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学案一单元(1)

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学案一单元(1)

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

1.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3)维护工具:制度。

(4)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秩序,扩大西周的疆域。

(5)局限:诸侯国拥有较大的,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到西周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的形势,的权威受到削弱。

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建”是指国家结构,即西周的“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今称“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封建社会”中的“封建”是指社会形态,即以地主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社会。

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古代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室所生为“嫡”,侧室所生为“庶”,因长子可能庶出,故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

1.神权与的结合。

2.以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探究点一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1)指出史料一图示中同姓与异姓封国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的明显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

史料二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2)据史料二,指出“封建”的弊端。

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影响

①对当时的影响

a.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②对后世的影响

a.中国封建王朝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c.中国的省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探究点二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据史料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三思立,庙不祔姑”的现象。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影响

①积极影响

a.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b.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c.“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②消极影响

a.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

b.等级观念严重。

c.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国家的政治建设。

考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b)

1.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秦王朝。

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秦统一前称“秦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统一之后,称为“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采纳的建议,确定以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郡县制确立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政权的出现,这与分封制下地方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有着根本的不同。

3.皇帝制度的建立

(1)形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自称“”,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特点: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司法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认识:秦始皇确立的“”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带有独断性、的特点;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为基本原则;皇权下的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探究点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史料研读】

史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总揽威权,柄不借下。

——《太平御览》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②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思想: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2)特点

①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③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

④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3)影响

①积极影响

a.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b.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c.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②消极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探究点二郡县制度

【史料研读】

史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根据史料,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2020·1月浙江选考,T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2019·4月浙江选考,T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3.(2018·11月浙江选考,T2)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

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4.(2018·4月浙江选考,T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5.(2017·11月浙江选考,T1)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6.(2016·10月浙江选考,T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官制

1.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以如此之晚,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

B.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

C.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

D.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3.(2020·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量检测)《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此材料中的规定()

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

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

4.(2020·温州选考适应性测试)有学者认为:“既然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味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的认识反映了西周时期()

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B.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C.分封制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

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

6.秦将岭南以南桂阳县(今连州)划归长沙郡,同时将岭南以北的镡城(位于今湖南怀化境内)划归岭南的象郡。这种行政区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促进地区间相互交流的需要

B.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C.平定岭南,扩大领土的需要

D.强化地方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2.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该图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

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

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

3.春秋初年,姬姓小国滕国和任姓小国薛国同时去朝见鲁国君主,滕侯和薛侯在朝见时争地位名次,薛侯说:“我国受封早于滕国!”滕侯回应说:“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最终,鲁公裁决滕国为先。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

A.诸侯国之间的争霸行为频繁

B.血缘亲疏与政治地位紧密联系

C.先封诸侯实力被后封者超越

D.新的政治秩序取代宗法分封制

4.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5.(2020·嘉兴教学测试)“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至祖父母寿终。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D.选官制度

6.(2020·嘉兴选考模拟)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赳赳武夫,公侯腹心”D.“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7.齐厉公残酷暴虐,贵族们发动政变,拥立已去世的胡公之子,杀厉公。其间,胡公之子也战死了。贵族们就拥立厉公之子为国君,称齐文公。这反映了当时()

A.宗族势力能左右政权的更迭

B.小宗之间的权力争夺激烈

C.贵族政治逐步取代官僚政治

D.齐国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

8.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鲁哀公、齐威王等。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嬴政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独尊B.废除宗法制度

C.削弱贵族政治D.强化政权合法性

9.(2020·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地名。弄清这些地名的古今对应有助于我们的历史解释。下列古地名(划横线部分)与今地名对应错误的是()

A.西周时期,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受封于宋地(今商丘)

B.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因位于临淄稷门而闻名天下(今淄博)

C.秦朝平定岭南地区后设置南海等郡以加强管理(今海南)

D.唐朝高僧玄奘历经十几年到天竺带回多部佛经(今印度)

10.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

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11.(2020·台州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下列官职,按其最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同平章事

③卿大夫④司隶校尉

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12.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族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材料二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1)根据材料一,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