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四周期第ⅦB族B.第五周期第ⅢB族

C.第六周期第ⅦB族D.第六周期第ⅢB族

2.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八种连号元素,它们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增

大而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图中X元素应属()

A.ⅢA族B.ⅣA族C.ⅤA族D.ⅥA族

3.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族元素的原子序

数是()

A.只有x+1 B.可能是x+8或x+1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5.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6.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A.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D.次外层电子数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8.在下列所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1s22s22p2B.1s22s22p5C.1s22s22p63s1 D.1s22s22p6

9.元素的分区和族:

(1)s 区:ns1~2,最后的电子填在上,包括元素,属于活泼金属,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2)p区:ns2np1~6,最后的电子填在上,包括族元素,为非金属和少数金属元素;

(3)d区:(n-1)d1~9ns1~2,最后的电子填在上,包括族元素,

为过渡金属元素;

(4)ds区:(n-1)d10ns1~2,(n-1)d全充满,最后的电子填在上,包括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d区和ds区金属合起来,为过渡金属);

(5)f区:(n-2)f0~14(n-1)d0~2ns2,包括元素,称为内过渡元素或内过渡系。10.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11.看表填空。

(A)写出(1)~(1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并指出能形成共价键的元素有种。

(B)(1)、(5)、(9)号元素,相互化合时可形成化合物,但溶于水后也可以电离出离子和离子。

(C)(8)、(10)号元素化合时,可通过键形成化合物。

(D)(1)、(5)、(7)号元素相互化合形成的物质中,既有键,又有键,它的俗称有、、。

(E)可形成双原子分子的单质有(写化学式):、、、、,原子间以键结合。

(F)可形成最稳定气态氢化物的元素是。

(G)(1)、(4)号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溶液呈性,(1)、(10)号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溶液呈性。

(H)(3)、(5)、(7)号元素相互化合可形成化合物。该物质俗称为,但属于类物质。

(I)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的气态氢化物有种,分别写出化学式,将分子中含10个电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写出:、、、。(J)含氧量最高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分别是(填化学式)和。(K)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填元素符号,下同)

(L)(3)、(7)、(9)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2)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 族元素。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化合物中呈+2价

B .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C .氢氧化物呈两性

D .碳酸盐难溶于水

2.在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示,若B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 ,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可能为( ) A .5Z B .5Z +18 C .5Z +10 D .5Z +8 3.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

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新的氧化物

B .不可能含有极性键

C .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D .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

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

B .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VIII 族

C .金属元素的种类多于非金属元素

D .第n 周期第n 主族的元素均为金属

5.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错误的是( )

A .离子半径:S 2->Cl ->Ca 2+

B .原子半径:Ca >S >Cl

C .热稳定性:HCl >H 2S >H 2Se

D .酸性:HClO 4<HBrO 4<HIO 4

6.X 、Y 是元素周期表ⅦA 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 的非金属性比Y 强的是 ( )

A .X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 .X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 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 .X 的气态氢化物比Y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Y 的单质能将X 从NaX 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周期元素中,VIIA 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 .VIA 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 .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 .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与它的族序数相等

8.在第n 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第(n -1)层相同;当它作为

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 -1)层多10个,则对此电子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必为K 层

B .只能是L 层

C .只能是M 层

D .可以是任意层

9.下列元素中哪一个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

A .Be

B .B

C .C

D .N

10.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

A .ns 2np 3

B .ns 2np 5

C .ns 2np 4

D .ns 2np 6

11.下列各组微粒按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逐渐增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B C D

E

A.Na、K、Rb B.F、Cl、Br

C.Mg2+、Al2+、Zn2+D.Cl-、Br-、I-

12.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

B.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n X

13.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Li到N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总的趋势是怎样变化的()A.从大变小B.从小变大

C.从Li到N逐渐增加,从N到Ne逐渐下降D.没有多大变化

14.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OH)2<Al(OH)3B.第一电离能:Na<Mg<Al

C.电负性:Na>Mg>Al D.还原性:Na>Mg>Al

15.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Li、Na、K B.N、P、As C.O、S、Cl D.Si、P、Cl

298X,试根据原子结构16.超重元素的假说预言自然界中可存在原子序数为114号的稳定同位素

114

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

(1)114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族,为元素(金属或非金属)。(2)写出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 ,并估计后者为(酸、两性或碱)

(3)该元素与氯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17.(A)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2)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把氢元素放在VIIA族,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把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族。

(3)现有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上有5个电子,乙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名称),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B)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填字母序号)。

(a)A (b)B (c)C (d)D

(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 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3)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填字母序号)。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18.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另一个因素是。

19.第一电离能I1:态电性基态原子失去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叫做第一电离能。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填“>”、“<”或“=”)第一电离能。

20.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表明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21.将下列原子按电负性降低的次序排列,并解释理由:

As、F、S、Ca、Z。22.比较硼、氮、氧第一电离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23.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于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D、A按原

子个数比3∶2形成离子化合物丙。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乙物质的电子式是。(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填写)。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l ④d、e、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

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③Y是周期表中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综合练习

1.下列关于原子半径和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C.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D.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2.下列元素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A.B B.C C.Al D.Si

3.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等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满”的时候一般更加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这个规则的证据的是()A.元素硼(B)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铍(Be)的第一电离能

B.元素磷(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硫(S)的第一电离能

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D.某种激发态碳(C)原子排布式为1s22s12p3而不是1s22s22p2

4.下列微粒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Na+>Na B.Cl->Cl C.Ca 2+>Cl-D.Mg>N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3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6.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A.K、Na 、Li B.Al、Mg 、Na C.N、O、C D.Cl、S、P

7.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原子轨道电子均已填满

B.其原子与同周期ⅠA、Ⅱ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8.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表示方法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地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9.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B.电负性是以氟为4.0、锂为1.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

C.元素电负性越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10.已知:元素X的电负性数值为2.5,元素Y的电负性数值是3.5,元素Z的电负性数值为1.2,元素W的电负性数值为2.4。你认为上述四种元素中,哪两种最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A.X与Y B.X与W C.Y与Z D.Y与W

11.X、Y、Z均为第三周期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Y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Z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下列关于X、Y、Z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和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均为:X<Y<Z

B.元素X与元素Y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元素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

D.元素Y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强酸性

193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下表给出的是第三周期的七种元素和第四周期的钾元素的电负性的值:运用表中数据解答第12、13两题:

12.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

A.小于0.8 B.大于1.2 C.在0.8与1.2之间D.在0.8与1.5之间13.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lCl3为离子化合物B.P 与Cl可形成共价键

C.SiCl4为共价化合物D.K与Mg 形成共价键

14.O、S、As 三种元素比较,正确的是()

A.电负性O>S>As,原子半径O<S<As

B.电负性O<S<As,原子半径O<S<As

C.电负性O<S<As,原子半径O>S>As

D.电负性O>S>As,原子半径O>S>As

15.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强于H n 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强于Y的酸性

D.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16.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N、O、F电负性依次增大

C.P、C、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Na、K、Rb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17.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p轨道上电子排布方式正确的为()

A.B.C.D.

18.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简略框架图。

(1)请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按电子排布,可把元素划分成5个区(s区,p区,d区,ds区,f区),不全是金属元素的区为。

(2)根据氢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你认为可把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族;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ⅦA族,请你写出支持这一观点的1个化学事实

(3)上表中元素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比较元素x与元素y的下列性质(填写“>”、“<”或“=”)

原子半径:x y、电负性:x y、金属性:x y。

19.A、B、C、D是同一周期的四种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相差1。A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A元素的原子在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B元素的氧化物 2.0g恰好跟100mL 0.50mol·L-1硫酸完全反应,B元素单质跟D元素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BD2。根据以上事实填写下列空白: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BD2的电子式。

(2)四种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20.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mol该化合物含有42mol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 n 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内层电子数的一半,其中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试写出:(1)A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A、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用分子式表示)。21.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如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表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的特点是;

各主族中第一电离能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增大。但个

别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出现反常现象,请分析其反常现象与原

子结构的关系,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填

写编号)

① E(砷)>E(硒)② E(砷)<E(硒)

③ E(溴)>E(硒)④ E(溴)<E(硒)

(3)估计Ca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用E(Ca)表示]范围:

<E(Ca)<。

(4)10号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原因是。

22.某元素原子共有3个价电子,其中一个价电子位于3d轨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2)指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指出它在周期表中所处的分区、周期数和族序数,是金属还是非金属以及最高正化合价。

。2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1)②的第一电离能③的第一电离能(填“大于”、“小于”或“相等”,下同);

②的电负性③的电负性。

(2)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 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填具体元素符号);写出其最高价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_ ___ 。

参考答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D 2.B 3.D 4.C 5.CD 6.AD 7.A 8.B

9.(1)ns;IA、IIA族元素和He元素

(2)np;IIIA~VIIA族和零族元素(除He元素外)

(3)(n-1)d;第IIIB族到VIII族元素(除镧系和锕系元素外)

(4)(n-1)d;IB族和IIB族元素

(5)镧系和锕系元素

10.MgF2、CaCl2、Na2O、K2S、BeH2

11.(A)H He C N O F Na Mg S Cl 7

(B)共价H+SO42-或SO32-(C)离子离子

(D)离子共价烧碱火碱苛性钠

(E)H2N2O2F2Cl2共价

(F)F (G)碱酸(H)离子纯碱(或苏打) 正盐

(I)3 H2S、HCl、C2H6 HF H2O NH3CH4

(J)NaHCO3H2O2(K)He (L)NaOH>H2CO3>H2SO4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2)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C 2.C 3.B 4.C 5.D 6.C 7.C 8.C 9.D 10.C 11.AD 12.C 13.B 14.D 15.D

16.(1)七、IVA、金属(2)XO2、X(OH)4、碱(3)XCl2、XCl4

17.A:(1)略(2)IVA

(3)①(略)②氯H2S+Cl2 == S+2HCl

B:(1)b (2)H(或氢)(3)①(略)②镁bc

18.电子层数、核电荷数

19.气、中、1、最低能量、弱、>

20.增大、减弱、增强、减小、增强、减弱。

21.F、S、As、Zn、Ca;因为它们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22.B<O<N;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呈递增趋势,但N的p能级是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于O。

23.(1)第二周期VIA族(2)O<N<Al<Mg<Na (3)2Al+2OH-+2H2O == 2AlO2-+3H2↑

24.(1)①④

(2)①因为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以后再失去电子都是能量较低的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多;同时失去电子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对电子的引力更强,从而电离能越来越大。

② a Na2O或Na2O2③ IIIA ④m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综合练习

1.B 2.C 3.AD 4.B 5.A 6.A 7.B 8.A 9.C 10.C 11.A 12.C 13.BC 14.A 15.B 16.D 17.A

18.(1)s区、p区(2)IV A H有负1价

(3)3s23s23p1><>

19.(1)1s22s22p63s23p1.

(2)Cl>Mg>Al>Na (3)Na>Mg>Al>Cl (4)Cl->Na+>Mg2+>Al3+

20.(1)第二周期VIA族

(2)2Li+2H2O == 2LiOH+H2↑

(3)PH3NH3

21.(1)递减周期性(2)①③(3)419 738

(4)各原子轨道全充满,结构很稳定,很难失电子

22.(1)1s22s22p63s23p63d14s2

(2)d区第四周期IIIB族金属+3价

23.(1)大于小于(2)HClO4KOH

(3)Al Al2O3+2OH-== 2AlO2-+H2O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018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3第1节原子结构与性质Word版含答案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性质 基础知识整合] 1.能层、能级和原子轨道 (1)轨道形状??? s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p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 (2)s 、p 、d 、f 能级上原子轨道数目依次为1、3、5、7,其中n p x 、n p y 、n p z 三个原子轨道在三维空间相互垂直,各能级的原子轨道半径随能层数(n )的增大而增大。 (3)能量关系??????? ①相同能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 s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填充原子轨道时,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每增加一个质子,原子核外便增加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大多是按着能级的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填充的,填满一个能级再填一个新能级,这种规律称为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示意图: (2)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注: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4.电子的跃迁与原子光谱 (1)电子的跃迁 ①基态―→激发态: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②激发态―→基态: 激发态原子的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

结构化学第二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及答案(教学材料)

一、填空题 1. 已知:类氢离子He +的某一状态Ψ=0202/30)22()2(241a r e a r a -?-?π此状态的n ,l ,m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平方为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在Z 轴方向分量为_________. 2. He +的3p z 轨道有_____个径向节面, 有_____个角度节面。 3. 如一原子轨道的磁量子数m=0,主量子数n ≤2,则可能的轨道为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在外磁场下,多电子原子的能量与下列哪些量子数有关( ) A. n,l B. n,l,m C. n D. n,m 2. 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况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l ,m ,ms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 (2,1,-1,-1/2) B. (0,0,0,1/2) C. (3,1,2,1/2) D.(2,1,0,0) 3. 如果一个原子的主量子数是4,则它( ) A. 只有s 、p 电子 B. 只有s 、p 、d 电子 C. 只有s 、p 、d 和f 电子 D. 有s 、p 电子 4. 对氢原子Φ方程求解,下列叙述有错的是( ). A. 可得复函数解Φ=ΦΦim m Ae )(. B. 由Φ方程复函数解进行线性组合,可得到实函数解. C. 根据Φm (Φ)函数的单值性,可确定|m|=0.1.2…………I D. 根据归一化条件1)(220=ΦΦΦ?d m π求得π21 =A 5. He +的一个电子处于总节面数为3的d 态问电子的能量应为 ( ). A.1 B.1/9 C.1/4 D.1/16 6. 电子在核附近有非零几率密度的原子轨道是( ). A.Ψ3P B. Ψ3d C.Ψ2P D.Ψ2S 7. 氢原子处于下列各状态 (1)ψ2px (2) ψ3dxz (3) ψ3pz (4) ψ3dz 2 (5)ψ322 ,问哪些状态既是M 2算符的本征函数,又是M z 算符的本征函数? A. (1) (3) B. (2) (4) C. (3) (4) (5) D. (1) (2) (5)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说课稿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说课设计 高二年级化学组xx 一、教学分析: (一)分析教材 本节课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分子结构奠定了基础。尽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但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学生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为了有用地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下面说教学策略的设计 三、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采用“复习引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其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三)教学流程图 教学策略是有针对性的,必须把例外的教学策略运用到相应的教学环节中,要想使一堂课优化,只有把有用的教学策略恰当地运用到优化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更有用地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我重点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1.创设情景:展示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和例外形式排列的几种元素周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展学生知识面。 2.温故导新:通过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为了让学生参与活动探究,使生疏的化学概念变得栩栩如生,易于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尤其是微观领域的学习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高考总复习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周期外围电子排布 各周期增加的能级元素种数ⅠA族0族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一1s11s221s2 二2s12s22p682s、2p8 三3s13s23p683s、3p8 四4s14s24p684s、3d、4p18 五5s15s25p685s、4d、5p18 六6s16s26p686s、4f、5d、6p32 七7s187s、5f、6d(未完)…… (2)观察分析上表,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关系 ①元素周期系形成的原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②元素周期系的形成过程 ③元素周期系的特点:每一周期(除第一周期外)从碱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外围电子排布从n s1递增至n s2n p6;元素周期系的周期不是单调的,而是随周期序号的递增逐渐增多,同时,金属元素的数目也逐渐增多。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族数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价电子排布式n s1n s2n s2n p1n s2n p2n s2n p3n s2n p4n s2n p5 列数121314151617 价电子数1234567 副族元素21Sc22Ti23V24Cr25Mn29Cu30Zn 族数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 价电子排布式3d14s23d24s23d34s23d54s13d54s23d104s13d104s2 价电子数目34567 (3)依据上述表格,讨论族的划分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完全相同,价电子全部排布在n s或n s n p轨道上。价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 ②稀有气体的价电子排布为1s2或n s2n 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Ⅷ族)同一纵行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基本相同。价电子排布为(n-1)d1~10n s1~2,ⅢB~ⅦB族的价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第ⅠB、ⅡB族和第Ⅷ族不相同。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引入]我们明白元素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结构决定的,那具体阻碍哪些性质呢? [讲]元素的性质指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要紧化合价、原子半径、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 [学与咨询]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 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投影小结]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步升 高,金属性逐步减弱,非金属性逐步增强。 [讲]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 周期律的内涵丰富多样,下面,我们来讨论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 性变化。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投影]观看图1—20分析: [学与咨询]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 势如何?应如何明白得这种趋势? 2.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 如何明白得这种趋势? [小结]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步减小。其要紧缘故是由于核 电荷数的增加使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而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 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步增大。其要紧缘故是由于电子能层增 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原子的半径增大。 [讲]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 核电荷数。明显电子的能层数越大,电子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因

此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步增多,原子半径逐步增大。而当电子能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因此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步减小。 [咨询]那么,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什么规律呢? [投影小结]1、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步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半径减小。 3、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半径关系为: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同时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 [过渡]那么,什么叫电离能呢,电离能与元素的金属性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2、电离能 〔1〕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叫做电离能. ①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KJ?mol-1 ②意义:通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讲]原子为基态原子,保证失去电子时消耗能量最低。电离能用来表示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电离能越大,表示原子或离子越难失电子;电离能越小,表示原子或离子易失电子, [点击试题]Na元素的I1=496 KJ·mol-1,那么Na (g) -e-→Na +(g) 时所需最低能量为 . [板书]〔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 [讲]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上述表述中的〝气态〞〝基态〞〝电中性〞〝失去一个电子〞等差不多上保证〝最低能量〞的条件。 [投影] [咨询]读图l—21。碱金属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有什么规律呢? [讲]从图l—2l可见,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如He、Ne、Ar、Kr、Xe、Rn的第一电离能依次下降,H、Li、Na、K、Rb、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二、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一个横行。 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1.核外电子排布与族序数之间的关系 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判断:按电子填充顺序由最后一个电子进入的情况决定,具体情况如下:

(3)进入(n -1)d ①(n -1)d 1~5为ⅢB~ⅦB ?族数=[(n -1)d +n s]电子数 ②(n -1)d 6~8为Ⅷ ③(n -1)d 10为ⅠB、ⅡB ?族数=n s 的电子数 ④进入(n -2)f ? ?????????4f ——La 系元素5f ——Ac 系元素ⅢB 2. 3.(1)主族(ⅠA~ⅦA)和副族ⅠB、ⅡB 的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 s +n p 或n s)。 (2)副族ⅢB~ⅦB 的族序数=最外层(s)电子数+次外层(d)电子数。 (3)零族: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或2。 (4)Ⅷ族:最外层(s)电子数+次外层(d)电子数。若之和分别为8、9、10,则分别是Ⅷ族第1、2、3列。 1.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或同价态离子半径均增大。 3.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对应的原子半径,如r (Na +)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如r(S2-)>r(Cl-)>r(K+)>r(Ca2+)。 5.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离子,核外电子多的半径大,如r(Fe2+)>r(Fe3+),r(Cu+)>r(Cu2+)。 特别提醒 在中学要求的畴可按“三看”规律来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一看”能层数:当能层数不同时,能层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能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能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七、电离能 1.第一电离能 (1)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中自左至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 (2)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2.逐级电离能 (1)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以后再失去电子都是能级较低的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多;同时,失去电子后离子所带正电荷对电子吸引更强,从而电离能越来越大。 (2)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与其化合价的关系 一般来讲,在电离能较低时,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价态为该元素的常见价态。如Na的第一电离能较小,第二电离能突然增大(相当于第一电离能的10倍),故Na的化合价为+1,而Mg在第三电离能、Al在第四电离能发生突变,故Mg、Al的化合价分别为+2、+3。 八、元素电负性的应用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1)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3)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4)电负性较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 2.化学键的类型的判断 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时优秀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地性质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地涵义,能应用元素地电负性说明元素地某些性质 2.能根据元素地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地“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地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地有关性质 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地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 叫键合电子;我们用电负性描述. 2.电负性地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地尺度. 地电负性一般小于1.8,地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地“类金属”地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既有性又 有性. 【知识梳理】 【复习】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元素地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 2.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地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 (3)电负性: 【思考与交流】1. 什么是电负性?电负性地大小体现了什么性质?阅读教材p20页表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根据电负性大小,判断氧地非金属性与氯地非金属性哪个强? 【科学探究】 1.根据数据制作地第三周期元素地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地方法制作IA、VIIA元素 地电负性变化图. 2.电负性地周期性变化示例

【归纳与总结】 1. 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地吸引能力越,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地吸引能力 越,电负性越,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地强弱.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地电负性逐渐变;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地电负性逐渐变. 2. 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表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表明元素地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思考】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地主族元素地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原则.请查阅电负性表给出相应地解释? 3.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地主族元素地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地产物,铍和铝地氢氧化物地酸碱性以及硼和硅地含氧酸酸性地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地电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 4. 对角线规则 【典题解悟】 例题1.下列有关电负性地说法中正确地是() A.主族元素地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地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越来越大 C.金属元素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电负性. D.在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地元素越容易显示正价 解析:电负性地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 (2)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3)副族元素地电负性变化趋势和主族类似.主族元素原子地电离能、电负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电离能有特例,如电负性:O >N,但第一电离能:N>O,A错误.B、C选项没有考虑过渡元素地情况. 答案:D 例2.能够证明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地事实是() A、电负性 B、电离能 C、电子亲和能 D、电势能 【当堂检测】 1. 电负性地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地尺度下列关于电负性地变化规律正确地 是()

1原子结构和性质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知识点梳理】 1、原子的诞生: 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如今,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金属,非金属仅22种。 2、能层、能级 (1)能层 ①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根据电子的能级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②每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同: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③离核越近的能层具有的能量越低。 能层序数 1 2 3 4 5 能层符号 能级符号 轨道数 电子数 离核远近由近————————→远 能量高低由低————————→高 (2)能级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以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规律:①每个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n,且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如:第一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二能层有2个能级2s和2p,第三能层有3个能级3s、3p、3d,第四能层有4个能级4s、4p、4d和4f,依此类推。 ②不同能层上的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相同,即每个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只与能级有关,而与能层无关。如s能级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无论是1s还是2s;p能级上最多容纳6个电子,无论是2p还是3p、4p能级。 ③在每一个能层(n)中,能级符号的排列顺序依次是ns、np、nd、nf…… ④按s、p、d、f……顺序排列的各能级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1、3、5、7……的两倍,即分别是2、6、10、14…… 原子轨道 轨道形状 轨道数 最多电子数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①基态原子为能量最低的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②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相互转化与能量转化关系: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东风高级中学杜先军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K、L、M、N、O、P、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知识讲解_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_基础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编稿:宋杰审稿:于冬梅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4、了解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5、了解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 6、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原子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周期表】要点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1、元素周期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的结果)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这也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中为什么最外层的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的原因。 2、元素周期表:(体现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⑴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第一周期中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即第一个能层,而第一能层只有一个能级,该能级最多只容纳2个电子,所以第一周期只有两种元素。因此元素周期系的发展就像螺壳上的螺纹一样螺旋上升的。 ⑵、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 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价电子”即与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上电子总数相同,对于主族元素,价电子指的就是最外层电子,所以: 主族元素其族序数=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而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不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其族序数跟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 要点诠释:价电子数与族序数的关系 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nS1~2,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1)d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s2np1~6;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如:29Cu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选修三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第三课时

选修三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第三课时

作者: 日期: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含义。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 电子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 象化描述。 2. 原子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___________ 形的,p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___________ 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他们相互垂直,分别以 表示。 3.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 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 方向相同,这个规则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梳理】 【练习】理论研究证明,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1)根据 __________ 的不同,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分成不同的能层,每个能层上所能排布的最多 电子数为—,除K层外,其他能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有_电子。 (2)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的规律,如s能级上只能容纳2个电子,每个能层上的能级 数与_________________ 相等。请再写出一个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 电子云: 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P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P y、F Z

原子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与性质 重点知识梳理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 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遵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2)能级交错现象:核外电子的能量并不是完全按能层序数的增加而升高,不同能层的能 级之间的能量高低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 E(6d)>E(7s)、E(4f)>E(5p)、E(4f)>E(6s)等。 (3)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 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或 [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用方框表示原子轨道,用“↑”或“↓”表示自旋方向不同的 电子,按排入各电子层中各能级的先后顺序和在轨道中的排布情况书写。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___。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 排布式除He为_________外,其余为_________。He核外只有_________个电子,只有1个_________轨道,还未出现p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 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3)周期表中,周期序数=该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p区,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Ⅷ族)的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 三.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结构和基本性质

薛定谔建立起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理论,形成近代原子结构概念。 1、薛定谔方程(不做介绍) 2、量子数 描述原子中各电子状态,包含电子所处的电子层、轨道能级、形状、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需要四个参数(量子数)主量子数、副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1)主量子数(n) 意义: 表示电子离核的远近和电子能量的高低. 取值: 1, 2, 3, 4, ……. n, 为正整数(自然数), 与电子层相对应。 (2)副量子数(l) 决定了原子轨道的形状. 取值: 受主量子数n的限制,对于确定的n, l 可为:0, 1, 2, 3, 4, ……. (n-1), 为n个取值光谱符号: s, p, d, f, …… 如:n = 3, 表示角量子数可取:l = 0,1,2 (3)磁量子数(m) m 取值受l 的影响, 对于给定的l , m 可取:个值。例如: l = 3, 则共7个值。意义: 对于形状一定的轨道( l 相同电子轨道), m 决定其空间取向. 例如: l = 1, 有三种空间取向(能量相同, 三重简并)。

(4)自旋量子数(m s) 电子本身的自转,可视为自旋. 因为电子有自旋,用Ms 表示,取值: 只有两个, +1/2和-1/2. (电子只有两种自旋方式)通常用“”和“”表示。 注: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要用四个量子数: n, l, m 和m s。 三、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一)基本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由能量低的轨道向能量高的轨道排布(电子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后填充能量高的轨道。 (2)Pauli(保利)不相容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即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亦即无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t(洪特)规则 电子在能量简并的轨道中, 要分占各轨道,且保持自旋方向相同。保持高对称性, 以获得稳定. 包括: 轨道全空,半充满,全充满三种分布。 例: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美国著名结构化学家Pauling(鲍林), 经过计算, 将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 形成能级组. 按这种方法, 他将整个原子轨道划分成7个能级组: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6s 4f 5d 6p; 7s 5f 6d 7p

选修 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案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排 布 。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复习回顾 1. 原子序数:含义: (1) 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2) 表示的意示:ABCDE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 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②族族序数罗马数字用表示;主族用A 表示;副族用B 表示。 主族7个 副族7个 第VIII 族是第8、9、10纵行 零族是第18纵行 罗马数字: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 族:碱金属第ⅠIA 族:碱土金属②第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 有关概念: 短周 期 周期 (共七个) 长周期 族 (共18个)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双基训练 *1. 符号35Cl 中左上角的“35”代表( )。【0.5】 (A) 元素的质量数 (B) 同位素的质量数 (C) 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D)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微粒的( )。【0.5】 (A) 质量数 (B) 核外电子数 (C) 核电荷数 (D) 核内中子数 *3. 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0.5】 (A) 金刚石 石墨 (B) 168O 17 8O (C) H 2O D 2O (D) 白磷 红磷 *4. 136C —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6C 表示的碳原子( )。【1】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最外层有4个电子 (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5. 有五种微粒分别是4019X 、4018Z 、4019Q +、40220R +、41 20M ,它们所属的元素的种类有( )。 【1】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6. 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1.5】 (A) K +和Na + (B) CO 2和NO 2 (C) CO 和CO 2 (D) N 2和CO *7.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 (A)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 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 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D)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8. 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 )。【1】 (A) 前者大

(C) 相等 (D) 不能确定 *9. 某元素原子L 层电子数是K 层电子数的2倍,那么此元素是( )。【1】 (A) F (B) C (C) O (D) N *10.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的意义是( )。【1】 (A) 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B) 黑点的多少表示电子个数的多少 (C) 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 (D) 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几率的多少 **11.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1.5】 **12.A 元素的离子A n - ,其核外共有x 个电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y ,则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 )。【1.5】 (A) y -x +n (B) y -x -n (C) y +x +n (D) y +x -n **13.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1】 (A) 57 (B) 47 (C) 61 (D) 293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5】 ①金刚石、石墨是碳的两种同位素 ②金刚石、石墨是碳的两种单质 ③金刚石、石墨是碳的两种元素 ④金刚石、石墨互称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A) 只有④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①② (D) 只有③④ **15.在以下四种物质中,①28g 一氧化碳(121668C O )、②28g 氮气(1427N )、③26g 乙炔 (1212261C H )、④28g 硅(2814Si ),所含微粒数相同的是( )【2】。 (A) 分子数 (B) 原子数

化学选修三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 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 = = 。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 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 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3)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 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 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 各周期元素的种数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不完全周期 第七周期 ②族 族序数用 罗马数字 表示;主族用 表示;副族用 表示。 短周期 ①周期 (共 个) 短周期

副族个 第VIII族是第纵行 零族是第纵行 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7 8 罗马数字: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②主族序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第ⅠIA族:碱土金属 ②第ⅦA 族: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2)质量数()=()+() (3)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的总称。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和一定数目的 原子。 (5)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 同位素。 (6)同位素的性质: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 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元素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数填下列空格。 ①原子种类由决定②元素种类由决定 ③元素有无同位素由决定④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决定 ⑤元素原子半径由决定⑥元素的化合价由决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