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材料作文”迷路后的寻找“ 写作指导与示例

材料作文”迷路后的寻找“ 写作指导与示例

材料作文”迷路后的寻找“    写作指导与示例
材料作文”迷路后的寻找“    写作指导与示例

迷路后的寻找作文指导与示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

一、审题与立意

这是一则事理类材料作文题,在“迷路后”这个前提下,揭示

了“三种可能”的寻找。材料作文在审题过程中要审出材料的“范围”与“内容”。这则材料的范文当为“迷路时”,“内容”为“寻找……”。写作时一定要围绕材料限定的范围和给定的内容展开,不能脱离。

一般说来,“迷”是迷失、迷惑的意思,“路”是通往目的地的路径,“迷路”指迷失道路或迷失方向,也可比喻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等。它不等同于“苦难”“逆境”“坎坷”等,行文过程中这“迷”要寻找的前提与基础,考生扣住“人在迷途”这个范围写三个“寻找”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迷路之后”,人们会出于本能、感性或理性,寻找出路,做出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往往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

“寻找引路人”,依靠有经验的人带领,直接走出迷途,这是近乎本能的选择。(“引路人”也可以是书籍或文学形象等,不必特指现实世界的人)

“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相互借鉴,集思广益,排除各种错误

的“可能”,相互鼓励,寻找出路,这也是常见的选择。

“寻找自己”,通过反思目标与道路选择,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重新调整方向,这是注重自我内在反省的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

1.整体立意。如:

①在借鉴别人意见和获取别人帮助的基础上反思自我,才能真正走出迷途;

②一味依赖外在的引导与帮助,缺乏向内的自我反思,往往是盲从;

③究竟怎样“寻找”,取决于“迷路”的原因;

2.任选其中一种“可能”立意。如:

①迷途中寻找引路人,就像暗夜里寻找光;

②身处迷途,集思广益比刚愎自用更明智;

③只有找到自我,才能真正走出“迷路”;

以上角度可以肯定,也可以理性批判。但是行文从头到尾大谈寻找自我,枉顾材料的限定范围“迷路后”视为审题不紧,基本切题。

二、议论文部分

大梦谁先觉

人生在世,难免回有迷失方向的时候。那么你和别人的不同,就看你怎么寻找方向。

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寻找引路人,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寻找自己。

若你寻找引路人,首先你得具备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能分清什么才能真正指引你前进。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后仓皇逃走,后被陈宫救起,他便是陈宫的引路人,二人为除国贼而走向一起,可当曹孟德屠了吕伯奢满门后陈宫才发现此人的狠毒,最终离他而去。后一直处于迷失状态,不遇贤主,空有韬略,终难逃一死。

诚然,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是许多人选择的方法,凑一堆人总能有解决的办法。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曾经“中国式过马路”,这可以说丢尽了国人的脸面。寻找与你相同的人固然可以,但更应明白依靠别人是不会长久的,你只能多几个人陪你一起迷路。

在我看来,寻找自己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如曹操行刺失败后一度迷失,但却在乱世中秉持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信念,走上自己的称王之路,举起属于自己的大旗。虽然对于这一人物的评价有好有坏,但他终究找到了自己,也算是建了一番功业。

何为寻找自己?你迷失方向,必然是没有认清自己的处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更没有能够激励自己勇于前进的动力。陶渊明热爱山水田园,经历官场腐败后毅然归隐,这种决心有几人欤?即使生活清贫,他依然能够安贫乐道,这就是陶渊明寻找到的自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此种心境之人,定然不会迷失方向。宁肯饿死也不愿回官场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确方向的圣贤。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你寻找引路人,寻找同样遭遇的人,倒不如寻找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方能不再迷失。寻找自己所信仰的并坚持下去,那便是能指引你前进的明灯。是是非非谓之知,非事事非谓之愚。明辨是非,坚守信仰,寻找到真正的自己,才是你迷失方向时应做出的正确的决定。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东风且伴蔷薇住

我们习惯了两点一线,却忘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自由奔放;我们习惯了那窄窄的课桌;却忘记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壮志豪情。我们像习惯地心引力似的习惯了太多的“习惯”。就这样,我们迷失在周而复始忙碌又乏味的生活之中,找不到来时的路。

难道我们真的找不到那光明大道了吗?不,我们有引路人,我们有同样迷了路的伙伴,我们还有自己。

那代表宁静诗意的蔷薇花因东风不到而渐趋凋零。但是,你看,她仍傲立枝头!像是在告诉我们适宜的生活就是你们的引路人!不错,钢筋水泥构筑的世界多了冰凉与冷漠,少了温暖与诗意!坚守住内心的诗意与同伴一起,便能与找到自己!

诗人曾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诗意的冲动。只不过都在我们迷失的同时随风散去!然后我们的生活便有了缺口。因为我们没有了诗意,如同翱翔于瀚海的雄鹰折断了有力的翅膀,我们的心灵也由此进入了牢房。我们迷失在了更深处!

高晓松的“诗和远方”论大热一时,让我们心中稍感欣慰,对燕子归来归何处这种问题担忧稍淡化了一些。诗意在我们这世俗生活或许能有生存的空间,尽管她已经被世俗的蛮挤压至一隅!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坚守内心的净土与那一份诗意!

我仍在迷失的生活中,找到了引路人——诗意。诗,在我们心目中是圣洁而又遥远的存在,这或许也是高晓松将诗和远方联系在一起的缘由吧!既然我们已经有了前行的方向,何不勇往直前呢?通迷失的伙伴一起,寻找自我。海德格尔曾呼吁诗意地栖居,那我们就诗意的栖居吧!

尼采曾说:“每个人都是圆的渴望,他们都拼命转动,为的是重新抵达自我。或许当我们缺少了诗意的生活时,无论我们多么拼命,也终究不会抵达自我。因为我们的心不再是那最初的心了。在周而复始的生活,初心被消磨,我们的生命变得不再轻盈灿烂!如此,怎么可能抵达自我呢!何况有那么多同我们一样迷失的人!社会洪流如此,人间变得冷漠!

快,快!让东风吹得蔷薇开!让东风吹拂这冷漠的人间!让诗意的蔷薇花绽放枝头,引领迷失的人去寻找自己吧,哪怕蔷薇刹那芳华!

古炉之思

在堂屋的一角,有一只倾圮的古炉。

是用胶泥垛叠的风炉,炉膛内积着厚厚一层炭灰。炉面如陈逸飞笔下的双桥,斑驳而多孔。这只曾迷失了路径却终又找到自己的炉子,每次望见,总让我唏嘘不已。

伸手抚摸古炉,触手便是亲切的粗糙感。苏北人家,家家都市场备一只古炉的。清晨烧水,傍晚烹茶,请客时的焖肉,年节时的蒸煮,古炉如同勤劳的女工,协助主妇将日子写成一阕温馨的长短句。而到了冬日,雪压屋檐,炉上烫热了黄酒,问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正是围炉夜话的好时候。

欲问古炉,克曾在漫长的生命中迷失了路径?当目睹别的炉子烹调玉粒金莼,可自己只能烧热清汤挂面时,可曾失意,彷徨?

古炉不答。我明了,它已在烟火人家寻找到自己的定位,于迷路后涅槃重生。

可时至今日,我们却迷路了。

余秋雨说道:“我在人类精神的残枝败叶中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深秋。”步入文明深秋的人们,在文明深秋的十字路口迷了路。充斥着城市的唐宋建筑,千篇一律的太平文章,甚至千万人共同追赶一种潮流,失去了自己的中国,不再多彩。

冯骥才曾言:“当中国六百多座城市变成一种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文明的悲剧。”诚哉斯言!从前啊,若向北京人问北京,他比会用一口冰糖葫芦和大碗茶,什刹海的蜻蜓和六必居的酱菜陶冶的纯正京腔,告诉你何处是念慈庵,何处是雍和宫。可如今,我们已经失去了用一口井,一株老树甚至一个独特的屋檐来定位自己的能力。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连城市的狗都会在高楼大厦的迷宫中迷路,怎能不令人警醒失去自己的可怕?

时至今日,每当我看到货架上的炉子,总忍不住伸手抚摸。精致的火锅炉,小巧的电磁炉,专为煲饭而设计的炉子……每一件都包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身为陶土时它们也曾迷茫,但经历锻造后却勇敢寻找自己,终于发现了独一无二的“我”。炉子尚且如此,更何况身为万物之杖的人呢?

由此观之,寻找自己是人生旅行者手握的一只指南针,徒然地寻找引路人或者迷路者,很难走出人生这座重重叠叠的迷宫。

望向古炉,这只搬了多少次家我都不忍心丢弃的炉子,心潮起伏。古炉已俨然成了寻找自己的象征,在烟火人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么,我也将拨开重重迷雾,在人生之路上寻找自己。生命,便有了过尽千帆后的坦然和江上数峰青的自在,由此悄然绽放。

看 见

曾有人云:“过往无痕,一切如常,人们继续行走,只是有人调转了方向,有人在原地无法泅渡。”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创造者,亦是匆匆过客,却在其中徘徊不前,只是在寻找那条可见的路。

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有言:“一旦坠入笑骂由人的尘世,威猛有力的羽翼便寸步难行。”这是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迷失在了网络中的语言。恰如薛之谦的歌词:“这是个打字不用负责的年代。”

我们在其中迷失,想要寻找那些未迷失的人。

在迷雾里,席慕蓉指出:“为了要播的他人的称讦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幅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我们跟不上那些人的脚步,只会继续迷失——路和自我。

试图将自己交给那个引领的人,却因外物迷失了眼,看不见,亦找不到,跟随不了。于是单纯的迷失者边试图寻找一条道路上的另一个单纯的迷失者。

我们在其中迷失。找到,也只是迷失的双倍而已。埃纳尔早在《指南计》中指出了这一点:“我们是两个鸦片吸毒者,每个都在自己的云烟中,外界的什么都看不到,孤零零,永远都不了解对方。”多了这样的迷失者,就是是手牵手,也只是拼命的拉扯对方,走两个不同的发向。

网络的真的就像是一张网,“顶端”的人就是那只张牙舞爪的蜘蛛,而那些迷失者就是误入,深陷的小虫。柴静在自传性作品《看见》中批评说:“是的,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我们根本就不能去奢求一个同病相怜的伙伴,在牵起你的手的那一刻起,清醒。无论怎样,我们终将是要分开,走自己的路。

蒙格所言:“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

的。”迷失了自我,迷了路的我们,若要寻找,只能寻找自己看见的,亦或是看不见的。

在这人云亦云的时代,我们要审视自己,不成为之人,方为人。我们拼命的寻找,但待迷雾渐散,我们看见,要找的,就在脚下。只是我们不停转圈,未跨出前进的一步。

“自从厌倦了寻找,我便学会了找到。”尼采如是云。我们看见的便是脚下,也非看见。

失落自我

世人寻不得前路久矣!

万象喧嚣,沉浮悲苦造就了我们生活的纷繁复杂,耽于名利,醉心争斗便是迷失了自我,人生赤条条来去,所寻的最终还是自己。

人恰逢少年时面容清瘦,笑容明朗,成长于中年时却忙于功成名就,忙于喜怒哀乐贪嗔痴,将一身才气,栋梁志气消磨在杯酒觥筹之间,迷途失本心,何如?历代隐逸文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轻摇小舟自隐于湖光山色之中,过起红颜弃宣冕,白首卧松云的生活,将才华埋进一座座深山中。非是逃避奋斗惧怕挑战,非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庸之道。只是寒窗苦读十载,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志向,一朝功成,却发现囿于物语的辛劳,在官场中经营着圣贤书从未教过的蝇营狗苟的道理。于是迷茫了,无措了,前途暗淡了。他们需要一块山水地来重新认识自己。久经耕来手不释卷,自我的价值也渐渐明朗。著书立说,先贤思想流传后世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亦是自我价值。

迷茫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不妨停下想一想昔日的初心。历史的竹签太轻,载不动太重的华沙金粉,潜心修持自我本心的一缕云,一株草却是能留下自然的印迹。

除却名利的诱人,生活亦实施充满了不确定性。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大起大落中,我们又迷路了。前方是光明天堂,抑或是阴暗地狱,谁都不知道,一念之间而已。不禁想到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一段宁古塔的文字。远在西北塞上的宁古塔向来是清廷官员心底的咒符,地面上经纬横陈的聚落似结痂的伤口,是流放的伤口。多少世家大族在北国寒风中一步一步泯灭了所有的水乡温柔,在宁古塔做了文明的土著。

人生的起落无非是如此吧,高官厚禄,殷勤恭维都变成了前程旧梦,抓不住他消失的尾巴。大约人生便就是这样了吧,很多人这样想着,眼前路再一次模糊了,但这些在流放中的文人却拒绝了这般的行尸走肉,用被粗砺风沙磨过的手繁衍着,传承着,在黄沙中寻找遗迹,留下地方物志,坚守心中苦难的高贵,一本《宁古塔志》多少年后会被世人发现,重新发现往昔他们从未迷失,不停追寻心目中对高贵的坚守,那是他们的自我。

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迷茫,与环境的陌生抗争也是无益,坚守本职工作试试,终会有柳暗花明的一日。

我之于广阔宇宙太过渺小,风过潮水不会留下什么,所以迷途不知自我意义何在。其实不过是坚守本来罢了,本来的心愿,本来的志气,本来的期盼。淳朴的本来,便是自我了。

没有灵魂的苍蝇

圣埃克苏佩里曾在《小王子》中痛苦地呐喊“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

不禁慨然,今方文学气象与之何其相似,我们只顾埋头奋笔疾书,愿做个日码千字的作家甚至手指轻敲,屏幕闪烁处万字已成。

在这迷途之况下,几人曾思索要寻找自己?

忘却如何去写作,只记得去拼贴,情节雷同,语言类同不再是奇闻轶事,我们不曾想过骋己之怀,抒己之志。

作者寻找自我后,才能知其短、补其长,而不是一味模仿起哄。陆放翁亦行吟道:“剪裁妙处非刀尺。”可见文章并不是单纯拼贴即可成,而要经过时日锤炼。便像那面包被酵母发酵般,假以足够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这般,才算是寻得自我的灵魂。因为寻得自我写作方向后才能精专。文学上自我意识与文艺高妙恰似那迭荡青花的青花瓷。潋滟的烟水青花必得附于洁白光亮的白瓷上,才能融于一体。

钟嵘在《诗品》中言道:“若夫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凡斯种种……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当其情?”由此观之,诗文在古代便引起足够重视,但作家诗人面对这自然万象也必得“展己之义,骋己之情。”

反之,由萧统所编《文选》在唐朝时何等潇洒,何等受人之青睐,却在宋朝时因“故草木必称王孙,梅花必为驿寄……”而受冷落排斥。其实《文选》本身是极具价值的诗歌选集。但因后人一味模仿,做了那没有灵魂的苍蝇,失却自我意识的无头之蝇,使之语言显得庸俗大众而被打入冷宫。

寻找到写作之由,必得心无旁骛,不为名而写,不为利而写,单为写作而写,为自己而写。

蒲松龄独自开辟新的道路,却也未在花妖狐魅间失却自我,依旧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这般文章便得以继续下去,而非为名利而止步不行。《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在其书出版后名声鹊起,却偏居一隅,不再出现,亦必是怕失却自我。

当今的作家若果能在迷失写作方向时,不知所归之处,拿起笔杆写下心声,其文必不是逐水落花般易逝。

唯愿我们都做有灵魂的自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五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大意是,两个同样国家灭亡,流离失所,迷失道路的人决定相伴而行,同去参军,希望报了国仇家恨。

好一个“与子同袍”!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迷途之人相伴而行的故事了吧,好不感人。

人生在世,本是一场随时都会迷路的旅程。因而迷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结伴同行。

可即便同是寻找旅伴,在心态和细节上也会有所不同。

第一种,如白居易在诗中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即两个同样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人捂着自己的伤疤去看别人的,各自唏嘘,抱头痛哭一番,然后搀扶着站起来,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地继续前行。

这样的旅伴自有他的好处。首先两个人经历相仿,同为迷路,有了相似背景,便有了共同语音。并且迷途的路上有人作伴,说笑打趣,便不再无聊。

好处恐怕仅止于此吧。你想,两个同样湿透青衫、满腹怨恨的人走在一起,会负负得正吗?当然不会,负面情绪只会累加。恐怕不多时,两人便会因对方不会找到正确的路而意见不合、分道扬镳了吧。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回是两个豁达洒脱、乐观积极的迷途人,找到彼此后举樽共饮,相互劝慰一番,千杯尽一笑泯恩怨,而后一路踏歌而行,在迷途的路上也不忘赏花问柳,看尽美景。

这样的心态就比前一种好的太多,思想境界高了一个层次,毕竟哀声叹气并非长久之道,倘若两个迷了路的人能一直就像这样欢歌嗔语地走下去,迷途人生亦不悲苦。

但是,仍不够。

第三种,如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我与你共享雾霭、流岚和霓虹”“我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守的土地”。这本是歌颂爱情的诗,但我认为,用在这里亦可。是的,两个同样迷途的人,在共同经历了一番人世间的大起大落、坎坷离合后,想必早已交付完全的信任。这样的感情,早已超越朋友间的一诺千金、情人间的呢喃爱语,当用战友间的袍泽之义形容更合适。我愿与你共存于这天地间,于是——“根紧握在地底,叶相拥在云里”。两个迷途知人亦可不再探索,不如寻找一方土地,建起一个家园,这般,迷途便有了归属。

这样的迷途伙伴,其实与诗经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异曲

同工之妙,正是我向往的热烈、诚挚与坚定。

失路将奈何

整个魏晋是一个渐渐沉入渊溇的时代。

恰如黑塞所言:“醉醺醺地驾着马车朝悬崖赶去”,你所翻开的魏晋史书中有一个强大的失路者之悲。白痴皇帝,八王之乱,纵酒谈玄不问民生……没有一人能真正敢于醒来,拉住马车。

张华算吗?一个人迷路后一个引路人的确重要。诚然张华竭尽全力辅佐朝政,他看清这个时代的悲剧性,可是一个人能挡住脱缰的马吗?八王之乱中,他被杀之时喃喃地说:“这是深不可测的大灾难啊!”他这个引路人角色无法抵挡整个集体无意识的冲击。

我知道你会说:“如之奈何?”不是没有人看清这个失路的时代,只是他们不敢醒来,他们只想躲在屋中,狂躁的压制住自己的迷惘,谈那不存在的龙,谈那不存在的道。众多迷途者聚在一起,心安理得地把眼睛蒙上。潘岳左思陆机这些人在驶向深渊的车上纵情歌唱,他们唱得多么开心呵!

你们听了我的喃喃自语,会摇头会叹息,你渴求在魏晋时代的一束微光。我能想到的只有阮嗣宗。

“失路将奈何”,这问到底有哪些情感呢?阮籍是个极清醒的人,即使在醉中,他的眼睛照样清明。我在这句诗中读出了自身的迷惘,确仍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呼吁。阮籍穷途之哭,哭他自己也是一个失路之人,他不是高僧,而是失去向导的使徒。他即使用酒也无法麻醉自己。似乎仅有他,说出了“失路”,踏上寻找自我的征程。

我们不曾知道的是:世上本有许多路,可有些路没有了,只是因为那些路不常走。阮籍明白自己被时代裹挟着,他只能竭尽所能与这个时代保持距离。他用《咏怀》记录这个时代最彷徨的悲音,他用青白眼塑造名士的傲骨。他重回那些渐渐消失的路,在路上寻找自我。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在地狱中寻找非地狱的人和事,学会辨别它们,并赋予它们生存空间。”细想一下,阮嗣宗不正是如此?他知道无引路人帮他,他又看透了那些迷路之人互相聚起来自欺的虚妄,他拒绝适应这个地狱而是如卡尔维诺所言“寻找非地狱的人和事”。他终于找到自我了吗?未必,但他将自己的雄心壮志、自己的破灭理想、自己的哀愁这些自我的碎片放进诗中,而我们可以由此拼出一个完整的阮籍。凡此。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还讲述过一则故事:牧羊人一生都困在一座庞大的城市中。迷路的他不问他人,也不求人引路,他只是在

他所经之地找寻过去的记忆,只是找寻真正的、最初的自己。

文学是盏灯

我不敢抬头看天,怕云彩嘲笑我;我不敢抬头看人,怕他们讽刺我;我索然无味的假日,总会与虚幻的故事相伴;我在漆黑的夜晚,总是被噩梦吓得哭醒。我就像被困在圆球里的人,闷闷的,无法言语。

不止一次觉得学习的压力。父母的唠叨,老师的批评都是针对自己的;日日的面无表情,一直消极地埋头沉默,欲以无声的世界麻木自己,逃脱那压力的窒息。

和作者夏洛蒂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在指尖触碰到《简.爱》的刹那,我就知道她能帮我,习惯性的坐下,小心翼翼的翻开扉页。我看过前言,故事终于开始了。

戏剧性的开场:简.爱被舅妈打骂,关进小黑屋,进入女校,冠上说谎的恶名……戏剧性的发展:简.爱成为家教,与罗切斯特相爱……,戏剧性的高潮:简.爱不能忍受欺骗,独自离开……戏剧性的结尾:简.爱维护人格,又一次善良的信念让爱回归。

而这些都不是重点,简.爱说:“虽然我卑微,渺小,不美,但早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瞬间,我好像失去了一些东西—自卑、迷茫、害怕……我明白了,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透着光的窗。

于是,我努力地搜寻自己的优点,慢慢的找,仔细地寻:我善良、宽容、干净、热爱大自然……我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我看见天空,明亮湛蓝;看见白云,绚丽多姿;看见溪水,涓涓流淌。我看见同学,顽强拼搏,追求上进;看见老师,和蔼可亲,谆谆教导;看见朋友,友善真诚,乐于助人。于是,我渐渐变得活泼开朗,坚忍不拔,奋发向上;于是,我给同学留了努力学习的身影,和灿烂如花的笑厣。

曾经的我是一只迷茫无依的小船;现在的我不再随波逐流,已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因为在茫茫大海中,我看见了灯塔---那是文学之灯在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文学是盏灯,让人们在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时,找到自己前行的道路,走出困境,不再随波逐流,埋头沉默。

文学用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我勇往直前,不再畏惧荆棘,不再迷失了自我,顽强拼搏。

自洗心雾 直觅未来

“真正的强者,会在迷雾中寻找自己,时时校对前进的方向。” 时至今日,易卜什振聋发聩之语仍造敦庞大响。

诚哉斯言。世人常于迷途中寻启明灯和同归人,殊不知此等做法图增思想的依赖性,终不免沦为他人应声虫豸。只有寻觅本心,以自我精神之炬照破前方迷雾,总是一路瑀瑀,必可得见光明。

正如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所写: “人在迷雾中行走。”庸碌众生终其一世也只在迷雾中打转,或群聚而惺,或错误导向,未曾见过一眼外面的世界。何故陶潜良辰孤住,执杖以耘?何以袁中郎独抒性灵,以净腻风?山涛出仕司马,不沾污垢,而又何哉?窃以为此等人物正因即是身使恶浊当世,迷云蔽日,仍能从自身掘出思想瑰晶,方才无惧,塔姆便是易卜生口中的强者罢,不是前路,寻觅本心,而得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可悲矣,站在这群分落不同时代却以自身为梁以通雾外的巨人对立面的,是大多数人。他们秉承着贤者信条,虔诚地环绕在所谓炫人眼睫的明灯旁,不愿离开。可笑已落窠臼而不自知。王慎中、归有光等人大力而推“拟石”思潮,以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就是拯救日渐衰弱的人文的等天之梯,可光披华丽外衣,以模仿抄袭代替自我深邃思想,又如何能自成大家?再想脱身为时已晚,璀璨“明灯”已刺瞎了他们的双眼,满目所及,尽是黑暗。

前车之辙若此,后人以当醒悟。

“历史给人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不知道吸取历史的教训。”黑格尔的喟叹仍自幽幽。最近大热的《锦绣未央》在吸粉的同时近被曝出一书抄袭二百多本名著。令人不禁感慨作者阅读之“博”的同时又自失笑,笑着笑着,便是沉默。以他人之语塑己身富丽已成登天捷径,那所见的雾外便是真实吗?还需多久,文化方得“能为心传”之大家?还需多久,国人方可领略思想丰厚自我而成的著作皇皇?

洪应明在其清言集《菜根谭》中已给出了答案: “人心皆被残篇断简封锢了,学者应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方才有个真受用。”

只有自我洗去心中的雾气,才能校准前方。越过桐花万里丹山路,终将声闻于天,响遏行云。

做自己的摆渡人

“当你不知往哪儿走时,你来这里,这里给你摆渡。”电影《摆渡人》热播,无数人心冷暖以此可见。我们的生活蜿蜒向前,迷路在所难免。此时,你便要有个摆渡人与你同行,为你摆渡。

何为摆渡?当你行与浩渺之海时,船夫为你掌舵,在我看来船夫就

是引路人、摆渡人。当你学于题海中时,同学与你并肩共同跳出桎梏寻找解题之法,在我看来是两个迷路之人互为摆渡。当你身置山巅观宇宙之大景时,或许你之身一人,但内心充实丰盈,你为自己摆渡,这是摆渡人最高的境界。

诚然,找到一个引路人为你摆渡这段迷茫之途时走出困境的最便捷之途。正如电影中的小玉,找到摆渡人后又重拾生活的希望,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对摆渡人的依靠,她任会时常质疑自我,任会在茫茫人生路里迷路。因为摆渡人此时只能为你摆渡眼前这段迷途,而后人生路漫漫,摆渡人却不能时刻相随。

由此观之,与其找到摆渡人为迷途引路倒不如充实自我,做自己的摆渡人。

做自己的摆渡人,不必为寻找他人引路而烦恼,不必为他人思想而桎梏,你可以遵从内心,相信自己,而你将得到的不经事这段迷路的摆渡,更是自我灵魂的重拾和历练,你为自己摆渡,是优秀真实的摆渡人。

做自己的摆渡人,灵魂达此高境,又谈何容易。你要知道,自由思想独立人格让你拥有摆渡的精神支撑,你比要克服孤独方可达此。

《瓦尔登湖》便是梭罗现世迷路后为自己摆渡的作品。他远离现世,为自己建一间小屋得灵魂之安栖。这条百度路注定是孤独的,唯有安心静听自己的心才能知道内心的方向。

理固置然,摆渡唯有精心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才能知迷途的出口,但仅此是不够的。做自己的摆渡人更要拥有摆渡的能力,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试想,梭罗没有如此才华怎能写出《瓦尔登湖》?即便他明白自己现世浮华又怎么会知道如此仙境为灵魂摆渡?

此时他的才华与摆渡之力就尤为重要。

因此,做自己的摆渡人吧。与你同行的人不可与你相随一生,唯有自我内心的摆渡,才能使人生清澈明亮,走出迷途。

先找自己,然后找路

中国传统文化曾有这样一言:“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如今想来,迷路时若不及时唤醒那颗将死之心,待到迷雾散去,怕是南辕北辙远矣。

迷路时,唯有内心是指南针。因为迷路即是内心的彷徨。不要着急向前,找到心,找到自己,找到路才有正确的方向。

加西亚?马尔克思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描绘的费尔明娜,她在婚龄前迷路,被自己内心的浮华搅得伤痕累累却又不得不在声誉的碑前下

跪。她嫁给了乌尔比诺,最终发现自己年轻时在迷雾中的横冲直撞让自己头破血流。

反观当下呢,情况又会好转多少。我们的世界过分喧嚣,自以为是将我们包裹,裹得我们看不见路。在世界数亿年的演进过程中,人类只是匆匆过客,我们是否该擦亮眼睛,看看内心,再看看被我们践踏得烟斜物横的地球?寻找自己吧!人类正在幻想中越走越远!若是继续破坏,肆意为之,最后能走的路,仅剩悬崖。

因此,在迷路时我们要沉下心来,找到路,再自信向前。

当然,并不是所有本心都通向光明的,在迷雾中,当初那个本真的自己很可能就此走远,但是早就拟定好的原则不会变。世事变迁对我们的影响极大,尤其是战争灾难更是噬人心灵。迷失在现实与理想的边缘是常有的事,我们或无助或心急,但请一定记住,迷路时走的捷径,会让你追悔终生。

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便写了被南北战争残食了的斯佳丽,在饥饿、穷困、赋税的多重压力下,是抛下一切去赚钱?还是守着那些美好的品德郁郁而终?她迷路了;是放下尊严讨好有利可图的北方佬?还是与活在过去辉煌中的南方人结为同盟?她迷茫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被装饰着粉红泡沫的美好理想与伸着仄牙耀武扬威的冷酷现实逼向死角,迷失在道德与本性的选择中。这时,请坚定原则,坚定目标,生活的确没有我们想象得那般容易,却也没有高不可攀,不要心急得走不熟悉的捷径,大道在你脚下。

在自己与目标间往往仅有一条大道,却有无数小路。在分叉口,我们很可能迷路。这时,顺着内心,再铭记原则,正确的方向会在你眼前。

迷路时,请寻找自己。

二、记叙文部分

蝉鸣声声

难耐的夏日里,骄阳照射在坚硬的水泥地上,行人步履匆匆,好像待一会儿,就会被融化了一样,小区花园的树上,蝉鸣声此起彼伏,让原本焦灼的心更加的烦躁。

傅修拿着画笔在画布上随意的涂鸦,凌乱的线条透露出此刻内心的焦躁。

“该死的蝉声,真烦!怎么办?到现在我都画不出一幅像样的作品。”傅修气愤地将画笔扔在画布上,顿时,黑色浸染了画布,正如傅修此刻的心境。

傅修决定出去走走,寻找灵感,他暗下决心,这次的油画比赛他一定要拨得头筹,这样他才能在此次比赛中一战成名。

尽管已是下午五点多钟,阳光依旧刺眼。蝉鸣声依旧在耳畔萦绕,绕得人心烦意乱。但纳凉的大树下,早就有许多老爷爷在那下棋了。傅修走过去看看。下棋的一个老人正是傅修隔壁邻居家的李老头,傅修来了兴致,便在一旁观战。战局紧张,李老头和对手旗鼓相当,一棋扣一棋。眼看李老头又下了一子。:“哎,李叔!你不应该下在者,要不然你就输了……”

“小子,观棋不语知道吗?”李老头眯着眼睛,笑骂道。

傅修撇撇嘴,不说话,心里很不服气。“哼,我看你等会儿怎么赢!”

傅修就站在李老头旁边观战,李老头依旧笑嘻嘻的,完全不在乎输赢的样子。果不其然,李老头子还是败给了对手。下完棋,李老头晃晃悠悠的回家去。傅修追上他,“看吧!我说你那一子下错了吧!还不相信我,现在输了棋了吧!”傅修一眼不屑地看着李老头。

“小子,你不懂,下棋下的是乐趣,何必在乎输赢,我也就图个乐呵!”李老头摆摆手,晃晃悠悠地继续向前走。傅修心里顿了一下,好像被什么狠狠地敲了一下。

“是啊!何必在乎输赢。”傅修心里一扫这几日的阴霾,心中顿时轻松了不少。

夜晚,傅修站在画板前,画板早已重新换上了洁白的画布。傅修重新拿起画笔,跟随着心的声音,绘画出内心的颜色。

你听!窗外蝉鸣声声,格外悦耳……

跟着炊烟回家

屋内,饭香揭锅而来;

屋外,炊烟袅袅升起。

有炊烟的地方,便有家…

一年前,林木高考落榜,他又气又恼,经过再三思量,他决定外出闯荡,立志要闯出一片天。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林木的母亲为儿子收拾东西,却是满心不舍,然而父亲站在一旁,却是默言不语,林木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

黑夜总是被白天驱走的很快,转眼到了天明,母亲一大早为林木做最后的饯行饭,他一直低着头,不敢面对他们,许是自己害怕自己控制不住那早已湿润的泪泉吧。

缓缓走出家门,走出村庄,却仍可以看到那家家户户矗立于房屋之上的烟囱,如一排排坚守岗位的士兵,正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

到了大城市以后,首先得找个落脚之处,手中撺着临走前父母亲东拼西凑的碎纸票,租了一个地下车库,接着是将为了生计去拼搏了。

林木知道,一个拿着高中毕业证书的人,是没有几个公司会要的,但好在他不似城里人那样养尊处优,他知道要成为人上人,需得吃得苦中苦。

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觅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是微乎其微,却也足够支付生机。

他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逐渐从基层到经理,又从经理攀得董事之位,他也从那黑暗禁闭的地下车库搬进了公寓房。

他整天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勾心斗角,也渐渐累了这让人看似羡慕不已的工作,地位。

城市的奢侈繁华,物欲横流早已侵蚀了少年如乡土一般朴素质朴的内心。

他迷路了,沉迷于声色犬马的都市,沉醉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沉迷于虚伪奢靡之风……

偶然有一天,他不小心碰撞下那年母亲为他收拾的箱子,却在那天屋中看到了一句话:“儿子,迷路了就跟着炊烟回家吧”

似一股暖流击中那坚固的堡垒,瞬时崩塌。

翌日,他抛弃了私人汽车,挤进那回家的大巴,一路上,跟随着炊烟,寻着炊烟,近了,真的近了。

再次踏进村里,走上那坚定的土壤,却再也没有了心慌不安。

此时,一排排如士兵的炊烟仍坚守着职责,指引着前方。

于是他大步向前,寻找那最熟悉的炊烟……

一个有家的人,再怎么迷路,也还是会回到温暖的小巷。

又见炊烟袅袅升起……

跟着檀香回家

和所有的下里巴人一样成了过江之鲫随波而去,我在城市的边缘游弋着,也曾耽溺于声色犬马,在人生旅途上迷了方

向。

我不愿回到故乡,贫瘠的土地甚至是脏乱的。城市中谋求发展又不尽如人意。未来在何方?

要过年了,我不得不踏上归程。

年味儿踏进腊月的门槛,香肠腊肉也吊起在屋檐下,一柱斗香放在

小院中。

见到我回来,外婆笑呵呵的拉着我“今年烧斗香,一定齐全喽。”

外婆盼望年初一早上,儿孙济济一堂,共同点燃斗香的时刻很久了吧。

可是,不久,小姨打来的一通电话让老人的心又凉了半截。

“今年,我们一定带您进城过年!”

外婆僵住了,握着电话默默无言。她给小孙子做的虎头鞋还没能亲手为他穿上,纳了几双棉鞋也不知能否讨儿孙的喜欢。

她起初以家中的鸡无人喂养为由搪塞,越说到后面越是哽咽。

我似有所触动,接过电话“小姨,回家过年吧!”

小姨含糊说了好。

年初一的早上,吃过了果子茶,外婆领着一大家子到小院中。

她换上了对襟小褂,梳起了发髻,握着最顶端的一束斗香,对着明亮的烛火等待燃烧,一面又低低念着“细烧沉水,毋令见火。”燃着的香很快变成香柱,散成香灰,扑扑落到地上。外婆拉着孩子的手,虔诚地祈福保佑。

于是,烟丝檀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成了我思乡的蛊惑。流连野水之烟,淡荡寒水之香。烧过斗香,孩子们都作鸟兽散去了。只有外婆时不时到院里去,将斗香上掉落的福字重新粘上去。银丝在阳光下闪耀,背影佝偻的她明显弯腰不便。我正要上前,小姨已经帮助外婆捡起了福字,我们仨相视一笑。

临走时,外婆来着小姨的手“你们在外打工不容易,累了就回家来,大家都在啊。”

《庄子·在宥》中说“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无论去国离乡多远,只要累了乏了,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就回到故乡来,大家都在。

在斗香最后一缕香烟中,我仿佛看到一个铿锵坚定的眼神,成为我人生前进路途上的引航灯。

材料作文写作方法

材料作文读写方法 ◆材料作文的特点及行文思路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 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方法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或读后感的写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内容不同。一事一议的文章开头要概述事件,读后感的开头部分要概述所读的书或文章的内容,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则要概述题目所给的材料。 这类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展开,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 ⑷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

望要求。 特别提醒:材料作文中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过程中。 ◆指导文章之一/材料作文五大忌 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误点,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如下面一则材料: 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 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及实例精析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及实例精析 材料作文是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文体,需要从选材,围绕中心选材要真实新颖,具体,典型,写好后要多修改,经过磨炼,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大副提高。 首先,要围绕中心来选材。 选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围绕中心来选材,也就是说,文中的材料都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比如以下这一则材料就是典型的偏离中心,前后不一致的作文材料。 如,写与“讲文明,有公德”有关的一篇文章。 开头写道:我们这一代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讲文明礼貌,培养社会公德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课,社会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文明道路上多一份礼让和理解。 中间引用的事例便是:一天,公交车上,满车子的人随着司机到站时的一个急刹车,你挤我碰,拥挤不已。不一会儿上来一位老奶奶,只见一位和老大爷并排坐在双人座上的叔叔,没好气地对着车上提高嗓门喊道:“怎么都这样呀,竟然没有一个愿意让座的……来,大妈上这儿来。”说着便起身去扶住大妈,走进座位时,那位叔叔便拍了拍旁边老大爷的肩膀说:“大爷,您都不知道女士优先吗?”大爷扶着座位,艰难地地站起身来。叔叔趁势让老大妈坐到了大爷座上,自己便一屁股又做回了自己的座…… 结尾写道:这位叔叔可真逗! 这篇文章犯了一个典型的材料脱离中心的毛病,不仅首尾不一致,且严重跑题。 其次,选材要真实新颖。 只要是真实的即可以写,但并不是所写的都必须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写作是文学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但经过作者的加工改造后又高于生活,小学生所经历的事情都大同小异,要想吸引读者,完全可以在真实的材料之上加上自己的一些小心思,进行加工创作,不仅在读者心中留下真实感,还有新鲜之意。 比如,小学生笔下不真实不新颖的老师形象无外乎以下几类:一写老师外貌就是满头白发,至少也得是花白头发,仿佛黑头发的老师都教不好书似的。一写老师工作负责,就是深夜里老师还在批改作业,仿佛当老师的不熬夜就是责任心不强似的。一批改作业,就是往作业本上批上密密麻麻的红字,那些训练学生自己批改作业的老师,虽然有改革的精神,仿佛其做法不宜提倡似的。还有些同学爱写生病的老师,讲课时不是捂着肝部,就是捂着胃部,并且额上沁出豆粒大的汗珠,仿佛沁出米粒大小的汗珠还不够标准。再不就是下雨了,老师冒雨去给不来上学的同学补课。这样的材料会让人感觉既不真实又落入俗套,就更别提能打动读者了。 再次,选材要具体典型。 选择好要写哪件事或哪个人以后,用具体的语言把当时经历这件事情的情景再现出来,这就

关于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关于“沙漠里种胡杨树”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少了;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的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说:“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我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分析材料的过程一般包括五个步骤: (1)材料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材料涉及的对象有哪些; (3)材料描述这些对象有哪些句子,这些句子隐藏着什么意思。 (4)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5)由果溯因,联系实际,确定立意。 一.材料分析: 1.材料涉及的对象有哪些?材料讲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老人、年轻人、胡杨树。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 2.事情的结果是? 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会无碍,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3.原因是? 年轻人经常给树浇水,树的根不往泥土深处扎。而老人不给树浇一点水,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根扎深了,树就不会轻易被风刮倒。 二.审题指导 1.老人由果溯因法 果:老人种的胡杨树在沙尘暴后无碍 因:把树载活后不去理睬,逼得其不得不把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 具体表现:(1)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 (2)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 (3)我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 含义:老人种树很讲究方法,目光长远。 立意:由果溯因、由种树及育人 观点:教育子女(培养人才),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具备长远的眼光。 2.年轻人由果溯因法 果: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 因: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

中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2中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1997年高考卷作文题 材料1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六年一千多个日子。 材料2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材料3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2006全国卷I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全面理解材料:1、分清材料的层次;2、理清材料中的角色及其言行;3、分析角色及其言行所表达的意思或价值取向 三、新材料作文如何立意 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必然失败。 ③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 ⑤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 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 课堂演练 例1: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07年春季上海高考)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材料作文“行囊里的东西”写作指导与范文

高考写作文怎么拿高分,快来看看作文频道小编整理的作文写作指导,今天的内容是材料作文“行囊里的东西”写作指导与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二、写作指导 行囊中的东西,在旅途中有的能用上,有的不能用上,可是,不备好行囊的话,能用上的东西也用不上了,基于这种理解可有以下立意:1.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把能用上的东西放在行囊里,就必须对旅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有一个科学的预测,行囊不能盲目地准备,基于这种理解,可如此立意:科学预测,充分准备。 我们喜欢往行囊中放很多很多东西,惟恐用的时候缺少了,其实一些东西根本不重要,也没必要放在行囊中,放进去了反而成为了旅途中的累赘,所以关键时刻要分清什么是最需要的,要学会取舍。基于这种理解可有以下立意:1.带上“坚强”,就可以出发;2.带上“永不服输”,就可以走遍天下;3.带上“淡泊”,就可以让自己走得更远…… 注意: 写材料作文,要紧扣着材料来立意,一定不要脱离材料的意思。为避免阅卷老师把自己的作文评判为“偏题”,材料中的关键词(如“行囊”)应在作文中提到,或者在第一段中通过简洁地叙析材料把观点引出来,让阅卷老师明白你的观点是如何由材料得出的。 另外,材料中的关键词要准确理解,比如“行囊”,其词典义是“出行时所带的背包”,也就是说行囊是为了出行顺利而存在的,有的同学把“行囊”理解为装东西的包,那就有偏差了。 还有,一篇作文要有一个观点,观点多了,作文就乱了。 三、例文展示 我的行囊 上一周去剪云山山青营地集训,妈妈往我的行囊里拼命装东西,有饭盒,衣服,鞋子……还唠唠叨叨,把一些做人的道理放进去。等到了营地,翻检行囊,我发现有的用上了,可一

材料作文写作导引示例

材料作文写作导引示例

————————————————————————————————作者:————————————————————————————————日期:

材料作文写作导引示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确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时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如果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牧羊人养了一群羊。他很为自己能拥有这群雪白的羊自豪,可是,有件事却总让他感到些许不快———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黑羊的皮毛没有白羊的好看,牧羊人盘算着:“等黑羊长大些就把它卖掉!这样我的羊群里就全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一天,羊群走到了一个很远的牧场,突然遭遇暴风雪。牧羊人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他四处寻找,但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候,牧羊人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于是跑过去一看,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全都在那里。牧羊人兴奋地抱起立功的黑羊:“嘿,小家伙,真多亏了有你!”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导引】:参考立意(考查多角度立意): (一)站在农夫的角度:(1)不同角度看问题;更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看问题应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2)过分追求完美会带来“真遗憾”。(3)所处的环境会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心态。(4)心态(审美取向)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5)思维定势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6)宽容“异类”。 (二)从羊的角度来看:(1)“劣势”也许就是“优势”(2)单调的整齐划一不一定就是完美。(3)事物本应丰富多彩。(4)个性才是事物的天性。(5)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

材料作文写作示例

材料作文写作示例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 【导引】 仔细阅读材料,全面把握含义,才能准确立意。 可以从肯定“步非烟”有超越权威的勇气的角度立意,拟题如下: 勇者无畏,敢于超越,勇于超越,超越权威,超越的勇气,要敢于挑战权威,超越才能进步,不断超越推动社会进步,不要被“高峰”吓到,拿出你的勇气,拥有超越权威的勇气,勇气是前进的动力,有勇气才有成功,勇气——成功的条件,勇敢挑战是成功的基石,敢拼才会赢,在“革命”中进步,敢想是成功的第一步,确立奋斗的目标,目标就是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初生牛犊不畏虎,等等。 可以从肯定“步非烟”的“狂”的角度立意,拟题如下: 不“狂”枉少年,狂妄需要资本,化“狂妄”为动力,等等。 可以从否定“步非烟”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这种做法的角度立意,拟题如下: 志远不必轻狂,谦虚做人,谦逊为人,切戒浮躁,浮躁之风不可取,摒弃狂妄,人贵有自知之明,等等。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立意的,拟题如下:

量力方能行远,自信以实力为基础,给挑战者以赞许的目光可以从“超越”的角度谈“创新”,拟题如下: 要创新才能超越,超越需要创新。 审题不准就会导致立意偏差,拟题如下: 世界需要创新,生活需要革新,创新才有进步,敢为天下先,创新才能发展,勇于创新,胆识过人,超越自己,做真正的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面对网络时代,找准位置展现自我,等等。 如果肯定“步非烟”超越权威的勇气,就不要以“蚍蜉”为喻。“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调张籍》诗。蚂蚁想摇动大树,十分可笑。后以成语“蚍蜉撼树”比喻自不量力,感情色彩很鲜明。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如下标题都不妥当: 蚍蜉撼大树,勇气可嘉;蚍蜉撼大树,贵在不自量,等等。 精心构思,采用新颖的形式表情达意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如用书信的形式(金庸致“步非烟”的一封信)表情达意,或用网络论坛的形式议论说理。 【例文1】 勇于超越权威 近日,一位笔名“步非烟”的女作家语出惊人,声称要超越金庸等权威,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我 虽然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却为她勇于超越权威的精神击节叫好。 中国武侠文学界,金庸先生首屈一指,却禁不住岁月的流逝,诸多网络写手产量虽高,质量却颇为平庸。穷则思变,只有敢于超越才能有新的发展,因此,“步非烟”的勇气和胆识令人钦佩。

材料示例作文及其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旨解析】 寓意型材料作文要与社会实际恰当联系,生发开去。这类考场作文也最容易出现审题失误,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寓意型材料作文题。寓意型材料与现象型材料不同,现象型材料是提供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要求进行评析,或挖掘原因,或剖析利弊,或辨别异同,或指明出路。而寓意型材料中的“材料”却不是论证的主要对象和中心,它只是引出论点的途径,找出其中的寓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于此种类型的作文题,首先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仔细揣摩,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然后在准确把握寓意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分析论证。这则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好人生的岔路口;②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③贵在专一,一心不可二用;④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要学会取舍。 【写作范文】 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轮船在海面上航行并非都一帆风顺,随时有可能遭遇飓风。这时,舵手要做的就是找准航向,不让轮船迷失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之中;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并非都一马平川,随处会遇到岔路口。这时,我们该做的就是把握住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岔路口前做出明智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绚烂多彩。 大江东去,浪花淘不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淘不尽他们的飒爽英姿。在人生的岔路口前,他们用泪与血谱写了闪光的人生篇章,昭示着后人。 江边,西天最后一抹余晖染红了司马迁的脸庞,回想起那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他紧紧地闭上了眼睛,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潸然落下。择生?抑或择死?两种想法交替在他的脑海中闪现。择生,意味着隐忍苟活,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卑贱地呼吸;择死,意味着以死可以明志,成为世俗人眼中的有节之臣。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 这是清代著名作家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请根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I.自选角度;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一语破的】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把握材料的主旨极为关键。读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应确定为以蚕食桑吐丝、蜂采花酿蜜、人吃饭长精神为喻,指出人应善于读书。 【素材超市】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7、朱子读书法。即朱熹读书法。 我国古代的传统读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此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去世后,其弟子即归纳为“朱子读书五法”:①循序渐进。读书须有次第,“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切戒急于求成。②熟读精思。读书“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③虚心涵泳。即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惟笃志虚心”,方“道理明”。④体已体察。即读书要善于将书上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⑤着紧用力。意即读书要勤奋,下苦功夫。 8、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

材料作文写作示例及点评

材料作文写作示例及点评 江苏省宿迁中学蔡宏振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爷爷看见了,急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窗外是美丽的玫瑰花园,小女孩果然笑逐颜开了。爷爷说:“孩子,不要开错了窗户。 体验这则材料,你一定有话要说。请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选文: 痛,也要接受 宿迁中学高三(23)班陈倩倩 人,总是贪心的。贪心地想拥有世间的所有美好,贪心地不想接受任何伤害,贪心地想一帆风顺,贪心地不想路过荆棘。然而成长、生活告诉我们:不可能! 小时候我们可以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正如材料中的小女孩,在看到让自己伤心的景象时,会有爷爷的出现,领她去看美丽的玫瑰花园。这的确是很温馨的场面,只是,我不禁怀疑:需要这样吗?不面对就不存在吗? 终究是要独自飞翔的,即便是痛,也学着接受吧! 所谓人间万象,生活的窗太多,窗外并不都是美好。真、善、美的存在也是因为有假、丑、恶的映衬。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果你看到窗外的情景令你心痛,也不要后悔你的选择,更不要选择避开。抚摸着心口看下去。直到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生活就是一盆大杂烩。想要寻找“纯粹”,实属不易,既然没有能力改变现状,那就只有学会适应。 接受痛的人是坚强的。是痛,磨砺了人的毅志;是痛,激发了人的斗志。痛定思痛,才有了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英雄事迹,才有了历史的进步,我们的现在。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从何而来?还不是从一个个悲剧中来。看看悲剧,可以让我们清醒头脑,认识问题。是悲剧,警醒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悲剧,让我们在擦干眼泪后,心中多了一个太阳! 现在的社会,浮躁已成为一种风气。庸俗的娱乐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及时行乐更是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大家都在感叹人生苦短,来日无多。但这种快乐会不会太肤浅,这种生活状况会不会太空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视而不见,回避苦难与沉重,真的是现代人的“大智慧”吗?我想,是有点自作聪明了吧?! 没有痛苦,就无所谓快乐,准确点说是“真”快乐。生活无所谓对与错,既然已经接收到“这一个”人生体验,就要接受它。 敞开心扉,尽兴地体验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只有这样,人生才完整,人才没有白活! 痛并快乐着,这就是生活。所以,痛,也要接受。 面前有一扇窗,我们一起来推开它,观看窗外风光…… 点评:立意真诚,思考深沉,语透大气派。首尾两处与材料回应,思出有

关于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关于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唐惠忠 把一则简短的材料提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发现论点,自己拟题,展开议论,这就是中考中常考的材料作文。 有时候,给材料的作文并不一定限于议论,也允许自选文体。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连续多年的中考作文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为主,但材料作文仍不可忽视,仍然是中考作文的常用“体式”。 唐惠忠 一、材料作 努力抓住“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 具体的做法是: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准确确定中心论点。材料作文的材料大多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相对少见。找出材料的多种含义后,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

选出你认为最直接、最佳的一条来,作为将写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试以下面一道模拟题为例: 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历史,现已进入疲劳期,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强度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监测网,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进行24小时监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订疲劳测试方案。 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上面一段有关海珠桥的材料,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英国某企业提醒中国客户注意安全,二是广州市市政部门为确保安全,加强了对桥梁的监测。综合这两个方面,可以把作文主旨确立为要培养一种责任意识,时时处处注意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疏于研读材料,轻率地选取下面一些角度“疲劳”“诚信”“敬业”“严谨”“反”“中英文化交流”等,就会导致行文偏离题意甚至完全脱题;而把立意定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 发挥好课本的例证库作用。中学生写给材料的议论文常用的是例证法,不少同学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例子”。这和同学们阅读量不足固然有较大的关系,不过,能否举出恰当的事例来,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解析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五步成文法及例文解析 新材料作文写作 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①、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主体部分)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 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 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新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不要) 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2、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3、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原文照搬。 4、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既然要求根据材料来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由此可见,写材料作文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5、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写作的示例

材料作文开头写作的示例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赫胥黎 【开头例析】 例1、“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赫胥黎的话语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渺小与未知世界的广袤。人类正处于世界中心的海岛,唯有不断开拓,方能安然行走在文明的大道上。所以,开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开拓与职责》 “人类正处于世界中心的海岛”,显然对材料中的“小岛”的含义没有理解好。但对材料的核心思想理解是正确的。 引用材料+议论+引用材料作为观点。 例2、正如赫胥黎所说:“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而这句话所体现的便是让我们去开拓那未知事物,去追求那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追求?未来》 下文把“追求属于自己的未来“作为写作重点了,跑题了。 引用材料+解释其含义+观点。 例3、“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限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则。”这是赫胥黎对人生作出的感悟,未知永远大于已知,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开拓进取,探索未知的步伐,但是,自然不会凭白无顾的呈上我们还不了解的未知领域的答案,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开拓。《争脱束缚,勇于开拓》 题目中的“争脱”应为“挣脱”。文中的“凭白无顾”应为“平白无故”,“职则”亦应为“职责”。在开篇的百多字中就有三处错误,有的甚至是抄错的,实属不该。 全引材料,直接抄录,这样的引材料是不好的,最好是边引边议。从作者引用材料后的解说看,材料句子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好在抓住了关键词。 引用材料+解释说明+观点。

最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学习目标: 1、明确材料作文的特点,掌握审题立意方法。 2、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限时写作。 3、培养良好的写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难点:进行材料作文的写作 学习流程: 一、导入明标: 有人说,中考看语文,语文看作文,一文定乾坤。可见作文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作文的一些知识。 二、知识链接。 一、回顾本次阶段测试作文,你能说说这次作文的类型和特点要求吗? (类型:材料作文。特点: 1、中考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或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 2、材料的中心就是作文中心的来源。) 三、合作交流。 1、通过材料作文的写作,你能说说材料作文的写作步骤吗? (读懂材料,正确立意,选择文体,拟定题目,选材构思,写作修改 2、小组合作学习:用提示的方法审题立意。 1)审原因。【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拿起刀子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参考立意】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抓关键。【材料】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当他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 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参考立意】不满现状;不懈追求;永远拼搏。 (3)明倾向。【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参考立意】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4)辨关系。【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参考立意】要懂得孝敬父母。 3、实际运用中,这些方法并不一定单一使用,可以灵活运用。而且,你会发现,有时一则材料立意的角度不只一个。那么如何确立最佳立意呢?【材料】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预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多角度立意】多对象角度:猫头鹰——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斑鸠——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逆向思维角度: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辩证思维角度: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小结:最佳立意——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识能吸引读者。正确的,立意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四、达标测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掌握了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步骤,下面进行具体写作。 【作文题】阅读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1年3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旅游日当天,在徐霞客开游地浙江宁海,多家机构联合举办了“2011百所高校大学生寻访徐霞客足迹”活动,参与者亲身体会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的徐霞客精神。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自幼好读古今史籍、图经地志,立志要“历九州,登五岳”。他22岁开始出游,在30多年的徒步旅行考察中,备尝艰辛,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将观察所得,

江苏南通2013届高三期末“保持本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江苏南通2013届高三期末“保持本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3届南通高三期末调研作文)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第一则材料强调安贫乐道,第二则材料强调保持心灵纯净,第三则材料强调坚守自我,而三则材料的核心是保持生命的本真,或崇尚简单的生活。 评分建议: 考生如果选取前三个角度的任意一个角度写作,均算切题;如果能抓住第四个角度写作,为最佳立意。 【参考资料】 《生命的品质》序 xx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 人是自然之子,生命遵循自然之道。人类必须在自然的怀抱中生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春华秋实、生儿育女永远是生命的基本内核。你从喧闹的职场里出来,走在街上,看天际的云和树影,回到家里,坐下来和妻子儿女一起吃晚饭,这时候你重新成为一个生命。 在今天的时代,让生命回归单纯,这不但是一种生活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耶稣说: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你们决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生命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人不只有一个肉身生命,更有一个超越于肉身的内在生命,它被恰当地称作灵魂。外在生命来自自然,内在生命应该有更高的来源,不妨称之为神。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只有外在生命状态单纯之时,内在生命才会向你开启,你活得越简单,你离神就越近。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说到底,人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我自己觉得,我的价值观已经相当明晰而简单,围绕着两个词,即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一.何为新材料作文? 1、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作文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2、与话题作文的区别:不直接提供话题,其话题就是考生对材料的感悟或联想。话题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话题语”+“要求语” 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要求语” 有无“话题语”是话题作文命题和新材料作文命题的根本区别。............................ 3、旧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 1)旧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以上文字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在文体要求上:..

旧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写成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则要求“自主确立文体”。................ 3)在“对待”材料的态度上: 旧材料作文要求必须引述材料, 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可引可不引; 4)旧材料作文立意必须是在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与全面观照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立意;新材料作文立意立足于材料的整体含意或局部含意皆可,以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为底线。 4、此类试题关键在审题。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抓住材料的核心意思立意。.......................... 二.考题范例 (2006年全国高考卷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

中考语文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2016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1、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要求依据材料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所以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你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2、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①抓关键词,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②把握材料寓义 审题立意是写作文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我们要善于发现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③比喻、寓言类材料 遇到这种材料,要先概括材料大意,再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 如下面这则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④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 如下面这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