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疆哈萨克民族实践_中国梦_的探索与构想_王广元_王友文

新疆哈萨克民族实践_中国梦_的探索与构想_王广元_王友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第3期

N O .3.2014新疆哈萨克民族实践“中国梦”

的探索与构想王广元1,

王友文2(1.新疆工程学院社科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91;2.伊犁师范学院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新疆伊宁835000

)!!!!!!!!!!!!!!!!!!!!!!!!!!!!!!!!!!!!!!!!!!!!

摘 要]中央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中国梦”,但是每个民族的“中国梦”各有不同的特殊追求。新疆哈萨克民族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中华民族团结大家庭,是新疆哈萨克民族古近代“中国梦”的早期意识;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是新疆哈萨克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梦”的渴望;到2020年实现新疆哈萨克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牧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生活质量,是当代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迫切愿望。

[关键词]新疆哈萨克民族;实践中国梦;探索;构想

[中图分类号]C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14)03-0113-

07 [收稿日期]2014-02-

20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合作组织带动下的中哈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BJY1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实施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联动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1BJY028)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广元(1

983—),男,河南郾城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社会发展研究;王友文(1948—),男,陕西蓝田人,教授,伊犁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中亚、伊犁学研究。

中国的哈萨克民族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已成为了振兴中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思想的今天,紧密联系新疆历史和当代实际,探索和研究中国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规律、构想、目标任务和思路对策,不仅能够为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指导,还能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实现“中国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新疆哈萨克民族古近代“中国梦”

的演进与认识(一)古代哈萨克族的形成

哈萨克族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

从我国先秦起,经过一千多年的民族融合,到哈萨克汗国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哈萨克民族形成。“

容纳到哈萨克的部落氏族,大部分都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生活过。他们同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来往,成为我们伟

大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1](二)汉代哈萨克先祖乌孙古国的“中国梦”

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后迁徙到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围地区。乌孙古国是汉代西域地区

的最大行国,“对古代新疆的历史发展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张骞通西域

后,乌孙与汉朝组成军事同盟,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先后以宗室女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嫁乌孙昆莫(王)。通过联姻,乌孙与汉朝建立了联盟和隶属关系。从公元前71到公元前64年,翁归靡率领乌孙“自动归附于汉朝”[3]。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建立后,汉朝不断派遣官员到乌孙,处理乌孙各种事务,乌孙地区和内地联系更加密切。此后400年间,乌孙与中原封建王朝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为保卫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哈萨克先祖乌孙与汉朝和亲,结成血浓于水的民族关系,形成了汉代哈萨克先祖乌孙渴望与中原民族团结共荣的最初朦胧的“中国梦”。

(三)明、清时期哈萨克民族的“中国梦”

古代哈萨克族曾经建立过哈萨克汗国(1456~1822年)。哈萨克汗国建立以后,哈萨克诸部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经济上得到迅速发展,汗国的领土也不断扩大。17世纪西蒙古准噶尔强盛起来,常攻打哈萨克汗国,使哈萨克汗国一度衰落。自此,哈萨克族展开了反抗准噶尔封建贵族集团的艰苦斗争。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统一了新疆,使哈萨克各部民众得以在哈萨克草原上安居乐业。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切身感受,形成了当时哈萨克民族尽快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使哈萨克草原永远平安昌盛的“中国梦”。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六月,哈萨克汗阿布赉遣使表示内附,在表文中说:“阿布赉愿率哈萨克全部,归于鸿化,永为中国臣仆。”[4]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九月,哈萨克右部归服,进表文曰:“臣愿竭衰驽,奋勉自效,永无二心,倍于左部。”[5]乾隆皇帝没有答应哈萨克汗的内附请求。清政府承认内附至伊犁等地的哈萨克为我国属民。随后哈萨克牧民陆续迁到先民(祖先)的故乡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此后,哈萨克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1864年,中俄双方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了中国西北边疆大片领土,一些哈萨克部落表示“随地划归俄辖,虽死不从”[6]的坚定立场,纷纷回归祖国。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哈萨克给清朝官兵送羊捐马,为清军引路指点,哈萨克族和满汉及其他民族一起团结抗争,保家卫国,结成了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谱写了爱国团结的历史,形成了古近代哈萨克民族追求与中原各民族团结友好振兴中华的“中国梦”。

二、新疆哈萨克民族近现代“中国梦”的探索与认识

(一)新疆哈萨克民族“中国梦”的近现代探索

1.民主革命时期哈萨克民族“中国梦”的探索

辛亥革命期间,哈萨克族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共同推翻了清代封建王朝在新疆的黑暗统治。

杨增新治疆时期(1912~1928年),新疆哈萨克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一道进行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初期,沙俄妄图吞并中国的伊犁地区。1912年5月8日沙俄派遣的一支哥萨克侵略军,从霍尔果斯尼堪卡伦入境,进至宁远(今伊宁)驻扎,随后又不断借机侵吞抢占伊犁地区。“这一侵略行动激起伊犁爱国军民的极大愤慨。”[7]由于伊犁各族人民的抗议和斗争,沙俄侵略军不得不在民国三年(1914年)撤回本国。民国元年(1912年),沙俄怂恿外蒙古西犯夺占阿尔泰,在布尔津河腹地强行行轮开埠,妄图侵占阿尔泰地区。在各族人民的团结反抗下,民国六年(1917年)沙俄从阿尔泰撤出大部分侵略军。当时,北疆伊犁、塔城、阿山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深受地方官吏和封建头目的压迫和剥削,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民国十一年(1922年)春夏,官军雇佣驼马时,哈萨克牧民在台吉加喀列里的领导下,爆发了聚众抗差和聚众驱逐差役的事件。

金树仁治疆时期(1928~1933年),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在哈密实行暴政,侵犯民族利益,伤害民族感情,激化了新疆的民族矛盾,引发哈密农民武装起义,巴里坤哈萨克族在阿里夫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哈密农民起义,后遭到金树仁部队的追杀,哈萨克族人被迫迁徙至甘肃、青海等地。

盛世才统治时期(1933~1944年),新疆各族人民遭到残酷剥削和压迫,大批哈萨克族的上层人物和知名人士被捕押和迫害,哈萨克族牧民防狼护牧的枪支被收缴。1944年秋,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爆发了哈萨克等民族反抗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的武装斗争,史称三区革命。“三区革命是新疆地区现代革命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8]“是我全中国人民民主革

命运动的一部分。”[9]哈萨克族在历次革命斗争的流血牺牲中深深感受到,只有同汉族等兄弟民族互相支持,团结奋斗,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才能实现新民主革命在新疆的胜利。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哈萨克民族实践“中国梦”的探索

(1)哈萨克民族实现了自由、民主、平等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前,哈萨克劳动人民深受封建贵族的剥削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减租反霸、土改牧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使哈萨克族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实现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百年梦想,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1954年7月至9月,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相继成立。1954年11月,副省级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当时下辖伊犁、塔城、阿勒泰3专区共24个县市。在哈萨克族相对聚居的地区还成立了14个哈萨克民族乡。各级哈萨克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行政正职,均由哈萨克族公民担任,大大提高了哈萨克族在新疆和全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促进了哈萨克族的全面发展。新疆哈萨克族人口从1949年的44.37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154.26万人。

(2)哈萨克民族经济和科技事业成绩斐然。哈萨克民族地区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业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9.69亿元[10]。木垒哈萨克自治县2012年畜牧业产值12.99亿元[11]。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2012年牧业产值8.98亿元[12]。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粮油果菜畜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建设;伊犁马、新疆褐牛、哈萨克羊、黑蜂、冷水鱼等特色养殖快速发展,蔬菜、花卉、中药材、薰衣草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石油石化、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纺织等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3)哈萨克民族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哈萨克族地区基础教育“两基”攻坚通过国家验收,双语和民汉合校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布局优化,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截止2009年底,新疆教育统计资料显示,全疆哈萨克族在读学生人数:小学139 892人,中学25 903人,普通中专12 119人,成人中专1 775人,职业高中2 331人,成人本专科2 263人,普通本专科10 303人,研究生118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目前,新疆有三十多个哈文杂志。新疆日报、伊犁日报、塔城日报、阿勒泰日报均设有哈文版。新疆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设有哈语广播和频道。“西新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惠民政策在哈萨克牧区深入实施,以阿肯弹唱为代表的哈萨克民族特色群众性文体活动在牧区广泛开展。农牧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丰富了哈萨克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截止2012年末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9个,文化馆27个,乡镇文化站248个,公共图书馆27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51.3万册。伊犁师范学院不仅开设有哈萨克语言文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建立了自治区高校文科基地———新疆哈萨克文化与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

(4)哈萨克民族生活方式开始走向现代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居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整个哈萨克族的生活方式开始走向现代化。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哈萨克族地区的交通、住房、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和发展。哈萨克族过去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现在正变成“摩托上的民族”、“汽车上的民族”。哈萨克族牧民们住上舒适安逸的定居房,在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到更加均等的公共服务,拥有了更多的幸福与尊严,提升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3.实现新疆哈萨克民族“中国梦”存在的困难分析

(1)民生改善问题。由于哈萨克牧民普遍生活在偏远牧区、山村,定居后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仍较缺乏,公路、自来水、电、学校师资、医疗条件、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文化室等方面建设亟待提高。加强民生建设是实现哈萨克族“中国梦”的关键问题。

(2)牧区贫困问题。哈萨克民族主要生活在北疆边境地带的高山、河谷、荒漠的草原牧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自然灾害频繁,地理环境严酷,造成哈萨克牧民生活状况普遍贫困。新疆27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中有6个在哈萨克牧区。牧民定居后生活虽有所改善,但定居兴牧、安居富民困难重重。因此,摆脱经济贫困是哈萨克牧民定居后面临的首要问题。

(3)文化适应问题。哈萨克族作为一个传统的游牧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基于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草原游牧文化。草原上形成了音乐舞蹈、马上运动、民间说唱等特色民族文化。当哈萨克族社会开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语言文化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适应问题。由于许多哈萨克族居民缺乏语言环境,没有接受过双语教育,汉语水平很低,大大缩小了哈萨克牧民的活动、生存空间,使族际互动和文化交流产生困难,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观念上,哈萨克族文化中缺乏商品意识、竞争意识、积累和再生产意识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哈萨克族消除传统的落后的旧观念和旧风俗,变更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努力提高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再生产意识,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是实现哈萨克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一环。”[13](4)教育相对落后问题。哈萨克族教育水平整体落后,劳动力素质总体较低。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岁以上哈萨克族人口130万人,初中及以下人口有103万人,占到近80%的人口。受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制约,哈萨克族牧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相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虽然哈萨克民族地区普通教育发展较快,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缓慢,农牧兽医类人才严重短缺(见表1)。

表1 新疆哈萨克族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普查数据6岁及以上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第五次2000112653735760545783342489843933271713325189

第六次20101305071207634738305353991599617941634739963

(5)草原生态问题。新疆哈萨克草原总面积34 466万亩,由于大部分草原牧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生产方式粗放,牲畜处于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牧区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摆脱人口增长、牲畜增加、草原退化、效益低下、牧民增收难的状况。草场严重过牧超载成为普遍问题,超载率最高时达70%;鼠害、虫害等自然灾害使草场面积萎缩;工矿企业造成草原、河流污染,导致天然草场退化,生态环境加剧恶化,这影响到整个新疆哈萨克草原及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更直接影响到哈萨克牧民的基本生计。

(二)新疆哈萨克民族对当代“中国梦”的认识

首先,当代新疆哈萨克民族对“中国梦”的期盼目标是,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的大前提下,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人民生活水平超过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哈萨克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够超过哈萨克斯坦哈萨克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原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哈萨克族)所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发展。”这表达了新疆哈萨克民族愿意同其他民族一起,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共同意愿。

其次,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哈萨克牧区改善民生的生命线,也是哈萨克民族“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政协原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哈萨克族)、新疆军区原副司令员贾列肯·别克西将军(哈萨克族)、新疆环境保护厅原党组书记艾努瓦尔(哈萨克族)等13名驻疆全国政协委员经过深入调研,联名撰写了《关于加快新疆牧民定居工程及饲草料地建设》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交了《关于禁止农区城镇畜群进入草原放牧减少草原载畜量的提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长马宁(哈萨克族)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贯彻国家、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和有关精神,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伊犁。”这些哈萨克族全国政协委员和领导干部的观点,充分表达出哈萨克民族实现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中国梦”的强烈愿望。

第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大幅度提高哈萨克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使中国哈萨克民族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超过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民族的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是新疆哈萨克民族“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由于哈萨克斯坦在苏联时期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重工业体系和文化教育基础设施,从总体上比较,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民族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均高于中国新疆哈萨

克民族整体水平,使中国新疆哈萨克民族产生了急起直追的紧迫感。新疆人大代表赛力克·巴依哈森(哈萨克族)在议案中说:“希望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再加大投入力度,让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新疆人大代表黑兰·皮吾尼尔(哈萨克族)在议案中说:“走出土地的农民会通过务工、做生意致富,希望村里将来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新疆人大代表海兰哈力·阿合买提江(哈萨克族)在议案中说:“我希望偏远落后地区有大批双语教师,为当地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这些人大代表的议案表达了哈萨克民族希望早日实现致富奔小康和教育科技文化现代化的“中国梦”。

三、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构想

(一)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动力机制的构想

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动力是哈萨克族人民。“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14]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激发、调动哈萨克牧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意义重大。哈萨克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不畏艰难、团结合作的民族,应发扬哈萨克民族的优良传统精神,引导哈萨克族牧民参加畜牧业合作社,从事以牧区和畜牧产品为基础的二三产业,依托特色农牧资源,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惠及民生、提供就业岗位、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构筑起哈萨克牧民“富起来”的经济增长点。

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外部动力是各级党委政府、援疆省市和全国人民。改善哈萨克牧区牧民的民生,是新疆哈萨克牧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结合点、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中央的支持、全国各地的支援和新疆各级政府的投入,重点用于改善哈萨克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在哈萨克居民就业、增收、住房、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取得成效,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哈萨克牧民。培育哈萨克居民自我开发和发展能力,通过自身努力、政府扶持和全国支援,下大力气在几年内,彻底解决哈萨克牧区贫困乡村和贫困牧民的脱贫致富问题。

(二)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致富奔小康“中国梦”的构想

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到2020年新疆哈萨克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致富奔小康目标,是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第一愿望。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政策扶持为动力,按照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全力实施四大绿色发展模式。

一是,实施畜牧与生态草原融合发展模式。要把生态草原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命脉,遵循畜牧业发展“草畜平衡”的基本规律。坚持生态民生为价值取向,通过优化整合牧业资源,合理控制草原载畜量,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等多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大力实施草种和牲畜品种改良;依托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新疆伊犁马产业基地”,做大做优做强马产业;提升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牧民增收致富。

二是,实施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农区积极发展以奶业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努力建设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畜牧业。在配套完善的定居点生产基地,综合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集中定居点的牧民可实施农林牧综合绿色开发,通过家庭收入多元化实现增收致富。

三是,实施牧业与生态工商业融合发展模式。坚持以绿色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全力发展已定居牧民后续产业,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以草场和土地流转、集中经营规模科学养殖、统一购销绿色畜产品为载体,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有组织的原料和劳动力。通过创新和增加绿色品牌,延长产业链,促进牧民增收。依托商贸企业和定居点资源,发展绿色牲畜育肥供应市场;扶持牧民定居新村牛羊育肥小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跨越式发展,加快绿色畜产品商品率,力推牧民增收致富。

四是,实施畜牧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是解决草原超载生态破坏,牲畜减少牧民减收难题的重要途径。可鼓励和扶持牧民转产开发生态旅游业,如兴办绿色“牧家乐”餐饮服务点,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增收。牧区富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可以参加就近旅游景区、景点的生态

旅游服务岗位的工作,取得一定报酬,提高家庭收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那拉提、喀纳斯等哈萨克草原生态旅游景区,已成为牧业县的支柱产业基地,已有大批哈萨克牧民成为草原生态旅游业的生力军,旅游收入已成为牧民家庭的重要增收来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为全疆哈萨克草原牧区实行畜牧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示范。

(三)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生活方式现代化“中国梦”的构想

加快牧区城镇化建设,使牧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高品位的生活质量是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第二愿望。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后,要抢抓全国牧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机遇,改变目前哈萨克牧区小城镇规模小、人口少、基础设施薄弱、二三产业落后的状况。按照牧区现代化和民族特色相统一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新牧区和新城镇,加快建设牧区水、电、气、路、学校、卫生院、养老院、文化站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政府主导扶持、牧民主动参加、社会协同服务、市场资源配置的系统化运作,快速缩小哈萨克居民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加快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进程。

(四)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中国梦”的构想

新疆哈萨克民族要实现全面现代化,一定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在坚持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哈萨克文化产业。

一是,要实施哈萨克草原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方略。哈萨克文化是典型的草原游牧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应紧紧抓住中哈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机遇,全力发展以哈萨克草原文化为主题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在伊犁河谷创建“伊犁国际旅游谷”,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与哈萨克斯坦联合打造“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特区”,大力发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区。以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区为载体,向全国全球传播中国哈萨克文化,吸引国内外旅客,促进哈萨克牧民增收致富。

二是,要坚持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方略。新疆哈萨克族有阿依特斯、达斯坦、民歌、六十二阔恩尔、冬布拉艺术、铁尔麦、卡拉角勒哈、库布孜、纳吾鲁孜节、传统婚俗、草编、毡绣和布绣、毡房营造技艺、服饰等众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可将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内容、可演唱特点与《英雄塔尔根》《萨里哈与萨曼》等众多哈萨克民族英雄诗史、爱情长诗的感人情节结合起来,大胆利用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取得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繁荣牧区文化与牧民增收致富等多赢的丰硕成果。

三是,要实施马文化与马产业相结合方略。马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马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要借助新疆哈萨克族传统游牧文化中丰富的马文化素材,大力开发赛马、姑娘追等体育竞技娱乐,以马文化艺术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歌舞剧、动漫创意等为主要内容的马文化产业;大力开发马肉、马奶、马工艺品等马产品为主的马产业。将精神状态的马文化与物质形态的马产业两者结合起来,使之市场化、国际化,培育牧区新的增长点,实现牧区文化大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双赢效益。

四是,要实施开发哈文化与利用汉文化相结合方略。积极借助汉语汉文在世界的影响力是实现哈萨克民族文化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途径。正如哈萨克族学者夏里甫罕·阿布达里在《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一书中指出,哈萨克族文化转型中要大力学习汉文化,通过汉文化这一中国多元文化中最富有国际先进文化资源的特殊载体,实现与汉文化融合发展,并通过汉文化快速学习国际先进文化,使哈萨克传统文化通过汉文化的桥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实现哈萨克民族思想观念和文化现代化的中国梦。

四、结论

1.融入中华民族团结大家庭,是新疆哈萨克民族古近代“中国梦”的早期意识;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是新疆哈萨克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梦”的渴望;到2020年新疆哈萨克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的致富奔小康目标,使牧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高品位的经济文化生活质量,是当代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迫切愿望。

2.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疆哈萨克族“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哈萨克族人民的努力奋斗和党中央国务院、兄弟省市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是哈萨克族“中国梦”实现的条件。

3.用改革开放的精神,科学发展理念,全力实施四大绿色发展模式,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实施文化兴边、文化兴牧战略,是当代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4.我国新疆哈萨克族一定会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目标中,实现哈萨克民族特殊需求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贾合甫·米尔扎汗.关于哈萨克族族源与民族形成问题[J].新疆社会科学,1982,(3).

[2]王明哲.乌孙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3]姜崇仑.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21.

[4][5]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44·藩属[Z].

[6]《哈萨克族简史》编写组.哈萨克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95.

[7]陈慧生.民国新疆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126.

[8]徐玉圻.新疆三区革命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26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29.

[10]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05.

[11]木垒哈萨克自治县2012年统计公报[EB/OL].http://www.mlx.gov.cn/10000/10006/10001/2013/48186.htm.[12]巴里坤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magri.gov.cn/10017/10180/12393/2013/281775.htm.

[13]冯瑞(热依曼).哈萨克族民族过程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97.

[1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0.Exploration and Design of“Chinese Dreams”of Kazakhs in Xinjiang

Wang Guangyuan,Wang Youwen

(Xinjiang Engineeri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91;Yili Normal University,Yining,Xinjiang,835000)

[Abstract]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put forward“Chinese Dreams”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people.This dream is for all 56 nationalities,but each nationality will have its own peculiarneeds in their version of“Chinese Dream”.“Chinese Dream”of Kazakh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is part of“Chinese Dream”of Chinese people.It is the early consciousness of Kazakhs'modern“Chinese Dream”to integrate into the big unified family of Chinese people.It is Kazakhs'desire of“Chinese Dream”inthe time of national democratic revolution to build a new China ruled by the people.It is Kazakhs'ur-gent wish of realizing“Chinese Dream”to double their income in 2020,compared with that of 2010,and help the herdsmen enjoy the same life quality as urban citizens do.

[Key words]Kazakh nationality in Xinjiang;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dream;exploration;design

(责任编辑 贺卫光 责任校对 马 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