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习题:敕勒歌

习题:敕勒歌

习题:敕勒歌
习题:敕勒歌

古诗诵读《敕勒歌》习题

一、读读下面的字,找出正确读音,用“√”表示。

敕(chì cì)勒(nè lè)笼(lǒng nǒng)庐(lóu lú)

二、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1.川:

2.似:

3.苍苍:

4.见:

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青色。()

3.辽阔,深远。()

4.同“现”,呈现。()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好在哪里。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风吹草低见牛羊

五、思考探究。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

五、阅读理解。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

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地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1.“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

2.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3.“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这里又出现一对相矛盾的词语。刚刚我们分析了“单一”与“丰富”这对看似矛盾的词,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作者的“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他又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

5.以草原为题材的《敕勒歌》与《静默草原》在情感表达、结构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敕勒歌》练习

《敕勒歌》练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qiónɡ()庐见()牛羊 天似()笼()盖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 青色。() 3. 辽阔,深远。() 4. 同“现”,呈现。() 三、品味下列语句。 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 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思考探究。 1. 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 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 五、阅读理解。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地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1. “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 2. 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3.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这里又出现一对相矛盾的词语。刚刚我们分析了“单一”与“丰富”这对看似矛盾的词,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 作者的“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他又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 5. 以草原为题材的《敕勒歌》与《静默草原》在情感表达、结构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020年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 原文: 敕勒歌①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词语解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评价: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教师评价: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6第18课《古诗二首—敕勒歌》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6第18课《古诗二首—敕勒歌》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题 (共2题;共10分) 1. (6分)选字填空。 辨辩僵疆疾急 争________ 边________ ________忙 ________认________硬________恶如仇 2. (4分)形近字组词。 凉________ 挡________ 块________ 档________ 二、综合题 (共4题;共12分) 3. (3分)读一读,写一写 ①我们交谈得很róng qià________。 ②huáng hūn________时分,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 ③老师tuījiàn________我的作文参加市里征文比赛。 4. (5分)文中任我描写场面描写较多,练习上下文填空。 ①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里有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体现了英子内心的________。 ②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这是同学们对英子________ 掌声,大家用热烈而持久的掌

声告诉英子要________。 5. (2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著名闻名 ①他是一位________的画家。 ②举世________的万里长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6. (2分)造句 多亏---________ 分明----________ 三、提高题 (共7题;共41分) 7. (5分)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________ 百尺:________ 恐惊:________ 草低:________ 四野:________ 8. (3分)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________ ②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________ ③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也不紊乱。________ 9. (3分)找出错别字。 迫不及呆________ 大白秃________ 孤狸________ 10. (9分) (2020二上·无锡期末) 看拼音,写汉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敕勒歌》说课稿(精品)

《敕勒歌》说课稿 说课标: 针对这首诗歌,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其次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能够在课堂上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内容: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说教材处理: 本节课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说学法学生采用“诵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共同合作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手段: 情境法以草原歌曲为背景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 原文: 敕勒歌①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词语解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二、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诗歌朗读: 1、听范读录音。 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 四、问题探究: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个比喻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明确: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牧民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这比喻包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赞美辽阔大草原的情感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明确: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见牛羊”句暗示

敕勒歌 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阴、似”等5个生字,随机教学“见”。 2.读诗句,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读诗句,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学习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齐读课题《敕勒歌》 教师随机点拨:敕勒是一个民族,敕勒族,就像我们的蒙古族、鄂温克族一样。 二、范读古诗,配动态画面。(课件)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圈一圈。 2.检查会认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课件和生字卡片来随机出示) 庐:似穹庐 笼盖:笼盖四野 苍茫:天苍苍—天空蓝蓝的,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 教师运用课件图片指导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教师带动作引导读句子)去掉拼音单独词语,单独读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会写的生字:苍茫似阴野(生字卡片) “苍茫”一起出示,教师重点指导“茫”字,强调上下结构。 “似”“野”重点指导。“野”“阴”教师点拨,“阴”怎么把这个字写好呢?可以放手书写(指导双姿:一拳一尺一寸)同桌之间互评一下:看看他的字写的正确美观吗?当小老师给她指导一下。 教师指导生字时随机让学生来扩词。 四、生字我们读正确了,淘气的生字宝宝又跳回到了古诗里,我们再读古诗,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读

第9课敕勒歌习题及答案

第9课《敕勒歌》同步练习 ⊙收获平台 一、请写出含有“见”字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谈谈你对《敕勒歌》所展现的境界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敕勒歌》诗中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草原的主人。你从诗中感受到这里生活着的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空间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南朝情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 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面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歌词,请你哼唱哼唱,感受一下这支歌与《敕勒歌》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

四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试题-古诗词丨语文A版【精品】

四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试题-古诗词丨语文A版【精品】 1、当你置身于一碧千里的草原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敕勒歌》中的著名诗句: 2、哥哥到外国读书,写信回来告诉我们,他很想念家乡的一切,并引用了《静夜思》中的一句诗表达他的感情。 3、《忆江南》这首词,写出江南美景特点的词句是 4、母亲对儿女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古诗《游子吟》中说明了伟大母爱,儿女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诗句是: 5、过春节时,你会把诗背给喜欢古诗的奶奶听,增加新年气氛。 6、古语有云:“人往高处,水向低流。”《登鹳雀楼》一诗中诗句表现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的精神。 7、前几年,我和妈妈去庐山旅游。走近庐山瀑布,看到那银白色的大瀑布,不禁惊叹着大声朗诵诗句。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形象写出夏天下阵雨情况的诗句是: 9、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小池》一诗中表现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 10、很多同学中午吃饭时,倒掉大半米饭,老师见他们一点都不珍惜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粮食,于是说用诗句教育他们。 11、春天到了,你去公园的湖边柳树下垂钓,一边钓鱼一边口中念着《咏柳》一诗赞美柳树美态的诗句: 12、六月中,你和家人去了三水的荷花世界游玩,看到一望无际的荷花,情不自禁吟了诗句。 13、写诗人与朋友饮酒话别的诗句是: 14、《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告诉我们,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的人,任何势力也摧不垮。 15、《出塞》一诗,作者借古代的李广将军讽刺当时边关守将的无能的诗句是: 16、王翰写的《凉州词》表现将士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 17、《别董大》中,作者高适以安慰、鼓励到远方的朋友。 18、《望天门山》一诗中,描写天门山巍峨险峻,长江浩荡汹涌的诗句是: 19、你的好朋友学习不认真,只会吃、喝、玩、乐。你会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导他呢! 20、《梅花》中,诗句赞颂梅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1、革命烈士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时,还能从容自若地背出《石灰吟》的诗句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崇高精神。 22、春节到了,身在英国的叔叔打电话回来给奶奶拜年,背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逗得奶奶哈哈大笑,我们全家人也跟着笑起来。 23、《望洞庭》一诗中用了比喻手法的诗句是: 24、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初春桃花、鸭子、蒌蒿等景物,从而联想到动物。

《敕勒歌》获奖教学设计

千载草原颂浓浓故乡情 ——《敕勒歌》教学设计 西子路李霞教材内容: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4个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在创设的语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草原风 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内容。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1、课件引领,以景促情。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游。 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播放歌曲《天堂》。 师: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快快来说一说! 学生用最能抒发自己感受的词句自由回答: 生:草原真辽阔! 生:草原真美啊! 生:一望无际。 师: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从古至今,草原人民都在用满

腔热情歌颂着自己的家乡。 2、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敕勒歌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悠悠的乐曲声中,一幅幅壮美的草原风光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引领他们很快地走入诗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播放录音,示范朗读。 要求:认真听读,听清字音及诗句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仿效录音,把握诗歌的韵律。 3、读字词卡,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lǒng 敕勒——chì lè 见——xiàn 穹庐——qióng lú 4、学生跟读:放示范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设计意图:诗歌中出现生僻字、通假字,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放在生字的读音及诗句的节拍的上。通过听录音——正音——跟读,学生们掌握了诗句的正确读法,为再次品读、体验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品读感悟诗意,升华情感体验。 师:草原那辽阔的风光,用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但在这首诗歌中,只用了27个字便描绘出了草原的景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味这27个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学生再次深入诗歌中,品读词句,进行自主体验。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是什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师生互动,品评诗歌内容,升华情感体验。 3、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品读后充分谈出自己的自身感受,注重激发学生自得的情感体验。 品读重点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并板书。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蒙古包的样子。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

小升初古诗词专项练习+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专项练习 一、五十题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 、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B、《春望》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B、李白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B、汗青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B、边关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B、坐下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B、王之涣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B、梨花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 、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登高》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B、辛弃疾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B、天下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勃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指的是。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 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 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 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

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PPT3、4)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PPT5)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PPT6)(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 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PPT7)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羊”。 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

《敕勒歌》同步习题2

《敕勒歌》同步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 11 e( ) qi m g()庐见()牛羊 天似()笼()盖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二、品味下列语句。 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 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思考探究。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 2.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 五、阅读理解。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 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 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 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 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 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 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 只剩下天 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 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1."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 2.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3.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1.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2. 青色。() 3. 辽阔,深远。() 4. 同"现”,呈现。() ?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 抚摸、打滚地甚至过 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 在草原

敕勒歌(教案)(4)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

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 总结板书:辽阔无边还能看到什么?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茂盛 牛羊怎么样?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小学古诗练习

一《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二《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采莲人)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授教化目标: 1.熟悉本课生字,会写生字。 2.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本身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酷爱大年夜天然,酷爱故国大年夜好河山的思惟情感。教授教化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授教化难点:领会诗的意境。 教授教化预备: 1.教师:教授教化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 2.学生:读熟古诗。 教授教化课时:1课时 教授教化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故国风光秀美,山川绚丽,古代传播下来大年夜量赞赏故国山川的 优美诗篇。第22课就介绍了两首古诗。板书:22古诗两首敕勒歌今天师长教师先带你们到广阔的大年夜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认为大年夜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广阔的大年夜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向风行着一首赞赏它的平易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向传播到如今,今天我们来进修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本身读读这首诗,碰到不熟悉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

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改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仗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示“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懂得词语。 1.自学诗文。 请求:(1)把诗句读流畅。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换。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年夜草原,旺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换,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平易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栖身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器械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平易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四周,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出现。 四、细读诗文,领会诗意。 1.进修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充裕的敕勒大年夜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年夜的圆顶帐篷覆盖着大年夜草原的四面八方。

《敕勒歌》教案 人教部编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8 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B.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敕勒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 襄城县双庙一中王世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理解草原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是我家》引入新课。(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北方美丽的大草原,仿佛让我们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洁白的云,成群的牛羊。在古代同样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写尽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敕勒歌》) 2、板书 二、朗读课文 导语: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下面同淡们的自由朗读,扫清诗中的文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

2、字词检测 敕勒川()天似()穹庐() 笼盖()见牛羊() 3、学生再读 4、找两名学生读 每名学生读完之后,由学生点评,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并由点评的学生再读。 5、指导朗读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要注意节奏(划出节奏)、重读的字(找出重读的字)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最后一句的读法) 6、师范读 7、生再读 8、男女生PK 9、师生齐读 (过渡语:读这么多遍,你感受如何?很美,就像歌曲一样,在古代它就是一首歌) 三、背景介绍 《敕勒歌》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民歌,主要反映北方人的尚武精神、人民疾苦、风光景色等,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各有所获,下面根据诗歌的内容思考 1、《敕勒歌》都写了等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的图画,抒发了敕勒人的感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