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原理工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概要

太原理工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概要

太原理工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概要
太原理工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概要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概论

实验项目:交互式SQL、数据完整性、用户鉴别与数据控制

实验地点:致远楼B503

专业班级:软件1229班学号:2012005829

学生姓名:田亚鹏

指导教师:李雪梅

2014年3 月18 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悉通过SQL 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在RDBMS 中建立一个学生-课程数据库,进行实验所要求的各种操作,所有的SQL 操作均在此建立的新库里进行。

2.根据以下要求认真进行实验,记录所有的实验用例及执行结果。

数据定义:基本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索引的创建和删除。

数据操作:完成各类查询操作(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完成各类更新操作(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

视图的操作:视图的定义(创建和删除),查询,更新(注意更新的条件)。

三、主要仪器设备

操作系统:Windows 7。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8。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

(一)数据定义:

一.基本表的操作

1.建立基本表

1)创建学生表Student,由以下属性组成:学号Sno(char 型,长度为9,

主码),姓名Sname(char 型,长度为20,唯一),性别Ssex(char 型,

长度为2),年龄(smallint),所在系(char 型,长度为20)。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9) primary key,

Sname char(20) unique,

Ssex char(2),

Sage smallint,

Sdept char(20));

2)创建课程表Course,由以下属性组成:课程号Cno(char 型,主码,

长度为4),课程名Cname(char 型,长度为40),先行课Cpno(char

型,长度为4,外码),学分Ccredit(smallint)。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 primary key,

Cname char(40),

Cpno char(4),

Ccredit smallint);

若设置Cpno 外码,插入数据时会提示违反外码约束。

3)创建学生选课表SC,由以下属性组成:学号Sno(char 型,长度为9),课程号Cno(char 型,长度为4),成绩Grade(smallint),其中Sno 和

Cno 构成主码。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9), Cno char(4), Grade smallint,

primary key(Sno,Cno),

foreign key (Sno) references student(Sno), foreign key (Cno) references course(Cno));

2.修改基本表:

1)向 Student 表增加“入学时间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_entrance date;

2)将年龄的数据类型由字符型(假设原来的数据类型是字符型)改为整数。 alter table Student alter column Sage int;

3)增加课程名称必须取唯一值的约束条件。 alter table Course add unique(Cname);

注意:修改表结构后,再次查看表,注意观察变化。

3.删除基本表:

1)在所有的操作结束后删除 Student 表。 drop table Student;

2)在所有的操作结束后删除 Course 表。 drop table Course;

3)在所有的操作结束后删除 SC 表。 drop table SC;

思考:删除表时,不同的删除顺序会有不同结果,为什么??注意错误 提示。

二.索引操作 1.建立索引

1)为学生—课程数据库中的 Student ,Course ,SC 3 个表建立索引。其 中 Student 表按学号升序建唯一索引, Course 表按课程号升序建唯一 索引,SC 表按学号升序和课程号降序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Stusno on Student(Sno); create unique index Coucno on Course(Cno);

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Sno ASC,Cno DESC);

2.删除索引

1)删除 Student 表的 Stusname 索引。 drop index student.Stusname;

(二)数据操作

一.更新操作

1,插入数据

1)在Student 表中插入下列数据:

200215121,李勇,男,20,CS

200215122,刘晨,女,19,CS

200215123,王敏。女,18,MA

200215125,张立,男,19,IS

insert into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values('200215121','李

勇','男',20,'CS');

insert into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values('200215122','刘

晨','女',19,'CS');

insert into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values('200215123','王

敏','女',18,'MA');

insert into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values('200215125','张

立','男',19,'IS')

2)在Course 表中插入以下数据:

1,数据库,5,4

2,数学,null,2

6,数据处理,null,2

4,操作系统,6,3

7,PASCAL 语言,6,4

5,数据结构,7,4

1,数据库,5,4

3,信息系统,1,4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1','数据库','5',4);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credit)values('2','数学',2);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credit)values('6','数据处理',2);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4','操作系统','6',3);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7','PASCAL 语言','6',4);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5','数据结构','7',4);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1','数据库','5',4);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3','信息系统','1',4);

3) 在SC 表中插入以下数据:

200215121,1,92

200215121,2,85

200215121,3,88

200215122,2,90

200215122,3,80

insert into sc (Sno,Cno,Grade) values ('200215121','1',92);

insert into sc (Sno,Cno,Grade) values ('200215121','2',85;

insert into sc (Sno,Cno,Grade) values ('200215121','3',88);

insert into sc (Sno,Cno,Grade) values ('200215122','2',90);

insert into sc (Sno,Cno,Grade) values ('200215122','3',80);

4)将一个新学生元祖(学号:200215128;姓名:陈冬;性别:男;所在系:IS;年龄:18 岁)插入到Student 表中。

insert into student (Sno,Sname,Ssex,Sdept,Sage) values

('200215128','陈冬','男','IS',18); (已做)

5)将学生张成民的信息插入到Student 表中。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00215126','张成民','男',18,'CS'); (已做)6)插入一条选课记录:(‘200215128’,‘1’)。

insert into sc(Sno,Cno) values('200215128','1'); (已做)

7)对每一个系,求学生的平均年龄,并把结果存入数据库。

create table Dept_age (Sdept char(15),

Avg_age smallint);

insert into Dept_age (Sdept,Avg_age) select Sdept,avg(Sage)from student

group by Sdept;

2.修改数据

1)将学生200215121 的年龄改为22 岁。

update student set Sage=22 where Sno='200215121';

2)将所有学生的年龄增加一岁。

update student set Sage=Sage+1;

3)将计算机科学系全体学生的成绩置零。

update sc set Grade=0 where 'CS'=(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Sno=sc.Sno);

3.删除数据

1)删除学号为200215128 的学生记录。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no='200215128';

2)删除所有学生的选课记录。

delete from sc;

3)删除计算机科学系所有学生的选课记录。

delete from sc where 'CS'=(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Sno=SC.Sno );

二.查询操作

1.单表查询

2)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学号、所在系。

select sno,sname,sdept

from Student;

5) 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出生年份和所在院系,要求用小写字母表示所有系名。

select sname,2013-sage birth,lower(sdept)sdept

from Student;

10)查询年龄在20-23 岁(包括20 岁和23 岁)之间的学生的姓名、系别和年龄。

select sname,sdept,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between 20 and 23

12)查询计算机科学系(CS)、数学系(MA)、和信息系(IS)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select sname,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cs','ma','is')

15)查询所有姓刘的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性别。

select sname,Sno,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刘%'

19)查询DB_Design 课程的课程号和学分。

select Cno,Ccredit from course where Cname like'DB\_Design'

escape'\';

23)查询计算机科学系年龄在20 岁以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and sage<20

28)计算1 号课程的学生平均成绩。

select A VG(grade)no1

from sc

where Cno='1'

31)求各个课程号及相应的选课人数。

select Cno,COUNT(sno)number

from sc

group by Cno

2.连接查询

1)查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课程的情况。

select Student.*,sc.*

from sc,Student

where sc.Sno=Student.

Sno

2)对上个题用自然连接完成。

select student.Sno,Sname,Sage,Ssex,Sdept,Cno,Grade from sc,Student

where sc.Sno=Student.

Sno

3)查询每一门课的间接先修课(即先修课的先修课)。selec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3484125.html,o,second.cpno

from Course first,Course second

where first.Cpno=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3484125.html,o

4)

查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课程的情况,用外连接来完成select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Cno,Grade from student left outer join sc on(student.Sno=sc.Sno);

5)查询选修 2 号课程且成绩在 90 分以上的所有学生。 select student .Sno ,Sname from student ,sc where student .Sno =sc .Sno and sc .Cno ='2' and sc .Grade >90;

6)查询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 select student .Sno ,Sname ,Cname ,Grade from student ,sc ,course

where student .Sno =sc .Sno and sc .Cno =course .Cno

;

3.嵌套查询

1)查询与“刘晨”在同一个系学习的学生。 select Sno ,Sname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刘晨');

2)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信息系统”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course where Cname ='信息系统'));

3)找出每个学生超过他选修课程平均成绩的课程号。 select cno

from sc x where grade > (select A VG (Grade ) from sc y where x .sno =y .sno group by Sno );

4)查询其他系中比计算机科学系某一学生年龄小的学生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 any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cs') and Sdept <>'cs';

5)查询其他系中比计算机科学系所有学生年龄小的学生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 all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cs') and Sdept <>'cs';

6)查询选修了 1 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 =student .Sno and Cno ='1');

7) 查询没有选修 1 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 =student .Sno and Cno ='1');

8) 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Course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 =student .Sno and Cno =course .Cno ));

9) 查询至少选修了学生 200215121 选修的全部课程的学生号码。 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sc scx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scy where scy .Sno ='200215122' and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scz where scz .Sno =scx .Sno and scz .Cno =scx .Cno )); 4.集合查询

1)查询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及年龄不大于 19 岁的学生。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CS' unio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19;

2)查询选修了课程 1 或课程 2 的学生。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 ='1' unio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 ='2';

3)查询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与年龄不大于 19 岁的学生的交集。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CS' intersect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19;

4)查询既选修了课程 1 又选修了课程 2 的学生。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 ='1' intersect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 ='2';

5)查询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与年龄不大于 19 岁的学生的差集。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CS' except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19 三、视图操作 1.建立视图

1)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S';

2) 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

,并要求进行修改和插入操作时仍需保证该视

图只有信息系的学生。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S' with check option ;

3)建立信息系选修了 1 号课程的学生的视图。 create view IS_S1(Sno ,Sname ,Grade ) as select student .Sno ,Sname ,Grade from student ,sc

where Sdept ='IS' and student .Sno =sc .Sno and sc .Cno ='1';

4)建立信息系选修了 1 号课程且成绩在 90 分以上的学生的视图。 create view IS_S2(Sno ,Sname ,Grade ) as select Sno ,Sname ,Grade from IS_S1

where Grade >=90;

5)定义一个反应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 create view BT_S (Sno ,Sname ,Sbirth ) as select Sno ,Sname ,2004-Sage from student ;

6)

将学生的学号及他的平均成绩定义为一个视图。 create

view S_G (

Sno ,Gavg

)

as

select Sno ,

avg (Grade )

from sc

group by Sno ;

7)将 Student 表中所有女生记录定义为一个视图。 create view F_Student (F_sno ,name ,sex ,age ,dept ) as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sex ='女';

2.删除视图:

1)删除视图 BT_S:

3.查询视图:

1)在信息系学生的视图中找出年龄小于 20 岁的学生。 select Sno ,Sag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age <=20;

2)查询选修了 1 号课程的信息系学生。 select IS_Student .Sno ,Sname from IS_Student ,sc

where IS_Student .Sno =sc .Sno and sc .Cno ='1';

3)在 S_G 视图中查询平均成绩在 80 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和平均成绩。 select * from S_G

where Gavg >=80;

4.更新视图:

1)将信息系学生视图 IS_Student

中学号为 200215125 的学生姓名改为

“刘辰”。

update IS_Student set Sname ='刘辰'

where Sno ='200215125';

2)向信息系学生视图 IS_Student 中插入一个新的学生记录,其中学号 为 200215129,姓名为赵新,年龄为 20 岁。 insert into IS_Student

values ('200215129','赵新',20,'IS');

3)删除信息系学生视图 IS_Student 中学号为 200215129 的记录。 delet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no ='200215129';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SQL Serer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完整性控制的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常用CREA TE 或ALTER 在创建或修改表时设置约束

(3)了解触发器的机制和使用

(4)验证数据库系统数据完整性控制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结合ST 数据库中的各个表,设置相关的约束,要求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

检查约束、非空约束等,掌握各约束的定义方法。

设置一个触发器,实现学生选课总学分的完整性控制,了解触发器的工作机制。

设计一些示例数据,验证完整性检查机制。

要求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3.1 使用SQL 语句设置约束

使用CREATE 或ALTER 语句完成如下的操作,包括:

1.设置各表的主键约束

2.设置相关表的外键

3. 设置相关属性的非空约束、默认值约束、唯一约束

4. 设置相关属性的CHECK 约束

3.2 使用触发器

创建一个触发器,实现如下的完整性约束:

当向SC 表中插入一行数据时,自动将学分累加到总学分中。

记录修改学分的操作。

3.4 检查约束和触发器

分别向相关表插入若干条记录,检查你设置的完整性约束是否有效:

1.插入若干条包含正确数据的记录,检查插入情况

2.分别针对设置的各个约束,插入违反约束的数据,检查操作能否进行

3.向SC 表插入若干行数据,检查触发器能否实现其数据一致性功能。

三、主要仪器设备

使用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SSMS 和查询编辑器

四、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与分析

创建学生选课数据库TEST,包括三个基本表,其中Student 表保存学生基本信息,Course

表保存课程信息,SC 表保存学生选课信息,其结构如下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8)PRIMARY KEY,

Sname CHAR(8)NOT NULL,

Ssex CHAR(2)CHECK(Ssex in('男','女')),

Sage SMALLINT,

Sdept CHAR(20),

Sclass CHAR(4)NOT NULL,

Stotal smallint DEFAULT 0

);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CONSTRAINT FK_Course PRIMARY KEY,

Cname CHAR(40),

Cpno CHAR(4),

Ccredit SMALLINT);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8)FOREIGN KEY (Sno)REFERENCES Student(Sno),

Cno CHAR(4),

Grade SMALLINT CONSTRAINT SC_CHECK CHECK(Grade>0 AND Grade<100), PRIMARY KEY (Sno,Cno),

CONSTRAINT FK_SC FOREIGN KEY (Cno)REFERENCES Course(Cno));

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20100001','李勇','男',20,'CS','1001',0)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20100002','刘晨','女',19,'CS','1001',0)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20100021','王敏','女',18,'MA','1002',0)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20100031','张立','男',19,'IS','1003',0)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20100003','刘洋','女',NULL,NULL,'1001',0)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20100010','赵斌','男',19,'IS','1005',0)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20100022','张明明','男',19,'CS','1002',0)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 ALUES('1','数据库系统原理','5',4)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 ALUES('2','高等数学',null,2)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 ALUES('3','管理信息系统','1',4)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 ALUES('4','操作系统原理','6',3)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 ALUES('5','数据结构','7',4)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 ALUES('6','数据处理',null,2)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V ALUES('7','C 语言',null,4)

INSERT INTO SC V ALUES('20100001','1',92) Array INSERT INTO SC V ALUES('20100001','2',85)

INSERT INTO SC V ALUES('20100001','3',88)

INSERT INTO SC V ALUES('20100002','1',90)

INSERT INTO SC V ALUES('20100002','2',80)

INSERT INTO SC V ALUES('20100003','1',null)

INSERT INTO SC V ALUES('201000010','3',null)

修改约束

对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表,可对其增加约束或修改已存在的约束:

(1)添加约束

ALTER TABLE Course ADD UNIQUE(Cname)

ALTER TABLE Course ADD FOREIGN KEY (Cpno)REFERENCES Course(Cno)掌握如何添加约束

掌握如何声明唯一约束

(2)修改约束

ALTER TABLE SC DROP CONSTRAINT SC_CHECK

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SC_CHECK CHECK(Grade>=0 AND Grade<=100)

掌握如何修改约束

二、检查完整性约束

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检查完整性约束条件的作用。

1.检查主键约束

(1)执行下面的语句修改Student表,观察语句能否正确运行,解释为什么?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20100101','李斌','男',20,'CS','1001',0)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20100001','李斌','男',20,'CS','1001',0)

消息2627,级别14,状态1,第1 行

违反了PRIMARY KEY 约束'PK__Student__DDDF64467F60ED59'。不能在对象'dbo.Student' 中插入重复键。

语句已终止。

(因为sno为主键不能有重复,所以无法运行)

UPDATE Student SET Sno='20100021'WHERE Sname='张立'

消息2627,级别14,状态1,第1 行

违反了PRIMARY KEY 约束'PK__Student__DDDF64467F60ED59'。不能在对象'dbo.Student' 中插入重复键。

语句已终止。

(张立要修改的学跟王敏的学号重复了,由于学号是学生表的主键,不可以重复,所以无法运行)

(2)执行下面的语句修改SC表,观察语句能否正确运行,解释为什么?

INSERT INTO SC V ALUES('20100001','1',78)

INSERT INTO SC V ALUES('20100001',null,78)

2.检查唯一约束

执行下面的语句修改Course表,观察语句能否正确运行,解释为什么?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8','JA V A',7, 3)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实验地点:行勉楼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2016年 6 月 14 日

实验3 VLAN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上创建VLAN、分配静态VLAN成员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并为其分配静态成员。 2、测试VLAN分配结果。 三、实验设备 Cisco交换机一台,工作站PC四台,直连网线四条,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拓扑结构 五、实验结果 PC0到PC1 想通 PC0到PC2 不通,不在相同VLAN PC2到PC3 不通,网段不同。 Switch#sh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127 bytes ! version 12.1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Switch ! ! spanning-tree mode pvst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6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7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 六、实验心得 输入容易出现错误。重复输入次数多。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工程《数据结构实验报告4-查找》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B 实验项目:查找 实验地点:行勉楼C214 专业班级:软件XXX班学号:2014XXXX 学生姓名:xxxxx 指导教师:牛之贤张润梁 2016年 1 月 1 日

void insertBST(BiTree *bt, BiTree s) { if (*bt == NULL) *bt = s; else if (s->data.key<(*bt)->data.key) insertBST(&((*bt)->lchild), s); else if (s->data.key>(*bt)->data.key) insertBST(&((*bt)->rchild), s); } main() { char ch; KeyType key; BiTree bt, s; int i = 0; printf("请输入元素:\n"); scanf("%d", &key); bt = NULL; while (key != -1) { s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s->data).key = key; s->lchild = s->rchild = NULL; insertBST(&bt, s); scanf("%d", &key); } do { printf("输入你想要查找的元素:"); scanf("%d", &key); s = searchBST(bt, key); if (s != NULL) printf("成功! 这个等价元素是 %d.\n", s->data.key); else printf("没有找到!\n"); printf("是否继续查找?(y/n):"); scanf("%c", &ch); ch = getchar(); } while (ch == 'y' || ch == 'Y'); getchar(); } 4.2#include int b_search(int *p, int l, int r, int key); int main() { int a[10] = { 1,2,3,4,5,6,7,8,9,10 }; int i, p, k;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a[%d]=%d\n", i, a[i]); } for (i = 0; i<2; i++) {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h、d单位为mm)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实验地点:行勉楼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2016年 6 月14 日

实验3 VLAN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上创建VLAN、分配静态VLAN成员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并为其分配静态成员。 2、测试VLAN分配结果。 三、实验设备 Cisco交换机一台,工作站PC四台,直连网线四条,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拓扑结构 五、实验结果 PC0到PC1 想通 PC0到PC2 不通,不在相同VLAN PC2到PC3 不通,网段不同。 Switch#sh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127 bytes ! version 12.1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Switch ! ! spanning-tree mode pvst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6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7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 六、实验心得 输入容易出现错误。重复输入次数多。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思考题部分答案(周岚)

实验十三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扬氏弹性摸量 预习题】 1.如何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调节望远镜 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两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步:调节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和经光杠杆镜面的反射光线所构成的平面大致水平。具体做法如下:①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和光杠杆大致等高。②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下的高低调节螺钉,使望远镜大致水平;调节光杠杆镜面的仰俯使光杠杆镜面大致铅直;调节标尺的位置,使其大致铅直;调节望远镜上方的瞄准系统使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光杠杆镜面。第二步:调节入射角(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和反射角(经光杠杆镜面反射进入望远镜的反射光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大致相等。具体做法如下:沿望远镜筒方向观察光杠杆镜面,在镜面中若看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则入射角与反射角大致相等。如果看不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可微调望远镜标尺组的左右位置,使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经光杠杆镜面反射后,其反射光线能射入望远镜内。 (2)望远镜的调节:首先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然后物镜对标尺的像(光杠杆面镜后面2D处)调焦,直至在目镜中看到标尺清晰的像。2.在砝码盘上加载时为什么采用正反向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答:因为金属丝弹性形变有滞后效应,从而带来系统误差。思考题】1.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答:(1)直观、简便、精度高。 (2)因为L x,即x 2D,所以要提高光杠杆测量微 b 2D L b 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x,应尽可能减小光杠杆长度 b (光杠杆后L 支点到两个前支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或适当增大D(光杠杆小镜子到标尺的距离为D)。 2.如果实验中操作无误,得到的数据前一两个偏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 答:可能是因为金属丝有弯曲。避免的方法是先加一两个发码将金属丝的弯曲拉直。3.如何避免测量过程中标尺读数超出望远镜范围答:开始实验时,应调节标尺的高低,使标尺的下端大致与 望远镜光轴等高,这样未加砝码时从望远镜当中看到的标尺读数接近标尺的下端,逐渐加砝码的过程中看到标尺读数向上端变化。这样就避免了测量过程中标尺读数超出望远镜范围。

太原理工大学web实验报告资料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Web开发实用技术基础 实验项目:HTML语言 网页程序设计Javascript Request与Response对象的应用 Application与Session对象的应用 实验地点:实验室211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11月5日

学院名称学号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实验日期 课程名称Web开发实用技术基础实验题目HTML语言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用的HTML语言标记; 2.利用文本编辑器建立HTML文档,制作简单网页。 3.独立完成实验。 4.书写实验报告书。 二.实验内容 1.在文本编辑器“记事本”中输入如下的HTML代码程序,以文件名sy1.html保存,并在浏览器中运行。(请仔细阅读下列程序语句,理解每条语句的作用) 源程序清单如下: Example

welcome to you


A simple HTML document

Welcome to the world of HTML This is a simple HTML document.It is to give you an outline of how to write HTML file and how the markup tags work in the HTML file Following is three chapters
Following is items of the chapter two

太原理工大学多媒体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实验项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实验实验地点:思贤楼1108 专业班级:学号:201200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廖丽娟 2015年12月6日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4)Rm格式 Rm是RealMedia文件的简称。 Real Networks公司所制定的音频视频压缩规范称为RealMedia,是目前在Internet上相当流行的跨平台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多媒体应用标准,它采用音频/视频流和同步回放技术来实现在Intranet上全带宽地提供最优质的多媒体,同时也能够在Internet上以28.8Kbps的传输速率提供立体声和连续视频。 4.硬件准备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中的音频处理工作主要借助声卡,从对声音信息的采集、编辑加工,直到声音媒体文件的回放这一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声卡。声卡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声音文件的处理、音调的控制、语音处理和提供MIDI接口功能等。 进行录制音频信号所需的硬件除了声卡,还有麦克风、音箱以及外界的音源信号设备(如CD唱机、录音机等),把麦克风、音箱、外界音源信号设备与声卡正确连接完成硬件准备工作。 【实验步骤】 1.准备一段语音文件,本次实验使用机器猫的一段无音乐文件,文件名为机器猫.wav使用声音编辑软件(如Cool Edit)导入该语音素材: 2.使用“另存为”命令分别以A/mu-Law Wave、Microsoft ADPCM、PM3格式进行保存。将各种格式的语音文件的声音参数(如采样频率、量化精度、压缩算法、压缩前后的数据量等)以表格的形式记录: 采样频率量化精度压缩前压缩后压缩率A/mu-Law 44.1K/hz 8位 1.56 MB 218K 13% Wave Microsoft 44.1K/hz 4位 1.56 MB 402K 25% ADPCM PM344.1K/hz 1.56 MB 799K 50% 3.使用声音编辑软件(如Cool Edit)对语音进行降低噪声处理的方法:首先,导入要处理的波形文件,在单轨编辑区内,点击波形水平放大按钮将波形水平放大,找出一段适合用来作噪声的采样波形,选中采样波形,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 2.熟悉直流PWM专用集成电路SG3525的组成、功能与工作原理。 3.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整定。 二,实验内容: 1.PWM控制器SG3525的性能测试。 2.控制单元调试。 3.测定开环和闭环机械特性n=f(Id)。

4.闭环控制特性n=f(Ug)的测定。 三.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图6—10 双闭环脉宽调速系统的原理图 在中小容量的直流传动系统中,采用自关断器件的脉宽调速系统比相控系统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而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双闭环脉宽调速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6—10所示。图中可逆PWM变换器主电路系采用MOSFET 所构成的H型结构形式,UPW为脉宽调制器,DLD为逻辑延时环节,GD为MOS管的栅极驱动电路,FA为瞬时动作的过流保护。 脉宽调制器UPW采用美国硅通用公司(Silicon General)的第二代产品SG3525,这是一种性能优良,功能全、通用性强的单片集成PWM控制器。由于它简单、可靠及使用方便灵活,大大简化了脉宽调制器的设计及调试,故获得广泛使用。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10组件或MCL—10A组件。 4.MEL-11挂箱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直流发电机M01(或电机导轨及测功机、MEL—13组件。 7.直流电动机M03。

2014太原理工大学C++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C++语言编程 实验地点:明向校区 专业班级:软件1431 学号:201400XXXX 学生姓名:白建兴 指导教师:崔晓红 2015年5月10日

1.运行例题程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n1(int z=5); int x=1,y=2; int main() { cout<<"Begin. . ."<>p[i]; if(p[i]>0) plus++; else if(p[i]!=0) minus++; } cout<<"正数的个数:"<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成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恒为正,即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而据能量方程E1=E2+h w1-2, 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有如下二个变化: (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 ,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 就增大,则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 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 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均为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 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7)处真空的形成: (1)减小流量,(2)增大喉管管径,(3)降低相应管线的安装高程,(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

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报告含思考题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第1页(共9页)课程:_______近代物理实验_______ 实验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号______组别__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 姓名__Bigger__学号__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同组者_________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名称:液晶的电光特性 一、 二、实验目的 1) 2)了解液晶的特性和基本工作原理; 3) 4)掌握一些特性的常用测试方法; 5) 6)了解液晶的应用和局限。 三、 四、实验仪器 激光器,偏振片,液晶屏,光电转换器,光具座等。 五、 六、实验原理 液晶分子的形状如同火柴一样,为棍状,长度在十几埃,直径为4~6埃,液晶层厚度一般为 5-8微米。排列方式和天然胆甾相液晶的主要区别是:扭曲向列的扭曲角是人为可控的,且“螺距” 与两个基片的间距和扭曲角有关。而天然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一般不足1um,不能人为控制。扭曲向

列排列的液晶对入射光会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他会使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顺着分子的扭曲方向旋转,类似于物质的旋光效应。在一般条件下旋转的角度(扭曲角)等于两基片之间的取向夹角。 对于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当垂直于螺旋轴的方向对胆甾相液晶施加一电场时,会发现随着电场的增大,螺距也同时增大,当电场达到某一阈值时,螺距趋于无穷大,胆甾相在电场的作用下转变成了向列相。这也称为退螺旋效应。由于液晶分子的结构特性,其极化率和电导率等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当大量液晶分子有规律的排列时,其总体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介电常数、折射率也将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如果我们对液晶物质施加电场,就可能改变分子排列的规律。从而使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发生改变,1963年有人发现了这种现象。这就是液晶的的电光效应。 为了对液晶施加电场,我们在两个玻璃基片的内侧镀了一层透明电极。将这个由基片电极、取向膜、液晶和密封结构组成的结构叫做液晶盒。根据液晶分子的结构特点,假定液晶分子没有固定的电极,但可被外电场极化形成一种感生电极矩。这个感生电极矩也会有一个自己的方向,当这个方向以外电场的方向不同时,外电场就会使液晶分子发生转动,直到各种互相作用力达到平衡。液晶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变化,也将引起液晶合中液晶分子的总体排列规律发生变化。当外电场足够强时,两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将会变成如图1中的排列形式。这时,液晶分子对偏振光的旋光作用将会减弱或消失。通过检偏器,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偏振态的变化。大多数液晶器件都是这样工作的。 图1液晶分子的扭曲排列变化 若将液晶盒放在两片平行偏振片之间,其偏振方向与上表面液晶分子取向相同。不加电压时,入射光通过起偏器形成的线偏振光,经过液晶盒后偏振方向随液晶分子轴旋转90°,不能通过检偏器;施加电压后,透过检偏器的光强与施加在液晶盒上电压大小的关系见图2;其中纵坐标为透光强度,横坐标为外加电压。最大透光强度的10%所对应的外加电压值称为阈值电压(U th),标志了液晶电光效应有可观察反应的开始(或称起辉),阈值电压小,是电光效应好的一个重要指标。最大透光强度的90%对应的外加电压值称为饱和电压(U r),标志了获得最大对比度所需的外加电压数值,U 小则易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且降低显示功耗,对显示寿命有利。对比度D r=I max/I min,其中I max r 为最大观察(接收)亮度(照度),I min为最小亮度。陡度β=U r/U th即饱和电压与阈值电压之比。 图2液晶电光效应关系图

太原理工大学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数值方法 实验项目: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代数插值和最小二乘拟合多项式 实验地点:行勉楼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誌,冬华 2016年4 月8 日

y = x*x*x + 4 * x*x - 10; return y; } float Calculate(float a,float b) { c = (a + b) / 2; n++; if (GetY(c) == 0 || ((b - a) / 2) < 0.000005) { cout << c <<"为方程的解"<< endl; return 0; } if (GetY(a)*GetY(c) < 0) { return Calculate(a,c); } if (GetY(c)*GetY(b)< 0) { return Calculate(c,b); } } }; int main() { cout << "方程组为:f(x)=x^3+4x^2-10=0" << endl; float a, b; Text text; text.Getab(); a = text.a; b = text.b; text.Calculate(a, b); return 0; } 2.割线法: // 方程求根(割线法).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stdafx.h" #include"iostream"

心得体会 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不同程度的求得方程的解,通过二分法计算的程序实现更加了解二分法的特点,二分法过程简单,程序容易实现,但该方法收敛比较慢一般用于求根的初始近似值,不同的方法速度不同。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学会简化处理步骤,分步骤一点一点的循序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解决一个复杂问题。

太原理工大学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字节加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MCS-51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双字节加法的程序算法。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 98/2000/XP 应用软件:WAVE 6000或其他。 三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双字节加法程序并调试,设9930H存在R1R0中,6083H存在R2R3中,计算R1R0+R3R2,最后结果保存在R5R4中。 四实验原理 两数低位相加后保留进位位,高位数相加时,将低位的进位加上。 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开始 30H→R0,A9H→R1 B3H→R2,50H→R3 低位数相加 (R0)+(R2)→A,Cy A→R4 高位数带进位相加 (R1)+(R3)+(Cy) →A,Cy;A→R5 结束

七实验源程序 ORG 0 LJMP MAIN ORG 30H MAIN: MOV 30H,#25H MOV 31H,#13H MOV 32H,#14H MOV 33H,#35H MOV A,30H ADDC A,32H DA A MOV 40H,A MOV A,31H ADD A,33H DA A MOV 41H,A SJMP $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40H)中的结果为39;(41H)中的结果为48.与计算结果相同说明实验正确。九实验心得与总结 通过实验增强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践证实理论,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二数据排序程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MCS-51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排序程序算法。 (3)掌握用循环程序实现数据排序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 98/2000/XP 应用软件:WAVE 6000或其他。 三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通用排序子程序并调试,其功能为将RAM的40H~4FH单元16个字节无符号二进制整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序,将排序后的数据存放在50H~5FH缓冲区中。 四实验原理 从40H单元的第一个数开始依次和相邻单元的另一个数比较,如果顺序正确,则不作任何操作;如果顺序错误,则将这两个数位置对换。这样,在完成第一遍n-1次比较后,最小的数到了最后,所以第二遍比较只需要比较n-2次,最多作n-1遍比较就可完成排序。在比较中设立一个标志位flag清零,在循环结束时,若flag=1说明排序未完成,进入外循环;若flag=0,说明排序完成,程序结束。 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电工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电压值、周期(频率)的方法。答:要正确使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仪器面板上的每个旋钮及按键的功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用示波器读取电压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波形在Y轴上所占的总格数h,按公式计算出电压的有效值。 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的周期及频率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扫描速率,知道屏幕上X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时间,再数出波形在X轴上一个周期所占的格数d,按公式T= d ×ms/cm,,计算相应的周期和频率。 2.欲测量信号波形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应如何测量?答:先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任意两点间在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两者相乘即得所测电压。 3.被测信号参数与实验仪器技术指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

答:被测信号参数应在所用仪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应按照所测参量选择相应的仪器。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或交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4.用示波器观察某信号波形时,要达到以下要求,应调节哪些旋纽?①波形清晰;②波形稳定;③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周期数;④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幅值。答:①通过调节聚焦旋钮可使波形更清晰。 ②通过配合调节电平、释抑旋钮可使波形稳定。 ③调节扫描速度旋钮。 ④调节灵敏度旋钮。 实验2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说明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正确性。计算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实验中所得的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电拖实验报告伍宏淳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__ 自动化_ _学院 __ 自动化 __专业 _ 1 __班成绩评定___________ 学号 3114000825 姓名_伍宏淳_(合作者____学号____) 教师签名_______ 实验_ 一 _ 题目_ 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调速性能实验 _ 第_11 周星期三_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WM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直流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测试方法; 3. 理解开环、闭环调速方法的稳态机械特性; 4. 理解转速负反馈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完成PWM直流调速系统的接线; 2. 测定开环调速方式的机械特性; 3. 测定转速负反馈有静差、无静差调速方式的静特性; 4. 分析对比开环、有静差、无静差调速的稳态机械特性。 三、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1. 实验结果 2. 调速方式的稳态机械特性分析对比 ①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绘制开环调速、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的稳态机械特性图,分析对比这两种调速 方式的稳态机械特性。 1、闭环系统静特性可以比开环系统机械特性硬得多; 2、闭环系统的静差率要比开环系统小得多; 3、如果所求的静差率一定,则闭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调速范围。 ②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绘制双闭环有静差调速、双闭环无静差调速的稳态机械特性图,分析对比这 两种调速方式的稳态机械特性。

1、双闭环有静差调速的输出只取决于输入偏差量的现状; 2、双闭环无静差调速的输出包含了输入偏差量的全部历史,虽然到稳态时?Un=0,只要历史上有过?Un, 其积分就有一定数值,足以产生稳态运行所需要的控制电压Uc。这就是积分控制规律和比例控制规 律的根本区别。 四、结论与心得 本次实验是直流电机调速的各种方法的测试和对比,在课本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理论知识,知道直流 调速方法有很多,只有清楚知道各自的优缺点,才能根据工程的要求,采用合理的方法,以用合理的方式 完成直流电机的调速。 五、问题与讨论 1. 根据直流开环调速、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的稳态机械特性图,思考转速负反馈的作用。 闭环后,当负载增大时,由于转速反馈调节的作用,电压可升高到Ud02,使工作点水平向上平移,稳态速 降比开环系统要小得多。 2. 根据直流双闭环有静差调速、无静差调速的稳态机械特性图,思考积分调节器的作用。 采用积分调节器,使得在有静差调速的情况下差值只能在是瞬时时刻,因为有积分调节器的加入,使得可 以全部历史时刻控制,以致没有差值的产生。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__ 自动化_ _学院 __ 自动化 __专业 _ 1 __班成绩评定___________ 学号 3114000825 姓名_伍宏淳_(合作者____学号____) 教师签名_______ 实验_ 二 _ 题目_ 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调速性能实验 _ 第_12 周星期三_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测试方法; 2. 理解转速单闭环、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方法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及电流闭环控制的作用; 3. 理解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转速反向的过渡过程; 4. 理解转速调节器的比例、积分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完成PWM直流调速系统的接线; 2. 记录转速单闭环调速方式的动态响应曲线; 3. 记录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方式的动态响应曲线; 4. 分析对比单闭环、双闭环调速方式在转速跟随、抗负载扰动、抗电网电压扰动方面的性能; 5. 记录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转速反向的过渡过程的I-N曲线; 6. 测定转速调节器在不同的比例、积分参数下,调速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三、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1.空载零速启动实验 图1.1转速单闭环转速和电流波形图1.2双闭环转速电流波形 2.负载扰动实验 图2.1单闭环负载突加图2.2 单闭环负载突减 图2.3双闭环负载突加图2.4双闭环负载突减

电拖实验报告

第一章直流电机 实验一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机实验的基本要求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2.认识在直流电机实验中所用的电机、仪表、变阻器等组件及使用方法。 3.熟悉他励电动机(即并励电动机按他励方式)的接线、起动、改变电机方向与调速的方法。 二.预习要点 1.如何正确选择使用仪器仪表,特别是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励磁电源和电枢电源应如何调节?为什么?若励磁回路断开造成失磁时,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3.直流电动机调速及改变转向的方法。 三.实验项目 1.了解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中的直流稳压电源、涡流测功机、变阻器、多量程直流电压表、电流表、毫安表及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方法。 2.用伏安法测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电枢绕组的冷态电阻。 3.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及改变转向。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速转矩测量(NMEL-13A) 3.直流并励电动机M03 4.直流电动机电枢电源(NMEL-18/1 5.直流电动机励磁电源(NMEL-18/2 6.可调电阻箱(NMEL-03/4) 7.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 1 各面板的布置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在控制屏上按次序悬挂NMEL-13A、 件,并检查NMEL-13A 3 U:直流电动机电枢电源(NMEL-18/1

R :可调电阻箱(NMEL-03/4)中R 1与R 2其中一组串联 V :直流电压表(NMEL-06) A :直流安培表(NMEL-06) M :直流电机电枢 (1)经检查接线无误后,直流电动机电枢电源调至最小。直流电压表量程选为300V 档,直流安培表量程选为2A 档。 (2)依次闭合主控制屏绿色“闭合”按钮开关,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船形开关,建立直流电源,并调节直流电源至220V 输出。 调节R 使电枢电流达到0.2A (如果电流太大,可能由于剩磁的作用使电机旋转,测量无法进行,如果此时电流太小,可能由于接触电阻产生较大的误差),改变电压表量程为20V ,迅速测取电机电枢两端电压U M 和电流I a 。将电机转子分别旋转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周,同样测取U M 、I a ,填入表1-1。 (3)增大R (逆时针旋转)使电流分别达到0.15A 和0.1A ,用上述方法测取六组数据,填入表1-1。 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实际冷态电阻值Ra= 3 13 2a a a R R R ++。 表1-1 室温 25 序号 U M (V ) I a (A ) R (Ω) R a 平均(Ω) R aref (Ω) 1 4.62 0.2 R a11 23.1 R a1 23.03 24.55 29.27 4.56 R a12 22.8 4.64 R a13 23.2 2 3.7 0.15 R a21 2 4.6 R a2 24.38 24.55 29.27 3.7 R a22 2 4.6 3.59 R a23 24.0 3 2.37 0.1 R a31 2 3.7 R a3 26.2 24.55 29.27 2.46 R a32 24.6 3.04 R a33 30.4 表中R a1=(R a11+R a12+R a13)/3 R a2=(R a21+R a22+R a23)/3 R a3=(R a31+R a32+R a33)/3 (4)计算基准工作温度时的电枢电阻 由实验测得电枢绕组电阻值,此值为实际冷态电阻值,冷态温度为室温。按下式换算到基准工作温度时的电枢绕组电阻值: R aref =R a a ref θθ++235235 式中R aref ——换算到基准工作温度时电枢绕组电阻。(Ω) R a ——电枢绕组的实际冷态电阻。(Ω) θref ——基准工作温度,对于E 级绝缘为75。 θa ——实际冷态时电枢绕组的温度。()

电机拖动实验报告

电机拖动实验报告 班级:自动化103班 学号:41050216 姓名:王彦琳 2013年1月

实验一直流他励电动机机械特性 一.实验数据 1.直流他励电动机机械特性及回馈制动特性 M为直流他励电动机M03,请抄写电机铭牌上的参数并填入下表中: G为直流发电机M12,请抄写电机铭牌上的参数并填入下表中: 调额定点时,先增大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电阻R1,使转速为额定值,再减小发电机负载电阻R4、R3(先调节R4,再调节R3),使电枢电流增加,随着电流的增加,转速会下降,要同时增大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电阻R1,使转速保持在额定值,最后调到额定点。记录此时的I a、n、I fN值填入下表中。 保持电动机的U=U N=220V,I f=I fN不变,增大R3、R4阻值,记录n、I a,直到R3、R4增大到最大值(空载状态)为止,此过程中记录数据填入下表中。 保持电枢电压U=U N=220V,I f=I fN,把开关S2合向“1”端,此时开始记录数据,把R4值减小,R4值减小到零后,再调节R3阻值使阻值逐渐增加,电动机M的转速升高,当A1表的电流值为0时,此时电动机转速为理想空载转速,继续增加R3阻值,则电动机进入第二象限回馈制动状态运行,R3阻值增加到最大时停止,此过程中记录数据填入下表中。 记录完数据后调节直流可调电源的电位器,使V1读数为U N=0伏,R2阻值调至180Ω。 2.自由停车及能耗制动

3.反接制动。 二.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电动机机械特性曲线及回馈制动特性曲线。 1.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2.电动机的回馈制动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三.思考题

太原理工机械系统设计实验报告资料

《机械系统设计》 实验报告 姓名:马睿聪 班级:机械Z1317 学号:2013000384

实验一:采煤机的主功能及辅助功能 采煤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如果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的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采煤机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机械化采煤可以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安全性,达到高产量、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 采煤机分锯削式、刨削式、钻削式和铣削式四种:采煤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如果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的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其自身的结构、组成愈加复杂,因而发生故障的原因也随之复杂.双滚筒采煤机综合了国内外薄煤层采煤机的成功经验,是针对我国具体国情而设计的新型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 采煤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采煤机的类型很多,但基本上以双滚筒采煤机为主,其基本组成部分也大体相同。各种类型的采煤机一般都由下列部分组成。 (1)截割部 截割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采煤工作面的截煤和装煤,由左、右截割电机,左、右摇臂减速箱,左、右滚筒,冷却系统,内喷雾系统和弧形挡板等组成。截割部耗能占采煤机装机总功率的80%-90%,

因此,研制生产效率高和比能耗低的采煤机主要体现在截割部。 传动装置: 截割部传动装置的作用是将采煤机电动机的动力传递到滚筒上,以满足滚筒转速及转矩的要求;同时,还应具有调高功能,以适应不同煤层厚度的变化。 截割部的传动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a)、电动机-摇臂减速箱-行星齿轮减速箱-滚筒 b)、电动机-固定减速箱-摇臂减速箱-滚筒 c)、电动机-固定减速箱-摇臂减速箱-行星齿轮减速箱-滚筒 d)、电动机-摇臂减速箱-滚筒螺旋滚筒: 螺旋滚筒是采煤机落煤和装煤的工作机构,对采煤机工作起决定性作用,消耗总装功机率的80%-90%。早期的螺旋滚筒为鼓型滚筒,现代采煤机都采用螺旋滚筒。螺旋滚筒能适应煤层的地质条件和先进的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的要求,具有落煤、装煤、自开切口的功能。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截割滚筒,诸如滚刀式滚筒、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
item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