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本主义_不平等与全球化_评托马斯_皮凯蒂的_21世纪资本论_普拉巴特_帕特奈克

资本主义_不平等与全球化_评托马斯_皮凯蒂的_21世纪资本论_普拉巴特_帕特奈克

资本主义_不平等与全球化_评托马斯_皮凯蒂的_21世纪资本论_普拉巴特_帕特奈克
资本主义_不平等与全球化_评托马斯_皮凯蒂的_21世纪资本论_普拉巴特_帕特奈克

资本主义、不平等与全球化:

评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

*

[印度]普拉巴特·帕特奈克

陈平李新廷编译

*

原文标题为“Capitalism ,Inequality and Globalization :Thomas Piketty ’s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载于印度刊物

《马克思主义者》(The Marxist ),2014年4—6月刊。作者普拉巴特·帕特奈克(Prabhat Patnaik )系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印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曾任印度克拉拉邦计划委员会副主任(2006—2011年)、尼赫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一、皮凯蒂之论点

《21世纪资本论》中,托马斯·皮凯蒂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的财富与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尤其是,皮凯蒂在研究中首次大量使用税收数据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理所当然地吸引了国际范围内学术界与公众的注意。

结论是相当惊人的。核心的发现是关于一些关键变量间存在着U 型曲线的关系,这些关键变量即财富分配、收入分配以及财富—收入比率,前两者被定义为被研究的每个国家中最富有的前10%(或前1%)在总财富(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上述的每一个变量在一战前都相当高(或上升),战争期间急速下跌,到1945年维持较低的水平,之后开始增长,近几十年增长尤其迅速。

从总体上说,

1914—1945年这段时期呈现出一个显著转变。这一转变造成了一种印象:资本主义已经变得更加平等,继承的财富已经不再与以前一样重要,个人的能力而非遗产决定着他在社会、经济中的等级地位等。可以肯定的是,在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底层50%的人口无论何时都难以拥有很多财富,因而很难从财富中获益;但是在1914—1945年这段时期,中产阶级在富人利益(例如最前10%的富人)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崛起,提高了其在财富与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当前的状况是最富有的前10%的人口再次提升了其在财富与收入中的比重。以收入为例,美国前10%的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0%,这是一战前欧洲几个国家的比重(而美国的不平等扩大程度比欧洲严重,完全改变了1914年前的地位)。

皮凯蒂预测,不平等趋势在未来会持续。据他观察,资本主义在1914—1945年间遭受了一系列的冲击:战时物质财富损耗,随着十月革命与反殖民地运动而导致征收的国外资产的减少(这种作用当然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消费价格的高通货膨胀率不能与资产的通货膨胀率匹配,以及对收入与财富征税(尽管法国的财富税收导致法国大革命)。

皮凯蒂认为财富—收入比率、财富不平等及收入不平等的发展方向一致,除了这一时期的冲击外,它们都取决于资本收益率(r )超过经济增长率(g )。当资本收益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时,财富增长速度会超过国民收入,财富不平等程度扩大,财富收入也会不平等,这也会加剧总体收入的不平等。皮凯蒂预测,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会下降,尤其由于人口增长减缓,资本收益率下降的速度会减慢。这是因为,在资本能够轻易替代劳动的情况下(经济学家称之为资本与劳动的高替代弹性),高资本积累率与低人口增长、低经济增长完美契合:更多的资本能直接运用于单位劳动中,而无需大幅度降低资本收益率。因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5年第2期

DOI:10.165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262136.html,ki.11-3404/d.2015.02.019

此,资本收益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差距在未来数十年间会扩大,这将导致财富与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加剧。当前全球化的特征是富人的税收负担不断减小,这种趋势(当前已经明显出现)会进一步加剧不平等。

皮凯蒂关注这种不平等增长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这与民主是根本不相符的。他建议提高财富税,但是鉴于任何一个国家单独行动会导致资本外逃,因此这种高财富税必须协调一致,至少在富裕国家中统一征收。

皮凯蒂总是谨慎地阐述其结论,但在他的分析中清晰可见的是,在缺少如1914—1945年的冲击及谨慎的财政干预下,当代资本主义财富不平等的趋势会增强。

这是由两个原因所导致的:首先,综观资本收益率与经济增长率,它们与财富不平等的相关度比早期都增大了。换句话说,即使对任何既定的资本收益率与经济增长率比率来说,财富不平等最终会呈现稳定化,不平等的程度可能比早期要大,因此在转型期财富不平等程度会增强。此外,财富不平等稳定化也是自身不能承受的。比如,资本收益率r=5%,经济增长率g=1%,依据皮凯蒂的模拟实验,稳定状态会在某一个层面达到,即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全社会90%的财富,这一比例相当高,在民主国家中显然无法接受。

其次,(资本收益率与经济增长率)比率的增大会增强不平等,这是他对未来数十年的预测。1914年前的资本主义,这一比率较高,之后有些下降,在21世纪将会再次增加,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全球(人口增长不断下降),这意味着财富状况恶化,收入不平等。

资本主义条件下财富不平等程度加剧,这一结论马克思主义者也提出过,但出于不同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不平等与资本主义中资本内在集中倾向是相联系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者通常会赞同皮凯蒂对21世纪的预测,甚至也赞同他对全球财富征税的建议,当然是作为一个过渡的需求(这当然不会在资本主义下实现)。但对于读过皮凯蒂这一著作的任一马克思主义者来说,问题是:尽管他的经验性工作令人印象深刻,但他提出论点的理论经不起仔细推敲。

他的经验性工作的确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简直不知道如何严肃对待他的数据,甚至要形成一个对其数据的意见也需要大量的研究。我想引用一个例子。在1914—1920年这样一个很短的时间段中,资本—收入比率大幅下降,尤其是在欧洲,在我看来,皮凯蒂引用的各种因素不能很好地作出解释。大萧条时期,我们期望资本—收入比率提高,但却维持着较低比率。这些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梳理。

二、新古典范式

实际上,皮凯蒂的理论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首先,论点所依据的基本理论范式(新古典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怀疑的;其次,甚至基于这一范式,皮凯蒂具体的立场是建立在难以站得住脚的假设上。让我们来逐一讨论这些问题。

在皮凯蒂运用的基本理论范式中,所有“生产要素”总是处于充分使用状态,每个“要素”的贡献率由充分使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假设一种情况,其他“因素”的数量保持恒定,每个要素的贡献率由其额外单位对总产量的贡献决定;该范式认为每个时期所有的储蓄都投入生产(边际生产力理论所要求);每个时期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随着时间而朝向一致的“稳定状态”的增长,这相当于外生既定的劳动力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的总和,这种增长源于经济学家所称的“劳动强化”技术进步。

这种模式即使在目前的“主流”经济学家中也拥有很少的拥趸者,更不用说一般经济学家了。它假定去除了总需求不足的所有问题,因此引发了经济理论中的整个凯恩斯主义—卡莱茨基“革命“(尽管早在凯恩斯和卡莱茨基之前,马克思已经强调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过度生产之危机的可能性)。该范式假设去除了劳动力后备军的存在,但如马克思所言,没有后者的存在,资本主义体系根本不能发挥作用,它假定每个国家的资本积累基本能够适应劳动力的增长率,而非需要获得必要的劳动力,资本主义转移全球数百万劳动力以适应它的要求,这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此外,该范式对待“资本”(一种价值总和)如同其他任何的“生产要素”一样,可通过产品要素进行测量。将资本恰当地看做一种价值总和的观点导致皮耶罗·斯拉法(Piero Sraffa)①提出的理论产生了难以克服的逻辑问题(有时皮耶罗·斯拉法的发现也被称做“斯拉法革命”)。这些逻辑

当代资本主义

问题源于这一事实,即将资本作为一种价值总和,并因此发现了被认为是决定利率的“资本的边际产出”,我们需要事先知道生产的均衡价格,但除非我们已经假定一种利率,否则不能得知。因此,在决定利率之前需要知道利率(利率越来越低的地方,每单位劳动的资本价值总和越来越高,正如“边际生产力”理论的观点,即假定一种因素越多使用,它的“边际生产力”会下降,但现实并非如此)。

最后,该范式接受斯拉法精妙的方法论批判,即“边际生产力”理论通过一种假定性变化解释现实,而这种假定性变化基本上是无法察觉、确定及证实的。总之,用没有独立证据的假设解释种种现实,而这种假设在现实中如果不存在,也会有力量使其存在。

皮凯蒂因此复兴了一种值得怀疑的理论范式,即使在当今“主流”增长理论(也称做“外生增长理论”,断言资本积累导致经济增长率摆脱人口增长的束缚)已经被摒弃。(皮凯蒂由于错误地解读了斯拉法著作引起的争议,他似乎没有意识到有关资本正成为价值总和的理论争论已经成为相关总需求的一种争论。)

皮凯蒂把接受的新古典增长范式合理化,但并未把资本主义看做是一种“需求—约束”系统,认为需求问题只在短期存在,会随着时间消失,因此任何对资本主义的长期分析应该忽视这些需求问题,正如经验证据所显示的一样。

这就产生了一个基本的方法论问题:“长期”是一系列“短时期”的连接,因此除非我们能证明总需求缺乏的问题在短期内冲击了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能在短期内自发地通过体系运行实现修复,否则我们不能仅仅以经验证据为基础在动态分析中忽视这些问题。

比如罗莎·卢森堡敏锐地觉察到需求问题,认为需求问题的消除是因为资本主义对前资本主义部门的入侵,而非因为萨伊定律(供给自行创造需求)有效,或资本主义体系的内部机制使它消失。根据观察,需求重要性问题缺失,因此我们不能得出皮凯蒂的结论,即资本主义体系自身机制会使需求问题随着时间消失。

在皮凯蒂的分析中,帝国主义并没有占据一席之地,既没有用来解释财富增长与财富不平等的原因,也没有用于对过去增长的分析及未来增长的预测。相反,《21世纪资本论》一书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地区资本主义的增长对该地区所有人都有利,并没有以牺牲另一地区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这种增长会从一个地区扩展到另一地区,会带来人类状况的总体提高。这种观点忽视的是大都市中资本主义的增长不仅仅与边缘地区先前之存在状态的持续有关,也与一种特定的发展有关,我们称之为“欠发达”,这是一种全新压榨人民的方式。比如,在19世纪后25年到20世纪上半期(独立之前)的“英属印度”,不仅实际人均收入降低,而且由于饥荒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让我回到皮凯蒂的理论范式(即新古典范式)。依据该范式,所有持续失业状况都归结于工资“过高”,也就是工会运动的结果。皮凯蒂借用的是罗伯特·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因而罗伯特·索洛是“劳动力市场弹性”的崇拜者,这点并不奇怪。“劳动力市场弹性”通过“自由雇佣”解散工会,拉贾斯坦邦的印度人民党(BJP)目前试图引入这一方法,现任中央政府也极愿致力于此。解散工会被认为会提高就业率,这个请求目前正出现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每一处公司的资本议程中。尽管皮凯蒂关注财富不平等,很遗憾,他采用了一种支持这种公司议程的理论。

实际上,他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局限性。他对当前美国工作收入不平等扩大的解释是企业经理人给自己定过高的工资,他们并没有依据“边际生产力”发工资。

但这是错误的。给自己发高工资的企业经理人从利润和工资中窃取更高工资。只要我们接受任何收入份额都具有压缩性,那么工人也会通过工会行动要求以经理人或利润为代价获得更高的工资,而不会导致失业。“边际生产力理论”提出的假设,即工资能够克服边际生产力而不导致失业、倒闭,这个假设导致整个理论失败。

三、收入分配与储蓄率

让我回到理论范式中皮凯蒂那站不住脚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经济中的储蓄率不受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旦我们放弃这个假设,他的论点在逻辑上就站不住脚了。很明显,富人存款比穷人多,实际上正如皮凯蒂的数据所显示的,穷人很少有存款,所以他们的财富份额是微不足道的。

在经济学中长期存在一种假设:大卫·李嘉

当代资本主义

图假定,所有工资都用于消费,除去资本家的基本消费以外的所有利润都储蓄起来。概括来说,我们假定工人和资本家分别把总收入按一定比例进行储蓄,前者的比例比后者的要低。工人储蓄意味着他们也能得到一些财富收入,他们的存储率要低于资本家,因而他们的总收入既来自工作也来自财富(资本家的比率只运用于财富收入,因为他们没有劳动收入)。在经济学理论中这已经是普遍性的并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结论。

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是,如果我们假定存在这种储蓄行为,那么皮凯蒂的理论在逻辑上就变得前后矛盾:当资本与劳动间的替代弹性超过一致性时,皮凯蒂假定的稳定“恒定状态”会不存在,在这一状态中增长率等于劳动力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两者都是外生的)之和。

总之,目前总体储蓄率被视为依赖于收入分配的,一旦认为这是一个明显合理的假设,那么皮凯蒂的结论则站不住脚:不可能既有一个稳定外生既定的增长率,在资本与劳动之间又存在一种超越联合的弹性替代。

我们假定存在一种恒稳的增长路径,也就是说,存在经济融合稳定的、外生的、既定的经济增长率。在这个恒定路径中,只有两种财富分配方式在逻辑上是可行的:一种是工人拥有所有财富而资本家一无所有,另一种是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有一种稳定的财富分配。第一种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以忽略,第二种是由印度经济学家路易吉·帕西内蒂(Luigi Pasinetti)提出的,资本利率r必须等于g/s c,其中s c是指资本家的存储率。

皮凯蒂将r与g看做相互独立的,但是他所强调的恒定增长路径是不可能的。对于既定的s c 来说,如果g下降,正如他对21世纪的预测,那么r也必须下降。他关于21世纪中财富不平等日益扩大的整个论点是基于这种假定,即当g下降,r不变,r-g会增长,皮凯蒂认为这是不平等扩大的原因。但是如果r下降,g也会下降,因此他的基本理论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此外,当s c<1时,依照这种“恒定”增长的路径,r比g大,随着时间发展,财富不平等不会扩大。工人与资本家分别拥有的财富份额保持不变。

我用一个数值算例(a numerical example)来阐释这种稳定状态。工资份额是60%,利润是40%,产出增长率为2%,包括劳动力增长1%,劳动生产率增长1%。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股本的分配比率是50?50,工人总收入的储蓄率是5%,包括工资与收益,而资本家是20%,资本产值比是4。

如果任何时期资本存量(capital stock)是400,那么产出是100,收益是40,工资是60。工人拥有一半资本存量,他们的总收入是80(60+40/ 2),资本家的总收入是20(40/2)。工人存储额是80?5%,也就是4,而资本家的存储额是20?20%,也就是4。他们的储蓄额等同,他们的资本存量比是50?50,资本存量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并继续保持比率是50?50。那么经济增长率是2%(8%/4)。

现在即使工人与资本家间的资本存量比是50?50,可能有90名工人,10名真正资本家,工人与资本家的人均资本存量比是1?9,一个工人家庭的财富仅是资本家家庭的1/9。

皮凯蒂重点强调了遗产与储蓄的相对比重,但储蓄现状不能否定遗产的重要性。我们假设所有财富都留给孩子,无论是工人还是资本家,他们每年收入的存储比率相同,假定人口以相同速度增长,财富不平等在未来依旧如此。储蓄加上遗产,又传给他们的孩子。以不同的结算总额处置似乎是不合理的。我们无需讨论正式的遗产。我们可以想象,每个家庭一直存在,无论你是工人还是资本家,它的规模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总收入,无论来源,以规定的份额在消费与存储间分配。

换句话说,如果存储多于遗产,那么财富不平等会降低,这种观点经不住仔细推敲。在上述例子中,假设存储率有25%的上涨,即资本家将收入的25%存储,而不是早期的20%,工人存储收入的6.25%而非5%。我们假定收益与工资份额不变,或是因为我们有固定的产出系数,这些份额由工人与资本家讨价还价能力决定,因而不存在变化;或是因为“生产函数”自身如此,即使“边际生产力”决定生产要素收入,工资与收益的相对份额不会改变(这种生产函数叫做“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柯布与道格拉斯最初做出公式,在新古典理论模型中大量使用)。

在新的拥有相同增长率的“稳定状态”下,资本—产出比会增长25%,收益率将会下降25%,但工人家庭与资本家家庭的财富不平等仍保持在

当代资本主义

1?9,换句话说,财富不平等即使在存储率下降的情况下也保持完全不变。

四、资本流动性

接下来我讨论第二个基本问题,有关皮凯蒂的逻辑甚至理论范式本身。该理论范式假定,每个国家的资本都投到本国国内,美国资本在国内投资,法国资本投在法国国内,同样英国资本也仅在国内投资。因而结论是每个国家的增长率仅由“效率单位”中该国人口的增长率决定(一些国家的收入增长率由“效率单位”中的组织人口的增长率决定),也就是说,劳动力短缺不能通过劳动力移民或资本外流解决,这种结论明显不符合实际。将此结论用于明显存在人口迁移的现实世界中,这在逻辑上是有缺陷的。

皮凯蒂可能会反驳,历史上像在一战与二战期间的这种迁移,现在已经很少了:第三世界的劳动力已经不能自由迁移到第一世界,第一世界的资本也不能自由流通到第三世界。但是必须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不能发生?理论分析必须从这个问题开始。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流动远比它在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具全球化。实际上,在以世界经济的分割为特征的殖民时期,尽管法律规定除了个别限制领域如林场、矿山外,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但实际上北方资本不能自由流动到南方,南方的劳动力不能自由迁移到北方。当劳动力仍然不被允许自由地由北方迁移到南方时,资本则比原先更具有流动性,包括像制造业这样的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1世纪的人口增长率将会下降,这一现实对这些国家的资本来说不再具有任何重要性。

尽管这些国家的国内人口(效率单位)增速减缓,但他们的资本不受制于任何劳动力的匮乏,仅仅通过转移到具有庞大劳动力后备军的第三世界,就能继续积累(这些劳动力后备军是因发达国家制成品侵入他们的市场而产生的,这通过一种常称之为“限制工业化”的过程取代了前资本主义生产者)。

我并不是说这一定会发生,但这种可能性需要考虑在皮凯蒂的论点的背景中。问题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扩散会吸纳第三世界大量的劳动力后备军吗?因为皮凯蒂认为世界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以他并未考虑这个问题。一旦远离这种神话(充分就业———译者注),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即使像印度这样的国家,近几年的高增长一直伴随着非递减的劳动力后备军。(我记忆中历史上唯一的例子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确吸纳了劳动力后备军,甚至到某一程度劳动力短缺成为一种严重问题。大都市中的资本主义大体上已经用完它的劳动力储备,但并没有完全消除这一储备,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大量移民迁移到温带的白人聚居地的结果,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美国)。

目前,任何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流入第三世界的资本流通将保持这些国家的资本收益率高于国内增长率,但是原因并非如皮凯蒂所说。这些原因必须与资本的全球化相联系,而非如“生产函数”所揭示的任何劳动力与资本间的替代弹性。

五、全球化与财富不均

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往发展中国家的可能性,打破了存在于殖民时代世界经济间的隔离,揭示出目前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受到第三世界劳动力后备军的影响。即使他们实际上没有降低工资以同第三世界竞争,他们的工资也不会增加。只要第三世界劳动后备军没有枯竭,即使随着劳动生产率增长———这意味着当盈余份额增加时,世界出口中的工资份额下降,全世界的实际工资水平也不会增长。

既然盈余收入的储蓄率高于工资收入的储蓄率,这种再分配产生了一种“消费不足”的倾向,因此对世界经济产生一种停滞影响。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假定实际上并不存在停滞,因为随着技术进步,出现一种“资本深化”的倾向,即随着时间流逝,资本—产出比率变大,正如列宁与杜冈—巴拉诺夫斯基(Tugan-Baranovsky)所预测的一样,这抵消了停滞倾向。

换句话说,我们假定作用于不同方向的这两种力量恰好彼此平衡。这当然不需要发生在现实中,但它的不存在仅仅使新兴的场面更复杂,并没有损害下边的论点。我们避开这种复杂性,假定由积累的速度决定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在某个层面g保持不变,与“效率单位”中世界劳动力大军的增长率无关。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是怎

当代资本主义

样的。

在这种增长率下,相对而言世界劳动力后备军不一定会减少。如果劳动生产率p的增长率恰好如此,即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率比劳动力供应的增长率要低,那么世界劳动力后备军不会枯竭,相反他们会以适当的规模增长。拥有高速却“无业”的增长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的经验证明,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可能。世界人口的缓慢下降可能不会引起世界劳动力后备军的枯竭。

世界劳动力后备军的长存当然不仅仅意味着收入不平等会加剧(在以工资为代价的条件下,盈余份额会随着时间而增加),而且财富不平等也会加剧,这反过来会加剧收入不平等。

这种情况下财富不平等的原因是相当简单的。因为工人收入增长幅度小于资本家(即使工人也拥有一些财富),因此工人的储蓄率也增长得比资本家慢。因为储蓄构成了财富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资本家财富增长速度快于工人。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幅不同于帕西内蒂所描述的“画面”。在帕西内蒂看来,工人与资本家财富份额历经时间而恒定不变,而我们却看到了与之不同的财富不平等持续扩大的画面。财富不平等的加剧不仅仅出现在国际层面,也出现在每个国家之中,因为资本盈余份额增加的状况会随处可见。

当我们将这种来源的财富不平等(即存储率的差异所导致———译者注)考虑在内,把通过马克思称之为“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对农民与传统小生产者的剥夺而产生的不平等(这发生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中),以及“资本集中”导致的不平等考虑在内,那么在未来几年中出现财富不平等的扩大的状况的确可能会增加。

由于大额资本在引进新技术方面能力较强,从而导致大额资本会排挤小额资本,基于此,马克思已经分析了资本的集中状况(除去通过银行与股票交易的资本联合)。无论这种特殊途径的经验意义如何,其他两种途径都具有重要性:一种是大额资本寻找未来高收益投资项目的能力,并且由于大额资本比小额资本更能“走向国际”,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大额资本的确可以投资高收益项目;另一个是大额资本收益率的变化小于小额资本,这意味着大额资本受特定领域的危机的影响较小,具有更长的“持久力”。

从上述讨论中,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正如皮凯蒂的假设,世界财富与收入不平等会在未来几年内大幅加剧;第二,这一结论的原因,并非如皮凯蒂所言,即世界人口的下降会导致世界劳动力市场紧缩(因此导致全球产出增长减缓),而是相反的原因,即世界劳动力市场将不会出现紧缩,世界劳动力后备军不会减少,即使随着世界劳动生产率提高,世界实际工资也不会有增长的趋势。总之,世界财富与收入的不平等与我们正见证的全球化过程密切相关。

六、结论性意见

皮凯蒂对财富征税的建议,作为一种过渡的需求是无可非议的。我称之为“过渡的需求”是因为,没有大规模迁移,这种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需求不仅仅是世界公共观点,也是阶级力量反对日益扩大的财富不平等的需要,作为一种增强自我意识的要求是有益的。但当迁移发生的范围足够大以致对财富税收领域有影响时,这种迁移将人民的要求转移到财富税之外的领域,转移到资本主义体系的完全废除。

正如一种激进的财富税政策,所有这些要求的悲剧在于只有当它们能被轻易实现(即没有大规模迁移的需要)时才有意义(即成为一种非过渡、正常的需求),然而这些要求实际上并不能轻易实现,大规模迁移能发生是因为这些要求能完成,正是这种迁移导致要求超出财富征税领域。

卡莱茨基早在1937年就已经提出,用来减少社会不平等的资本税收同时也是资助政府支出以提高经济中就业的最好手段,他在其论文的最后写到,“很难相信资本税会因此而应用到大范围,因为它似乎损害着私有财产的原则”。卡莱茨基继续引用琼·罗宾逊富有洞见的一段评论,“任何有能力和意愿修补资本主义体系主要缺陷的政府将有意愿和能力将其(资本主义体系)完全废止,而有能力维持资本主义体系的政府缺乏修补其缺陷的意愿”,当我们阅读皮凯蒂的著作时不应忘记罗宾逊这个基本洞见。

注释:

①皮耶罗·斯拉法,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专长于政治经济学,是新李嘉图学派(Neo-Ricardianism)的建立者,对剑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力。

[译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文慧]

当代资本主义

21世纪资本论

第一章收入和资本 ?概念的界定:资本不包换人力资本,约等于财富。 发达国家资本收入比约为5-6:人均国民收入3万欧元,人均国民财富18万欧元。当然,人均收入和资本掩盖了内部的收入和财富差距。资本存量大致可以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家庭资本以及企业和政府使用的专业资本。 ?资本主义第一定律: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资本/收入比*资本收益率待研究的问题:资本收益率的变迁是怎样的?为什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利润率不断下降这一预言在当代被认为是错误的? ?收入:无论用购买力平价还是汇率作为测量方法,全球似乎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收入逐渐趋同的阶段。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基于全球资本自由流动和资本边际产出均等化的机制会导致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趋同,最终通过市场力量和竞争缩小不平等。但皮凯蒂认为上述理论存在两大缺陷:一是从严格的逻辑来看,均等化机制并不一定保证全球人均收入的趋同。 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最多带来全球人均产出的趋同,并不意味着全球人均收入的均等。第二,上述假定了各国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技术水平完全一致,这很难成立。 现实案例:迅速发展起来的东亚国家没有一个受益于大规模的外商投资,这些追赶型国家享受的是对外开放的好处,从自由贸易中得到了知识的扩散、生产率的提高,进而通过自身国内储蓄提供充足的资本;非洲等国家工业资本被外国把持,最后会催发政动荡,要求没收外国资本和保护财产权的政治斗争导致持续的政治经济动荡。 第二章增长、幻觉与现实 ?增长率:分解为人口增长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只有后者才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增长率:1700年以前人口增速估计不到0.1%,增长极为缓慢;1700-2012年人口大爆炸,增速也只有0.8%;20世纪亚非1.5-2%,人口一个世纪翻了5倍,全球1.4%; 所以虽然1%在短期微不足道,但会在机场的时间之后造成彻底的改变。30年变成1.35倍,100年变成3倍。300年变成20倍。以现有人口70亿来看,过去300年人口按1-2%的增速是可能无限持续下去。根据官方预测,全球人口转型进程将加速,全球人口将重回公园1700年前的极低增长状态。但皮凯蒂认为以上预测的不确定性很大,人口增长收到医疗技术、生育率等社会文化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 ?人均产出增长率:1700-2012年的人均产出年增长率只有0.8%;从过去来看,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把长期经济增长浓缩为一个数字也是不切实际的。战后辉煌“30年”只是特殊时期。人均产值增速预计1%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意味着生产方式和就业状况的巨大变化。1700年以前年增长率只有0.1-0.2%的社会一直在重复自我,财富分配能够通过世袭、特权维持。但是年均增速达到1%的社会,人均产值将在30年间增长35%,产生大量新的职位和产品,对社会不平等的结构和财富分配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经济增长可能带来新兴的不平等,比如财富迅速向新的经济行业集中,但同时也使得从过去继承的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减小。(此处讨论的增长率是实际增长率,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综合预测全球增长率:呈现U型形状。1950年以前不超过2%,1950-1990跃升至4%,1990-2012降至3.5%。假设发达国家保持1%的增速,追赶型国家以4-5%的速度在2050年左右完成追赶,则全球总产值增长率将维持3.5%到2030年,2030-2050年将降至3%,2050年以后降至1.5%左右。 ?通货膨胀因素:在工业革命甚至一战以前,基本没有什么通货膨胀。两次世界大战释放

(完整版)北京大学党课网上考试参考答案(2018)(第二课)

1.(单选题)第一次反法同盟失败之后,______的军队开进特里尔,特里尔变成了法兰西 共和国的一个省,马克思一家由神圣罗马帝国的“臣民”变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民”。?法国 2.(单选题)讲座中提到,法国革命之前,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诸侯林立纷争不断,通 过______的签订,承认神圣罗马帝国各个部分可以自治。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3.(单选题)柏拉图认为成为一个好的城邦存在的前提是什么? ?公共财产 ?共同经济空间 回答错误 4.(单选题)西罗马帝国分裂之后,西罗马帝国西部国君的马克西米安驻跸首府是 ______。 ?特里尔 5.(单选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的政治共同体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帝国 6.(单选题)讲座中指出,共产主义是______。 ?植根于历史、面对现实的一种社会方案 7.(单选题)讲座中指出,初心是什么? ?先天的道德能力 8.(单选题)作为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主报告准备的,收到《毛泽东选集》中的第一篇 文章是什么?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9.(单选题)讲座中提到,特里尔中学最主要的特点,并且到今天还延续下来是指什么教 育呢? ?古典教育 10.(单选题)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学习的时候,第一外语选择的是______。 ?法语 11.(单选题)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题目是什么?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12.(单选题)讲座中指出,真正推动中国革命的是什么人呢?

?中国的人民 13.(单选题)讲座中指出,作为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思考是从哪里开始的? ?学术思考 14.(单选题)讲座中指出,马克思青少年时代非常重要的发现是______。 ?欧洲的宗教是一个经济体系,或者说是一个金融体系,战争体系 15.(单选题)马克思在他最早期的著作当中指出,犹太教是______。 ?私有产权的学说 16.(多选题)讲座中指出,马克思说到如何评价一个人时,说我们思考人类就是思考人 类的______。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17.(多选题)讲座中国指出,1914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准备成为执业律师。但在当 时,成为律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必须是国民 ?必须懂法律 ?必须有资产担保 18.(判断题)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评价神圣罗马帝国时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也不 帝国。” ?正确 19.(判断题)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出身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 ?正确 20.(判断题)讲座中指出,马克思追求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最下层的人可以平等做 人,当家作主的共和体。 ?正确 1.(单选题)马克思在《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到青年人应该怎么选择职业 呢? ?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2.(单选题)法国的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比较了从工业革 命到今天的生产、消费和物价的变化,他测算了马克思时期,一个伦敦的白领工作一年的收入是多少英镑? ?45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资本在美国 2014-10-31 华尔街俱乐部 2013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出版发行,该书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书中,作者用翔实数据和生动事例揭露了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扩大的总趋势,是第一本关于收入和财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学著作。该书中文版由巴曙松研究员、陈剑博士等翻译,于2014年9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下文系该书部分内容摘编,敬请品鉴。 在详细考察20世纪下半叶资本收入比的回升并分析其在21世纪的前景之前,让我们看看资本在美国的历史形态和相对水平。有几个事实很清楚。首先,作为新大陆,资本在美国的重要性不及旧大陆(也就是欧洲国家)。具体来讲,根据我所收集和对比的当时的若干估测数据,美国在取得独立前后(大约1770-1810年)的国民资本仅为国民收入的3倍。农地的价值约为国民收入的1-1.5倍(参见图1)。尽管有不确定因素,但北美殖民地的资本收入比显著低于英法两国是毫无疑问的,当时这两个国家的国民资本约为国民收入的7倍,其中农地约为4倍(参见图2和3)。 Stems, root cause mechanical damage, looping root amputation at the wound to prevent infection. (3) category tree seedlings: a spindle should have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ain branches, branches, trunk diameter above 3.0CM; make trees of broadleaved trees branch height should be relatively consistent, with 3-5 main branch, trunk diameter of not less than 4cm, branch point is not less than 2.5M; coniferous trees

21世纪资本论究竟说了些什么

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究竟说了些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春学张琦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于2013年9月以法文出版,2014年3月英文版问世,中文版也在加紧翻译出版过程中。 《21世纪资本论》的主题是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历史演进。用数据说话,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最大特色。通过发掘和整理政府统计数据、纳税单据、银行账目、乃至报刊杂志等史料,皮凯蒂及其团队将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上溯到18世纪末,建立起跨越三个世纪、涉及二十余国的庞大历史数据库。此书就是以这一数据库为基础的。 该书英文版发行之后,迅速掀起了一波销售狂潮,并引发众多学者和媒体的广泛讨论。粗略统计,截至2014年7月,该书英文版在全世界已售出45万册,法文版售出15万册,另有数量无法统计的电子版广为流传。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短短几个月内能有这么大的销量和影响力是十分少见的。 此书究竟发表了什么样的观点,或者说有什么重大的发现,竟然引来如此大的读者群和讨论的热情呢? 一、四大基本观点和一个大胆预测 借助于财富、收入、工资、资本等有关分配变量的长历史时段的丰富数据和资料,皮凯蒂得出了引人注目的一组结论或观点。 观点之一:如果放任其自流,纯粹资本主义(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天生具有一种使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加剧且得到无限持续的长期内在趋势。在这种长期趋势中,核心机制是资本报酬率大于经济增长率(r > g)的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自然的、自发的”动态机制交织着“均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皮凯蒂:资本哪里跑 ——读《21世纪资本论》有感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知乎网上,《21世纪资本论》,这个宏大壮阔、傲气十足的名字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但鉴于自身经济知识水平有限,我一直没敢挑战这部在学术界极具争议又看起来块头很大的书。直至经济文化导论课上再次遇到它,在众多最新最热的经济学作品中它的名字依旧是那般夺目,我知道这次再没有理由逃避了。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艰涩难懂,皮凯蒂在整本书的设计结构上绝对照顾了经济学零基础的读者,但也足够迷惑这些读者了。就像我,不无惭愧地说,我是在看到萨默斯、阿西莫格鲁等人对本书的评价之后才发现r>g,α=β ×r,β=s/g这些结论和公式并不是已经被大家广泛认可的,而是皮凯蒂个人基于历史和数据研究得来的!虽然第二个是会计恒等式,但之前并未有学者利用它大做文章,更遑论成为什么资本主义第一定律了!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皮凯蒂的开创性和他试图道破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雄心壮志,就冲他这份挑战大问题的勇气,实在值得钦佩。更何况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全球,不但在经济学界引起极大关注,更是成为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可以说本书的价值已经不止于经济学研究了,其政治和社会价值同等重要,毕竟比起马克思,皮凯蒂更想做的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就像萨默斯说的那样“即便他的理论解释全错了,他转变政治话语的数据工作也值得诺贝尔奖了”。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皮凯蒂的观点绝对是耀眼并具有建设性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本书提出的核心观点是:21世纪人类将再次面临收入不平等的重大威胁和挑战,而资本收入不平等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根源。皮凯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历史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全球人口的变化,还是人均产出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率的变化都呈现出U形曲线的趋势,这引发他得出21世纪r> g,即资本收益率将会超过经济增长率的结论,而人口的减少带来的经济放缓和老龄化使得储蓄率也越来越高(β=s/g)。由此资本/收入比将会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资本的收益率又较高,则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占有社会大量资本的富人会越福,而只凭劳动收入的穷人会越穷。借此他大胆预测:21世纪会和19世纪一样,出现巨大的贫富差距、尖锐的社会矛盾、红旗到处飘扬,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可以说皮凯蒂的预言较为悲观,而悲观的预言往往带来激烈的建议,为了遏制这一局势的发生,他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本征收累进税,呼吁政府加强建设“社会国家”,强化累进所得税。他乐观地表示这样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第一,征税意味着金融统计要公开透明,这有利于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危机;第二,资本税可缓解资本的无限扩张,但同时又保护私人产权和经济自由;第三,有助于巩固社会国家,维护民主政治和经济全球化。尽管这些想法不免陷于“乌托邦”的质疑和嘲讽,但如果社会真如他所预言的那样糟糕,这就绝不是空谈和玩笑。 皮凯蒂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日益肥硕的资本,其“富者越富的动态学”理论是否道破了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秘密?经济学家索洛对此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其填补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空白。就如皮凯蒂所言,尽管收入不平等问题始终如阴魂般缠绕着社会,但经济学家大都不愿碰触,宁愿乐观地相信“库兹涅茨曲线”,相信市场对如此分配的合理性。所以说,传统理论倾向于用最低工资被

6张图看懂《21世纪资本论》

6张图看懂《21世纪资本论》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作者提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当前在美国,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财富。现有制度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他认为,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也就是说未来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拼爹时代”。该书用大量历史数据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极大的疑问。一本近700页的严肃学术著作,上市以来,短短一个月就卖出8万本,连续数周雄踞亚马逊排行榜第一名,被媒体称为是向马克思《资本论》致敬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中文版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担纲翻译。 《21世纪资本论》对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的加剧,自由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皮凯蒂建议通过民主制度制约资本主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财富不平等现象。

皮凯蒂将世界经济分成两个基本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两者都被用于生产并分享产出的收益。资本与劳动力的区别在于,资本可买入、卖出、拥有,而且从理论上讲可无限累积,劳动力是个人能力的使用,可获得酬劳,但不能被别人所拥有。皮凯蒂认为,由于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固有现象。他由此预测,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将会继续扩大,建议征收全球性财富税。 把皮凯蒂书中的要点用图片表示出来,可能有助于读者理解―― 第一张图很简单,仅反映美国的情况。它反映了从1910年到2010年,美国最富有的10%的家庭占有的财富份额。总体上看这是一条U形曲线。不平等在喧闹的20世纪20年代急剧上升,自1929年10月的大崩盘后的15年又快速下降。4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的走势比较稳定,随后大幅上升,并于2007年达到了1928年的水平。Saez制作的2012年的新图表因为制成时间较晚,并未收录在皮凯蒂的著作中。该图表明不平等曲线再创新高,超过了50%。 图2反映的是同期收入最高的1%的人占有的收入份额。这条青色曲线同样呈U形走势。(未收录的2012年数据同样表明曲线进一步上升了。)最富的1%占有的份额是1928年以来最高的。有趣的是,工资收入曲线较前两者平缓。最下面的工资收入曲线和最上面的总收入曲线的区别在于,后

21世纪资本论节选一

《21世纪资本论》节选一:收入不平等已成21世纪中心 议题 据《参考消息》2014年6鱼 25日第10版“参考论坛”报道 核心提示: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所著《21世纪资本论》一书,用翔实数据和生动事例揭露了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扩大的总趋势,在西方许多国家成为畅销书。该书中文版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参考消息》特约请译者巴曙松摘编该书主要内容,从6月25日起分八期(每周三刊出)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财富分配已成为时下最广泛讨论和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其漫长的演进过程呢?私有资本的不断积累真如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预言的那样,将导致财富被少数人掌握吗?或者如西蒙·库兹涅茨在20世纪所设想的那样,增长、竞争与技术进步之间的不断博弈将会逐渐降低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程度,促进其更加和谐地发展?我们对财富和收入从18世纪演变至今真正了解多少?当下,我们从中又可以汲取怎样的经验呢? 从马尔萨斯到李嘉图 经典政治经济学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法两国,关于社会分配问题的讨论贯穿始终。人口的持续增长——这是以前不曾出现的情况——再加上农村人口的外迁以及工业革命的来临,使每个人都深深意识到激烈的变革正在进行。这些剧变又是如何影响财富分配、社会结构以及欧洲社会政治稳定的呢? 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明确指出:人口过剩是影响财富分配的首要因素。他建议要立即停止所有给穷人的福利资助,严格控制贫困人口的增长速度,否则这个世界将会因人口过剩而变得混乱而痛苦。 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主要关注的是土地价格和土地租金的长期演进。和马尔萨斯一样,他的著作几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统计。尽管如此,他对其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知识是非常精通的。他受到马尔萨斯模型的影响,但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对以下逻辑悖论十分感兴趣。一旦人口和产出开始稳步增长,相对于其他商品,土地会越来越稀缺。根据供需原理,这意味着土地的价格会不断上升,支付给地主的租金也会上涨。如此一来,地主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会越来越大,而提供给其他人的份额就会减少,从而破坏社会平衡。李嘉图认为,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政治上来说,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是稳步增加对土地租金的税收。

理解《21世纪资本论》离不开中国

理解《21世纪资本论》离不开中国 法国经济学家皮克提新作《21世纪资本论》井喷式地蹿红。作者基于自己的两大发现,即,一、发达国家的资本与国民收入之比过去30多年来在大幅上升;二、财富的集中度也在大幅上升,得出了一个推论:现代市场经济出现了系统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直接对高财富群体和资本高额征税这一极端措施。该书在经济学界引起了诸多异议。 笔者认为,该研究提出的课题意义重大,但其除了经济学理论分析的不足外,还存在两大局限性。 其一是眼光仅限于20多个发达国家,未能把全球作为一体来研究。而必须考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才能厘清该书发现的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整个结论将会逆转。 其二,皮克提没有厘清消费性财富和生产性资本的区别,而简单地将两者相加,这带来了相当的误导,其政策建议更显简单粗暴。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减少高财富群体,尤其是生产性资本所有者,对于社会决策过程的过多干预,这才应该是讨论的重点,也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尽管如此,该书所激起的涟漪已经超越学术争论的范畴,而可能引发一场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理念的革命。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意识形态遗产有可能因此而发生动摇乃至逆转。 1700年-2012年间,全球不平等逐步增大,随后趋于减小(摘自皮克提《21世纪资本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世界步入了一个痛苦的恢复时期。尽管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已经出现增长,但是在几乎所有的发达国

家,大家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变得不如危机前那么美好,经济的恢复似乎是富人的恢复,是华尔街盛宴的重开,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将向何处去?应该推行怎样的改革?今天的发达国家虽然有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样的困惑,但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符号清晰、方向明确的意识形态,既没有出现撒切尔夫人、里根总统推崇的供给学派,也没有出现罗斯福总统所大力推行的凯恩斯经济学。 在这个大背景下,法国经济学家皮克提(Thomas Piketty)的新作《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经出版,即毫无悬念地登上了西方畅销书排行的榜首,同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中国读者应该如何理解这本书?他的观点是否靠得住?他的预测会不会发生?他给当代市场经济开出的药方准不准,有没有可能实行?这对于已经融入全球市场的中国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有必要做一番非常仔细的分析。 全面了解皮克提:阅读原著,并搜寻其学术观点 首先,为了彻底搞懂作者在这本书中所要阐明的观点,我有意识地没有一字一句地去考证他的原著,因为必须要知道,其原著中的很多细节是给非专业人士看的,甚至于为了说服非专业人士而有意识地作了一些夸张。 我所做的工作首先是从亚马逊网站下载该书的电子版,研读了该书的简介、引言和结论,浏览了其主要内容,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该作者作为职业经济学家,在各类学术研讨会上专门介绍该书内容的学术报告,以及对同行们针对性评论的回应。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职业经济学家,其思想最重要、最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与同行的交流,因此我认为,该作者在各个大学所做的全面的演讲比原书更能反映他真实的想法,也毫无疑问更精确。当然,我这种做法可能会牺牲作者说法和想法上的一些细节,但是就认真讨论问题的本质而言,我认为这应当是最科学、最准确的。 皮克提的两大发现 皮克提在书中用大量本人及其他经济学家的统计数据阐述了他的两个发现。 第一,过去300年以来,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在这里,我有意识地避免使用资本主义经济这个词,因为资本主义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公众心目中,它往往用来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安排,而今天发达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已经和100多年前完全不同了)运行中,资本与国民收入之比(在其书中反复使用国民收

二十一世纪资本-不是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不是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論》 一、前言 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於2013年9月在法國出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半年內賣了五萬本;2014年3月英譯本在美國出版後,更是不到兩個月就賣掉八萬本(還不含一萬兩千本的電子書銷量)。這種銷量對嚴肅的學術著作而言,可說是天文數字。皮凱提本人也因此成為舉世矚目的「公共知識份子」,全球演講邀約不斷。 由於這本書的書名是《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似乎有向馬克思的《資本論》致敬的意味,再加上皮凱提的父母曾是法國老牌托派團體「工人鬥爭」(Lutte ouvrière)的成員,更容易讓人產生皮凱提是左翼經濟學者的印象。皮凱提是法國社會黨成員,2006年和2012年都曾協助社會黨總統候選人競選。他在政治光譜上的位置是不是「左翼」或許見仁見智,但本文將指出,他的研究取徑與理論架構和馬克思幾乎沒有共通之處,《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資本論》的延續或更新。 二、《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主要論點 皮凱提的主要論點可歸結如下。首先,他提出兩條「資本主義基本規律」及一條「資本主義核心矛盾」,認為財富和所得的(益趨)不平等是資本主義的內在本質,且正在惡化。不平等擴大的主因是以利潤、利息、地租等形式出現的資本所得(capital income)(非勞動所得)所佔比例越來越高,而「遺產繼承」又使不平等的狀況惡化(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不是「白手起家」,而是「祖上積德」)。於是,當代資本主義越來越接近「靠爸」(patrimonial)資本主義。為了矯治資本主義的弊病,皮凱提主張透過大幅的稅制改革,重新建立「社會國」(social state),否則資本主義的發展將威脅民主社會本身。以下再針對兩條「資本主義基本規律」及一條「資本主義核心矛盾」略做說明。 「資本主義第一條基本規律」是α(資本所得∕國民所得比)= r(資本報酬率)× β(資本∕所得比)。與其說這是「基本規律」,不如說這是一條計算公式,用來衡量α值的高低。α越高,代表社會中靠「資本」累積而來的財富比例越高。除了1910-1950年這段時間外,β呈現大幅提高的趨勢(見第五章的討論),而r又幾乎不變,因此α也趨向提高。請注意,皮凱提(2014: 52)認

[精品]《21世纪资本论》

[精品]《21世纪资本论》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 本书回顾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收入及财富分配的历史,利用20多个国家众多研究人员精心收集的最新数据,尝试梳理出一部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矛盾的历史,堪称一部鲜活生动的人类历史。本书主要贡献之一就是以事实批判了经济增长会自动解决分配问题的流行观点。二战以后,流行观点认为不平等的程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头30年的确出现了不平等程度下降的趋势,仿佛 然而,皮凯蒂是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自动产生的结果。 认为,这一时期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上是个特例,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的危机与萧条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大规模再分配政策的结果。随着撒切尔和里根等保守势力的上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回到不平等程度持续恶化的长期趋势中。在作者看来,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过去30年不平等程度的严重恶化密切相关,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需要举债生活,债务膨胀与监管的缺乏使金融市场越来越不稳定。此外,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沉痛打击富人的财富,危机爆发短短几年之后,最富裕阶层所占收入的比重就得以恢复并继续上升。作者认为腐败是最不合情理的一种财富不平等,让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极少数人手中,中国把反腐作为当前要务是完全必要的。不过,若以为腐败是导致极为不公的财富不平等和财富过度集中的唯一根源,就想得过于简单了。其实私人资本的积累和分配过程本身就具有使财富集中且往往过度集中的强大推动力。本书指出,从长期来看,资本收益率(特别是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在XX年出版后,销量高居亚马逊排行榜首。皮凯蒂此番访华,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热议。 《21世纪资本论》引起的批评者和赞扬者都不少。《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Harold Meyerson说,皮凯蒂给社会提供了凯恩斯《货币通论》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认为《21世纪资本论》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称它是“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著作之一”。 批评皮凯蒂的声音大致有两类,一种是指出皮凯蒂书中的数据有问题。《金融时报》经济编辑克里斯贾尔斯(C. Giles)质疑皮凯蒂用的英国数据与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完全不同。另一类批评是把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看成一种意识形态的叙事。著名经济学家曼昆(N. Gregory Mankiw)认为皮凯蒂的观点是出于意识形态的激情而非经济学的逻辑;美国的《国家评论》和《华尔街日报》也有人撰文指责皮凯蒂是在宣扬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詹姆斯佩特库奇斯(James

Pethokoukis)在《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上警告说,必须对皮凯蒂的作品进行反驳,否则“它就会在知识界传播,重塑政治和经济观念,而未来所有的政策论战都会在这些观念的基础上展开。” 上面赞扬和批评的两种评论虽然各自有自己的依据,但总的说来,都有些主观发挥过度的片面性。《21世纪资本论》确实是一本讨论资本的重要著作,但它并不是一本经济学的理论著作。皮凯蒂自己坦言,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本思辨和理论的书籍,而他的《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历史书,二者有很大不同。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货币通论》相比,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显然缺乏理论创新,因为皮凯蒂只是用更详实的统计资料证明了在他之前已经存在的关于资本社会不平等的理论。所以,断言《21世纪资本论》是自凯恩斯的《货币通论》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有些言过其实。 但是,一些西方保守派把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看成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就有些错得离谱了。在这本六百多页的巨著中,皮凯蒂使用的是历史研究的方法,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统计资料来证明某一个观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推演。《21世纪资本论》一书的优点是历史资料详实,而缺乏的恰恰是周密的概念推演和理论分析,完全谈不上什么意识形态。对于这一点,皮凯蒂自己讲得很清楚,他只是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 本书回顾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收入及财富分配的历史,利用20多个国家众多研究人员精心收集的最新数据,尝试梳理出一部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矛盾的历史,堪称一部鲜活生动的人类历史。 本书主要贡献之一就是以事实批判了经济增长会自动解决分配问题的流行观点。二战以后,流行观点认为不平等的程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头30年的确出现了不平等程度下降的趋势,仿佛是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自动产生的结果。 然而,皮凯蒂认为,这一时期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上是个特例,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的危机与萧条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大规模再分配政策的结果。随着撒切尔和里根等保守势力的上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回到不平等程度持续恶化的长期趋势中。 在作者看来,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过去30年不平等程度的严重恶化密切相关,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需要举债生活,债务膨胀与监管的缺乏使金融市场越来越不稳定。此外,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像20世

纪30年代那样沉痛打击富人的财富,危机爆发短短几年之后,最富裕阶层所占收入的比重就得以恢复并继续上升。 作者认为腐败是最不合情理的一种财富不平等,让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极少数人手中,中国把反腐作为当前要务是完全必要的。不过,若以为腐败是导致极为不公的财富不平等和财富过度集中的唯一根源,就想得过于简单了。其实私人资本的积累和分配过程本身就具有使财富集中且往往过度集中的强大推动力。 本书指出,从长期来看,资本收益率(特别是顶级资本的收益率)明显超过经济增长率。两者之差导致初始资本之间的差距一直延续下去(资本持有者只需将资本收入的一小部分用于保持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将大部分用于再投资),并且可能造成资本的高度集中。 腐败和市场操纵让个别人牟利会加剧这种不平等,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要扭转这种趋势,必须建立一整套公共机制,使资本为整体利益服务,包括在各个行业中发展各种新型资产和新型的参与性治理,还包括对收入和资产实行累进税制。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 一、作者简介 1971年出生的皮凯蒂18岁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22岁就获得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的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就是以财富分配为题。此后皮凯蒂一直研究财富不平等现象,著有多部研究法国和世界关于财富分配的著作,2002年他获得法国青年经济学家奖。 2005年,时任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委托只有34岁的皮凯蒂创建巴黎经济学院,以求能与伦敦经济学院媲美,2006年皮凯蒂作为创始人出任首任巴黎经济学院院长,两年后卸任行政工作,专心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13年皮凯蒂荣获两年一届的伊尔约·约翰逊经济学奖。 二、资本 (一)资本的一般定义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广义上,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资本是一种支配权,对物的支配权。在资本主义逐渐是生产资料与生产者分离后,也就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无产者之后,这种对物的支配权就是资本获得了对劳动力的支配。要获得这种支配权,首先要求资本是一种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力量。 当资本展开运动,不断地创造出剩余价值,它也就在同时创造出各种社会危机。它在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引起了剥削、压迫、仇恨,制造了贫困、愚昧、暴力。它不断地挠乱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制造出危机,每一次危机都如一次巨大的瘟疫,使社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到恐怖与饥荒之中。而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这些危机就像传染病一样在世界范围里蔓延开来,危机也就具有了世界性的特点。 尽管资本主义不断地通过自我调整,从而存活并成熟起来,然而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当危机日益表现出世界性的特征,并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文化危机,战争危机,就必将导致政治危机。当危机无法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对抗性矛盾发展到最高顶点,革命也就无可避免。 (二)《资本论》中的资本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认为资本是指工业设备(比如机械、厂房等)而非固定资产主导,因此原则上累积资本数额没有限制。事实上,他的主要结论可以被称为―无限积累原则‖,即资本将不可逆转地不断积累并最终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是一个没有天然界限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终将灭亡预言的分析依据:资本收益率稳定降低(这样将遏制资本积累并导致资本家之间的激烈冲突)或是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无限制地增长(这迟早将变成工人运动的导火索)。不论发生何种情况,社会经济均衡或是政治稳定都将变成奢望。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受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历史如镜,兴替之后总会留下痕迹,顺着那些斑斑点点,我们去追寻那个时代的记忆,并憧憬着今天的真理。——题记 如果将历史比作一幅画,那经济可以看作是描绘这幅画卷最神奇的画笔,它沾着资本、土地和劳动等不同的颜料,渗透到画卷的每一个角落,让历史的每一处都精彩纷呈。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些执着的人们,他们以逻辑为舟,热情为桨,不断地探求这幅画卷的秘密,发出时代最智慧的声音,如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凯恩斯等等。他们仿佛都能从这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找到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他们像对待孩子一样给他们起着各种有意思的名字。“财富”、“看不见的手”、“资本”和“经济增长曲线”等等,而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是一个叫做托马斯?皮凯蒂的经济学家,他从这些孩子中领养了一个叫做“资本”的家伙,细心地观察着他几百年来的成长,耐心的感悟着它对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谨慎的思考着如何从他那里获得让世界更加幸福的力量。他为它在新时代写了一本传记,名为《21世纪资本论》,许多的经济学家对其大加赞扬,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连续发表评论,称其为“最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该书主要的理论贡献是使用丰富详实的数据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存在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事实,并提出收入差距会继续增大。显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挑战具有本质差异,然而,本书在给资本主义寻找药方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和思考,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当前也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其次,本书的理论分析对象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对于发达国家面临经济问题的思考有益于我们规避未来经济中可能会遇到困境。 19世纪以来,马尔萨斯、李嘉图和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财富分配问题,他们都对贫富分化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给与了充分关注,直到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库兹涅茨曲线”,该理论认为不平等的程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实证方面,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之后的30年里也的确出现了不公平程度下降的现象,似乎事实已经给该理论提供了支撑,这个观点似乎也让资本主义国家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过程中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学术界对于财富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似乎以“经济增长会自动解决分配问题”的观点为定论,对财富分配问题的研究逐渐沦为枝节。然而,托马斯?皮凯蒂认为之前的理论支撑只是一段时期的特例,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好转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加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出现了大规模的再分配调整。依靠数据工具,皮凯蒂分析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典型国家收入与分配的变动趋势,他指出收入不平等并非倒u 形曲线,而是u 形曲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21 世纪将回到19 世纪状态: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极为缓慢的,平均增速仅仅为2‰,与之相伴的是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皮凯蒂以资本(存量)/国民收入(流量)为指标,发现历史上存量资本普遍是当年国民收入的6-7倍,而社会上1%的人占据了存量资本的绝大部分。在人类历史上这种资本的高度集中只有一次例外,1930-1950年,这段时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资本重新分配;两次工业革命导致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皮凯蒂:资本哪里跑 ——读《世纪资本论》有感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知乎网上,《世纪资本论》,这个宏大壮阔、傲气十足地名字成功地引起了我地注意.但鉴于自身经济知识水平有限,我一直没敢挑战 这部在学术界极具争议又看起来块头很大地书.直至经济文化导论课上再次遇到它,在众多最新最热地经济学作品中它地名字依旧是那般夺目,我知道这次再没有理由逃避了.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我想象中地那般艰涩难懂,皮凯蒂在整本书地设计结构上绝对照顾了经济学零基础地读者,但也足够迷惑这些读者了.就像我,不无惭愧 地说,我是在看到萨默斯、阿西莫格鲁等人对本书地评价之后才发现>,αβ×,β这些结论和公式并不是已经被大家广泛认可地,而是皮凯蒂个人基于历史和数据研究得来地!虽然第二个是会计恒等式,但之前并未有学者利用它大做文章, 更遑论成为什么资本主义第一定律了!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皮凯蒂地开创性和他 试图道破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地雄心壮志,就冲他这份挑战大问题地勇气,实在值得钦佩.更何况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全球,不但在经济学界引起极大关注,更是成为街头巷议地热点话题.可以说本书地价值已经不止于经济学研究了,其政治和社会价值同等重要,毕竟比起马克思,皮凯蒂更想做地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就像萨默斯说地那样“即便他地理论解释全错了,他转变政治话 语地数据工作也值得诺贝尔奖了”.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皮凯蒂地观点绝 对是耀眼并具有建设性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本书提出地核心观点是:世纪人类将再次面临收入不平等地重大威胁和挑战,而资本收入不平等是收入不平等地主要根源.皮凯蒂通过对世纪以来地历史和数 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全球人口地变化,还是人均产出地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率地变化都呈现出形曲线地趋势,这引发他得出世纪>,即资本收益率将会超过经济增长率地结论,而人口地减少带来地经济放缓和老龄化使得储蓄率也越来越高(β).由此资本收入比将会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资本地收益率又较高,则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地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占有社会大量资 本地富人会越福,而只凭劳动收入地穷人会越穷.借此他大胆预测:世纪会和世 纪一样,出现巨大地贫富差距、尖锐地社会矛盾、红旗到处飘扬,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可以说皮凯蒂地预言较为悲观,而悲观地预言往往带来激烈地建议,为了遏制这一局势地发生,他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本征收累进税,呼吁政府加强建设“社会国家”,强化累进所得税.他乐观地表示这样可以起到“一石三鸟”地作用:第一,征税意味着金融统计要公开透明,这有利于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危机;第二,资本税可缓解资本地无限扩张,但同时又保护私人产权和经济自由;第三,有助于巩固社会国家,维护民主政治和经济全球化.尽管这些想法不免陷 于“乌托邦”地质疑和嘲讽,但如果社会真如他所预言地那样糟糕,这就绝不是空谈和玩笑. 皮凯蒂将批判地矛头直指日益肥硕地资本,其“富者越富地动态学”理论是否道破了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地秘密?经济学家索洛对此给出了高度地评价,认为其填补了经济学地一个重要空白.就如皮凯蒂所言,尽管收入不平等问题始 终如阴魂般缠绕着社会,但经济学家大都不愿碰触,宁愿乐观地相信“库兹涅茨曲线”,相信市场对如此分配地合理性.所以说,传统理论倾向于用最低工资被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docx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21世纪资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XX年The Belknap Press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分享给大家,希望小编的用心能给您带来帮助。 昨日,终于啃完了这部巨著,本书主要讲述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也是比尔.盖茨推荐的XX必读5本书之一!当然驱使我去读它倒不是因为盖茨的推荐,因为我要玩弄资本,所以不读不行啊! 作者——托马斯.皮凯蒂,法国人,经济学界70后新锐,22岁以一篇关于财富分配的毕业论文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想一想我们的经济学博士水平如何呢?甚至公认的经济学家水平又如何呢?) 作者曾旅美,曾在MIT做助教,并对美国经济学界不满后返回法国,不满主要有两点: 1. 他认为美国经济学界对数理模型过于沉迷,以至于跟现实世界脱节。 2. 经济学受到过度追捧,从而对其它学科存在轻视和鄙夷,这阻碍了与其他学科的互动,而这一局限更加剧了与现实的脱节。 全书共四大部分,16章。 >导言

作者先回顾了早期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主要有马尔萨斯、扬、法国大革命、李嘉图、马克思和库兹涅茨等。 接着,指出了本书两个重要结论: A. 每个人都应该警惕任何关于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决策机制。 B. 有一种强大的机制在交替性的推动收入与财富的趋同与分化,而这种力量不会自动减弱或消失。趋同的力量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的扩散,而分化的力量主要在于r>g, r表示资本收益率,g表示经济增长率。(这一重要结论也间接指出了作者对所谓自由市场经济的否定态度,相反政府必须通过立法实施各种干预以防止资本主义走向自我毁灭的极端,因为任何社会民众对贫富差距的容忍总是有限度的,超过了社会就必然走向崩溃。) —— r>g就是现代财富不平等的根源!(当然这是作为经济学者的观点,在我看来还包括武力,比如美国为何能够保持强势美元,没有强大的武力威慑做后盾,很难想象能够发起金融战争!所以,我认为现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两点——金融和军事,当然背后要有强大的教育体系和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环境,至于什么人口啊,低成本啊这些都只是暂时性的相对优势而已,只有金融和军事是绝对的可持久的优势!想一想美国开动印钞机就在实施全球抢劫的现实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