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届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编

2016届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编

2016届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编
2016届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编

尧宇教育 德智并举

尧宇教育

1

2016届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编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1 比 ①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 当

③判罪 失期当斩

②比较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④应当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③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⑤面对着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2 鄙 ①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⑥(d àng )当作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②目光短浅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0 道

①道路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 兵 ①武器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道理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②军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道义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③士兵 行收兵 ④谈论 故今具道所以

4 病 ①生病 未果,寻病终。

⑤说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困苦不堪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11 得

①得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弊端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能够 虽鸡狗不得宁焉

④羞辱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2 定

①安定 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5 察 ①明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平定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②识别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13 伐

①砍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6 彻 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征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 7 乘 ①坐车

公与之乘。

③刺杀 拢龙伐蛟,登龟狩麟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14 犯

①侵害 并皆暴犯百姓

③量词(sh èng )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②冒着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8 从 ①跟从 战则请从

15 方

①方形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②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方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9 当 ①在……时候(地方)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③地方 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②占着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④方法

多方以捕之,弗获

尧宇教育 德智并举

尧宇教育

2

16 负 ①背 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辜负 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25 还

①返回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7 赋 ①赋税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②归还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②征收 岁赋其二

26 会

①聚会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③一种文体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会面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8 更 交换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26 会 ③恰巧(遇到)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9 故 ①旧、原来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7 惠 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原因,缘故 既克,公问其故 28 及

①赶得上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③故意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②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④所以 故克之 ③等到……时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0 顾 ①回头看 庄子持竿不顾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看 王顾左右而言他 29 极

①尽头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21 观 ①观赏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直达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②考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0 计

①计算 通计一舟,为人五

③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盘算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22 归 ①归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③谋划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②归还 而其归书也必速 ④计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③归属、归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1 济 有利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3 好 喜欢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32 加 虚夸,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4 号 ①呼啸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33 假

①借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②大声哭 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 ②假,与“真”相对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③命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34 间

①中间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④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间隔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⑤称号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③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④秘密的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尧宇教育 德智并举

尧宇教育

3

35 简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4 聚 征集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36 见 ①看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5 遽

①急速 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②拜见 曹刿请见

②就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③表示被动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46 决

①解决 舍问,其奚决焉?

④通“现”出现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②判定 孔子不能决也

⑤对我…… 冀君实或见恕也 ③一定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7 竭 ①竭尽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47 类

①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②枯竭、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类似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38 尽 完,没有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③像 佛印绝类弥勒

39 进 ①前进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8 临

①靠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到朝廷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面对着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进献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③将要 临行,诸僧进曰 40 居 ①停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9 虑

①考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②处在……地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思想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居住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③担心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41 举 ①举起 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50 论

①议论 曹刿论战

②推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②观点 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③提出 举先王之政

51 漫

①弥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④发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不可辨认 其远古刻尽漫失

42 具 ①具有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③随意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 ②详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2 灭

①熄灭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③器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②暗,看不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通“俱”都,全部 问所从来,具答之 53 明

①明亮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43 俱 ①在一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透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②全,都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③清楚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尧宇教育 德智并举

尧宇教育

4

53 明 ④明确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63 请 ②请允许我做某事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知道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64 穷

①穷尽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4 名 ①名字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走)完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名称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③尽头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③命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65 求 ①寻求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名声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②要求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⑤著名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③探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5 命 ①命令 徒属皆曰:“敬受命。” 66 取

①拿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教导 夫子何命焉为

②索取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56 谋 ①谋议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获得(招致)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商量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④获得(开出)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57 难 ①不容易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选取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②质问 所谓交相问难(n 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67 去

①离开 停数日,辞去

③批驳 辟邪说,难壬(r én)人,不为拒谏 ②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

58 平 ①平坦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③失去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②使……平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④去除 去死肌,杀三虫

③平常 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68 全

①完整 全石以为底 59 戚 悲伤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②保全 苟全性命于乱世 60 启 ①打开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69 任

①责任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陈述 某启:昨日蒙教 ②任用 任其用,除其妖

61 强 ①刚强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③承受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②强悍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70 入 ①进入 便舍船,从口入

③勉强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②进入(深入)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62 窃 私下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③进入(国内) 入则无法家拂士 63 请

①要求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④收入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尧宇教育 德智并举

尧宇教育

5

70 入 ⑤交纳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77 师 ②老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1 善 ①好 士大夫多以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78 施

①设置 施八尺屏障

②善于,擅长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②实施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72 少 ①不多,数量小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79 实

①果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缺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实际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③减少 然则问可少耶? 80 食

①吃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④年轻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②粮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73 舍 ①房舍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③同“饲”饲养 吾赖是以食吾躯

②放弃 舍问,其奚决焉? 81 使

①派遣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74 涉 ①经历 涉寒暑不溃 ②支使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②渡 楚人有涉江者

③让 为一说,使与书俱 75 生 ①草木生长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致使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出生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⑤出使 晏子将使楚 ③活着,生存 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82 释 放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④生活 而乡邻之生日蹙 83 恃 依靠,凭借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⑤使……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 84 属

①同“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⑥生命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②部属,部下 召令徒属曰

⑦生平

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类、类属 忠之属也 ⑧对读书人的称呼 黄生允修借书

85 说 ①解说 请说之

⑨产生 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②陈述 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76 胜 ①能承受 驴不胜怒,蹄之 ③言论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②胜利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古代的一种文体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③胜过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 ⑤劝说

或说处杀虎斩蛟

④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 ⑥同 “悦”高兴,喜欢 公输盘不说 77 师

①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我

86 素

①白色的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尧宇教育 德智并举

尧宇教育

6

86 素 ②朴素,不加装饰的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③向来 吴广素爱人

96 效

①效法 王效其作为 87 汤 ①热水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

②有成效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②(sh āng )水大的样子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97 信

①诚实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必以信 88 痛 痛心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信用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9 亡 ①逃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③确实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②灭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相信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③通“无” 河曲智叟无以应 98 行

①行走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90 为 ①做

行拂乱其所为

②做 行拂乱其所为 ②制作(雕刻)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③运行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③写 为一说,使与书俱 99 形

①身体 无案牍之劳形 ④担任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形体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⑤成为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形状 罔不因势象形 ⑥作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表现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⑦认为 学有未达,强(qi ǎng)以为知 100 兴 ①兴起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⑧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建立 大楚兴,陈胜王 91 务 致力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101 修 ①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 92 徙 迁移 非死即徙尔 ②修改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93 狭 窄,不宽阔 初极狭,才通人

③提高修养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94 鲜 ①鲜艳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④长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少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02 徐 缓慢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95 向 ①对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103 许 ①表约数,上下,光景 高可二黍许 ②先前(刚才) 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②答应 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原来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04 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从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②不久

未果,寻病终

尧宇教育 德智并举

尧宇教育

7

105 业 ①事业,功业 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116 余

④整数后的不定余数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②职业 武陵人捕鱼为业

⑤其他的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③从事 吾业是有年矣

117 狱 案件 小大之狱 106 遗 遗失 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118 御 ①阻止 盗起而不知御 107 贻 赠送 尝贻余核舟一

②抵挡 以啮人,无御之者 108 夷 平坦 其船背稍夷 119 缘 沿着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09 异 ①不同的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0 远 ①遥远 衔远山,吞长江 ②奇特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久远 其远古刻尽漫失 ③感到……奇怪 渔人甚异之

③深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其他的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21 云 ①说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110 易 ①容易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②句中、句末语气词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②更换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云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11 诣 到……去(见) 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④像云一样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112 益 ①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2 责 责备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②利益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3 章 ①印章 又用篆章一 113 阴 ①山之北,水之南 其阴,济水东流

②花纹 黑质而白章

②阴天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4 知 ①知道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③树阴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4 引

①牵 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通“智”聪明智慧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 ②取过来 一人蛇先成,取酒且饮之 125 止

①停止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115 盈 ①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②阻止 拊床而止之

②增长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只、只是 技止此耳

116 余 ①我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④仅仅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②剩下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③多余的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尧宇教育 德智并举

尧宇教育

8

126 致 ①招引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135 坐 ①坐着 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②得到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②犯罪 对曰:“齐人也,坐盗。” ③招致

以致天下怨谤也 136 布衣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④集中于某一方面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37 菲薄 轻视、小看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27 质 质地、底子 黑质而白章

138 间隔 断绝往来 遂与外人间隔 128 众 ①众多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139 交通 彼此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众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0 节目 节骨眼儿,关键之处 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

③普通的 曰:“泯然众人矣!”

141 绝境 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9 专 ①独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42 其实 它的果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专一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143 阡陌 田间小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30 周 遍及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144 亲戚 亲属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31 走 ①逃跑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145 驱驰 奔走效劳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趋向 永之人争奔走焉 146 问津 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132 足 ①脚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147 无论 更不必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足够 荆国由于余地,而不足于民 148 牺牲 指猪、牛、羊等祭品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必以信

③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 149 鸿儒 渊博的学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33 卒 ①士兵 卒皆夜惊恐 150 白丁

平民,指没有学问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终于 卒见使于一鼠

134 作 ①振作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发出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③建造 作亭者谁?

④制作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⑤创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⑥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悉如外人

尧宇教育 德智并举

尧宇教育

9

1 之 ①代词,他(她、它),他们

吾售之,人取之

5 何

①疑问代词:什么 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疑问代词:为什么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③助词,的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副词:表反问,“怎么”

徐公何能及公也

④语法助词,不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

④副词:表程度深,“多么” 此乐何极! 2 其 ①代词,他的(他们的) 下视其辙 6 于 ①介词: 给 若所市于人者 ②代词,他(她、它),他们 公问其故

②介词: 在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代词,其中的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③介词: 到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④语气副词,不译 岂其鬼耶?

④介词: 向、对 欲有求于我也 3 以 ①介词: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⑤介词: 从 起于齐 ②介词:以便(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⑥介词: 比

苛政猛于虎也

③介词:用 以啮人,无御之者 ⑦介词:在被动句引出主动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④介词:凭借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⑤介词:在……时候(地方)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⑥和“上、下”等连用,表界限 回视日观以西峰

⑦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4 而 ①连词,表并列,译为“又” 黒质而白章

②连词,表承接,译为“就”

明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③连词,表递进,译为“而且” 余闻而愈悲

④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而议事每不合

⑤连词,表修饰,译为“地”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⑥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⑦特殊用法,已而,译为“不久” 已而夕阳在山

⑧特殊用法,而已,句末语气词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三看”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 实词: 5.(2012广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疾苦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官司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观察 5.(2012广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州解.相噪解差 B.诸捕控.名捕马,问从何来勒住 c.其妻亦短小好.妇人温顺D.宜急置.,毋尝我丸也放下 5.(2012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约定 B.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先例 C.会汉水涨啮城郭适逢 D.然邃于学精深 5.(2012佛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图:描画B.左七类北斗类:类别 C.岁致僮仆二名致:给予D.执事所称逋、野称:赞扬 5.(2011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学能属.文写作B.州郡辟召,皆不就.成就 C.敦然.之这样D.凤亦推峤,峤伪辞.之告辞

虚词: 6.(2012广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B. 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C. 朕委卿以.大任者告以.逆谋 D. 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乃.生异谋 6.(2012广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皂罗覆面 B.诸捕告之.故 妇从马上以.弹弓拨箭顷之.,诸捕至 C.乃.下马抱儿与夫 D.为.此官钱,故来相索 宴劳五日,乃.去州守为.治酒 6.(2012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臣荐宰相而为司马 B.永昌元年,以贤良召以功擢天官尚书C.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柬之因垒为堤D.其人老,惟亟用之柬之首设其谋 6.(2012佛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赋诗饮酒以.为欢B.其怠于.自修亦甚矣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C.面方而.玉润望而.知为非常人D.天之.生有道君子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6.(2011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散骑常侍庾凯有重名,而.颇聚敛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B.峤举奏之.峤犹惧钱凤为之.奸谋C. 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 D. 深结好于.峤峤于.朝廷甚密

汉语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 (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 (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 (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 6.出: (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 (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 (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 (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9.从: (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 (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小学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小学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180个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总结

专转本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 归纳整理 作者:姜晓艳阅读:1181 时间:2010-9-30 11:54:14 总校首页新闻速递案例剖析法制纵横学科辅导专业讲坛专家讲坛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ch d 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 a 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 e 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 e ng (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岀酒食(拿岀)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岀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岀(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③安得猛士兮守四()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去()拜②拜相如为大夫() ③左右命之拜,不拜()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去() ③虚吏白州,州白大夫()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报②报之以琼瑶() ③凭君传语报平安() ①伐无道,诛暴。() 暴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③暴殄天物() ①薄暮冥冥() ②不宜妄自菲薄() 薄③薄雾浓云愁永昼() ④狐裘不暖锦衾薄() ⑤莫辞酒味薄()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泽被后世() ④被于来世者如哉() ①前人之述备矣() 备②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③犹得备晨炊() ④右备容臭()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至() 比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④比肩继踵() ⑤比三旦立市() ①蜀之鄙有二僧() 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①录毕,走送之() 毕②群响毕绝()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①寡人反取病矣() ②君之病在肌肤() ③病未果,寻病终() 病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则久已病矣() ⑥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 ①执策而临之() 策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策勋十二转() ④束手无策()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常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岂有常哉() ①朝服衣冠() 朝②入朝见威() ③皆朝于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①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③帝感其诚() 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⑤臣诚知不如公美() ①从今若闲乘月() 乘②公与之乘() ③虽乘奔御风() ④车六七百乘() ①先帝称之曰能() 称②不以千里称也() ③称前时之闻()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精选高中文言文虚词实词系统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虚词实词系统归纳整理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w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w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故虽有名马。——《马说》(所以)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及虚词理解汇总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及虚词理解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常考文言实词虚词

常考的文言实词 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老子》) 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晋语》) 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论学?学而》) 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序》) 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卦》) 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管子?八观》) 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刘向《别录》) 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柳宗元传》) 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 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活版》) 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年》) 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战国策?齐策》) 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察今》) 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伦语?卫灵公》) 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拜见: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后汉书?刘宠传》) 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张籍《赠道士宜师》) 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墨子?亲士》)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②喜爱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通“薆”,隐蔽,躲藏 (3)形容词,吝啬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②安稳 ③安定,舒适 (2)动词 ①安身 ②安置 ③抚慰,安抚 ④使……安定 ⑤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 (3)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 ②披散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②违背,背叛 ③加倍 (2)数词,一倍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根本,基础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④书本,稿本,版本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 的奏章或书信 (2)量词 (3)动词,推究本源, 考查 (4)副词,本来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 远的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轻视,瞧不起 (3)形容词,鄙陋, 见识浅,庸俗 7.兵,bīng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 ③军队 ④战争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 略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②看清楚 ③详审,考察 ④了解,弄清楚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2)形容词,精明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 拜 (2)名词 ①朝廷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 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 曾经,已经,才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 隔着两代的亲属 (2)动词,通“增”, 增加 (3)副词,表意外, 竟然,居然,简直 12.乘,读音一:ché ng (1)动词 ①驾,坐 ②升,登 ③冒着 ④连接,一个接一个 (2)介词,趁着,凭 借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 的总称 (2)量词,辆 (3)数词,四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2)副词,表肯定, 确实,的确 (3)连词,表假设推 论,果真,如果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②修治,清理 ③拜官授职 15.辞,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②言辞,文辞 ③托辞,借口 ④命令 ⑤一种文体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②推辞,不接受 ③计较 16.从,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 ③参与,参加 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2)介词,由,自 读音二:zò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②通“纵”,南北方向, 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17.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 近,差不多 18.当,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②抵御,抵挡 ③占据,把守 ④主持,执掌 ⑤判决,判罪 ⑥应当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 对 ②表时间,值,在, 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 定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 将要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②当作 (2)形容词,适宜,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