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广济桥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广济桥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广济桥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广济桥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广济桥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背景

广济桥,曾名通济桥、碧天桥,俗称长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横跨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广济桥,建于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鄞人陈守清募建,后世五百多年中,桥不断得到重修和修补。桥全长89.70米,桥宽5.42米,上下共169级台阶,中间最大的的石拱跨度为15.6米,南北各有三个对应的的石拱,分别为11.8米、8.0米、5.4米。七孔,拱券纵联并列分节砌筑,桥两坡各设石阶80级。石栏板素面,栏板两端为卷云纹抱鼓石,共有望柱64根,四角望柱上刻覆莲。广济长桥势如长虹,造型秀丽,历经500余年仍雄踞京杭大运河之上,成为历史沧桑的真实见证了京杭大运河500年的兴旺漕运史。

广济桥是塘栖镇最著名的一处古迹,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栖广济桥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而且还载入中国桥梁建筑史册。这是因为,广济桥建筑历史悠久,系石拱桥,七孔拱形对称,造型非常优美,跨度大,受力合理,不仅是京杭大运河上惟一,在全国也十分罕见。因此,从广济桥建筑中发现,在数百年前,就有建筑力学的技术经验,从中找到空间结构技术原理,从简单的拱形跨度,发展到现代复杂的空间结构技术。

广济桥也是千里古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桥,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保持城镇的传统格局与风貌以及各种文物古迹,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的必要条件和特殊需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岁月的无情侵蚀,广济桥本体桥面、桥身、桥墩、拱圈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石块风化、

石墙裂缝、拱圈变形等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多年来一直被不断地进行着保护和维修,由于广济桥长期暴露在户外,受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很难避免,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完整地保护好广济桥。提高保护修缮的预见性,降低破坏广济桥原状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可能性,非常有必要对广济桥实施监测工作。

二、监测依据

《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

《实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05年)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行条例》(2003年)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年)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

《古迹、建筑群和遗址的记录准则》(2003年)

《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3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国务院,2008年)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4年)

《西安宣誓——关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2005年)

《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1999年5月)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技术规范》

三、监测目的和意义

1、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广济桥的复杂性、古建筑材料质量不确定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广济桥的保护需要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工程广济桥的结构安全和人员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科学指导广济桥保护管理工作。通过动态的监测工作可以了解施广济桥结构的实际石块风化、石墙裂缝、拱圈变形、沉降位移等,为广济桥保护管理提供实测数据和资料。根据实测数据的反馈,实时调整和优化广济桥保护管理工作,确保广济桥保护工作中在可控的管理范围之中。

3、保障广济桥文物相关社会利益。通过对广济桥全过程中不间断的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调整广济桥保护管理工作,确保广济桥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保护管理提供依据,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4、监测工作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确保广济桥安全性及景观其价值,保护广济桥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维护可持续性的原则。

5、全面规划,广济桥的监测应紧密与保护维修设计相结合,突出监测重点,合理布点,确保监测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的原则。通过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监测,对监测资料、数据进行认真核实,科学分析形成有较的监测成果。为保护广济桥提出科学的依据。

四、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文物古迹监测按其特点不同,一般分为内部变形观测、外部变形观测、其他观测项目三大类。由于古建物结构的检测,难度较大,为了使广济桥得到更好的保护,本次监测工作主要采用外部变形观测。对于不同的文物古迹项目,变形监测的工作内容和监测重点是有不同的。根据广济桥文物古迹的结构特点,监测内容主要为, 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石墙裂缝监测、拱圈变形监测、石块风化监测、环境监测等。对广济桥长期健康监测方面展开相应工作。

1.水平位移监测:对广济桥古建筑物的顺水流方向或顺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大地测量方法,大地测量方法主要是以外部变形监测控制网点为基准,以大地测量方法测定被监测点的大地坐标,进而计算被监测点的水平位移, 采用交会法、精密导线法。

2.垂直位移观测:对广济桥古建筑物垂直方向的位移变化进行监测,用以了解广济桥古建筑各种监测部位的垂直位移变化,从各监测点垂直位移变化情况了解有无不均匀垂直位移变化出现。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

3. 拱圈挠度监测挠度观测:以控制网点为基准,采用三维交会的方法进行观测。由于监测的点位位于桥面以下的拱圈内弧线上, 常规作业无法设施, 只能采用三维交会的方法进行观测。从而确定坝体的挠曲变化。

4.裂缝观测:对建筑物产生的裂缝或河岸边坡裂缝进行位置、长度、宽、深度错距等进行监测,以了解裂缝的变化情况。一般采用丈量方式,可采用检定过的钢尺、油标卡尺等进行精密量距。

5.环境监测主要内容有:现场的温度、湿度、风力、降雨、水位监测等。掌握现场的气象情况,可为测量和监测时间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保证测量精度。通过对现场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掌握现场环境状况。

五、变形监测控制网及方案

为了掌握广济桥运行期的工作状态,验证广济桥维护和加固处理后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以保证广济桥能安全地正常运行,因此,对其进行广济桥变形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一)监测精度要求

监测精度设计要考虑工程的类别、等级、广济桥不同部位的变形特点、工作实施的相关条件等等。精度主要取决于变形的大小、速率、设备条件、观测手段等,设计时可根据监测的目的和监测项目,在相应的规范中查取设计容许值。监测精度对不同的工程要求是不同的,对工程的不同部位也是不同的。

根据广济桥的特点及规范要求:为了能准确反映广济桥的变形情况,达到监视广济桥安全的目的,其广济桥的水平位移量中误差限差为+1.0mm,垂直位移量中误差为+1.0mm。

1、桥体水平与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监测点的点位误差≤±2mm , 垂直位移高程中误差≤±1mm。

2、桥拱跨径监测与拱圈挠度监测: 跨径误差≤±2mm; 拱圈挠度监测点点位误差≤±2mm , 高程点位误差≤±1mm。拱圈监测点位置布设应与桥梁竣工阶段的监测点位相同。

3、南北桥台、两端拱脚、拱圈等处的裂缝变形观测误差≤±1.0mm。

4、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古建筑物的特性和具体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古建构筑物,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采用二等水测量的观测方法。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l√n—,表示测站数。(或△h=∑a-∑b≤1.0√L—, 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3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二)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求

1. 索佳SET2300RK3全站仪。

2. 天宝03电子水准仪加3米铟钢条码尺

3. 钢尺、油标卡尺

各种仪器均应送省测绘局检定。

(三)监测频率

变形监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的大小、速度及目的。变形监测频率的大小应能够反映出被监测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一般随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来确定。

(四)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

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有关单位提供的平面位置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广济桥古建筑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平面位置水准控制网。监测部位和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测总方案的技术思想;点位必须安全、可靠;总的布局合理,又能突出重点;有利于监测工作进行,又便于长期观测。

1、拱圈变形监测

1.1、建立基准网

本次选设的基准点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按要求基本控制在70m 以内。变形基准网按绝对网的布设, 基准点点位选在桥位上、下游二侧距桥位30~40m 不受影响的稳固地方, 每侧二点构成一个微形大地四边形。各基准点均用混凝土浇成1.2m 左右的固定观测墩, 墩顶预埋强制对中装置。网中长边约79m , 短边70m , 平均边长75m ,各点间最大高差在0.6m 左右。平面水平角观测采用索佳SET2300RK3全站仪9 测回观测。作业仪器与照准觇牌均采用强制对中。观测结果,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W =+ 4.3″, 最小W = - 1.7″; 测角中误差为±1.76″ (允许±1.8″) , 平差后测角中误差M 测= ±1.38″;另测网的基线边两条(位于运河两侧岸边) , 基线用鉴定钢尺3 测回往返读数丈量。经尺长、温度、高差各项改正平差, 两条基线边精度分别为1/17 万和1/18.5 万, 控制网采用典型图形按最小二乘法严密平差。平差后, 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Δs/S= 1/8.9 万, 最弱点点位中误差≤±0.98mm。基准网各点高程采用天宝03电子水准仪按变形Ⅱ等水准规程观测, 路线为一独立闭合环。各站前后最大视长≤28m , 最大不等差≤±3m , 路线全长591.1m (10 站) , 闭合差为+ 0.23mm ,

允许WΔ =±0.6mm √n = ±1.9mm。路线经带权平差后, 每公里观测高程中误差为Mw = ±√1/N [ ww/R ] = ±√0.232/0.6 = ±0.29mm ( R 公里数) , 每测站高程中误差M点= ±√( [ WW] ÷n) /N = ±√ 0.0389= ±0.2mm。均符合规范精度要求。本网高程系统采用该国家水准点高程。平面基准网坐标与国家坐标系统连测。

1.2、拱圈内弧监测点设置与照准标志制

根据广济桥古建筑的实际情况, 设置拱圈内弧监测点,按桥拱圈内弧设置的间隔

L/8、L/4、3L/8 和L/2 来截取布设。这样连同拱圈两头的拱脚共9 点, 编号由北向南为1 —9 , 其中1 和9 两点为桥拱的跨径点,共7个拱圈共计划63点。为了提高照准标志的观测精度, 本次观测标志特选用4cm ×4cm 白铁皮用红白油漆精确涂成倒三角形, 三角形尖朝向拱圈内弧线。然后用强力环氧树胶将各块标志牢固粘在各个拱圈内弧位置上, 倒三角的尖端即为本次监测点点位。

1.3、监测点平面坐标交会观测

监测点平面坐标采用前方交会, 设站于桥位同侧的已知基准点上, 以另一已知基准点作起始方向分别读取各监测点方向值。为了加强与已知基准点的检查, 每次设站均采用另一已知点测固定角一组供复查。监测点首期水平角观测以索佳SET2300RK3全站仪3 测回读取, 其成果作为本项目的基础数据。继后每期水平角观测2 测回, 每期作业均选择良好天气和最佳观测时间, 作业严格执行三同(同人, 同仪, 同顺序, 仪器遮伞) 。对不合要求的观测资料, 一经检查发现, 均于现场立即重测, 直到全部合格为止。为了提高观测精度, 特别是基准点到各监测点视长不一, 由调焦引起的视轴观测误差有可能掩盖点位的真实形变。为了减小观测仪器视轴误差对成果的影响, 实际作业时,把测回正倒镜观测改为按每方向正倒镜观测。

1、4、监测点高程交会观测

监测点高程观测采用在桥位同侧两已知点设站分别读取各监测点垂直角, 观测与水平角同期进行。首期拱圈各点垂直角用J2 级全站仪中丝法单向观测6 测回, 其数据作为本项目的基本数据。继后每期4 测回。同水平角观测一样, 每期按三定程序操作。针对短边高精度竖角观测, 除测前对仪器认真调试外, 另在实测过程中针对测站到拱圈各监测点视长不一而导致观测不断调焦带来的误差影响, 仿前述方法, 同样对各点垂直角采取单独一次正倒镜观测, 并严格将仪器竖角观测指标差控制在±5″之内, 测回较差控制在±3″之内。严格控制竖角测角中误差;对仪高丈量精度方面取二步做法: 一是先于室内将仪器调平螺丝上缘至望远镜横轴之间的固定长用千分卡尺精确量取; 二是将礅座至仪器调平螺丝之间的高度用小直钢尺二次以上读数取平均值, 数据估读至0.1mm; 各监测点高差计算采用单向高差公式:Δh = S tg α+ CS2 + i - v +Δh12 。由于小范围近距离观测, 折光影响很小。另也无需将边长投影。

2、水平位移监测

2.1、监测网精度估算

根据表中数据得知,点位中误差均小于± 1.0 mm,能满足规范中一等独立控制网限差± 1.0 mm的要求。

SET2300RK3全站仪测小角的精度估算公式 mi= mα,视线S的最大值约80米,取mα=0.6″则mi=+0.78mm,符合规范要求,要达到0.6″必须观测4个测回。采用SET2300RK3全站仪按小角法观测,应在两端工作基点上观测邻近的1/2的测点,每一测次观测4个测回,每测回正、倒镜各照准觇标两次并读数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测回的观测值,其限差为两次读数差不大于1.0″,测回差不大于3.0″。

2.2、可靠性分析

控制网进行精度估算后, 系统给出如下粗差分析数据:

各站观测值分类C: c-方向, a-方位, d-边长, h-高差, $-间高

权p -- 对边长以PPM为单位.

多余观测分量r = 1-AQxxAP

可靠性指标的:

显著水平为a0,检验功效为b0,非中心参数为d0

若, a0=0.1%, b0=80%, 有 d0=4.13, 则

内可靠性指标R, 一般认为: R<5 好, R<=10 一般, R>10 差

外可靠性指标R' : R'<3 好, R'<=8 一般, R'>8 差

m=0.000500 a0=0.1% b0=80% d0=4.13

2.3、水平角观测

a. 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12个测回,方向多余6个时应分组观测。采用索佳SET2300RK3全站仪观测,使用垂线作为照准目标。

b. 水平方向观测的限差按规范执行。

c. 水平角观测使用的仪器在测前应按规定进行检定。

2.4、三角网边长观测

a. 每条边均应往返观测4测回,观测限差为:往返较差不得大于3mm。

b. 应在大气稳定和成象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如在雾、雨天,大气透明度较差的情况下不宜观测。

c. 测站和镜站均应测定气象数据(温度、气压)。

d. 测距仪测前应按规定送计量检定站检定。

2.5、垂直角观测

a. 天顶距采用中丝法观测4测回。

b. 垂直角其互差不大于10″,指标差互差不大于10″。

c. 测边与测垂直角同步进行。

2.6、水平监测的平差计算

a. 对水平角观测值进行测站平差,计算出各方向平差值的中误差。

b. 计算三角形闭合差,并按菲列罗公式计算测角中误差。

c. 对观测边长进行气象改正、加常数改正、乘常数改正、倾斜改正、投影改正。

d. 根据边长往返测平距之差,计算出往返观测的平均值中误差。

e. 监测网的平差采用经典严密平差“NF-33”软件计算。首期进行两次观测,可采用经典平差,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等,并按统计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取平均值作为监测网的基准值。

3、垂直位移监测

3.1、水准网的布设、设计

水准基准点采用有关单位提供的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广济桥监测工作的需要水准工作基点埋设在桥的南北两岸共计4点,形成两个环的水准网。

3.2、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应埋设广济桥两岸的公路旁,用不锈钢作标志,以保证稳定可靠,并加以保护盖。

3.3、水准观测

a. 测前对仪器和标尺进行全面检定,仪器i角不得大于15″。

b. 在水准线路上先用水准仪、水准尺、皮尺选点定位,这样可以提高观测速度和

精度。

c. 水准观测中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d. 观测测次

首期观测应在两个时间段内完成,连续观测二次取平均值作为基准值。

3、4、水准网的平差计算

a. 水准网的概算,首先观测高差加尺长改正,然后计算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有关限差为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大于0.5mm,往返测不符值不大于2,环闭合差不大于1.0, R 和F均以公里为单位。

b. 首期平差按经典严密平差,采用“NF-33”软件计算,然后进行水准网的拟稳平差。

4、监测网复测的数据处理

1. 一年度的基准值复测时应按自由网拟稳平差,求得每个基准点的位移量,然后对其稳定性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有明显点位移动。

2. 自由网拟稳平差方法对每个选定的稳定点要进行统计检验,稳定成立时,平差成果才可靠,否则要剔除非稳定点,重新进行自由网拟稳平差。

六、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机制,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监测仪器必须在有效定期内使用,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进行检定,自检的仪器设备等应按期进行自检。作业人员在每次观测时应详细记录荷载情况,描述监测的广济桥古建筑物出现的情况,并在现场及时计算各测点的辅差,检查各读数是否正确无误,各项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记录清晰、齐全,计算准确无误。检查员应及时对成果数据进行检查验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审核员负责报告的审核,把好质量的最

后一道关。

七、监测资料的整编

变形监测资料包括自动采集或人工采集的各种原始观测数据、各类计算资料、以及相关的专项报告等技术资料。对上述资料进行汇集、审核、整理、编排,使资料集中、系统化、规范化和图表化,并刊印成册称为监测资料整编。

1.监测资料的平时整理工作

监测资料的平时整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①收集各种资料

②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适时检查

③对监测成果进行数据输入

④按一定的顺序对各类资料进行分组编排。

2.监测资料的定期整编工作

监测资料需进行定期整编。古建筑资料整编周期一般在以1~5年为宜。

整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汇集古建筑基本情况(含各种运行状态的控制指标)、监测系统布置和相关考证资料,各次巡查记录资料、有关的报告和文件。

②根据工程监测资料,在平时整理的基础上,对整编时段内的监测成果按时序进行列表统计和校对。如平时建有数据库,可由数据管理程序列表输出。对一些监测中的特殊情况,应附加说明。

③根据监测结果统计资料绘制各监测点各向位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包括过程线图、分布图、等值线图等),并绘制与水位、温度等影响因素有关的相关图。

④分析各观测物理量(即监测点各向位移变化量)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提出对工程安全影响的评价,并对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提出运行和处理意见。

3.监测资料的整编后的刊印

整编资料刊印的编排顺序一般为:封面→目录→整编说明→工程概况→考证资料→巡视检查资料→观测资料→分析成果→封底。

①封面内容:工程名称、整编时段、卷册名称、编号、整编单位、刊印日期等。

②整编说明:整编时段内的工程变化和运行概括、现场巡查和监测工作概况,观测设备维修、检校和更新改造情况,监测资料和考证资料的可信程度。

③观测资料:按相应工程项目监测规范所规定的编排次序排列,每一个项目统计表在前,整编图表在后。

④观测资料分析成果:一般指常规性分析结果,包括分析内容和方法、分析结果、简要结论和建议。

3、监测资料的分析

监测资料分析是体现观测工作效果的重要环节。

①作图分析法

绘制相关关系图,位移变化分布图,等值线图。观察每一个监测点的位移变化过程、点与点间变化规律异同;每一个项目的位移变化分布,相关项目间位移分布异同;监测点位移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②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可以了解点与点间、项目与项目间、测次与测次间的位移变化规律。

③统计分析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监测成果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征,分析监测成果的周期性、

相关性,并判断其发展。

八、监测预警制度

在广济桥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广济桥遗产存在安全隐患,须及时填报《预警通知书》报有关部门,会同有关专家及时审查、批复、并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修复、抢修方案;由主管部门按规定及时逐级上报文物部门审批,并及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九、监测费用估算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彭水渔塘新村A、B 栋综合楼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地址:彭水县汉葭街道渔塘社区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计划工期:工程总工期约450 日历天。 施工面积:商业7868.82 m2,A 栋22310.45m2、B 栋10729.96m2 。 总高度:A 栋:93.200m、B 栋:45.800m。 层数:A 栋27 层/吊2 层、B 栋13 层/吊 2 层。 标准层高:3m 1、地形地貌 该项目区域原始地貌为原车站旧房地基,地形平坦,东面为抗滑桩毛 石挡墙阶梯两台,西面为邻鱼塘街面,南面为居民住宅楼,北面为渔塘上 红砖厂道路, 2、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址构造上位处郁山背斜西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93 度∠41 度。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有断层,底层连续,岩层产状稳定。 在场地及邻近基岩露头处砂岩中测得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①组产状48 度∠80~85,微张~闭合状,延伸长1.5~2.5m,间距一般3~5m,局部充填泥质,结构面结合差;②组产状110 度∠65~70,呈微张~闭合状,延伸长5~10m,间距一般 1.5~2.5m,裂面平直,结构面结合差~一般。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③层面产状293度∠41 度间距0.3~0.6m,层面平直,结合差。 3、地层岩性 1 重庆江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彭水渔塘新村 A 、B 栋综合楼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底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 残破积含块石粉 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大湾组页岩。 整个场地下伏层为下伏三叠系下统嘉陵江( T 1J )组灰岩,灰白色、 褐灰色,主要成份为碳酸盐类矿物,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地表岩 溶多以溶沟、溶槽为主,多沿构造线发育,规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4、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 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滑坡、 崩塌、泥石 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5、持力层及基础形式 拟建场地内已经存在的人工填土和含块石粉质粘土在场地内分部较 零星, 且厚度变化大, 不宜选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基岩厚度较 小,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 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高, 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各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选择在中风化基础持力层, 基础型式为机械旋挖孔 桩和人工挖孔桩。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三、沉降观测的等级确定 该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均为机械旋挖孔桩和部分人工挖孔灌注桩, 甲级 基础设计。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 《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 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 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 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 ±0.5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 ≤ ±0.3mm 。 2 重庆江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设计方案 ***********有限公司

******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二零******年**月 目录 1、企业简介 (4) 2、设计依据 (4) 2.1设计依据的主要相关规范及标准 (4) 2.2设计原则 (6) 2.3系统设计 (6) 3、技术部分 (7) 3.1监测因子 (7) 3.2监测点位 (7) 3.3监测站房 (7) 3.4其他建设要求 (9) 3.5企业监控中心 (16) 3.6监测设备性能及组成部分 (16) 3.7项目实施方案 (22) 4、售后服务 (24) 4.1升级服务 (24) 4.2联系方式和技术服务 (25)

4.3技术信息 (25) 4.4保修 (25) 5、资质文件 (27) 5.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7) 5.2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7) 5.3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7) 5.4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28) 5.5 ISO9001认证 (28) 5.6计量器具生许可证书 (28) 5.7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 (30) 5.8国家环保部出具的检测报告 (30) 5.9纳税凭证 (33) 5.10产品认定证书 (33) 5.11近年来业绩和用户证明 (35) 5.12其他证明文件 (40) 5.13专利情况专利证书统计 (44)

1、企业简介 **********有限公司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是一家*******************。 本公司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市环保局总量控制指标内核定:化学需氧量******吨/年,氨氮******吨/年,总磷*******吨/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规范的污染物排放口,预安装废水排放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2、设计依据 2.1设计依据的主要相关规范及标准 1)《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2-2007) 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3-2007) 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2007) 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5-2007) 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6-2007) 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监测 仪》(HJ/T 377-2007)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成都理工大学北校区教六楼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报告编写人:许世强学号: 201101060220 指导老师:秦岩宾

- 、工程概况: 二、 编制依据 ................................ 3 三、 沉降观测方案 .............................. 3 (一) ................................ 沉 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 (3) 三)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四) ....................... 8 (五) ............................. 8 目录 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 (6) 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施测方法

四、沉降观测应提交的资料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工程概况: 第六教学楼位于成都理工大学主校区,北面依靠东风渠,南临砚湖,西靠第二教学楼,东至理工南苑教职工宿舍。是学校建筑面积最大,楼层最高,教学设施最完善的教学楼。其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主体分为A B、C三个 部分。其中A B两栋教学楼为6层,C座共11层。现因需要对其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1、编制依据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 4、成都理工大学北校区六号教学楼1:500 平面设计图 5、六号教学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

三、沉降观测方案 ( 一) 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1) 、观测精度 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智慧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 系统由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污染净化设施运行监测系统、预警预告系统、初级控制执行系统、紧急控制执行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对排污数据和环境治理设备运行状况同时进行监测,综合分析两方面的数据,确保排污单位排污状况真实可靠,污染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对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环保设备偷停不运转的情况,系统会启动生产控制执行程序,远程下达命令,分层断电,及时制止排污行为,改变了传统设备“只监不控”的方式。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和污染物泄露事故,系统会立即执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排污单位的紧急ESD系统,紧急规避危险,预防灾难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如果企业排污超标,系统会在排污单位和环保部门同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手机上,督促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 系统监控设备监控一体化功能,使排污单位必须自觉维护好系统,因为一旦运行不好,上传数据不正确,没有数据上传视同违法,系统仍然会报警,有效遏止人为破坏,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 2功能设计 方便的污染源管理 本模块利用GIS技术把环境污染源应用软件构筑于污染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图形库管理系统之上,提供具备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直观表达能力的应用。能综合分析环境情况,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计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有关的评价、预测、规划、决策等服务。其检索查询功能,可对行政区划、年份等进行条件统计汇总,统计结果可用表格、统计图、文字等多种方式表示。 动态数据成图 系统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自动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表现,提供描绘全场平面、立体等值线图,各种数据可生成饼图、柱状图、线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动态外挂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 环境质量监测 系统分为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及农作物等方面的监测,其主要功能:专题的监测点位图的显示、点位查询、区域查询、信息查询、全区环境分布、全区或个别点环境平均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并实现了数据地图化功能,可自动生成交通线上的噪声

沉降观测招标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招标技术要求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彭州市龙门山镇,需观测的项目包括B5地块设计要求的单位工程。 2.沉降观测目的 了解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设计、施工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该建筑物的最终验收提供可靠的资料。 二、编制依据 1.结构设计总说明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地基与基础工程及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上述规范、标准、规程仅是本工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规定、标准和规程。在施工中对于上述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现行的规定执行。 三、沉降观测的任务及其内容 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 观测点(须设计确认并以甲方书面通知为准);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4 (每栋) 个永久性的基准点,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基坑沉降观测为基坑深度超过5m或基坑周边环境复杂的需做沉降观测。观测点设置为延基坑30m设置一个测点。 2.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a.观测精度: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为二级。 b.观测时间、次数: 沉降观测工程至少4个周期,在主体结构封顶前,至少观测2个周期(基础完成后28天测一次,主体施工每两层至少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进行室内外装修期间,至少观测2个周期(内部装修完后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 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 项目概况、名称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标段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 27层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上27 层 地下2层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50年50年 建筑分类一类二类一类特大型汽车库 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二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 地上二级,地下 一级 建筑性质高层商住楼多层商业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7度7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 基础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桩筏基础现浇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筏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 地基持力层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3层砂砾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 3层粘土层

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测量人员配备 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 测量组。 序号姓名学历施工年限职务近期施工工程 1 大专11年组长 2 大专3年测量员 3 大专4年测量员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 仪器名称型号数量是否检定用途 经纬仪TDJ6E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1103 角度测量水准仪AT0-32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2502 沉降观测 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 1、制作方法 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工程 建 设 方 案 贰零壹陆年肆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1.2 系统建设要求 1.3 系统构成 1.4 在线监测因子种类 1.5 仪器选型 1.6仪器简介 1.6.1 COD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2 氨氮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3 总磷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4 工业PH计技术参数 1.6.5 明渠流量计技术参数 1.6.6 数据采集仪技术参数 二.系统建设 2.1 系统建设时间表 2.2 站房建设方案 2.3 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堰槽建设 2.4采样系统建设方案 2.5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建设方案 2.5.1数据采集仪 2.5.2数据传输 2.6 在线分析仪安装方案 2.6.1 操作员基本要求 2.6.2 现场机箱安装 2.6.3 现场管路材料及工具的配备 三.质量及服务承诺 3.1质量保证 3.2 售后服务 四.资金预算

编制说明 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关于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指定排水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对相关水质参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等)进行监测,以达到相关管理及监管部门对现场处理水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本方案将分析仪测量系统、采样系统以及数据传输系统进行集成,作为一体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根据环保局对废水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拟在的总排口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本项目建设拟选用提供的COD、氨氮、总磷在线分析仪,PH,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并负责安装、调试、运行、保修、快速反应服务及协助项目验收、技术支持、用户培训。 1.2 系统建设要求 该系统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系统具有实用性、先进性、专业性、开放性、安全性、集成性和经济性。 ②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③监测参数分析方法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④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⑤取样方式经济、合理,便于维护。

基础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施工作业书 一、目的 编制基础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三、总则 1、为指导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桥梁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书。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四、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 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五、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4、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5、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6 个月。 6、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 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 的气泡式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7、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 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8、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主要应提交下列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1)施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WORD格式可编辑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1)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2) 五、观测周期 (3) 六、沉降观测 (3)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4)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5) 十、测量管理制度 (5)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本工程施工图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 建设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七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芜湖市四褐山棚户区改造工程 上部结构变形监测 监 测 方 案 安徽省地矿局安庆测绘技术院 2012年3月26日 委托单位:安徽华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瀚盛项目部 项目名称:芜湖市四褐山棚户区改造工程上部结构变形监测监测单位:安徽省地矿局安庆测绘技术院 院长:石华胜 项目负责:汪明新 设计编写:朱智勇 提交时间:2012年3月26日 目录

1、工程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芜湖市四褐山棚户区改造工程上部结构变形监测项目位于芜湖市鸠江区,四褐山东侧,西临长江北路,东至银湖北路,北至龙山路,南临马鞍山。本次监测项目包括6栋高层建筑,建筑物楼号是1#至8#(不包括2#和3#)。其中1#、6#和7#楼设计为地上20层;4#楼设计为地上22层;其余设计为地上27层。楼房监测周期与按施工进度而定。 1.2、周边环境概况 项目位于芜湖市鸠江区,四褐山东侧,西临长江北路,东至银湖北路,北至龙山路,南临马鞍山。在地块南侧紧邻一最高点达70多米高的马鞍山。 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变形观测委托书(《测绘合同文本》)。 3、监测内容及监测点位设置 3.1、监测内容 本次工作内容是6栋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监测周期与按施工进度而定。

3.2、基准点位布设 本次拟布设基准点3个,布设位置位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且稳定易于保存的地方,与邻近地物的距离大于150米,标石选用深埋钢管水准标石。 3.3、房屋监测点位布设 本次根据设计单位对监测点的要求在楼房四周拐角处、沿外墙每10~20m处直接布设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布设:采用冲击钻钻孔,嵌入φ10mmL型螺钉或钢筋(详见下图),每栋楼布设7-8个沉降监测点,点位间距为1个/15m左右,编号规则为:1-1(楼号-点号)。 监测点布设详见附图1-1。 4、监测方法与技术措施 4.1、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测设 基准水准点共布设3个,布设位置位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且保持一定距离,分别在水泥路面采用冲击钻钻孔,嵌入φ10不锈钢螺钉,并在水泥路面上刻框及点号。基准点高程系假定,并视现场情况而定。基准点编号为:JZ01、JZ02、JZ03。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分别测量两条闭合水准路线,平差后取其平均值。水准观测的技术指标按下表执行: 4.2、垂直位移监测点测设 垂直位移监测点采用二等水准闭合线路要求测量,点位布设完成后,首次观测两次,平差后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的初始值,其后固定人员和设备按相同的线路和方法施测,所测量的数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建设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部分正文预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1.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一套完整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中心控制室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可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收集并可长期存储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检索。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维护检修状态测试,便于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特点 ?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视频监测系统,在全面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现场的实时画面传送到环保局,实现污染源可视化管理。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人性化的报警和预警功能,可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地关注和处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 ?监测仪表的类型不受限制,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围绕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核心,拓展了在环境监理方面的功能,使得本系统同时也是一套环境监理信息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功能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 一七年八月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方案编写人:李鹏飞审核人:王青懿总工:江爱国 单位负责人:冯小华 一、工程基本情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二)目的与任务 (1)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 一七年八月

二、编制依据 (2) 三、沉降观测方案 (2) (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2) (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 (三) .......................................................................................................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4) (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6) (五)施测方法 (7) 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 (8) 五、质量控制措施 (8) 六、观测点的保护 (8)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位于晋城市北石店镇畅安路以东,陵沁 路以南,场地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6930m2,建筑用 地6300m2,道路用地630m2。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包括:调度中心、泵房、维修车间、消毒间、预留滤池、吸水井及清水池,均为1-2 层建筑,其中业务用房占地面积613.53 m2,建筑高度5.25 m;泵房占地面积283.81 m2,建筑高度6.15 m;维修车间占地面积152.51 m2,建筑高度4.35m;消毒间占地面积159.25 m2,建筑高度 4.35m;吸水井占地面积120 m2,地下高度4.0m, 地上高度1.0m;预留滤池占地面积120 m2;清水池一占地面积259.93m2;清水池二占地面积259.79m2。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德圣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于2017年4月5日开工 建设,主要建筑物含泵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维修车间、消毒间、业务用房一层。(二)目的与任务 本次设计的目的及任务是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 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场地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对结果(沉降量、沉降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宁夏银川市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工程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宁夏经纬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宁夏银川市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工程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1#~19#住宅楼 2、工程地点:银川市金凤区,规划七号路南侧,正源北街东侧, 四号路西侧。 3、建设管理方:宁夏银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工程规模:该项目拟建19幢住宅楼,层数为18层~28层, 住宅建筑面积约为246541.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剪力墙结构。 二、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三、目的和意义: 高层建筑物属于高耸建筑物, 轻微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将使高层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 在重载作用下, 产生较大偏心弯矩, 从而使原先在水平方向未能保持平整度的高层建筑物更加倾斜, 给高层建筑物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实施高层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可以及时评估高层建筑物基础是否稳定,分析基础不均匀沉降产

生原因,及时提出处理应对方法,确保高层建筑物安全施工。 根据规范要求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以便能够确切地反映建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在静荷载或动荷载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沉降程度或沉降趋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人员组织及仪器配备 1、人员组织 为保证监测工程的顺利进行,选派监测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精湛测量人员,组成监测小组。 人员组织构成表 2、仪器设备的要求及配备 2.1、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 2.2、监测设备应具有稳定性; 2.3、设备应具有自动采集功能,已确定相应的测量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人为误差。 主要仪器设备配备表

智慧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1 总体设计 系统由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污染净化设施运行监测系统、预警预告系统、初级控制执行系统、紧急控制执行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对排污数据和环境治理设备运行状况同时进行监测,综合分析两方面的数据,确保排污单位排污状况真实可靠,污染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对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环保设备偷停不运转的情况,系统会启动生产控制执行程序,远程下达命令,分层断电,及时制止排污行为,改变了传统设备“只监不控”的方式。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和污染物泄露事故,系统会立即执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排污单位的紧急ESD系统,紧急规避危险,预防灾难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如果企业排污超标,系统会在排污单位和环保部门同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手机上,督促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 系统监控设备监控一体化功能,使排污单位必须自觉维护好系统,因为一旦运行不好,上传数据不正确,没有数据上传视同违法,系统仍然会报警,有效遏止人为破坏,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2 功能设计 2.1 方便的污染源管理 本模块利用GIS 技术把环境污染源应用软件构筑于污染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图形库管理系统之上,提供具备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直观表达能力的应用。能综合分析环境情况,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计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有关的评价、预测、规划、决策等服务。其检索查询功能,可对行政区划、年份等进行条件统计汇总,统计结果可用表格、统计图、文字等多种方式表示。 2.2 动态数据成图 系统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自动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表现,提供描绘全场平面、立体等值线图,各种数据可生成饼图、柱状图、线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动态外挂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 2.3 环境质量监测 系统分为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及农作物等方面的监测,其主要功能:专题的监测点位图的显示、点位查询、区域查询、信息查询、全区环境分布、全区或个别点环境平均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并实现了数据地图化功能,可自动生成交通线上的噪声污染图,功能区噪声图等。

侯马电厂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侯马热电厂厂区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山西群利勘测规划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工程范围 二、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三、提交的成果内容 四、拟参与本工程项目的人员情况(见附件三) 五、拟用于本工程的主要设备情况表(见附件四)

一.工程范围: 侯马热电厂已生产运营两年,为确保建筑的安全使用及生产的正常运营,现要求对该厂区域内的1号2号主机房,汽机,空冷,脱销钢架,锅炉,烟囱,扩建端,1号2号塔,事故浆液箱,工艺楼,石灰石粉仓,煤仓,氨站,油站,公司办公楼,综合服务楼等构筑物和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工作。同时对位于马皮沟的灰场大坝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及设备安全运营要求,通过对建筑物及设备的沉降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可以分析和监视建筑物及设备的沉降位移情况,以便了解地基及基座的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也为建筑质量的评定提供客观评判依据。 二.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执行的规范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b)本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c)《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d)《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e)《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2004) f)《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g)《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5022-93) h)《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74-2006) 2.设立工测高程控制网及观测方法

①控制网的布设是整个厂区进行沉降观测的前期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沉降观测作业质量。我公司经过多次现场勘查论证,从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布设规格及节俭费用考虑,建议布设如图所示的环形水准网,在厂区外西侧路边布设三个水准基点(BM BM1 BM2),厂区内布设10个工作基点(J1...J10),整个网布设成环形。 ②在布设水准点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a 、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200米,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b 、 水准点应布设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压力影响范围及受振动范围以外100米的安全地点;结合厂区周围环境, 基准点布设按二等水准点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FIRST HIGHW A Y ENGINEERING CO.,L 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贵州)CKGZTJ-4 标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一、总则 (2)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2)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2) 四、一般规定 (3) 五、沉降观测的内容 (4)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 七、观测精度 (4) 八、沉降观测频度 (4) 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5) 十、组织与管理 (6) 一、总则 1、为指导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方案。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进行实施。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TB10601-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6)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6、沪昆客专隧道设计图纸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

帝缘金座1#楼沉降观测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2) 引言 (2) 一.项目概况 (2) 二.作业依据及执行标准 (2) 三.基准点的埋设及观测点的布设 (3) (一)基准点的埋设 (3) (二)观测点的布设...................................................... (3) 四、沉降观测 (4) (一)观测仪器及设备 (4) (二)观测的精度及要求 (4) (三)观测方法 (4) (四)观测时间、次数及工作量…………………………………………………………… .6 五.沉降观测资料及成果的整理 (6) 六.沉降观测资料的提交 (7) 七.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7)

帝缘金座1#楼沉降观测设计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施测步骤,阐述了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提高高层施工中的沉降观测质量。 关键词:基准点、沉降点、沉降速度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帝缘金座1#楼沉降观测 工程地点: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北二环路以南,张洼路以东 建设单位:合肥帝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形式:裙楼三层,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体层数:地下一层,埋深约3~4米、裙楼三层,高度约11.4米,主楼地上十八层,高度约56米。 观测目的:通过对主楼及裙楼的沉降观测获得的数据,监视工程设施 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 二作业依据及执行标准 (一)合肥帝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帝缘金座1#楼平面布置图 (二)合肥帝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连镇铁路LZZQ-5标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4)《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 (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 (10)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图纸文件; (11)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 (12)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工程概况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江苏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连云港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淮安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扬州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镇江市,正线全长304.883km。 连镇5标地处扬州境内,起讫里程为DK177+218.46-DK205+504.97,全长28.287km。其中,DK177+218.46-DK179+282.375为界首站和区间路基段,高邮特大桥(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km。本标段桥梁占比87.85%。

本标段共有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其余部分采用721片32m和24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通过。一分部管段内包含路基和2座刚构-连续梁桥,二分部管段内包含5联连续梁,三分部管段内包含4联连续梁和1联刚构-连续梁桥。 桥梁基础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采用1.0m、1.25m、1.5m、2.0m。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 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结构,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 3、沉降观测的意义 有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4、沉降观测的范围和内容 (1)沉降观测范围:DK171+218.46-DK179+100段站场路基(其中,D K177+527.15-DK177+604.85为子婴干渠中桥、DK178+713.15-DK178+846. 85为龙翔大桥)、DK179+100-DK179+282.375段区间路基、路基段落内的涵洞、高邮特大桥的所有墩台及梁体。 (2)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