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纲要》试题与答案

《语言学纲要》试题与答案

《语言学纲要》试题与答案
《语言学纲要》试题与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和()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15、()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构成的。

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12、音高

13、音强

14、音长

15、区别性特征

16、二合元音

17、复辅音

18、语流音变

19、同化

20、异化

21、弱化

22、脱落

23、历史音变

24、语音规律

四、思考题

1、与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分辨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

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为什么要强调在一次发音中来辨别音素?

4、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

5、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的联系?

6、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7、国际音标有哪些优点?

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哪些?

9、音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0、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

1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何区别?

12、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3、为什么说音位总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14、特定语言中的音位系统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15、不同语言或方言音位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6、语音规律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哪些?

17、音位体系的演变包括哪些内容?

18、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五、讨论题

1、试比较汉语普通话中[i -? -?] 所能出现的各种语音环境,为什么汉语拼音方案中只用一个字母代表它们?

2、汉语普通话中元音[F o e ?ε]归并为几个音位比较合适?

2、汉语普通话[tt tt’t]、[ts ts’s]、[t§t§’§]、[k k’x]归并为几组音位比较合适?

参考答案(解题要点):

一、填空题

1、生理、物理、社会

2、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3、动力器官、发音体、共鸣腔

1、主动或积极、被动或消极

2、舌头

3、音素

4、元音、辅音

5、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

6、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10、清浊

11、拉丁

12、音位

13、音位变体

14、调位、量位、时位

15、音节、结构

16、声母、韵母、声调;韵头、韵腹、韵尾、音质、调位

17、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18、异化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送气性/不送气性

[f]-[v] 清音性/浊音性

[ts]-[t§] 舌尖前/舌尖后

[n]-[l] 鼻音性/口音性

[y]-[i] 圆唇性/展唇性

[y]-[u] 前音性/后音性

三、名词解释

1、语音: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

2、音质:语音的性质,是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征,又叫”音色”。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3、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4、音标: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目前最通行的是音素音标是“国际音标”(分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两种)

5、半元音: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属于混合音。声带颤动,较为响亮(与元音相似);又略带摩擦(与辅音相似);口腔近于开放,乐音成分大些。

6、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在多次发音中划分出来的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7、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无辨义作用的不同音素就是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8、条件变体: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

9、自由变体: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10、典型变体:能单独出现或出现频率较大的音位变体是典型变体。一个音位中只有一个典型变体,其余为一般变体。

11、超音质音位:任何一个音素又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的统一体,每一方面的特征都可能构成功能差别,我们把根据音高、音强、音长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功能差别单位称为超音质音位。

1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13、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4、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5、区别性特征:具体音系中能将一个音位同别的音位区别开来的语音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若干个区别特征的总和。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6、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17、复辅音: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辅音的组合体;组合后保持各自的音质。

18、语流音变: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强弱、高低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

19、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原来不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

20、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21、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或者在词的末尾、作助词等)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

22、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往往弱化的某个音节进一步弱化形成脱落)

23、历史音变:具体语言的语音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变化(被历史固定下来的变化)就是语流音变。

24、语音规律:历史音变往往涉及整类现象的有规则的变化,音位聚合中整个系列的有规则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具体语言中的语音的有规则的演变现象称为“语音规律”。

四、思考题

1、与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

它是语言的载体,与意义一起构成语言符号。

(1)自然界声音如风、雨、敲门声不是发音器官发出,不表示特定含义;

(2)动物声音虽然也是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声音,但这只是对环境的即时反应,不能组合,不表思维,不具备符号资格;

(3)人的声音如咳嗽、呵欠等也是一种自然反应,不能形成符号,不表示意义。

2、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分辨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

男女、大人和小孩的声音差别主要是音高不同。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而频率的大小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少有密切关系,在相同的时间,物体振动次数的多少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形状,长而厚的物体振动次数少,振动频率小,声音就低,短而薄的物体振动次数多,振动频率大,声音就高,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说话声音高,男子的声带长而后,说话声音低,所以我们能分别男女和大人小孩的声音。

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为什么要强调在一次发音中来辨别音素?

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如电大(dianda),两个音节都有元音/a/,但是明显听出前一个的发音开口度要比后一个发音开口度大,为什么呢?音位前一个元音/a/前面有元音/i/,开口度较小,/a/受其影响。这样,这两个元音就是不同的发音,也就属于不同的音素。

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严格的说,一次发音就是一个音素,两次发音可能音色就会不同(如:a、A、ɑ)

4、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

(1)发音体不同。乐队中不同乐器发音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木棍敲击和划过锣鼓,发音不同。

(3)共鸣器形状不同。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上述三种方法,发出不同的音色。

5、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的联系?

四者是从不同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四个成分,但总的说来,音长、音高和音强三者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音色是最根本最本质的,任何语言的语音系统都是以不同音色的音色为其最基本构成,其他要素则不占据主要地位。音色的变化最丰富,可以满足人们区别各种意义的需要。

四者的关系:

(1)元音的音色与频率(音高)、振幅呈现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低元音的频率低,振幅大;高元音的频率高,振幅小。

(2)音高与音长也有规律性联系。

一般来说上声音长最长,其次是阴平,再就是阳平,而去声的音长最短。

(3)音高与音强之间有一定联系,可以互为伴随特征。

发音高,音强就强;发音低,音强就弱。

6、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音符号的音义结合是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语音都有意义,音义结合不是个人决定的,是全体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同一个音可以表示不同意义。

(2)语音系统是由社会决定的。

任何语言和方言都有独特的语音系统;即使物理、生理属性相同的现象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也不同,这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但这些差异不是发音器官不同和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而是不同民族、地区、团体各自选择了自己的系统,所以,经过训练,可以相互学习不同的语音。

7、国际音标有哪些优点?

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主要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时则采用反写、倒写、合用、增添附加符号、用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等方式解决。其主要优点是:

(1)标音准确:音素与符号一一对应,便于准确记音

(2)符号简单易学:国际通行拉丁字母,便于学习使用

(3)使用灵活:有很多附加符号,可以记录人类一切语音。如鼻化音、唇化音等。

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哪些?

(1)气流在发音通道上有无障碍(元音无,辅音有)→最主要区别

(2)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状态(元音:各部位均衡;辅音:成阻部位紧张)

(3)声带是否振动(元音:振动;辅音:不一定振动)

(4)气流的强弱(元音:弱;辅音:强)

(5)是否是纯乐音(元音:纯乐音,响亮;辅音:乐音+噪音,不响亮)

(6)能否自成音节(元音:自成音节;辅音:一般不能自成音节)

9、音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凡是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且具有辩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不同的音位。

(2)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

在区别意义的前提下,是最小的,不可以再切分的。

(3)音位是在多次发音中归纳出来的语音集合单位。

在一次发音中音素和音位并没有什么区别,音位在一次发音中只能由具体的音素来体现,多次发音则体现为多个音素。

(4)音位总属于具体语音或方言的。

每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音位系统,这些音位都在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中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它们的作用也就不存在。

10、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

(1)音位和音素的关系:音位和音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A、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孤立地考察语言片段在一次发音中切分出来的最小单位,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位是从特定音系中分析出来的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B、划分范围不同。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和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侧重语音的物理、生理属性;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音素就像人类共有的制造语音外表的原材料,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从中取走不同的音素组成自己的语言或方音的音位系统。

C、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

D、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发音。

联系:音位是比音素更高一级的语音单位,音素是音位所使用的语音资料实体。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从不同角度看,可能是音位,也可能是音素。

(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着眼于语音体系中集合和内部成员的关系而言的)

音位是由音位变体构成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音位”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看到它的真实面貌。音位是从具体变体中归纳而成的语音类型单位,没有具体的音位变体,音位就不会存在;另一方面,音位总是由具体的变体来体现的。

1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何区别?

条件变体: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音素。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它们互相排斥,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条件变体的音位在语音上相似,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如普通话/a/音位,有四个常见的变体,而且有各自的出现条件:

[pai]中,受前元音[i]的影响→前元音/a/

[mA]中,受单韵母影响→央元音/A/

[lɑu]中,受后元音[u]影响→后元音/ɑ/

[j&<108; n]中,受韵头[i]影响→半低前元音/&<108;/

英语清塞音/p t k/有两个变体:出现在词首读送气音[p't' k'];出现在/s/和元音之间读不送气音,但由于它们不区别意义,所以都是/p t k/的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虽然音质上存在差别,但该语言的人意识不到。

如: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n//l/不分→/n/的变体;傣语[x][k']可以替换。

一般地说,每个音位往往有几个条件变体(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可以忽略);但不一定有自由变体。12、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对立原则(非对立原则是归并音位的第一原则)

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相似原则

同一语言或方言中,有相似或相近的几个音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绝不出现在相同条件中,那么这些音的分布状况互补,就应作为同一音位的变体归并起来。

(3)随意替换性原则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可以自由替换而无辨义作用的若干音位归并在一起。

语音上不同的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并且在一切活语言环境中可以彼此替换,没有功能差别,那么就属于同一个音位的自由变体。

13、为什么说音位总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每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音位系统,这些音位都在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中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它们的作用也就不存在。比如我们不能将英语中的音位和粤方言中的音位等同起来。

不同语言中,语音体系也不同:音素和音素的差异是否构成功能差别也不同。相同的音素进入不同的音系,其相互关系可能不同(每个语言/方言的音位及其内容不同)

英语[P][P']不出现在相同的环境中,不会造成意义差别。people/speak→一个音位/p/

汉语则是两个音位。英语/p//b/两音位,汉语则没有对立。再如/n//l/的对立。

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音素能否区别意义,完全取决于语言的社会习惯而与实际音质差别的大小无关。属于不同音位的音素即使差别很小,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却对它们很敏感,能准确无误地区分开来。属于同一音位的音素即使具有明显的差异,说这种语言的人却对它很迟钝,往往不能自觉地意识到。

14、特定语言中的音位系统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1)它的全部音位(音质音位和超音质音位)

(2)音位的全部变体及条件变体的出现条件

(3)音位之间的对立关系(各种各样的区别性特征)

(4)音位与音位的组合原则及规律

15、不同语言或方言音位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音位数目不同

大多在15-50之间,普通话(19+5;22+6),哈萨克语33,普米语62

音位数目最少的是夏威夷语(13个,5个元音+8个辅音)

(2)具体音位不同(音位内容不同)

汉语/ t&&51; t&&51;’&&51; y/,英语、俄语没有;英语/θ/,汉语无;俄语颤音,汉语、英语无。(3)音位对立重点不同(区别性特征不同)

汉语普通话送气、不送气对立:5对(/p p’/ /t t’/ /k k’/ /ts ts’/ / t&&51; t&&51;’/)

英语的清浊对立:8对(/p b/ /t d / /k g/ /f v/ /θD/ /s z/ /S Z/ /tS dZ/)

(4)音位的组合规律不同

体现为不同语言音节结构类型和音节数目的差异:

夏威夷语:45个音节,两种类型:元音辅音+元音→全是开音节

汉语:418个音节(带调1332),四种类型

英语:4500个音节,除了辅音/h/ /&&31; /外,既可在开头,又可在尾和之间,辅音可连用。

16、语音规律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哪些?

具体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

(1)时间条件:语音规律只在某段历史时期起作用。如卷舌音[t&&51;][t&&51;’][&&51;]只能出现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而不见于中古和上古音;“浊擦音”“日母”只所以没有清化,是因为它出现在“浊音清化”过程之后。

(2)地域条件:语音规律只在特定地域内进行,如广州话无[t&&51;][t&&51;’][&&51;][],保留了入声。

浊音清化在北方方言中都已完成,但吴方言、湘方言中仍保留浊声母。

(3)语音条件:语音演变要受到演变音本身或其他相邻音的音质与非音质的限制。

如浊音清化有送气、不送气清音之分→受演变音自身声调的影响(声调成为声母变化的条件)

17、音位体系的演变包括哪些内容?

语音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具体音系的演变,语音的历史演变引起整个音位系列有规则变化:

(1)音位的分化与合并(新音位的出现,旧音位的消失)

某几个音位或几组音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合并和分化产生出新音位。

如:轻唇音的出现(从双唇音中分化出来);见组和精组分化出[tφtφ’φ]

汉语声调的分化与合并:“平分阴阳”是分化,而”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则是合并。

(2)音位对立关系的改变(聚合关系的改变)

中古汉语塞音有清浊和送气不送气的对立,近、现代汉语只剩下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

知、照组合流,原来的发音部位的对立关系将改变。

(3)音位组合规则的变化(组合关系的改变)

中古汉语可以出现塞音音尾/p/ /t/ /k/,现代汉语入声消失,以塞音收尾的闭音节消失;

古汉语舌尖音和舌根音都出现在音位/i/ /y/之前,而现代汉语则不行。

18、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同化:言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语音变化,指两个不同或不相近的音连读,受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如广州话中的“收音机”,往往说成“心机”,普通话中的“面包”miànbāo,前一个音节的韵尾/n/受到后一个音节的声母/p/影响,读成了/m/等。

异化:如果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近的音连在一起,又难免使语音成了囫囵的一串而难以分辨,所以其中一个要做出改变,这在语音学上叫做“异化”。

俄语里最丰富;法语“militɑire”[militε:r] →[melitε:r]

汉语主要表现为声调的异化:如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变阳平(好好学习、粉笔、野草、悔改)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位置:在词的末尾、作助词等)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如:大的[ta t&O01;]→[ta d&O01;];哥哥[kγkγ]→[kγg&<241;];妈妈[mA mA]→[mA m&<241;];脑袋[nau tai]→[nau dε](元音、辅音都弱化)

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往往弱化的某个音节进一步弱化形成脱落)汉语轻声音节经常出现脱落情况。如:我们[wom&<241;n ]→[wom];豆腐[tou fu]→[touf];意思[yi si]→[yis] 为了连读方便,儿化音节里韵尾-i -n常脱落。([i][n]韵尾与儿化的卷舌不协调,所以先减音再儿化)如“锅盖儿”[kuo kɑi&<241;]→[kuo kɑ&<241;];小孩儿[φiɑu xai]→[φiɑu xar];茶缸儿[t&&51;’ɑka&&31;]→[t&&51;’ɑk&>59;&<241;](只留鼻化的痕迹)

英语音节的连读或语速加快时,常出现脱落现象。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超语言的剩余成分是指()中扣除语言成分后剩下的成分。

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工具,而且也是()的工具,这是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3、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4、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第四级是()。

6、语言体系中的一切成分都以关系为基础,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两种关系就是()和()。

7、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和()的过程。

8、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最重要的是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9、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和()三种类型。

10、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突出表现在它具有()特点,没有阶级性。

11、依照语言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可以把语言分为()()()和()。其中,()是最大的类,相互间的亲属关系最疏远。

12、语言的亲属关系是用()来确定的,如汉语和藏语是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原始()。

二、名词解释

1、语言

2、语余成分

3、符号

4、组合关系

5、聚合关系

6、思维

7、动作思维

8、形象思维

9、抽象思维

10、亲属语言

11、社会方言

12、地域方言

13、谱系分类

14、皮钦语

15、克里奥耳语

三、思考题

1、汉人说的就是汉语,英国人说的就是英语,对吗?为什么?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

3、为什么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

4、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5、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言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为什么对于使用语言的人又具有强制性?

7、谈谈你对语言符号组合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的认识。

8、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既是难变的又是可变的?

9、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

10、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11、怎样理解语言的全民性特点?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3、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学会掌握语言呢?

14、为什么说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是语言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15、语言和思维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

16、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17、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8、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题:

1、人类语言能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

2、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怎样的?

3、聋哑人能否进行思维?

4、智能机器人有没有思维?

5、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语言有没有关系?

6、鹦鹉学舌,海豚学话,猩猩学会使用手势语能说明动物也有语言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解题要点):

一、填空题

1、言语

2、交际工具、思维

3、形式、内容

4、语音、语义

5、音位、形位、词位、词组、句子

6、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7、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

8、抽象思维、发音

9、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概念(或抽象、逻辑)思维

10、全民性

11、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系

12、历史比较法、汉藏语系

二、名词解释

1、语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语余成分(超语言的剩余成分):没有放在言语当中进行运用的,或者未被社会承认的言语成分。

3、符号: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4、组合关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

5、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6、思维: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7、动作思维:动作思维是指思维时能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动作去影响思维对象的一种思维活动。例如像工程设计师、体育运动员等的思维活动都具有直观动作特点,教练员讲解有关体育战术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也要用动作思维。

8、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时唤起形象并在想象中对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思维活动。艺术家和文学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都要进行形象思维。

9、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指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活动。

10、亲属语言: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彼此之间带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称为亲属语言。

11、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指的是社会内部一群人或某一阶级、阶层内通行的方言,是统一的全民语言在使用上表现出来的社会变体。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分工而出现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术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

12、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主要差别是语音。地域方言是因地域的隔离引起的,差异比较大,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也有表现。

13、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所作的分类。

14、皮钦语:皮钦语又叫洋泾浜语,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当地语言和外语在频繁接触中形成的一种混合语言。

15、克里奥耳语:在皮钦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语。当某种皮钦语最终成为一群人的母语时,这种混合语就被称为克里奥耳语,人们就说它已经克里奥耳化了。

三、思考题

1、汉人说的就是汉语,英国人说的就是英语,对吗?为什么?

不正确。语言不是说话,不管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属于言语的一部分内容,是具体的、个别的言语活动;而他们在说话时所遵循的确定的规则才是语言。人们所说的话是使用语言的产物,即运用语言才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我们不能把人们所说的话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等同起来。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

语言是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的总和,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说话就是对规则系统的运用,相同的规则生成不同的句子。

语言和言语的主要区别:

(1)从运用角度来说:言语是自由的;而语言是有规则的,不自由的。

(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以及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而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

(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而语言是社会的。

(4)从哲学角度看: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而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正确区分语言和言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认清语言的客观存在,从而正确地理解语言,对待语言,精确地规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此外,区分二者,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对于研究作家运用语言的特色,研究作品的言语风格,提高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

语言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它具有所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本身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一定的语音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要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赖的。

4、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语言是认知现实的听觉符号系统,它是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不同于其它符号。

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有组织、有条理的,是由不同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可分不同的层级。

再次,一般符号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不能生成新的意义;而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语言符号能重复使用,人们根据交际需要将有限的语言符号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5、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任意性和二重性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二者不可分割。这就是语言符号的二重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做约定性,也就是说,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某种规范建立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线条性与层次性

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另一方面,语言符号又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从大到小、由高到低分属不同的层或级,语言这种分层的装置,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充分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特点。

(3)稳定性与发展性

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无所谓好坏,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不轻易发生变化;但从历时角度看,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发展才是绝对的。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决同时也决定了语言的可变性和不变性,因此语言发展的过程只能是渐变的,不能突变。

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言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为什么对于使用语言的人又具有强制性?

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不可动摇的。但是任意性并不意味着语音形式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也不是指人们对语义内容可以随意理解。它只是表明,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一个符号在语言体系中确立以后,个人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它对使用者来说是强制接受的。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更改,就会使符号失效。更何况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认可,就无所谓好坏,因而也就没有故意变更的必要。我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

7、谈谈你对语言符号组合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的认识。

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点。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点说明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受组合的结构规则的制约)。这个组合过程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如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的层级关系。“红”是一个语素,也是符号,它可以和其他的符号结合,还可以组合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当然这种组合必须遵循既定的语言规则。正由于符号在交际中可以重复使用,人们才能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来。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如语素、词、词组、句子,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低一级的层级单位组成高一级的层级单位,最后组成语言这个复杂的系统。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

8、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既是难变的又是可变的?

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发展,语言发展,交际需要,音义之间相互适应;

(2)语言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误差;

(3)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积非成是的特殊情况;

(4)人们的好奇心理促使不断地创造语言。

处在一定阶段上的语言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稳定性为处在某一时点上的语言状态进行静态描写提供了可能。但是历史地看,语言符号乃至整个体系又是可变的。语言根本无法抵抗那些随时促使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关系发生转移的因素。这是符号任意性的必然结果之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理论上又使人们在语音和语义之间有建立任何关系的自由。既然是自由的,就当然允许变化。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存在的既相互适应又可能不适应的矛盾,必然导致变化。语言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辨证统一的,为语言的共时、历时研究提供了可能。

9、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

(1)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

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这可以是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2)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那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

语言的结构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3)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10、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语言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从语言的起源来看,语言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从语言的发展来看,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语言不是自然现象,它与自然现象有根本的区别。

语言有其自然属性的一面,但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同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语言是完全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服从社会的需要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3)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与个人现象有区别。

个人现象是个人的自言自语,说听由个人承担,不是语言最本质的内容。而语言则受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制约。

11、怎样理解语言的全民性特点?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而是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的。可以这样说,一个社会的集体就是依赖统一的语言把全体成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首先,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语言是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代码;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其他功能只是它的派生物。

(2)其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体态语等副语言,在一定场合使用,这些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手段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语言虽然不是唯一的(文字、音乐、图画、电报、数学符号)交际工具,但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3、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学会掌握语言呢?

(1)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最底层的音位(几十个)是很少的;

(2)用语素(几千个)组成的词(几万个)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通过词的不同组合创造出数量庞大的句子(无数个)来;

(3)更加重要的是词和词组合成为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

所以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语言这种层级结构和语法规则,以少驭多,掌握语言,创造出无限的句子来。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

14、为什么说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是语言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在语言体系中一切成分都以关系为基础,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两个不同的范围内展开的,这就是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语言的二层关系是相对于语言系统的整体来说的,至于这一系统是如何运作,使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来,所依靠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

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组合关系所侧重的是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聚合关系所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是语言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不但所有的语言符号(符号系列)处在两种关系中,构成符号的各级单位也处在该关系中。同样,语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等也反映出语义方面的组合和类聚关系。

15、语言和思维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

(1)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

A、从认知学(认识论)角度看:语言是认知的伙伴→固定认识成果

B、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

形成思维需要语言(词是思维的材料,语法是思维程序)——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成果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记录下来

(2)语言离不开思维

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无所谓交际。

B、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与逻辑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合。

总之,二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有思维就有语言

16、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语言和思维是不同的社会现象,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其功能、范畴、规律都不相同。

(1)概念不同:工具不等于其服务对象。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职能不同: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3)构成不同: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

(4)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一种概念可以用多个词语表达;判断多用单句,但单句并非都为判断

(5)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17、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各方言之间并未斩断一切联系,他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基本上还是相同的。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是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范围不同。

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

(2)内部差异不同。

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

(3)发展趋势不同。

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18、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单一语言分化而成的后代。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1)从社会分化看,地域方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不完全的结果;而亲属语言则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完全分化的结果。

(2)从语言分化看,地域方言是随着共同语分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但地域方言的新词、语法格式等与共同语有相当大的共同点;而亲属语言中的词语、语法格式等不断扩大自身的特点,并向不同方向加速分化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立的语言系统。

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四大部分。

2、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即“小学”指的是()()()三大部门。

3、()()()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4、()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5、()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代表性著作是()。

6、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发展中又分出()()()三大主要的学派。

7、美国描写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其著作()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著作。

8、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奠基人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语言学纲要》试题库剖析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语言 5.文言文 6.符号 7.符号形式 8.符号的任意性 9.语言符号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个阶段。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________,摇头表示________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_____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________。 8.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________。 9.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0.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_____。 11.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_____。 12.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4.语言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提纲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语言不是自然现象:第一,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第二,从音义关系看也不是,不然世界上的语言应该是一样的,同样的语言有不同的方言;第三,社会发展变化对语言影响,随社会而分化或统一。特殊: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成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当然,语言没有阶级性,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 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辅音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音位的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例如普通话音节[p‘à] 和[pà]中的两个辅音。互补: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互补关系中的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Θ/、/α/、/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以u 开头的音节,如uei、uang、uan、uo 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句子按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1

《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读书心得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读书心得 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是一本文集,是杜威关于教育理想的阐述,从“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和“明日之学校”六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杜威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儿童亲自参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教育,往往单纯指的是学校教育,学生在学校,通过规定的课程,固有的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静听”式的教育,儿童是被动的,不能体现儿童直接的本能和活动,更谈不上培养建立在儿童本能基础上的兴趣和能力。 杜威提出:“我认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并提出了“儿童中心”的概念和“兴趣观”。 儿童中心的核心是把儿童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儿童是有意图的主体,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理解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儿童为中心,需要我们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遵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发适合他们的课程、教学方法,而这些是建立在儿童兴趣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现在说的以学生为中心,往往是单一的,单独针对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交流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如我们课改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最终目的仍然是为考高分奠基,唯分数论的现象依然突出,而谈到课堂之外针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却很少。 所以我认为,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以学生为中心”,不但要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还应该探索儿童的本能和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办各种兴趣班,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捡垃圾,让他们亲身体会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养成爱护卫生的好习惯,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组织他们参加看望社区老人,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错)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三和四同时在教室看书,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四坐在中间位置。 A.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之读书笔记-新版.docx

读书笔记 题目:《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之读书笔记报告人: 指导教师: 日期:2012年6月10日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之读书笔记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约翰·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在读书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有一些感想和体会,跟老师分享一下。首先介绍一下作者约翰·杜威,他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他于1899年辞去密歇根大学哲学系主任,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待了十年(1894~1904)。在这个时期里,他从事多方面的学术研究工作,并以专著、论文、讲演、报告和书评的形式,发表了关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逻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教育著作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思想总结 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一书中,杜威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我的教育信条 杜威在1879年应某日报要求,发表了著名的《我的教育信条》,在这篇文章中,杜威提出了五个信条。 第一个信条说明什么是教育。他说,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每个个体从出生开始就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教育能够不断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 第二个信条说明了什么是学校。杜威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 第三个信条谈到了教材问题。杜威认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学校课程的内容应当注意到从社会生活的最初不自觉的统一体中逐渐分化出来。“学校科目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 身的社会活动。” 第四个信条说明了教育方法的性质。杜威把方法问题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问题。他相信,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 第五个信条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利用方案

东庄镇中心小学 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合理利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陶冶隋操,喻悦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钟元强 副组长:毛建、孔海涛 成员:王磊、郑然、田彦彬、刘延鹏 三、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鼓励我校学生“走向社会、锻炼能力”,在实践中更好地拓展自身素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自主意识,磨砺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落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任务,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各班学生以社团、志愿者服务队等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要求全员参与,并提倡参加多项活动。 (一)、基地建设管理 1、基地选址 我校确定校外实践活动主阵地——朱冥阶烈士陵园、宁阳第二小学旧址(现东庄镇中心幼儿园)、东庄镇成技校——园林培育基地、南故城夕阳红老年人公寓社区。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基地管理 学校成立基地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毛建 成员:王磊、郑然、刘延鹏 日常管理具体由陵园管理人员和中心幼儿园人员负责。 学校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先期准备工作。 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建设。 3、基地建设 学校准备一些文艺节目、资金开展基地教育组织活动???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4、基地使用 (1)“朱冥阶革命烈士陵园”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们都要用不同形式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先烈们。 经学校研究决定,定于每年的清明节前一周(五天)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听英雄的故事,读英雄故事,讲英雄故事,清明节扫墓活动(网上祭奠)等活动(2)“南故城夕阳红老年公寓”慰问活动: 中国老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重阳节。1989年,我们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使它成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节日。为了培养学生学

语言学纲要习题答案

导言 一,名词解释(分,每小题分) ,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 二,填空题(分,每空分) .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 .历时共时历史描写 .历史比较 .《语言论》 .索绪尔 三,问答题(分,每小题分) 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正因为有这些差别,所以古代的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庸地位,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收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举例说明略,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宇宙语言学等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语言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而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必须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②制定语言文字的有关政策,制定语言规范,都要在对语言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作指导;③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至于个人,同样可以利用语言学的成果,比如学习一种语言或方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所学语言同自己母语的各方面的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专语语言学以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比如汉语史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如描写语言学,又分描写语音学,描写语汇学,描写语法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 .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 )( )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 )( )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 )()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 )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 )()。15、( )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 )、()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 )、( )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 )构成的。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及其应用的现象,来解释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语文学: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3.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由于汉语书面语使用的文字——汉字的特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4.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理论语言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具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5.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6.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时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7.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被人们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提出语言是符号体系;符号由能指所指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内部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他的学说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20世纪的各个语言学派。 8.布龙菲尔德: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它的主要贡献是将语言学从哲学理念建设成为一门科学。早期的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的过程。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经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9.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著有《句法结构》。最出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来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了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成为“乔姆斯基革命”,对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成了巨大影响。 10.韩礼德:英国语言学家,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并吸收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的某些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语法功能论》等著作。他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看做“社会符号”,其包括功能系统、层次和语境等概念,在语法中认为系统中存在连锁系统和选择系统,在功能语法中他用功能的配置来解释语法结构,提出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20世纪70年代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与社会学、符号学的关系上,对社会语言学进行研究。 11.赵元任:字宣仲,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赵元任是“中国语言学之父”。他将科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结果:用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说明语言问题;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记录和分析语音;把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引入语言学;引入科学的描述事物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等等。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在他和同时代的一批学者的努力下,逐步走向现代化。 12.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是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为语言学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局限:他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13.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给语言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最新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题

A卷 一,简答 1,什么是辅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辅音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辅音(b)和辅音(P)的差异是什么?发音方法不同:他们都是塞、轻音,但由于克服阻碍及气流强弱的不同,故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b)呼出气流弱,因此是不送气,例如:包、斑、白、拔;(p)呼出气流强,因此是不送气,例如:爬、跑、拍。 2,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联系与区别?(PPT上第七章最后一页)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3,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哪些主要谱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 印欧语系 46%(欧洲、北美洲大部份地区、西南亚到南亚) 2. 汉藏语系 21%(东亚) 3. 尼日尔-刚果语系 6.4%(撒哈拉以南非洲) 4. 亚非语系 6.0%,旧称闪含语系(北非到非洲之角、西南亚) 5. 南岛语系 5.9%(大洋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 6. 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 阿尔泰语系(中亚,有争议,有说法为突厥语族和日本语系分别为第7和第8位)

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学习笔记

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复习重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

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第三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 三、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

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会进步》有感

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会进步》有感 杜威“学校即社会”这个观点是基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取得了美国教育领域的支配地位的背景下提出的。与赫尔巴特的以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相比,杜威的教育思想无疑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该观点的核心思想是让学校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并与社会形成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希望学生能在学校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并且学到真正有用的生活技能。文章中多次提到“主动作业”,也就是启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是要教与学生技能,二是要抓住学生的自发兴趣和注意力。我想重点谈一谈“作业”。什么叫真正有用的技能?我想,如果我们能利用那个技能轻松就业,那就说明已经达到符合社会需求的程度了。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脱节,也就是说,学校忽视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我可以坦诚地说,当初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在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该专业就业率的思考,而不是我个人本身的兴趣。此外,专业不对口现象的普遍存在也让我们对某些“冷门专业”的存在产生怀疑。我们不禁思考,我们大学四年的学习到底换来了什么?到底有没有用?现在有不少人指出,我们应该走上轻学术教育重职业教育的路子,为更多的大学生打开走向生产第一线的通道。我认为不无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内容也应该更多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另外,说到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观点就不得不提到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观点。首先,杜威的观点存在其局限性,学校作为一个范围极其有限的实体,是不可能囊括进一个社会所必需的元素的,“学校社会化”的观点缩小了社会的外延,也局限了人们受教育的范围。相反,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不但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传统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

语言学纲要试题4

语言学概要试题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符号包括( )和( )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3.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接触。 4.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和复综语。 5.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和()。 6.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提出来的。 7.研究语音演变的凭借主要有()、()和()。 8.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决定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音位变体 2.音步 3. 克里奥耳语 4.共同语 5.社会方言 6.语法化 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与联系。 2.区别特征与语音系统平行对称性特点的关系。 3.举例说明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现象。 4.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哪些共同特点? 5.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3分) 1.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2.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形式、意义 2.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社会 4.黏着语、曲折语 5.渐变性、不平衡性 6.柴门霍夫 7.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古代借词 8.语音演变的规律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和地区性) 二、名词解释 1.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就是音位变体。 2.音步是由若干个音节组成的语音单位,表现为语流中大致等距离(登时)出现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一次交替,是语言节奏的体现。音步一般为2—3音节,也可以是单音节或4—5音节。 3.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概要复习重点 1、语言的主观性 语言具有人际互动的功能,说话人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愿,这就是语言的主观性。说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应。 2、论述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语言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1)社会传递功能: 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第一性的,是最基本的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方式 是语言。原因有四:人类社会生活和实践不能没有语言;语言的使用范围很广泛;语言使用最方便;传递信息是思维的结果,而思维以语言为工具。 所以在社会生活之中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方式,这些方式生活中可以不用,使用范围有限,使用方式比较不方便,而且辅助性方式本身就以语言为基础。辅助性方式有:体态语(动作、肢体语言)、交通信号、公用标识、符号公式等,还包括文字。 2)人际互动功能 ①说话人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愿,即语言具有主观性,说 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者行动上的反映。 ②互动传递客观信息或者主观信息 ③语言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时,是以接受者存在为前提的—— 互动的条件(面对面),但是接受者存在其他方式: 书籍、报刊、书信等——以读者为信息接受者(以读者为存在) 自言自语——以自己或某物为信息接收者(想象中) 3、语言能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的能力有机结合即为语言能力 4、举例说明:语言的民族性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语言的差异与民族思维方式特点相关。 1)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差异反应了不同的民族思维中的概念分类差异很大。 例如,人类对光谱的感知普遍相同,但是不同民族抽象为词汇之后的概念 差异很大,除了科学术语之外,语言之间无完全相同的词。再如,汉语之 中的“高”在英语之中对应的有tall、high、long。 2)不同语言的语法系统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思维判断的差异。 汉语中描述“书”的时候,“我去买书了”“书买完了”,两处的书虽然指 代不一样但是表示一样的。但是在英语中“a book”和“the book”之分。 因此不能因为人类思维能力的共同性而忽略语言的多样性。 3) 5、心理现实 心理现实区别于客观现实,贮存在人脑的人对客观现实认知的成果,是客观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计30 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 1 分,计10 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 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 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计30 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 分) 1. 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 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 分) (错) 1. 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 2. 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 3. 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 分) 1.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 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 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 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 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 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 同。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 uncle ”,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 B 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手+纸汉:手纸日:信汽+车汉: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