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成语典故。过程和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明白本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正真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亲爱的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的脑海中蹦出了哪些人物?(学生举手,个别提问。学生回答:有张飞、刘备、孙权、吕蒙等)大家知道的还真多,这些人物那可都是三国时期的豪杰人物呀!我们说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群英荟萃,其实,三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曹操想方设法争取到关羽。而孙权呢,他此时在周瑜英年早逝之后也急需得到一位文武双全的将才,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故事:《孙权劝学》。

二、板书课题: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2、明确了学习目标,下面请同学们再看课题:《孙权劝学》,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会有哪些疑问呢?

生:劝谁?(蔡丁雨),生:为什么劝?(李文静),

生:怎么劝?(蔡会香),生:结果呢?(黄趁心),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三、开始初读课文

1、师:请大家听朗读课文的录音,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分节奏,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m e ng曰:卿/(q 1 n今)/当(d a n涂(t t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 e!)但当/涉(sh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更(g e 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拜蒙母,结友/而别.

生:(听录音)

2、师:大家听完了朗读课文的录音,再看这些生字你会读吗?(哪位同学读一遍试试)

孰(shu)遂(sui)更(geng)岂(qi)

卿(qing)当(dang)涂(tu)邪(ye)(通假字,耶”

3、师:生字解决了,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停顿,声音要洪亮,

四、先小组自由读课文,然后个别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听了朗读录音,又齐读了课文。现在看哪位同学能单独把课文朗读一遍。在她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听。一会儿评一评她读得怎么样。

生:(朗读课文)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熟练。哪位同学发现她读的有问题请举手?生:我听出:她把“刮目相待”读成了“刮目相看” 。

师:你听得很认真,继续努力呀!

五、细读课文

师:我们读通了课文,还要读懂文意。好,我们这就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同学们在疏通文意时一定要标出你有疑问的地方呀。

生:疏通文意,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师:自己翻译好后,然后四人一组,小组交流讨论,不理解的字、词、句、义,讨论解决。

(老师巡视,学生讨论)老师:通过小组讨论,如果你还有未解决的疑问,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怎么翻译?老师:这句话确实很难,谁来帮他解答?学生: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老师:太好了!博士:大家请看课下注释。把注释给读一下。博士:在古代指官职名称,在古汉中人名、地名、官位、都直接保留,在这里可以直接译成:“博士”。现在指学位。它可是一个古今异义字,大家要记住它!

老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学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什么意思?

老师:谁来帮他?

学生:兄长你怎么知道事情这么晚呢?

老师:你回答的真好!刚才提问的同学你听懂了吗?好,听懂了。大家还有问题吗?

学生:没有了。

老师:你们没有问题了,下面我来考考大家。

解释关键词(看这些关键词谁能解释请举手)

生:(逐个解释)

当涂:当道,当权

岂:难道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吗”

但:只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老师:看来你记得还不错。下一个环节我们开始——挑战自我:看,这些重点句子,谁能翻译请举手?

老师:“蒙辞以军中多务”。谁来翻译?学生: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老师:可以老师:“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谁来翻译?学生: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多)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老师:你翻译的很正确。但,古义:只。(如:范仲

淹的《江上渔者》其中有两句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句话中的“但”也是“只”的意思)在学文言文时,我们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带进来,以便更好地理解。“但” 在古文中通常译成:只。今义是:转折连词。

老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谁来翻译?学生: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老师:他翻译时加了一个主语“你” ,为了使句子更完整。文言文语言简练,在翻译时,有时需要添加词语使句意完整。看来,大家对课文的理解基本可以了。

老师:疏通了文意,我们再来看这篇文章,来解决开头提出的问题,看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老师:劝谁?

学生:吕蒙老师:为什么劝?学生:“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老师:怎么劝?

学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老师:结果呢?学生:“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老师:大家找的答案很准确!说明大家对课文理解的还不错!孙权劝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

师:对非常成功。

老师:此时我想起了北宋词人苏轼站在长江边吟诵的一句词:“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句话写出了江山壮美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本文中这些人物可都是英雄豪杰!孙权:吴国国君;吕蒙吴国大将;鲁肃:吴国

谋臣。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孙权?怎样的吕蒙?怎样的鲁肃呢?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提示:可以从人物身份,语言,心理,情态等方面入手)老师:下面我们来分享自己的见解——品析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先找描写孙权的语句。哪组同学先找到请举手?

生:我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 这句话中我读出了孙权说话时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师:是啊,严肃的孙权。言中有爱。如:妈妈说今天气不好,你必须多加衣服。这句话中就是严中有爱。你能把这句话中的语气读得更好一点吗?来试

再次读: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这次读得很好,真像孙权!我从“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

中读出了孙权的不悦、即对吕蒙的责备。还有想为吕蒙减少压力的意思。

师:很好,你能读出孙权为吕蒙减少压力。说明孙权很关心吕蒙。

生:我从“卿/ 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句话中读出了孙权很会劝人。他能以自身来比,耐心教导,语重心长,更有说服力。

师:说到孙权这个人,我想起了曹操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他对孙权非常赞赏。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当时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溽须。曹操久攻不破。此时,他看到吴军军容整肃。当时孙权只有十九岁。年轻的孙权英武异常。他深为感慨: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孙权一样优秀。后人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

师:刚才大家分析的非常好。孙权在我们心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屏幕:他是一位:非常善劝,又关心下属的明君

师:下面我们再找找关于吕蒙的描写。

生:我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中看出吕蒙对自己的进步感到很自豪!还能看出吕蒙是一个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人。

师:哎呦,我怎么没看出吕蒙珍惜时间呢?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见时间很短,进步很快。师:你真聪明!“三日”是虚数,指几天。他的确进步很快。生:我感觉吕蒙是一位知错能改的人,更可敬的是:他后来的勤奋好学才略大进。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那吕蒙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呢?请看屏幕:吕蒙知错能改,勤奋好学。

师:好!下面谁能谈谈鲁肃这个人生:我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中看出了鲁肃对吕蒙才略进步之快很吃惊,不由得发出赞叹。还看出他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师:你能看出鲁肃的吃惊赞叹,说明你很用心。这是一个感叹句,你读时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生:我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句话中看出鲁肃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

师:那鲁肃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请看屏幕:鲁肃:敬重人才,爱惜人才。

老师板书:孙权一一吕蒙一一鲁肃

老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的细心品读,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请同学们把握好语气和情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会儿看哪一个小组先前来展示。

(1、各小组开始自由分角色朗读。2、找一组同学到台上来分角色朗读。)老师:哪组同学准备好了请举手,这组同学不约而同的举起了手。好,各位英雄请上场!你们先报自己的角色。注意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孙权,你就是吕蒙,你就是鲁肃。开始

(这几位同学开始精心表演)

老师:这几位同学演的很精彩,大家掌声鼓励!看到他们几个精彩的表演,

英雄仿佛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来共同感受英雄气概吧!注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老师:这朗朗的读书声,洪亮整齐。真好听!

老师:同学们,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经过学习让鲁肃赞不绝口,对他刮目相看。这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自哪里呢?

师边说边板书:

孙权劝吕蒙赞学鲁肃

|就

刮目相看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编书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司马光:子,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大家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师:这篇文章不仅内容精彩,还有成语典故呢!大家能找到吗?看哪位同学给大家说一下。

生:成语典故是:“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师:很正确。下面找两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两个成语

师:谁来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生: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XX同学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师:谁能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生: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人,要顾及到别人的进步。

例:上节课,XX同学朗诵的《黄河颂》非常好,真叫人刮目相待!

师:看来今天大家的收获不小啊!

六?感悟反思:

师: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

生: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国君需要学习,大将需要学学习,我们作为学生更需要学习!真是学无止境啊!

师:那当然了,只要我们多“涉猎”,一定能见“往事”,没准还能成为博士呢!

生:生活中要知错就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难免犯错,但要勇于面对,更要善于改正。

师:你理解的真到位。

生:我挺佩服吕蒙的,他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问突飞猛进。不仅说明他聪明,更突出了他的踏实肯干。

师:你也学会推理了。真聪明!

生:我挺喜欢孙权的。有这样一位领导真的挺好的,他不板着脸孔训人,而是讲道理,循循善诱。

师:不错。你更想说的应该是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吧?那老师就努力做到。大家相信我吗?(生笑)

生:(齐)相信!

生:还有,孙权这个当权者很爱才,也很敬才,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江山稳固。

师:真的呀,如果千里马放在你身边你都看不见,最后你还不得成为孤家寡人啊!在这方面,你们的班主任做的就非常好!我们校领导做的也非常好。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学校变的更加美丽了;同学们更加懂事了,学习的劲头

更足了;我们的老师越来越敬业了。我们学校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了!

生:我还觉得,孙权以自身来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无可推辞。所以劝人的时

候,我们也要讲究一点智慧和方法。

师:何止一点呀,多一点智慧就会多一份胜算!当然要多多的智慧,就得多多的读书呦。否则一切都是枉谈。

生:鲁肃也不错,他像大哥,对吕蒙的进步大加赞赏,很真诚,也很有礼貌。

师:是啊!有了鲁肃的鼓励,吕蒙进步就更快了,那简直是突飞猛进”啊给点阳光就狠狠的灿烂一把。看来咱们也得多给他人一些鼓励,让身边的人也灿烂灿烂。大家说好不好?

生:(齐说)好!

师:我们再看这篇课文,本文主要围绕哪个字来写?

生: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师:对。吕蒙从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给他的学是分不开的,那么吕蒙前

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师:(小结)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原因有二:刚才同学们已经回答过,其一是学”勤学使他的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其二,他有个好国君。是啊,孙权的善劝、关心、期望是吕蒙发生变化的必要外因。其实更重要的是吕蒙自己能知错就改,发奋学习。有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在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引领我们进入知识的大门。同学们,你们愿意进去吗?

生:愿意。

师:那么进去之后,你们能像吕蒙一样勤奋学习吗?

生:能。

师:孙权劝成功了,看来我也劝成功了!老师今天真高兴!同时希望同学们学习天天进步!生活阳光灿烂!

师:这篇课文到此我们就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收获不小,愿这些美丽的收获,伴你走过青春年华,一路美丽!最后我们再次齐读课文,重温孙权的善劝, 吕蒙好学的精神。愿这些英雄人物陪伴我们一路前行!

生:齐读课文。

最后给大家布置个小作文:请看屏幕,根据图上的内容请大家编一个小故事。

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吕蒙赞鲁肃

司马光

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张翠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检测预习,掌握学情 (1)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及更.刮目相待()(3)、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刮; 3、小组互相评价,自主更正记忆 4、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5.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字音,卿(qing)涉(she)孰(shu)遂(sui)(为wei更geng)多音字; 6.齐读课文; 7.小组内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8、指名朗读,其他人倾听评价 9、学生结合注解自主疏通文意,教师观察、巡视、指导 10.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 泸南中学:殷春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此词,导入新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诵读课文,品评人物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在自由朗读后,挑战无标点而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生挑战后,明确停顿,再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根据情景,补充对话。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揣摩语气。 权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曰:“______________。”(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曰:“______________。”(蒙乃始就学)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齐读课文,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提示: 初,权谓____曰:“卿今____掌事,不可不学!” 蒙_____军中多务。 权曰:“孤______卿治经为____邪! 但当_____,见___耳。 卿言___,___若孤? 孤常___,自以为____。” 蒙乃___。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_____,非复_____!” 蒙曰:“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大兄________!” 肃遂拜___,____而别。 三、大胆想象,深入探究 “刮目相待”后,请结合文章最后一句,想象鲁肃有何表情、动作、语言?这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1.请用“伤仲永,我悟到;赞吕蒙,我懂得。”的句式,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

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2020年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 《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提供了《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同学们给更好学习。 【设计意图】 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教学创意: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重点: 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

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方法:自由放声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 二、积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 方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 (以自行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 以下词需要强调: 实词:谓当涂涉猎见就过 虚词:以岂但若乃及即更何遂 人称:卿孤孰 古今异义:博士往事 语气词:邪耳乎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师示例,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 1.三个段落示结构 根据情节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就是事件的三个阶段,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这三个段落是: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 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 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 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 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 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 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 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 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 (qīng) 孰(shú) 涉猎(shè) 为博士(wéi)

遂(suì) 更( gēng) 邪(yé) 4、指名学生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3)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

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经典教学案例(孙权劝学)

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经典教学案例(孙权劝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卿、当涂、务、博士……”等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品味文章中传神的对话。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内容,通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 章内容和主旨。 2、能够运用“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等词语。 情感目标: 1、学必有得,刻苦治学,提高自身修养,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重点语句的翻译。 3、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谁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学 生)背诵。(教师)朱熹在这首诗后两句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告诉我们多读一些好书,会让自己的思维 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作为吴国的开创者孙权,深 深地懂得这一点,因此,他劝勉他的爱将吕蒙要读书学习。今 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孙权是如何劝吕蒙的。板书《孙权劝学》(二)司马光及作品 司马光,谁能讲一讲有关司马光的故事。(学生讲述)司马光自 幼神童,长大后成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并主持编纂了《资 治通鉴》。这本流传千古的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这本 书取名《资治通鉴》。 (三)整体感知 1、初读。第一遍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试着读一读。 2、再读。第二遍,指名读,正音。 当涂 ...... ..孰.大有所益 ....非复吴下阿蒙 3、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 4、齐读让学生齐读课文。 5、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6、讨论归纳:孙权劝吕蒙读书学习,吕蒙大有长进的事。

《孙权劝学》【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一一吕蒙就学(略写)一一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 表示反问语 气,译为 “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 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5.提冋: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 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

4 孙权劝学 【课前导入】 导入一“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何等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则阐述了学习须“勤奋”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学习的文言文——《孙权劝学》。 导入二《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答:吕蒙) 是的,但吕蒙年轻的时候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后来怎么会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如何做的。 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己于国都意义重大的道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朗读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最终实现美读课文的目的。

2.表演法。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探究法。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何等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则阐述了学习须“勤奋”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学习的文言文——《孙权劝学》。 二、基础积累 1.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及其作品,请看大屏幕,完成填空题。 (多媒体显示) (1)司马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2)《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该书是一部______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共1 362年间的史事。 (学生完成,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学生识记) 明确:(1)君实北宋政治史学 (2)资治通鉴编年战国五代 2.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你会读下面的字吗?请看大屏幕,给加点的字注音。 (多媒体显示) 卿.今当涂掌事( ) 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 ) 孰.若孤( ) (学生完成,互相订正。教师出示正确注音,学生练读) 正确读音:qīnɡ yé shè shú 3.文中有很多文言知识你掌握了吗?请看大屏幕,完成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卿今当涂 ..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但当涉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见往事 ..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

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经典教学案例(孙权劝学).docx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经典教学案例(孙 权劝学).docx 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卿、当涂、务、博士……”等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品味文章中传神的对话。 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内容,通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 主旨。 2、能够运用“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等词语。 情感目标: 1、学必有得,刻苦治学,提高自身修养,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重点语句的翻译。 3、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谁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学生)背诵。(教师)朱熹在这首诗后两句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告诉我们多读一些好书,会让自己的思维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作为吴国的开创者孙权,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因此,他劝勉他的爱将吕蒙要读书学习。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孙权是如何劝吕蒙的。 板书《孙权劝学》 (二)司马光及作品 司马光,谁能讲一讲有关司马光的故事。(学生讲述)司马光自幼神童,长大后成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这本流传千古的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这本书取名《资治通鉴》。 (三)整体感知 1、初读。第一遍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试着读一读。 2、再读。第二遍,指名读,正音。 当.涂孰.大有所益.非复.吴下阿蒙 3、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 4、齐读让学生齐读课文。 5、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6、讨论归纳:孙权劝吕蒙读书学习,吕蒙大有长进的事。 (四)译一译,想一想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品)

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 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 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 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这回, 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 —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 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q ing)涉猎(sh e)为博士(w ei)遂(su 1)更(g盹)邪(y令 4、指名学生读 5 、学生齐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4)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指出“学” 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 (生答:通过吕蒙于鲁肃的论议。学生齐读二人的对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鲁肃说话时的神态语气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 一、入境发问 教师口述劝学的故事,创设情境,学生针对劝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下: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古代有一个人,去劝另一个人读书,偏偏他要去劝的这个人是一个依靠无数次的浴血拼杀而获得提升的武将,而且是一个极不喜欢读书一提起读书就头痛的武将,面对这样一个劝学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吗? 这里发问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真诚的面对学生的发问,机智的处理学生的问题,将学生的问题整合为有序、有机的“资源”,实在地纳入整节课的学习中。 二、文意释难(第一次合作) 1.自主读课文。 2.分工解读文意。 全文有两个对话的场面,左边的同学合力译读第一个场面,右边的同学合力译读第二个场面。要注意:一读懂文章写的内容,二你是怎么读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三你还有什么问题?有疑问的能够问老师。 学生小组合作译读,教师巡回参与。相机点拔学生,指导学生使用已学的文言知识来解决这里的问题。 3.交流共享。交流共享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读懂内容。 三、赏文解“疑”(第二次合作) 1.齐读课文。 2.明确已解及未解的“疑问”。 课前学生提出的疑问中哪些是通过译读已经解决了的,答案是什么?哪些是通过译读还没有解决的,答案又是什么? 3.小组讨论未解决的疑问。 4.全班交流解决。 此部分内容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要能迅速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反应,引导学生集中大家的智慧将所提的疑问予以解决。同时,鼓励学生依托文本发表自己的见解。相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当然,教师能够作一些事前的设想,如考虑到学生最难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孙权和吕蒙在劝与被劝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 四、体验对话(第三次合作)。 有一部分体校的学生,他们刻苦训练,一心想着在全国运动会、亚运会、奥运会上拿冠军,可提起学习语数外等文化课来,就没兴趣,请你们来劝一劝他,让他也学起来。第2-4人为一小组,共同研究出一份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 教学实录 师: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古代有一个人,去劝另一个人读书,偏偏他要去劝的这个人是一个依靠无数次的浴血拼杀而获得提升的武将,而且是一个极不喜欢读书一提起读书就头痛的武将,你们说这件事有难度吗? 生(齐):有。 师:别人能听他劝吗? 生(齐):不一定。(也有答“不能”或“能”的。) 师:是啊,这件事难度确实很大,别人很可能不听他劝。叫我们去做这样一件事,可能不太有人愿意,不过还真有一个人愿意做这件难度很大的事呢,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谁劝谁?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的?他为什么要劝这个武将?

4孙权劝学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4孙权劝学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 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更:重新。 4.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生边梳理边完成,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三个字音:当、为、更。 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

课文分析: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学生查字典,理解“吴下阿蒙”和“刮H相待”两个成浯的含义: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根据注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 2.教师落实重要词句。 主、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孙权劝学”。 L 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卿言……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四、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 思考讨论: 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说明: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 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淡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味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写的是什么故事吗?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试想一下,如果他长大后再勤奋学习,那么他会有所成吗?今天,我们学习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简介作者中及《资治通鉴》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参考课后注解1)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味 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词句见学案) 1、请学生试读课文(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纠正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 二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除课后注释外的重点词句或疑难字词(含学案中要求注释的字词)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互助解决。 3、请同学翻译课文。 (文中两个成语的含义是: 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不好读书的吕蒙,泛指人学识短浅。 刮目相待:改变旧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三读精读课文,品味对话,分析性格 1、思考:孙权是如何劝学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不悦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中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初、见、过、更”等,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诵,复述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可进行比较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开卷有益” 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2.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 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后记鲁教版五四制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后记 一、背景案例: 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之一。学生讨厌学,老师害怕教。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调动教师讲授文言文的热情,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矛盾,即解决字词与赏读课文之间的矛盾。如果花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则出不了“彩”;如果一味地赏读课文,又成了绣花枕头;两者兼顾,则疲于奔命。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出新,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值得庆幸的是,上学期到洋思中学学习了半天,听了一堂公开课《孙权劝学》。回来后,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察觉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其中一条出路:努力上出文本价值,体现文言文的文化气息。 二、案例描述: 以下是我的教学案例: 《孙权劝学》 (一)、导入: 出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让学生齐读两遍。 师问:读出意思来了吗?这句话最早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板书:吕蒙) (二)、解题: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个填空题。ppt出示:孙权劝(谁)学习(什么),结果(怎样)?引出话题。 (三)、了解《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短小精悍,告诉我们一个似乎人人知道却又经常被人们遗忘的道理,其实在《资治通鉴》里面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如(出示学生熟知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作者司马光编纂本书的目的: 出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让学生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出示关于《资治通鉴》的介绍 (四)、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语气,读懂文意。 1、请一位学生读。 2、其他学生评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顺。有些不到位的可以由教师最终明确。 3、学生试读(ppt出示去掉了标点的课文,可以请学生试着挑战) 4、全班齐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语气) (五)、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课《孙权劝学》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积累“谓、当涂、以、岂、孰若、但、涉猎、及、见事”这九个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3)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生参照注释及相关资料,师提示,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⑵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异同,扩充知识面,指导学生学习剪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 3、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写的是什么故事吗?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试想一下,如果他长大后再勤奋学习,那么他会有所成吗?今天,我们学习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简介作者以及《资治通鉴》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参考课后注解1)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味 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词句见学案) 1 、请学生试读课文(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纠正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 二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