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初中创新教育教学计划

2015年初中创新教育教学计划

2015年初中创新教育教学计划
2015年初中创新教育教学计划

重庆市发明协会创新教育研究中心

2015年初中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计划

重庆市发明协会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初中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指导思想,宗旨是锻炼学生心智,发挥创新潜能,提高创新素养,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教学目的:了解发明创新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发明创新?了解创新的作用,学好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发明创新的几种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发明创新的基本知识;创新意思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明创新的几种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时安排:

第1课时:打破创新的神秘感——学习什么是发明创新。

第2课时:创新成就人生——怎样学好发明创新。

第3课时:创新大赛的种类及奖项设置。

第4课时:科技创新创意的捕捉训练。

第5课时:科技创意作品的申报写作。

第6课时:科技发明与实践活动。

第7课时:专利基础知识。

第8-10课时:创新品格的养成。

第11-14课时:创新思维训练。

第15—20课时:发明创新基本方法。

第21—22课时:创新作品典型案例分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罗小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罗小丽 【摘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数学品质是教育研究的课题之一。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能数学品质 一、数学素质及意义 数学素质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与能力的总称,它包 含三个方面的意义: 它不是生来具有的,是通过数学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数学素质是教 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数学素质是数学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数学 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只是在数学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使数学素质的 养成和提高有了保证;数学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实践再现的。因此,数学素质影响和左右 着人们对待外界的理性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将数学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的 理性态度,即数学品质。 二、数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更加重视学生“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学主要是打好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的语言 和工具,学会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培育一种数学审美情操。 1、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实践环节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平面的概念,它是平滑无限延伸的面,是由无数个点线组 成的图形,它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又是很抽象的一个数学概念,让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践提炼出“可视”的东西,以利于学生接受。比如 一张纸,平放在桌上,它就说明了平面的一个“面”字,进一步看较大的桌面,纸贴在桌面上,桌面大,把纸也包含在里面,解释平面的延展性,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不可比较大小的,从 而再讲平面的表示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说,数学归纳法是用两步法来完成判断与自然数有关的归纳猜想命题的正确与否,把 这两个步骤比喻为攀登无数级台阶的过程,完成第一步,表明我们登上第一级台阶,完成第 二步,表明我们有能力从任意一级台阶登上更高一级台阶,只有这两步都完成了,才能完成 登台阶的工作。对归纳过渡的证明技巧,依据题型,进行全面分析、小结,这样通过比喻、 演示实践、直观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血有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观察、归纳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数学的智能素质。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 化素质之目的。 在教学中应体现四个特点: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备课讲课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抓好两头,使尖子生学有专长,后进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全 体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发展。二要着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把重点转移到发展 和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上,以及对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记忆、表达、研究和组织能力

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也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而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科学,与实际联系紧密,在创新教育方面应该首当其冲。要实现物理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结合,教师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幻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欲,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要帮助学生克服创新的心理障碍,如胆怯感、神秘感、顺从感。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能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 三、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人们对问题的探究,往往从好奇开始的,正是由于好奇心,引导着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去探索、去创造。玛丽·居里假如没有对放射性现象的好奇心,不可能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进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澄迈三中何永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为宗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已不再仅仅关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对教学不断总结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多设计趣味性较强、与生活接近的内容。课改下的新教材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知识更趋于直观、有趣,使学生入门便能产生兴趣,这

样学生思维随兴趣应用而生,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在一些复习题中列出各种银行标志找出属于对称图形的有哪些,既可以掌握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在新课改下进一步研究新教材,认真探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科学地驾驶课堂,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也注意让学生多观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身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doc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 质- “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素质创新意识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直是前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从三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探讨了具体的作法。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 3.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 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素质的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 成分,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不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增养,也同样担负着提高学生整 体素质的任务。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基本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数学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 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准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数 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围和内容正在发展着深刻地变化,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数学教育的内容更适合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个应当引起人 们重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重要学科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的严谨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这门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方 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以往的数学教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还应该进一步研究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可扣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3、数学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现在社会信息的快速增长,科技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有扎 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还有敏锐的思考力、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适应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 些良好的必理品质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数学无疑是培养学生这些心理品质的 最好学科之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学会许 多重要的思考方法。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 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 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 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号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 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 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 的教学,注重要领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 创新也就是有创造性,如思维的独创性、个性的好奇性、动作的突变性、做法的新颖性等。“富于幻想,大胆探索”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一面。根据地理学的特点,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入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 激发兴趣,使学生自觉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地理,乐于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地理更有其特殊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情感激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好地理,教师须先爱之。课堂上,教师对地理热爱的恰到好处的流露,可化作对学生的巨大激励力量,能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 (2)让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这一学科优势,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美。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诗歌等来描述地理现象。要充分利用地图图片、幻灯、录像或电影,把广阔而遥远的地理空间和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出去参观

游览,让学生在切身感受和欣赏自然的同时,乐于学习地理。 (3)常思考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升落、月亮圆缺、昼夜更替等及采购物品的学问,乘坐火车的知识……地理教材几乎每一章都有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会让学生倍感亲切。 (4)让地理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性。教师应努力营造欢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教学和学达到和谐的统一,教师应讲求教学艺术,教法要灵活恰当,语言应风趣幽默,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有兴趣高潮出现。 2. 鼓励“参与”,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我操纵学习行为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包括从教学课题的选定,教学目标的设计,直到教学评价过程,凡是学生能够参与的都让其参与。比如:教师可对教材每一章,每一单元,乃至全书的教学课题进行筛选,看哪些课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哪些课题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哪些课题必须由教师详细地讲述或讲解。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全部交给学生,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只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或对地理学习活动进行适当地调控。即使是难度比较大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必须由教师讲述的内容,也应该使之问

如何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

如何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 新课程强调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简单地谈谈一点看法。 一、历史教育观念要创新 提到“创新”一词,有人就会反问: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古老的历史知识也能创新?又该如何创 新呢?近几年来,众多的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的时候把书本上的内容当“圣经”去死记硬背,一 般对教材没有产生一些疑问。到了大学,从图书馆和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后才醒悟过来,清楚 地明白历史原来是如此的繁杂。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和结论,而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也 会有新的变化,历史学科也照样如此,现在的很多观点和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的观点都不一 致了。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破除旧的学习观念,树立新观念,同时自身 教育观念也应创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精神的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让学生“通过历史这个浓缩着以往时代丰富智慧与思想的巨大宝藏,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遥远时代遥远地域里人类历史的无限恒久性与丰富性”。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教育时空要创新 教育时空创新主要是指教育由封闭教学转向开放,即时空由课内校内延伸到课外校外。传统 的历史教学时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课堂内学校内,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 课外学习,课内校内成了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渠道。其实,除了在课内校内可以接受历 史知识外,在其它地方也能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历史遗迹、遗址,历史博物馆、纪念馆、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特别是历史遗迹都 为学生课外提供了真实、形象、丰富的历史材料,使得学生在课外校外获得的历史知识更丰富,从而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将视野拓展到整个 社会,整个社会才是学习历史的好课堂。要鼓励并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到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去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千万不要只让学生接受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 有限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去获取知识、信息,也要让学生由被 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培养自我学习兴趣。 三、师生角色要创新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教学的主宰,学生成了被动 接受知识的容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 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 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主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打破灌输式、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和职责,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协助学生寻找、探索和利用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对自身 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更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而要尊重学生的主 体性,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历史教师应不断创新,在知识和意识上要引领时代潮流,与 时俱进。在培养学生时不要摆架子,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 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 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人格培养要创新 人格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尤其重要。教师劳动的服务对象 是常态下成长的人,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以活生生的学生为对象,并在他们之间彼此相关的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14-04-02T10:10:07.40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赵莉梅[导读] 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承载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用 笪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五中学赵莉梅 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承载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用,这就需要广大历史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以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实施创新教育。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现代素质既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时代赋予广大历史教师的重要使命。 初中历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强化创新意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乃学之始。”可见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勇于质疑,善于提问,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思考与探索中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课前要细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节内容时,教材上只是从正面介绍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事实上诸葛亮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我鼓励同学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资料来谈谈对诸葛亮的评价。在老师的有效启发引导下,同学们兴致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踊跃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不足:一是不能选拔任用才能超过自己之人,实际上是诸葛亮专政,不可能真正“任人唯贤”;二是不用改过自新之人:三是不注意锻炼人才,导致诸葛亮的个人专断,以致后来蜀汉政权内部对诸葛亮个人的绝对依赖,广大谋士及将士缺乏谋略的锻炼,难以成为蜀汉政权所用的后续人才。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与讨论,大胆向教材挑战,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一过程蕴涵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动脑筋,不断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唯书,不唯上,要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评价,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打破“常规”。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基础,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感受历史、发现历史,在发现中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联系进行过重大改革的日本、俄国等,可以重点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及影响,使学生对大化改新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这为以后“明治维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习“明治维新”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参照着“大化改新”进行学习,从而得出此次改革的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在分析比较中得出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内外交困的危机。讲完所有改革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共同原因,学生认真思考后可以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总结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直接导致危机的出现。实践证明: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远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三、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课堂结构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实行“灌输式”“满堂灌”,陈旧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对学生的教育变成了现代工业的生产流水线,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出规格相同的“标准件”,一味地求同,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何谈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前提。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的人本主义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才能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结构的优化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灵活、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教学“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朝的暴政”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秦始皇的事迹与教材上的内容来对秦始皇进行评价,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有的学生从正面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认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是个功勋卓越的好皇帝;有的学生说秦始皇奴役老百姓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劳民伤财,而且刑罚残酷,有腰斩、车裂、族诛、连坐等,焚书坑儒,是个暴君、坏皇帝;有的学生指出秦始皇虽然有许多暴政,但他修建了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有的说秦始皇功过参半……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1.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把对历史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活动,对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组织学生去历史博物馆、名胜古迹参观学习,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实地参观体验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可以引导学生翻阅历史书籍从中学习,如可让学生选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甚至可以指导学生从影视作品中去学习知识,如《三国演义》《汉武大帝》《太平天国》等,但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区分影视作品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 2.组织辩论会和编排历史剧。通过辩论,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历史剧表演纳入教育渠道,是现代历史教育的必然趋势。编排历史剧可以让历史教学内容活起来,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乐在其中,欲罢不能。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罗周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①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使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最大发展,以下两大教学措施不可缺少。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1.教师备课要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2.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吧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09-09-09T17:06:58.310Z 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7月第21期供稿作者:余斌华(宜春市第三中学,江西宜春 336000)[导读] 本文以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为核心,论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以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为核心,论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地理;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151-02 Innovative Ways in Geograph Teaching Yu Binhu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innovation and emphasize we should develop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 geography;innovation;teaching 现代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辩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独家经营”的垄断式教学,应当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地理活动一改传统的地理知识获得方式,使地理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地理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课后练习多以活动方式设计的目的也在于此。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地理活动呢?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地理活动题 目前,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还需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地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理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关键是把活动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地理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所以地理活动中的“问题”也应该在活动中产生并得到解决,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结论。该种活动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其主要环节是:首先,教师为学生的探索发现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资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探究发现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第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通过阅读、思考等活动方式,主动寻找发现问题的方法;第三,学生采用讨论的活动方式相互交流初探所得的结论,并对一些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第四,学生根据交流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学生把所得结论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巩固所获知识。 1.2 层层设疑,深化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以往的地理教学偏重于对概念、规律、理论的讲解,忽视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缺少对现象的深层次设疑。而现今的教学理念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为此,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多思,由浅至深渐入探讨的佳境,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景。如“新兴工业区”教学中,教材是以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为案例,在学生整体了解了意大利和美国发展新兴工业的优越条件,以及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洛杉矶能成为美国的“硅谷”?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国家政府扶持。教师进一步引入,思考:我国哪个新兴工业区与其相似?学生讨论得出:北京中关村。教师进一步提问:美国的“硅谷”和北京的中关村有什么异同?学生们积极讨论,认为两者的地理位置都较优越,交通便捷等,不同之处在于中关村的发展要略落后于美国“硅谷”。再做进一步深入,根据美国“硅谷”的发展,哪些是值得北京中关村学习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由浅入深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方法、探究方法,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1.3 在教学内容中设计启发学生思辩的内容 在现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对科学信息的思辩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课、课堂辩论等活动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辩能力。如“海洋资源(二)”后面的活动题,要求学生以“澳门的填海造陆”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教师可适当改变题意,将其改为“填海造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举行一次小辩论,这种活动方式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对填海造陆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教师经引导后对海洋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思辩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 地理教学中穿插地理课外活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得和运用一般不能直接接触客观实际,所接触的是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像、表格等“书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和真正的体验。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让认知过程成为真正的体验活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2.1 从地理教学中选取活动内容 地理教学中的某些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是学生对这一结论的得出可能并不是很理解,为此可选取一些教材中的活动题作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 2.2 从生活中选择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内容 课外活动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地理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地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并试图结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现实生活中,居民常为住宅区的采光条件不好而烦恼。教师可以“余姚城区住宅楼房采光效果调查”作为活动题,要求学生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来分析居民区的采光条件是否达到标准。在这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变化规律以及计算公式;其次,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算出余姚的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36.5°;第三,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有关部门,对各个居民区两幢楼房的间距以及楼房的高度进行调查、测量;最后,学生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新时期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新时期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在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背景下,应将教育与创新相结合,实施创新教育。地理教学中,通过创新教育的实施,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及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本文中,首先阐述了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 标签:地理教学;创新教育;实践 前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不仅包含自然科学知识,还包含人文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地理知识的讲解,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想象欲望等,进而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由此看来,地理教學具有良好的优势,可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教育的融合,从而培育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一)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求 现如今,人类已经进入经济时代,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高低由其创新能力来决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的提出要加强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可见,在教育领域中,创新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出大量的创新性的人才,为国家及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切实的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促使我国沉稳的屹立于世界各国当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民族的发展决定我国必须要实施创新教育,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及能力,为民族复兴、中华振兴添砖加瓦。 (二)有利于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显露出弊端,对此,我国实施了教育改革,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在人的素质中,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基本素质,一是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在基本素质中占据首要位置,接着依次为文化素质及其他素质,这说明,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教学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因此,教学过程必须要与创新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摒弃自身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物理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教材的实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科学家的事迹、课内外实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 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育学生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创新教育应首先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科书中,从源头做起,这样才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进行。初中物理教科书 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利用大量的图片、阅读材料、故事、学生 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和创新发展,整个教材充满着创新教 育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创新型教材。具体表现为: 一、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教材以优秀科学家仔细观察、刻苦钻研的事迹激励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学习,以科学家研究问题及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勤奋和专心研究是科学家取得创新成就的重要原因。阿基米德为证实皇冠中 是否混有杂质而冥思苦想,当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中洗澡,注意到浴缸里水向外溢,顿时豁然开朗,找到了计算浮力的方法。奥斯特把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上面 通电,磁针发生偏转,他紧紧抓住这个偶然发现不放,通过大量的实验,终于发 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过反 复的曲折,才可能打开真理之门。新教材介绍的这些真实而感人的事迹无不能激 发学生努力学习,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对事物变 化的细心观察、执着研究、努力实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 方法,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材中许多节的开头有个大问号,问号后面通过故事、现象或实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以本节所要探讨的知识内容为背景,不仅创设了学习情境,集中了学 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能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带着疑问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这一节知识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边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 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 能顺手抓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这个情境既好奇又奥妙,同学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和 疑惑去探索其中之谜。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则是对 知识的创新运用。 三、利用物理“观察和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对上述理论有充分的体现,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掌 握事物变化的过程以及实验表现出来的现象,从而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以此总 结或推理出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先保持压强计金属盒在水面下3cm处, 金属盒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再将金属盒下沉到水面下6cm处、9cm 处,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向水里加盐并搅拌,观察每次压强计U型管中两边水 柱差的变化,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 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压强相等,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思维的影响,部份历史教师和很多学生,都只简单地把历史这一学科从方法上视为记忆的学科,从内容上视为"死"的知识的学科。"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命题,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难题。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各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理所当然地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仅仅注重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历史教学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古人言"史才"、"史学"、"史识",缺了哪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有缺陷的。能力源于知识,试问,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空都茫然无知,你能说他有历史思维能力吗?当然,知识又有待于转化为能力,单纯地提"知识就是力量",也有片面性。知识不经过加工、联系、拓展和重组,不用思维的经线贯穿,就只能是静止的、零碎的,即使把一部廿四史装进肚里,又有何用?学史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古观今,经世致用。我们今天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外交关系中的盘根错节,风云变幻,深长思之,

仍可以从中外古今历史现象中找得某种历史的渊源、联系和共通之处。水有源,树有根,在历史教学创新中,必须注意知识与能力并重,只传授知识,不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二、大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为学生的发展而设置的,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学生参与教学,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而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手段,就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疑"中学习,在"疑"中创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地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让学生有"疑",然后质"疑"。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创设民主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首先,教师要打破权威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国是个具有悠久的儒家传统的国家,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一直对我国的教育,对年轻一代价值观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在认识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影响;在道德上,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即在教育与教学中无原则的服从权威。这样,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因此,很难有主动性、独立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