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会的投资主体资格问题

工会的投资主体资格问题

工会的投资主体资格问题
工会的投资主体资格问题

工会的投资主体资格法律问题

目录

一、工会的法人性质 (1)

二、工会的“非营利性” (2)

三、工会具备投资主体资格 (2)

四、工会投资主体资格的限制 (3)

一、工会的法人性质

包括依法成立、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四个方面。对于“依法成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1、《工会法》的规定。《工会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同时,基层工会、地方各级总工会、全国或者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2、《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该条例第10条确认了社会团体的非营利性,同时规定成立社会团体除应具有规范的名称、相应组织机构、固定住所、专职工作人员、独立的责任承担能力外,还应满足:(1)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2)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因此,满足《民法通则》规定的基层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除非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上述工会法人实体应当享有投资其他企业的资格。

二、工会的“非营利性”

具备法人资格的工会作为代表职工利益的社会团体,其投资的行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这种限制首先就源于工会的“非营利性”。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对于何为“非营利性”,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第2条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第1条可以为认定“非营利性”提供参考,上述规定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

1、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

2、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取得的收入

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

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3、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

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该组织的财产及其孳息

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在我看来,“公益性或非营利性事业”并不一定就排斥投资活动。因此,上述“非营利性”的解释虽然构成对工会投资行为的限制,并没有明文禁止社会团体参与投资活动。

三、工会具备投资主体资格

在实践中,从全国总工会、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的具体规定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都明确了工会具有投资企业的资格,。具体规定有如下几处:

1、《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企事业单位资产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第3条规定,工会资产,是指工会企事业单位依法占有和使用的资产,包括各级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基层工会对工会企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投资、拨款所形成的资产和权益,政府拨付使用的不动产、专项补助资金以及社会各界对工会企事业单位捐赠形成的资产和权益。

2、《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兴办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工总事字【1992】11号)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及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基层工会(以下简称“工会”),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可以兴办为职工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也可以兴办国家政策允许、社会需要的其它企业。工会兴办企业,应经县级以上工会批准,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11号)第一条规定,建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与所建工会以及工会投资兴办的企业,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当分别承担各自的民事责任。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是否具备社团法人资格和工会经费集中户可否冻结划拨问题的批复》(法复[1997]6号)规定“产业工会、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基层工会与建立工会的企业法人是各自独立的法人主体。企业或企业工会对外发生的经济纠纷,各自承担民事责任。上级工会对基层工会是否具备法律规定的社团法人的条件审查不严或不实,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民事责任。”“确定产业工会或者基层工会兴办企业的法人资格,原则上以工商登记为准;其上级工会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批是必经程序,人民法院不应以此为由冻结、划拨上级工会的经费并替欠债企业清偿债务。产业工会或基层工会投资兴办的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如果投资不足或者抽逃资金的,应当补足投资或者在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责任;如果投资全部到位,又无抽逃资金的行为,当企业负债时,应当以企业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有限责任。”

四、工会投资主体资格的限制

工会作为投资主体的一般限制主要是因为工会作为社会团体法

人,与一般的企业法人存在不同,它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宗旨。因此,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工会的投资行为存在如下限制:

1、审批程序。工会投资兴办企业,应经县级以上工会批准,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这主要是依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兴办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是否具备社团法人资格和工会经费集中户可否冻结划拨问题的批复》,确定产业工会或者基层工会兴办企业的法人资格,原则上以工商登记为准;其上级工会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批是必经程序。

2、工会能否作为股东需要区分情况。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1986年颁布)的规定,“党政机关,包括各级党委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隶属这些机关编制序列的事业单位,一律不准经商、办企业。”“本规定适用于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和各种协会、学会等群众组织,以及这些组织的干部和职工。这些组织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办非商业性企业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1986年关于贯彻该《规定》的说明中特别提到,《规定》中所说的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一律不准经商、办企业,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不准用公款(行政经费、事业经费、特需经费等)、贷款以及各种形式的集资经商、办企业,为本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因此,我个人认为,该《规定》中所包括的“工会”仅指党政机关主办的工会组织,而其他非党政机关主办的工会,依然能够以股东身份投资企业。因为1986年颁布该规定时,工会主要存在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其背后都体现着国家或集体利益,因此需要作出该禁止性规定,而对于非党政机关主办的工会,不涉及国家和集体利益,限制其投资资格似乎并无必要。

这一理解也体现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如何办理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一次性告知单》中。该告知单规定,党政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党政机关主办的社会团体不得投资办企业。但属于北京市非党政机关主办的社会团体申请投资设立公司的,应按照《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北京市社会团体投资设立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京民社发[2005]392号)的规定,由市(区、县)民政社团管理部门出具《非党政机关所办社会团体证明》并提交《社会团

体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后,可依据《公司法》的规定设立公司。《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北京市社会团体投资设立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第6条明确规定“社会团体投资设立公司的资金来源应为社会团体自有资金。”

总体而言,我认为应该对工会设立公司持谨慎态度。实践中应当进一步了解各地方的具体规定,确认工会不是党政机关主办,并且确保其资金来源符合相关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在《中国证监会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能否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复函》认为,工会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其身份与工会的设立和活动宗旨不一致,可能会对工会正常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暂不受理工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

3、工会普通合伙人资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的规定,“党政机关和隶属党政机关编制序列的事业单位、军事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和各种协会、学会及民主党派等,不能成为联营合同的主体。”另外,《合伙企业法》第3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因此,我个人认为,工会不得作为普通合伙人参与合伙企业。但是,在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如何办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登记注册一次性告知单》中,仍将工会区分为党政机关主办和非党政机关主办,后者可以作为合伙人投资合伙企业。对于该问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4、工会能否作为有限合伙人,也需要区别对待。在法理上,股东资格和有限合伙人资格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由于有限合伙人只承担有限责任,因此,合伙企业法没有禁止公益性社会团体作为有限合伙人的资格。另外,我们可以参照上述第2条、第3条的分析,即只要是党政机关主办的的工会组织就不得担任有限合伙人,而其他的由非党政机关主办的工会,则可以担任有限合伙人。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如何办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登记注册一次性告知单》中,没有区分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其对于工会的有限合伙人资格也采用这种态度。

5、关于工会能否购买信托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中有一种,即“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

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从一般理解来看,购买信托产品并不是“经商、办企业”的行为,因此,我认为工会购买信托产品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单位工会接受本单位员工委托,将员工交付的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设立信托,不属于刑法上的“非法集资”。在实践中,也已经有以此模式设立信托的案例,例如“海航股份工会科航大厦项目单一资金信托计划说明书”。该信托计划操作办法为:由海航股份工会作为委托人,将集团员工交付的资金委托给渤海信托,渤海信托作为受托人设立指定用途的单一资金信托,按照委托人指定的方式,向北京科航投资有限公司发放贷款,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为此贷款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信托期满,由北京科航投资有限公司归还贷款本息,渤海信托将资金归还工会,工会将本息支付给员工。信托期满,若北京科航投资有限公司不能归还贷款本息,由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归还贷款本息,以充分保障员工的投资安全性。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 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特殊风险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赫克曼北大演讲)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全文) 2003年12月22日 09:14 詹姆斯·赫克曼教授简历 詹姆斯-J-赫克曼,1944年生于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市。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数学系。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任教,从1995年起,赫克曼在芝加哥大学获任亨利-舒尔茨杰出成就经济学教授。赫克曼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诸如社会项目评估、非连续选择和纵向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式、劳工市场经济学以及收入分配的模式选择等等。2000年以他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林毅夫:我今天是感到特别兴奋的介绍我自己在芝加哥大学读书时候的一位老师,詹姆斯·赫克曼,詹姆斯·赫克曼教授1944年出生与芝加哥附近,197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1973年开始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我到芝加哥大学读书的时候是1982年,当时他到芝加哥大学工作也正好前后十年,那时候他虽然是芝加哥大学里面一个比较年轻的教授,可是我们同学之间都已经知道他一定会拿到诺贝尔奖,然后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第一年、第二年工作真是非常努力,没有白天,没有黑夜,但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是说,当我们很累的时候,我们知道,赫克曼教授都还在工作,所以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工作。那我想这就以这样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请赫克曼教授来跟我们谈谈《人力资本投资和中国经济发展》,让我们邀请赫克曼教授。 赫克曼:感谢大家对我的介绍,我今天很高兴能来到北大,能有机会谈谈我对于现阶段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的理解。我准备谈谈中国的现象,由于中国的变化很快,以及数据结构不是很清晰,我们对于中国政策的理解是很有限的。我想从我的亲身经历开始讲起。我上次来中国是2001年,那是2001年6月我接受邀请,参加在重庆举行的一次关于西部资本市场的研讨会,作为会议的参与者,我惊讶地发现与会者对于建立资本市场很感兴趣,他们很重视实物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和金融业等等。但是我也很吃惊地发现,他们很少关注教育和培训。让我们看看数据(图)。离开重庆以后,我研究了这些数据,我很惊讶地发现,在1995年的时候,中国各级政府对学校的投资只占GDP的2.5%。同时我也很惊讶地发现,当时GDP的30%用于实物资本投资。和我更为熟悉的美国的数字做一下比较,美国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占GDP的 5.4%,对物质资本的投资达到GDP的17%。把1995年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和世界其他国家作比较,也会发现中国2.5%是比较低的。美国是5.4%,印度达到了3.3%,泰国达到了4.1%,德国达到了4.8%,加拿大达到了7%,2.5%的数字看上去是低了一些。中国各界经常比较历史数据,历年来的数据显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增加,不但政府对教育的投资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而且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比例也在增加,增加到了3.1%,据我了解现在已达到3.3%了。 所以今天我的讲演想提出六个要点:第一点,我想提醒大家注意,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人力资本概念诞生以来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人力资本持异见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资本泛化对现有的经济理论造成了混乱,使得投资、消费等概念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给诸多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将经济因素看作人类行为的唯一动因,过分夸大了经济利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同时也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上述异见,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在较长的时间不为人们所接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从马

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

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经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国际投资具有一般国内投资的基本特征,如盈利性、风险性外还有:1)国际投资主体的多元化2)国际投资客体的多样化3)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4)国际投资蕴含资产的跨国运营过程。 投资主体是否用拥有对海外企业的实际经营权分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投资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和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基本增值的投资方式,收益较为固定。 两者的区分与比较;1有效控制或持久利益原则2关于波动性的比较:国际投资者预期收益的视野要长于国际证券投资者;国际直接投资者得投资动机更加趋于多样性;国际直接投资客体具有更强的非流动性。 厂商垄断优势理论(海默)市场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2)有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3)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产生某些市场障碍4)有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P42 比较优势理论(日本小岛清)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建立在比较成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正统国际贸易理论2×2理论,即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进行分析。其基本观点是:对外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又称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折衷理论即OIL理论O——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I——内部化优势,L——国家区位优势。只有当这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投资厂商才愿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度量指标:1)跨国经营指数TNI 2)网络分布指数3)外向程度比率OSP 4)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国内外比率R&DR 5)外销比例FSR 价值链是一种解构主义的分析工具。是指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与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链节总和,每一价值增值行为构成了价值链上的一个链节。分成两部分:下部分为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运行、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上部分是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P87图4+ 智能一体化战略演变:独立子公司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P89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出口部——国际业务部——跨国公司全球性组织结构(职能总部、产品线总部、地区总部P93看一下是怎样的结构)。P92 %% 问答:跨国银行是指以国内银行为基础,同时在海外拥有或控制着分支机构,并通过这些分支机构从事多种多样的国际业务,实现其全球性经营战略目标的超级银行。定义内涵:1)跨国银行具有派生性2)跨国银行的机构设置具有超国界性3)跨国银行的国际业务经营具有非本土性4)跨国银行的战略制定具有全球性。 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按母行与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关系而言有分支行制、控股公司制、国际财团银行制。就海外分支机构的具体形式而言又可分为代表处、经理处、分行、附属行或联属行、财团银行等多种形式P113(具体形式的具体内容、区别) 跨国银行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1)就跨国银行母行与其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设立的形式选择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其国内银行的发展状态。2)就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具体形式选择而言,主要取决于东道国及母国的政策和法规限制。 跨国银行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作为金融类跨国企业,跨国银行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设立海外分子机构而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2)通过对跨国公司的股权参与,跨国银行还间接的介入了国际直接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19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厂很大的创伤。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他认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 关于国民财富远远大于资源耗费的问题,舒尔茨认为,“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

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论文_2

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论文 摘要: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人力资本必须经过投资才能形成。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有政府、和个人。本文是从个人的角度,从学和财务学的视角来人力资本投资的两方面的决策,并提出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投资收益率的风险因素,试图比较全面地分析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对本领域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风险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最初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研究美国经济中物质资本存量与产出差距在不断加大,出现巨额余值时使用,并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及以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牢固树立起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产”的理念,并掀起了人力资本研究的热潮。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并能够为其带来长期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化了的人力资源。马克思曾指出,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对利润的不懈追求,人力资本既然属于资本化形态,当然就不例外了。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希望能在将来获得回报(如通过增加收入或提高公司的生产力)。 本文主要讨论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形成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 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一)、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因而有必要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下图显示了学校教育投资的可能分析。一个人面临两种选择:需要S年全日制学校教育,在完成后如果就业,会有年收Ws,直到退休年龄,比如65岁。更一般地说,年龄T。学校教育有直接成本如学费、书本费等K。另一选择是不接受学校教育,直接工作,可赚得工资W0,(从决策开始到退休年龄T)。 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没有能力限制,没有退学风险,收入在整个工作年限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2级人力资源管理秦明珠M01214147 摘要: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本文浅析了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本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解决的办法 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来的。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人类的,因为它表现在人的身上;它又是资本,因为它是未来满足或未来收入的源泉或两者的源泉”。舒尔茨认为对人进行的教育、医疗、培训、劳动力流动等投资,能够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并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真正对人力资本下确切定义的是贝克尔,在其1964年出版的专著《人力资本》中,他明确提出:“所有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消费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其中主要是教育投资、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等形成的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 (二)人力资本是通过对教育、卫生保健和劳动力流动的投资形成的,其中,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 (三)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的研究证明了在不同时期人力资本投资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四)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具有成本。因此,人们在做出人力资本决策时,必须对现实投资成本与未来投资收益进行比较只有在预期未来投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才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种动态投资效益分析必须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 二、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多维度、多侧面的整体系统,投资主体通过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障和职业流动等途径使先天的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本投资。以下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育投资问题 根据舒尔茨等人的研究,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我国教育投资的绝对数值虽位居世界前列,但相对数值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差甚远。对于这种的情况的产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原因: 1、教育投资总量和相对量偏低。我国教育投资虽不断增长,但增长率波动较大,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持续下降。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投资总量一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教育经费的年增长率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也就是说,虽然我国教育投资的总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增长的

国际投资学习题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三、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 3.国际间接投资 五、简答题 1.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波动性差异。 2.简述国际投资的性质。 3.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 4.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 5.简述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 六、论述题 1.试述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的近期趋势。 2.试述推动国际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四、名词解释 1. 内部化 2. 产品生命周期 3. 资本化率 4. 有效边界 5.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五、简答题 1. 简述厂商垄断优势理论。 2. 简述增长最大化厂商与利润最大化厂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别。 3. 简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4. 简述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5. 简述资本市场线的主要特征。 六、论述题 1. 试述邓宁OIL理论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2. 试述发展中国家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第三章跨国公司 四、名词解释 1.跨国公司 2.价值链 3.职能一体化战略 4.跨国经营指数 5.网络分布指数 6.世界经济一体化 五、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特点。 2.简述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演变。 3. 简述跨国公司地域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演变。

第四章跨国金融机构 四、名词解释 1.跨国银行 2.国际财团银行制 3.投资银行 4.共同基金 5.对冲基金 6.QFII 7.QDII 五、简答题 1.跨国银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跨国银行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 3.跨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4.对冲基金存在哪些特征? 5.共同基金发展的原因。 六、论述题 1.试述当前跨国银行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跨国银行监管的动向。 2.试述QFII制度的特点和引进QFII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 第五章官方与半官方投资主体 四、名词解释 1.政府贷款 2.出口信贷 3.赠与成分 4.资金动员率 五、简答题 1.试简述官方国际投资的特殊性。 2.简述政府贷款的特点。 3.简述出口信贷的特点。 4.简述国际储备的主要构成。 5.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6.简述半官方机构的资金来源。 六、论述题 试述国际金融公司在私人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第六章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 四、名词解释 1.绿地投资 2.横向购并 3.混合购并 4.国际租赁 5.许可证安排 6.国际合作开发 五、简答题

被中国忽视的人力资本投资

被中国忽视的人力资本投资 詹姆斯·海克曼 中国各级政府现在大约把国民生产总值的2.5%进行教育投资,同时,大约30%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物质投资。在美国这些指标分别是5.4%和17%,在韩国分别是3.7%和30%。 各国统计显示,中国对人进行投资的支出远远低于各国平均数。每年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比率大大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或许这种不平衡有其正当的理由,可能经济对物质资本的回报率要高于对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下面我将总结一些证据来表明对教育和技能的培养的真实回报率是很高的,并且这种不平衡是现行政策严重扭曲的表现,这种扭曲将会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资源应该流向最具有生产力的地方,使各种投资方式回报率均等的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现行中国政策忽视了这个基本规律因而阻止了经济增长。 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当经济学家开始测量经济增长源泉的时候,曾经被认为无法解释的剩余(一个无法解释部分)被认定为人力资本。根据对美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国家增长源泉的研究,人力资本对国家生产力起主要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 把人力资本看作另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本对分析是很有用的。“人力资本”这个术语有时暗示人的非人格化,而且在大众印象中会把这个术语和一个把人等同于机器的非人化社会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恰恰相反。人力资本概念承认在创造财富和成功经济上,人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至少和物质资本一样重要。对中国这个概念也是适用的。为了理解人力资本如何影响经济以及为何中国应该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我们最好考虑人力资本如何提高生产力。 首先,因为人力资本对提高工人技能有直接影响,所以它是生产性的。例如,如果你培训一个人成为好的会计,这个人的作会计成绩会提高。如果你培训一个工人修理机械,这个工人修理机械将会更有效率。使人更加熟练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影响。但是人力资本也能够提高适应性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它允许人们更加有效率地在不同任务之间分配资源,它提高人们适应变化和对新机会做出反应的能力。 中国正在发生变化。她的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在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也在变化着。许多的经验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规则表明,接受较多教育和更有技能的人更能适应变化。他们更有可能从新机会中受益,并且创造他们自己的新机会,他们提高工作的生产力。面临新的机会,更高的技能促进职业、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工人流动,帮助人们重新配置资源到更具生产力的用途中去,甚至能认识到新机会的存在。接受较多教育的劳动力更灵活,接受更多教育的人能更好的吸收新思想,适应国外技术,提高当地技术,理解国外知识并应用到当地。 随着中国进入世界市场,她将接触到新的技术和组织结构,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会上升。通过中国的物质资本投资引进的新技术,需要大量熟练工人进行操作。资本和技能是互补的,每个因素都能提高另一个因素的生产力。偏重物质资本投资、排除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战略不能获得一个相对平衡战略的潜在收益。这能够使熟练工人更有效率的使用现代技术。 大量的关于中国和世界农业的研究表明,教育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并且可以帮助农业部门适应变化的市场和技术。接受较多教育的农民更能利用技术和贸易的机会。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新出现的技术和供选择的机会,接受较多教育的人能够更好进行选择。 既然世界上的大量研究证明教育和技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中国和其它许多国家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于其它形式的投资,是否存在教育的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 当我们考虑中国和西方地区发展的适当投资战略时,理解最优化人力和物质资本组合以获得最高增长率就是异常重要的了。如果中国过度投资一种资本,另一种资本投资不足,财

健康投资与人力资本理论

健康投资与人力资本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朱玲 一、健康与人力资本 依据已有的人力资本理论,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主要由健康、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要素构成。虽然这些要素的增进都会提高个人的生产率,即改善个人获得货币收入和生产非货币产品的能力,但唯有其中的健康存量,决定着个人能够花费在所有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上的全部时间。每个人通过遗传都获得一笔初始健康存量,这种与生俱来的存量随着年龄渐长而折旧,但也能由于健康投资而增加(Grossman, 1999)。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完好的生理心理并具有社会幸福感的状态,而并不仅仅指不虚弱和无病”,经济学家出于计算方便的缘故往往用无病天数来表示健康,或者用有病时间内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来估算疾病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健康投资的回报主要是借助于疾病损失的减少来间接计算的。 健康投入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衣物、健身时间和医疗服务等资源。在这个意义上,居民户或个人既是消费者同时又是投资者,健康正是投资的结果(贝克尔,1987)。此外,教育、职业、住房和生活环境等因素都对健康发生重大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健康还取决于个人行为的选择,例如吸烟、饮酒、心理调节和作息习惯(Phelps,1978)。尽管健康投入由诸多产品、服务和时间组成,卫生尤其是医疗服务投入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健康投资指标。原因也许在于,当疾病来临之际,医疗是人们通常应对或化解健康风险的最直接的手段。 二、卫生服务与公共支持 如果说良好的健康状况能够改善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那么个人必然有投资于卫生服务的动机。可为什么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都要强调对卫生领域的公共支持呢?卫生服务包括预防、医疗和康复等服务。这其中,预防服务(预防科学研究、健康教育、营养干预、免疫计划等)的作用在于降低公共健康风险,类似国防一样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故而毫无争议地被视为纯公共产品(Stiglitz, 1988)。 至于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支持和干预,一个经典的解释是医疗领域中的不确定性和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市场失灵(Arrow,1963)。对于消费者,疾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对于生产者(医疗机构),病人的康复和康复程度也是不确定的。医生对治疗的知识远远超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因此可以引导病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供给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医疗价格的降低,而有可能是医生过剩、医疗服务和药品过度使用。其结果不仅仅是浪费医药资源,而且还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出于这种原因,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也是采用公共支持措施改变医疗供给机构的激励机制,切断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之间的直接联系,避免他们为利润所驱动。在医院收取的治疗费用中,患者直接支付得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费用由

人力资本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通过投入一定费用可以获得的并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依附于某个人身上的价值存量的总和,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比例。 MM定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 人力资本成本:人力资本成本是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它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货币表现,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量。 人力资本价值:是指人力资本所具有的潜在的创造性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补偿价值和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人力资本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 商誉法:即用组织超过本行业正常赢利的资本化赢利率来表示组织的人力资本价值。 经济价值法:是将组织或组织中的某一群体在未来一定时期所实现的收益的预测值中,按人力资本投资率计算出的属于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的部分现值作为该组织或群体的人力资本的价值。

产权:第一,产权是对财产的一种权利,具有排他性。第二,产权是一束权利的组合,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关于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第三,产权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统一于一个产权主体,也可将其分解归属于不同的产权主体。第四,产权是一种被认可的行为关系。 人力资本产权:人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拥有的一种特殊的产权权利束,以及不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使用人力资本时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简答 如何理解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本区别? 不变资本是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用C来表示,凡是投资在生产资料的资本都把它的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并不创造新的价值,也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不变资本不会产生剩余价值,也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而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劳动力在产品价值形成中能再产生新的价值,这个新价值大于资本家用在购买劳动力上的资本价值,其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用M表示,可变资本用V表示。可见不变与可变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能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举例说明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 首先,创新型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创新型人力资本使我们认识到只是的重要性,并促进知识型企业的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论述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在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及其产生的。 贝克尔对的贡献在于他对的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和其他的与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0-)被认为是现代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同在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

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

人力资本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指特定行为主体通过投入一定费用可以获得得并能够实现价值增值得,依附于某个人身上得价值存量得总与,并以此分享收益得价值。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就是在充分知识化得社会中发展得经济,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得经济,就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决策为导向得经济。 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各种资本得价值构成及比例。 MM定理:就就是指在一定得条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就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得市场总价值。 人力资本成本:人力资本成本就是为取得、开发与重置作为组织资源得人所引起得成本,它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得货币表现,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得价值量。 人力资本价值:就是指人力资本所具有得潜在得创造性得劳动能力,人力资本得必要劳动所创造得补偿价值与剩余劳动所创造得剩余价值就是人力资本内在价值得外在表现。 商誉法:即用组织超过本行业正常赢利得资本化赢利率来表示组织得人力资本价值。 经济价值法:就是将组织或组织中得某一群体在未来一定时期所实现得收益得预测值中,按人力资本投资率计算出得属于人力资本投资实现得部分现值作为该组织或群体得人力资本得价值。

产权:第一,产权就是对财产得一种权利,具有排她性。第二,产权就是一束权利得组合,完备得产权应该包括关于资源利用得所有权利。第三,产权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统一于一个产权主体,也可将其分解归属于不同得产权主体。第四,产权就是一种被认可得行为关系。 人力资本产权:人作为人力资本得所有者拥有得一种特殊得产权权利束,以及不同人力资本得所有者在使用人力资本时所引起得相互认可得行为关系。 简答 如何理解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得根本区别? 不变资本就是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得资本用C来表示,凡就是投资在生产资料得资本都把它得价值转移到新得产品中去,并不创造新得价值,也不改变原有得价值量,因而不变资本不会产生剩余价值,也不就是剩余价值得来源。而可变资本就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得,劳动力在产品价值形成中能再产生新得价值,这个新价值大于资本家用在购买劳动力上得资本价值,其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得部分就就是剩余价值,用M表示,可变资本用V表示。可见不变与可变资本得根本区别在于其能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举例说明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得作用? 首先,创新型人力资本就是知识经济实现得先决条件,创新型人力资本使我们认识到只就是得重要性,并促进知识型企业

国际投资(杜奇华)课后思考题答案(精整版)

国际投资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国际投资导论 一、国际投资的特征有哪些? 1、国际投资的领域呈现不完全竞争性 2、国际投资的目的呈现多样性 3、国际投资的主体呈现双重性 4、国际投资所使用的货币呈现多元化 5、国际投资的环境呈现差异性 6、国际投资的运行呈现曲折性 7、国际投资的过程呈现更大的风险性 二、国际投资的主体和客体包括哪些? (一)、国际投资的主体 ●跨国公司 ●国际金融机构 ●官方与半官方机构 ●个人投资者 (二)、国际投资的客体 1.货币性资产(Monetary Assets) ●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国际债券●国际股票2.实物资产(Real Assets) ●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 3.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 ●生产诀窍●管理技术●商标●商誉●技术专利 三、国际投资历经了哪几个发展时期? 1、起步阶段(18世纪末~1914年) ●英、法、德、美、荷从事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主要流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2、低迷徘徊阶段(1914年~1945年) ●国际投资的总额下降 ●国际投资方式仍然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1946年~1979年) ●国际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 ●国际投资的方式转变为国际直接投资为主 4、逐渐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 ●国际投资的流动转向以发达国家为主。 5、高速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 ●国际直接投资总额大幅上升 ●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的转化 ●国际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

五、国际投资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抽象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理论总结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六、国际投资的最新发展趋势有哪些?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速下降 ●大型跨国公司主宰全球经济 ●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继续集中在欧、日、美 ●政府加速开放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签订了更多的双边协定和投资协议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外商投资地区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二、垄断优势理论与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首先,垄断优势理论是以市场不完全作为跨国经营的前提 内部化理论的目的是消除市场的不完全性; 其次,垄断优势理论中由于市场不完全导致垄断排斥竞争 内部化理论中由于市场不完全导致市场失灵 再次,垄断优势理论注重技术垄断优势,是跨国经营的重要意义 内部化理论中交易成本最小,注重保证跨国经营的优势 最后,垄断优势理论适用于发达国家 内部化理论既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即可适用于国内,也可适用于国外。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背景 ●维农,1966,《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和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 ●消费者的偏好因收入不同而有所差别 ●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市场间沟通成本随空间距离增加而增加 ●产品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方法会经历可预料变化 ●国际技术转让市场存在非完美性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创新阶段(New Product Stage) ●产品成熟阶段(Mature Product Stage) ●产品标准化阶段(Standardized Product Stage)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1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1.1人力资本的内涵 1.1.1人力资本的含义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言的,特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和技能,而这种知识和技能在某种程度上有能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在生产的运动中实现其价值增值,即可以带来剩余价值。这种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形态称为人力资本。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 中将全体国民具有的有用能力(体力和脑力)视为社会资本的一部分。这是最早关于人力资本的论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对人力资本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宣告了人力资本体系的创立。舒尔茨指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人与物两个方面,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学说的创立使经济增长理论实现了由“物”到“人”的转变,从资本的角度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物的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资本概念得到更新和发展。 1.1.2人力资本的特点 由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所决定,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因素较多。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或客体不是非生命的物体,而是具有一定的智力、体力、精力和生命的人。所以,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要受社会、经济、文化、家庭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人先天的智商、偏好、行为与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本投资评估中需要考察的因素就显得更为复杂。 第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多元性。人力资本投资取向受诸如社会经济体制、个人及家庭收入、企业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人力资本的基础途径??教育的投资者主要是政府;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后,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开始转向个人,但政府还继续承担义务教育的投资;同时,人力资本再投资,诸如在职技能和专业培训等,其投资主体由企业担当。所以,人力资本投资者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等,是多元的。 第三,人力资本投资者与投资对象交织。人力资本载体自己是天然的投资者,即人力资本载体自身要投入智力、体力、精力、时间等,但是,同时又是被投资者的对象,所以,投资者与投资对象集中于承载者一身,这一点与物质资本投资有着显著的区别。 第四,人力资本投资含有非物质形态的投入,即时间投入。人力资本是一种时间密集型的资本,所以时间也就自然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投入资源。对于大多数人力资本投资来说,都需要很长时间,有些投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成本受时期和地域的影响,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成本也不同,部分人力资本投资,如迁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思想派别,或称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人力资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和学说,并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概念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知识、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第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第四,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渊源 (一)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早期人力资本思想 早在17世纪,威廉.配弟(William.Petty)就已经提出了人力资本思想。在1676年的《赋税论》中,他把作战中军人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的生命损失做了比较,他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这一著名论断即便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他认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其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和人的体质与技能有关。他主张加大在提高人口素质上的投入,尤其是在普及教育和选拔技术人才方面。此外,他还在《政治算术》(1690年)中对当时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进行了测算。正因为如此,他被认为是“首次严肃地运用了人力资本概念”[1]的人。 亚当·斯密(Adam.Smith)则将前者的思想发展了一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提出了初步的人力资本概念。他说:“学习是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社会上的固定资本。”[2]由此可见,在亚当.斯密那里,人力资本投资已经运用比喻的方式隐性的表现出来。但是,尽管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已经看到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之一,但是他们只是认为劳动的报酬是工资,而资本的报酬才是利润。既然工资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支 ___________________ [1]王建民.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