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展示课《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评析[学习资料]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展示课《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评析[学习资料]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展示课《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评析[学习资料]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展示课《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评析[学习资料]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展示课《认识乘

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

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100以内的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非常重要。这里包括要使学生理解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弄清这些,就便于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一般没胡乘法这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比较难建立,因此在引出乘法时,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我们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加法的繁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从而产生对学习简便方法的渴望,再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使图、加法算式跟乘法法算式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练习中采用了开放性的设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维,使学生在协同的学习活动中,创造新的东西。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习,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学得趣味盎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

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本节课教学媒体系统设计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实物投影教学、实际练习、板书的多媒体综合运用。促使媒体系统与知识系统相协调,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和它们的整体功能优势。

根据学生认识情感需要和新旧知识相互衔接的需要,利用CAI,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认知兴趣;在提示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时,采用CAI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手段,协同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知识的心理内化;在信息反馈阶段,利用CAI的教学优势,对学生反馈的住处进行有效的宏观强化与微观指导,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春天》图(课件出示)

1.师:请大家看着运动会的场面做个数学游戏,玩什

么呢?快速抢答。听仔细了。

第一题:4只鸡可以做到几只鸡腿呢?(学生抢答)

第二题:听清楚了,3只兔子有条腿?

第三题:快速回答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轮子?

2.师:这几个答案是怎样得到的,你会用加法算式表示吗?(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师:2表示什么呢?为什么这里是4呢?这儿的3表示什么呢?

3.师:我们看第一个算式,读一读,有没有发现加数怎么样?(加数相同)加数相同是2,几个2相加?(4)这个算式就是?(4个2相加)

第二个算式加数怎么样呢?它是()个()相加呢?

第三个算式谁来说?

(设计说明:突出课程改革中一个的理念:课本不是唯一的教材。我们以教材为载体,把亲近儿童、贴近生活、接近真实的、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进行调整、充实、生动、饱满。)

二、教科书第68页红花图(课件出示)

1.师:这里究竟一共有多少朵红花呢?(不知道)

2.(点击课件:分成每份5朵,3份)

师:现在知道有多少朵了吗?你会用加法算式表示吗?(同桌相互说)

3.集体校对。(不同的方法闪动)

课件演示:5个框一框,一一闪动。出示:5+5+5=15

3个框一框,一一闪动。出示:3+3+3+3+3=15

师:用这个算式做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里是5(3)?他是这样看的,横(竖)着5(3)朵5朵5朵,所以是5+5+5=15(3+3+3+3+=15),也就是()个()相加呢?

15朵红花小朋友是用两个不同的算式表示的,请你们说说第一个算式里相同加数是几,第二算式里相同加数是几4.小结:刚才我们做这些几个几相加的题不但可用加法计算,还可用一种新的方法算呢,什么方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乘法,学习新的本领,用乘法来解决这些题。

三、《春天》图

1.师:学习乘法啊我们要先认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

它的名字叫:(课件出示:乘号)

它怎么写呢?(师示范)跟老师写一遍。

一起说它叫什么?

怎么读呢?看见它就读:乘。(跟老师读)

2.师:乘法也象加法一样,可用算式表示,谁乘谁呢?(课件出示:□×□)我们先看这个加法算式,几个几相加?(鸡图、算式)是4个2相加,它不但可用加法算,也可用

乘法算,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把它写在这里,几个2相加呢?把4写在这里。

怎么读?谁来试试?一起读。

结果是多少呢?(8)为什么?

师:你们看,乘法算式就是几个几相加的加法变过来的。

3.师:加法算式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字,乘法算式里面这些数也有名字,猜猜看,2叫什么?4叫什么?

相乘的结果叫做什么呢?积。(板书:积)记住它怎么写,“和”字下面两只脚,这就是积。

4.师:乘法是什么方法变过来的?对,是几个几相加变过来的,加法算式里两个加数可以怎么样?(师示意)所以乘法算式里面两个乘数也可以交换位置,2×4=8还可以写成另外一个算式,谁会?读一读。4和2叫什么?8叫什么呢?

5.师:4个2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一个是(生读)2乘4,另一个是(生读)4乘2。好,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几题,可以用乘法表示吗?怎样列算式呢?

6.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可以用加法算,还可以用乘法算,乘法算式里这个叫(乘号),这两个叫(乘数)?乘法计算的结果又叫什么?

(设计说明:在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摆正老师的地

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力求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索,调动学生的生活预备经验,达成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利用加数相同的加法与乘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的立根点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与重点。)

四、教科书第69页试一试(学生发练习纸)

师:继续看一题,课间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看这幅图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小朋友提数学问题真多,老师选出这三个问题,用今天学的知识,我们来做一做。第一题是?(读题)

每人做一题,列出一个加示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一共()个人正在跳绳的()个人甩绳的()人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师:做完了,请同学们到小组去交流,说说你做的哪一题,读读你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如果觉得他有错呢你可以帮助他。

集体校对。

比较一下,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个比较简便?

(设计说明: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同伴的悄悄交流,与习题的反馈三个层次的交流,达成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五、肯德基图

1.师:生活中常常用这种简便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朋友,下面我们就用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好吗?还是快速思考。弄清题目,说出乘法算式

两个星期有几天?(2)两只手有几只手指?(3)四人吃饭用几支筷子?

(课件出示)

2.师:下面一题是什么呢?昨天,小明10岁生日,他们一家到肯德基过生日,运气真好,正好打折,他们买了很多食品,有()有(),我们来算算3个汉堡多少钱,列出乘法算式。

3.师:我们再算这里,买了几个玉米棒?几个圣代?这些东西要多少钱呢?你会用乘法算式写吗?结果明明写了一个加法算式,请你们在这张纸上写出乘法算式,小组里互相讨论讨论。看哪一组最快。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第六章-整式的加减试卷讲评》教学设计(讲评课) 张政超 教学内容: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试卷 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已知识、能力水平,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2、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一、分析考试情况 1、公布考试结果: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优秀学生40人,100 到120分之间的的学生有10人。80到99分的有30人,70到79分的有11人,60到69分的有4 人,60分以下的有2人。全班最高分是117分,最低分是53分。 2、表扬进步明显的学生:邵欣雨赵含笑赵衍龙靳立栋尹江芮陈兰琦

3、师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这针对张试卷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做一下重点分析,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典型题型讲解 1、先让学生自查试题,反思造成错误的原因,再写出正确答案。 2、典型题型分析说明 22(一)填空题第13小题:“已知m-2m=1,则2m-4m+2013的值是”全班只有22名同学得出正确答案,分析原因是做题不认真。第16题错误较多,原因是学生对去括号,添括号掌握不够熟练。第18题,大多数同学能发现规律,但表述去不规范不到位,造成减分. (二)选择题。第5题失分较严重.很多学生没有理解好题目的意思。 (三)解答题 第19题分析:此题应通过细致讲解,使学生明确题意,从而找到重要条件,列出正确算式。另外,往往有学生能够做到正确列出算式,但是由于粗心计算错误,这样由计算导致的解决问题的丢分现象也较普遍,这也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 第20题比较基础,学生得分率很高。蒋介石可适当引申开来. 、22题是对整式加减的简单应用,21题求已知两个整式的-3倍与2倍的和。22第21 题与求代数式的值联系起来,先化简再求值,失分主要由于粗心计算错误。 三、课堂练习: 出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你有哪些收获,

科学小实验教案课程

科学小实验教案课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学小实验教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感谢各位对我们妈妈团的支持!希望各位妈妈们满意! 1、颜色的混合: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2、毛细现象:慢慢长大的绿树 3、火山爆发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5、冒泡的岩浆 6、彩虹珍珠雨 7、牛奶跳舞 8、彩虹大米,彩虹大米变彩虹 本实验套盒包含材料:试管架1个,试管6个,滴管6个,食用色素7种,42元包邮 科学小实验1 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利用三原色混合的原理,让宝贝在自己实践中发现颜色混合的秘密! 实验步骤:1、食用色素蓝、黄分别滴一到两滴到试管中,然后加入水混合 2、让宝贝用滴管将混合好的蓝色,黄色分别滴在另外一个试管,让宝贝仔细观察,看之前的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 这个变化非常明显,孩子印象非常深刻,做完了小黄和小蓝,依此类推,实验完成后家长可以让宝贝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孩子使用,让孩子真正的去探索观察!也许宝贝们能玩出我们都想不到的玩法 科学小实验2 毛细现象 准备材料:手纸一卷,三个塑料杯(超市有卖的一次性塑料杯),食用色素,滴管 实验步骤:1、将三个塑料杯接半杯水,然后让宝贝分别滴三中食用色素在水中搅拌均匀 2、将手纸折成15厘米左右长度,分三段,分别放入三个杯中让杯子两两相连接。 让宝贝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开始的白纸会吸水,逐渐染成颜色,慢慢地两个颜色之间能相连,这个需要等待几分钟,想连的颜色间会发生作用,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让宝贝观察水杯中的水是否减少或者没有,水杯中的水哪去了原来都被白纸吸收了,这就是毛细现象。 还有一个慢慢变绿的大树游戏, 还用到白纸折叠成树的样子,慢慢的放入杯子中,过了一会整个树就变绿了,杯里的水也被吸走了。 延伸实验:看谁跑的快 妈妈们可以准备不同材质的纸,放入水杯中,让宝贝猜猜哪个跑的快其实实验就是这么简单,让孩子可以接受可以参与! 3、火山爆发 准备材料:1、白醋、小苏打、洗涤液、食用色素、滴管、盘子、小的透明矿泉水瓶子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1)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1.有趣的鱼胡子! 数学问题: 鱼的胡子:鲤鱼有4根胡子,鲶鱼有8根胡子,泥鳅有10根胡子。 (1)鲤鱼的胡子比鲶鱼少多少根? (2)鲤鱼和鲶鱼一共多少根胡子呀? (3)两条鲶鱼有多少根胡子?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问题解答: (1)8-4=4(根) (2)4+8=12(根) (3)8+8=16(根) (4)只要孩子能提出问题并作出回答都可以。 百科阅读: 小朋友想不到吧!鱼也长胡子!让你更想不到的是鱼的“胡子”还有很多妙用呢!鱼是用它的胡子(也就是鱼须)来尝味道的。鲶鱼就是用鱼须来感觉味道的。鲤鱼的胡子实际是它们的触觉和味觉器官。泥鳅主要通过胡须的触觉和味觉作用在水层底部感受食物的化学和机械刺激。 哈哈!鱼的胡子真有趣! 2.像花朵一样的海星! 数学问题: 海星走得很慢,每分钟只能在海底移动5至8厘米。照这样计算海星2分钟至少能移动多少厘米,最多能移动多少厘米? 问题解答: (1)5+5=10(厘米) (2)8+8=16(厘米) 百科阅读: 海星两分钟最多走16厘米,小朋友拿出你铅笔盒中的直尺看看16厘米有多长!是不是很短的呀! 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种棘皮动物,它们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如果海星的腕、体盘受损或自切后,都能够自然再生长出来哦!海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星。 3.小朋友知道红牌和黄牌吗? 红牌罚下黄牌警告 数学问题: 在体育中裁判对运动员的行为会出示黄牌和红牌。在2006年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简称世界杯)上的荷兰队和葡萄牙队比赛中,主裁判共向葡萄牙队出示了9张黄牌和1张红牌,向荷兰队出示了7张黄牌和3张红牌。

数学讲评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讲评内容: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讲评目的:?1、讲评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选择题、应用题 教学难点:计算?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简介全班的总体情况优点: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完成,成绩优秀。?存在的问题:审题不认真、答题马虎、概念知识混淆,分析应用题能力较差。?二、讲评过程: (一)学生自由翻看试卷,注意一下哪些题型是较常见的,哪些题型是比较陌生的,哪些是不该答错而答错了的,找找自己出错的原因在旁边写一写,同时订正因为粗心出错的题。?(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三)教师讲评试卷,查疑释疑 一、认真思考,正确填空。 1、第1小题,教师强调容积单位的进率及换算方法,板书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同桌互相订正答案。 2、第4小题,教师讲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集体订正。 二、判断: 第1小题,教师讲解数对的知识,强调数对是先列后行,同桌的位置是在同一行,学生练习。 三、选择 1、第1小题用长方体教具演示捆扎礼品盒,2个长、2个宽、4个高,最后加上打结处的长度。学生练习。 2、第3小题教师讲解本题的解题方法,强调1/4和1/4千克不同,学生练习,集体订正答案。 四、看图填空 强调做题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纠正粗心毛病。 五、直接写得数 讲解出错多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答案。?六、解方程 讲解解方程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集体订正答案。 七、脱式计算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简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 教法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趣味数学: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 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 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 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1.5小时追 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 系:快车 路程=慢 车先行 路程+慢 车后行 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引导观察 提问 提出问题 讲解分析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巩固练习 走进生活巩固练习1.5x=48×3/4 +48×1.5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线出发 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秒行10米,若 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5千米/时 的速度行进,走了12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 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 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在一次环城自行车比赛中,已知最快的运动员每小时行30 千米,最慢运动员每小时行10千米,环城一周为60千米, 则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第一次遇到速度最慢的运动员需用多 少小时? 1、和小明每天绕1个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跑步,小彬 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若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步, 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若二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2、两站间路程3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48 千米/时,慢车开出30分钟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 度为72千米/时,两车相遇需多长时间?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 个别指导 反馈纠正 引导分析 启发提问 计算 观察思考 计算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微型课展示: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P6-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丰富,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和研究四则运算。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你们先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24-8+1028+12×835+15-1224÷8×7

14+35÷717-24÷620×9÷326×4-125÷5 你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行吗 好的,行,你们就试试吧。 2.反馈:谁来把你的分类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你是这样分类的。 点击课件: 好的,根据你的分类,老师将算式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你是将这4道算式分为一类,,这4道算式分为另一类。 3.请你来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来分类的 你的意思是:这组算式【课件出示】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这一组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想法吗 好的。 4.过渡:像这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同级运算,[点击课件]我们一般是怎样计算的 你说的很完整,像这样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5.你能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 你们说的很正确。【课件出示】补上答案:26382160 6.那么这一组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两级运算。[点击课件]你会算吗怎么算 好像同学们有困难,哦,你想说 同学们,他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计算。有同学马上有意见了,我们来听听。你认为肯定不对,比如17-24÷6这题,从左往右计算17-24也不够减呀。那怎么办呢 请你来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你怎么知道的 哦,书本上预习的。那么是不是真正理解这种方法呢 7.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一类四则混合运算。【课件出示】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学习 【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图片

数学试卷讲评课通用教案

数学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与考数42人及格数20,其中成绩较好的有;黄传腾、刘雨萌、葛德志。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 1、审题不够仔细,部分学生条件没看清就做题,很多学生将面积为a看成边长为a。 2、填空、选择部分做得较好,拓展部分问题较多。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第23题,考察知识点为已知两个非负数相加的等于零,则每个加数等于零,和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的问题,学生很多将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忘了‘审题不清。解题方法。 ②第25题,这道题主要审清题意应该就没多在问题。题中说易证:CE=CF,很多同学把这个条件看成已知来证明。 第24题,对学生有难度,需要帮助。 (三)其余题目,学生讲评,教师适当补充。 小结: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从中汲取经验,使知识和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四)跟踪练习 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避免讲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明“路”后“果”的方法来上好单元评析课。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修订版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 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12章因式分解章节试卷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 (1)分析各个试题考查的目的、所覆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 (2)帮助学生学会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从而拓宽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会寻找解题的捷径,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出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 (4)通过讲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有利于老师以后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教学内容: 一、考试情况介绍: 优秀率30% 及格率 40﹪ 二:试题分析 1、考点覆盖面 总体来说,试题难易适中,试题的区分度较好,试题做到了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尽量提高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 2.各题得分情况

选择题的7题,填空题的8、9题,解答题的第七题和第八题失分较多,其它题目个别同学出现错误。 三:试卷讲评 1、自我诊断:学生进行自我改正,并分别勾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因为马虎出错的问题。 2、小组讨论:自己改正完后,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中会的同学负责讲解。(15分) 3、教师点拨 分解因式 (1)4x2-25 (2)16a2-4 b2 (3)(x+p)2-(x+q)2 9 特点:以上三式均是二项式,每项都是或者都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两项的符号相反,可以利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解:(1)4x2-25=(2x)2-52=(2x+5)(2x-5) b2=(4a)2-(2/3b)2=(4a+2/3b)( 4a-2/3b) (2)16a2-4 9 (3)(x+p)2-(x+q)2=(x+p+x+q)( x+p-x-q)=(2x+2p)(p-q) =2(x+p)(p-q) 分解因式 (1)-2x4+32x2(2)a3b-ab 特点:以上两题中每题的各项均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在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数学试卷讲评课通用教案

数学试卷讲评课通用教案 数学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与考数42人及格数20,其中成绩较好的有;黄传腾、刘雨萌、葛德志。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 1、审题不够仔细,部分学生条件没看清就做题,很多学生将面积为a看成边长为a。 2、填空、选择部分做得较好,拓展部分问题较多。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第23题,考察知识点为已知两个非负数相加的等于零,则每个加数等于零,和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的问题,学生很多将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忘了‘审题不清。解题方法。

②第25题,这道题主要审清题意应该就没多在问题。题中说易证:CE=CF,很多同学把这个条件看成已知来证明。 第24题,对学生有难度,需要帮助。 (三)其余题目,学生讲评,教师适当补充。 小结: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从中汲取经验,使知识和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四)跟踪练习 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避免讲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明“路”后“果”的方法来上好单元评析课。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微课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预设: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6:8 2.4:1.6 60:40 3:4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比例的意义 1、计算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2、师:通过上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6:8=3:4 2.4:1.6=60:40 讲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

的形式,如上题中: 4386= 40606.14.2= 3、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来判断下列哪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6和8:4 0.18 :0.6 和 90 :30 12:6=2 8:4=2 0.18 :0.6 =0.3 90 :30=3 因为2=2 0.3 3 所以能组成比例 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比例式:12:6=8:4 8:4=12:6 4、小结。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讲授: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课件出示: 12 :6 = 8 :4 2、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你知道比例有什

曹秀英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试卷讲评课教案 21、设函数321()3 f x ax bx cx = ++(a b c <<),其图像在点(1,(1))A f 、(,())B m f m 处的切线斜率分别为0,a -。(1)求证:01b a ≤<;(2)设函数的递增区间为[,]s t ,求s t -的取值范围;(3)若当x k ≥时(k 是与a 、b 、c )无关的常数,恒有'()0f x a +<,试求k 的最小值。 分析:这是一道集函数方程不等式于一身的难得一见的好题。这道题获得满分的同学有宋黎佳、刘向前、刘凯强、郑乔宏、高宇航,对以上同学提出表扬。(大力表扬是亮点) 应用条件,可得到这样几个信息:a b c <<,202a b c c a b ++=?=--,2220am bm b +-=,做到这里做不下去了,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怎么办?送给大家八个字:类比联想,划归转化。我们在考卷上看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出现的,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肯定和我们所学所见相联系。遇见新问题要往老问题上划归。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个求不等式的取值范围问题,我们一起来回忆我们之前学过的范围问题看如何建立不等式。 想不到看提示:类比联想,划归转化,温故知新,多元联系。 1、a b c <<,且0a b c ++=,求 c a 的取值范围;(将b 替换成a c --联立消元建立新不等式) 2、(2011浙江16)设,x y 为实数,若2241,x y xy ++=则2x y +的最大值是 。(均值、?直线曲线有交点、化成函数) 2010浙江15、设d a ,1为实数,首项为1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01565=+S S 则d 的取值范围是 。 2a 12+9a 1d +10d 2+1=0,此方程有解,所以△=81d 2-8(10d 2+1)>0,得d >或d <- 2这道题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遗忘较多,找不着方法,尤其是应用不等式由221415 x y xy xy ++=?≤ 222(2)448x y x xy y xy +=++≥,由上述两个式子得出28(2)5x y +≤ 这个不对,当场没反应过来,评论:对于学生答案是否正确应给予明示。

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

当堂训练 1、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 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师生互动 技能巩固 A.碘酒、清水B.清水、碘酒C.碘液、清水D.碘液、生理盐水 2、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先转动粗 准焦螺旋,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再转动______,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若在视野 中看到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 方向移动。 3、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 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 盖玻片的方向) ( )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导学(一)+操作考核评分表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可以选择洋葱、黄瓜等材料,通常我们选择洋葱作为材料来进行观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自主学习P4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完成填空,并讨论标注每个步骤的关键动词(建议用异色笔)。

典型题例探讨 1、使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目的是什么? 2、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选做实验导学(二) (7)、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然后用小刀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再用清洗后的小刀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用清洁牙签刮取均匀()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拓展讨论 根据老师出示四幅实验操作中的显微投影图片(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染色+未染色,黄瓜果果肉表层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未染色)讨论: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不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时是否有必要都进行染色? 师生互动,巩固提升 1、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碘酒、清水B.清水、碘酒C.碘液、清水D.碘液、生理盐水 2、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再转动______,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方向移动。 3、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

深圳优质微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钱》教学设计

《找钱》 一、教学目标 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掌握找钱的几种类型题目:第一种,买几元的物品如何找钱;第二种,用1元买几角的物品如何找钱;第三种,买几元几角的物品如何找钱。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找钱的方法。 难点:掌握买几元几角的物品如何找钱。 三、教学过程。 这个视频我们来介绍一下小黄人购物找钱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到超市买饮料,买零食,买玩具。这些都需要用到钱,花钱中我们还要学会如何找钱。 今天小黄人也带着钱去超市买东西,小黄人看中一个80元的变形金刚,小黄人可喜欢了。爸爸拿出了一张100元给小黄人买玩具,正要付钱的时候,老板就问小黄人,你知道要找多少钱?其实这是一道数学题。我们有100元,买变形金刚要花去80元,花去80元就用减法,所以100-80=20(元),还剩下20元,老板应该要找回20元,小黄人递给老板100元,他拿回20元和一个玩具开心地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它经过一家零食店,小黄人很想吃口香糖,爸爸给了他一张1元钱,问题来了,小黄人买了一块口香糖,老板该找回多少钱?

首先可以看到拿着是1元,而老板要的是3角,我们可以把1元换成10角,10角给了老板3角,就是10角-3角=7角,所以老板找回7角。小黄人递给老板1元,找回7角钱和一块口香糖。开心地回家去。一般1元都能把1个几角的东西买过来。一般做题时,我们把1元换成10角再来算钱。 假如小黄人看中的是一包咪咪虾条,爸爸同样给他一张1元钱,问题来了,小黄人买了包5角的虾条,老板该找回多少钱? 现在请你按下暂停键,先思考一下算一算该找回多少钱? 算完了,现在老师公布答案,同样地小黄人拿着1元钱,而老板要的是5角,我们可以把1元换成10角,10角给老板5角,就是10角-5角=5角,所以老板找回5角。小黄人递给老板1元,找回5角钱和一包虾条。 小黄人,他记得书包里没有什么文具了,他进文具店里想买一些玩具,他想买一件4角的铅笔。那老板该找回多少钱? 刚才老师说过1元就能把1个几角钱的东西买过来。同样这支4角的铅笔,老师可以用1元就能买下来。我们从5元里抽出1元买铅笔,剩下的4元钱不用动,同样1元换成10角,10角给老板4角,就是10角-4角=6角,找回了6角,加上原来没有的4元合起来就是4元6角,小黄人给了他5元,老板给了他一直铅笔盒和找回4元6角。 同样小黄人再一次拿着5元,买一块1元5角的橡皮檫,该怎样找钱呢?我们看到橡皮檫需要1元5角,需要给一张1元和一张5角,

数学讲评课教学设计

试卷讲评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的拓展练习。 课型:讲评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 2、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答卷习惯。 教学重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 教学难点: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测试情况 我们进行了第一单元B的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大部分同学完成的较好,只有个别同学还需要再接再厉。测试完了我们就要分析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重视的,以便于我们今后有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 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不过考得比较理想的可不能骄傲,可以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有考好的也不要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二、自查自改 1、(1)首先由自己先订正一下错题,看看哪几道题是自己会做却失分的,并批注出错误的原因。(学生自己先订正一下试卷上的错题) (2)如果遇到不会或模棱两可的知识,可利用课本或小组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改正情况,适当点拨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自己的改正情况,通过合作讨论解决知识性的错误。 三、典型试题讲解: 1、填空中的问题: 例题:试题2、 (1)典型错误: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2)剖析:知识点掌握的不牢。 2、选择判断中的错误: 例题:试题三。3学生错误失分较多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例题:试题四。2、3选错的较多,没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计算中的错误: 例题:试题一、口算大部分同学都能得满分。 试题五、竖式计算个别同学掌握不了笔算的方法,个别学生计算不细心。 4、应用题中的错误:

数学单元讲评课教案

篇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数学单元试卷讲评课通用教案 教学目标 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与考数40人及格数40,其中成绩较好的有;杨嘉欣杨荷成绩比较差的有陈昌裕曾庆渊林鑫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 1、答题不够规范,部分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 2、填空、选择部分做得较好,拓展部分问题较多。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第一题,考察知识点为XX的意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审题不清。解题方法①确定关键词; ②第二题,判一判。考察知识点为是否理清易混淆的概念。 第三题,选一选2。重点是对XX的理解。 第五题,解决问题4。XX情况,对学生有难度,需要帮助。 (三)其余题目,学生讲评,教师适当补充。 小结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从中汲取经验,使知识和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四)跟踪练习 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避免讲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明“路”后“果”的方法来上好单元评析课。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系列微课--认识图形 数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2--6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的概念的体会。 2、借助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认识的活动经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通过数角活动,学生理解数角的有序性,并能正确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图形里面有几个角相信同学们也都数的比较清楚,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数角就成了一个难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2、师:角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师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所示图形。 师:在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呢?你 是怎样数的?

3、师:同学们很聪明,接下来大家看看在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呢?(课件图形1、2、3。学生数完后教师课件演示,图形3不演示,学生数完教师确认后在括号里出示正确答案) 4、师: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呢?学生回答。 师小结数角的方法:注意数的有序性,先数出基础角,再数出由2个基础角合起来的角,再数由3个基础角合起来的角,依次类推。 5、练习。 课件出示图形:图形发生了变化,让它复杂一些,你还能快速数出它的个数吗?(学生数角并汇报) 6、总结回顾:数角的个数一定要注意数的有序性,这样不仅快速而且准确。

数图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 好奇心。 2、通过数图形的个数,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 3、能够正确数出图形中各种图形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图形中各种图形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 师:假如你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你怎样向大家来介绍你自己! 师:同学们对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图形的基本特征来做游戏,看谁最会动脑。 课件出示图形:在这样的图形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分别有几个?(学生数图形并汇报) 课件演示数图形的过程。(师讲解数的方法:有序性) 课件出示第二个图形(着重讲解) 师:在这个图形中又有一些有长方形,看似简单的图形,你们能数出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吗?(学生数图形)学生汇报后师讲解并演示方法:这个图形的组成有一定的规

科学实验课教案(优.选)

小学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内容: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实验名称:(一)混合沙和豆子的分离。(二)加热白糖的变化 实验班级:六(2)班 实验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两个探究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豆子和沙混合的变化,二是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继上一节课初步了解了物质会发生变化后,本节将进一步观察物质的变化,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材围绕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及加热白糖变化的实验两部分内容,为凸显重点加热白糖的活动将是重在探究,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是铺垫。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爱做实验,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实验、观察、收集证据的方法。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动探究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又因为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一些科学知识的构建还需要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有所上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需继续加强指导。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教学活动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概括发现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分组探究法 实验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微型课展示: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P6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得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得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得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让学生经历探索与交流解决实际得问题得过程,感受解决问题得策略与丰富,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得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得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得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得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与研究四则运算。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您们先来瞧一瞧。 【课件出示】: 248+10 28+12×8 35+1512 24÷8×7 14+35÷7 1724÷6 20×9÷ 3 26×4125÷5 您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行吗? 好得,行,您们就试试吧。 2、反馈:谁来把您得分类与大家交流一下。您来说。您就是这样分类得。 点击课件: 好得,根据您得分类,老师将算式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您就是将这4道算式分为一类,,这4道算式分为另一类。 3、请您来说说,您就是依据什么来分类得? 您得意思就是:这组算式【课件出示】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这一组就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问:其她同学也就是这样得想法吗? 好得。 4、过渡:像这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得运算,其实就是同级运算,[点击课件]我们一般就是怎样计算得? 您说得很完整,像这样没有括号得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得算式都就是按照从左到右得顺序计算得。

5、您能口算出这4道题得结果吗? 您们说得很正确。【课件出示】补上答案: 26 38 21 60 6、那么这一组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得运算,其实就是两级运算。[点击课件]您会算吗?怎么算? 好像同学们有困难,哦,您想说? 同学们,她认为也就是从左往右计算。有同学马上有意见了,我们来听听。您认为肯定不对,比如1724÷6这题,从左往右计算1724也不够减呀。那怎么办呢? 请您来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您怎么知道得? 哦,书本上预习得。那么就是不就是真正理解这种方法呢? 7、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一类四则混合运算。【课件出示】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学习 【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图片 过渡语:我们再次来到冰雪天地,瞧瞧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开业了,小王、小李、小陈3位叔叔相邀来玩,她们带了100元钱,还剩多少元? 出示条件: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 2、谁来为大家读一读题。 3、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又就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您们条件瞧得很仔细,知道了成人票每张24元,在半价就就是24元得一半12元。 4、那么,这个问题,您会解答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自练本上。 5、反馈:完成得同学请用您得坐姿暗示我。好得,同学们都完成了,谁愿意把您得解题过程与大家展示一下。好,您来。 6、【课件出示】 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您就是怎么想得? 谁听懂她得意思了。您明白她得意思吗?要求出还剩多少元,需要先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就就是用24×3=72元,再用100减去72,得到得28元就就是还剩下得钱。您说得很完整,瞧样子您理解了她得意思。 老师也明白了大家得想法,先得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才能求出还剩多少元。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她得计算过程,想一想她先算得就是什么?她先算得就是24×3。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同学们得回答再一次明确了:这道题就是因为解决问题得需要,要先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也就就是要先算出3个24元就是多少,然后再求还剩下多少钱?那么这道题就应该先算乘法。【课件出示】100-24×3 7、我们在来瞧瞧这个问题就是什么?谁来说说。 【课件出示】一张成人票与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您会解决吗?请您试一试。 反馈:我们来瞧瞧这两位同学得解答。 【课件出示】

(完整)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试卷讲评,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 2.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8、9、17、21①④、22、23(5)、25题的错因剖析与矫正. 教学难点:找出错因,改正错误,拓展提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通过期中考试,发现很多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改正错误,巩固知识,掌握方法。要达到三个目标,请看大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请同学们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首先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改正试卷. 要求: 1.独立改错,写出每一个错题的原因. 2.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投入,下面咱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请同学们迅速完1.计算: (1))315141(601+-÷??? ??- (2)()41315.01110-÷?? ? ??-?+-- (三)质疑问难 1.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疑难问题班内共同解决. 2.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惑.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一 数学中的多解问题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且AB=6cm ,BC=4cm ,那么线段M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