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大小学教育专业 科学与技术过关资料2006-2012年期末试题汇总

电大小学教育专业 科学与技术过关资料2006-2012年期末试题汇总

电大小学教育专业 科学与技术过关资料2006-2012年期末试题汇总
电大小学教育专业 科学与技术过关资料2006-2012年期末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D.物资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B .地心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B )技术。B.微电子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D )。D.诺贝尔

5.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C.强力 )相互作用。

6.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D.遗传物质 )的最小功能单位。

7.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细胞核移植 )技术而

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8.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星系 )。

9.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C.光 )信号,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6.工业革命是于( B )发生的。B.18世纪后期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A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A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

10.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A )。A.臭氧层破坏

填空题

1.科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当今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诞生。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5.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①变异的普遍性;②繁殖过剩; ③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6.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7.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8.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夸克的范围10-20m。

9.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原子能的衰变、原子能的裂变、原子能的聚变。其中利用最多的是原子能的裂变。

10.核能的和平利用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核电。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11. 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12.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3.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14.目前,大多数人都采用“诱导楔合假说”来解释酶的作用机理。(科学家早期提出的是“锁钥假说”)15.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16.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17.生物体内存在两大类核酸。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18.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根据碱基配对原则,与碱基C配对的是G。(在DNA中,与碱基A配对的是T,在RNA中,A 与U配对)

19.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0.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把遗传信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2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转译两个步骤。转录是遗传信

息从DNA到RNA的转移。转译也叫翻译,是生物

按照从DNA转录得到的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

白质的过程。

22.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23.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4.恒星的归宿方式有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是因初

始质量不同而有不同的结局。

25.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6.太阳大气共分三层,自外向里依次是日冕、色球和

光球。

27.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

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8.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名称为

ENIAC可直译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29.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它诞生于

1971年,它的设计者是美国科学家特德·霍夫

30.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时间

是1952年。

31.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

坏、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3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相当严重,总体在恶化,局部有所改善。具体表

现为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减少,

森林资源破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33.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有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

环境学。

6.原子中的电子绕核的半径约为0.1纳米。

7.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1.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

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

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

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13.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

胶。

14.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

蛋白质。

15. 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融合工程中的细

胞核移植技术。

17.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这种物质是从细胞

核中得到,并且呈酸性,所以命名为核酸。

18.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19. 宇宙的年龄大约在150亿年。

20.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它诞生于

1971年。

21.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时

间是1952年。

22.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7. 的CPU是指中央处理器。

28.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

层破坏。

31. 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

质世界。

6.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

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

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7.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 -14 m。

8.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

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9.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智能型材料的开发、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能再生、

节约能源、长寿命等等。

10.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大约出现在300万年前。

1.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

手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

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

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3.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4.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智能型材料的开发、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能再生

节约能源长寿命等(答对其中两个即可等。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

《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

展”的概念。

4.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

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5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

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

术群。

名词解释

1.科学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是

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

具和规则体系。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

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

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

验的物化形态。

3.高新技术通常是指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

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

的技术群。(或认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

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

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4.电力革命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

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5.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指从18世纪后

期到19实际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了

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工业革命的

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6.原子核原子核可以看作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

核的质量就是中子数加上质子数。

7.核裂变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质量为同一

量级的碎块,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但在少数情况下

也可分裂成三个或更多个碎块。

8.核聚变两个或几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

子核,并释放出能量,这种结合称为聚变。

9.核力原子核的内部有一种比电磁力更强的力,这

就是核子与核子之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

用力的特点: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核力的作用

是保持原子核的稳定,核力是短程力,核力有饱和性。

10.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

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

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11.超导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导电材料的电阻

趋近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能产生电阻趋近

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12.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将这类合金先加工

成型,然后改变外界温度(降温或升温),它可产生

变形。一旦,外界温度重新回复到原来温度时,它的

形状立即可以复原,犹如具有“记忆”过去形状的功

能,故称其为形状记忆合金。

13.细胞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

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

成一个新的个体。

14.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

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

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

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个后代。

15.细胞工程是根据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水平进行的遗传操作。

16.蛋白质工程是指在深入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以及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在掌握基因操作技术的基础

上,用人工合成生产自然界原来没有的、具有新的结

构与功能的、对人类生活有用的蛋白质分子。

17.酶工程酶工程是指利用酶、细胞或细胞器等具有

的特异催化功能,借助生物反应装置和通过一定的工

艺手段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它是酶学理论与化

工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

18.星系星系是由无数恒星及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

合体。

19.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从它的核心到

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

分、物质运动特色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

同。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

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0.空间技术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

间的技术,又被成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

21.CPU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

理器”,简称CPU。

22.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

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23.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两台以上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并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互联的系统。

24.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有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25.自然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26.物质生产表达方式(社会生产力的表达式)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高科技"应为指数!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27.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的氯氟烃类物质,以及氮氧化物,溴氟烃等物质,它们在高空中,经光解反应后的产物,像催化剂一样,加速了臭氧分子的分解,致使大气中臭氧浓度下降。由于臭氧层的破坏,过度紫外线辐射到达地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8.环境教育是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取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受教育者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公德。

原子核模型:原子核可以看作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按照这一模型,原子核是由Z个质子、和N个中子组成,原子核的质量数就等于A=Z+N,也就是说,原子核由A个“核子”所组成,A,又称为原子核的

核子数。对于任何一种原子核,就简称为元素。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爱因斯坦在1905年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

=mc,常见形式是:E=(△m)c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相互作用。

夸克:在强子内部还有点状的荷电粒子,人们称强子内部点状的东西为“夸克”。

原子核的衰变:某一种原子核、自发地、放出相应的粒子,演变成为另外一种原子核的现象,称之为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裂变:原子核裂变一般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块,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

原子能的聚变:两个或几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这种结合称为聚变。

链式核反应:链式核反应是指核反应产物之一能引起同类反应,使得这样的反应能链式地进行下去的核反应。

核裂变反应堆:使核材料能够发生链式裂变反应,将能量持续不断地释放的装置,这一整套装置称为核裂变反应堆。

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秦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站。

蛋白质:蛋白质是主要的生命基础物质之一。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酸: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巨大而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基因: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酶: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物质的技术。现代生物工程:现代生物工程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根据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原理,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水平进行的遗传操

作。

克隆:克隆一词是由英文clone音译而来,指无性繁

殖以及由无性繁殖而得到的细胞群体或生物群体。

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指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手段,

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的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

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

宇宙:宇宙是天地万物,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

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恒星:恒星是指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

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

星云:星云是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似云雾

状的天体。

星系:由无数恒星和星云等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

体称为星系。

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

宇宙有开端,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

形成的。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

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爆发就被称为宇宙大爆炸,

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就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

论”。

银河系:银河系是一个中型恒星系,直径约为10万

光年,大约包含1000~2000亿颗恒星。银河系的形态

如同铁饼状的圆盘体,中部较厚而四周较薄。它有三

个主要组成部分:银盘、银核和晕轮。

太阳:太阳是恒星的典型代表。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

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恒星)、九大行星(包

括地球)、无数小行星、众多卫星(包括月亮),还

有彗星、流星体以及大量尘埃物质和稀薄的气态物

质。

圈层结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从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

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

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但都以地

心为共同的球心,这些圈层又被称为同心圈层,地球

具有的这样的结构就被称为圈层结构。

地球外三圈:地球外三圈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

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内三圈:地球内三圈指固体地球内部的主要分

层,由地表到地心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

地壳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的,又称为岩

石圈。

板块构造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1)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

(2)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

(3)地球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

(4)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空间技术: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

的技术。

计算机语言:通俗地讲就是一套计算机能识别的指令

系统。

集成电路:就是利用半导体工艺技术把晶体二极管、

三极管以及电阻、电容等元件及其连线,按一定的电

子电路要求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集成的具有一定

功能的电路。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存在的一些气体,具有吸收红

外线的能力,由于它们在地球上空过多聚集,能阻止

地表辐射热的散失,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的现象。

臭氧层破坏:是指人类大量使用作为致冷剂(氟利昂)

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造成大气的臭氧层逐渐减

少,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的现象。

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

境质量变化规律,环境质量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科

学。

基因表达就是遗传信息表现为生物性状的过程。

简答题: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

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

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

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2、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简述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及其意义。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

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2

m)c

(

E?

=

?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光的速度

为c-3×l08 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从公式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

E

?,相应的

惯性质量必定增加

2

/c

E

m?

=

?;反之,每减

m

?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

2

m)c

(

E?

=

?

的巨大能量。也就是说:质量与

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

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

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核能的利用奠定了

理论基础。因此,这一质能关系公式被后人称为“改

变世界的方程”。

3。现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化学反应理论、开发化学反应过程来揭示

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设计最佳的化学反应过程。

第二、提高结构力量水平,致力于寻找或设计最需要、

最佳的化合物材料或体系。

第三、要发展分析和测试新方法,依靠新技术和多学

科综合,致力于新型分子的的研究,合成特定性能的

材料和物质。

现代化学研究不仅要综合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

而且还要综合运用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她要借

助数学科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借助物理学的量子力

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等,还要借助物

理测试技术和生物学模拟生物功能、生物膜分离能

力、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和储存等。

它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以众多高深理论作指南、

依靠多种专业人员细致分工和合作,用多种精密仪器

设备作检测的手段。

4简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

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

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

服务的技术。

(即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生物。)

生物技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

物技术是应用发酵、杂交育种等方法来获得产品。现

代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改变

细胞或分子的性质而获得产品。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

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

核心。

5、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

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

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

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

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

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

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

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8

分)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演化过程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

早期;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

数千年;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

段。(7分)

6、简述传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传感技术是指将各种要测量的量(信息)经过接收仪器

(设备)的传递和转换变成易于测量和处理的量(电或

磁的信号等)并加以定量分析测定的一种技术.

传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检测领域和自动控制系

统及日常生活中.

传感技术的核心是各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压力测

量)、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针对不同气体的各种

气体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测超声波的)等。根据工

作原理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传感器等。

应用如:B超医学诊断,速度传感器,声控开关。。

遥感技术是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使用电磁波谱)

对目标进行测量和识别的技术,主要是采用遥感器收

集及记录目标及环境的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

进行图像提取于识别。它具有远距离、穿透性、高灵

敏的特点。是现代信息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应用

领域有:地表与海洋探测、自然资源探查与评估,大气环境监测,气象云图获取与预报,地形测绘与军事侦察等。

7.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

答: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核能是安全的能源,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核电站的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历史上的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8.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

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

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

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

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

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①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②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9.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

答: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首先,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电能为动力,有效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力呈直线上升。其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的先后发明,使人类快速传递消息成为可能;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发明,更使人们享受了文明生活。电能已经充分渗透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再次,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10.什么是科学?

答(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汪确性,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3)现在的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因为当今科学活动的规模迅速加大,研究的课题领域越来越复杂,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因此科学木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而且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

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

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

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

品的方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

2)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

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重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科学的

突破叫发现。技术重实践,以试验来解决问题,达成

目标。技术的创新叫发明。

2、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情节和安全的能源?试比

较核能与传统能源的优劣。

核能是高效的、清洁的和安全的:

a.清洁是指产生的废物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核电站与燃煤电站相比:产生的废物总量少,总容积

少是其基本特点。

(1百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产生的核废料30余吨,其

中绝大多数处理后可回收利用,仅有50kg是真正待

处置的“废物”,比产生同样电力的燃煤电站产生的废

物要少的多。也容易处理的多。)

b.安全性:人类生活环境中本来就有天然放射性。核

电站周围的放射性污染只比天然环境增加了百分之

一。而煤电站周围排放物产生的放射性比天然环境中

增加了一倍。

核电站也根本不具备原子弹那样的爆炸条件,不可

能产生爆炸。而核燃料又是包在三道屏障包壳内,放

射物质不会排出去。

到目前为止,与各类事故相比,核电站的事故率与

伤亡率也是最低的。

c.由于核能的特点,核电站的效率也是最高的。核能

是目前已利用的能源中能量密度最高的。

3、论述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要点)

1)生物技术的定义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

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

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

服务的技术。

2)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它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与伦

理学方面的问题:

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基因污染(污染传统作物、污染自然界基因库、影响

自然界生态平衡);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如

破坏生物基因,产生新的毒素);基因治疗疾病的不

确定性(疗效不显著、未来如何尚未知);

生物的异种移植方面是否因器官移植产生跨物种感

染;生物武器带来的恐慌与危险等。

生物技术也对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带来巨大的

冲击:

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未来克隆人的出现等,

是否会造成基因歧视,个人基因信息的暴露产生的对

公民隐私权的侵犯,长寿导致人满为患,认为选择生

男生女造成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克隆技术带来人的世

代观念和生育模式的变化等等。

以上问题的出现,显然对人类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

战。尽快建立一套生物技术研究的科研道德规范,明

确专业人士的科研道德权利和责任,已成为当务之

急。

当然,这些的问题也不应当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障

碍,只要对科研加以规范,通过适当的规则、公约乃

至法律来指导生物技术,她就能沿着健康的道路发

展。

4、当代新材料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新材料

是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柱?

1)发展方向: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

较为完美的结合。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

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

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

过程,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

产生污染。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

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

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

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

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

2)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

要因素。而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

能超群的一些材料。

现代高新技术是指对一国经济和国防有重大意义的

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

新材料是能源工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

提。也是其它新技术的直接载体和根本动力。新材料

的发展将促进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将带动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

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新材料成为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支撑和先导,其研究

水平和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

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

的经济生活中,诸多高新技术产品都是与新材料、新

能源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新材料与新能源技

术正在创造人类的个性化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其

次,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

与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

对国际政治格局和人的政治生活的影响。材料与能源

技术对于人的政治生活影响,最集中地体现在环境问

题和技术安全问题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

境状况逐渐成为人们对政府的态度或信任程度,以及

个人行为选择的重要指标或影响因素。而技术安全问

题,最典型的例子是,受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和前苏联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在西方国家,核能安全问

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核能安全的焦虑引发

了公众大规模的反抗运动,而且,公众日益强烈的反

抗浪潮,已经使得世界核电工业受到极大限制。目前,

随着亚洲核电工业的迅速发展,韩国、中国台湾、日

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公众对建造核电厂的反对之声

与日俱增。

5为什么说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

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存在于

整个地球外层。大气圈对生物的形成、发育和保护有

很大作用。地上天气变化,气候变异及温室效应都发

生在大气圈的对流层,且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密切相

关。

水圈指连续保卫地表的水层,包括江河湖海沼泽

冰川地下水。气态的水存在于大气圈中(云层);水

圈是地球特有的环境优势,水圈的运动和循环影响了

地球上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各个圈层,是地球

出于不断的变换之中,特别是对设无权重的生命己任

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生物圈是指地表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

有生命的一个特殊圈层。

位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三者相邻的界面。现存生

物生活在岩石圈上层、大气圈的下层河水圈的全部。

生物圈是一个和大气圈层、水圈甚至地壳交织在一起

的圈层,她也是大气=水河地壳长期演化,相互作用

的结果,她参与了对岩石、大气河水等其它圈层的改

造,对地表物质的循环、能量的转换和积聚具有特殊

作用。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别和相互

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6、谈谈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

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

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

“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

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

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

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

息来相互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

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

欺骗的本性。

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

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粉饰,再把自己

的身心投入到虚拟的世界时,人们是以一种匿名的方

式出现在网络社会上的,容易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义

务。网络的虚拟性,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的空间的同时,

也给与各种欲望的膨胀留下了一片的“沃土”。于是,

一切在现实社会中视为离经叛道、另类甚至卑鄙龌龊的事都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大放厥词。

网络道德的问题也折射出真实社会的问题,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在网络中都有表现,只不过由于约束的松懈,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而已。

网络道德失范特别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对于是非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青少年学生较难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建立符合网络特性的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二,加强真实社会的道德建设;第三,提高每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

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

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

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8.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有哪几方面?

答: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污染,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并且这些外来的基因可随被污染的生物的繁殖而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一种非常特殊又危险的环境污染。

(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因此,用转基因生物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和药品要进入市场,必须进行消费安全评估。(3)基因治疗的不确定性,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基因治疗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还存在异种移植的危险性、生物武器的恐慌等种种安全性问题。

9.你如何理解“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答:(1)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又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地球环境是唯一适合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场所,早期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必须适应于自然界先定的条件。首先必须保证自己生存,解决衣、食、住等问题,才可能谈得上从事社会活动。此时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域性的自然条件。因此,依赖自然界,甚至对自然顶礼膜拜是人类的唯一的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逐渐萌发对自然界的相对独立性。人类不断试图对抗自然界的统治地位,表现出一种独立性,仿佛必须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然而,人类表现出来的对抗自然的欲望,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独立性的增长,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进一步的加强。例如,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掠夺,只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的一种历史变化,而并不能完全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如果人类愚蠢地认为自己可以

脱离自然界和自然规律,而可以不依赖自然界,即不

承认自己行动必须服从于自然规律,那么,人和自然

的矛盾就会加剧,现代生态危机的出现,正好说明了

这一点。

(2)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产生了环境问题。说

到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虽然世界各国

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

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

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要建立起一种

既协调、又演进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

础。

(3)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

式,过着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生活权力。这种

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

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

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

国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

之间的平衡,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

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

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

会。

10.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的核心内容是什

么?你是如何体会的?

(1)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

《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

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

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

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

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

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10分)

(2)其中心思想可以表述如下: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这种发展应是不

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和发

展,以及他们对于物质、能量、信息和文化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公平”,这种公平体现在

代际之间用公平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

全人类的资源和环境,每代人都要以公正的原则担负

起各自的责任,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

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合作”,在国际社会和地

区际之间应体现均富、合作、平等的原则,在

空间范围内,缩短同代人之间的差距,不应造成物质

上、能量上、信息上乃至心理上的鸿沟。以

实现“资源一生产一市场”内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协调”。人类社会要营造

“自然一社会一经济”支持系统适宜的外部

条件,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严格、更有序、更健康、

更愉悦的环境之中。(10分)

(3)可结合近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谈谈自己的

感想。

11.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答: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概括

地说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维

护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最终

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保证满足当代

人和后代人合理增长的精神需要。归纳起有以下几

点:

(1)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人与人

之间”的和谐。

(2)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

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3)完成“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

自洽和多维临界阈值匹配。

(4)寻求“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

社会资本”的科学组合。

(5)有序地控制并达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资源能源的消耗速率、生态的退化速率”三个“零增

长”。

(6)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

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7)既满足一个地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不损

害其他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消除贫困和不合理的区

域差异。

12.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

答: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

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

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

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

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

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许多学者赞同如下的

描述公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

+……)高科技。。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信息技术、生

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

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

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

人们可以查询最新、最快的、遍及全世界的信息、资

料,扩大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人们又可通过上网、

娱乐、游戏,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导致了整个社

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3)科技革命与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

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

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人类大规

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仅直接消耗大量资源,还把

大量的废弃物返还自然,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温室

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现象接踵而

来。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

件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严重后果。现在,我们必须对科

技发展的模式进行深刻的反省。

(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唯一场所。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必须关心自然和爱护自然,学会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

必然的选择。

13.新技术革命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1)对整个社会的影响(10分)

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对改变

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主

要应用成果可以概括为“3C如革命和“3A”革命。“3C”

革命是指通信、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技术革命,它们

将人类社会推向了划时代的信息社会。“3Al'革命是

指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3A”革

命的深入发展,将整个人类社会全面推向自动化。同

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遍及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和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话、电视、计算机连为一

体,将世界变成为地球村。

其他高新技术也同样改变了世界图景。材料是人

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新材料技术的每一次重大

突破,将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生物技术的进展,使

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新能

源技术将解决困扰人类社会的能源危机;空间技术和

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从被束缚于地球表

面的“地球公民时代”,进入一个陆海空立体新时期。

(2)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0分)

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

方面,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

革命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使产业

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传统产业部

门的改造,使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并且推

动了第三产业(通信、运输、商业、金融等服务性行

业)迅速发展。总体来说,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

使世界经济的运行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3)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0分)

新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还引发了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如:现代交通

工具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扩

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加强了人们的社会联系,互联网络更加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速度,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关系更加密切并日趋一体化;

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社会生活和业余活动内容及结构的变化;

家庭电气化和家务劳动自动化,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总之,新技术革命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先进而高质量的物质条件。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还对人类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人们的伦理观念、价值

观念和需求观念也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维走向多维,从单层次走向多层次多角度,从片面走向全面,人们视野将变得更开阔。人类还将更加重视创造性思维,富于创新精神。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

电力电子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史上最全)

电力电子技术试题 第1章电力电子器件 1.电力电子器件一般工作在__开关__状态。 2.在通常情况下,电力电子器件功率损耗主要为__通态损耗__,而当器件开关频率较高 时,功率损耗主要为__开关损耗__。 3.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系统,一般由__控制电路__、_驱动电路_、 _主电路_三部分组成, 由于电路中存在电压和电流的过冲,往往需添加_保护电路__。 4.按内部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情况,电力电子器件可分为_单极型器件_ 、 _ 双极型器件_ 、_复合型器件_三类。 5.电力二极管的工作特性可概括为_承受正向电压导通,承受反相电压截止_。 6.电力二极管的主要类型有_普通二极管_、_快恢复二极管_、 _肖特基二极管_。 7.肖特基 二极管的开关损耗_小于_快恢复二极管的开关损耗。 8.晶闸管的基本工作特性可概括为 __正向电压门极有触发则导通、反向电压则截止__ 。 9.对同一晶闸管,维持电流IH与擎住电流IL在数值大小上有IL__大于__IH 。 10.晶闸管断态不重复电压UDSM与转折电压Ubo数值大小上应为,UDSM_大于__Ubo。 11.逆导晶闸管是将_二极管_与晶闸管_反并联_(如何连接)在同一管芯上的功率集成器件。的__多元集成__结构是为了便于实现门极控制关断而设计的。 的漏极伏安特性中的三个区域与GTR共发射极接法时的输出特性中的三个区域有对应关系,其中前者的截止区对应后者的_截止区_、前者的饱和区对应后者的__放大区__、前者的非饱和区对应后者的_饱和区__。 14.电力MOSFET的通态电阻具有__正__温度系数。 的开启电压UGE(th)随温度升高而_略有下降__,开关速度__小于__电力MOSFET 。 16.按照驱动电路加在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端和公共端之间的性质,可将电力电子器件分为_电压驱动型_和_电流驱动型_两类。 的通态压降在1/2或1/3额定电流以下区段具有__负___温度系数,在1/2或1/3额定电流以上区段具有__正___温度系数。 18.在如下器件:电力二极管(Power Diode)、晶闸管(SCR)、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体管(GTR)、电力场效应管(电力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中,属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二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 题干 1.原子的范围是________m。 2.原子核的范围是________m。 3.夸克的的范围________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________、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________? 6.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是。 9.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1、 10-10 2、 10-14 -10-15 3、 10-20 4、原子核裂变 5、裂变 6、原子核裂变

7、合成橡胶

8、 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9、氨基酸 10、核苷酸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2 完成 满分18.00 题干 1.原子核 2.核能 3.纳米材料 4.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 6.基因工程 1、原子核:尺度为10-14—10-15m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近全部质量集中区,也是核外电子环绕运动的中心。 2、核能:核能即原子能,它是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的能量。通常的化学反应,仅涉及原子与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关系的变化,而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在原子核反应中,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中子和质子)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由于这些粒子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远远大于原子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因此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比化学反应大几百万倍。 3、纳米材料:纳米是1m的十亿分之一,即10-9m.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再用这种超细颗粒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目前纳米材料有四种,纳米材料表现出奇特的性能。 4、超导材料:在一定条件(温度)下能导致导电材料的电阻趋仅近于零的现象叫超导现象,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此温度称:临界温度。

科技史期末测试试卷

1.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 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或研究科学技术史?(30分) “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这就是“以史为鉴”。实际上,技术史是一门研究技术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中的成败实例都是财富,都值得借鉴。 技术史是技术发展、成功的历史,但技术史中“过去的教训”也是很多的。例如桥梁史中列举了许多事故,其中有两起分别是因为没有考虑气象学中的风压和风振(风速变化频率和桥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时破坏力极大)造成的。再如建造桥墩的沉箱法,过去约百年中由于没有采取逐步减压,潜水员病曾夺走了无数条沉箱工人的命。 科学技术史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理论,实施人才全面素质教育。史实与理论的产生条件相联系,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理论的时代背景与作用。科学的发展史具有极端的艰苦性,为面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的困难增加了克服的信念,培养了我们的坚强品质;而在了解科学成果被发现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来思考、检验,让我们更具备了创新的能力与精神。 科学发展史是地基,究竟科学这做大厦能盖多高,地基是必须的! 20世纪的100年是风云变幻的100年,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发明和应用,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畅想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必将激发青少年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懈追求.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

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18世纪的工业革命,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世界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任何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电话掀开了人类通讯史上的新篇章;汽车载着时代向前奔驶,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使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几千年来,从马车到轿车再到火车、飞机、磁浮列车;从煤油灯到白炽灯、霓虹灯再到节能灯;从书信到电话、电报再到视频聊天等的飞跃,无一不是科学技术的结晶.除此之外,还有人类的成功登月,迈出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大步,正如最后一名登月者塞尔南上校所说的:“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再有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破解了生命的千古密码,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崭新又美好的生活.回首过去,火药的发明,使我们能劈山开路、架桥、建筑;造纸和印刷技术的问世,使我们拥有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促进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问世,促进了航海、贸易的发展,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地球.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科技落后了.而今世界各国大都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随后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提出了“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面对这个局面,中国做出了实施“863计划”应对世界科技的挑战.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增大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使我国逐步向科技强国迈进.如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七”成功发射、龙芯的开发研制……科技使我们生活幸福舒适,是科技把我们未来描绘得如此美好. 人类跨入了21世纪,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恩惠的同时,也给人带来更多的不安甚至灾难.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气温变暖,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前苏联的切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的水俣病、我国的太湖蓝藻事件等就是铁的证据.即使只为造福人类,有时也难免有副作用.比如,科学发明研制出了化肥、农药,目的是提高农业产量,但化肥、农药使粮食、蔬菜、水果,甚至饲料、肉类蛋类都浸染上某些毒素,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又如克隆技术对传统道德伦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复制的人与基因提供者是兄弟还是父子?所以,世界各国对克隆技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制定法律加强对这一技术的管理,并严禁用它复制人类;再如原子弹如落到恐怖分子手中,将会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是如此,过去的见面拜年变成时尚的短信问候,方便快捷的同时使得人际关系冷漠.有许多人甚至上网成瘾,严重损害了身心健康,由此在医学上开始对网络成瘾病理机制进行研究.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科学: 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技术: 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电力革命: 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新技术革命: 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17分)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四、论述题(25分)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作业1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 术》形考作业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填空题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 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3、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3.电力革命: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可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简答题: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四、论述题: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 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品的方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 2)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重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科学的突破叫发现。技术重实践,以试验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技术的创新叫发明。 2

科学技术史试题(四)

西南财经大学《科学技术史》试题(四)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陶器制造】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ⅹ) 3、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 4、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李约瑟】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ⅹ) 5、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X ) 6、古代原子论学派的代表是留基伯和他的学生【赫拉克利特】。(ⅹ) 7、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是【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一书代表了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 8、古希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最伟大的定律。(√) 9、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认为人体内的【三种】体液的协调与否决定着人的健康。(ⅹ) 9、古罗马科学家【盖仑】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 10、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ⅹ) 11、1666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出版的《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了元素的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12、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89】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ⅹ) 13、18世纪生物学的重要成就是瑞典生物学家【林耐】所作的动植物分类。他于1735年发表了一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分类的原则。(√) 14、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赫姆霍兹】和法国的拉普拉斯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ⅹ) 15、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第一个发现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6、187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出版了划时代著作《电学和磁学论》,标志着完整的电磁学理论的确立。(ⅹ) 17、奥地利生物学家【摩尔根】发现的遗传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ⅹ) 18、具有实用价值的无线电系统是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和俄国工程师波波夫发明的。(√) 19、【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ⅹ) 20、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2018电大《科学与技术》考试答案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考试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原子的范围是________m。 2.原子核的范围是________m。 3.夸克的的范围________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________、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________? 6.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9.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1.10-10 2.10-14 3.10-20 4.核裂变 5.核裂变 6.核聚变链式 7.合成橡胶 8.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 9.氨基酸 10.核苷酸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原子核 2.核能 3.纳米材料 4.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 6.基因工程 1.原子核是原子中非常小的核心部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与正电荷。 2.核能(或称原子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 3.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4.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5.细胞的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集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6.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性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E=(△m)c

2018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 C )相互作用。A.地磁力 B.分子力C强力 D.结合力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D )的最小功能单位。 A.细胞 B.蛋白质 C.氨基酸 D.遗传物质 3.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 A )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B.细胞融合C.细胞培养 D.细胞膜嫁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A )。 A.星系 B.星空 C.星云 D.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C ),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声 C.光D.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 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 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 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 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 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 表现为: 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 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 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 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 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生命体 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 重的功能。(3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 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 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3分)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 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 (2分)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 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 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 料优先开发。(2分)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 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 (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 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 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 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 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 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 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 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 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 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 对象十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15 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 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 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 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 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 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 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 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 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 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 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 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 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 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 刻的改变。(15分)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 试卷号1177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 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 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 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2.原子核的半径约为__10 -14__m。 3.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 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4.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 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5.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 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 D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B )。 A.染色体复制 B.DNA双螺旋结构 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C.核酸组成 D.遗传因子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 B )。 A.地貌 B.地心 C.海沟 D.内核 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B )技术。 A.超导 B.微电子 C.纳米 D.生物 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D )。 A.爱因斯坦 B.达默 C牛顿 D.诺贝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电力革命指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 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 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 加工到纳米级(10_9米),再用这种超细 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3.遗传信息表现为生物性状的过程。 4.计算机语言就是一套计算机能识别的指 令系统。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 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2 m)c ( E? = ?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光的速度为c-3×l08 km/s,是一切物质 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从公式可以看出, 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 ?,相应的惯性质量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一、填空题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 1、科学: 答: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 答: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3、电力革命: 答: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 答: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

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

科学技术史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ⅹ) 3、现今通用的10进位制记数法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周髀算经》】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ⅹ) 5、【《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ⅹ) 6、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7、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 8、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ⅹ) 9、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10、【阿基米德】被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称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两条最伟大的定律。(√) 11、古罗马科学家【盖伦】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 1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ⅹ) 13、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三个重要发现是钟摆运动、自由落体定律和【运动叠加原理】。(√) 14、1666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出版《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元素”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ⅹ) 15、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勒维烈】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X ) 16、【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以丰富的材料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17、近代实验科学大师伽利略把培根所倡导的实验方法和【笛卡尔】所推崇的逻辑演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科学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途径。(√) 18、【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X ) 19、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实验发现,这三大发现揭开了20世纪科学革命的序幕。(√) 20、【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 1、科学史的内史与外史 内史:把科学史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科学内部,把科学史仅看成是科学知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外史:把科学看作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他与社会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诸如与经济,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2、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狭义相对性原理:即为科学规律,包括电磁学规律相对人和惯性参照体系不变。 光速不变原理:即光速相对任何参照体系不变。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三 形考三 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和。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学说、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诞生于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1.恒星星云 2.大陆漂移海底扩张 3.Intel 4004 1971 4.达默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4.计算机病毒 1.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在计算机中,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三、简答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直至物质本身最后衰亡,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达到了“热寂”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 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宇宙物质的总量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

2020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

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 ,诞生于1971 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4.计算机病毒 1.星系: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CPU:在计算机中,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三、简答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直至物质本身最后衰亡,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达到了“热寂”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宇宙物质的总量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但是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未被我们探测到,可能最普通的基本粒子中微子也存在静止质量,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总引力便足以阻止膨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 此外,宇宙大爆炸学说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无法解释:其一,大爆炸以前宇宙的图景如何?大爆炸宇宙的理论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是什么引起了大爆炸。其二,如果宇宙最终重新坍缩回到原点,又会发生什么?有天文学家提出了宇宙“无始无终” 论:宇宙一直在反复地收缩然后又膨胀着。宇宙曾经处于体积非常大、物质密度非常小的状态,它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渐渐收缩、聚拢起来,直到所有的物质统统撞到一起

2016《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期末考试 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后学院科学实质产生于()的科学研究成果。1.0 分 A、 学院 B、 学会 C、 企业 D、 社会 我的答案:C 2四因说是指()。1.0 分 A、 本原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B、 本原因、形式因、逻辑因、目的因 C、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D、 质料因、形式因、逻辑因、目的因 我的答案:C 3RNA的类型不包括()。1.0 分 A、 信使RNA B、 转运RNA C、 核糖体RNA D、 传输RNA 我的答案:D 4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曼的()可以极大地简化过去量子力学繁琐的计算,成了具有标志性的成就。1.0 分 A、 路径积分表述 B、 量子电动力学 C、 费曼图 D、 费曼规则

我的答案:C 5哥白尼之后到()之前的时代被人们称为哥白尼革命。1.0 分 A、 伽利略 B、 笛卡尔 C、 牛顿 D、 瓦特 我的答案:C 6有康熙“钦定”的名义的较为全面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是()。1.0 分 A、 《大测》 B、 《律历渊源》 C、 《测量全义》 D、 《御制三角形论》 我的答案:B 7在提出狭义相对论()年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1.0 分 A、5 B、10 C、15 D、20 我的答案:B 8斐波那契(Fibonacci)的斐波那契数列是在()年提出于他的著作《算盘书》中。1.0 分A、1202 B、1217 C、1228 D、1233 我的答案:C 9根据萨顿的理论,把知识变成真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时期是()。1.0 分 A、 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时期 B、 古希腊时期 C、 中世纪 D、 文艺复兴 我的答案:B 10俄罗斯科学院建立于()。1.0 分 A、 1724年2月8日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作业

一、填空题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 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3、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3.电力革命: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可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简答题: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四、论述题: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品的方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 2)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重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科学的突破叫发现。技术重实践,以试验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技术的创新叫发明。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科学与技术(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科学与技术》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四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形考任务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科学: 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技术: 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电力革命: 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新技术革命: 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17分)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四、论述题(25分)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反过来,技术也为科学提供了眼睛、耳朵和一部分肌体,扩展了人的触觉、听觉和感觉。例如,电子计算机使气象研究、人口统计、基因结构研究和其他以前不可能进行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取得巨大进步。对某些工作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例如测量、数据收集、样本处理等等,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研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例如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绘制整个人类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构造的工作,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