及不断走高的人民币汇率和不断增长的官方储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来源是没有考虑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应该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而其最根本的是没有认识到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投资方向有所不同,这二者的技术进步机理也不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产出增长率扣除各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产出效益后的余值,实质上是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部分。随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变得越来越精巧,这一余值越来越低。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不能比较的。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考虑这两种经济体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及投资方向上的不同,也是不能比较的。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热门话题,本文收集了我国1985年到2002年间的GDP,固定资产等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这段时间里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 (一)经济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同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中国的GDP达到136515亿元,1978-2004年GDP增长了9.29倍,年均增速达到9.38%。2001-2004年,GDP年均增长8.65%,增速高于“九五”期间年均8.3%的水平,且经济增速逐年加快。2003年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7位,人均GDP 已超过1100美元,自2000年起已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见表1)。 表1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 注:其中最终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汁公报》,其中进出口数据均按2003年的平均汇价8.2770折合成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2005)》。 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对于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既有利于认识过去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能为分析未来中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框架。表2给出了按照索洛“增长的核算”分析方法测算得出的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结果。 表2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注:(1)GDP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1978年价格的GDP数据。(2)1997年以前的资本的数据来自翟凡(1998),1997年以后的数据为作者更新的数据,即上一年的资本存量减去折旧加上上一年的固定资本形成(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等于本年的资本存量。(3)劳动力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就业人数。(4)TFP根据索洛的增长核算的公式,TFP=GDP的增长率-α×资本的增长率-(1-α)×劳动力的增长率,α为资本产出弹性。在此我们选用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6。 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的2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量是资本的快速积累。1978-2003年资本平均增长速度为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2%,导致GDP 年均增长近6个百分点。而且还可以看出各个时期资本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最大的贡献者。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逐渐减弱的,90年代以后,劳动力的增速明显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到10%以下。TFP的增长成为继资本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虽然部分时期较低,但整体来看TP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基本接近30%。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国家步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日前发布2018、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GDP增速为6.6%,2019年GDP增速为6.3%。 2、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29日发布报告预测称,基准情景下,2019年CPI 增长1.8%,PPI增长1.6%,实际感观今年所有物价上浮10-20%左右; 3、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外贸遭受严寒,汽车工业发展滞后,销售受到强烈打压,全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厂商都有减员现象出现,今年的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4、近几年,由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农业提倡规模化、成片化、地方优质经济作物并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有一定成效,但是未能有效支撑中国的庞大经济体,第一产业未来还有一定发展潜力可挖; 5、中国建设、中国重汽、中国制造的过度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技术含量较低,淘汰大量加工企业的同时,产生技术性、创造

性、科学性企业需要漫长的时间; 6、基建拉动内需的办法逐渐突显颓势,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逐渐外移的同时,收益周期较长,导致目前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小; 7、货币政策逐渐放宽,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但是货币的流向还是向房地产流入,导致银行的大量资金最终还是在房地产业,预计未来中国房地产还有5-10年红利,西部地区周期可能会长一点; 8、税收问题逐渐突显,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目前人力、社会福利、税收等成本,很对企业都被拖死;后续需要大量改善企业竞争力,加大核心成本的投入,提升利润空间;改变企业技术、科技、创新含量,减少人工、税收等成本; 9、就业问题,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社会稳定与治安,政府一直对目前就业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每年公布的新增就业人口保持在1300万左右,但是由于人工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人员的就业问题已经开始突显,后续农业可能会作为就业发展的突破口; 10、老年化问题开始呈现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计量经济学及软件应用课程小论文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小组成员学号 雨 呵呵 庞晓雅 晓锐 指导教师:西超

目录 1.背景 (4) 2.模型的建立 (5) 2.1理论模型的确定 (5) 2.2建立初始模型——OLS (9) 2.2.1使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 (9) 2.2.2对初始模型进行检验 (9) 2.3建立修正模型——WLS (18) 2.3.1使用WLS法进行参数估计 (18) 2.3.2对修正模型进行检验 (19) 3.模型经济意义分析与检测 (23) 3.1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结构分析 (23) 3.2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23) 3.2.1被解释变量Y的点预测 (23) 4.结论 (26) 4.1主要结论 (26) 4.2政策建议 (26) 5.参考文献 (27)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三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09年)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劳动力、投资、消费、经济增长、最小二乘法。

1 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与展望课件

20XX年1月12日,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新浪财经对此次盛会进行全程同步报道。以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的精彩发言。 樊纲:谢谢,我没有讲160年我回到30年,而且刚才张院长说了,一定要在30分钟之内完成30年的分析。今天有幸参加这个会议我想也向大家报告一个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就是我们用20XX年的数据对中国过去,比30年长,过去50年,主要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进行了一个标准的计量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释为什么中国过去30年高增长,改革开放发展这些因素都在哪些方面如何起作用?同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再往前看一看,第一是往前看一看,哪些因素还在,哪些因素不在,我们今后20、30年会怎么样,同时提出任务,提出问题,我们需要做怎么样的进一步的改革,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个,我们最近做的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最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还要落实,还得继续做,但是基本的 一些数据已经出来了。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第一个结论就是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确实不仅仅是属于要素投入的结果,很多世界的经济学家和我们中国人自己说的,我们没有效率改进,中国人就是投入,就是劳动力便宜,就是靠着资本积累等等,在我们的分析当中,我们过去平均每年9到10的增长速度当中,确实当然要素投入还是主要的部分,79年到88年占6.7%,在全部的增长速度当中。89到98占5.16%,99到05占5.36%,还是主要的部分占60%左右的增长,但是生产力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看这张图的最后一行,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说不是劳动生产率,而且我们要素里面用的是人力资本,教育的因素已经含在里面了,扣除了这些投入的因素之后,纯粹可以认为是效率改进,生产率改进造成的增长,90年代大概有4.4%左右,到了99年以后,仍然有3.7.左右,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贡献,相当大的贡献,我们有效率改进的部分。世界上陆陆续续最近两年有一些新的研究,确实得出的结果也是跟我们这个结果相兼容的,比如说美国布鲁金斯基金会去年有一个研究,关于中国和印度生产率,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比较的不是整个GDP的增长,比较的是制造业的增长结论是过去20年,中国全要素的生产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6%,这和我们这个研究基本上也兼容,我们做的另外一个工作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生产力的改进,我们就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当然这是一个模型里面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我是分成两张图来显示,第一行就是刚才的最后一行,这里面就是,下面有各种因素,当然我们还考虑了很多其他因素,有的是不显著,有的是不明显,我们就去掉了,这里面表现的只是相对比较明显和比较显著的一些因素,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数据,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的东西 你没法找到数据,你就没法做下去。

中国经济增长的_尾效_分析_薛俊波

第30卷第9期财经研究Vol.30No.9 2004年9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ep.2004 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 薛俊波1,王 铮1,朱建武3,吴 兵2 (1.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 教育部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62;3.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天津300071) 摘 要:根据Romer(2001)的假说,由于资源与土地的限制,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最终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存在由于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要素消耗导致的“增长尾效”。文章以此分析为基础,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尾效”,大约为每年1.75个百分点,同时计算了由于“增长尾效”的存在,如果继续推行过去几年的生产要素投入政策,沿着平衡增长路径,要想在2020年实现人均G 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技术进步导致的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0.6%。文章的分析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基础。 关键词:平衡增长路径;增长尾效;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2;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04)09-0005-10 一、引 言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经济增长,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经济增长在经济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如Lucas(1988)所说,一旦人们开始考虑(经济增长)问题,他将很难再思考其他的事情。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如劳动力、生产资料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和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影响社会发展的其他要素,而其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Ay res和Kneese(1996)指出,应该关注经济增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且认为只考虑局部均衡的方法将导致严重的错误。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资源的限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体现。在经济的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资源的限制。由于资源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比没有资源限 收稿日期:2004-06-18 作者简介:薛俊波(1977-),男,山东日照人,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博士; 王 铮(1954-),男,云南陆良人,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朱建武(1975-),男,山东诸诚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吴 兵(1979-),男,江苏南通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教育部开放实验室。

新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中国历年GDP增长趋势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参与生产和服务活动所形成的增加值。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关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活动,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当然,在现实经济运行中,GDP增长速度不能太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曾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大起大落”的要害就是“大起”。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急、过快的“大起”,也会很快产生“四高”问题,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胀,很快造成对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均衡关系的破坏,由此而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大落”。因此,反对GDP崇拜、反对盲目追求和攀比GDP,是正确的。 一、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二、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了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 三、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在此期间农业改革先行,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海外华人的投资,起点低的后发优势,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防止了俄罗斯那样的恶性通胀,没有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大规模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创造超级富豪的方法来推进私有化,而是让非国有企业发展来自然取代国有企业,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1)1979-1982年,由于中国工业刚处与起步阶段政府没有对逐渐恢复的国有企业和经济连进行任何征税收,而是让经济继续发展让人民休养生息,培养民力。此期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9.96%,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73%,CPI 平均值3.8%。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GDP增长,也低于CPI增长,(2)1983-1985年,中国经济已初具规模,当时财政开始从活力恢复的国民经济中抽钱,为了来应对当时政府启动城市改革所需资金,并且开始发展中国其他产业并进行一些尖端的科学创新。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9.3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8.32%,CPI平均值4.87%。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大致保持相当。 (3)1986-1988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8.62%,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56%,CPI平均值10.60%。又回到了1978-1982年的状况,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甚至没有跑过物价水平,为实质负增长。藏富于民,彻底使人民生收入有大幅度的改观。 (4)1988、1989两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通胀,1989年GDP实际上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亦然。 (5)1990-1992,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6.49%,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9 .35%,CPI平均值3.47%。经济增长从89年的衰退中走出,开始加快;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同步上升,但增长幅度仍大幅低于GDP增长。 (6)1993-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邓/小平借邓小平南巡国经济迅速升温。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约束条件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是靠美国带动还是中印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带动?这是每个从宏观层面研究经济政策问题的学者必须首先思考的两个问题。 相对份额决定影响力的大小。从这一点说,美欧日这三个主要经济体因为其份额占全球gdp总量50%以上如果在2009年仍深陷于明显衰退或停滞,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大局面就难以出现,这也直接框定了中印等仍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贡献度。因此我们只能从“有限度的积极贡献”这个角度来分析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表现及效果问题。而“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这个问题若能够成立,其前提又是在全球化已深入发展的现阶段,中国经济能否通过充分的内循环创造足以抵消外需萎缩消极影响的内部需求。 同传统封闭体系下经济运行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之处在于,参与了全球化过程已达30年的中国事实上已不存在任何生产要素供给约束,尽管中国在石油、天然气、大宗原材料、稀有金属方面存在严重的资源短缺,但靠国际市场购买可以解决全部要素供给问题。而且,中国对这些资源的购买需求已成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贡献性因素。生产能力是供给约束的另一个方面,中国在过去30年高速增长中已成了无可争议的制造业大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形势下,目前中国真正恼人的问题不是生产能力不足而是如何利用和消化严重过剩的产能。因此,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在应对危机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扩大内需。 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扩大内需都取决于两点:一是实体经济在假设封闭循环状态下能否产生充分的真实需求;二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能否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各类微观主体拥有足够的有效需求。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真实需求方面说,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从全国情况看,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早期发展阶段,无论在基础设施、住房汽车医疗、各类基本消费和耐用品需求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实质需求缺口,这是许多人口数量不多且经济发达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永远无法拥有的真实需求优势。从有效需求角度考察,中国应对危机的比较优势则更加突出:(1)城乡居民高储蓄率。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之谜”中有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就是30年gdp年均增速为9.6%,但30年中绝大多数年份城乡居民储蓄增速都超过了16%。城乡居民手里有钱,说明中国经济的细胞――家庭部门能为银行部门自动注入流动性。(2)强势政府。中国的政府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扮演改革和发展主导者的角色。特别是中央政府,不仅具有领导权威而且还拥有丰厚的可支配财力,如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每年都保持高增长率的财政收入。这表明:对债务总额仅占gdp20%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来说,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可操作空间十分巨大。(3)世界上最庞大、最稳健、最“听话”的银行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始终把银行业的改革当成金融体系调整的重中之重,通过注资、不良资产剥离、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等等一系列有力度的举措,率先完成了对工中建交四大行的突破性改革,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消除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随着中国农业银行改革的推进、邮储银行挂牌、政策银行转型以及全国农信社系统整体多年盈利,在美欧日银行大多陷入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体系在资产、资本甚至是盈利方面,突然间成了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强健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在中国的特殊经济政治体制下,从国有、国有控股银行到股份制、农信系统和城商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银行行为、高管任命乃至于公司治理等方面均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以上三点都是中国能够在中短期快速形成有效需求的有利条件。艾伦?格林斯潘在他的新书《动荡年代》中略带沮丧地说道:“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gdp年增长率达到3%就是这些国家的能力上限了,无论我们怎样运用智慧和政策都无力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姓名:胡旭学号:20126701 班级:国贸五班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具体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字】资本,劳动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引言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既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我们这里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

2.研究方法 2.1数据 表1.1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2模型建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作为对经济发展的衡量,代表经济发展;用总就业人员数X1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衡量资本投入。中国经济增长除了受劳动力、资本投入影响外,还可能受其他一些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它统一归并到随机变Ui中,根据Y与X1、X2的表1.1数据,作Y于X1、X2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采用的模型如下:Y= ?0+?1X1+?2x2+Ui 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姓名:胡旭学号:20126701 班级:国贸五班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具体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字】资本,劳动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 引言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既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我们这里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

2.研究方法 2.1数据 表1.1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年份Y XI X2年份Y XI X2 19804545.642361910.91997789736982024941.1 19814891.643725961199884402.27063728406.2 19825323.4452951230.4199989677A7139429854.7 198359627464361430.1200099214-67208532917J 198472084481971832.92001109655.27302537213-5 19859016498732543.22002120332.77374043499.9 198610275.2512823120-62003135822.87443255566.6 198712058.6527833791.72004159878.37520070477.4 198815042.8543344753.82005184937.47582588773.6 198916992.3553294410.42006216314.476400109998.2 199018667.86474945172007265810376990137323.9 199121781.5654915594.52008314045.477480172828.4 199226923.5661528080.1200934090377995224598.8 199335333.966808130723201040120278135278140 199448197.96745517042.1201147310479345311022 199560793.768065200193201251932280178364835 199671176.668950□22913.5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2模型建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丫作为对经济发展的衡量,代表经济发展;用总就业人员数X1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衡量资本投入。中国经济增长除了受劳动力、资本投入影响外,还可能受其他一些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它统一归并到随机变Ui中,根据丫与XI、X2的表1.1数据,作丫于X1、X2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采用的模型如下:丫二?0+?1X1+ ?2x2+Ui 其中丫代表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总就业人员数,X2代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Ui代表随机误差项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4 -2015 学年第1学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 摘要:本文从经济和人文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有:第一,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城镇化进程加快,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第三,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建设以极大消耗资源和破环环境为代价;第四,改革开放,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吸引大量外资;第五,中国人有这传统的勤劳优秀品质,也有封建社会的那种忍性,没有西方人那么强烈的反抗和冒险精神。本文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在教育。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政策;人文原因;能源消耗;教育 1 中国经济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甚至有几年超过了10%。很多国内外人士都对此感到吃惊。从1979 至2010 年[1],中国GDP 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 ,人均GDP 由改革开放前不到300 美元增加到当前的3500 美元左右,一跃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13 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但摆脱贫困,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且在持续30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近百分之十的年均增长速率,这一巨大变化被国内外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奇迹”或“中国经济增长之谜”。2014年[2],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全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若干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若干问题 内容简介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及未来趋势预测,包括通货 紧缩,经济结构,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体制,经济全球化与 多极化等问题。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现状及未来的 因素。 一、经济增长的源泉及未来趋势的预测 1 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过去 20 余年期间,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高速经济增长,形成这一高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下述三方面 1 由于改革,使资源的分配得以优化。 2 由于推行市场化,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3 中国的改革是由农村改革开始。 中国农村有将近 9 亿人口。 它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段时间,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农村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由于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与产品种类的多元化。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促成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流动,使大 量农村劳动力从低附加产值的农业转入到高附加产值的制造业、建筑业和 各类服务业等。

这点是国际主要经济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予以十分 重视和强调的。 在今后相当的时期,中国仍然必需十分重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以进 一步促使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 2 增长的核算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过去及未来前景,国内外学者都应用了生产函数和 其他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中各生产要素的贡献率作了增长 的核算分析及预测。 结论不尽相同。 有的认为中国过去 20 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应由 97 调整到 85。 对于增长核算的具体分析及预测数字上的差异,难作结论。 经济分析工作者都知道,各类模型测算的结果都有赖于采用基础数据 的准确性及所作的经济假设。 在本次会议中,相当的与会者都对中国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些异议。 与会统计局的负责同志也对此作了解答。 尽管对未来 10 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不尽相同,但其共同之处 是中国今后 10 年中的增长率不会低于 7。 邹至庄先生则对中国未来 10 年经济的增长,有更乐观的估计。 从学术观点上,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数量经济工作者宜加注意的。 其一,进行一般的宏观经济总量预测,适宜于采用简单集结的生产函 数,而不是方程式的数量愈多愈好。 由于经济分析不同于自然科学与工程分析,大量的参数不可能十分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