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选注》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选注》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选注》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选注》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选注》

晚明小品在现代文坛上时来运转,与周作人的揄扬推重颇有关联。在为沈启无所编《近代散文抄》(人文书店1932年)作序时,他就批评“向来不大看重或者简直抹杀明季公安、竟陵两派文章”的偏见,着力表彰该书“精密选择,录成两卷,各家菁华悉萃于此,不但便于阅读,而且使难得的古籍,久湮的妙文,有一部分通行于世,寒畯亦得有共赏的机会”(《〈近代散文抄〉新序》),对弟子的辛勤辑录极为称许。而此后刘大杰《晚明小品集》(北新书局1934年)、施蛰存《晚明二十家小品》(光明书局1935年)、王英《晚明小品文总集选》(南强书局1935年)、阿英《晚明小品文库》(大江书局1936年)等陆续问世,又进一步掀起了购读的热潮。图1/3 《晚明小品选注》周作人在1937年初春也买了一部刚出版的《晚明小品选注》,原以为“得有选本新著亦正慰情胜无耳”,不料翻阅之后却有些懊恼,“未及遍读,只挑了袁中郎的几首游记来看,觉得未能满意”(《读〈晚明小品选注〉》,载1937年5月6日《益世报》)。此书由商务印书馆在前一年发行,周氏虽未点名道姓,但矛头所指无疑正是其编者朱剑心。平心而论,朱氏并未敷衍其事,不仅参考过众多明清别集、总集,以及沈启无、刘大杰、施蛰存、王英等现代各家选本,为了便利读者,还煞费苦心地为每篇选文添加注释。他在《叙

例》中郑重说明:“本书注释,力求简明。然一字之疑,必探其本;一句之晦,必竟其源。间有考检不获,则注明‘未详’二字。”谦抑之余也不无自矜。在后来的回忆中,他仍自诩道:“这些‘选注’工作,本来无足轻重;但我却也藉此寄托了一些怀抱,相当的用了一番苦功。这可以说是我研究学问的开始。”(《我的读书与写作》,载1943年《古今》第十七期)可惜吃力不讨好,正是这些注释引发了周作人的质疑,因为在他看来,“笺注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朱氏所言“说得很好,可是做到很难”。图2/3 周作人周作人的措辞看似轻描淡写,可随后所举的例证,确实都存在编者难辞其咎的硬伤。例如袁宏道(中郎)在《西湖一》中提到“觅阿宾旧住僧房”,朱氏注云:“阿宾,谓唐骆宾王。旧传宾王尝亡命为僧,住锡西湖。”周氏谓其牵强附会:“案骆宾王虽然传说曾在灵隐寺遇见宋之问,这里的阿宾却并不是他。《解脱集》及梨云馆本都云阿宾,袁小修所编中郎全集中独改作小修二字,可知阿宾即是小修的小名也。”袁宏道诗文集版本繁复,体例及内容多有不同。尤其是其弟袁中道(小修)在编订全集时,“稍去其少年未定之语”(《袁中郎先生全集序》),做过一些删订润饰,因而与其他各本略有出入。周作人通过不同版本的相互比勘,便发现“阿宾”本是袁氏兄弟私下的昵称。——其实还有更直接的证据,袁宏道《喜逢梅季豹》诗中有“宾也旷荡士”句,自注中早就提到:“宾,小修小字。”足证周氏所言

非虚。在随后撰写的《读〈解脱集〉》中,周作人再次提到

袁宏道“诗文中又常提及阿宾,偶尔见之亦觉得有风致。中郎殁后,小修为订定全集,乃于其《西湖一》中改去觅阿宾旧住僧房一句,此等处均颇有情趣,思之亦复可笑可喜也”(载1938年7月2日《晨报》,后收入《书房一角》),看来对自己能读书得间相当得意。朱剑心大概并不知晓周作人的批评,其书在1947年更名为《晚明小品文选》,列入商务印书馆“中学国文补充读本”中重印,却没有做任何修订。他后来

细致研究过古人各种称名方式,曾掷笔兴叹道:“单是一个人的姓名,是多少简捷了当的事,却偏有这许多纷繁变化的称引,在文章里面杂乱的用着。我人生于后世,若是读书不广,看到一个古怪的人名,简直连查考也无从着手,对于这种纷繁变化的称引,真的只有‘哭笑不得’。”(《中国人名之繁称》,载1941年《世界文化》第二卷第五辑)倘若知道自己对“阿宾”的理解也只是望文生义,想必更要“感慨系之”了。图3/3 朱剑心尽管周作人在指摘朱氏时早已声明:“不佞

自己不能做选注工作,却来多说风凉话,自知不该,唯正因看重此种工作有益于人,故愿有所助益,贡其愚得。”抱着与人为善的初衷。但在旁人看来,其前提居然是“未及遍读,只挑了袁中郎的几首游记来看”,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不过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在晚明作家中,周氏最欣赏的便是公安派袁氏兄弟。他在早年就推崇“公安派的人能够无视古文的正统,

以抒情的态度作一切的文章,虽然后代批评家贬斥它为浅率空疏,实际却是真实的个性的表现”(《〈杂拌儿〉跋》)。1932年应邀至辅仁大学演讲时,他更指出:“从现代胡适之先生的主张里面减去他所受到的西洋的影响,科学、哲学、文学以及思想各方面的,那便是公安派的思想和主张了。而他们对于中国文学变迁的看法,较诸现代谈文学的人或者还更要清楚一点。”(《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二讲)甚至认为:“胡适之的所谓‘八不主义’,也即是公安派的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和‘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的主张的复活。所以,今次的文学运动,和明末的一次,其根本方向是相同的。”(同上第四讲)经过反复“正名”,此前一度被妖魔化的公安派俨然成了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作为公安派中最具影响的作家,袁宏道的名声更是扶摇直上。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就先后有中国图书馆出版部、大方书局、世界书局、国学整理社、广益书局等出版过他的诗文集,最知名的则是时代图书公司于1934年至1935年间推出的《袁中郎全集》。此书虽由初出茅庐的刘大杰负责校编,背后阵容却相当强大,不但由林语堂担任校阅并撰序,还另外约请周作人、郁达夫、阿英等名家赐序推介。周作人在序中特别强调“中郎是明季的新文学运动的领袖,然而他的著作不见得样样都好,篇篇都好”,“我想他的游记最有新意”(《重印袁中郎全集序》)。他在批评朱剑心时聚焦于袁氏的游记,由此看来,实属必然,正与此相

应。刘大杰的整理本如此兴师动众,固然便于造成轰动效应,但也容易激起别人的反感。鲁迅就对其错谬屡屡讥嘲:“并不艰深的明人小品,标点者又是名人学士,还要闹出一些破句,可未免令人不遭蚊子叮,也要起疙瘩了。”(《点句的难》)“人古而事近的,就是袁中郎。这一班明末的作家,在文学史上,是自有他们的价值和地位的。而不幸被一群学者们捧了出来,颂扬,标点,印刷。”(《骂杀与捧杀》,两文均收入《花边文学》)周作人受人所托,当然不能像其兄长那样去拆台,但在序言里也委婉地提到:“重刊《中郎集》,鄙意以为最好用小修所编订本,而以别本校其异同,增加附录,似比另行编辑为适宜。”而他也正是通过“以别本校其异同”,才轻而易举地纠正了朱剑心的讹误。古人云:“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即便只是小品,又岂可小视哉!

周作人的童年与其创作

很多独具风格的文学大家,他们创作风格的形成,往往与其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有的甚至就为童年的经历所决定。冰心,这位向读者心田播洒甘露的爱的使者,她的包容人类的爱的哲学的最初源头,无疑来自那哺育她健康成长的充满脉脉温情的家庭,来自那伴随她度过童年时代的浩瀚无际的大海;丁玲,这位以执拗乖僻的莎菲形象震惊大革命失败后的寂寞文坛,以后不断以创作或人生经历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的个性解放的顽强斗士,她的义无反顾的叛逆精神,她对个性自由“飞蛾扑火,非死不止”般的执着追求,则与她的童年时家庭败落后寄人篱下的痛苦经历,与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母亲对她的言传身教和潜默化直接相关;郭沫若、郁达夫、巴金、萧红的情况也莫不如此。(《从周树人到鲁迅》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K825.6)当然还有鲁迅,他的刚正,他的睿智,他的深刻,他的犀利,乃至他的孤独,多疑,他的峻急,都与他的童年息息相关,与他家庭的败落息息相关。那么,与他拥有相同的客观童年的周作人又有怎样的感受与经历呢,这又对周作人后来的创作有着什样的影 响呢? 童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太重要了,正如孙犁所说:幼年的感受,故乡的印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 非常重要的东西,正像母亲的语言对婴儿的影响。这种影响和作家一同成熟着,可以影响他毕生的作品。它的营养,像母亲的乳汁一样,要长久地在作家的血液里周流,摸也抹不掉。(《孙犁文论集·鲁迅的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所以,要了解周作人这位作家,不能不走进他的故乡他的家庭,他的 充满温馨与苦难的童年。 周作人,生于绍兴古城一个名门望族。这是个古老的家族,相传为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之后。周 氏家族在清乾隆年间曾鼎盛一时,拥有良田万亩,当铺十余所,为绍兴古城的巨富。但随着人丁繁衍,财产分离,加之族人多效奢侈,家族遂日渐中落。到周作人降生时,他家所属的兴房一支还有水田四五 十亩,尚可称作小康之家。周作人的曾祖父周苓去世较早,生前除了好种兰花外,没有什么作为。他的祖父周福清则从小励志好学,因家中无力延请塾师,就同族所设的书塾中去旁听。刻苦努力,有秀才到 举人,进而进士,最终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外放到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周作人的父亲周伯宜,20岁中秀才。母亲鲁瑞亦出身名门,其父鲁希是个举人,做过户部主事。周家就是这样一个有名的书 香门第宦官之家。但周作人家的生活主要靠他们在天下田产的收租和其他一些收入来维持,祖父的官奉 实际上还不够他个人的用度。 周作人就被放置在一个没落又充满书香气息的官宦家庭里。较好的家庭条件为他提供了收到较好 的教育的可能性,于乡村经济的血脉关系又使周作人能经常地走出家门在自然的社会形态里潜移默化 地了解社会和人生。世纪末的没落和伤感气息构成了他敏感善思的精神土壤。(《苦境故事周作人传》雷启 立上海文艺出版社P2) 周作人小的时候,非常乖,又因为经常生病,大人对他照看的十分小心,不让他随便乱跑。即使偶 尔出去玩,他也总是跟在大阿哥鲁迅的后面,很少自己瞎逛瞎闹。他喜欢在别人玩闹的时候,静静地站 在一边,歪着个大脑袋看着想着,有时候,甚至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久而久之,与同龄孩子相比较起来,周作人显得相对的胆小、懦弱、温驯而且懂事。周作人的童年趣事实在没有什么可记录的。他自己在回忆录里技术早年生活的时,也多讲一些读书的事,似乎他一生下来就是为了读书。周作人的童年生 活里似乎还缺乏一份孩子应有的天真和烂漫。同于鲁迅相比,兄弟俩更见出不少差异。鲁迅小的时候,无论是跟着祖母猜谜语还是听常妈妈讲故事,还是描肖像,才桑葚,不麻雀,偷蚕豆,看社戏,甚至带 头闹别人的私塾,都透着一个英气勃发的少年的顽皮和可爱之处。比起来,周作人的童年几乎是乏味极了:那些顽皮的勾当,他要么根本就不参加,即使参加了,也只有跟班的份儿。另外,鲁迅的长子意识,他对于周作人尽他大阿哥保护和榜样的责任和义务。周作人也乐于跟在呵护着她的兄长后面,以一种崇 拜和羡慕的眼光看着大阿哥的一举一动。也许不能不说这样的一种东西造成了周作人独特的性格,以至 于多年后,周作人温和甚至于软弱,以致其作品的风格平和冲淡。如其日后创作的散文中一些青涩往事 的回忆的《初恋》《娱园》《怀旧》等作品。普淡的文字,简单的风格,却处处体现出真情的存在。 童年的性格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此后性格发展的基础。在周作人的童年还有另一件事:由 于其祖父科场行贿案而造成的家庭败落是周作人的童年的一大转折点。祖父科场案发,被迫入狱,后来

品《苦雨》 浅谈周作人的小品文的艺术特点

品《苦雨》浅谈周作人的小品文的艺术特点 ------你姐姐的名字 内容摘要:近来得闲,小品一下周作人的《苦雨》,惊叹其以一种如清风般的书信体自然地表达自我情感,与他人无关,就如他最后写的“倘若有人说这所记的只是个人事情,与于人生无益,我也承认,我本来只想说个人的事情,此外别无意思”,颇具文人味道,抒发个人的寂寞和忧郁、爱好和兴趣,表现出闲适隐逸的情思。 关键词:周作人苦雨浪漫主义想象现实之苦苦雨翁 《苦雨》是一篇“借物咏怀”的文章,“苦雨”很能代表当时作者的心境,借着回忆、想象以及叙述,各种各样的“雨”被搬到笔下,写得相当自如,而整篇文章始终笼罩在淡淡的哀愁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的是“书信体”,借着这一“私人化”文体,叙述更显得娓娓而谈。文章也很能体现周作人文章的特点,所用材料都是一般情况下不入诗文的,而他都能写出味道来,自有其过人之长。文章写得似有意似无意,似有意思似无意思,所谈的确都是“私事”,又在结尾若有所指若无所指,凡此种种,皆为典型周氏风格。 《苦雨》堪称周作人的代表作——“雨”与“风”一起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单位)意象”,以此为文题或书名的就有《雨天的书》、《雨的感想》、《风雨谈》、《风雨后谈》……等等,《苦雨》即是第一篇,而且似乎成了周作人的传世之作。周作人自己也以“苦雨”题名书斋,称号“苦雨翁”,“苦雨”遂与周作人其人其文混然一体而不可分。文题曰“苦雨”,“雨”是客观景象,“苦’是主观感受,不同的主、客体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意象。文章即由此谈起。于是,就有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的“梦似的诗境”,“一叶扁舟”在“暴风雨”中滚浪行进的“危险极也愉快极”的豪情,以及“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进行”的快感。 以上三种“意象”,我们或许可以用“喜雨”二字概括,正与文题中的“苦雨”形成对比,而且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或悠然或壮阔的诗的境界。但作者却一语点破:“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原来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乌托邦的想象(幻像)。“或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末可知”,这才是真实的现实。在前面一连串的“佳趣”、“风趣”、“愉快”、“亲近”、“悠然”、“快哉”的“喜”词之后,第一次点出“苦”字。这才自然地转入据说“叫我十分难过”的“这几天的雨”,“苦”字仍暗含其中。这现实的(非想象中的)“雨”确实已经没有半点浪漫主义的诗情,却给人带来灾难,至少是不便,例如“将门外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给“梁上君子”以可乘之机之类,也让人心烦,夜里不断为单调的雨声吵醒,“睡的很不痛快”,至于雨后劫余的书籍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之让人“不愉快”,“涨过大水后的普遍的臭味”,更是毫无美感可言。周作人平静地叙述着这一切,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幅真实极了,也现实极了的无美感可言。周作人平静地叙述着这一切,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幅真实极了,也现实极了的人生图景,语气中略含几分幽默(如说“梁上君子将去川岛‘佢们’的窗下窃听”之类),也是对处于日常生活的困境中,有着凡人的苦恼的人自身的一种调侃吧,而那个“苦”字确也更加浓重了。但周作人笔锋一转,却引出有两种人“最是喜欢”的话题来。文章的气氛又由“苦”转向“喜”。哪两种人呢?“第一是小孩们”,“第二种”却是“蛤蟆”,这样的并列已经够有意思,而周作人不仅对小孩子们喜欢嬉水有几乎是感同身受的深切体验与理解(更确切地说是欣赏),而且对于蛤蟆吠声之美,以及“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的心情的揣度,竟至于如此真切,实在令人惊异。但这正是周作人之为周作人的原因,在他的观念中,人(特别是包括儿童在内的自然形态的人)与生物原是沟通合一的,

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

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 摘要本文运用历史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形成周氏散文风格有影响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影响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二是中庸调和的基本哲学思想;三是悲观乐生的趣味人生观和美学观及其对散文艺术的独特理解。核心是他的隐士性格,这是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散文叛徒隐士中庸趣味 周作人曾说:“戈尔特堡批评蔼里斯说,在他里面有一个叛徒与一个隐士。这句话说得最妙:并不是我想援蔼里斯以自重,我希望在我的趣味之文里也还有叛徒活着。”[①]其所言叛徒与隐士正是先生夫子自道,他把它们比作盘踞于心中的两个鬼——“流氓鬼”和“绅士鬼”,它们在那里指挥他的一切言行,有时流氓占了优势,便跟它们去彷徨,但是他将真正撒野,如流氓之“升天堂”的时候,绅士大抵就出来高叫“带位,若即带位![②]由此可见,叛徒与隐士,流氓鬼与绅士鬼杂糅交融正是他复杂人生的真实写照。他的叛徒性格使他的散文在早期能积极入世,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封建礼教,深刻思考中国国民性问题,张扬思想启蒙的大旗,致使早期散文呈现出“浮躁凌历”的不平淡之气,而他的隐士性格又使他的“生活态度时时有变动,安能保持十三四年之久乎?”[③]1928年以后,随着他的生活态度的变化,他的“思想益销沉耳”,他的散文更加崇尚

平淡、朴实的闲适的风格。而二者的相互消长,直接影响到他的散文风格由“浮躁凌厉”向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变化,尤其是隐士性格的影响贯穿了他的整个散文创作,即使是早期的“浮躁凌厉”之作也只是“论之旨,折情就理,唯以和顺见长”,较之于鲁迅锋利泼辣的文风,要显得平淡朴实而舒缓,因此,隐士性格是直接形成其一以贯之的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关键。 一 周作人认为:“中国的隐逸都是社会或政治的,他有一肚子理想,却看得社会浑浊无可实施,便只安分去做农工,不再多管,见了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却是所谓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想了方法留住他。”[④]我们从周作人这段话中可以明白,隐逸思想大多出现在胸怀社会或政治理想的人身上,而这种人在经历了一阵动荡之后,对社会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而后才消极遁世,这就是中国式的隐士,与西方自救灵魂的隐逸有明显的不同,它在周作人的身上就具体表现为“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矛盾。 这种胸怀社会或政治思想而不得志的被迫隐者,一旦遇到足以展其志的客观条件时,他可以振奋起来,起一定的进步作用。早期的周作人怀着探寻富国强民之路的社会理想,“逃异地,走异路”,到南京求学,而后又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并掌握了大量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了富国强民,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贸易盛,工业兴“而精神萎缩”,仍不免有“坐致摧残”的危险。因此,他十分重视国民性的改造问题,注目于思想启蒙运动,举着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反对封建伦

朱自清散文春诵读及赏析

朱自清散文春诵读及赏析 导读:《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据陈杰同志考证,《春》最早发表在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下面是朱自清散文春的诵读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

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 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赏析: 记不清自己是何时读过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手翻开一书,发现了这篇原来已经深印在我记忆深处的文章,一颗被春风吹醒的心便沉醉在春的美妙世界之中了。 《春》一文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本文第一、二节写了春天来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起的作用。第三、四、五、六节是分述部分,第三节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了春草活泼调皮的样子;第四节描写了春风中温柔的柳枝,混合的气息,鸟儿的歌喉,牧童的短笛;第五节描绘了朦胧安详的如诗如画的春雨美景;第六节写了春天里,人们赶趟儿似的,一个个出来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第七、八、九节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 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文艺学复试笔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50% 中国当代文学史5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5%,共计10% 中国当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5%,共计10% 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10%,共计20% 中国当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10%,共计20% 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1小题,各计20%,共计20% 中国当代文学史1小题,各计20%,共计2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1917~1927)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冰心“春水体”或“繁星体”小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周作人作品讲解

周作人作品 翻译作品: 古希腊喜剧《财神》(阿里斯托芬作)、《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全译本、古希腊悲剧《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翻译);日本现存最古的史书《古事记》、滑稽短剧《狂言选》、平安时代随笔代表作《枕草子》、滑稽本《浮世澡堂》(日文《浮世风吕》)和《浮世理发馆》(日文《浮世床》)等。 他应邀校订北京翻译社的《今昔物语集》本朝部译稿和丰子恺的《源氏物语》全部译稿(与钱稻孙合作)。 他觉得毕生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译作是用古希腊语(和罗马帝国希腊化地区当时流行的新约希腊语;通用希腊语不同)写作的古罗马叙利亚作家、哲学家路吉阿诺斯的作品选《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作品: 1、《欧洲文学史》 【图书简介】- 欧洲文学史 一九一七年四月,经鲁迅推荐,周作人进入北京大学国史馆工作。九月被聘炎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馆编纂编辑中,开始撰写《近代文学史》与《希腊文学史》讲义,合而为《欧洲文学史》,一九一八年十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入“北京大学丛书”。全书约十万言,分希腊、罗马、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十七十八世纪三卷,为“我国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讲义”,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文学史建构之典范”,“颇有见解的学术专著”。吴宓评价本书说:“盖自新文化运动之起,国内人士竞谈…新文学?,而真能确实讲述西洋文学之内容与实质者则绝少(仅有周作人之《欧洲文学史》上册,可与谢六逸之《日本文学史》并立),……。”陈平原评本书说:“……是过去十年间阅读欧洲文学及文学史著作的一个总结。具体论述或许不够深入,颇有将前人成果…拿来作底子?的,但毕竟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这一借…调和古今?而寻求新生命的文学理念,在其日后的社会及文学实践中,得到自觉地凸现。” 2、《近代欧洲文学史》 《近代欧洲文学史》是新近发现的周作人著作,此前从未公开出版。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此书原是当年在北京大学的讲义。周作人《近代欧洲文学史》之目标,不在“客观描述”欧洲文学之来龙去脉,而在开启中国自身之“人的启蒙”。其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是所谓“希腊情结”。欧洲千年文学进程,被作者描绘为“希腊精神”之丧失与回归的历史,丧失期尽述其内涵之潜在生命,回归期则尽列其发扬光大之所在。所以本书被定性为“六经注我”之作,开启“中国启蒙文学”之作,“典型的以文学形式出现的自然人性论的教科书”。被定性为“进入周作人思想世界的金钥匙”,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所具有的广阔的文化视野。后来他以提倡“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此不无关系。

朱自清名篇绿及其赏析

朱自清名篇绿及其赏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现代名家散文欣赏 朱自清名篇《绿》及其赏析 绿作者:·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便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

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赏析: 《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文章不仅取题为《绿》,也用“绿”自然地将全文勾连在一起。

周作人作品

周作人作品 1936 年 山本书店《北京の果子》 1938 年 改造社《周作人随笔集》 1939 年 文求堂《中国新文学の源流》 1940 年 冨山房《周作人文芸随笔抄》 1940 年 创元社《瓜豆集》 1944年実业之日本 社 《结縁豆》 1955 年 筑摩书房《鲁迅の故家》 1973 年 筑摩书房《日本文化を语る》 1998年骏河台出版 社 《水の中のもの―周作人 散文选》 2002 年 平凡社《日本谈义》 2002年新风舎《鲁迅小说のなかの人 物》 其他译本 日语《现代小说译丛》《黄蔷薇》 《陀螺》 《现代日本小说集》《乌克兰民间故事集》

《古事记》 《狂言选》 《枕草子》 《浮世澡堂》(日本语《浮世风吕》)《浮世理发馆》(日本语《浮世床》)《现代日本小说集》(与鲁迅合作)《如梦记》 《石川啄木诗歌集》 《两条血痕》 古希腊语《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希腊拟曲》 《财神》(古希腊喜剧) 《希腊神话》 《伊索寓言》(全译本)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古希腊悲剧) 英语《域外小说集》(与鲁迅合作)《红星佚史》 《现代小说译丛》(与鲁迅合作) 作品一览 《欧洲文学史》《近代欧洲文学 史》《谈龙 集》 《艺术与生 活》 《雨天的 书》 《儿童文学小论》 《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 流》 《谈虎 集》 《鲁迅的故 家》 《夜读 抄》 《知堂回想录》 《自己的园地》《鲁迅小说里的人 物》《瓜豆 集》 《周作人书 信》 《苦竹杂 记》 《书房一角》 《老虎桥杂诗》《鲁迅的青年时 代》《永日 集》 《药堂杂文》《苦茶随 笔》 《过去的工作》 《知堂乙酉文编》《周作人文类编》《木片 集》 《苦口甘口》《秉烛 谈》 《风雨谈》 《药味集》《周作人散文全 集》《看云 集》 《知堂书话》《立春以 前》 周作人自编文集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 前言 以往提到周作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其在政治上的偏离,直到上学期偶然借阅了钱理群所著《周作人》传,莫名的被这个追求平淡、孤独苦寞而又学识渊博的人所吸引。于是开始借阅其作品。觉得其散文也是别有味道。尤其喜欢他在“闭户读书”时期的作品。于是选择浅析其散文风格作为期末论文。一方面是出于对其散文的喜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对一直将其散文风格形容为“平淡”稍有疑义。 文章概要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研究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以往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评价往往都是“平淡冲和”,或者“平实冲淡”,但我本人对此并不是很赞同。打算先了解前人对其散文风格的看法,找到自己与前人观点的异同。通过分析周作人作品《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苍蝇》等所包含的丰富的意味及周作人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分析,希望能以此证明,用“平淡冲和”来形容周作人的散文是不准确的。 正文 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研究 1、以金燕《灰色天空下的温暖一评周作人散文的创作风格》,孙艳平《论局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和刘春香《周作人散文的冲淡美》为代表,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周作人散文中“平淡”、“冲淡”等艺术特征都给予充分言述。 2、吴仁援的《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则开篇便明确指出用“平淡”来总结归纳周作人散文的基本特质或者整体风格都是不准确的,认为“周作人散文中透溢弥漫出的是苦涩味、流氓态、人文性、平民化、浙东气,由此而形成的其散文的显著特征是平缓、平正、平实、平易、平质”。 3、阿英在《周作人小品序》中所提到的:“平淡冲和”这正是周作人小品文的最显著的特色,也就是田园诗人所必然采取而发展到高度的形式。就现代的小品文成果上看,在“新小品”还没有成长,而“杂感文”不能算主要的小品文的时候,周作人的小品文,在史的发展上,我们是不能不予以重大的估价的。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1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说起周作人,不得不先提一提他的兄弟鲁迅。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鲁迅的文章不仅仅是重点篇目还是考试时候必出的考题。鲁迅在中国文坛上是以辛辣讽刺批判的风格著称的,而他的弟弟周作人恰恰与其相反。可以讲兄弟二人都是文学改革浪涛中的先驱,但两人的风格却截然不同。比起鲁迅的凶狠周作人显得温和了许多。我们暂且撇开其在政治上错误的选择,单单在散文创作这一领域,周作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为中国散文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并且首次引入了美文这一概念。本文,笔者就想围绕他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部分人谈起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都会用上平和冲淡这四个字。对于散文创作而言,平淡的的确确是其最高的境界。可以说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的或者说是努力靠近的创作方向和心境。他的文章无论是随笔还是文理评论都有着心平气和说理的特点,确实很少有剑拔弩张的句子。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独运,只是不露痕迹而已。这就是为何人们说周作人散文中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平和冲淡”了。周作人总是以平淡作为他孜孜追求的理想。这种平淡,在他的著作中是到处都找的到的。如〈喝茶〉中“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又抵十年的尘梦。”还有〈北京的茶食〉中的“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 然而周作人终究还是一个复杂的人。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着正统的思想,而并不是一味的平淡无味,这些虚实,抒情性的散文不仅仅在描述真实的生活还临摹了真实生活的美与丑。还有不少正经之作,内容相当严肃与尖锐。因此单纯的用“平和冲淡”来概括他散文的艺术特色也不是最为确切。就连他自己也不太认同自己真正做到了平和冲淡,在他《我的文章》中周作人是如此来评价自己的作品的,他说“平淡,这是我所最缺少的,虽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实上绝没有能够做到一分毫,盖凡理想本来即其所最缺少而不能做到者也。”至于自己文风他只是觉得“在于未能平淡闲适处,即其文字多是道德的”。事实上,对现实的忧患,即使是建立在对人生悲观基础上的“乐生主义”,但是都不能使他做到真正的平和冲淡。对于《故乡的野菜》这样的纯散文来说,他在表面上的确是追求着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但实际上却表达了他的精神寄托以及内心深处最最深刻的伤悲。一开始,他并没有用很浓烈的语句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反而说自己对故乡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但到了后面又流露了“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的失望与伤感。显然他也没有忽视自己的情绪,只是在表现情绪的时候不那么张扬而已。就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般,文字很清新很脱俗,是一篇美文,但是事实上却是作者对现实的逃避,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代偿,有着极其忧伤的情调。

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导读:《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

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赏析: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据陈杰同志考证,《春》最早发表在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该书1933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陈说:“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标记。编者在课文目录后附注,凡有此标记者?系特约撰述之作品?,可见是《读本》的编者当时特约朱先生等撰写给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关于〈春〉的出处》,《临沂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春》不仅在解放前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语文》第一册,也收录了它。但是,后者嫌原作有的词汇“陈旧”,有的语句不够“规范化”,因之对其进行了“加工润色”。这样,在文字上便与原作有了出入。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赏析的对象是朱先生写定的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周作人散文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不过是在散文中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显示学识;也有人说周作人的散文苦涩难懂、令人费解;还有人说周作人曾做过汉奸,他的文章是反动文学……带着文学史及人们对周作人的种种评价,我怀着一种疑惑而又好奇的心理开始走进周作人的世界。徜徉在周作人所创造的文学氛围中,我对作品里的风俗人情开始着迷;走近周作人,我发现了一个独特而又优美的散文艺术境界。 正是在这种理智和情感的驱使下,我开始了对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的探寻……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其小品散文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对其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的文抄体是周作人散文独具的特色。其文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运用周氏独到的评点,达到了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其次在其闲适艺术风格中所表现出的平和冲淡的意境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渗透于文章的淡淡的苦味。再次是周作人用特殊的笔调把读者引入其境的意境美和作品中流露出的平淡而有韵致的故乡情绪美。另外,周作人散文语言平实质朴,却不乏精炼,平实冷静中包含着幽默,也是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一)、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式的“文抄公”的文体。 周作人自幼饱学诗书,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加之他在留学日本时又广泛涉猎了外域文化。他能够对古今中外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学养。周作人这种特殊的读书经历所形成的文学涵养,使其在文章中经常大段地抄引古书内容,使“文抄”成为其文章的一大特色。钱玄同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写道:“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觉无意思,但鄙意老兄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文抄?是也。”对于周作人这类文抄体,许多人似乎很难接受。他们甚至认为周作人这类文章脱离现实,躲入书中以书本知识济文章,文中没有自己,其文抄只不过是显示其学识,给人故作高深之态,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面对此类批评,周作人很不以为然。对周作人而言,抄书并不比作文容易得多。 其一、“文抄”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周作人在写作实践中确实做到了“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在文抄中把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让读者在了解某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考试时间及适用对象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本试卷用于以同等学历报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文学史部分约70分 作品评析部分约30分 4)题型结构 两种题型。论述题1--3道,赏析题1--2道,总共2--4道题;每题25分--75分不等,总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代文学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简史、演变态势。 3、能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展开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评价和赏析。 考试内容: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1917~1927)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冰心“春水体”或“繁星体”小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以《死水》等作品为例,分析和评价闻一多关于新诗格律化的理论与实践。 6、结合《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偶然》等作品,分析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和艺术。 7、以《弃妇》为例,分析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 三、鲁迅 1、鲁迅早年的五篇文言论文的思想主旨。 2、分析和评价《呐喊》和《彷徨》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思想和艺术风格上的异同。 3、分析阿Q的性格特征,及阿Q与革命的关系和鲁迅对阿Q式革命的态度,分析《阿Q正传》的思想

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1)

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1) 前回谈钟叔河编周作人著作时,曾说“这些年对周作人著作整理出版献力最勤者,南有钟 叔河先生,北为止庵先生”,此话谅无异议。所不同者,则钟叔河编周作人作品,是以个 人对周氏文章的理解重新编辑整理。止庵编周氏作品,则重在依照和延续周作人生前愿望,以复原其作品的本来面目。这从他编《周作人自编文集》36种、《苦雨斋译丛》16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4种及目前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中,可以一窥端倪。 《苦雨斋译丛》于1999年至2005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共四辑,凡16册。此译丛迄未出齐,按原计划还有译自英文的部分、以文言文翻译的部分以及集外译文,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11卷当可一并囊括。1949年后,周作人虽仍事写作,却以翻译为主,保存下来的译作约有350余万字。止庵曾评曰:“讲到周作人翻译方面的成就,其实未必在其创作之下;特别是对古日本和古希腊作品的翻译,在整个中国翻译史上迄今也很少有人能够相比。”两相比较,止庵认为《苦雨斋译丛》的出版价值,大于《周作人 自编文集》。因五六十年代印行的十几种周氏译著,大多经过编辑删改;另有几种留到八九十年代印出,删改却一如既往。此况外间读者多不知情,如止庵所介绍:“改的是译文 本身,主要因为行文习惯不同;删则针对译者所加注释,可能考虑篇幅有所限制,结果不少地方已经面目全非。”其中删以《欧里庇得斯悲剧集》最严重,改则以《枕草子》与 《平家物语》最明显。幸而家属保存了周氏大部分译稿,但欧里庇得斯的《伊翁》、《厄勒克拉特》、《腓尼基妇女》,阿里斯托芬的《财神》译稿今已不存。此外遗失的还有未译完的希罗多德《历史》约十万字,《狂言选》增订部分约十一万五千字,以及《平家物语》第七卷和第八卷的一部分约五万字,殊为可惜。《苦雨斋译丛》所收各种,是根据那些保存下来的译稿整理而成的。因此止庵说:“真要谈论周作人的译文特色,大约只能是 以这回的本子作为凭据。”堪谓确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译丛中《希腊神话》为首次 出版。周作人翻译《希腊神话》是在50年代初,与《伊索寓言》等交给开明书店,受酬 而书未印出。后转交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了校样,仍未能出版。周氏所作遗嘱, 于“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之后, 特地补加一笔:“但是阿波[罗]多洛斯的神话译本,高阁十余年尚未能出板,则亦是幻想 罢了。”这部他特别看重的“希腊人自编,在现存书类中年代又算是较早的”《希腊神话》,终于在1999年面世,得偿周氏宿愿,亦得慰众望。《周作人自编文集》凡36种,35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24开本。浅灰的封面设有墨笔茶壶瓶梅等,干净 雅致。封面使用英国刚古纸,手感良佳。将作者所编集子重新出版,本是钟叔河先生在 80年代做了一半的事情,时隔十余年后,由止庵完成。此外可备一述者,一是此套丛书 于2001年出第一版时,其中《木片集》和《老虎桥杂诗》皆为第一次付梓。《木片集》 是周作人生前已编好的集子,选录50年代所写随笔,1959年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后转广州,再转回天津,至1963年,“得百花社寄还校稿,已两次付排而终不能出板”。《老虎桥杂诗》是周作人的旧体诗集,60年代初由谷林根据周氏借给孙伏园的原稿过录,

朱自清散文之赏析

朱自清散文之赏析 自小学五年级起就喜欢上了朱自清的散文,他写的散文清秀隽永、质朴腴厚、激进深邃,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荷塘月色》,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背影》这是朱自清在上个世纪20年代写的作品,写的是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一番情景,先生通过朴实真切的记述,抒发了怀念父亲的至情,情意恳挚。虽然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但仍能感觉到他们父子间那浓浓的感情。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被父亲那深深的爱给感动,情不自禁籁籁地流下了眼泪。儿子虽然已经20岁了,但父亲总是为他做这做那,在父亲眼里,儿子始终是最重要的。由这我联想到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的父母对我何尝不是这样,从咿呀学语,蹒跚迈步,到走进校门……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点进步中,不都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吗?在我小学初中高中时,当我还在睡梦当中,妈妈早已起床给我做好了早餐,为了让我多睡一会,总是在最后一刻才叫醒我。下午,妈妈带着一天的工作疲惫准备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参考选题 【说明】这里提供的选题只是参考性的和指导性的,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和方向,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或是进一步确定论文题目。如果觉得这些选题和自己的研究兴趣、工作实际有较大距离,也可以自行拟订选题,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再投入撰写。 中国古代文学 《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 关汉卿的历史剧 《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三国演义》和三国戏 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西游记》与道教 “三言”中所反映的明代商业活动 论杜丽娘 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 《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试论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神话与中国文学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纵横谈 《诗经·国风》的美学价值 雅颂新论 《七月》作者及主题新探 《左传》的思想和艺术 论《左传》描写战争的特色 《左传》、《国语》之比较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说辞之比较《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新论 《论语》(或《老子》)的文学价值 试论《孟子》的论辨艺术 庄子思想的新评价 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孟子》《庄子》《韩非子》寓言比较 先秦寓言概论 庄周、屈原浪漫主义之比较 论屈原作品的悲剧精神 论屈原作品的艺术创新 屈原创作心理之探索 《离骚》“求女”再探 宋玉及其辞赋简论 先秦两汉小说考论赋体溯源 汉赋新论《七发》读札 张衡赋简论 司马迁生年新考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理论意义 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和语言成就 司马迁<报任安书》评价 《史》、《汉》比较论 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孔雀东南飞》艺术赏析 《古诗十九首》综论 论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论曹植的诗歌创作 “三曹”诗风异同论 蔡琰诗简论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谈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论左思及其《咏史》诗 论陶渊明的归隐诗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特色 “二谢”山水诗之比较 论鲍照 论瘐信的创作道路及成就王勃简论 评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 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 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 试论王维的边塞诗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谈李白诗歌的夸张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 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 论杜甫的绝句 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 韦应物诗简论 论李益的七绝 《长恨歌》主题新探 论《长恨歌》的艺术美 评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和新乐府诗 评韩、柳的古文理论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 谈柳宗元的寓言 韩愈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刘禹锡诗歌简论 论杜牧的咏史诗 论李商隐的政治诗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七律的突出贡献谈韦庄的《秦妇吟》. 论唐代几首描写音乐的诗 温庭筠词简论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重评“西昆派” 王禹偶简论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色 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婉约派词 论柳永词 论苏轼诗词散文的理趣美 论苏轼的婉约词 评江西诗派的创作思想和黄庭坚的创作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南宋文学中爱国思想的评价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及表现形式和特点 论陆游诗歌在艺术上的继承与创新 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评南宋格律派词人的创作 论宋元话本中的妇女形象 元好问的诗论和诗作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成就和贡献 论白朴《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形象 《倩女离魂》的成就和地位 评高明的《琵琶记》 论马致远的散曲 评张可久(或乔吉)的散曲创作 关于《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或战争描写)的特点 诸葛亮(或其人物)形象简论 《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 关于《水浒》的招安问题 论宋江(或其他人物)形象 《西游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论孙悟空 谈喜剧人物猪八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