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修改 3

修改 3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大港第九中学刘志奇

指导教师孔企平杨向东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教育领域永恒不变的话题。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态度、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具体来说:1教师的专业态度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师专业的热爱程度(态度)、工作的积极性能否维持等方面的问题”分为教育观念、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2教师的专业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才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3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4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现在对在职教师常用的提高教师素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师徒对子、2同伴互助、3上级部门专项培训、4继续教育、5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等,以自学为主要形式的读书、写反思笔记等。观其效果,有的方式能促进刚上岗教师尽快提高专业素养,如师徒对子、同伴互助,可一旦过了实习期,他们就自然融入了经验型的大队伍,与师傅平起平坐了,不再有普遍性的大提高。有的方式有利于培养教师“精英”,如各级的骨干教师培训,但他们的成就是以个人风格为主导,其他人不好模仿。其余的方式大都是培训部门按“履行职责”来布置任务,各位教师按“完成任务”来应付,理论学了不少,实践应用不了。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各层面普通教师的素养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我认为,教师学会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教学和反思等多种能力。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一般的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如以纸笔测验为主要形式的终极性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则不同:①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②它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③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④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将这种评价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的: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2 提高,教师多种教学能力:围绕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教)的能力;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力,锻炼教学机智;关注学习过程,及时评价学习状态的能力;反思能力,教师会随时思考: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我该做什么。而我校近一年内推进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馈练习)课堂教学环节,正需要此切入点来助推:1 目标不明晰。不能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中“标准”的含义,课堂目标“学什么”往往是凭借教参和经验来定的。2 细化、分解目标理解不深、技能不高。大目标需要小目标的分步完成才能最终实现,一个行为动词需要哪些呈现方式才能全方位得到诠释,让学生各种思维方式都得以发展,即让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对我校教师来说还是一个空白。3教学组织能力不强,环节要求落实不好。虽也从字面上各环节都在以不同形式、不同层面强化学生“学”的重要性,但“怎么样做”才能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却不能自如地调整,因此“讲授”还是课堂的主要方式(喊得最响之处,也许是做得最薄弱之处)。4 及时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能力不高。存在着评价不全面(如只评结果、不评价过程)、不准确(如把未理解当成马虎来对待)、不具体(如仔细读读就明白了)、负效应(如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评)等问题。所以我想在学校推广形成性评价的使用方法,来提高教师以上几个方面的专业素养。

二已有相关的研究

(一)国外有关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Scriven}于1967年首次提出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并把它与总结性评价作了区分,开启了该领域研究的先河。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所进行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中等教育委员会采用基于学校日常教学的评估手段,并认为这种手段可以测量出“某些不能轻易或充分地从总结性考试中所获的学业成绩" (1993)。另外,澳大利亚在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也较早,Mdzvetal(1984)的报告认为形成性评价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进展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实质性取样,因此在教育评价上比外部的考试更加全面。相应地,澳大利亚教育部一直在其国内的教育实施中广泛推行形成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上最全面的一份文献研究中,涵盖各个教育层次的160种教育期刊和专著上的250份相关研究报告,发现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收益显著提高。

(二)国内有关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在我国,教育评价中“一考定乾坤”的模式在本世纪之前可谓根深蒂固,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文献,尽管起步晚,但研究势头很猛。郭茜等( 2003 )在论述形成性评价在普通高校人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时,认为形成性评价对教师来说可以增加教学互动,缩短信息沟通周期;对学生来说,则可以增强自信,帮助了解学习进展,确立努力方向和方法,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杨孝堂(2001)在总结实施形成性评价其明确的目的性时,将其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有利于

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赵向华(2004)也根据开放教育的实践,总结出形成性评价的四方面目的:通过制定明确具体的硬性学习要求,迫使以个体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生增加学习机会,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分解学生考试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业难度;全面、公正的评价学生;获取教学信息反馈。

国内外在形成性评价功能与目的的探讨上,“为教学提供反馈”这一点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研究侧重在让学习者(如开放教育中的成人)自知状态、自改行为或给学生以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它并未指出作为教者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发现学生学习困惑的原因,主动调节“教”的角度和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也促进了教师反思、评价等方面专业素养的提高,而这一点正好是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落脚点,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结果,可以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教学观念、教学能力、评价能力、反思能力等)提供了依据。因此正确地认识、创造性地制定、有效地使用形成性评价更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有效手段。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作用。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会设计新授课各环节中教学任务达成的测量表或试题,学会用评价结果对学生当堂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提高给予证据的反思能力。

3 完善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实践课例。

(二)研究内容

1现状分析。了解、调查教师未实施形成性评价前的专业素养情况,与实践后的调查作对比。设计问卷题目主要有:①对学生学习过程:是否关注?如何关注(关注角度)?评价目的?评价手段?是否及时评价?如何评价?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平时常用的处理方法?这样处理的优点、不足?③对评价的认识:写出你所了解的评价类型、功能?你经常使用的评价形式和目的。

2理论学习。学习相关文献,掌握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条件、方法等

3 实践探索。如何制定本节课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如何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评价量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形成性评价关注、检验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学校采用学习研讨、课例对比等方式,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制定清晰目标的重要性,细化分解目标、制定测量目标的必要性,从而随时调节教学行为达成目标,以期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等专业素养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实践前、后各一次。

2 学习理论。学习形成性评价的理论,请专家讲座,召开学习体会交流会等。

3 行动研究。带领教师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和使用要求,开发设计新授课评价量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观察教师专业素养的变化。

4 加强案例研究。以某一学科或某一位教师为例,积累他们的教案、反思、实录等资料,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观察跟踪其运用形成性评价前、中、后各阶段对课堂目标的掌控、学情的关注、方法的调整、目标达成情况的测量等方面的变化,总结其各方面专业素养提高的经验。

(二)研究思路

1、2011、11调查问卷,了解实验前教师有关评价的知识和认识。

选出相关学科(生物、历史、地理、六、七年级数学)开展调查问卷活动,汇总、梳理教师的前期认识。录一节实验前的新授课、保留教案和学生当堂测评成绩,保存资料。

2、2011、12学习评价理论,掌握形成性评价的本质,形成教学评一体的观念。每周固定时间召开座谈会,谈学习感受和体会,交流形成性评价的要求和实施举措等。

3、2012、2---4学习制定本节课可测量的学习目标,设计各环节的教学评价量表。各年级的实验学科选定一课时,以备课组为单位细化教学目标,研制测量目标达成的方法,交流让学生进行自测的环节设计,体现教学评一体的教学理念。

4、2012、5上研讨课。选定上课教师,录下课堂过程,备好后期开展观摩研讨活动的素材,组织教研组评课活动,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形成性评价,从而促进自己专业素养的提高。收集并研究其他实验教师教学评一体的课例、教案、反思、学生感受等过程性资料。录一节实验中的新授课、保留教案和学生当堂测评成绩,保存资料。

5、2013、11同课异构,深入认识形成性评价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同年级、同学科实验教师之间异构课比赛----为展示个人运用的灵活与恰当,提高教师调控教学行为能力和评价能力;实验教师和非实验教师上同一节课,为强调设定清晰目标的重要性和随时测量目标达成的必要性,提高教师围绕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的能力、反思能力。录一节实验后的新授课、保留教案和学生当堂测评成绩,保存资料。

6、积累案例。为每一位实验教师留存三个时期的课堂录像,三份教案和学生的测评成绩,实验教师写出感受和论文。

五论文的框架

一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中,引入形成性评价这一方式的重要性

二如何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原理、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构建教师知识结构体系(学科知识、教育类知识)。制定形成性评价量表,需要教师非常明确所教学课各时期、各环节中学生学习的任务,并按照规律设计学习的活动形式。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师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

3如何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4 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状态,增强评价的针对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六参考文献

1 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教育评价田中耕治﹝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