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2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2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2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2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

考点22 两极格局的形成

【十年真题】

1.(2019·天津高考·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

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

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 A

【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再结合题干

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

问题,排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

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 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

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3.(2018·北京高考·22)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 D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同时将欧洲作为其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

危机最终是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占据上风,并未对其经济造成损害,故B项错误;美国人首次登上

月球属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给美国带来经济效益,故C项错误;1955年美国发动侵越

战争,结果持续到1975年,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导致美国财政赤字严重,故D项正确。

4.(2017年北京卷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 C

【解析】题目时间是1949年,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且与漫画中欧洲自立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铁幕”

演说是丘吉尔在1946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美国和欧洲无关,故B项错误;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的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于195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5.(2016·北京文综·

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

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电影主题转变的时间是1948年,转变后的主题是“威胁”,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故①正确;1949年,为了在军事上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

国牵头成立了北约,故②正确;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题干主

旨不符,故③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独立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

控制和维护独立而酝酿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

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

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 D

【解析】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与材料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不符,故A项错误;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材料“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不符,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

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

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

故D项正确。

12)图2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7.(2015·四川文综·

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有直接参战,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势力的扩张之间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

8.(2014·福建文综·

23)如果要给图9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答案】 C

【解析】抓住图片中三个信息:“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美元$在欧洲版图、苏联国旗标志,北约与华约的

对峙不能“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故A项错误;欧盟成立是在苏联解体后,与图片中存在“苏联国旗标志”信

息不符,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符合“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美元$在欧洲版图,扶植欧洲是为了遏制苏联,符合图片两极对峙,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

金融体系,不能体现“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故D项错误。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9.(2014·北京文综·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答案】 B

【解析】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

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

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正确;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C项错误;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

10.(2014·浙江文综·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

断该组织是()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

【答案】 C

【解析】葡萄牙在二战中保持中立,故A项错误;意大利于1955年加入联合国,故B项错误;1949年,美

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冰岛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建立了“北约”,故C项正确;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故D项错误。

11.(2014·上海单科·26)“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

【答案】 B

【解析】《华约》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不符合题意,故A 项错误;“……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可以判定为《北大西洋公约》,故B项正确;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告各国政府保证使用全

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同它们处于战争状态的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的政府保证互相合作,

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

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2.(2014·海南单科·21)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

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

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答案】 D

【解析】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日美军事同盟在加强,而不是削弱,故A项错误;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

持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

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

13.(2013·福建文综·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

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概念,材料当中没有提到“热战”,故ABC三个选项都错误;“冷战是指除诉诸战争

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故选D。

14.(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

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 D

【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15.(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

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

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答案】 A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

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

BCD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 A.。

16.(2013·海南单科·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

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

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选项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

排除C;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有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

故选C。

17.(2013·上海单科·35)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

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

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

理解是()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答案】A项3分,B、D项1分,C项0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形态等分歧与对

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

故A项最准确。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故B、D项正确。C项表述不正确。

18.(2012·上海单科卷·27)“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

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的“外国势力”指的是苏联,苏联控制东欧,美国控制西欧。此材料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抨击

苏联对东欧的影响,说明美苏冷战已经形成,选D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表明美国在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

对抗东欧的企图。

19.(2011·广东文综·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

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 A

【解析】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

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故选A。

20.(2011·福建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

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解析】扣住材料关键词时间“20世纪50年代”即可解决问题。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发表,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1961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

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选C项。

【答案】 C

21.(2011·上海单科·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答案】 C

【解析】A项越南战争的结束表明美国战略的收缩,有利于苏联的战略扩张,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执行“莫洛托夫计划”指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

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应该属于苏联战略扩张的史实,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签订《华沙条约》对抗北约,属于苏联主动战略对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撤出古巴导弹,则表明苏联的实力仍然弱于美国,

体现了苏联的退缩,符合题意,故选C 项。

22.(2011·江苏单科·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

是(

)

A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 .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 .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答案】 B

【解析】“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苏联解体后,

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说明

A 、C 、D 表述错误。

23.(2011·海南单科·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

A .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 .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 .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答案】 C

【解析】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

C 。

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

24.(2010·全国Ⅱ卷文综·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答案】 B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

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

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25.(2010·江苏单科·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

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

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D。

26.(2010·海南单科·21)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

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美国直

接参与的“热战”。

27.(2016·江苏单科·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

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

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

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

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

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

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

的依据。(4分)

【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

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一“苏联传统的不安全”,“不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首位”得出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

的对手;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的背景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角度得出原

因有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据材料二“其资本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国家”“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得出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第一小问共同之处,依据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以及称霸世界的必然结果得出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

对手的威胁;第二小问“长电报”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一“苏联传统的不安全”并结合所学知识美苏意识形

态的不同得出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第三小问诺维科夫报告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二“美国称霸世

界的目的”结合美国国家性质得出依据是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三年模拟】

1.(2019·苏州调研)“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

可怕的武器。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

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对于赫鲁晓夫的这封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信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②“进攻性武器”当中包含核武器③信中的“命令”使加勒比海地区重归平静④信中所持的理智和克制态度值得后世借鉴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所述危机是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于1962年,并非是20世纪60年代末,故①错误;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故②正确;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

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故③正确;材料中“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

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反映了理智和克制态度,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2.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

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答案】D

【解析】马歇尔计划削弱了欧洲倒向苏联的趋势,客观上推动了西欧依附美国,东欧依附苏联,推动了欧

洲的分裂与对峙,故D项正确。

3.(2018·苏北四市一模)“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

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

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

A.造成德国分裂B.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C.引发朝鲜战争D.反映两大阵营对峙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事件是指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德国分裂是在1949年,标志两极格局形成是指1955年华约的成立,朝鲜战争时间是1950年到1953年,故A、B、C三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反映了两大阵营

对峙的局面,故D项正确。

4.“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

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材料中“它”的建成()

A.形成了朝鲜半岛的敌对状态

B.导致了德国开始走向分裂

C.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

D.预示着世界局势紧张加剧

【答案】D

【解析】这项工程是柏林墙,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故A项错误;柏林墙是在德国分裂之后才建立的,

故B项错误;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是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为标志的,故C项错误;柏林墙的两端分别是资本主义阵营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主德国,故柏林墙的建立反映出美苏两极对

峙的紧张局面,故D项正确。

5.(2019·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34)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

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答案】 B

【解析】通过题干“意识形态……从属于利益”可知美苏冷战是利益的争夺,故A项错误;通过在美苏争

霸中,“意识形态……从属于利益”及“是传统大国的行为”可知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故B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美苏冷战过程中存在“利害关系的大小”,与冷战的不均衡性无关,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6.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亨利·史汀生在1947年发表的《对美国人的挑战》一文中认为,“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

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这说明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

A.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

B.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

C.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

D.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遏制苏联,故A项错误;从材料“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

威望的巨大场所”可以看出美国想利用复兴西欧的机会提升美国的领导地位;材料强调援助西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输出民主,故D项错误。

7.(2018·福州一中5月模拟,34)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

是()

主要学派观点

“正统学派”

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

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

“修正学派”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

之中。

“后修正学派”

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

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

“新冷战史”

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

起源。

A.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B.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

C.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D.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 A

【解析】对于“冷战”的起源,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观点,说明历史研究具有复杂性,故A项正确;“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这一表述不准确,故B项错误;各种学派的交流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故C 项错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故D项错误。

8.(2019·三明模拟,35)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德国的正式分裂 B.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

C.美苏争霸的形成 D.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德国正式分裂的标志是民主德国的成立而非苏占区和西占区不同货币的

发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是对西占区发行“B”记马克的被迫回应,而非二者之间的默契,故B项错误;美苏争霸格局正式确立于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苏占区和西占区发行不同的货币,完全是在苏美两国的操纵和默许之下完成的,故D项正确。9.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

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

B.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

【答案】D

【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不符合时间限制,A项错误;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

形成于华约的建立,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意识形态影响外交政策走向,但其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C 项错误;材料美国提出“遏制共产主义”,表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故D项正确。

10.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

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该措施是美国对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援助为手段,政治控制为目的,对

抗苏联,“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不属于客观作用,故A项错误;奠定战后两极格局框架的是

雅尔塔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是西欧,所以客观上推动西欧依附美国,东欧依附苏联,故D项正确。

11.(2019·德阳一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世界各地举办的部分展览表,据表,美国此举意在()

最新建设设备、雪佛兰汽车、空调、玩具、日常曼谷展览(1954年)

用品和医疗设备等物品

演员在“五间装修完好的摩登住房中展示了生活法兰克福展览(1955年)

中的各种各样的场景”

通用电器公司的厨房,演员制作“美国蛋埃塞俄比亚展览(1955年)

糕”“美国超市”与“都市梦想家庭”相结合

富足的美国生活、华丽的服饰和摩登洋房等,放莫斯科展览(1959年)

映“美国一天的生活”

A.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

B.推动马歇尔计划全面实施

C.推销美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D.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

【答案】D

【解析】美国在非洲、德国、苏联等多地宣传美国技术和富足的生活,结合二战后美苏争霸,推知美国意

在宣扬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2020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四)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 题,每题3 分,共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右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迺(乃) 执干戈,用伐我仇敌,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 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宗法分封 ③青铜铸造A.①②③ C.①③④②天文历法④文字书写B.①②④ D.②③④ 2.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 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 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ft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建立中央集权②吞并六国③北击匈奴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 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 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 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历史第 1 页(共8 页)

瑞典“中国宫(1753 年建成)圆明园海晏堂(1786 年雕版图) 4.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 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 5.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 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 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6.“中国有中国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是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肃将天威, 创建义旗……特诏四方英俊,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悬之苦。”以上材料意在 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C借用西 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 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D满足农 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 7. 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 ①都确立了共和政体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 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④各部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75 年法国宪法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总统 有权任命内阁;总统签署法案须经政府部长会签;部长对立法部 门负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任命国务员(内阁总理和部长) 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 历史第 2 页(共8 页)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族墓”分“公墓”和“邦墓”。“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这反映出西周 A.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 B.墓位规划依据血缘 C.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 D.国君拥有绝对权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公墓”“邦墓”的描述得出礼乐制对宗法制的维护作用,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分开族葬,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这是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A项。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其依据是等级关系,故B项错 误;“族墓”制度只是丧葬制度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得出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公墓”与平民“邦墓”是按照等级划分的,并没有体现国君的绝对权威,排除D项。 【备注】历史选择题审题方法:第一,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尤其是设问的规定性,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第二,善于概括和提炼题干信息,从题干的中心句出发,求解正确项。第三,对每一个选项都认真审读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公墓”“邦墓”的描述得出礼乐制对宗法制的维护作用,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两极格局的形成 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A 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3)(13分)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 A.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 B.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 C.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 D.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 2.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C.行书 D.草书 3.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享行省。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B.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 D.形成了很松散的封建大一统关系 4.右图所示机构在历史上管辖的区域大致在今天的 A.西藏 B.新疆 C.东北 D.台湾 5.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年7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早商时期,商朝统治中心位于今河南郑州和偃师一带,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商朝的实力达到顶峰:西至陕西周原、商洛……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这体现了商代 A.势力东扩的显著特征 B.受到外敌入侵被迫东迁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加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 【备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 项错误。 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专题练习(二)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 模拟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6西安月考)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B.西方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联考)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2016·吉林长春二检)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4.(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35)下表为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 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

5.(2016·河南洛阳期末·30)1971年12月份,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 A.觊恩斯主义的盛行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D.美国经济的逐渐衰退 6.(2016·河南洛阳一模·32)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7.(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复习前期摸底·25)下表为部分年份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情况,以下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 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世界贫富差距拉大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世界贸易日益频繁 8.(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31)下面图表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此图表反映()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9.(2016·河南南阳上学期期中·33)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 10.(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解析:选D 关键信息: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2.(2014攀枝花统考)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选C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3.(2014广安模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 ①机器的采用②轮船的行驶③内燃机的创制④有线电话的发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即《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生产力成果,科技的进步、机器和工具的改进等都属于生产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故①②符合题意。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③④两项。 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学生版+解析版)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汇编 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1.(2020·宁德模拟,35)从1959年起,法国采取一系列步骤逐步脱离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先是将海军撤出北约组织,并拒绝美国在其领土储存核武器。1966年,法国最终退出北约组织。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 B.法国奉行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 C.西欧与美国关系初现裂痕 D.法国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2.(2019·太原一模,35)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3.(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35)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下表是按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 C.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 D.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 4.(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35)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其根本目的是( )

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 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5.(2019·济南一模,35)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6.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的初衷( ) 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 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7.(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5月联考,35)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协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 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 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 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8.(2020·洛阳模拟,35)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试题 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2年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准确理解广告信息是关键。通过材料中广告内容,可以分析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但商品只涉及物质生活的变化,没有体现衣、住、行等方面,结合广告具有时尚性,从这两个方面判断C项是最佳答案。 2.(2012年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官员及百姓日常礼仪和社会习俗的情况,由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B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材料反映出“受之者”和“施之者”等级观念依然浓厚,但“受之者”有意玷污平等制度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排除C,D项符合题意。 【名师点评】结论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选项中的史实是否符合题干中的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上题就是属于该类型的结论型选择题)。 解题思路一般分为三步:(1)理解题干提供的历史结论或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上题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一些人对官员的称谓仍未改变);(2)通读题干,弄清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上题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交礼仪的变化);(3)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具体特征分析法、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解题方法,如上题可以采用史论结合法解答。 3.(2012年四川文综,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 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傅斯年的话的意思,即直接根据材料作出判断,从表中的内容可以直接看出的是吴虞消费情况的变化,其他的只能靠推断,所以答案为C。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0套之8

2012年高考文科历史模拟试题10套 文科综合(八)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模式,这一模式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政治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保障 B.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 C.三纲五常道德观念的维系 D.宗法制、家族观念的约束 2.西汉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这说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和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3.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其措施有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②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③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④迁都长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造成两者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缺乏西方的民主法治传统 B.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 C.中国文化专制政策的压制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 5.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 造 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7.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都是他提出来的。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还会出现“粮荒”的原因不包括 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B.“文化大革命”冲击 C.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大跃进”运动开展 8.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

2018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元朝

训练24 元朝训练题 1.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 2.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说明() A.官僚政治的工具性 B.三权之间相互牵制 C.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D.家国一体政治特征 3.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4.《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 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5.元朝时,科举制经历了先废除后重建的过程,实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学生按程朱理学的观点答题。 这反映元朝() 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 B.重视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C.削弱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功能 D.致力于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6.从灭南宋之后湖广、江西、江淮、陕西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壤,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战略地位的相当重要 B.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C.实现了地方高度自治 D.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 7.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 A.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B.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 C.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 D.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8.“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

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单选题 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 薄,则国家之治寡。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 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 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 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 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5.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据此分析叶适() A.主张万物皆理 B.反对空谈性理 C.提倡经世致用 D.否定格物致知 6.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8.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数学著作 B.元朝郭守敬的《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C.氾胜之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D.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9.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10.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不包括()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追求思想自由 D.提倡主权在民 11.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 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 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 12.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1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近代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下列言论搭配错误的是() A.洛克——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 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 B. 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 D.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 3. 右图中“外务部” 的前身是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4. 从口号内容看,以下口号与“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的是 A.“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B.“废除二十一条”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收复东北失地” 5.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 “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 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 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