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α7与抑郁

α7与抑郁

α7与抑郁
α7与抑郁

很多抑郁症患者无法从现有的治疗方案中获得足够的益处,有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虽然进行了多次治疗,但从来都没有得到缓解。这就需要新型抗抑郁剂,针对nAChRs的药物似乎在这方面有保证。nAChRs参与各种与抑郁症的相关的病理生理神经机制。他们除了调节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传递,对多巴胺的功能和免疫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动都有调节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靶向nAChRs表现出抗抑郁特性,如α7nAChRs拮抗剂,如美加明等都表现出一致的抗抑郁效果。当这些药物与其他已经用于抗抑郁治疗的药物联合使用时,似乎提供了更有潜力的抗抑郁效果。nAChRs对神经系统的调节过程似乎表现在对抗抑郁行为影响的调节,比如海马细胞的增殖。综合来看,临床前和临床证据表明,针对nAChRs的药物可能促进对抑郁症的治疗的新方法的出现。

nAChRs结构与5-HT3型受体相似,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AChRs分为两种类型,及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的nAChRs。高亲和力的nAChRs由α和β亚基组成异源性五聚体,而低亲和力的nAChRs则是由α亚基组成的可被α-银环蛇毒和MLA抑制的同源五聚体。

早在20世纪70年代,Janowsky等人就提出了抑郁症的乙酰胆碱能假说,并提出抑郁症可能是由胆碱能的过量激活导致的。

尼古丁是nAChRs一种有效的激动剂,表现出抗抑郁特性,而拮抗剂如美加明等也表现出抗抑郁的特性。这可能要进一步讨论尼古丁对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尼古丁最初激活nAChRs,但随后迅速脱敏,尼古丁持续结合胆碱能受体,导致持续脱敏,这使得假说成立。Rabenstern等人证明美加明在各类鼠的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具有广泛的抗抑郁作用,当实验在敲除α7nAChRs的鼠中重复实验时,抗抑郁作用消失。这就说明,nAChRs亚单位在情绪行为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Caldarone等人也证明海马细胞增殖,而且这种现象也在抗抑郁治疗中被观察到,并且也成为了抗抑郁机制的一个必要部分。Santarelli等人证明敲除nAChRs的老鼠海马细胞在用amitriptyline治疗时并没有增殖,说明nAChRs在抗抑郁作用的生物变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Andreasen 和他的同事们发现nAChRs拮抗剂而不是激动剂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表现出抗抑郁的作用。

nAChRs位于脑内与抑郁相关的脑区,并且涉及到神经生物系统的调节,包括单胺类递质,HPA轴,和免疫过程。临床前研究证明nAChRs调节动物的抑郁行为。美加明、胞嘧啶及varenicline在抑郁模型中都表现出抗抑郁特性。

还有一种假说,nAChRs的抗抑郁机制涉及到乙酰胆碱能和NMDA受体之间的联系。尼古丁能和毒蕈型乙酰胆碱受体都与NMDA受体相联系,这说明,乙酰胆碱能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NMDA系统实现的。

虽然nAChRs在抗抑郁机制中是否必须还不是很清楚,但根据临床试验和临床前试验的结果,可以断定这将是治疗抑郁症的一个潜在的区域。

大量的证据表明,GLU神经递质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激活和功能上的改变在尼古丁回馈性作用的调解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尼古丁-谷氨酸相互作用在认知功能和尼古丁等药物引发的长时程效应也是至关重要的。慢性尼古丁给药影响NMDA受体结合和受体亚型的结构,并且改变NMDA受体在海马等不同脑区的功能反应。然而大多数的这些文献并没有提供

明确的机制,尼古丁是在哪通过促进谷氨酸的释放。目前所知的是在在体和体外实验中,快速尼古丁治疗可以增加不同脑区GLU的释放。证据证明,这种释放影响依赖于中枢神经内不同nAChRs亚型的激活。以证明大鼠前额叶和海马尼古丁调节GLU的释放是通过激活α

7nAChRs和α4β2nAChRs来实现的。

一些由nAChRs激动剂引发的认知性增强和突触可塑性提高的反应被证明是通过激活α

7nAChRs实现的,而且由尼古丁引发的海马长时程增强的效应也必须α7nAChRs参与。而且尼古丁和α7nAChRs激动剂胆碱可以激发突出可塑性的持续增强,这可能是由于谷氨酸能递质释放引起的长时程样增强。

在体和体外实验研究证明,α7nAChRs的激活可以持续增加海马突触递质的释放。

α7nAChRs激动剂可以减轻人工培养神经元中的谷氨酸毒性。

α7nAChRs和谷氨酸的NMDA受体都是对钙离子和钠离子高渗透的离子门控通道。最近研究说明了nAChRs对NMDA受体的调节,并且其机制也相对比较明确。α7nAChRs和NMDA受体离子通道的功能性调节传统观点认为是通过受体磷酸化调节的。

SSR180711是n-AChRs的选择性部分激动剂,在人,大鼠和小鼠中可以增加谷氨酸能神经传递,乙酰胆碱释放和海马LTP。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nAChRs已被作为精神病治疗药物的潜在目标而深入研究,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与认知性障碍有关的神经可塑性疾病上。最近临床和临床前证据证明,nAChRs与严重抑郁症相关。尼古丁可以提升非吸烟抑郁症病人的情绪行为,并且尼古丁和其他一nAChRs 激动剂在各项行为分析预测中表现出抗抑郁行为,包括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习得性无助实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等。尼古丁会增加中缝背核5-HT的激发,这是前脑用于伸进支配5-HT的主要来源,并且可以增加前脑几个脑区的5-HT释放。5-HT神经元上含有功能性突触后nAChRs(包括高亲和力的α4β2和α7nAChRs亚型),并且证明这两种亚型调节尼古丁引发的5-HT的释放。并且,证据证明,尼古丁引发的海马5-HT的释放依赖于α7nAChRs 的激活。所以,尼古丁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于α7nAChRs对乙酰胆碱能-5羟色胺能的调节。旷场试验、悬尾实验、糖水测试和体重测量是衡量抑郁程度的指标,最近发现α7nAChRs激动剂SSR180711(腹腔注射,10mg/kg,在30mg/kg时表现出极显著性降低悬尾时间)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表现出抗抑郁特性,而α7nAChRs激动剂PNU-282987就相对缺少这种效果。存在这种矛盾的结果可能是由于种属差异,可能涉及到SSR180711的其他机制,比如这种化合物的抗抑郁特性,而不涉及α7nAChRs的激动作用。

情绪失调是抑郁症的典型标志,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有人认为α7nAChRs激动剂和5-HT 装运蛋白的协同作用产生抗抑郁行为。SSR180711的独特性(既作为α7激动剂,又可以阻止5-HT转运蛋白)可能是其在强迫游泳、悬尾等试验中表现出抗抑郁特性的关键。考虑到α7nAChRs激动剂对认知功能的影响,SSR180711可以结合传统的胆碱能系统使α7nAChRs 受体作为开发新的抗抑郁药物的一项策略。

尼古丁(50-500μM)可引起5-HT浓度依赖性释放增加。这种效果可以被拮抗剂美加明(0.5μM)拮抗。但奇怪的是,高浓度的美加明(1-50μM)可以单独增加5-HT的释放,而毒蕈型乙酰胆碱拮抗剂又可以阻止这种升高。海马5-HT能神经元上同时拥有兴奋性尼古丁型乙酰胆碱能受体和毒蕈型乙酰胆碱受体。虽然有多重解释,一种最可能性的解释是尼古丁通过激活5-HT神经末梢的同源性乙酰胆碱刺激5-HT的释放,美加明(0.5 μM)拮抗剂阻止这种反应,但高浓度则增加5-HT的释放,间接阻断位于胆碱能神经元的内源性乙酰胆碱,提供了毒蕈型抑制5-HT神经元对5-HT的释放。

DMXBA(α7nAChRs部分激动剂)可以增加树突增长,而对存活没有不利影响。

α2-6 和β2-4 亚单位,同源性受体是由α7-9 组成。

SSR180711在海马脑片增加CA1区GLU和GABA的突触后电流幅度,在大鼠和小鼠海马脑片,浓度为0.3M的SSR180711增加CA1区的长时程增强。

nAChR and NMDARs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实验证明,慢性注射尼古丁可以改变NMDA受体的NR2A和NR2B亚单位,并且改变α7nAChRs。并说明激活α7nAChRs可以增加海马NR2A and B 的表达。

α7nAChRs在大脑内,尤其在海马神经元内高表达,并且对神经功能,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探索过程、睡眠的REM做梦等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α7nAChRs特殊的亚细胞定位,通道动力学和对钙离子的通透性,被认为在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轴突和树突的结构维持、突触可塑性、常规的调节和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中起重要的功能性作用。

α7nAChRs广泛牵涉到海马的行为功能及神经退行性变化,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阐明。α7nAChRs激动剂不仅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学病症,而且可以抑制神经退行性进程。海马不仅牵涉到学习记忆,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与抑郁症的发病也密切相关,而且α7nAChRs 在海马高表达。更重要的是最近研究表明,α7nAChRs部分位于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并且有报道,α7nAChRs也位于突触前,可增加海马神经元GLU和GABA的释放。

针对nAChRs抗抑郁药物是抗抑郁药物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这种受体广泛分布于与抑郁有关脑区,也牵涉到与抑郁相关的其他重要进程,比如应激和炎症。针对nAChRs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以美加明和金雀花碱为基础的化合物。这些药物很可能是通过拮抗α4β2nAChRs来发挥它们是作用,并且强大的临床数据支持这两种抗抑郁药与其他主要抗抑郁药(如单胺类重摄取抑制剂)联合注射的抗抑郁效果。虽然临床数据很有限,但在这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说明胆碱能受体要发展为未来的抗抑郁药物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胆碱能-抑郁理论的研究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过度的胆碱能信号可以导致抑郁症。

神经系统nAChRs调节其他神经递质释放,尤其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多巴胺系统和谷氨酸能系统的NMDA受体。

尼古丁是典型的nAChRs配体,在临床和临床前实验都证明其具有抗抑郁特性。在啮齿动物研究中,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也都证明尼古丁具有抗抑郁特性,这两种临床前模型经常用来研究候选化合物的潜在抗抑郁作用。结合这些实验,临床研究发现尼古丁无论在吸烟或者非吸烟的抑郁症患者中都可以提高其情绪。尼古丁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涉及到nAChRs的激活,然后通过快速脱敏导致长时程抑制。

有大量的研究证明美加明具有抑郁作用【35、36、37、38】,但都是基于腹腔注射和行为学方面的检测。

α7nAChRs是由5个相同的α7亚基组成的,被证明与认知性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但以前的数据说明α7激动剂有抗抑郁特性。从20世纪90年代起,α7受体参与三环类药物的抗抑郁机制,这些临床前实验说明了伐尼克兰的抗抑郁作用可能部分依赖于对这种受体的激活。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递质,胆碱能和谷氨酸能系统与神经学,神经发生,神经可塑性

疾病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谷氨酸通过一系列突触后受体发挥作用,尤其是NMDA受体,在调节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减弱等突触可塑性过程中尤为重要。

同时,nAChRs在大量的包括神经可塑性,,尼古丁成瘾,阿尔茨海默病,唐氏综合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α7和α4β2受体亚型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nAChRs 亚型。大量的实验证明nAChRs亚型与谷氨酸受体特别是NMDA受体在各种生理和病理事件中密切相关。比如,nAChRs通过NMDA激活抑制细胞死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nAChRs在神经中枢突触中促进谷氨酸的释放,增加杏仁核突触的长时程增强。

α7nAChRs可能涉及到双向疾病和重症抑郁症的研究非常少。只有α7nAChRs基因重复序列的突变与重症抑郁症之间有关。据我们所知,这是有关α7nAChRs基因方面与重症抑郁症的唯一研究。有关α7nAChRs水平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的报道还未见有。我的研究将主要针对α7nAChRs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下大鼠海马内的变化,及其与GLU和5-HT的关系,最终研究明白α7nAChRs在抗抑郁机制中的作用。

双向抑郁症患者死后尸体检测证明海马CA1区α7nAChRs与[125I]-BTX结合水平明显升高,而弗里德曼等人的工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齿状回和海马CA1区α7nAChRs和[125I]-BTX结合减少。研究发现吸烟增加吸烟的阿尔茨海默病人中α7nAChRs的表达和蛋白水平。对非吸烟者没有影响。

脑影像学和尸检研究的资料表明,抑郁症患者边缘系统部分脑区结构改变、功能受损, 为神经可塑性机制参与抑郁症病理改变提供了临床依据。磁共振成像(MRI) 可见抑郁症患者海马、额叶皮质、杏仁核、腹侧纹状体等脑区萎缩

焦虑与抑郁的区别

1、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症状,但是焦虑可与抑郁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 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2、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3、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4、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 2、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分为于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与急性焦虑(阵发性焦虑) 急性焦虑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恐怖症,与广场恐惧症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

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哪些损害

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哪些损害第一,抑郁症患者受损的执行能力。有学者认为执行能力对于抑 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来说受损害最重。执行能力的受损在抑郁症患者 中可以表现为在处理新事物、计划行动策略、抑制错误、监督实施行动、利用反馈修正等多种能力的下降。抑郁症患者损伤了分析综合能力、空间知觉力、逻辑及联想能力、部分与整体观念、思维灵活度、 想象力、眼、手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受到损伤,这些认知能力的受损 可以导致患者在患病阶段环境适应能力下降。疾病越严重认知功能受 损越严重。在通过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倾向于时程更长,更难恢复的现象。 第二,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功能下降。人的大脑掌管记忆的分区较多,大家一般认为额叶、丘脑、颞叶内侧面和边缘系统这些脑区都参 与了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往往会受到注意力和情感的影响。而抑郁症 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情绪与注意力都有不同程度地损伤,可知抑郁症 患者的记忆力会受到影响。学者们认为抑郁症患者记忆力在患病过程 中明显减退,表现各个记忆过程的受损,首先短时记忆和瞬间记忆能 力下降,其次自由联想、粗质回忆和再认过程都受到限制。在整个病

程中患者的长时记忆保持较完整,受到的影响较小。或许这能解释临 床上抑郁症患者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患病时适应能力下降等表现。 第三,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大脑扣带回的前部和额叶 一般认为参与注意力功能协调。影像学可以看到抑郁症患者的额区较 正常人有缩小,抑郁症患者额叶功能下降,可能会影响注意力。临床 观察许多患者在患病中反映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持久,或注意 力固定于病态观念上难于转移。有研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数字广度测 试时,中度和重度患者测验成绩有显著差异性,重度抑郁症患者比中 度患者注意力缺陷更加明显,表现地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进行保持。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抑郁症)

1 .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诊断抑郁症的病程标准为(): ? A.2年以上 ? B.3个月 ? C.2周以上 ? D.1个月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不包括(): ? A.反复出现自杀的想法 ? B.兴趣性减退 ? C.情绪低落 ? D.精力减退易疲劳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关于抑郁症的认知三联征错误的是(): ? A.过去无用 ? B.现在无助 ? C.将来无望 ? D.现在无用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抑郁症的生物学特征是(): ? A.早醒 ? B.睡眠过多 ? C.入睡困难 ? D.性欲减退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 抑郁发作躯体综合征的症状包括(): ? A.心境低落 ? B.体重减轻 ? C.精神运动性激越 ? D.自杀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抑郁症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 A.抑郁症是想不开,不坚强,自我调理即可;

? B.抑郁症是心理疾病,心理疏导就行; ? C.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 ? D.中药治疗可以除根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治疗抑郁症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改善营养 ? B.改善睡眠 ? C.防止自杀自伤 ? D.预防感染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 关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目前经典假说是(): ? A.单胺递质假说 ? B.受刺激所致; ? 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异常; ? D.神经内分泌异常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在精神疾病的自杀最常见的是(): ? A.神经衰弱 ? B.抑郁症 ? C.精神分裂症 ? D.焦虑症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 . 患者某某,32岁,已婚,近3周无原因的出现心情不好,爱哭泣,对什么也不感兴趣, 整天就想躺在床上,朋友也不联系,世界看上去犹如灰色一片,睡眠不好,醒得早,食欲差,体重减轻约10斤,觉得活着没意思。既往体健,家族史阴性。你认为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 A.强迫症 ? B.恐怖症 ? C.抑郁症 ? D.神经衰弱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影响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因素及心理护理

论文题目:影响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因素及心理护理 学校名称赤峰电大 姓名于影 学号1515001252968 专业护理学 教育层次本科 入学时间2015.09 指导教师

论文提纲 一、癌症: 二、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现状: 三、病人因素导致家属发生焦虑和抑郁: 四、病人家属自身原因导致其发生焦虑和抑郁: 五、病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导致家属发生焦虑和抑郁: 六、心理护理: 七、小结

影响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因素及心理护理 【内容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过程中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焦虑和抑郁影响因素的分析如何做出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所学的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专业素质对癌症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的研究,为其在心理上的变化做出可预测性的判断。结果:通过上述方法的运用,护患关系得以明显的改善,帮助患者及家属有效的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结论:通过对病人家属进行及时准确的心理评估尤为重要.,能有效的缓解病人家属焦虑和抑郁,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病情的稳定性. 【关键词】:癌症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医患心心理护理方式病程及疗效。 一、癌症 近年来,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已经增长了80%,2009年癌症已经成为全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恶性肿瘤带给家庭的影响越来越大,病人亲属跟病人一样,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此时不注意心理疏导及干预,家庭支持功能就会退化,甚至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生物G心理G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要求医护人员在关注病人心理变化

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以及由于癌症致使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要了解病人家属焦虑和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对病人家属进行及时准确的心理评估尤为重要. 二、恶性肿瘤病人家属的心理现状 多项研究表明,癌症病人家属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中国人常模.李亚群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事件影响量表(IES)对118例不同分期癌症病人家属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病人家属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发生焦虑情绪者占72.03%,发生抑郁情绪者占74.58%.樊爱珍等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G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64例行经腹会阴切除术直肠癌病人家属进行心理测量,其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高建美等应用SCLG90、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76例手术前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家属调查显示,其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陶连珊等采用SDS、SAS和自行设计问卷对100例晚期肿瘤病人家属的调查显示,其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配偶和父母组的SAS和SDS评分均大于子女和兄弟姐妹组.柯纪定等采用SDS、SAS 对浙江省宁波市1023例肿瘤病人家属心理状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焦虑发生率为56.4%,抑郁发生率为58.7%,焦虑并抑郁发生率为49.1%.刘爱琴等对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显示,承担主要照顾责任的病人直系亲属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慢性疼痛和抑郁焦虑的相关性

浅析慢性疼痛和抑郁焦虑的相关性 应用心理学09 彭晶201114204105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慢性疼痛的解析,了解慢性疼痛的症状和发病机制,阐述了慢性疼痛和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关系,以及这两者对慢性疼痛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慢性疼痛,抑郁,焦虑,日常生活 一、慢性疼痛概述 (一)慢性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验,往往和实际或者潜在的伤害相联系,或是患者从受伤害的角度进行陈述的一种症状。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又或是可以用这类损伤描述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经验”【1】。疼痛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急性痛与慢性疼痛、心理性的和器质性以及临床痛与实验室诱导痛。其中慢性疼痛因其持续时间长,迁延难愈,常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家庭、心理和行为问题,并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和诱发各种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近年来慢性疼痛的研究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国际上对于慢性疼痛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上一般将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疼痛。世界疼痛学会定义“凡是疼痛持续或间歇性地持续3个月以上者均称为慢性疼痛”【1】。 (二)慢性疼痛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慢性疼痛是最常见的致残和致病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慢性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一45%,其中英国为11%,加拿大为11%,新西兰为14%一24%,瑞典为40%,美国为2%一45%【2】。而在我国,慢性疼痛约占疼痛门诊病人的30%一60%【3】。而且,慢性疼痛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资源和生产力的损耗,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三大健康问题,是应该被高度重视的重要疾病之一【4】。 另外,疼痛病人常共病其它障碍,有研究者对150个病人的慢性非癌性疼痛调查结果显示:42%的病人有睡眠质量差,总健康分、精神健康分、躯体功能、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都下降,而且慢性疼痛患者往往不能完成家务,业余爱好以及休闲活动受损,常伴有行走困难,36%的病人显示出了全面的功能降低【5】。 大多数学者发现,尽管慢性疼痛患者病情、病程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心理状态各有差异,但多数人均存在抑郁、焦虑症状,且难以控制的疼痛是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抑郁、焦虑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6】。 (三)慢性疼痛的特点 首先,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其病因非常复杂,既可以是先天的如先天性骸椎裂、骸椎腰化等,也可以是后天的,如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外伤引起神经和脊髓损伤等;既可以是躯体疾病所致,如肝癌、肺癌、胰腺癌;也可以由精神疾病引起,如重型抑郁;既可以原因明确,也有些至今原因不明如难治性腹痛(腹腔神经丛痛、上腹下神经丛痛等)。第二,疼痛常与其基础病变不相符或没有可解释的器质性病变,如丛集

抑郁症和失眠焦虑的关系

抑郁症和失眠焦虑的关系 抑郁症和失眠焦虑的关系: 睡眠不好,总是失眠怎么回事?失眠会导致其他疾病吗?这是心理门诊科室的专家们经常听到的疑问。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判断出自己是否达到了长期失眠的程度。如果是,那么我们就需要去了解、关注长期失眠的原因和缓解、治疗的办法了。 研究把长期失眠定义为难以进入睡眠状态或有睡眠问题的主观感觉,而这些情况至少持续了一个月。大多数晚上睡眠有问题可能象征着一种焦虑紊乱症或抑郁。长期失眠可能预示着会演变成焦虑紊乱症,也指出了当前的心情是沮丧的。 研究者指出,长期失眠的人如果出现焦虑症或抑郁现象,应该去看医生。这些研究者包括尼克门医学博士,他是挪威卑尔根户克兰大学精神学科的医学博士。 尼克门的小组成员调查了超过25000个有抑郁,焦虑和失眠现象的挪威成年人。参加者完成了一份健康调查,这份调查包括长期失眠的问题,焦虑紊乱的问题和抑郁的问题。他们进行了二次这个调查——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再次做这个调查是在11年之后。 失眠,焦虑紊乱和抑郁 研究者排除了那些在接受第一次调查时就患有焦虑紊乱症或抑郁症的参与者。在第一次调查中有长期失眠现象的人特别有可能在11年之后再次进行的调查中出现焦虑絮乱的症状。

长期失眠并不预示着会发展成为心情沮丧。在第一次调查中有长期失眠现象的人不是最有可能会在11年之后再次进行的调查中被证实患有抑郁症的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失眠和抑郁是没有关联的。有长期失眠症状的人目前的心情是焦虑或抑郁的可能性比那些没有失眠现象的人更大。当研究者考虑到其它的影响因素,包括参与者的年龄,性别和接受教育的程度的时候,结果是出来了。 睡得好是不是就焦虑感少一些了? 尼克门的研究小组成员说,使长期失眠的症状得到缓解可能有助于防止其演变成焦虑紊乱症。然而,他们并没有直接做过这方面的理论测试。他们的调查研究没有证明失眠会引起焦虑紊乱症,也没有证明不再出现失眠症状就能防止出现焦虑症。 当然具体到每个人,情况会不尽相同,有些时候我们会需要有更加针对自己的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指导,人们通常会选择来到心理咨询中心,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在心理老师的陪伴下,通过心理咨询,疏导情绪,找到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让我们脱离焦虑的困扰,拥有良好的睡眠,享受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失眠、焦虑和抑郁症之间既有一定的关联性也有区别。但不管怎样,它们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只有通过正规途径,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治疗。

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

浅论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 【摘要】本文分析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问题。指出部分抑郁症患者存在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在愈后一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如自觉状况差、社会适应功能减退。目前有学者推断是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受损造成的,并且认为这些损害主要损伤了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特别是执行功能。【关键词】抑郁症;认知功能;执行功能;损害 抑郁症是一组精神障碍,不同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临床表现的组合。在临床中人们发现部分患者常常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的下降等认知障碍为显著的表现。以前人们认为抑郁症通过治疗后是比较乐观的,但是一些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患者的调查发现部分患者的情绪低落确实得到了缓解,但是患者往往抱怨自己的状态不能恢复到病前。大约有50%-65%的患者会对自己愈后的生活状况不满,认为自己的记忆能力不如从前,情绪消沉,自我评价差,工作、与人交往等社会功能难以恢复。据调查显示,那些缓解的患者由于自杀造成的死亡率仍然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症患者中存在突出的认知功能损害,不仅会带来患者的不良感受,并且影响愈后,作为残留症状存在下来。国外学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造成的。由于患者在情绪恢复后认知功能的损伤依然存在,可以考虑这些认知功能可能存在于抑郁症状之外,逐渐的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问题。

认知在心理学的概念中被认为是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之一,认知不仅参与个体对自身以及环境的确定,还包括了感知、学习和记忆、注意、语言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我们在临床上所指的认知功能障碍常常用另一些名词表示,例如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损或者认知残疾,其实都是指认知功能障碍。其概念泛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可以从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到严重的,例如痴呆。帕金森症、脑外伤等都是常见的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疾病。一般来说,认知功能包括多个方面,如计算能力、记忆力、定向力(时间、空间等)、结构能力、语言、执行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而目前大家更加重视的是认知功能中的执行能力。执行能力的意义在于一种协同作用,在人们认知过程存在多个、复杂的操作,而执行能力将它们协同起来,也就是指个体实现一个特定目标时能够以动态、灵活的方式协调多个子系统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1],往往运用到个体的计划能力、启动、顺序、运行、反馈、决策力和判断力等。在需要快速解决问题时,个体正常的执行能力能够保证个体在庞大的信息中做出必要地选择,有计划开始推理并处理问题。若个体的执行能力受到损伤,那么这种协调性就会打破,导致患者认知过程中产生错误,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虽然对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学者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但目前普遍认为抑郁症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并且主要影响了患者的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在哪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在哪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但是这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特征是情绪低落,悲观,精神疲惫。焦虑症则是害怕、总是提心吊胆、忐忑不安。 ★ 1、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心情低落,而且作为精神病理状态,抑郁的程度必须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具体来说,抑郁症有以下六种主要表现:①兴趣减退甚至消失;②对前 途悲观失望;③无助感;④精神疲惫;⑤自我评价下降;⑥感到生 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 2、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作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神经官能症。作为

精神病理现象的焦虑具有以下特点:①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 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恐慌或恐惧;②这种情绪是不快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迫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③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④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⑤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精神功能紊乱。 ★ 3、两种疾病却可合并存在 虽然焦虑症和抑郁症是有区别的,但是两种疾病却可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临床上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

抑郁认知理论综述

抑郁认知理论综述 摘要:抑郁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对其病理的解释多种多样。本文从认知理论入手,介绍了几种主要理论,包括Abramson抑郁无望理论、Beck理论、双重加工模型和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抑郁认知理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抑郁认知易感性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目前导致残疾和死亡的第四大疾病。这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思维、自我感觉、人际交往及躯体功能状态。最新的调查表明,16%的人在一生中某个时候可能罹患抑郁。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已达3%~5%,超过2600万人罹患抑郁症。对抑郁病因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抑郁形成的解释有多种,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动力学派,神经科学等。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看自己、世界和未来的方式是引发和影响情绪状态的关键因素。因此,下面着重介绍关于抑郁的几种认为理论模型。 1 Abramson的抑郁无望理论 无望感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塞利格曼首次将动物无助感实验的结果用于人类抑郁的解释,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无助理论。该理论一“控制“为新观念,认为有机体不可控期望的繁华导致费事硬性的消极行为和其他的系的无助表现。Abramson等人对抑郁的行为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抑郁修正习得性无助理论。该理论认为,抑郁是由于患者对消极事件三方面错误的归因引起的,这三方面指的是:内在的,普遍的和稳定的原因是,最容易发生。因此,这个理论有被称为抑郁的无望感理论。无望感的认知,引出了一个新概念——无望型抑郁,及抑郁的一种雅兴,表现为悲哀、自暴自弃、缺乏活力、领没、精神萎靡、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无望感理论模型认为,当经历一个负性事件时,具有抑郁性归因方式的人比非抑郁性归因方式的人更容易体验到无望感,从而产生抑郁,尤其是无望型抑郁。 2001年Abramson对理论再次进行了修订。不再局限于归因,扩展到各种负性认知方式,应对方式等。导致的异域类型,也就不再仅限于无望抑郁一种亚型。更加强调认知易感性与负性应激之间的相互作用。Teasdale进一步认为,具有一予以感性的人,负性情绪很容易诱发与自我有关的负性思维,并导致对结果和未来做出消极的解释。 2 Beck的理论 2.1基本内容 Bec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抑郁症的认知理论,认为抑郁患者的认知活动或认知过程是消极的,包括消极新年、思维和想象。他认为,认知过程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接受和评价信息、产生应对和处理问题、预测和评估结果。Beck以“抑郁认知三联征“,”认知歪曲“”自动性思维“和”潜在的一遇行人制图室“为核心概念来解释抑郁障碍的产生。所谓抑郁三联征,是指个体对子我做消极评价,对以往经验做消极解释,对未来做小机遇期;认知歪曲是指个体对客观现实的错误解释或错误直觉,在这种情况下,已与个体得出的结论会是他们的消极期望得到进一步强化;而自动性思维指的是介于外部事件和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应之间的那些思维。大多数抑郁患者并不能意识到在不愉快情绪反应之前的难写思维。大多数抑郁患者并不能意识到在不愉快情绪之前已存在这些思维,因为这些思维已经成为自动性思维。抑郁症是消极认知方式的结果,而抑郁患者的消极认知方式就是自动性思维,已经成为抑郁患者认知事物的习惯方式。 该理论认为,抑郁患者对自己做出不合逻辑的推论,而这种逻辑上的错误退了或不正确的认知过程导致了不良行为和情绪障碍。抑郁患者用自我贬低或自我责备试图去解释所有事件。Beck把抑郁患者对客观事件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种:(1)任意的推断。推断中昂并不存在结论的证据(我是无用的,因为我买东西是商店已关门;(2)选择性抽象。其中结论只

焦虑症和忧郁症有什么区别

焦虑症和忧郁症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主要临床表现 焦虑症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忧郁症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可睡,但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也有的整夜不眠;坐卧不安,控制不住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有些人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沮丧、忧伤、自卑,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有些人则多疑,总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很烦恼对健康不利,却不能自控。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包括各种生理变化)。而有些患者则表现为强迫自己想某样东西或事情,无法控制自己。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精神疲乏、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不能持久,头痛、食欲不振、懒散等。 区别二:发病诱因 焦虑症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 生活紧张、胃不舒服、头痛、营善不足、饮食不良、糖、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甲状腺疾病、子宫内膜炎(与妇女忧郁症有关)、任何严重的身体伤害、过敏症。有些人在冬天门短夜长时,会变得比较忧郁。忧郁症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出现,但以中年早期较为常见,并且在老年人中尤为普遍。忧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情绪的区域受扰乱。大部分人都能处理日常的情绪紧张,但是当此压力太大、超过其调整机能所能应付的范畴,忧郁症可能由此而生。另外,忧郁症也与人的性格有密切联系,此病人的性格特征一般为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等。 区别三:病理特征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忧郁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症状,它是由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所引起的一种机体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它包含了失眠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神经性呕吐等多种病症。 区别四:病症的表现及负面影响 焦虑症的焦虑情绪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使患者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濒死感")。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70%的患者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焦虑症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患者还会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在疾病进展期通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此外,还可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等。绝大多数焦虑症病人还有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阵发性潮红或冷感,月经不调、停经、性欲减退、尿意频急、头昏、眩

识别焦虑与抑郁

本期主题:精神疾患与“双心”问题主讲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希林胜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梅颜 发布日期:2011-08-05来源:健康报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医生常常碰到这类病人,但又无从判断他们到底是正常的心理情绪波动还是已经到了必须医治的程度。为此,本版编辑邀请有关专家针对社区医生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解答。 负性情绪:怎样区分正常还是病态 河南省兰考县中原油田第六社区医院刘海银医生:我们每天上班面对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人是知己,他会把家长里短的事告诉你,通过谈话,我们会知道他的抑郁情绪,给予引导。另一种情况是,医生与病人不太熟悉,患者有心理问题,但不跟医生说,你就要判断、分析,这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目前,基层医生普遍缺乏对心理疾病进行正确诊治的基本功,不知道该如何识别哪种是正常的心理情绪,哪些是病态的。 胜利:刘海银医生提的问题非常好,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前面一种情况,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区分普通的负性情绪和病态的负性情绪。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如何区分焦虑与着急、抑郁与郁闷的问题。 判断病理性焦虑的关键点是过分,特别是泛化到本来不至于着急、担心的事情上,甚至变成完全没有目标的惶惶不安。而且,作为符合临床标准的症状,除了过分担心的心情外,还要伴有身体症状,即运动性不安(如颤抖、小动作多)或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尿频、心慌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不良情绪都是病态情绪。 所谓抑郁,更是这样。其不是一般的郁闷不开心,而是心情极度消沉,泛化到对绝大部分事情的看法都明显消极甚至歪曲,严重到平时能顺利完成的普通事情,做起来都感觉困难重重。甚至,平时有明显愉快感的事情也难以找到愉快感,对愉快事件的回忆像被抽掉色彩的照片——影像(事件经过)都对,就是没了颜色(表述过程使听者体验不到他曾有过的、当时的快乐)。 这样看来,我们临床遇到的大多数负性情绪,都够不上典型的焦虑或抑郁,而更接近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烦闷、恼火、焦急……只是程度比平时重,持续的时间较长,有可能影响了人的日常功能的发挥和生活质量。 对于不大愿意当面和医生交流家庭琐事或负面问题的患者,采用自评工具往往能帮助医生发现他们的不良情绪,如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但作为专业人员应当知道,这些自评工具的特异度并不高,即焦虑自评筛查阳性的患者中,只有60%左右达到临床焦虑水平,抑郁的情况也差不多。另外40%的患者虽然够不上焦虑或抑郁,但也确实心绪不佳,心情不好。如果达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也可以对症处理。 精神疾病:如何与其他疾病鉴别 河南省新乡市幼儿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医院张天社医生:焦虑症与心慌气短有何联系?抑郁症与帕金森病有何区别?另外,对于来自当代社会的压力、困惑与焦虑,该如何有效防治? 胜利:心慌可以是焦虑状态下常见的躯体症状,但是否有心脏基础疾病(显然,心脏病患者也可以焦虑,特别是初发房颤患者焦虑情绪相当常见且强烈),是否可能是心脏以外其他器官的疾病引起(如甲亢导致心慌),需要认真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抑郁症与帕金森病的问题也是常见的鉴别诊断难题,因为两者表现有重叠,但抑郁症特有的无欲与不论病情好坏持续存在的情绪消沉,是可供确立抑郁症诊断的重要线索。情绪反应可以伴随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帕金森病晚期治疗中的开-关反应),有的患者在“关”的阶段符合抑郁症诊断,而在“开”的阶段不符合。抑郁也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抑郁症认知功能和量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认知功能和量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4-11T10:44:50.5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作者:郭柳生[导读] 近几年,社会压力增大,抑郁症患者数量急剧增多,不仅仅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甚至会严重制约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交。 郭柳生 (广西贵港市港南清山精神病医院;广西贵港537100)【摘要】近几年,社会压力增大,抑郁症患者数量急剧增多,不仅仅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甚至会严重制约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交。为了进一步提升抑郁症治疗效果,要结合量化治疗机制和标准进行统筹化治疗,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量化治疗整体水平。文章中分析了抑郁症认知功能,并对量化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了讨论,综述如下。【关键词】抑郁症;认知功能;量化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206-02 陈春凤,朱翔贞,高静芳[1]等在研究中指出,在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多,患病率达到6.1%,并且,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类似于饮酒后人体的认知能力退化。并且,就算是抑郁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也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残留影响,因此,抑郁症成为了制约患者生活质量的“毒瘤”。目前,在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功能改善、功能恢复是关键,但是依旧存在剂量不足以及依从性差等问题,基于此,有效践行量化治疗机制对于全面提升抑郁症治疗效果较为关键。 1抑郁症认知功能 宋煜青,陈红光,廖金敏[2]等在研究中指出,患者罹患抑郁症后,就会出现认知功能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抑郁症患者注意力认知功能失衡 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后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是在病理生理过程中逐渐受到损害的官能认知。鲍枫,潘伟刚,毛佩贤[3]等指出,利用神经心理测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后可知,在快速视觉信息处理方面,抑郁症患者的视觉刺激反应潜伏期时间要相较于没有抑郁症的人群较长,由此可知,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会受到病情的影响。最关键的是,经过研究证实,就算是抑郁症患者接受了相应的治疗,在抑郁症情况缓解后依旧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宋煜青,谭云龙,双梅[4]等在实验中则对相关报道进行了分析,利用颅电刺激的方式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直接进行刺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整体快速视觉信息处理以及对应的反应能力较好,并且相较于之前的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也有相关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注意力和练习效应有关。温紫娴,徐敬文,黄永烽[5]等则在研究中指出,有部分学者利用氟西汀进行治疗,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利用快速视觉信息处理训练对患者进行配对练习,发现注意力的改善并不能完全和练习效应相挂钩。 基于此,目前针对抑郁症患者注意力的研究较多,多数学者都认为抑郁症会对患者的注意力产生影响。张岩,曹江,徐伟杰[6]等则在研究中证实,就算是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抑郁症疏导治疗,依旧会对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患者的注意力不能得到完全改善,且对应的效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1.2抑郁症患者记忆力认知功能失衡 抑郁症除了对患者的注意力产生影响外,也会对患者的记忆力形成制约作用。曹译丹,石捷,陶建青[7]等在研究中指出,将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对其进行延迟匹配的记忆测试,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张晶,徐茜,杨紫君[8]等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图形识别记忆的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对于图形识别记忆的能力也在衰退。 另外,王艳华,钟笑梅,吴章英[9]等在研究中利用CANTAB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反应空间记忆配对分析,发现一些经过颅电刺激治疗的患者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空间再认记忆中,治疗后的患者整体效果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张颖,李洁,李刚[10]等在研究中指出,一些经过治疗的患者在抑郁症治疗结束后记忆力有所提升,但是工作记忆的改善程度并不是非常显著。 在对抑郁症患者记忆力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药物等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并且对患者治疗后记忆力水平恢复程度也会形成差异化作用。 1.3抑郁症患者执行力认知功能失衡 梁世桥,苏亮,贾玉萍[11]等在研究中指出,利用CANTAB进行内外空间转换任务以及空间跨度任务对患者进行测试,发现患者的执行功能复合分数较低。并且,就算是利用相应的治疗机制后,抑郁症患者的执行能力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张涛,刘霖[12]在研究中利用了莫达非尼治疗方式,对于一些抑郁症症状有所缓解的患者,却发现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坏的程度较为顽固,执行功能受到了影响后很难迅速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抑郁症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确保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完善治疗策略,以保证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注意力水平、记忆力水平以及执行力水平,减少抑郁症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抑郁症量化治疗研究进展正是因为抑郁症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积极落实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治疗方式,确保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维护治疗水平。李日鹏,何洪波,宁玉萍[13]等在研究中指出,抑郁症患者的量化治疗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且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能提升预后。值得一提的是,量化治疗是我国精神领域内新兴的概念,要想对其进行多元化处理,就要结合临床研究经验,落实量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夯实STAR*D量化思想,确保能建立健全更加贴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全过程量化评估系统。 2.1基于评估的治疗 在董强利,万平,孙金荣[14]等的研究中指出,抑郁症患者自我检测和评估过程是我国进一步提升抑郁症治疗工作的主要攻关项目,也是我国医疗体系发展落后于国外的方面。因此,要想提升抑郁症量化治疗的综合水平,就要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化的评估治疗机制,确保指导治疗工作能顺利开展。

焦虑和抑郁的关系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它不仅给人们创造了现代文明,同时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与工作、学习条件,为人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同时也不可避免给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当人们对外界刺激承受能力下降,在心理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各种不良情绪反应,其中抑郁与焦虑就是很常见的、令人痛苦不安的两种不同情绪体验。它们即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出现。轻度的抑郁与焦虑可见于正常人,但持续二周以上,且程度较严重则视为病态。现将焦虑与抑郁及二者之间的区别简要介绍如下。 (1)焦虑。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危险或不利情况的不愉快的心境和体验。焦虑的产生源于认为自己、家庭或隶属的团体将处于危险之中。危险的处境可以是现实环境,如战争、自然灾害,也可以是心理刺激,如被批评、被侮辱等;可以是实际可能发生的,也可能是想象中的,如果某人认定某环境对自己有危险,就会对这一环境做出一系列判断,评价环境的危险性有多大,估计自己的对抗能力,环境的危险性与对抗能力之比就构成了焦虑的强度。焦虑与人们熟知的恐惧相近,但恐惧是面临危险的当时发生,而焦虑则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到来之前。焦虑与烦恼也有所不同,烦恼主要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而言,而焦虑则是指尚未发生的事。人在焦虑时都意识到自己目前焦虑不安的状态,并可以将其与悲哀、愤怒等痛苦体验区分开来。一个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焦虑的原因,但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被人体验到的焦虑是不存在的。 焦虑虽然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痛苦体验,但它也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首先,焦虑是向个体发出的危险警报,促使人们采取措施来设法对付危险。焦虑提醒人们警觉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危险,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保护性作用。其次,焦虑情绪动员机体处于战备状态,此时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处于兴奋状态,表现出瞳孔扩大、心跳加快、血液循环系统加速、机体代谢增快、警觉性增强,为采取行动对付危险做好了恰当的准备。最后,焦虑参与了学习与经验的积累过程。焦虑帮助人们提高预见危险的能力,帮助人们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自己的适应性行为。适度焦虑时行为的效能可能会更好。焦虑不都是有害的,适度的焦虑反而是有益的。只有无明确诱因的焦虑或在微弱的诱因下出现过度的焦虑时,才能视为病理性的。 由于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快的情绪体验,于是有些人常常试图逃避。对焦虑情境的回避或重复出现减轻焦虑的行为,这往往是神经症性障碍的基本特征。生活中产生焦虑、恐惧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体验和疼痛体验一样是令人不愉快的,但又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不应当试图逃避它们,或对它们加以否定。逃避与否定的结果不但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使得神经症性行为得以延续下来。 焦虑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 现实性焦虑:产生于外界危险的知觉,如人们对地震、洪水、毒蛇、猛兽的恐慌。 2 神经症性焦虑:焦虑的原因不是外界的危险,而是意识到自己本能冲动可能导致某种危险。人们害怕被某种不可控制的冲动支配,干出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或产生此类可怕的念头。一种是自由浮动性焦虑,杞人忧天地担心着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将要发生,或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强烈内心体验,具体担心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另一种是病理性恐惧,对某一物体活动或处境产生持续的不必要的恐惧,即人们所说的恐怖症。第三种神经症性焦虑形式为惊恐反应,突然出现极其惊恐与不安,并出现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胸闷、窒息感、非真实感等,多数人伴有濒死感、失控感和要发疯现象。

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抑郁,和抑郁共处

认识抑郁,和抑郁共处 ——心理健康课教案(高中版) 作者:阿昀teach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抑郁情绪及抑郁症。 2.帮助学生正确缓解抑郁情绪。 3.正确看待抑郁症,学会和抑郁情绪相处。 二学情分析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抑郁情绪,一般是指因为具体某件事情的影响和刺激,产生的焦虑、压抑、自我否定、对人生产生绝望等一系列感觉的情绪。一般来说,抑郁情绪产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人生无望,痛苦,绝望,严重的时候会失眠,自我否定,进而影响到对日常生活的认知,时间长了会损伤脑细胞。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什么具体的诱因和刺激。全世界患抑郁症的人群有3亿人,是世界第四大疾病,患病率在4%左右,我国的患病率在3%~5%区间,且抑郁症的发病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中小学群体)趋势。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min) 故事A 最近感觉很失落、压抑、空虚,总之很郁闷。平时就想躺着不动,什么也不感兴趣。我的情绪一直起伏不定,上课老是分神,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今天就有好几分钟。晚上睡眠质量很差,睡不着,头痛,白天又很疲劳,食欲也很差。 故事B 昨天的考试成绩出来了,没考好,我心情很低落,看着我的同学进步的那么多,我很痛苦。不过我的朋友会经常安慰我,我就会感觉很温暖很开心。但是我想到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结果,又会失望起来。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问题:两个故事里的抑郁情况一样吗?哪个更严重?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二)抑郁情绪与抑郁症(10min) 1.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一般是指因为具体某件事情的影响和刺激,产生的焦虑、压抑、自我否定、对人生产生绝望等一系列感觉的情绪。 情绪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状态,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还有意义,很多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都会想着去控制它。可是当一个人出现了抑郁情绪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去控制它,觉得这样的一个情绪,会让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伤害。

焦虑抑郁量表维度划分及评分方法

一、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该量表由William W.K. Zung 编制目前已成为国内抑郁评定的最主要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抑郁相关研究。量表包含20 个项目,反映抑郁状态的四组特异性症状:(四个维度) (1)精神性-情感症状。【题目:1、3】 (2)躯体性障碍,【题目:2、4、5、6、7、8、9、10】 (3)精神运动性障碍,【题目:12、13】 (4)抑郁的心理障碍,【题目:11、14、15、16、17、18、19、20】反向计分题为【2、5、6、11、12、14、16、17、18、20】 根据对每个项目描述内容的符合程度,作“偶无”“有时”“经常”或“持续”的选择,并相应进行1-4 级评分。以抑郁严重程度指数来评定抑郁状况,抑郁严重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指数范围为0.25-1.0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一般来说,评分指数在0.50 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 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 为中至重度抑郁,0.70 以上为重度抑郁。 二、焦虑自评量表(Self一Rating Anxiety Se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办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它也是一个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出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l 没有或很少时间; 2小部份时间; 3相当多时间; 4绝大部份或全部时间。 反向记分题为【5 、9 、13 、17 、19 】

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哪些损害

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哪些损害 认知是机体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智能加工过程,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随意、心理和社会行为。那么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哪些损害呢? 长期的认知能力损害主要包括: 第一,抑郁症患者受损的执行能力。有学者认为执行能力对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来说受损害最重。执行能力的受损在抑郁症患者中可以表现为在处理新事物、计划行动策略、抑制错误、监督实施行动、利用反馈修正等多种能力的下降。抑郁症患者损伤了分析综合能力、空间知觉力、逻辑及联想能力、部分与整体观念、思维灵活度、想象力、眼、手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受到损伤,这些认知能力的受损可以导致患者在患病阶段环境适应能力下降。疾病越严重认知功能受损越严重。在通过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倾向于时程更长,更难恢复的现象。 第二,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功能下降。人的大脑掌管记忆的分区较多,大家一般认为额叶、丘脑、颞叶内侧面和边缘系统这些脑区都

参与了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往往会受到注意力和情感的影响。而抑郁症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情绪与注意力都有不同程度地损伤,可知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力会受到影响。学者们认为抑郁症患者记忆力在患病过程中明显减退,表现各个记忆过程的受损,首先短时记忆和瞬间记忆能力下降,其次自由联想、粗质回忆和再认过程都受到限制。在整个病程中患者的长时记忆保持较完整,受到的影响较小。或许这能解释临床上抑郁症患者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患病时适应能力下降等表现。 第三,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大脑扣带回的前部和额叶一般认为参与注意力功能协调。影像学可以看到抑郁症患者的额区较正常人有缩小,抑郁症患者额叶功能下降,可能会影响注意力。临床观察许多患者在患病中反映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持久,或注意力固定于病态观念上难于转移。有研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数字广度测试时,中度和重度患者测验成绩有显著差异性,重度抑郁症患者比中度患者注意力缺陷更加明显,表现地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进行保持。 抑郁症患者是非常危险的,这类人会有自杀的倾向,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特别的注意,想要知道小区中哪类人群最易发生坠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