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1、首先做好麻醉前的访视:老年人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患, 常需行髋关节置换术解决站立行走的问题,但该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同时老年患者术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对麻醉的承受能力低下,使麻醉的风险增高,因此麻醉前应全面详细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对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做出正确评价很关键。

该病人年龄78岁,三天前入院,卧床,存在多年的血压增高病史,入院后血压最高达170/110mmHg(一直未曾使用药物治疗)。入院后ECG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和频发早搏(房早及室早都有),14次/分钟左右,经过心内科会诊诊断为冠心病可能及心功能I级,无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史,自诉平时无明显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近期也无明显肺部感染症状。

2、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应该最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机的常规检测,麻醉药物及其他必要的抢救药品准备好。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查看氧饱和度、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液,然后吸氧,穿动静脉(如果能够估计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可以考虑使用自血回收装置,尽量避免输注异体血,以减少手术风险)。

3、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首选腰麻L3.4(或者L4.5)及硬膜外麻醉L2.3左右,麻醉药物选择低溶度布比卡因或者罗哌卡因,平面应该严格控制在T10以下比较安全,减轻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这个在座的各位老师经验都比我丰富)。(但是根据资料说在施行硬膜外麻醉降压时术中失血量很少会超过300ml)。如果平面过高,会造成交感神经广泛阻滞,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快速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跳骤停。

4、该病人心电图显示有频发早搏,术前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加以纠正,防止术中发生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衰。(在会诊当时没发现有频发早搏,为偶发性,平时也没有发现心功能不全病史表现,说明可能是代偿性的心功能不全,术中应该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患者的表现。)

5、老年病人心室顺应性降低,使其无法耐受过量的容量负荷,所以术中应严格控制输液的种类、速度和剂量,准确估算失液、失血量,量出为入,防止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手术期间输液原则:量出为入

(1)正常维持液量:每小时液体维持量可按体重计算。正常维持量(ml)=每小时需要量(1.5-2ml/kg/h)×估计手术时间。

(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术前禁食液体缺失量(ml)=禁食时间×每小时需要量,此部分液体可在第一小时输入1/2,第2、3h各输入1/4。

(3)麻醉丢失量:麻醉后血管的扩张,随麻醉装置不同,吸入冷而干燥的气体,呼吸道液体损失多,吸入加热湿化的气体时,呼吸道液体丧失少。

(4)手术创伤所致液体丢失:一般按小手术补充2ml/kg/h;中等手术4ml/kg/h;大手术6ml/kg/h;腹腔大手术可达15ml/kg/h。

(5)电解质需要量:每100ml水需要量应补充电解质:Na+2.5mmol,K+ 2.5mmol,CL- 5.0mmol。

6、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能会使用到骨水泥,有5%的病人会发生骨水泥综合征,一般于使用骨水泥后1-10分钟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快速的血压下降、低氧血症、心脏骤停、猝死。其机制可能包括两方面的原因: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和心肌抑制作用;空气, 脂肪或骨髓栓子在挤压下进入静脉系统导致肺栓塞(因为长期卧床的病人会造成深静脉血栓)。现在最多的认为主要还是栓塞机制引起。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应当在用骨水泥时:

(1)严密监测PaO2,PaCO2,ETCO2,SpO2,Bp,HR,ECG等;

(2)增加吸氧浓度;

(3)补足血容量;

(4)必要时给予升压;

(5)在植入骨粘合剂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 mg;;

(6)保障收缩压维持在110 mm Hg,必要时静脉给予麻黄素15 mg或肾上腺素5 ~20 μg; (7)根据术中失血情况补充浓缩红细胞200~400 m l或琥珀酰明胶500~1 000 m l,防止低血容量;

(8)术后完善止痛,由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加之术后要求患者及早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术后有效的止痛成为必然.我们选用连续硬膜外止痛泵,采用低浓度长效局麻药( 01125%罗哌卡因)复合小量芬太尼的方法,既有效止痛又将对患者(包括意识,呼吸)的影响降到最低,对患者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尽早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1、首先做好麻醉前的访视:老年人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患 , 常需行髋关节置换术解决站立行走的问题,但该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同时老年患者术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对麻醉的承受能力低下,使麻醉的风险增高,因此麻醉前应全面详细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对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做出正确评价很关键。 该病人年龄78岁,三天前入院,卧床,存在多年的血压增高病史,入院后血压最高达170/110mmHg(一直未曾使用药物治疗)。入院后ECG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和频发早搏(房早及室早都有),14次/分钟左右,经过心内科会诊诊断为冠心病可能及心功能I级,无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史,自诉平时无明显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近期也无明显肺部感染症状。 2、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应该最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机的常规检测,麻醉药物及其他必要的抢救药品准备好。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查看氧饱和度、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液,然后吸氧,穿动静脉(如果能够估计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可以考虑使用自血回收装置,尽量避免输注异体血,以减少手术风险)。 3、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首选腰麻(或者)及硬膜外麻醉左右,麻醉药物选择低溶度布比卡因或者罗哌卡因,平面应该严格控制在T10以下比较安全,减轻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这个在座的各位老师经验都比我丰富)。(但是根据资料说在施行硬膜外麻醉降压时术中失血量很少会超过300ml)。如果平面过高,会造成交感神经广泛阻滞,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快速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跳骤停。 4、该病人心电图显示有频发早搏,术前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加以纠正,防止术中发生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衰。(在会诊当时没发现有频发早搏,为偶发性,平时也没有发现心功能不全病史表现,说明可能是代偿性的心功能不全,术中应该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患者的表现。) 5、老年病人心室顺应性降低,使其无法耐受过量的容量负荷,所以术中应严格控制输液的种类、速度和剂量,准确估算失液、失血量,量出为入,防止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手术期间输液原则:量出为入 (1)正常维持液量:每小时液体维持量可按体重计算。正常维持量(ml)=每小时需要量(kg/h)×估计手术时间。 (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术前禁食液体缺失量(ml)=禁食时间×每小时需要量,此部分液体可在第一小时输入1/2,第2、3h各输入1/4。 (3)麻醉丢失量:麻醉后血管的扩张,随麻醉装置不同,吸入冷而干燥的气体,呼吸道液体损失多,吸入加热湿化的气体时,呼吸道液体丧失少。 (4)手术创伤所致液体丢失:一般按小手术补充2ml/kg/h;中等手术4ml/kg/h;大手术6ml/kg/h;腹腔大手术可达15ml/kg/h。 (5)电解质需要量:每100ml水需要量应补充电解质:Na+,K+ ,CL- 。 6、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能会使用到骨水泥,有5%的病人会发生骨水泥综合征,一般于使用骨水泥后1-10分钟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快速的血压下降、低氧血症、心脏骤停、猝死。其机制可能包括两方面的原因: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和心肌抑制作用;空气, 脂肪或骨髓栓子在挤压下进入静脉系统导致肺栓塞(因为长期卧床的病人会造成深静脉血栓)。现在最多的认为主要还是栓塞机制引起。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应当在用骨水泥时: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6-01 12:18:27 卫办医政发…2012?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部组织制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5T16:39:24.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张明祥赵姝[导读]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大、失血多,术中可能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的特点。 张明祥赵姝(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麻醉科 6750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78-01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骨折疾病的治疗模式已从“骨折”为中心转为以“高龄患者”为中心。对老年患者术前评估,高度警惕衰老引起的常见疾病,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术前仔细评价其相关器官系统储备功能情况。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大、失血多,术中可能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的特点,老年患者大部分整体器官功能降低,特别是心肺代偿储备能力降低,多数又合并有其它脏器病变,增加了手术麻醉的危险性。临床资料: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观察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择期手术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股骨颈骨折17例,行全髋置换术36例,半髋置换术14例,硬膜外麻醉8例,硬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合剂,腰硬联合2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100—150mg,全麻15例,全麻诱导用舒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术中维持用七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等,硬膜外复合全麻7例。术中输液是复方电解质、羟乙基淀粉。 讨论:由于脂肪或骨髓栓塞以及通气/血流失调均可造成肺上皮细胞损伤,因此发生肺水肿和低氧血症的可能性增加,围手术期有必要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正确评估呼吸循环功能,积极改善心肺功能,加强营养治疗,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提高机体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 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失血多,去除截股骨头,扩大股骨髓腔和休整髋臼时出血速度快,而老年患者体液总量少,常有血容量不足,加上心血管储备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失血性低血压和休克,故术前应尽量纠正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术中应加强对血容量的监测与及时补充,力求血压平稳。肺栓塞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高大35%,严密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及时发现术中低氧血症,对早期发现肺栓塞有利。髋关节置换术中可能出现骨水泥反应,对于采用骨水泥粘合假体时,由于单体入血可引起一过行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心跳减慢等,应充分补充血容量,使用骨水泥前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术中准确把握混合后骨水泥温度,减少单体吸入,降低髓腔压力,并且加强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老年人肺泡弹性、肺顺应性降低、气体交换功能降低,使重要脏器的氧供接近临界状态,加之合并慢性肺部疾患使麻醉手术期更易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故麻醉维持浓度宜低每次药量宜少且术中持续低流量吸氧,连续监测吸氧饱和度,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呼吸功能的改变,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选择正确穿刺点,术中镇痛完全。尽量控制阻滞平面,分次少量给药,防止平面过广,同时处理好麻醉及术中并发症,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辅以少量镇静、镇痛药以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常规吸氧。加强术中监测,如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体温、尿量等。应用骨水泥时,血压下降较多见,大部分血压下降在20mmHg以内,术中应给予重视,尤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良的病人,更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须及时输血补液,严密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米勒麻醉学。第6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419.

全髋置换术的麻醉

全髋置换术的麻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了人工股骨头及全髋关节以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越来越广泛,使骨科学的范围和内容有了很大改变,也给麻醉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麻醉医师有更宽的知识面,对病人的病史、合并症要有充分的了解,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和管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一、粘合剂的使用 在全髂关节置换术中运用骨粘合剂(骨水泥),是在骨髓腔内填入骨水泥,再将人工假体插入,可提高人工关节的稳定性,避免松动和松动引起的疼痛,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但在使用过程中,其毒性可被所接触的局部组织、心脏、血管和肺脏吸收引起“骨水泥综合征”。表现为: 1.肺微血栓形成,病人可感胸闷、心悸。 2.心电图显示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包括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 3.低氧血症,心输出量减少 4.肺高压 5.低血压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应当在用骨水泥时 1.严密监测PaO2,PaCO2,ETCO2,SpO2,Bp,HR,ECG等; 2.增加吸氧浓度; 3.停用氧化亚氮; 4.补足血容量; 5.必要时给予升压。 二、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全髋关节置换,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据报道,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有的研究高达80%。肺栓塞发生率为3.2%~9.4%,这些病人中有50%死亡。有报道,全髋置换术后死亡的病人50%与肺栓塞有关。肺栓塞对病人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病人死亡率高,而且容易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相混淆。对麻醉科医师来说,对术中发生的肺栓塞有足够的警惕非常重要。1.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术中应密切观察手术操作步骤及病人的反应; (2)严密监测HR、Bp、SpO2、PaO2、ETCO2等, 对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进行复苏、支持和纠正呼吸与循环衰竭。主要方法包括 1.吸氧、镇痛,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抗休克。 2.空气栓塞时,应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头低位,使空气滞留于右心房内,防止气栓阻塞肺动脉,再通过心脏机械性活动而逐渐进入肺循环,也可通过经上肢或颈内静脉 插入右心导管来吸引右心内空气。 3.高压氧舱可促进气体尽快吸收并改善症状。 4.术后预防用一些抗凝药物,如阿斯比林,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可用葡聚糖、双香豆素等。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发表时间:2016-01-12T15:07:55.6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张荣文 [导读] 常宁市中医院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常宁市中医院湖南常宁 421500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这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变得更高。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过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大,且手术创伤大,愈合需要较长时间,出血量大,再加上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弱,对于术中麻醉有了更高要求[1]。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必须了解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的最佳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病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69至86岁间,平均年龄73.75±6.75岁,冠心病9例,糖尿病12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66至85岁间,平均年龄74.96±6.27岁,冠心病8例,糖尿病1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取患侧卧位,将第二腰椎、第三腰椎作为穿刺点,实施硬膜外穿刺,完成穿刺后,向头部方向留置管3cm,选择平卧位,硬膜外给予1.5%盐酸利多卡因3毫升,如果注药后5分钟后,患者仍然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全脊麻醉、麻药中毒等),可以患者麻醉平面为依据,控制硬膜外给药剂量。 观察组:穿刺点与对照组均一致。用BD公司的腰-硬联合包进行操作穿刺,见溢出脑脊液后,取0.7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2毫升加10%葡萄糖注射液1毫升混合液,向头部方向注药2-3毫升,注射速度为每秒0.2毫升。退出腰穿针,硬膜外置留管3㎝,平卧后,以麻醉平面为依据调整手术台位置。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和麻醉平面决定硬膜外给药。 如果在麻醉过程中,患者的血压降低,可利用麻黄碱注射液或多巴胺注射液,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如果患者每分钟的心率低于55次,则取阿托品,为患者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患者实施麻醉后的5、10、15、20分钟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DSP、SBP 变化情况。 1.4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优:麻醉效果快,能迅速消除患者疼痛,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如下表所示,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表1) 2.2 麻醉起效时间 观察组麻醉时间起效为1.35±0.27分钟,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57±1.75分钟,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分钟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DSP、SBP变化情况。 从下表中可看出,实施麻醉前,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上的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10、15、20分钟后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术适应症 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 (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 (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 (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9)髋部周围肿瘤 (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 命的合并症的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 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 群的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四、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 (一)合并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

围血管损伤。 2.预防: (1)术中小心牵拉; (2)保护坐骨神经; (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 (4)避免过度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 (5)熟练的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 1.原因:(1)手术器械因素;(2)骨水泥因素;(3)血管因素。 2.预防: (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 (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 (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 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天性或后天性骨质结构异常改变和手术医师操作 失误等。 2.防治: (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的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 (2)股骨骨折: ①术中骨折:多出现在以下情况:取内固定物所遗留的空洞造成应力增 高;骨骼发育不良或存在畸形;软组织严重挛缩;插入过大的假体锉或假体;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 ②术后骨折:骨质出现过分应力集中、严重创伤、假体松动、骨质量下 降。采用的原则按术中骨折处理。 (四)感染 1.原因:包括术中污染、体内其它部位存在感染病灶、病人体质差、长期服 用激素、手术期间存在隐匿感染等。

我的麻醉计划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计划 崔**,男,81岁,主诉:右股骨头置换术后4年,跌倒后右髋疼痛、活动受限3周。现病史:患者4年前因右股骨颈骨折于我院行右股骨头置换术,术程顺利,恢复良好,3月前于家中跌倒,查X线示:右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遂来我院住院治疗。既往史:体质一般,6年前因言语不清于我院诊断“脑梗塞、高血压病”现患者血压稳定(服药治疗)。2010年4月因“左腹股沟疝”于我院手术治疗。诊断为“右髋关节骨折”,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体格检查: 双侧鼻腔通畅,鼻中隔无偏曲,牙床无牙齿,张口度约3横指,甲颏间距约6.5cm,马氏分级II级,头颈活动度无异常,气管居中,脊柱无侧弯,无畸形,无外伤史,脊间隙存在,棘突无压痛,骶尾部有一2*2皮肤破损。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血生化:24/7谷丙转氨酶102u/L,护肝治疗后:77 u/L。 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血液传播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24/7:1、两肺未见实质病变,2、主动脉硬化; 常规心电图:II、III、A VF导联异常Q波,完全性右室传导阻滞。 心脏彩超:主动脉退行性变,室间隔上的增厚,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退。 动态心电图示:偶发房早,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完全性右室传导阻滞。 拟行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拟行麻醉:全身麻醉。ASA分级:II级。 理由:1.老年男性,全麻易于接受,可完全解除病人焦虑,可达顺行性遗忘; 2. 腰硬联合起效虽快,但阻滞平面宽,血流动力学波动大。 3.硬膜外阻滞:老年棘间隙窄,阻滞深度不足,麻醉效果难以控制。 4.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病史,用全身麻醉于手术中出现大量出血时易控制出血,维持血压稳定,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时间。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体位架固定。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行右侧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切开阔筋膜,显露大粗隆,于大粗隆后方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保护坐骨神经,牵开臀中肌,显露外旋肌群,于转子间窝处切断外旋肌群(梨状肌、上孑肌、闭孔内肌及下孑肌),用紫线标记。沿股骨骨膜剥离显露小转子,同时暴露髋关节关节囊,切开后侧关节囊,用紫线标记。屈曲内旋髋关节暴露股骨头,使股骨头脱位。见股骨头塌陷、变形,失去正常形态。清除股骨颈基底部纤维组织,在小粗隆上1.5cm处垂直于股骨颈用电锯截除股骨头及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板状拉钩显露髋臼。切除髋臼缘增生骨质,松解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切除髋臼内软组织。依次用44mm-54mm髋臼锉保持外翻45°前倾15°磨削髋臼,达髋臼真臼底,并见软骨下骨广泛渗血,彻底止血冲洗干净髋臼,以髋臼试模测试髋臼大小、方向良好。于外翻45°前倾15°方向打入非骨水泥型56mm(LINK公司人工髋关节)髋臼假体,两枚螺丝钉固定牢固。打入高分子聚乙稀内衬。安徽省中医院骨伤科周章武 清理梨状窝内软组织,于靠近大粗隆根部之股骨颈横断面中点处,依次以直径8-12mm髓腔锉扩大髓腔,然后以2A之股骨柄试模扩大髓腔,按装直径2A股骨假体试模及标准股骨头假体,复位后松紧度满意,取出试模。按装2A股骨非

骨水泥型假体和直径40mm金属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不受限,内旋达45度(并向后推动膝关节,不能造成关节脱位),活动满意。放置自体血回收负压引流管。在大粗隆上用克氏针钻两个小孔分别穿入紫线系牢。清点纱布、器械无缺。缝合阔筋膜、皮下、皮肤。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手术顺利,出血约1000ml,麻醉满意,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本次手术器械及人工髋关节假体由LINK公司提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证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适应证]

老年人行全髋置换术 麻醉46例的体会

老年人行全髋置换术麻醉46例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0-08-19T17:42:30.217Z 来源:作者:周立军 [导读] 全髓置换术创伤大、出血多。而老年患者的各脏器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并往往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疾病周立军(黑龙江省海伦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海伦 1523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190-02 【关键词】老年人全髋置换术麻醉体会 全髓置换术创伤大、出血多。而老年患者的各脏器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并往往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疾病,代偿能力低下,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减低,因此给麻醉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46例60岁以上的病人实行了全髋置换术。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适当减量用药,术中妥善管理,效果满意,患者均平稳度过麻醉和手术期,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60~86岁,其中合并肺心病15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2例,贫血3例,低蛋白3例,肝功能异常1例,肾功能异常2例,心电:窦性心动过缓3例,心动过速2例,室早4例,房早6例,ST-T改变19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 2 方法和结果 本组46例全部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术中持续吸氧,应用心电监测。取L2~3间隙穿刺向头置管2~3cm,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ml,观察5~8min无异常现象,然后注入1.5%~2%利多卡因3~10ml。麻醉平面控制在T10~S5。术中辅助用药为氟芬合剂量为1/4~1/2,手术时间2~5小时。术中由于麻醉、手术出血、骨水泥的应用,本组病人有15例出现血压轻中度下降,给予充分补液,并根据出血情况适量输血,必要时应用麻黄素、多巴胺等治疗后血压升至正常。对于术中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的应用阿托品,室早的应用利多卡因后均使症状缓解。 3 体会 3.1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全身状况差,且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等,故术前应全面了解病人生理功能衰退情况,恰当估计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着重做好如下准备:①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低蛋白;②调节酸碱平衡纠正离子紊乱;③高血压病人需待血压控制在可耐受水平后再行手术,降压药应服至术前;④合并心、肺、肝肾疾病或功能不全者请内科会诊,及时治疗;⑤糖尿病人应使血糖降至6.8mmol/L以下。 3.2本组病例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既有完全可靠的镇痛效果,又有良好的肌松。而全麻虽能满足以上要求,但老年人多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全麻术后易引起肺部并发症。因此,我们体会老年人行全髋置换术,应首选硬膜外麻醉。坦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麻醉平面应控制在L10~S5,如过高易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如过低则镇痛效果不全,使血压升高,易致脑血管破裂。②老年人韧带钙化、棘突间隙变窄,脊柱变形,个别病例正中穿刺困难均可采用旁入法。③老年人硬膜外间隙狭窄,硬膜外腔容积缩小同等数量的麻醉药物易使阻滞范围变广,故局麻药应少量分次给予。④因高血压、血管硬化,出血时间延长,在穿刺及置管时应注意观察,有否出血。本组曾有2例采取付肾盐水冲洗,出血停止。注药后严密观察有否局麻药中毒反应。 3.3由于全髋置换术创伤大、出血多,加之麻醉阻滞区域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本组病人共发生15例,所以应注意补液。液体以平衡盐、低佑为主,可以扩充血容量,防治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并根据术区出血情况适时适量输血,尽量输新鲜血。如经补液、输血血压仍不回升者可考虑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素、多巴胺等。在输液输血时应注意其速度和用量,防止左心衰、肺水肿。 3.4骨水泥的应用可使周围血管扩张,静脉血回流减少,使血压降低,其持续时间大约120分钟。老年人的循环代偿能力低下,故应及时注意血压的变化,并予以纠正。 本组病人采取的连续硬膜外麻醉,能够完全满足手术的需要,同时对围手术期间麻醉的密切监测和管理,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未出现麻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郑树.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8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88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压波动情况、平均动脉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波动幅度小,平均动脉压高,术后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各有优点,但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快,药物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等更适应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处理;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消除和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纠正下肢不等长,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纠正关节畸形的优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髋关节置换主要用于老年人,老年人因其本身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耐受性有限,因此为手术操作增加难度,且手术过程中常需扩髓、截骨、置入骨水泥等操作,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特点,要求选择麻醉效果好,对患者全身影响小的麻醉方式[1]。本研究对本院2012年9月~2014年6日骨伤科4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本院骨伤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最大年龄79例,最小60岁,平均年龄69岁。患者身高154.5~177.2 cm,平均身高166.3 cm。 体重50.5~77.5 kg,平均体重66.4 kg。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68岁。身高156.4~181.2 cm,平均身高167.4 cm。体重52.4~78.4 kg,平均体重67.1 kg。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年龄最小60岁,且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无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者。 1. 3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下肢彩超排除术前静脉血栓,肺部X线,心脏彩超,肺活量监测,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如肺部疾患给予积极抗感染,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高血压者术前继续用药,控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诊疗规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诊疗规范 (一)适用对象。 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 2.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病变稳定者。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塌陷并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并有明显骨性关节炎,活动受限,疼痛加剧,行走需用双拐者。 5.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6.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括特发性、长期服用可的松、酒精中毒、骨腄滑移、减压病、红斑狼疮、镰状细胞贫血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包括截骨术后、头颈切除术、人工股骨头或双杯关节置换术后病例。 8.骨肿瘤位于股骨头颈部或髋臼的低度恶性肿瘤。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肿瘤病史,手术史,及先天性关节疾病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五)诊疗标准。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本病治疗的患者。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手术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肺、肾病和糖尿病不能承受手术者。 2.髋关节化脓性感染,有活动性感染存在及合并窦道者。 3.青少年、儿童不作此术,或80岁以上者要慎重考虑。 4.因其他疾病估计置换术后病人也不可以下地行走者。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手术风险评估表;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

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麻醉经验

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麻醉经验 摘要目的研究并总结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麻醉经验。方法72例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术中接受高浓度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接受低浓度布比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给药后5 min、切皮时、手术完毕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手术完毕时,观察组患者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给药后5 min,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切皮时、手术完毕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體上,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明显较对照组更小。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手术过程中,低浓度布比卡因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高浓度布比卡因;低浓度布比卡因 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多发,在临床治疗中,全髋置换术是主要的干预方式。但是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机体基础疾病较多,特别是其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出现了失代偿的情况,因此对手术中的麻醉有着更高的要求[1]。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疼痛忍耐力低,再加上对药物更加敏感,因此进行手术麻醉就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以确保手术麻醉的安全性[2]。在本次研究中,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采用了不同浓度布比卡因麻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6±5.5)岁;手术时间1~2 h,平均手术时间(1.1±0.3)h;体重45~63 kg,平均体重(53.3±3.3)kg。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0.3± 5.9)岁;手术时间1~2 h,平均手术时间(1.2±0.3)h;体重45~65 kg,平均体重(53.1±4.0)kg。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胃食管反流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听力障碍者,腹部恶性肿瘤者,肺部感染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患者入室后均行心电监护,并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在术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