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验(附解析)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验(附解析)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验(附解析)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验(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测验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验(附解析)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6-17世纪,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

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这反映了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

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

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

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

2.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你认为后者思考的问题与前者相比,更加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自由平等

3.各个时期的古希腊雕塑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的阶段,进而发展出“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这反映了古希腊艺术

A.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B.人文主义精神持续不断

C.得益于民主政治的繁荣

D.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4.恩格斯说:“这位托庇于萨克森选帝侯保护之下的维登堡名教授(指马丁·路德),这位一鸣惊人声势煊赫而被一团趋炎附势之徒簇拥着的伟大人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强烈反对人民群众举行合法运动

B.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

C.抛弃下层民众是其阶级本质所致

D.违背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

5.法国思想家卢梭批评英国人“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表明卢梭主张

A.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B.推翻英国的君主制

C.权力必须实现相互制约

D.订立契约保证人民自由

6.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7.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8.古希腊人崇拜的神,与人有着一样的七情六欲,与人有着一样的形体。神只是因为形体长得比人更完美而受到人的崇拜。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崇尚自然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反对神灵崇拜

9.古希腊神学发达,即使是体育竞技会也被普遍认为是希腊人献给神的祭品。希腊人为了表明白身的虔诚,将自己认为最美、最纯洁的躯体献给神,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就意味着上苍把胜利之福恩赐给了谁。这表明古希腊

A.直接民主政治影响体育竞技

B.神学思想中隐含着人文精神

C.神学泛滥导致公民体质下降

D.体育竞技充满公平正义精神

10.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阅读下表:

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

上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C.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

D.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宗教信仰

11.16世纪以来,随着印刷术的推广,欧洲所有受教育的人使用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了,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这反映了

A.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

B.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在加剧

C.统一的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

D.启蒙运动的影响范围比较狭窄

12.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B.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D.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13.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

14.处于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智者都有着某些共同特点,如擅长语法技巧和辩论术;致力于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关注人的世俗生活,并从中概括和抽象出一般性原理。这表明古希腊智者的出现

A.源于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

B.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C.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

D.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

15.一般认为,英国的启蒙文学并不具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而法国启蒙文学的批判性、哲理性则更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A.英国民众缺乏参政意识

B.英国并非启蒙运动中心

C.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更迅速

D.法国专制主义传统更浓厚

16.下图是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成的《启蒙思想家国别分布图》。这说明启蒙运动

A.远远超过欧洲范围

B.与政治变革相促进

C.鼓励民族独立运动

D.因多元发展而兴盛

17.在1915年的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比较了经典的牛顿引力和他自己的理论,并发现他们如何预测水星轨道运动的差异。虽然两种计算都预测了岁差,但广义相对论与数据一致,而牛顿则没有。这一现象

A.表明牛顿经典力学存在致命错误

B.说明相对论只适合于宏观物体的研究

C.标志爱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D.表明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缺陷

18.19世纪上半期是各种“主义”涌现的时期,“自由主义”第一次出现在1819年,“激进主义”在1820年;社会主义在1832年;“保守主义”在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等都出现于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40年代出现。这些“主义”的出现表明

A.文化学者力图建构思想体系

B.民主化进程保障思想自由

C.资产阶级革命需要理论指导

D.工业革命开启思想多元化时代

19.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A.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

20.英国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年)认为数学语言是唯一一种理性的话语形式。之后,数学语言被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当作新的物理语言来使用,这使得数学语言成为了理性象征。这一现象

A.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

B.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最终形成

C.反映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

D.说明了英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

21.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社会广泛反响,《英国科学协会会报》刊登了攻击性的评论,达尔文的老师塞治威克教授对自己学生提出的异端学说,深感愤怒。人们开始开猴子玩笑、唱猴子歌,书报上也出现了许多猴子漫画(见下图)来讽刺达尔文主义。

这反映了当时

A.天主教会的影响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B.科学和理性精神尚未被社会广泛接受

C.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解放人们的思想

D.科学理论的发展引发了社会重大变革

22.1859 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3.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

这一评价揭示出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B.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C.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4.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这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作用

B.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提供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第II卷

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社会转型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转型的关注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近代世界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以物中介的特征使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增值和其物化货币的社会中介功用成为实现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的关键因素,近代化的实现即须在资本为要素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前进,而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

——摘编自陈广亮(近代世界社会转型的模式》材料二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教授认为,从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社会转型的漫长历程。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这种社会转型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进行的,因此既持续进行,又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况:一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缓慢和畸形化,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停滞和畸形化,三是开放的进行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四是社会分化呈现出一种十分不规则的状态。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特征并指出推动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打破了君主制的框架。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设立君主的目的是服务民众。他提出具体的政治改良办法,如“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到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学校,养士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是非于学校”;他还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提倡“方镇自治”。

——黄宗義《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康有为对欧美各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应“于宪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且“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不乱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对政治改良的构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进化论是生物学理论,在社会学层面,亦有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标志性人物的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早在《物种起源》出版10多年前就提出了“适者生存”的概念,因此有人说达尔文应被称为“生物学斯宾塞主义者”。斯宾塞认为,物理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规律可以直接应用到人类事务上,他主张绝对的自由竞争,竞争的最终结果是要将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人淘汰掉。因此他强烈地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生活,反对国家帮助救济穷人。

事实上,达尔文也有自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其1871年出版的《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达尔文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开始广为人知。达尔文在其著作中关于“开化民族”和“野蛮民族”的论述曾引起广泛批评。

正如英国学者彼得狄肯斯所言,达尔文的进化论确认发现了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一些关键机制,但这些机制和人类社会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是对社会理论家和自然科学家的最大挑战。

——摘编自丁大伟《进化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解析】根据材料“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科学家开始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与精神开始研究社会和科学,用来取代被教会控制的文化,A选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间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四十年代,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个人价值得到高度崇拜,C选项排除。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说法过于绝对,表述错误,D选项排除。

【答案】A

2.【解析】由材料“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思想家试图以“社会契约”的方式构建出民权政府来保护每个人的人身和财富,故选A。BCD属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排除。

【答案】A

3.【解析】依据材料“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的阶段,进而发展出‘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文主义的

不断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东方艺术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材料无法得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排除。

【答案】B

4.【解析】材料无法体现马丁·路德强烈反对人民群众举行合法运动,排除A;“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不能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排除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

是其阶级本质所致,C正确;题干无法体现马丁·路德违背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排除D。

【答案】C

5.【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卢梭认为英国人只有在选举时才能享受权利,选举后就失去了发言权,成为政府的奴隶。也就是说卢梭认为英国代议制下,人民主权是分割的,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卢梭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不能体现卢梭主张推翻君主制,B错误;权力必须实现相互制约是孟德斯鸠的主张,C错误;材料也无从体现权力的制约和订立契约的信息,D项错误。

【答案】A

6.【解析】材料显示,启蒙运动中,三者以截然不同的态度来评价中国这一现象,都是为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三者为了同一目的。故答案为C项。A项,三者立场相同,排除;B项,三者所用材料都来源于他人,并不完全可靠,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排除;D项,材料表明,孟德斯鸠对中国有贬、卢梭大力批判中国,说明二者并未受中国文化影响,排除。

【答案】C

7.【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可知,题干强调的是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材料并没体现“王权公平”的思想;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说法过于局限,只局限在阶级平等方面。

【答案】C

8.【解析】根据材料“神只是因为形体长得比人更完美而受到人的崇拜”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人对神的崇拜因为神在形体上的优于人的自然美,并非神的超自然权威,体现了

古希腊人崇尚自然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神的崇拜与信仰,但未反映宗教意识,排除AD两项。C项,题干信息与物质生活无关,排除。

【答案】B

9.【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神学思想中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思想特征。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看不出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公民体质下降,排除;D项,材料不是强调公平正义的精神,排除。

【答案】B

10.【解析】根据材料“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土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可知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是由于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材料中得不出宗教改革是否影响人的价值取向,故B排除;此时进化论还没有出现,故C排除;“逐渐抛弃”说法较片面,故D排除。

【答案】A

11.【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虽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欧洲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了,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说明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民族国家,真正的民族国家具备共同认同感,其中共同的文化和语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内容体现了这一时期欧洲大部分民众的语言还没有统一,表明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由于只能少数人接受必需的教育而大多数民众语言还不统一,材料没有体现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加剧问题,故B选项错误;统一的民族文化来源可以是传统历史、文化、语言和新创的政体,不能说统一的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故C选项说法有误;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故D选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A

12.【解析】材料中“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表明文艺复兴影响了建筑师的思想,体现的是世俗化的生活,表明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故答案为C项。A项“彻底改变”说法绝对,排除;B项,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并未被弱化,排除; D项,依据材料“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可知,复古风格不再是建筑领域的主流,排除。

【答案】C

13.【解析】宗教改革后成立的耶稣会“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这正是关注人和人本身的价值的体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耶稣会的这些做法主要目的是为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服务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A;由题干可知,耶稣会“扩大天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加强对天主教的信仰,并非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排除B;材料表明耶稣会加强对天主教的信仰,并非促进思想解放,排除D。

【答案】C

14.【解析】材料“擅长语法技巧和辩论术;致力于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关注人的世俗生活,并从中概括和抽象出一般性原理”反映了智者为了适应雅典民主制的发展需要而进行逻辑辩论的研究,这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故A错误;逻辑辩论的研究与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智者学派处于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时期,不是复苏,故D错误。

【答案】B

15.【解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不断完善和发展,英国民众参政是重要原因,不能说英国民众缺乏参政意识,故A错误;英国的启蒙运动早于法国,法国是启蒙运动中心,但不能说明造成两国差异的原因,故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比法国起步早,发展快,故C错误;之所以出现法国启蒙文学的批判性和哲理性更强是因为法国的专制统治力量强大,所以法国采取的是暴力革命,而英国则是渐进的制度变革,故D正确。

【答案】D

16.【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在17世纪中后期的影响主要在英国,因为当时的英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中后期主要影响在法国,当时的法国正在进行法国大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主要影响在日本和俄国,当时的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所以启蒙运动的传播与政治变革相促进。故答案为B 项。AD项,材料反映了思想家的国别在启蒙运动不同时段内的主要分布不同,并不是在强调启蒙运动波及的范围是否超出了欧洲,也不是在论述启蒙运动是否是多元发展的,排除;C项,鼓励民族独立运动是启蒙运动的主张之一,与材料中启蒙思想家的国别分布无关,排除。

【答案】B

17.【解析】根据“但广义相对论与数据一致,而牛顿则没有”说明广义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缺陷,故D正确;A项中“致命错误”言过其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相对论只适合宏观物体的研究,排除B;爱因斯坦提出的引力场方程标志着广义相对论诞生,并非材料现象标志相对论诞生,C错误。

【答案】D

18.【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是各种‘主义’涌现的时期”,表明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实质是文化学者想构建多元的思想体系,A正确;思想自由有利于民主化进程的发展,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C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因此D错误。

【答案】A

19.【解析】根据“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结合所学,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等思想,达尔文主义把进化论思想运用到人类社会,成为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者侵略扩张的借口,也成为被侵略国家民族主义者变革图强的思想武器,故D正确;

根据“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可知,民族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赞同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法体现“普遍接受”,排除A;B表述错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宗教信仰仍然存在,排除B;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C时间错误,排除。

【答案】D

20.【解析】从材料中的“数学语言被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当作新的物理语言来使用,这使得数学语言成为了理性象征”来看,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主张更加深入人心。故答案为C项。直接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排除A项;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但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排除D项。

【答案】C

21.【解析】材料中的“人们开始开猴子玩笑、唱猴子歌,书报上也出现了许多猴子漫画来讽刺达尔文主义”,说明许多人不能接受生物进化学说,反映出这一时期科学和理性精神尚未被社会广泛接受。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生物进化学说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许多人的思想没有获得解放,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来看,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发生改变,科学理论没有引发社会重大变革,排除D项。

【答案】B

22.【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方利用生物进化论来解释白人种族优越论,为西方列强在近代殖民扩张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是对生物进化论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和应用,成为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辩解的说辞,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时代还没有生物进化论,排除A;文艺复兴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在生物进化的产生之前,C错误;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D错误。

【答案】B

23.【解析】构筑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的是相对论同量子理论,A错误;材料强调人们已经开始科学的手段和实验的手段认识研究自然了,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故B正确;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排除C;D选项与材料强调的主要内容不符合,排除。

【答案】B

24.【解析】“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否定了天主教关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的观点,而“生物进化论”提出则是否定了天主教“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的观点,所以上述两种学说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与传统的宗教观念不同,故选C;题干中的信息没有体现人的价值和作用,故排除A;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故B不符合史实;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故D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答案】C

第II卷

25.(20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征”,通过材料中“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因素”,可以通过人文精神的复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中“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弱小、中国传统经济占主导地位、传统政治思想根深蒂固等角度回答。

(3)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答案】

(1)特征:以资本运作为关键因素。本质是资本主义化。

因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和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和民主政治的确立,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行,殖民扩张的持续进行。

(2)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原因: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弱小,传统政治和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3)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26.(20分)

【解析】

本题考查黄宗羲、孟德斯鸠和康有为的政治主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黄宗羲对政治改良的构想,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到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公是非于学校”“方镇自治”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得出是分权制衡思想。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黄宗羲的思想没有引发社会变革,而孟德斯鸠的思想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来回答。

(3)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于宪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等信息分析得出。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英国君主立宪制和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1)改良构想:提倡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共治天下;恢复宰相分割皇权;提高地方自治权利;发挥学校议政功能。

(2)主要思想:分权与制衡。

不同影响:黄宗羲并未改变中国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的趋势,没有引发社会变革。

孟德斯鸠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3)主张:在渐进中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因素:中国长期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中国当时的社会阻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功实践;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和政治学说传入中国。

27.(12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主要论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相关问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围绕社会达尔文主义概括出观点,可根据材料中的“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早在《物种起源》出版10多年前就提出了‘适者生存’的概念”“他主张绝对的自由竞争,竞争的最终结果是要将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人淘汰掉”等信息提炼观点。最后,选取其中任何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

示例1

论题:“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阐述:斯宾塞的观点,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联系。19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政治上要求分享政治权力,经济上要求实施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自由主义思想盛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繁荣,也开启了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的殖民时代。社会达尔文主义所鼓吹的绝对自由竞争与自由主义,代表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心态。

示例2:

论题::进化论不适宜引入人类社会。

阐述:斯宾塞主张绝对的自由竞争,竞争的最终结果是要将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人淘汰掉,这一主张是错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作为他们反对弱势人群以及为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进行辩护的理论工具。19世纪末,西方列强对外大肆

殖民扩张,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给亚非拉带来巨大灾难。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分子实施的种族屠杀暴行,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其“理论依据”之一。

(任答一种即可,其他若言之有理亦可)

西方文明概述

西方文明概述 一、概述: 西方文明是强调个人实现的物质文明,中国文明是和西方文明相异的,这是西方人的第一感觉。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印度、波斯,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例如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埃及并不是到近代才和西方发生关系。埃及和西方从上古就已经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带,埃及、非洲原来都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西方文明指的是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亚洲或者伊斯兰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曾被对应于前苏联共产主义国家。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 二、起源: 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帝国、天主教、基督新教,这些被统称为犹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日尔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的流行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重要的传统: 包括: 经院哲学、天主教、新教、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世俗化、科学方法 四、历史: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攻陷希腊后,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以及艺术,并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500年中,尽管罗马帝国拒绝古代雅典很前卫的民主理念,但却将希腊语、拉丁语随着罗马法传遍了欧洲。罗马文化融合了日耳曼、斯拉夫以及凯尔特文化,但随着罗马的衰落,希腊与罗马(Greco-Roman)的许多艺术、文学以及科学都消失或被取代了。 随着罗马基督教地位的提高,圣经成为西方文艺中的核心部分,几乎影响到了西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132062141 13级金融一班(原13级市场营销一班) 2014-12-12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尤其是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 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起源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在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礼仪、关系、个体精神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在制定决策时或者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时刻记得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主动灵活。 关键词:比较,起源,文化 一、引言 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前进、各自发展,但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迈开资本主义扩张的步伐,中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拐点,文化的交融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伴随着侵略的文化同化手段,被迫进行交融。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方式极大便捷,互联网领域急速拓宽等因素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播极快,真正使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然而,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自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真正交融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也许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二、大河文明与海洋文化 2.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拥有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和雄厚的发展潜能,可以自我调节与更新,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完整;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 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几乎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往与沟通存在艰难,这既使中华文化保留了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又造成了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2.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就像黑格尔的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设计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语)。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我校正在实践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适应了这一需要。本节课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掌握代表人物、代表作和思想主张,并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利用自主自习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上节课下发的学道(见附)。课上,运用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七环节,组织学生展示,完成复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地、辨证地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轮复习课,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个时期人们对“人”的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运动。本专题的基本脉络是:西方人文精神起自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人文精神失落;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再度弘扬;近代启蒙运动则使人文主义思想有很大发展。《课程标准》规定本专题基本的学习要点有: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各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 难点:“人文主义”本身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案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智者以“人”的眼光考察一切,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人的理性,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既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催生,更是对近代人文精神的谋划与发展;在以反宗教迷信和神学专制统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宗教改革以蔑视权威的创新与勇气,把信仰自由全部诠释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平民化过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健全的法理社会来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理性主义成为了人文精神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并促使人觉醒的过程。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导航灯。 我主要结合高三学生的特点,针对目前的高考模式,运用我校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并分析先请学生自行解决,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决(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或合作解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之后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利用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 (2)人的地位的提高 (3)民主政治的发展 2、“智者学派”的概念 (1)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2)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由于智者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对立,被后者贬称为诡辩家。 (3)智者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作除少数片断外,均已失传。他的思想,只能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普罗泰戈拉篇》中见到。 4、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5、影响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 (1)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

西方文化的起源

西方文化的起源,粗略来说就是三种文明与文化的交汇,这三种文化就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日耳曼精神,基督教文明。这三条支流汇聚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一直到今天,发展成了现代发达的西方文明。我们这里谈西方人的感情风景,我就试着给大家剖析一下这三种文明与文化对现代西方人的感情方式与心理的影响。 对希腊与罗马文化大家就算不了解,也至少听说过金苹果战争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在那种文化里,为一个美女发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是一件值得她们大书特书的英雄事迹(而在中国文化里,周幽王为美女搞了一次小规模军事演习,就被后人骂死了)。在希腊与罗马神话里,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每天正事不干,男男女女追逐打闹,谈情说爱,主神宙斯(朱庇特)的更就是老色狼一条,背着自己的老婆,搞大了无数美女的肚子。这种感情文化,到了罗马帝国时代,更就是使男女关系之混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个埃及艳后就能勾引那么罗马帝国的掌权派型男,要不就是她后来年老色衰,对罗马年轻一代帅哥元首屋大维失去吸引力,罗马帝国搞不好就毁在这个女人手里了。有一个名叫《Caligula》(罗马帝国艳情史)的电影我想很多朋友也就是知道的,瞧瞧那里就是怎么描写罗马宫廷生活的淫乱与堕落的吧。即使到了现在,一提起罗马人著名的“澡堂子”,人们就马上会联想到纵欲与淫乱。 日耳曼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希腊罗马文化的一个反物质,日耳曼人性格粗犷豪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坦率直爽,作战勇猛。而在感情方面,日耳曼人对现代西方社会也有着很大的贡献,尊重妇女就是日耳曼人的传统美德,一夫一妻制就是日耳曼人在野蛮时代就遵从的准则,而且恪守从一而终。即便就是当时文化先进的罗马人,在记录野蛮的日耳曼人的书中(《日耳曼尼亚志》——塔西陀)也表达出了她们对这个蛮族这种尊重妇女的风俗的敬意。日耳曼神话中更多的就是关于众神杀人越货,喝酒打仗的描写,很少有卿卿我我的内容。所以最后在历史上,日耳曼蛮族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其实也不就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 关于基督文明,大家了解的相对多一些,基督教讲“爱”,讲“善”,讲“平等”,在对感情方面,虽然在《旧约》中有很多关于乱伦的记载,但那就是因为远古时代人丁稀少所致,其实基督教还就是崇尚纯洁的男欢女爱的,读一读《旧约•雅歌》中记载的所罗门之歌,满篇都就是男的想女的呀,女的想男的这些东西,就就是西方的《诗经》嘛。某种程度上来说,基督教又就是日耳曼精神的反物质。日耳曼人不讲什么“爱您的敌人”,日耳曼的天神一下凡,拿着大锤子就往所有的敌人的脑袋上砸,砸死敌人以后还顺手抢走人家的财物与老婆,而基督文明宣扬羔羊主义,敌人抽您左脸,您笑嘻嘻地再献上右脸。可就是哪想到,最后历史发展的结果,就是基督教横扫欧洲,并对日耳曼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焚书坑儒”,导致在今天的欧洲已经很难找到当年关于南日耳曼传统与信仰的任何大型的文献与记录了。 而有意思的就是,基督教统治欧洲几百年以后,一群知识分子抱着当年希腊与罗马文化时代留下来的书籍,搞起了古文化复辟,她们拥戴起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希腊罗马文化,去死磕顽固的中世纪天主教教廷,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欧洲人运用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大大削弱了天主教教廷对整个欧洲的专制统治,并以此为契机,发展出了启蒙思想,促进了科技的进步,通过科技的进步又开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知识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1)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民主政治的发展。 (3)人的地位的提高 2出现: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出现了智者学派。 3 主张:(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2)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 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4)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 (2)主张: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人文精神的起源在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思想中的体现。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2)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主张 (1)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评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四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同 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 异对道德 的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 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 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 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 为基础 民主政 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 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 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 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 对 文艺复兴 1.背景:(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15世纪,意大利的城市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 手工工场主,商人,金融资本家 2.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 (1)文学: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被称为是“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达·芬奇的绘画一扫中世纪拘谨的宗教气息。难点突破莎士比亚比薄伽丘人文精神体现的 5进步性: (1)薄伽丘对教会和封建贵族进行讽刺和批判,并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但他讴歌的人性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2)莎士比亚更注重人的理性,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从薄伽丘到莎士比亚,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体现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西方文化历史的简介

一,“西方”和“西方文明”的概论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许多新词汇,大多与两个人相关,一个是严复,一个就是梁启超。如果说严复创造的许多新词汇后来还基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话,那么,梁启超在清朝末期创造出的许多新词汇,语义则往往是飘忽不确定的。梁启超早在30岁之前就因为参与变法运动而闻名中外,他当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召感力是十分大的。但是,他这样的年纪,常常使他自我把握不准一些词汇的语义内涵,这,可以通过他的许多著作看得很清楚,大概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通过梁启超的创造而后来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许多新词汇,曾经给中国思想文化界造成过许多麻烦,这一点,现在的人们应该高度注意到。 “西方”一词在中国语境中本是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并不指国家文明文化。19世纪末期,张之洞等人将欧洲地区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称之为“西学”,大意是指“西边国家的文化”的意思。 1896年,23岁的梁启超开始在《时务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时评《变法通议》,当时,他将我们现在所说的欧洲定名为“泰西”,“泰西诸国并立,大小以数十计,狡焉思启,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则灭亡随之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但是,他又在该文中说:“然则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同上),他这里说的“西方”,同样是指的欧洲国家的意思,这样,“泰西”和“西方”的指意就重复了。后来,人们在传播梁启超思想的时候,慢慢的约定俗成,就将“西方”指意成为了“欧美国家文明”。这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文明文化角度所说的“西方”,是由梁启超最先创造的。 也许令许多人所想不到的是,现在中国文化人经常挂在嘴里的“西方文明”,无论在中国词典里还是外国词典里,都是没有的,这个组合词汇至今尚还“年轻”! 我们中国人现在常常说的“西方文明”,主要产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与当时中国留学日本的人员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人物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影响相关。日本的“文明(ぶんみぃ)”一词,是直接从中国《易经》里取出来的汉字,仿汉语发音,意思也与中国易经中说的“文明”涵义相近。但是,中国历史上很少使用“文明”一词,而福泽谕吉在他的著作中使用的“文明”一词,则主要是指与一种文化相应的历史社会形态,当时一些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将“文明”词汇引入进了中国,这真可谓是“出口转内销”。之所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热衷于谈论“西方文明”,这和当时社会上的文化人普遍关注和比较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文明文化的异同性质问题直接相关。但是,当时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却与西语中的occident(欧美国家)还不是一回事情,却与外国人说的hesperiacivilization (西方的文明,意指希腊语境中的“罗马社会,此语境产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代)很相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国人接受了一些妄自尊大的西方学者的思想价值观,所以,他们往往认为“西方文明”这个词汇指意着人类的“先进文明文化”内涵,这就如同德国哈拉尔德·米勒说的那样:什么是“西方文明”?对于一些具有冷战思维的西方人来说,这个答案是清楚的,“…西方文明?的特征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人权、市场经济、现代化技术、典型的民主制度、公民权。…西方文明?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元性、政教分离、自由和宽容。……但是,现代所谓标准的西方民族国家,原先其实也是个人化的武力垄断,直到后来才变成现行的民主政体。”(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文明是谁—从“西方文明”的起源说起》新华出版社)。这就是说,将“西方文明”指意成为“先进、政教分离、民主、人权、现代化技术”等这样的概念,这纯粹是一些具有典型的冷战和霸权思想的西方人的思想,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明文化”的概念,这,是今人所应该弄清楚的!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B.自然 C.人D.政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

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结合以上得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2,4分)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与所学知识,显然这不是反映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根据“诸神的形象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13天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6—2017学年广东佛山高二上学期质检)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参考答案】D 【解题必备】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2.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4.主要观点 (1)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3)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二、“美德即知识”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当时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3.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历史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代表作:《理想国》。 (3)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 (4)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政治: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 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罗马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 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1) 地理条件:多山靠海、港湾岛屿众多、平原狭小。 (2) 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3) 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 (4) 思想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2.形成过程:

3.影响 (1) 积极性:①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基础,使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雅典民主制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 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无民主可言。②从运作方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线索二、罗马法 1.形成条件: ①政治:罗马城(前754—前753)与罗马共和国 (前509)及罗马帝国 (前27) 的建立 ②经济: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③社会:平民的不断斗争,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法律;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④思想:古罗马“自然法”存在的思想与发展 ⑤主观:统治者重视。1.发展历程 (1) 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 世纪中期颁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①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②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4)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2.基本内容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知识线索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单元线索: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启蒙运动)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思想主张:a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价值标准跟人的感觉、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标准具有相对性 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评价: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b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①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②评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①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②评价: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B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意大利人才众多; ⑤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的觉醒。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 思想。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 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2004年第1期 第7卷(总22期)西安联合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 ’an United University Vol.7 No.1Feb.2004文章编号:10082777X (2004)0120038204 收稿日期:2003-06-08 作者简介:汪国风(1938—  ),男,江苏仪征人,天津画院一级画师。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汪国风 (天津画院,天津300040)摘 要:长期以来,东西方的学者习惯于将古希腊文明视为西方文化的源头。其实,真正的源头应 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但它并非原生文明,而是在埃及农业文明与西亚商业文明的影响下发展 起来的次生文明。而西方文明则是一种在游牧文化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下,主要继承和发扬了游牧文 化集贸易、掠夺、殖民于一体的骑马民族传统,由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农耕文化杂交而成 的海洋文明。 关键词:骑马民族;海上骑马民族;海洋文明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11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 从人种和语言上划分,最原始的游牧民族主要有三大支:印欧语系的高加索人、阿尔泰语系的蒙古利亚人和闪含语 系的闪米特人。游牧民族形成以后,便主要生存于广袤的欧亚内大陆和西南亚的干旱地区。他们以“落” (二三户为一落)的方式,散布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漂泊不定,全部财产可以随身带走的简朴生活,而且还必须按季节在冬季和夏季的牧场之间不断地游动,游牧距离常在1000公里以上。只有在冬季或发生天灾人祸之时,才聚成“部”,“部”的大小不一,少则数十数百户,多则成千上万户。由此也就形成了与有根的农耕文化截然不同的轻土重财、游荡成性、四海为家、随遇而安等的无根特质。 由于放牧主要靠个人的能力与智慧,独自面对大自然的肆虐,鹰、狼一类食肉猛兽的袭击或邻人的劫掠,便锻炼出他们强壮的体魄,彪悍的性格和天马行空、独立不羁的英雄精神,形成游牧文化的又一特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强权思想,以及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体私有观念和相应的个体私有制度。 在农耕社会通过一系列兼并战争形成国家,而分散的、与世隔绝的游牧民族,却始终处于没有文字和历史、没有什么年代变化和地域差别的单一同质状态。直到他们终于面对农耕文明积累起来的丰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时,才痛感自己的寒酸与落伍。加之周期性旱灾的胁迫,便使他们如影随形一般地与农耕文明形成了不解之缘。大约从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由于发生了世界性超大规模旱灾,便进一步致使游牧民族化为江上波夫所谓的“骑马民族”,开始进行以农耕社会为目标的大迁徙和大掠夺。 游牧民族所发动的掠夺战争,从时间上说要比农耕社会的兼并战争要晚。就其性质而言,则是一种集贸易、掠夺和殖民三位于一体的、基于天时和力量对比的随机性外拓型战争。具体地说,就是:在风调雨顺或农耕社会相对强盛之时,他们大抵安于相互间的和平共处与“双边贸易”,至多进行一些随机的局部性骚扰;一旦发生天灾人祸或农耕社会相对衰败之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扑向农耕社会,不断地进行掠夺和殖民。既然战争的主旨在于掠夺和殖民,他们便如蝗群般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而胜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往往不是将帅的谋略,而是勇士们的彪悍、勇敢、机敏和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为了造就这样的勇士和调动他们的战斗积极性,军事集团的首领们又实行以敌人的首级论功行赏、战利品归个人所有、把战死者尸体运回便可尽得死者的财产,以及偷一罚十、一夫多妻和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剩余等一系列鼓励强权的政策,进一步将他们塑造成以“男人的天堂在马背上和女人的胸脯上”一类格言为人生观,拿杀人放火当家常便饭,视马革裹尸为寿终正寝的亡命徒。 由这样的亡命徒构成的、建立在个体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军事集团,很难形成农耕社会那种精神和伦理的权威。为了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从古代希腊到现今,几千年的历史,西方的人文精神随着古希腊的思想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历史发展进程经历了产生、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字: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古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上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上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它是西方哲学思想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周国平教授曾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西方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但其

核心是与上述内容相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精神是不同与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 人文主义一词,无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没有出现。英国学者布洛克认为,这一词汇迟至1808年才由一个叫做F.J>尼特哈麦的德国教育家在一次有关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辩论中用德文“humanismus”杜撰出来,后来在乔治〃伏伊格特写的一部著作中首先用于文艺复兴,书名是《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第一个世纪》(于1859年出版)。 布克哈特在其1860年出版的名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大量使用“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等概念,并做了深入的探讨。 英语“humanism”是从德文“humanismus”转译过来的。这样,“人文主义”作为指称文艺复兴中产生的一种新观念的词汇,才在西方世界流行开来。所以,在我看来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 发探究宇宙万物的实际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 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帕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 都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萌芽。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 曾说:“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

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 一直以来,西方文化就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更是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研究的基础,在此将谈谈我心中的西方文化。 谈及西方文化,首先我们会想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不但向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渗透,而且也向意识形态与之有冲突的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既向思想文化领域渗透,也向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社会生活等领域渗透。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现代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至此,用历史学和文化历史学对西方文化专业角度的思路,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它进行历史演进和发展问题的探究了。 我们说文化是一个由丰富而又复杂的现象构成的集合,西方文化亦是如此。同时,西方文化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从上面我们所谈及到的关于西方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内容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点。 首先,我们认为“西方文化”是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那一支文化,以后这支文化在欧洲地区得到充分发展与演变,近代以后又传播到其他洲,最后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区,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了解它的发生与演变的历史还是一件基本必要的事。也因此本文的见解和思路正如同高卫红所认为的:“我认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其内在的变化。也就是西方文化木身的演化轨迹。”当然,西方文化也并非是一种单一形式的文化,它在各个地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譬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深受西亚的两河流域文化、希伯来文化以及非洲地区的古埃及文化的影响。总体来说,至西方文化在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形成以后,经过近千年的时间,逐渐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地区。到了近代时期,随着欧洲人向欧洲以外地区的扩张,欧洲人又把他们的文化传播到了美洲和大洋洲,也传播到了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欧洲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又在当地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源于欧洲的文化。应该说,这些地区的这一类文化也属于西方文化系统。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最典型的西方文化还是存在于西欧地区的文化。进入20世纪以后,北美地区的文化影响愈来愈增大,北美与西欧已经成为西方文化圈的中心地区。 一、西方文化之起源 悠悠两希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和传统,为整个西方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塑造了发展的框架和模式。欧洲在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文化阶段之后,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在南欧的爱琴海区域出现了最初的奴隶制文明—爱琴文化,它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在爱琴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希腊一罗马古典文化,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然而,现代西方文化并不是古代希腊一罗马文化简单的延伸或发展,而是掺杂了大量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后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西方,从近东的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吸收了大量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巴勒斯坦地区的希伯来一犹太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总之,古代希伯来人与古代希腊人被并称为西方文化的精神祖先。 二、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 恩格斯指出:“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代希腊文化的发端离不开近东文明的哺育,但它在其成长过程中最终还是与近东分道扬镰,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荷马史诗》到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 古代希腊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而大放异彩,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古典文化。“古典”之意即第一流的、最上乘的,古典文化即可作

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体系构建: 阶段特征: 政治: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罗马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柏拉图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多山靠海、港湾岛屿众多、平原狭小。 (2)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3)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 (4)思想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2.形成过程:

3.影响 (1)积极性:①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基础,使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雅典民主制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无民主可言。②从运作方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线索二、罗马法 1.形成条件: ①政治:罗马城(前754—前753)与罗马共和国(前509)及罗马帝国(前27)的建立 ②经济: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③社会:平民的不断斗争,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法律;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 ④思想:古罗马“自然法”存在的思想与发展 ⑤主观:统治者重视。 1.发展历程 (1)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 的发展 1、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德尔菲遗址 B.②—雅典卫城遗址 C.③—奥林匹亚遗址 D.④—亚里土多德诞生地 2、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5、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6、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7、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