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内容提要】在本文中,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公共图书馆在其运行过程中,有足够的资源保证自身在已经建立的服务水准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向既定目标靠近。以此定义为基础,本文考察了英美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着重分析了它们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考察结果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力度,但是,很多公共图书馆依然面临经费短缺等挑战。(1)图书馆的经费资源: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消费型的公益性事业,需要充足的经费才能得以维持和发展。(2)文献资源: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文献资源的增长并不完全取决于、更不等同于经费的增长。在实践中,管理不善、馆员工资比例过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文献资源与经费不能同步增长,因而,要考察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就需要在考察图书馆的总经费的同时,考察文献资源的增长。(3)人力资源:尽管人力资源与图书馆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表述为人数越多,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但是人力资源方面的某些变化,如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比例的持续下降、专业馆员的持续流失,却几乎肯定反映着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下降。(4)用户资源:用户作为图书馆发展的资源可能尚未被图书馆界普遍认识,但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商业文化日益影响政府决策的背景下,用户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一个不能吸引并留住广泛用户的图书馆,不管它在短期内的经费如何,从长远看,它都很难继续赢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维持长久发展。本文以文献调研为主要方法,由于资料获取途径的限制,本文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有关英美的各类相关资料,文中对此引用较多,而对其他国家的分析相对显得薄弱。

1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属于公共开支,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在英国,根据1964年的《公共图书馆及博物馆法》的规定,公共图书馆经费的基本来源是地方政府(事实上是地方政府从当地居民征集的财产税)。近年来,英国中央政府以项目经费的形式提供的财政支持也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美国,地方政府的投入也是公共图书馆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是,联邦政府、州政府的投入以及社会捐赠等收入亦占相当大的比例。根据2000年的统计,美国公共图书馆经费中,地方政府、州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投资分别占77%、13%和1%,其他经费(如捐赠、罚款、有偿服务的收入)占9%。表1所示是美国、英国和整个欧洲公共图书馆近年来经费增长情况。从整体看,这些国家的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在上个世纪末经历了一段基本稳定的增长时期。在美国,按收入计算的公共图书馆经费从1992年的人均20.6美元增长至1998年的人均26.02美元。随着图书馆经费的稳步增长,很多图书馆员也切实感到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环境的改善。有人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称为复兴(renaissance)或兴盛(prosperity)时期。从整体上看,欧洲90年代中后期也经历了图书馆经费的持续稳定增长,但是英国公共图书馆界直到90年代末才得到经费的较大幅度的增长。

表1 20世纪90年代英、美、欧洲图书馆经费增长情况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美国(人均:美元)20.6 20.6 21.2 22.4 23.4 24.48 26.02英国(总:百万欧元)

998 944 971 1151 1212欧洲(总:百万欧元)

5364 5467 5738 6078 6279

2 图书馆文献资源表2和表3分别反映了20世纪末美国、英国和整个欧洲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增长状况。在美国,自1992年至2000年,公共图书馆每千人图书和装订成册的期刊拥有量(单位:册)、每千人现刊订购量(单位:订购份数)保持基本稳定;每千人音频资料拥有量略有增长(年均增长3.2%);每千人录像资料拥有量显著增长(年均增长14.4%);近年来,每千人拥有的数字化资料(不包含远程存取的资料)也在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

16.8%)。在英国和整个欧洲,自1994年至1998年,声像资料的入藏量在浮动中呈上升趋势,而图书入藏量则恰恰相反,在浮动中呈下降趋势。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增长趋势并不反映出版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电子出版物异军突起,但印刷式图书出版量依然在以较大幅度增长。因而,上述文献资源增长状况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公共图书馆将有限的经费向非印刷型资源的倾斜。

表2 美国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拥有量附图数据来源:同表1数据来源(1)、(2)。注释:*指实物入馆的资料,如CD盘、磁盘、磁带等。

表3 欧洲公共图书馆资源入藏量(单位:万)

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图书欧洲6581 6457 6567 6390 6270 _ _ 英国1252 1172 1091 1047 1098 1098 1079声像资料欧洲592 610 607 617 630 _ _ 英国140 145 132 134 138 138 145

数据来源:(1)同表1数据来源(3)。

(2)LibraryandInformationStatisticTables.Loughborough:LISU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倾斜,可能是由于需求和出版物价格的变化。在这段时间内,社会对各类教育和娱乐影像资料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从价格来看,印刷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大大超过通货膨胀率,而声像资料则经历了绝对价格的持续下降。需求和价格方面的变化可能同时影响了公共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调整。

3 工作人员队伍表4所示是1992-2000年间美国公共图书馆人员队伍状况。从全国范围来看,美国每25000人拥有的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总数、具有专业馆员资格的人员数量以及专业馆员占所有人员的比例,在这段时间均保持基本稳定,略有增长。但是,工作人员队伍状况在各地区很不均衡,在新英格兰和中东部地区,专业馆员数量分别增长了44%和47%,而同期的南部、西南等地区则下降了24%~32%不等。

表4 美国公共图书馆人员状况附图数据来源:同表1数据来源(1)、(2)。注释:专业馆员指在美国图书馆学会认可的学校取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的馆员。如表5所示,从1994至1998年,整个欧洲的工作人员队伍,无论总体数量还是从专业馆员所占比例,都经历了较大程度的上下浮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和1998年,当工作人员总体数量出现较大增长的时候,专业馆员的队伍却大幅度减少。本文没有掌握充分的证据来确定这种浮动的原因,也不能排除统计误差的存在。与整个欧洲的状况相比,英国公共图书馆员队伍的变化态势则比较明显、稳定。这一态势的特点之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总量逐年减少;特点之二是专业馆员的比例逐年下降。

4 用户及利用量自1994年至1998年,无论是英国还是整个欧洲,公共图书馆的注册用户(持借书证的用户)都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在整个欧洲,注册用户人数从1994年的1亿1400多万增长到1998年的1亿1800多万;在英国,注册用户人数从1994年的3387万增长到2000年的3451万。但是,在同一时期内,用户访问图书馆的次数却有所下降。在美国,人均咨询数量保持基本稳定,人均到馆访问次数略有增长。

表6 美国公共图书馆用户人均访问次数、咨询数量

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访问次数 3.8 3.9 3.9 3.9 4.0 4.1 4.2咨询题数 1.0 1.1 1.1 1.1 1.1 1.1 1.1

数据来源:见表2

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方案

文化馆总分馆平台 建设方案 2020年3月

目录 1引言 (1) 1.1背景 (1) 1.1.1国家政策背景 (1) 1.1.2地方探索创新 (1) 1.1.3数字力度加大 (2) 1.2建设目标 (2) 1.2.1打造特色鲜明总分管理模式 (2) 1.2.2统筹各级文化馆(站)发展 (2) 1.2.3加强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力度 (2) 1.2.4契合本地未来规划发展特色 (3) 1.2.5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制度 (3) 2系统规划 (3) 2.1建设原则 (3) 2.2整体架构 (4) 2.3平台技术路线 (5) 2.3.1数据治理技术 (5) 2.3.2多源异构数据实时同步技术 (5) 2.3.3数据可视化技术 (6) 2.3.4基于组件化开发 (7) 2.3.5统一数据展现技术 (7) 2.3.6移动互联网技术 (7) 3建设方案 (8) 3.1数据服务层 (8) 3.1.1数据交换服务 (8) 3.1.2数据可视化系统 (13) 3.2应用支撑层 (15) I

3.2.1应用中间件 (15) 3.2.2数据交换 (15) 3.2.3XML的Web Services (15) 3.2.4全文检索 (16) 3.2.5报表工具 (17) 3.2.6ETL技术 (17) 3.2.7统一认证管理 (17) 3.2.8统一授权管理 (19) 3.2.9文档服务 (21) 3.2.10流程引擎 (21) 3.2.11权限管理 (21) 3.2.12动态表单 (22) 3.3应用服务 (22) 3.3.1总分馆综合业务平台 (22) 3.3.2文化资源库建设 (36) 3.3.3云办公平台 (39) 3.4线下建设 (43) 3.4.1大数据展示 (43) 3.4.2文化长廊 (44) 3.4.3文旅地图 (45) 3.4.4文化一体机 (46) 3.5安全系统建设 (47) 3.5.1应用层安全 (47) 3.5.2数据层安全 (49) 3.5.3安全管理 (51) 3.5.4总分馆平台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53) II

2020年整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doc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 108 -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 2008年11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年北京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标准、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防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 组长:詹福瑞 执笔人:李国新、冯守仁、朱为振 起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邓菊英、尹岚宁、冯守仁、刘志学、朱为振、李国新、汤更生、张广钦、洪森、富平、程亚男 2007年11月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比较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 比较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比较分析-图书管理论文 总分馆制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它能实现图书馆服务一体化与服务延伸。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总分馆体制的建立能有效利用资源,通过体系化的管理和服务,对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和专业化管理,实现资源在体系各层级图书馆之间的共享,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是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有效形式。 我国在十年前就开始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区域网络化服务和延伸服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各地

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如嘉兴模式、苏州模式、禅城模式等等。虽然许多理论以及实践文章都对这些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人们对嘉兴、苏州、禅城等三个规范意义上的总分馆服务体系的了解仍然停留在粗线条和表面。本文通过厘清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让人们对总分馆服务体系有进一步的了解。 1 案例概括 嘉兴乡镇图书馆是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乡镇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1]。 苏州城区总分馆,即“苏州图书馆——社区分馆”建设模式为:苏州图书馆与分馆所在地基层政府合作建设分馆,双方签订协议以确认彼此责任的模式[2]。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实施目标为:统一标示、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统一管理、分散服务”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

系,形成纵横双向的服务网络。纵向上构建市、区、街道(镇)和社区(村)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横向上,联合其他类型图书馆作为联合图书馆的成员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他们总分馆模式的特征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嘉兴模式一是“三级投入”,二是集中管理[3];苏州模式最突出的特色包括紧密型总分馆关系、“ 动态资产权”基础上的通借通还、“孵化”式馆员培训、扁平结构的服务网络构建[4];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是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走社区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志、资源高度共享[5]。 2 构建方式的比较分析 从上述概括可以看出,这三种总分馆模式均采用公共服务体系下总分馆长效运行机制。但它们在具体建立和运行的模式上存在差异。 总分馆建设的主体和客体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有统一的

谈谈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谈谈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图书馆可以有效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满足目前的生活状态。我国建设的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知识信息,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以及开展社会教育等任务。因此,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也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模式,丰富自己的功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55.75 引言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国才正式有了互联网,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重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公共图书馆进行改革,不断进行创新优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也使公共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公共图书馆也必须要进行转变,将实体与网络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适合目前社会形势需要的公共图书馆。 1 公共图书馆与战略管理理论 1.1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战略”一词最早是由军事领域引进,逐渐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创新,“战略”已经成了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理论。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应用战略管理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安索夫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由。管理人员为了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对经营活动进行指导。 战略资源就是对自然、人工资源的统称。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资源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技术、教育、服务、人才以及馆藏等等。公共图书馆实施战略管理,就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发展不受阻碍,所以在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会开展战略制定、评价的工作。 1.2 战略规划定位分析 (1)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第一点,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要开展战略规划。发展战略与发展环境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环境发射改变,相应的战略也必须要进行调整。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通过战略思维开展规划工作。 (2)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际体现。战略规划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面对所有复杂的环境。实际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团队主要是由图书馆人员以及其他的利益组成,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对图书馆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之后据分析结果对目标进行确定。 2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 2.1 宏观外部环境 (1)政治环境。自建立公共图书馆一来,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传承人类文化,在保存的过程中起到社会教育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作用,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2013年文化部颁布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早《规划》中对公共图书馆进行了明确指示,公共图书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主要阵地,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在2015年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强调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免费开放工作、统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对公共图书馆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优化;从法律体系、人才建设、以及财税上有效保障了图书馆服务。(2)经济环境。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 意见》解读 文化部 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五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推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广大基层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2月17日在京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表示,《意见》的出台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基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其针对目前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服务能力不强、县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是在充分总结和吸收各地十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意见》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改革创新、强化基层、实事求是原则,由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由县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大力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发挥县级总馆在县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中枢作用,通过分馆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总分馆制的核心要义是让分散、独立的文化馆、图书馆形成组织体系,从本质上说是文化馆、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说,《意见》明确要求发挥县级人民政府在总分馆制建设规划、组织和推进方面的统筹作用,明确了主导力量和责任主体,标志着总分馆制建设由“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为全面深化总分馆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

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很多地区的文化发展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在大力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区域文化建设不仅是本地区人民的需求,更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所以,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服务机构,区域图书馆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为例,探讨其建设标准,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广东茂名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公共服务体系要面向大众,扩展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而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价值,区域文化发展中,图书馆的建设是必要的内容。《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提出,图书馆要立足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实现更多功能,且要有经济实用的价值。如今的图书馆建设应该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理念,开展现代化的服务。所以,本文针对茂名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标准进行了分析。 一、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1.公共图书馆建设财政投入不足,服务单一 广东地区经济发展较好,但是茂名地区的发展却和广东经济在国内经济“排头兵”这一现象有所区别,更不符合广东“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因为经济的限制,导致茂名地区文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图书馆建设量较少。在缺少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较为单一。无论是文献资料的种类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种类不均衡,无法按照需求来实施服务。而且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缺乏现代化元素,服务职能较为单一,图书馆仅仅开设了常规业务,没有发挥真正“公共文化中心”的功能。 2.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当下,图书馆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是本职人员,很多的管理人员是兼职,所以在服务的时间和质量上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尤为明显的是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业务能力低下、缺乏专业性的服务。此外,因为不是本专业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养不足,对公共文化的服务更是认识不到位。 3.区域重视力度较低,缺乏创新性的服务 作为公共服务的图书馆,不同于营利性机构,需要更多志愿者加入,但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不重视,导致图书馆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即使有图书馆的建设,也落后于现代化的需求,缺少创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部分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生产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和传播方式等都有了深刻的变革。国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温饱基本满足,从而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多。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活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成了重要的途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论断。 作为拥有“平等、免费、无区别”等核心理念的公共图书馆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被政府、学者等强调为福泽全民,更将其与义务教育同等视为支持现代化社会政体有效运行的基本制度,认为图书馆通过开发民智、实现信息公平,可以支持和培育公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公共图书馆宣言》。宣言说:公共图书馆是现代政治的产物,是作为终身教育的大众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的实际典。公共图书馆的存在能使社会中所有公民拥有自由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权利。由此可见发展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拥有悠久的藏书史,可追溯至周朝,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私人藏书阁,但这并算不上图书馆,只能算是保存文献的地方,因为它不对外开放,不具备图书馆的首要功能提供服务。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出现在20世纪初。古越藏书楼的设立,推动了我国近代藏书楼事业向公共图书馆的过度,标志着中国公共图书馆的产生。 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数量增多,图书馆设备不断更新,图书馆面积不断扩大,藏书量不断丰富等,公共图书馆逐渐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进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电子信息以几何级数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搜索信息,或者通过手机app阅读快捷、简短的及时信息,图书馆的功能逐渐被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搜索引擎、APP等所替代。美国著名图书馆情报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30T09:42:40.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杨千柳 [导读]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阅读服务机构,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聚集的宝库,还是公众获取信息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播文化、共享信息以及进行社会教化等的平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图书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阅读服务机构,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聚集的宝库,还是公众获取信息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播文化、共享信息以及进行社会教化等的平台。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备受瞩目,如何创新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阅读服务的质量,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公共图书馆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在提高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阶段,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创造和应用知识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同时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一定要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进行改革创新,推动图书馆的信息知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促进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其社会价值,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 一、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理论概述 在当前阶段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认同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包括以下内容,在未来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势必会更加突出,其在国家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会更加凸显,同时其文化服务功能也会增强,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及终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在新时期通过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的改革优化,其社会价值会发挥得更充分。这具体体现在:首先公共图书馆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会更加强大,成为城市居民开展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都将得到拓展;其次,公共图书馆会融入信息网络技术,传统的文化单向传播交流方式将向着双向的互动交流转变,与新时代和新技术的结合,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练习会更加便捷和密切;最后,公共图书馆会改变传统的以书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在未来发展中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将围绕读者的需求来开展,其将会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不止在于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还包括虚拟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并且在新时代,数字图书馆更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二、新时代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基于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上发展起来,通过数字网络技术可以转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通过网络共享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主动服务。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图书馆可以将原有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和宣传,再加之对读者进行便捷式阅读的引导,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语言数字资源,还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数字化的远程服务,全方位满足读者的需求。 数字图书馆相较于传统图书馆而言具有强大的功能,它以网络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方法为支撑,不仅能实现智能化的信息检索,还能为为读者提供更多生动形象且具体现实的可视化信息。同时数字图书馆不仅功能强大,还操作简便,读者在进行检索操作时只需要输入一个信息检索点就可以得到相关的所信息资源,为得到更加精确的资料还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精确检索,数字图书馆会根据输入指令检索出读者所需的内容。 三、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1.实现公共图书馆传媒平台的有效整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方面,不仅保留了传统媒介并发挥其优势,还融入了更多新兴媒介进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如微信、微博、图书馆网页等,这样能够拓宽阅读指导服务的途径,使读者能够多方面地接受到信息,从而实现更加便捷的阅读。同时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融入新媒体技术能够转变传统图书馆的单向交流方式,增强图书馆平台的互动性,实现媒体平台的整合。图书馆传媒平台的整合是多方面的,实现了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全面解读,为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公共图书馆开设微信公众号能够及时地向读者推送新闻资讯,并为读者提供检索和下载文献的平台,在推送信息时应用新技术融入音视频资料,不仅能够更新读者的视听体验,凸显图书馆特色,还能够更加吸引读者,同时定期的微信推送可以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受时空限制的文献检索和下载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水平。其次,公共图书馆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在符合大众认知的基础上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增强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根据大数据的信息整合分析,还能对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行归类,微博平台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阅读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个性化的微博服务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微信和微博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两种传媒平台,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会整合更多的传媒平台,以此俩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2.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 公共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公益性阅读服务机构,其作用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信息资源以及文献资源,丰富社会公众的社会文化生活,帮助公众进行终身学习,同时公共图书馆还服务于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在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中需要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充分发挥,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一方面是要借鉴国内图书馆管理的先进理念、经验以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而转变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树立起现代化管理理念,形成主动服务方式;另一方面是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各方面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加强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利用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且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 3.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必定包括人性化的服务,即是以读者为中心,贯彻人本主义理念。首先,在信息时代,信息更加丰富,信息发布和获取的渠道也更加广泛,而读者在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阅读个性化需求增加,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具个性化,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是要充分关注读者的特殊化需求,挖掘特色,实现文化、娱乐及人文关怀服务的一体化。其次,为满足读者更广泛更优质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会加强与文化馆和博物馆的合作,同时完善图书馆的功能,对接无线客户端使读者可以轻松预约查询、预定、归还等业务,还可进行扫码阅读海量电子图书。最后,公共图书馆为彰显人文特色,突出人性化服务特征,还会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定制,读者可以根据标签、收藏来获取感兴趣的资源。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只有注重人文特色,注重人性化服务,才能实现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公共图书馆事业,构建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覆盖面广、全面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是保障和维护好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根据《x文化厅关于开展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总结》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城乡统筹,加大投入,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总分馆体系。 二、目标要求 以保障全市居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加快构建以x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广中心)为分馆的市、乡镇(街道)两级图书建设、流通、服务网络,形成全面覆盖、均等便捷、实用高效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 三、具体建设标准 (一)馆舍建设标准。乡镇(街道)分馆需设立于综合文化站(或文化活动中心)内,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二)功能配置标准。分馆内设有书架、报刊架、阅览桌椅、电脑、独立接入的计算机网络、空调等基本配置,每个分馆开馆时纸质图书不少于2000册、报刊10种以上,要预留必要的藏书空间。 四、管理运行方式 x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加挂x图书馆分馆牌子,实行图书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服务,全市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管理系统建设。市、乡镇(街道)图书馆统一使用总分馆集群管理系统,有固定IP地址或固定域名。没有固定IP或固定域名的,应用动态外网IP。各图书馆使用的读者证号、条行码和馆藏代码不可重复。 (二)加强图书资源配送和流通。总馆每年为每个分馆配送图书不少于500册,其中新书不少于50%。整合利用好现有图书资源,及时对流通到本馆的图书进行管理维护,做好读者借阅和阅读推广工作,提高图书使用率。 六、实施步骤 (一)工作部署(x年7月中旬)。印发工作方案,作出安排部署。 (二)平台建设(x年7月中旬—9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总分馆所需软硬件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和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三)开展服务(x年10月)。完成分馆图书配送等一系列工作,分馆正式挂牌,开展图书借阅和阅读推广活动。

实施方案:市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XX市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加快各级文化馆(站)之间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扎实推进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X文公共【2017】63号)和《XX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X政办发【2015】10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中心馆+总馆+分馆+服务点”的基本架构,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建成以“XX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为中心馆,县(市)区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其他各类型文化馆(室)——包括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文体活动室、民营文化场所等为服务点”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XX提供文化支撑。 (二)具体目标 1、共建、共享各类型文化资源,激活我市现有文化资源存量,实现全市文化馆各类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享。 2、建立艺术培训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菜单式”培训和“超市化”服务,提高文化馆配套服务效能和服务覆盖率,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 1 ——

3、建立文化志愿者交流、展示服务中心,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文化志愿者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4、到2018年,全市文化馆分馆、服务点总量达到50个以上;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合理布局原则。根据人口规模(3—5万人)和服务半径,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合理设置服务网点。 (二)集中管理原则。中心馆为全市文化馆业务管理中心,建立集中管理平台,各总馆和分馆采用中心馆认可的业务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区域间网络数据、市民及各项业务工作无缝对接。 (三)资源共享原则。各总分馆需将师资人员的信息录入总分馆管理系统分编加工。各县市区总分馆间实现统一调配、资源共享。中心馆根据各馆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建设XX市数字文化馆,资源向各总分馆免费提供。 (四)规范统一原则。规范总分馆体系标识,统一管理制度,并悬挂上墙,辖区内新建分馆保持装修格调基本一致。各分馆统一使用“XX文化馆XX分馆”名称,服务点统一使用“XX文化馆XX 服务点”名称;县(市)区文化馆统一加挂“XX市文化馆XX分馆”标牌。 四、组织实施 按照政府主导、统一组织、经费分担、分步实施的要求,大力推动市文化馆总分馆建设。 —— 2 ——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作者:办公室]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11月1日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标准、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防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 组长:詹福瑞 执笔人:李国新、冯守仁、朱为振 起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邓菊英、尹岚宁、冯守仁、刘志学、朱为振、李国新、汤更生、张广钦、洪森、富平、程亚男 2007年11月 目录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综述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杨于卜 【摘要】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乃至提升,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目前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阐述了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基于已有观点之上的一些审问与思考。【关键词】图书馆产业;核心竞争力;图书馆理论 【作者简介】杨于卜(1985.9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竞争的趋势日趋加强。在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图书馆仅靠馆舍建筑的恢宏,馆藏规模的丰富,只能获得短时的优势,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就必须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要打造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普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Th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正式提出。国内翻译时,使用了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等称谓,本文统一采用“核心竞争力”。 一、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主要观点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理解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理解概括为以下几种主流观点: (一)社会制度观。从社会制度角度去理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它是保障知识自由的一种社会制度。以范并思、蒋永福等为代表的学者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理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范并思在《从数字图书馆热看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一文中,对原来的图书馆学理论家论证图书馆重要性的四种常见方法—历史方法、理论分析、经验方法、名人证明进行了批驳,他指出图书馆要生存,就必须具备“其他机构不可比拟或无法取代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与之 我们不能仅仅将云锦的销售对象定位在中年以上的消费者,从而失去潜在消费群体,应当努力挖掘云锦的新时尚,适应年轻一代的消费追求。虽然年轻人的购买力要低于中年人,但是在年轻人中很容易形成购买气候,使之向往云锦产品,所以这就需要与云锦的宣传与图案改革相结合。 (四)提炼云锦的核心价值。图5中,49%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云锦其价值体现在文化价值上,那就迎合消费者口味,突出弘扬云锦的文化价值。可以设置云锦节,开展以《红楼》为背景的研讨会,展示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等人物服饰,来宣传云锦,促进形成南京,江苏乃至全国性的潮流云锦时尚服饰热潮。一次创造南京产品新的增长点,不仅弘扬了云锦文化,还实现了文化经济价值,一石二鸟,真正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 (五)准确定位市场。云锦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御用之物,因此在古代云锦不必担心其销路。但是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作为御用品的云锦失去了他的服务对象及其销售市场。纺织品中最高档的是丝绸,丝绸中的王者是云锦,毫无疑问,寸锦寸金的云锦绝对是奢侈品。但是,奢侈品的定位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销售对象。图6是受调查人群心中对于云锦产品的定位。只有16.1%的礼品和23.7%的收藏品可以算是奢侈品。那剩下的期待民族服饰的37.6%的人群以及旅游纪念品的21.5%人群不就放弃了嘛,这样59.1%的消费群体就被忽视掉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将云锦打造成为中国本土奢侈品名牌的同时,也满足下中低端消费者的需求。 (六)开发云锦新产品。从图6不难看出要想拓展云锦销售市场,就不能只做华贵的奢侈品,观赏品。完全可以向实用方向创新。比如满足37.6%的人的需求,制成民族文化服饰。可以利用云锦华贵的外衣开发诸如婚纱,礼服,演出服饰之类的高档潮流服饰。在日常生活的服饰中展现浓浓的中国风。用云锦制成的钱包、贺卡、锦盒、纪念品等也会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如云锦生肖贺卡,动物造型生动可爱,初期如生,既可留作纪念,又可馈赠亲友,实为旅游纪念品中的佳作。这样又有21.5%的人群被满足了消费需求。另外云锦还可以用作鞋的面料,制成与云锦服装相配套的时装鞋和时装拖鞋等,这也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徐仲杰.南京云锦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2 2.周海燕.论南京云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南京:东南大学,2006 3.王宝林.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J].学海,2003(2):167 170 4.徐博文.南京云锦织机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 · 02 ·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 摘要:公共图书馆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就是阅读推广。在阅读推广发展的 背景下,全社会应该重视阅读问题,推动图书馆改革创新。近年来,公共图书馆 的推广处于四个阶段,包括:阅读推广活动日常化,开展阅读推广的地区差距缩小,图书馆馆阅读推广部门边界消失,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阅读推广。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趋势 在国际图书馆的论著资料中,阅读推广与学习素养、读写能力、终身学习等 因素息息相关。阅读推广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是互 联网平台助手。本文所研究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主要是图书馆展开的促进阅读学 习素养的一系列公益活动。 1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的背景 1.1社会对于阅读的重视 图书馆阅读推广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对于社会阅读问题 的关注,我国是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阅读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诗书济世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但是,在1999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中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10年在逐渐下降,低至百分之五十的结果被媒体传播,并将此数据用作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尽管各个国家之间的数据比较不能作为反映 国民阅读率的真实性,但其传播速率之快冲击了我国国民的阅读自信心,因此, 国家和社会人士对于全民阅读开始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媒体平台开始推广阅读, 宣传阅读,甚至提出设立阅读日的建议。直至今日许多图书馆的推广活动都是以 城市读书活动为起点进行发展的。 1.2图书馆领域相关专家的引导 中国图书馆协会在推动我国图书馆推广阅读发展的进程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在2003年,图书馆协会已经将全面阅读列入改回日程,同年,在北京首次启动 世界图书日活动。2009年成立阅读推广委员会,多次评选为先进单位。此外,近 年来还参与建立了多种促进阅读推广的公益活动,并且在中国图书协会的影响下,部分城市也开始效仿成立地方阅读推广委员会,都在积极宣传和普及图书馆阅读 推广的重要措施。 阅读推广不仅受到国家的重视,也受到全社会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据学术 网统一,关于推广宣传图书馆阅读的学术论文和专著数量在逐年增加,特别是随 着研究深入,一大批青年学者也投入到阅读推广的建设领域中,拓展了我国图书 馆推广理论领域。 1.3推动图书馆服务改革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从图书馆的开放到追求 平等、免费服务。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以及实行了免费阅读服务,但是,免费阅读服务不能看做是图书馆的创新行为,基层图书馆至今还存在门可罗雀的 现象,并没有形成借阅阅读的热潮,更有甚者,图书馆阅览室成为了写作自习室,占用阅览室的座位进行写作办公。这些现象真实的反映出我国图书馆阅读率下降 的原因。所以,更加要开展图书馆服务的改革创新,由于传统的书刊外界与信息 咨询已经基本完善,因此,图书馆服务改革创新的目标主要放在阅读推广等新型 服务,用来吸引读者走进阅读。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六条公共图书馆应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七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宜一次规划建成。投资确有困难的可分期实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八条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或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九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

要求。 第二章规模分级、项目构成与选址 第十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第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其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见表1。 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表1 第十二条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 第十三条公共图书馆的房屋建筑包括藏书、借阅、咨询服务、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业务、行政办公、技术设备、后勤保障八类用房。 各级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公共图书馆的场地包括人员集散场地、道路、停车场、绿化用地等。 第十五条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备包括给水排水、通风空调、强弱电及网络布线等。 第十六条公共图书馆的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关外围设备,视听及

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图书馆是一个孤立的实体,是一种使人类记忆得到保存的社会性质的机械装置,将图书中的内容复制到人们大脑中的一个工具。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该符合时代进程。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的众多弊病不断暴露,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针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图书更新较慢的问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的应用信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从而降低图书采购成本,提高图书馆的提高整体水平。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近年来兴起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却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果,各大图书馆相继采用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之后都给自身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本文以分析传统图书馆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入手,重点分析新型的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并对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更加贴合实际的创新型图书管理模式。 一、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现状 1、不重视全面平衡发展。各类型图书馆管理研究不平衡。环顾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领域,很多研究成果多倾向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成为图书馆

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相对不多,相对薄弱。作为国内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该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相对平衡。 2、忽视实践研究。没有健全的实践研究,对理论借鉴比较生疏。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将实践深入其中,对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没有提高重视,只是为了研究而进行研究。过多的理论研究占据近十年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半壁江山,而实践研究相对不足,也很少看到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这将导致今后图书馆事业的畸形发展。 3、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具备完善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的研究,研究内容和现代社会极不相符。多数有关图书馆的研究和如今图书馆的内外在因素极其不符,是一种非常被动的反应,没有针对环境变化而存在的主动性反应。不管是在图书馆业务管理上,还是知识管理的研究上以及关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管理的研究,都缺少应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即使有所涉猎,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少实践的根基,难见可以操作的方案。 二、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落后的原因 1、图书馆管理实践相对传。图书馆管理实践极大的影响了图书馆管理研究。即使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方式,可是图书馆管理实践方面还

浅谈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与实施 - 用于合并

浅谈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与实施 一、上层决策 1、中央相关文件 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 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 馆制 ?体系构建:2008年,《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公共文化生产供给、设施网 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与运行评估等五大 基本框架。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奋斗 目标。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 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5年12月文化部等七部委共同印发《“十三五”时 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6年12月《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

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2016年12月25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通过。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2009年9月8日以文化部令的形式颁布,自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一)国务院条例《公共文化设施体育管理条例》(2003年8月1日起实施) (二)2007年,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三)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2009年9月8日以文化部令的形式颁布,自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四)《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 (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