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

中国语言学史发展各时期主要成就

、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小学:训诂、文字、音韵)

着作名称作者类型摘要

一、文字学

《字林》吕忱一部按汉字形

体分部编排的

字书《字林》为补《说文解字》漏略而作,部目依据《说文》也分为五百四十部,共收入一万两千八百二十四字。

《龙龛手鉴》行均字书其书凡部首之字以平、上、去、入为序,各部之字复用四声列之。

开创字书音序检字法的先河。

《玉篇》顾野王中国古代一部

按汉字形体分

部编排的字

书。《玉篇》以《说文》为本,仿其体例,部目稍有增删,分为五百四十二部,部次共收入六千九百一十七个字,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全书三十卷。

《五经正义》孔颖达经籍义疏的着

作,《五经正义》

是唐代颁布的

一部官书。《五经正义》共180卷,系经学义疏的结集,偏重南学。其中包括《周易正义》14卷,《尚书正义》20卷、《毛诗正义》40卷、《礼记正义》70卷、《春秋左传正义》36卷。它提出了“义存于声”、“借声为义”,为清代“因声求义”的先导。

《干禄字书》颜元孙《干禄字书》是

一本刊正汉字

形体的书,为正

书法的专书为辨别楷书笔画写法的正俗,供为官和应试写字的参考,因此取名为《干禄字书》。《干禄字书》所收的文字按平上去入四声编排。同属一声的字又按唐本《切韵》一类韵书的韵次排列。颜元孙分别文字为俗、通、正三体,有的一个字列举三体,有的一个字列举两体,一一加以说明。

《复古编》张有正书法的书《复古编》二卷,又附录一卷,是根据《说文解字》辨别文字正俗。书

中以四声分列诸字,正体用篆书,而注别体,俗体于其下。又辨别形体

笔画相似的字,其书过于泥古,谬误颇多。

《类篇》王洙、司

马光等奉

召纂修正书法专书《类篇》分十四卷,又目录一卷,每卷分上中下,共四十五卷。其依据《说文》分五百四十四部,收字三万一千余。

《四声篇海》韩孝彦字书开创字书音序检字法的先河。

《正字通》张子烈文字学以《字汇》为蓝本,比《字汇》有所增订;是《康熙字典》的蓝本。《字汇》梅膺祚文字学将《说文》部首简化为214部,合并部首

二、训诂学

《尔雅》

作者姓名不

可考。训诂学着作,古代

认识花鸟草虫等事

物的工具书,类似

现代的词典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

有显着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

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

义的专着,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小尔雅》作者有三说:一

说是后人拾掇而

成书;二说是王

肃所伪造;三说

是古小学之遗书

而采入《孔丛

子》。训诂学着作《小尔雅》仿《尔雅》之例,对古书中的词语作了解释。原本不传,今所谓《小尔雅》是《孔丛子》的一篇。《小尔雅》共有十三篇,可补《尔

雅》之不足。书中记载存录的周秦训诂,与汉儒多相印合。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扬雄方言学着作《方言》为我国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着作。今本《方言》,凡十三卷,卷一、

卷二、卷三、卷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释语词,卷四释服制,卷五

释器物,卷八释兽,卷九释兵器,卷十一释虫。在体例上仿《尔雅》,同时它

调查活的方言口语,是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专着。

《说文解字》许慎首创部首检字的先

河,是后世字典的

典范,为训诂学的

着作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释名》刘熙探求汉语语源的专

着,为训诂学着作《释名》共8卷。刘熙解释名源,采用的是声训的方式。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是刘熙的独创。

《广雅》又名《博雅》张揖训诂学着作《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

部训诂学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篇目也分为19类,各篇的名称、顺

序,说解的方式,以致全书的体例,都和《尔雅》相同,甚至有些条目的顺序

也与《尔雅》相同。

《经典释文》陆德明训诂学汇释先秦经传音义的专着.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

《埤雅》陆佃训诂学训诂学书中始于释鱼,继之以释兽、释鸟、释虫、释马、释木、释草,最

后是释天。陆佃当时以讲说诗义着名,在本书解释名物时,也以引《诗》中文句、

推阐《诗》义的为多。书中解释字义,还夹杂有王安石《字说》一类的臆说,

不足为训。

《尔雅翼》罗愿训诂学训诂学解释《尔雅》草木鸟兽虫鱼各种物名,以为《尔雅》辅翼,所以名

为《尔雅翼》。

《骈雅》朱谋【土韦】训诂学训诂学大体以解释双音词为主。凡两字成为一义的,以及字异义同的都类

聚而加以解释,所以称为《骈雅》。内容实际包括两类,一类是语词,一类

是品物名称。由于因承《尔雅》的体例编制,所以分为释诂、释训、释名称、

释官、释服食、释器、释天、释地、释草、释木、释虫鱼、释鸟、释兽13目,

凡7卷。

《通雅》方以智训诂学训诂学共52卷,收入四库全书。《通雅》内容广泛,考证名物、象数、

训诂、音声等。通雅全书24门:音义、读书、小学大略、诗说、文章、天文、

地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礼仪、乐曲、乐舞、器用、宫室、饮食、金

石、算数、动植物、脉考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着作。

《尔雅正义》邵晋涵训诂学清代第一个对《尔雅》作新疏的着作

《尔雅义疏》郝懿行训诂学以声音贯穿训诂,据目验考释名物

《方言疏证》戴震训诂学扬雄《方言》的刻本,自宋代以来有多种,经流传写刻,难免有些错漏。

《广雅》又名《博雅》张揖训诂学着作《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

部训诂学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篇目也分为19类,各篇的名称、顺

序,说解的方式,以致全书的体例,都和《尔雅》相同,甚至有些条目的顺序

也与《尔雅》相同。

三、音韵学

《声类》李登韵书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

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

《韵集》吕静韵书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一篇。

《切韵》陆法言韵书《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

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後来的《广

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

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

承认的正统。

《唐韵》孙愐韵书《唐韵》是为陆法言《切韵》增字加注而作,全书共分为五卷,平声分上下,平声上二十六

韵,平声下二十八韵;上声五十二韵;去声五十七韵;入声三十二韵。

《切韵》李舟韵书曾依据《唐韵》加以订正,凡十卷,使韵书的排列,各以类相从。又使四声的次序相配不乱。

奠定《广韵》二百六韵次序的基础。

《增韵》等韵书现存最早的等韵书之一。按照《切韵》而编,最早提出了“开合”

《通志.七

音略》

郑樵等韵书是《通志》十二略之一,内容与《韵镜》同出一源。

《集韵》丁度、王

洙等韵书《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

《礼部韵

略》

丁度等韵书修订《韵略》而成。专备礼部科试用。只收常用字。

《古音辩》郑庠古音研

究书

分古韵六部,东、冬、江、阳、庚、青、蒸七韵,皆协阳音。支、微、齐、佳灰五韵,皆协支音。《韵略》丘雍等韵书取《广韵》中重要的字,备当时科试用。

《韵补》吴棫古音研

究书《韵补》取《易》、《诗》、《书》以下,至欧阳修、苏轼、苏辙的文集五十种书,以考查古人有韵与韵书不同之处,把古韵分为九部。虽在选择材料上为人诟病,但沿用古韵做考察的方法的是可取的。

《广韵》陈彭年

等韵书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五音集

韵》

韩道昭韵书十五卷。增订《四声篇海》,重编而成。合并韵部为一百六。

《古今韵会

举要》

熊忠韵书三十卷。分一百零七韵,每部中字又按七音、四等、三十六字母排列。

《中原音韵》周德清北音韵

二卷。《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着作。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

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第

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

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洪武正韵》乐韶凤、

宋濂等

韵书十六卷。为一部官韵,《洪武正韵》缩减平上去声为二十二部、入声十部,缩减了《平水韵》的107韵,重韵不分,三四不分,编成76韵。广韵总韵数206,若不计声调差别,只有61

个韵。如果并合平上去入,全书可分为二十二韵,入声十韵专配阳声

《韵略易通》兰茂北音韵

声、韵系统与《中原音韵》大同小异。

《韵略汇通》毕拱辰北音韵

以《韵略易通》为基础,进行“分合删补”而编成。

《转注古音

略》

杨慎古音书提出叶韵是由转注而来。

《毛诗古音

考》

陈第古音书四卷。把叶韵从根本上推翻。

《五方元音》樊腾凤北音韵

以《韵略易通》为基础,进行“分合删补”而编成。韵分十二,列十二图,声母二十。

《音学五

书》

顾炎武音韵书凡五种:《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

《古韵标准》江永音韵书四卷。本书按《广韵》四声次第排列韵部,其韵分平、上、去三声各十三部,入声八部。每部之前先列《广韵》韵目,次列韵字,每字下又分别为之注,而每部之末,附以总论,细辨分韵的理由。对

于《诗经》中不曾入韵的字,又于该韵部的后面别列“补考”,详辨其古音

归属。条例相当谨严,体例也比较完善。

《声韵考》戴震音韵书《声韵考》四卷。收论文十六篇,其内容涵盖了等韵学、广韵学、古音学诸多方面,是一部有创见的

音韵学着作,诸多结论,为后世学者所遵用。

《声类表》戴震音韵书《声类表》九卷是戴震古音学着作,是以等韵离析《广韵》而构成的旨在上推古音的等韵图。书中分

古韵为九类二十五部,每卷展示一类韵部。

《六书音均表》段玉裁音韵书全书由5个表构成:①今韵古分十七部表;②古十七部谐声表;③古十七部合用分类表;④诗经韵分十七部表;⑤群经韵分十七部表。

《诗声类》孔广森音韵书分古韵为十八部,提出阴阳对转之说。

四、语法学

《词源》张炎语法学将所有的词划分虚实

《语助》卢以伟语法学搜集了语助辞百余,阐释其意义,分析其用法。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部虚词研究的专着。

《马氏文通》马建忠语法学模仿西文语法而撰《文通》,一反传统的分字排列,首创按词法、句法分类论述的近代型语法体系。

全书10卷分四部分:对各种语法术语下定义(23个界说);实

字,分五类(名、代、动、静、状);虚字,分四类(介、连、

助、叹);句、读。在词类区分中看到了汉语的特点,建立了“华

文所独”

的“助字”类,指出汉语的无主句。《文通》是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着作,树立了“语法”

观念,在语法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

《助字辨略》《助字

辨略》

语法学博采宋元以前的经传、子、史及俗语中的虚词400多个,分四声编排,用正训、反训、通训、借训、互训、转训等方法加以解释;为研究虚词的重要资料

《古书疑义举例》俞樾语法学注意到周秦两汉之书在造句用词方面多与后世不同,因此疏通文义,涉及一些语法规则,并约取其例,使读者可以举一反三。

二、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

(一)语音部分《文字学音篇》钱玄司“音标”引入,使古音韵研究有所突破;《古读考》《古音系研究》江荣宝;《四声实验录》刘复首述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与声音变化的关系;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声调。《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从现代方音研究,进而拟测

中国古音的系,更进而测定中国的上古音

(二)语法部分《新着国语文法》黎锦熙以句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为研究对象;重视教学语法和实

践语法的区别;《中国文法学初探》王力现代汉语语法着作;《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马氏文通刊误》杨

树达订正《文通》,树立了以划分词类为中心的语法体系

(三)修辞学部分《修辞格》唐钺用西方的修辞学说来说明汉语的修辞对象;《中国修辞学研究法》郑奠

偏重辑录传统的修辞学说;《修辞学发凡》陈望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修辞专着;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着(四)现代方言学:《现代吴语的研究》赵元任运用现代语言研究方法,进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开始《厦门音系》《临川音系》罗常培《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丁声树

(五)古文字学:以甲骨文、金文作为研究对象甲骨四堂: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相关着作:《卜辞通纂》《甲骨文字研究》

中外语言学简史

整个西方语言学史的历史阶段(5个)1语文学:公元前3世纪对古籍做注释和校对,是语言学研究的开端,到公元前16 17世纪出现复兴和繁荣2传统语法阶段:古希腊18世纪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围,依照拉丁语法建立起来的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演变的过程的语言学。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的语法上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了语言结构分析,20世纪初语言学的重心转移到结构主义语言学5生成语言学:以语言的生产和转换能力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使欧美语言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重要语言学家: 瓦罗《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学者之一,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法专家,代表作《论拉丁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捍卫“类比”原则)包括1词源学2形态学3句法学《论拉丁语》是研究拉丁语的专著,涉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及一些残留问题。 洪堡特及其理论 贡献:普通话语言学的奠基人。贡献: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其核心,认为:1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2语言整体分割的词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人为的毫无生气的冷了的溶岩石3在深入研究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提出“语言四部形式”的概念。 语言的三类型:孤立语粘着语曲折语 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原理》20世纪语言学的经典著作。威廉·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创始人,1789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三周年演说》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有亲缘关系,琼斯的发现掀起了研究梵语的热潮。 施莱歇尔语言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1语言有机体理论突出了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荒谬)。语言:成长时期、衰老时期。认为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形式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衰老时期有最高点逐渐衰老,形式也遭到损坏3语言发展阶段4语言谱系树理论: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颗树的树干,分支是各种印欧语(如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分支上有细支,代表印欧各种方言,此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种类的问题,用树形方法形象的表达了对语言相互关系的看法,但从理论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斯多葛派:公元前4世纪一批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都是亚里士多德的反对者。对语言学的贡献:1清楚区分了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2使用的语法术语越来越精细使用至今。此派的语言观属于自然派,认为早期语言的声音和能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天然的联系,努力研究词源寻找语言的原始形态。提出“变则学说”认为词与事物关系是不对应的,得出语言是无系统不受规则限制的。 格里木定律:1817年格里木发表《德语语法》系统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言之间辅音的一致性,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学派:亚历山大将军托雷密在埃及建立的,研究希腊的古代文献、注释和考证《荷马史诗》形成亚历山大学派。代表人物:亚里斯塔克提出“类比”说,语言是以相似的形式指明相似的范畴,并受一定规则制约的,对形态学做了详细研究确立八大词类。促进作用1确立了语文学的观念2他们的语文学工作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新角度和新方向,寻求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促进真正语言学的诞生3保护希腊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前提: 118世纪队语言标本的搜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准备了具体的材料2把其他科学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引进到语言研究中来,引起语言研究方法的改革3梵语的发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以结构研究为主《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前无古人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重要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出版进一步强调了“系统”概念。贡献: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3共时和历时的区别4语言系统性与价值的概念5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6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索绪尔理论对代语言学的影响: 1系统性把语言看成一种系统和结构2注重共时研究3优先口语研究4认为语言是描写性的不是规定性的5主张区分语言和言语6强调独立自主性,摆脱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影响,作为一个独立对象做观察。现代语言学的特征都源自索绪尔的理论,索绪尔所建立起的语言学框架对现代语言学有重要的影响。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为了确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于是产生的这样的区分。言语:是个人行为是暂时的现象,不能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是言语的工具,是言语的产物,是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可以将其从言语活动中划分出来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 共时和历时的区分:历时现象:指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共时现象:两者是对立的,应分别研究,在共时性基础上才能对不同的语言进行研究。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语言系统无关的东西都属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系统有关的属于内部研究。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理论基础:迪卡尔的理性主义,认为人本身有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一部分是人类的属性(人类天生具备的语言能力)另一部分是人类生存经验中后来获得的个别语言知识。乔姆斯基接受洪堡特的观点: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提出“演绎法”从语言能力研究当中揭示人的认知过程。 生成:数学领域的用语,用较少的规则解释较多的事实,生成性说明语言具有创造性,生成语法就是要设计一套产生某语言全部语法的规则,且仅仅是符号语法规则。 历史比较语言学三个第一:拉斯克:西方第一个进行语言比较研究且取得出色成绩的语言学家《古代北方语或冰岛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1

前言:要点 1、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 2、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 3、传统“小学”的含义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本节要点 1、先秦文献中的文字解释 2、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 3、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第二节童蒙识字课本和《尔雅》 本节要点 一、秦汉时期的识字教育及其对文字研究的促进 1、统一全国的文字。 2、编写儿童识字课本。 3、识字与仕途相联系。 4、征召全国通小学者“正读”。 二、训诂汇编的《尔雅》-古代第一部训诂学专著 1、训诂汇编的出现及取名。 2、《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3、《尔雅》的内容与体例 4、《尔雅》的价值与不足,注释与影响 第三节方言学的兴起 中国古代第一部方言学专著扬雄《方言》 本节要点 一、方言学以及研究方言学的意义 二、方言学兴起的原因 三、古典方言学的创始人--扬雄 四、古典方言学的创之作-- 《方言》 第四节字书的兴起 中国文字学史第一部专著许慎《说文解字》 本节要点 一、什么是字书 二、许慎和《说文解字》 1、许慎生平 2、《说文解字》的产生背景(难点) 3、《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难点) 4、《说文》在语言学史上的成就以及影响(重点) 5、《说文解字》的局限: 第五节声训 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专用声训的《释名》汉末刘熙本节要点 1.什么是语源学? 2 .传统训诂方法:声训

3.《释名》的作者 4 .《释名》的内容与体例。 5.《释名》的价值和不足: 第二章韵书为主的时期 这一章主要是研究音韵学。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语言学即小学包括文字、训诂和音韵学。训诂学最先,音韵学的起步较晚。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兴起学。语音系统就是指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 第六节语音研究的兴起 本节要点 一、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 直音 读若 譬况 二、中古反切注音法 1、反切的定义 2、反切的来源 3、现在保存完整的著有反切的书 第七节韵书(上) 一、什么是韵书 二、韵书的产生原因。 1.反切是韵书的基础。 2.汉语四声的发现为韵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条件。 3.文学界讲求声律的风尚促进了韵书的繁荣。 三、六朝韵书的发展 四、隋唐时代的韵书 1.陆法言《切韵》 2.唐代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3. 唐代孙愐《唐韵》 4. 唐代李舟《切韵》 第八节韵书(下) 上一节我们谈了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代的韵书。在这一节里,将学习宋、金元以及明代的七部韵书: 《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洪武正韵》。 这七部书各有特点:《广韵》是隋唐韵书的替身,《集韵》徧于守旧,《五音集韵》革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韵部《古今韵会举要》寓革新于守旧之中;《中原音韵》全依北方口语;《洪武正韵》南北调和。其中《广韵》和《中原音韵》两部书分别代表中古音和近古音,因而在语言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由于时间关系,只把重点放在《中原音韵》上。 第九节宋元时期的等韵学 一、等韵学的概念 二、等韵学的基本术语 三、等韵学的韵图—声韵调的结合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 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 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 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 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 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 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 《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 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 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 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 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 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 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 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 “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六)经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毋庸讳言,《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这些局限已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包袱,这无疑是需要加以扬弃的。因此,我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四书》之《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四书》之《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20春华师《西方语言学史》在线作业1

(单选题)1: ()(isolating languages):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 A: 孤立语 B: 黏着语 C: 屈折语 D: 多式插编语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公元前600—前300年,语言学有三个中心:中国、罗马、希腊。 B: 8世纪后,阿拉伯语言学勃然兴起,那是较为后起的流派,并且受到希腊和印度语言学的影响。 C: 19世纪以来的西方语言学,主要是希腊语言学的继续和发展,在某些方面是古代印度语言学乃至阿拉伯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 D: 从公元前四、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末长达两千多年中,人们对语言研究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即所谓的传统语法阶段。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普利森普利森的()共十八卷,是整个中古时期语法界的经典。 A: 《首篇语法专论》 B: 《语法惯例》 C: 《语言科学》 D: 《论拉丁语》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美国语言学上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 索绪尔 B: 博厄斯 C: 萨丕尔 D: 布龙菲尔德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以下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 语言是一种语法系统,潜伏在人的大脑之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具体表现。B: 语言存在与人的大脑中不完整,只有在一个社会群体才是完整的,言语必须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运用。 C: 言语是总体,语言从属于言语。 D: 言既是言语的工具,也是言语的产物。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是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普遍现象,提供基本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A: 普通语言学 B: 应用语言学 C: 地理语言学 D: 历史语言学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名称中英文对照

四书:(Four Books)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The Words of Mencius 五经:(Five Classics)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书经》The Book of History 《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 《礼记》The Book of Rites 《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三国演义》Three Kingdoms or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水浒传》The Water Margin or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西游记》Story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 or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红楼梦》A Dream in Red Mansions or A Red-Chamber Dream 《聊斋志异》Strange Stories from a Scholar's Studio 《山海经》Mountain and Sea Classics 《战国策》Stratagems of the Warring States 《史记》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世纪新说》New sayings of the World 《西厢记》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醒世恒言》Stories to Awaken Men(觉醒者的故事) 《喻世明言》Stories to Enlighten Men(开导者的故事) 《警世通言》Stories to Warn Men (警告者的故事) 《官场现形记》Exposure of the Official World(接触官方世界) 《本草纲目》Outline of Herb Medicine 《资治通鉴》History as a Mirror(以史为镜 《儒林外史》The Scholars 《金瓶梅》the Golden Lotus 《孙子兵法》Sun Tzu The Art Of War 《道德经》Tao Te Ching 《汉书》The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 《后汉书》The History of Latter Han 《三国志》The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Odd things witnessed over twenty years 《孽海花》A torn lily or flower in the vicious sea 《老残游记》Travels of Lao Tsan or Travels of an Old Man 《孝经》Book of Filial Piety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 ◆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秦汉魏晋: ◆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西汉时,有《尔雅》和扬雄《方言》;东汉时,有许慎《说文解字》和刘熙《释名》等语言方面的专著和一些杰出的语言学家。可以说,汉代的语言学成就标志着我过古代语言科学的建立。 ◆秦汉时期已经具备的“民族”四大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及促进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行同论。 ◆重视识字教育促进了文字研究。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政策,并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作为学童识字课本和字体规范,这三部字书到了汉代合称《仓颉篇》,又称“三仓”,共收字3300字。 ◆西汉史游著《急就篇》,一名《急就章》。“急就”是速成的意思。 ◆五经博士:博士源于战国。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到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 ◆六艺:儒家的经典主要是《诗》《尚书》《易》《礼》《乐》《春秋》,称为“六艺”。 ◆刘韵著的《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今文研究其中的微言大义,加以引申比附为统治者服务。 ◆古文经学:保持樸学传统,着重研究文字、训诂,按照字义解释经意,与繁琐庞杂的今文经学。咬文嚼字。 ◆汉代先后出现了四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中国百部经典名著书目

中国百部经典名着 哲学宗教 《周易》殷商佚名——中华文化之本源 《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论语》春秋孔子——儒家文化之起源 《墨子》战国墨子——古代劳动者的哲学“圣经” 《孟子》战国孟子——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庄子》战国庄子——彰显道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巨着《荀子》战国荀子——以儒家为本,兼采百家之长 《韩非子》战国韩非——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兼容并蓄的杂家经典 《淮南子》西汉刘安——以道学为基,兼合百家之长《论衡》东汉王充——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着作《抱朴子》东晋葛洪——构建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巨着《传习录》明王阳明——宋明心学集大成之作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着 《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历史地理 《左传》春秋左丘明——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奠基之作《国语》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专着 《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三国并叙的断代史专着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着《后汉书》南朝范晔西晋司马彪——专注于东汉史的纪传体着作 《洛阳伽蓝记》北朝杨炫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述城市寺院的专着 《水经注》北朝郦道元——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史通》唐刘知几——中国现存最早的史学理论专着《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辩机——中世纪中南亚地区最权威的史地文献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专着《海国图志》清魏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着作 诗词散文 《诗经》春秋佚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楚辞》西汉刘向——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开田园风先河的诗文合集

中国古代著作易经

中国古代著作易经 《易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羲八卦为始那时并没有文字所以八卦。二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叠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认为64卦已包含宇宙万物,每一卦都有卦辞。后有孔子做传又称《易传》《十翼》,《易经》的发展在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在周朝时期产生了《周易》。《易经》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由伏羲氏所创。由于时间的原因,《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是出自于《易经》的,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但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国学(内含儒道两家思想)重要经典之一。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周易一书,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学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人若生病,事业亦必荒废。周易与其说占卜人事,不如说是记录人体内的各种病症。易经的存在,是补充了黄帝内经人体经络病症。

人体经络运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灾厄。 易经,周行不易,读完后,唯留”中正”二字。 不易者,中正之”道”也。 基本简介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 1、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 2、《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四象是对阴阳的细分;八卦是对四象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如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易经》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则需要根据所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作出适当的选择。 3、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为六期: 第一期:先秦——中国语言学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的表现是:诸子着作中有关语言问题的论述方面及训诂学的产生萌芽。 首先是诸子的语言观,表现在: (1)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认为,只有正名,国家的政策和官员们的言论才能统一,政令才能顺利地下达,政事才能成功,礼乐才能复兴,刑罚才能准确,老百姓才能有所依从。只有通过正“名”以正实,重建社会的和政治的关系与制度,使其名实相符。君主和各级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名份来行事,就能够实行"仁"政,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便可以转危为安,转乱为治。 由于其政治主张在各国都无法采纳,于是开始修《春秋》,想通过编书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他寓褒贬于一字,在语言运用上非常严肃。《公羊传》、《谷梁传》里分析《春秋》的语言很注意孔子的正名思想。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孔子在谈论正名问题的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反对过于浮华的辞藻。主张言辞足以达意,这就是《论语·卫灵公篇》

所说的“辞达而已”。《论语》里还提到言语的朴实和有文采是对立的两方面,君子要使这两方面配合得当,统一起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看法,今天还有积极意义。修辞学的着作谈到修辞的起源,还是认为孔子起了很大作用。 (2)老子着有《老子》,这本书在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中第二个“道”的一是就是称说,也就是言语表达。第一个与第三个“名”是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取名。”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用今天语言上的惯用的说法就是解决语言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老子以后,不少学者也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3)墨子,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着作《墨子》里面有些论述反映了当时人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如“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这些话谈到了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过程。 (4)荀子,名况,赵国人。《正名篇》的写作目的在于语言的社会实践是为政治服务的。内容上大大超过了孔子的正名论。名实关系的社会约定性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这些话就说明了名称与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约定俗成原则。,也就是语词成立的社会因素。当然他没有用“社会”这个词,用的是“群”。在名的分类方面,荀子和墨子也不同。 其次是训诂学的萌芽,表现在: (1)《公羊传》中写道“《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这实际上是指古汉语里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现象。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整理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 ?语言学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是语言学学科的历史,人们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是过去人们是如何研究语言的,把语言学这门学问一直追溯到它的开端,回到先民开始对自己的语言产生兴趣的时候,观察各个时期的人们怎样思考语言问题,怎样研究各种语言,这样的考察就是“语言学史”了。 ?在古人眼里语言是极神圣的东西,以为它一定是天赐的。比如像《圣经·创世纪》里说的那样,上帝不但造世界、造人,还帮助人造了语言。因为,假如不把语言给予人,他就不是完整意义的人。这是西方的神话。世界很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神话,说到语言是怎么来的。我们汉民族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神话呢?似乎没有。大家想必都听过女娲造人的传说: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应劭《风俗通义》)可是造出了人,故事便完了,不提语言的由来。 ?2语文学 ?从古代就开始的语言研究,目前能见之于史册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主要是印度、中国、阿拉伯、古希腊罗马。它们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四大发源地。不过当时的研究并不是以研究语言为直接目的的,而大多数是局限于本族语言的范围,重在对前人的典籍文献作注、考证、诠释,旨在让人读懂。虽然当时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失之零散、静止、片面,但它们却为以后的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洲在19世纪以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语言研究,都属于这一范畴。这一阶段被人们称为“语文学”阶段或语言学的“前科学期” ?2)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从1786年英国爵士琼斯提出印欧语有共同来源,标志着语言学诞生,语言学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琼斯的发现,启发了语言研究者的想象。此后的100多年里,除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都黯然失色了。学者们的著述大多是比较语法方面的,接着开始构拟原始印欧语。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语言学家都忙于印欧语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并重建那个假拟中的母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三大奠基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语言进化的理论也自然包括其中了,运用进化论研究语言的代表人物是施莱赫尔。 ?重视语言历史变化的学风推动了语言理论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德国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一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变化是有规律的,,进而认为语音变化无例外。被人们戏称为“青年语法学派”的理论,他们这种重视客观材料的研究方法,的确把语言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3)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描写语言学 ?到了20世纪,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从语言变化转向语言描写。这种转变的发起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1915年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反复并明确地强调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观点:语言学的目的是研究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要素的价值是由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就是由这些要素精密交织而成的一种结构。从而创立了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之后,结构语言学迅速发展,不久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

附:中国百部经典名著

附:中国百部经典名著 哲学宗教 《周易》殷商佚名——中华文化之本源 《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论语》春秋孔子——儒家文化之起源 《墨子》战国墨子——古代劳动者的哲学“圣经” 《孟子》战国孟子——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庄子》战国庄子——彰显道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巨著《荀子》战国荀子——以儒家为本,兼采百家之长 《韩非子》战国韩非——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兼容并蓄的杂家经典 《淮南子》西汉刘安——以道学为基,兼合百家之长《论衡》东汉王充——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著作《抱朴子》东晋葛洪——构建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巨著《传习录》明王阳明——宋明心学集大成之作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著 《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历史地理 《左传》春秋左丘明——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奠基之作《国语》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专著 《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三国并叙的断代史专著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著《后汉书》南朝范晔西晋司马彪——专注于东汉史的纪传体著作 《洛阳伽蓝记》北朝杨炫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述城市寺院的专著 《水经注》北朝郦道元——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史通》唐刘知几——中国现存最早的史学理论专著《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辩机——中世纪中南亚地区最权威的史地文献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专著《海国图志》清魏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著作 诗词散文 《诗经》春秋佚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楚辞》西汉刘向——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开田园风先河的诗文合集

中国古代三部科技著作

1. 中国古代三部科技著作,及其著作,内容,后世影响。 《考工记》,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周礼》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西汉时,"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 《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此外书中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玄,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田、孙诒让等。 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考工记》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该书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作者不详。根据研究,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具体成书年代亦不可考。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但是其基本内容在东汉后期已经基本定型。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方田”:田亩面积计算;提出了各种多边形、圆、弓形等的面积公式;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完整法则。后者比欧洲早1400多年。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提出比例算法,称为今有术。。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其程序与现今程序基本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数和分数开方法则。它奠定了中国在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方面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 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提出了盈不足、盈适足和不足适足、两盈和两不足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以及若干可以通过两次假设化为盈不足问题的一般问题的解法。这也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传到西方后,影响极大。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勾股定理求解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

语言学史作业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及其对汉语研究的影响 人类对语言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 古时期,而西方语言学的发展也分为西方古代、近代以及 现代语言学三个时期,我今天所要说的是存在于西方现代 语言学时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美 国描写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是语言学掀起的一 个新篇章。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 支流派,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各分支中影响最大的分支。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又称作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进行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学派的发展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孕育时期,或称“前布 龙菲尔德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现代人类学的创始人、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和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萨丕尔。 第二阶段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兴起时期,或称作“布龙菲 尔德时期”,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这部著作标志着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正式诞生。第三阶段是美 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发展时期,或者称为“后布龙菲尔德时期”,这一阶段的语言学家基本上都遵循着布龙菲尔德的理论进 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哈里斯、派克、奈达、威尔斯、

布洛克、特拉格、霍凯特、格里森、弗里斯等。其中影响 最大的是哈里斯,此外,霍凯特的《现代语言学教程》被 认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集大成的著作。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主张行为主义,反对心灵主义。他们认为语言学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言语 行为和话语,语言研究应客观描写人们的言语行为和话语,反对用内省法的方式研究语言。(2)重视形式分析,忽视 意义问题。他们在形式分析中主要依据可以观察到的言语 形式和话语,尽量回避意义问题,也不考虑语言以外的事实,如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等。(3)研究方法采用归纳 法和直接分析法。他们运用分布和替换的理论方法从话语 中切分出音位、语素和词,然后归纳出若干形式类,并用 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语言的结构。(4)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这与欧洲传统语言学注重研究书面语、历史比较语言 学注重历时描写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结构主义语言学风行了半个世纪,其结构方法广泛应 用于各种语言,还影响到了各种学科,由于结构分析方法 本身的局限性,在生成语言学派的兴起,结构主义语言学 失去了语言学界的主导地位,不过直到现在,它的理论方 法依然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广泛应用。那么,它对于汉语 研究有什么影响呢? 结构主义从引进中国之初, 就始终处在和其他语言理论 或方法论的交锋之中。起初是结构主义和《马氏文通》创

推荐 汉语语言学必读书目

汉语语言学参考书目 [瑞士]费?德?索绪尔(1949)《普通语言学教程》, (Course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第四版,巴黎)。 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一版。 [美]萨丕尔(1921)《语言论》(Language,纽约), 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1版。 [美]布龙非尔德(1935)《语言论》(Language,伦敦); 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一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991)《修辞学》, 罗念生译,三联书店。 [美]乔姆斯基(1979)《句法结构》, 邢公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2000)《现代语言学词典》, 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 [英]利奇(1987)《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罗宾斯(1986)《普通语言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罗宾斯(1997)《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岑麒祥, 1988,《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保亚,1993,《语言文化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陈保亚,1996,《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源关系的解释》,语文出版社。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陈承泽,1920,《国文法草创》,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陈嘉映,2003,《语言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亚川,郑懿德,2000,《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语文出版社。 陈望道,1932,《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新1版。 邓思颖(2003)《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邓晓华,1993,《人类文化语言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 冯志伟,1987,《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 冯志伟,2001,《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 冯志伟,1985,《数理语言学》,知识出版社。 符淮青(1996)《词义的分析与描写》北京语文出版社 傅懋绩,1998,《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语文出版社。 高名凯,1948,《汉语语法论》,商务印书馆。 高名凯,1999,《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龚千炎(1987)《中国语法学史稿》北京语文出版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